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5月,改革开放春风吹进深山林海,永安市委、市政府以“老少出山、兴林育人”为宗旨,在东郊范景山上新建林业新村,让“头顶蓝天,脚踩林海”为永安建设奉献青春的林业工人,出山进城解除后顾之忧,隶属林业系统管理。
1999年5月,因企业拨交社会化管理成立燕东街道林业新村社区居委会,2006年市委、市政府兴建经济适用房,社区管辖范围扩大,东至康平新村,南至荣康东路,西至含笑大道,北至原林业机修厂。辖区总面积25.57万平方米,新住户3388户,12800多人,下设11个居民小区,21个居民小组,辖区内驻有永安市老年公寓、第三实验小学、福利院、救助站、国德公寓等单位。
近年来,社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挖掘利用社区资源,共驻、共建、共享,围绕“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为出发点,社区工作得到和谐发展,真正实现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良好氛围,在上级政府部门的领导下,以“168党建工作”为龙头,以服务居民为重点,以争创国家级绿色社区为抓手,以求真务实和锐意进取为动力,社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曾先后获得福建省级“文明社区”、“绿色社区”、“花园式社区”、“老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三明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几年来,社区坚持民思我想、民困我帮、民需我办、民求我应的服务精神,围绕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详和的目标,推进驻居单位联建,配套组织联动,挂点领导联帮,涉老部门联助,凝聚各方力量,共建和谐社区,为老年人创造“六个老有”,把关爱老人、推进健康老龄化挂在心上,抓在手里,多为老人办实事,先后为老人建造健身器材场、篮球场、门球场、气排球场、乒乓球场、地掷球场、文化长廊等活动设施,以优惠政策吸引卫生服务、电信、家电维修、食杂饮食、家政服务落户社区,为不断完善为老服务功能,社区成立居家养老服务站,下设“五室一校”和六支志愿服务队,有专兼职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按其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条件提供优质服务。社区还根据老年人的兴趣,创办了老年学校,组织老人腰鼓队、舞蹈队、门球队、气排球队、乒乓球队、棋牌、书画、鹅卵石路径等业余文体队伍。开展居民自我服务,健身活动繁荣了社区文化。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481001 | 365000 | -- | 查看 林业新村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双桥社区 |
双桥社区位于永安市东部铁路地区,2007年元月由原铁一、铁四村整合而成。西起铁路给水供电段,东至三石化油库,南起材料厂,北至车辆段。社区面积约3.2公里。辖区内有永安市第十二中学、车辆段、机务段等7个单位。现有居民住宅226幢,2736户,7553人,辖区老人1530人(其中企业改制转入社区管理148人),下岗失业人员679人,残疾人156人,空巢老人465人,居民小组15个,是一个以铁路居民为主,面积较大的混合型社区。 近年来,社区居委会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城市社区建设纲要》,努力实践“-”重要思想,以服务社区居民为宗旨,抓组织,打基础,建网络,优服务,发挥共驻共建共创的优势,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不断推进社区建设发展。先后创建了社区党校、市民学校、老年人活动室等为市民群众服务的平台。能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家政服务、社区管理、社区卫生健康、计划生育、法律咨询、社会劳动和保障、职业介绍、户籍管理以及兵、青、妇等社区服务项目,为构建新型文明的和谐社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进一步提升社区建设水平,创建和谐社区,今后社区工作将突出围绕“一个目标、两个完善、三个服务”的工作思路,即以人为本,构建温馨社区、争创市级文明社区为目标;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和社区服务功能;突出服务于社区老年人、-和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对象,继续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共驻共建,不断推进社区建设的发展,为构建温馨社区做出更大的努力。 |
林业新村社区 |
