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三明 >> 泰宁县 >> 下渠乡 >> 下渠村

下渠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下渠村谷歌卫星地图)


下渠村简介

  下渠村地处泰宁县城郊,由上詹家、下詹家、向阳、安月色、张家、王家坊、交洋、乾上等8个自然村和8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共有308户,总人口1304人。共有党员51名,其中女党员7名。全村总面积10899亩,其中毛竹863亩,耕地面积1775亩。2012年村财收入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00元。
   近年来,下渠村围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大力实施“双五”工程,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切实发挥八个方面作用,
  2002年至2009年连续八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村”,2008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村”。2008年荣获0泰宁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U1]
   一、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2012年度下渠村全村人均纯收入8980元,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8958元平均水平。其农民主要收入来源有种植、养殖、经营性生产、外出经商务工等。饮用自来水卫生合格水的人数1304人,户数308户,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
  二、环境卫生保护情况
  全村设有固定收集生活垃圾的垃圾桶305个,垃圾池3个;制定了卫生责任制度,安排专人负责全村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清运和日常保洁工作;生活垃圾清运率100%,处理率100%;生活污水处理率97.7%,处理方式主要是通过三级化粪池、沼气池进行处理;居民使用卫生厕所308户,卫生厕所普及率100.00%。
  三、生态环境建设情况
  下渠村清洁能源消耗主要采用液化气、沼气、电、太阳能等,其中使用沼气155户,液化气97户,使用太阳能和电能20户,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97.4%;农膜使用量主要产生于种烟,农膜回收率95.29%;秸秆综合利用率97.3%,秸杆综合利用率的主要方式有秸杆粉碎回田、过腹还田、沼气料、食用菌生产等;绿化面积3209亩,绿化覆盖率45.4%,高于全县43.19%的平均水平。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达98.1%。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429204 365000 -- 查看 下渠村谷歌卫星地图

下渠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下渠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王坑村

  王坑村位于下渠乡西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3公里,面积17.52平方公里,共五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37户,486人,党员23名。全村土地总面积26274亩,其中林地24861亩,耕地1413亩。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9060元。    近年来,王坑村围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行“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大力实施“五双”工程,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切实发挥八个方面作用深化争先创优活动,村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科学发展得到有效落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巩固烟叶种植的基础上,杂交水稻制种200亩,建立两高一优毛竹基地2800亩,食用菌栽培30亩。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投资资金40余万元,硬化村主干道、进户路;新增绿化面积120余平方米;新安装沼气池24户。文化事业持续进步:村图书室增加书籍1800册,网络宽带入村。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农保参合率93%。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各项制度也得到进一步落实。   

大坑村

  大坑村系下渠乡辖区,距泰宁县城20公里,距乡政府10公里,全村1600人,380余户,12个村民小组,北面靠梅口乡政府,南面与大龙乡交界,西靠大金湖,东面与王坑村相接。   大坑村历史悠久,有始建于1314年,现被县列为二级保护的仁寿桥,有建于明代年间的丁氏祠堂。   大坑村有山林面积3.2万亩,被列为国家级森态林1万余亩,资源丰富,有金矿资源,全村耕地4千余亩,主产粮食、烟叶,烟叶生产是本村主要产业。  

新田村

  新田村位于下渠乡西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面积11.5平方公里,共五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22户,865人,党员33名。全村土地总面积17244亩,其中林地15628亩,耕地1616亩。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9080元。    近年来,新田村围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行“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大力实施“五双”工程,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切实发挥八个方面作用深化争先创优活动,村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科学发展得到有效落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巩固烟叶种植的基础上,杂交水稻制种300亩,建立两高一优毛竹基地1800亩。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投资资金120余万元,硬化村主干道、进户路;新增绿化面积150余平方米;新安装沼气池39户。文化事业持续进步:村图书室增加书籍2400册,网络宽带入村。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农保参合率94%。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各项制度也得到进一步落实。   