1985年5月,改革开放春风吹进深山林海,永安市委、市政府以“老少出山、兴林育人”为宗旨,在东郊范景山上新建林业新村,让“头顶蓝天,脚踩林海”为永安建设奉献青春的林业工人,出山进城解除后顾之忧,隶属林业系统管理。 1999年5月,因企业拨交社会化管理成立燕东街道林业新村社区居委会,2006年市委、市政府兴建经济适用房,社区管辖范围扩大,东至康平新村,南至荣康东路,西至含笑大道,北至原林业机修厂。辖区总面积25.57万平方米,新住户3388户,12800多人,下设11个居民小区,21个居民小组,辖区内驻有永安市老年公寓、第三实验小学、福利院、救助站、国德公寓等单位。 近年来,社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挖掘利用社区资源,共驻、共建、共享,围绕“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为出发点,社区工作得到和谐发展,真正实现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良好氛围,在上级政府部门的领导下,以“168党建工作”为龙头,以服务居民为重点,以争创国家级绿色社区为抓手,以求真务实和锐意进取为动力,社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曾先后获得福建省级“文明社区”、“绿色社区”、“花园式社区”、“老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三明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几年来,社区坚持民思我想、民困我帮、民需我办、民求我应的服务精神,围绕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详和的目标,推进驻居单位联建,配套组织联动,挂点领导联帮,涉老部门联助,凝聚各方力量,共建和谐社区,为老年人创造“六个老有”,把关爱老人、推进健康老龄化挂在心上,抓在手里,多为老人办实事,先后为老人建造健身器材场、篮球场、门球场、气排球场、乒乓球场、地掷球场、文化长廊等活动设施,以优惠政策吸引卫生服务、电信、家电维修、食杂饮食、家政服务落户社区,为不断完善为老服务功能,社区成立居家养老服务站,下设“五室一校”和六支志愿服务队,有专兼职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按其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条件提供优质服务。社区还根据老年人的兴趣,创办了老年学校,组织老人腰鼓队、舞蹈队、门球队、气排球队、乒乓球队、棋牌、书画、鹅卵石路径等业余文体队伍。开展居民自我服务,健身活动繁荣了社区文化。 |
新桥洋社区 |
新桥洋社区创建于1996年,位于永安城区的东部,是一个融居民、村民为一体的城乡结合部社区,下设13个居民小组,隶属燕东街道办事处。东至麻岭,西至林业新村,南至圆明寺庙,北至东门桥,地域面积0.87平方公里。 [社区结构]辖区内有市教育局、环卫处、殡仪馆、卫生服务站、民营印刷厂、餐饮业、寺庙等30多个单位及服务网点和名胜景点,共有楼幢26幢,住户1378户,总人口约4670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618人,育龄妇女841人,流动人口1283人),支部党员64人,社区工作者6人。 [社会文人]退休教师王金生篆刻出书;沈天谷每年上街义务写春联,多次得到记者采访上电视;女诗人作家林淑伟写下了永安当地的风情风貌,寓意深远,得到香港出版社青睐出书。 [建筑景观]社区内建有私人西方格局风韵的别墅,高楼建筑、古庙、小巷、绿树错落有致一道亮色,此外,还有历史悠久的唐田王庙、圆明寺、飞云殿已列入市级保护寺院,据永安县志记载,永安唐田庙是我市最古老的名胜古迹之一,始建于唐朝贞观元年,历时已有千年历史,庙内祀奉李肃王等神像,每年正月善男信女成群结队求神许愿、迎神赛会热闹非常,可谓是永安最大的迎神赛会。 [工作特色]新桥洋社区自成立以来,在社区党支部统领下,坚持以服务好居民,努力实现社区各类群体和谐相处,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创建和谐精品社区的工作思路,先后建立完善了六支社区“志愿者队伍”分别是:党员志愿者队伍、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医疗保健志愿者服务队、老人志愿者服务队、机关志愿者服务队、优抚志愿者服务队;五支社区“服务队伍”,分别是:政策法规宣传队、生育文化宣传队、文体活动队、移风易俗劝导队、社区公益服务队(家政服务、摩托客运、治安巡逻、修缮服务);社区“八大员”,分别是:政策法规宣传员、流动人员协管员、环境卫生巡查员、治安情况报告员、民事纠纷调解员、生育文化宣传员、行风评议监督员、社区管理服务员。社区在开展为民服务活动中,注重居民生活典型人物,评比出五好家庭户360户、双文明家庭户210户、学习型文明家庭20户。近几年来,社区不断与时俱进,狠抓文化体育特色工作,先后建立了省级标准化篮球场1个,文化宣传栏1个,书法培训室1个,休闲场所5个,室外健身场所3个,室内活动室3个,露天羽毛球场1个。