宁路村

  宁路村地处下渠乡东南,距乡政府所在地2.5公里,与开善乡交界,区域面积为2.4平方公里。有3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126户,共526人,党员25名(其中女党员3名)。2010年村财政收入2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280元。    近年来,宁路村围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行“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大力实施“五双”工程,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切实发挥八个方面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按照“二十字”方针要求,以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全村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领导班子建设好。村两委干部深入学习实践“-”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同时积极参加农广校、乡党校的培训,提高了村两委干部的政治素质、文化水平和依法治村能力。2004年被三明市政府授予计划生育协会“先进集体”称号。二是村务民主管理好。村党支部全面落实“六步工作法”,发挥好八个方面作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高。2008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村”称号。三是特色农业发展好。通过坚持不懈地实施“五双”工程,鼓励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共带动培育种植、养殖大户68户,种植烟叶600亩,种植花卉1万盆,番薯100亩,“两高一优”丰产毛竹600亩;养殖乌凤鸡1.2万只、养鸭6000余只。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260万元。2006年被三明市政府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红地村

  红地村位于下渠乡西部,距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共5个村民小组,119户、472人。全村现有耕地773亩,山地面积7403亩,其中,竹林面积427亩。红地村自2007年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以农村“四旁”建设为基点,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生态保护工作,特别在创建省级生态村活动中,我们完善了村庄绿化管护和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配备环卫工人3个,种植香樟、桂花、红叶李等乔木620株,新建花圃近6000平方米,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极大改善,并着重解决了农村在污水、垃圾处理方面的难题:生活污水经沼气池、化粪池处理后,通过排入农田、鱼塘进行处理,实现净化;为全村119户农户配备垃圾桶,建设了垃圾收集池、焚烧池,通过卫生管护人员收集和处理,实现全村垃圾日产日清。现在的红地村,山更绿了,水更清了,风景更美了,红地人的生活也更加幸福了。   

大湖村

  大湖村地处乡政府西北部,全村由大湖、上许垄、下许垄坪山、山林坑等5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组成,村部设在大湖村。总户数252户,总人口991人,距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区域面积1.28万亩,山地面积12251亩,毛竹面积1263亩,耕地面积1611亩,其中水田1543亩,旱地68亩。    一是产业发展形势良好。大湖村依托耕地、水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全村共发展烟叶种植837亩,建有一个100余亩的商品化烟叶育苗基地,可供应1000亩烟田的烟叶种植; 126亩的养鳗场可年产鳗鱼130余吨,100亩的小型山塘一座,年产鲜鱼60余吨,年出栏生猪可达650余头。    二是村容整治稳步推进。投资100余万元用于环境整治及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共完成主房裸外墙拉毛粉刷50户,面积1万平方米,主房已拉毛外墙粉刷65户,1.1万余平方米,附属房裸外墙拉毛粉刷8户,288平方米。拆除闲置、空心房、附属房26户,面积2200余平方米;完成村内沟渠清理整修2条420米,浆砌挡墙180米长。    三是实事项目深入人心。进村主街道硬化2500平方米,进户路硬化3200平方米;新建篮球场一个,并添置了体育运动器材;建设以凉亭为主景的休憩园一处;在村主道旁种植绿篱、桂花树、紫薇、牡丹、月季等种类树种进行绿化,面积达1700余平方米,形成了一道亮丽的绿色长廊。   

渠口村

  渠口村位于泰宁县中部距县城7.5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2.5公里,面积6.09平方公里,共六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11户,1226人,党员40名。全村土地总面积9139亩,其中林地6979亩,耕地2160亩。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9360元。    近年来,渠口村围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行“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大力实施“五双”工程,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切实发挥八个方面作用深化争先创优活动,村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科学发展得到有效落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巩固烟叶种植的基础上,杂交水稻制种400亩,茶叶100亩。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投资资金130余万元,硬化村主干道、进户路;安装路灯59盏;新增绿化面积220余平方米;新安装沼气池50户。文化事业持续进步:村图书室增加书籍4500册,网络宽带入村,添置11台电脑和2台打印机。小学操场硬化完工。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农保参合率95%。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各项制度也得到进一步落实。   

大渠村

  大渠村位于泰宁县中部距县城7.5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2.5公里,面积9平方公里,共五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53户,654人,党员22人。全村土地总面积6535亩,其中林地5310亩,耕地1225亩。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8550元。    2012年作为新农村建设整治村、环境综合治理示范村以来,村支部紧紧围绕创建“城郊型蔬菜专业村,舒适型环境优美村,和谐型平安文明村”的目标,大力推进“168”党建机制,深入实行双五工程,深化争先创优活动,村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科学发展得到有效落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巩固烟叶种植的基础上,建立毛竹高产示范基地200亩,种植雷公藤97亩,锥栗63亩,茶叶400亩;推广蔬菜种植示范片50亩,大棚蔬菜10亩;新增母猪养殖23头,新增鸡鸭养殖2万只。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投资资金110余万元,硬化村主干道、进户路累计达2500米,8700余平方米;安装路灯24盏;新增绿化面积260余平方米;新安装沼气池40户。文化事业持续进步:村图书室增加书籍4500册,网络宽带入村,添置11台电脑和2台打印机。小学操场硬化完工。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5%,农保参合率93%。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各项制度也得到进一步落实。   