社区还先后组建了腰鼓、广场舞、健身操、晨练等健身队伍,充分利用现有文化、体育资源,经常开展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各种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的文化体育活动,不断丰富居民文化体育生活。 社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宗旨,充分发挥整合辖区、挂区共建理事会、关工委、家教委员会和志愿者队伍的资源优势,经常开展扶贫济困、“三牵手”、下岗再就业培训、为民服务。一手抓社区建设管理,一手抓服务质量,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曾获市社区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被市妇联评为先进“三八红旗”集体、被市总工会评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
东门社区 |
东门社区居委会于1996年12月分设成立的,地处永安市区东部,区域面积0.96平方公里。辖区住户1775户、5809人,社区居委会现有工作人员8人。辖区企事业单位7个,一所小学,二所幼儿园。辖区内有党支部3个,党员467人,社区支部党员43人,文明单位1个,楼幢35幢,下岗职工670人。社区现有60岁以上老人332人,其中70周岁以上的需要低偿服务对象51人,流动人口1586人,是一个以流动人口多、居民、农民、铁路职工混合居住的社区。 社区居委会成立以来,在燕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宗旨,公开办事承诺,健全服务网络,构建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模式,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作为服务理念,提升社区综合管理服务水平为目标,实现社区管理无盲点、民情联系无遗漏、社区服务无缝隙。社区还立足实际,抓好社区人口管理,社区针对社区流动人口多的特点,运用文体活动架起相互交流思想感情的桥梁,让外来人找到家的感觉。2006年被列为全市社区流动人口示范社区,多次被市、燕东街道评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被省科协列为“福建省科普示范社区”,多次被评为全省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达标单位、三明市调解工作先进单位、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社区工作先进单位、平安社区建设先进社区、市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先进单位“三八”红旗集体及五好关工委等荣誉称号。 |
仙泉社区 |
燕东街道仙泉社区位于永安市城区东北面,东至东门河,南至三明二院桥,西至燕江中路,北至烈士陵园,辖区面积0.95平方公里。居民3036户,人口10058人,辖区内有省、地、市属、私营单位20家,社区内有党委、总支、支部12个,党员326人。低保户18户、28人,月发放4948元,申请廉租房24户、45人,已入住8户、18人,其余领取住房补贴。 近年来,社区按照上级部署,依托社区党建共建联席会,建立以社区党总支为核心的社区党建“五位一体”共建共促机制,通过开展“三联”、“四民”及创“星级党员”为党旗增辉等活动,促进了社区和谐发展。加强地方与驻永的中央、省、三明市属单位的区域联动,建立了党建活动联抓制度。一是推广先进经验。利用社区党建联席会,将驻区智胜公司党委对职工党员进行“绩效考评”这一做法,推行到驻区其他企事业单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是联手解决问题。由于有了共建机制,社区与驻区各单位的关系融洽,如煤建公司的工地分布较散,远离后方基地,社区党支部主动安排人员上门了解情况,发动自愿者帮助有困难的家庭解决问题,解除了公司后顾之忧。三是共同培育典型。在党员中开展“创星级党员,为党旗增辉”活动,具体内容是:社会公德星、家庭美德星、创业致富星、职业道德星、为民服务星。 社区党总支部、居委会先后获得省“社会保障先进单位”、“巾帼文明岗”、“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达标单位”;三明市“先进警务室”;永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单位”、“一级居委会”、“关心下一代先进单位”、 “社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
忠义社区 |
忠义社区地处有着“绿都仙境”之称的中国十佳魅力城市——永安市区中心,处于全市最繁华的商业贸易区,隶属燕东街道办事处,东至东门河,西至燕江中路,南至大同路、东门路,北至燕江东路,地域面积0.91平方公里。 [社区结构]社区内有大专院校、医院、妇幼保健院、小学、银行、兴业证劵、医保中心、餐饮业、幼儿园、网吧、书吧、中介社、药店等400多家服务网点。常住居民1926户,总人口约8300人,楼幢89幢,社区内有党委、总支、支部24个,党员492人,其中社区党员53人,社区工作人员9人。辖区内省级文明单位5个,三明市级文明单位3个,永安市级文明单位2个。 [历史人文]社区内名胜古迹有“文庙”,又称为“永安市博物馆”,为历代文人治学之地。庙内供奉有孔圣先师塑像及历代文人名家生平、重要著述、部分留存遗物。馆内设“永安抗战文化历史陈列馆”,以大量文字、实物展示当年作为与四川重庆、广西桂林并称的“东南抗战文化名城”的辉煌历史,是三明市青少年爱国主义重点教育基地。辖内有“永安市基督教三自-委员会”所在地——永安市基督教暨永安市福音堂1座,为该市中心牧区,在福建省基督教界有较大影响。 [社区风貌]社区人文荟萃,治学氛围甚浓,文化积淀深厚,民风淳朴,邻里和睦,2001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登载的“家家两道菜 年年两欢聚----永安市含笑新村3号楼一单元邻里和睦的故事”将邻里团结、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充满温馨的社区风貌作为全国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一个典型向全国推介,《单元团圆日》被中央文明办编入《全国精神文明创建新方法100例》。社区于2003年8月成立永安市莆仙业余乐队,在海内外小有声誉。社区始终保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社区的光荣称号,辖区发案率始终保持全市较低水平。社区支部、居委会相继获得全国家庭教育工作示范社、(2006-2008)省级文明社区、省级科普示范社区、省级充分再就业星级社区、三明市法制示范社区、三明市计生协会先进单位、三明市法制宣传先进单位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平安村(居)”先进单位、先进共建片区、五四红旗团支部、巾帼文明岗、工会先进单位、“五好”基层关工委、三明市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省文明社区、科普示范社区、居家养老示范社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达标单位等荣誉称号。 [工作特色]社区充分整合辖区共建理事会、社区关工委、家教委员会的资源优势,使大人牵小孩手、老师牵学生手、家长牵孩子的“三牵手”活动在志愿者服务中成效凸显。社区积极构筑的“下岗再就业培训服务中心”与“巾帼创业服务基地”使社区下岗、无业人员的就业率始终处在全市社区前茅。社区成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组建了各种便民利民志愿者服务队伍8支1003人,经常组织开展社区服务,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结对帮扶,为辖区居民提供各种有偿、低偿和无偿服务,认真解决群众最需要,政府最关心的问题。居民们自发组建文艺队、健身舞队、腰鼓队、篮球队、莆仙乐队、夕阳红乐园、老年书画社等诸多个群众艺术团体,社区经常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科普等有益活动以此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社区将以“建一流社区,创一流服务”为工作目标,以“便民利民,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有难必帮”为工作原则,竭诚为社区单位居民提供热情、周到优质服务。并努力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典范。 |
麻岭村 |
燕东街道麻岭村地处永安市城郊,离城区3公里,交通便利;全村共有2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农业户数134户、农业人口524人;农村劳动力265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24人;现有耕地面积257亩,林地1225亩,养猪场5个,种禽场3个;村民以种植蔬菜和养殖家畜、家禽为主要收入来源。2013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160万元,村财收入10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2102元。 麻岭村是永安市第一个农业部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示范村。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沼气池108口,总容积1208立方米,村里的农户基本使用上了清洁的沼气,实现了全村沼气化,是我市最早建设沼气池,全三明沼气池建池密度最高,综合利用效果最好的村,接待了全省二次的沼气综合利用现场会。麻岭村十分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了农业生产无害化、农村环境整洁的目标,把沼气建设与”三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保护了水土资源和森林植被,延长了生态产业链,美化生活环境。