渠里村

  渠里村位于泰宁县中部距县城10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面积10.59平方公里,共六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41户,876人,党员35名。全村土地总面积15879亩,其中林地14197亩,耕地1682亩。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9140元。    近年来,渠里村围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行“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大力实施“五双”工程,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切实发挥八个方面作用深化争先创优活动,村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科学发展得到有效落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巩固烟叶种植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养殖业。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投资资金60余万元,硬化村主干道、进户路;新增绿化面积160余平方米;新安装沼气池38户。文化事业持续进步:村图书室增加书籍3000册,网络宽带入村,添置8台电脑和2台打印机。小学操场硬化完工。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农保参合率95%。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各项制度也得到进一步落实。   

上渠村

  上渠村位于下渠乡东部距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面积8.69平方公里,共七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22户,865人,党员28名。全村土地总面积13034亩,其中林地11374亩,耕地1660亩。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9210元。    近年来,上渠村围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行“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大力实施“五双”工程,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切实发挥八个方面作用深化争先创优活动,村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科学发展得到有效落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巩固烟叶种植的基础上,杂交水稻制种400亩,建立两高一优毛竹基地1900亩。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投资资金90余万元,硬化村主干道、进户路;安装路灯53盏;新增绿化面积200余平方米;新安装沼气池45户。文化事业持续进步:村图书室增加书籍2000册,网络宽带入村。小学操场硬化完工。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7%,农保参合率94%。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各项制度也得到进一步落实。   

陈元村

  陈元村位于下渠乡东部距乡政府所在地6公里,面积8.74平方公里,共三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95户,388人,党员18名。全村土地总面积13113亩,其中林地12375亩,耕地738亩。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9140元。    近年来,陈元村围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行“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大力实施“五双”工程,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切实发挥八个方面作用深化争先创优活动,村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科学发展得到有效落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巩固烟叶种植的基础上,杂交水稻制种200亩,建立两高一优毛竹基地3600亩。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投资资金50余万元,硬化村主干道、进户路;新增绿化面积120余平方米;新安装沼气池20户。文化事业持续进步:村图书室增加书籍1800册,网络宽带入村。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7%,农保参合率94%。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各项制度也得到进一步落实。   

下渠村

  下渠村地处泰宁县城郊,由上詹家、下詹家、向阳、安月色、张家、王家坊、交洋、乾上等8个自然村和8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共有308户,总人口1304人。共有党员51名,其中女党员7名。全村总面积10899亩,其中毛竹863亩,耕地面积1775亩。2012年村财收入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00元。    近年来,下渠村围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大力实施“双五”工程,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切实发挥八个方面作用,   2002年至2009年连续八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村”,2008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村”。2008年荣获0泰宁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U1]    一、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2012年度下渠村全村人均纯收入8980元,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8958元平均水平。其农民主要收入来源有种植、养殖、经营性生产、外出经商务工等。饮用自来水卫生合格水的人数1304人,户数308户,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   二、环境卫生保护情况   全村设有固定收集生活垃圾的垃圾桶305个,垃圾池3个;制定了卫生责任制度,安排专人负责全村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清运和日常保洁工作;生活垃圾清运率100%,处理率100%;生活污水处理率97.7%,处理方式主要是通过三级化粪池、沼气池进行处理;居民使用卫生厕所308户,卫生厕所普及率100.00%。   三、生态环境建设情况   下渠村清洁能源消耗主要采用液化气、沼气、电、太阳能等,其中使用沼气155户,液化气97户,使用太阳能和电能20户,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97.4%;农膜使用量主要产生于种烟,农膜回收率95.29%;秸秆综合利用率97.3%,秸杆综合利用率的主要方式有秸杆粉碎回田、过腹还田、沼气料、食用菌生产等;绿化面积3209亩,绿化覆盖率45.4%,高于全县43.19%的平均水平。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达98.1%。   


下渠村特产大全




下渠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