2004年6月,麻岭村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农村能源沼气项目通过了省农业厅验收,并受到表彰。 麻岭村新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村容村貌得到改善。2008年,麻岭村新建装修一栋集网络远程教育、六大员培训、无公害蔬菜检验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村级组织办公和农民学习的综合性村部综合大楼;2009年,实施二期新村规划建设,又有30户村民迁入新居。同时,村两委按照“三清六改”要求和“交通道路硬化、村居绿化美化、住宅楼房化、饮用水无害化、生活能源化、种植高效化”的标准,着力实施了“生态文明工程”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目前,全村96%农户住进单体楼房,村主干道和户间道水泥路全面硬化,村主干道安装了16盏太阳能路灯,种植绿化树种500多株、草坪700多平方米,居住区绿化面积达70%,全村共建沼气池108口,安装太阳能热水器46台,实现“上有太阳能,下有沼气池”。 麻岭村以使用沼液为突破口,生产无公害蔬菜,呼应百姓生活需求。市、街、村三级投资了20.36万元,全力培植麻岭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003年,在麻岭村成立无公害蔬菜产销协会,设立农药残留检测室,安装50盏太阳能杀虫灯。制定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操作程序,严禁农户使用剧毒、残留等禁用农药;加大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力度,每年市、街两级都派技术人员到村里将相关的蔬菜生产知识传授给农民,引导农户优化蔬菜种植结构,向高产、优质、优价的蔬菜品种转换。2003年麻岭村蔬菜基地通过了福建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检测,辣椒、西红柿、茄子和芹菜四个蔬菜品种和燕东种猪场的生猪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品牌,是我市第一家获得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的村。麻岭村在佳洁、好又多、新华都等超市设立无公害蔬菜营销点,充分宣传自己的品牌,并以永安超市为据点、以品牌优势引领永安蔬菜市场,打进了三明、南平、泉州等超市。 永安市委、市政府将麻岭村列入了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50个重点示范村之一。燕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从麻岭村的情况出发,确立了打造麻岭生态农业精品示范村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将力争由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村升级到绿色蔬菜基地村。 |
新桥村 |
新桥村位于永安市燕东街道东门外约一公里处,东面与麻岭村交界,南与燕南街道南郊村交界,西与燕东街道东郊村交界,北与燕北街道西营村交界,渠潭溪缓缓流过新桥村,形成新桥与黄竹洋两个自然村。 鹰下铁路由北往南横穿整个新桥村,铁路永安火车站就在新桥村腹地,永安市燕江大道直通永安火车站,永安至上坪乡公路也经过新桥村,交通十分便利。 村落与居民 全村共有2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农业户数138户、农业人口350人;农村劳动力129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38人;现有耕地面积90亩,林地1157亩;村民以种植蔬菜和养殖家畜、家禽为主要收入来源。2013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013万元,村财收入58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2357元。 新桥村原本就是一个山青水秀的村庄,北有莲花山,绿树奇岩,风景秀丽,上有莲花寺,人们站在寺上可鸟瞰整个永安市区全貌,令人心旷神怡,现已建成莲花山公园,是人们登山游玩的好去处。南面天鹅山上建有仙马庙、园明寺、天后宫、唐王庙、常年游人不断,香火旺盛。 历史人文 新桥村历史悠久,据传说,永安县筑城时的城墙砖就是新桥人烧制的,形成村落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古时属永安县二十七都唐田堡,清末和民国期间改为新桥堡,解放后的1950年12月改为新桥乡(辖东郊、西营、西坑、麻岭、新桥)五个村,曾被评为新桥模范乡。 抗日战争时期,省会内迁永安,省防空司令部就设在新桥自然村李氏祖祠内,至省会迁回福州为止。 历史建筑 新桥原有大帝宫庙一座,大殿内画有飞龙和猛虎栩栩如生,铁路盖机务段宿舍时被拆迁、今已不存。原有长方形土堡一座,两层楼,上有无数枪眼,遇有土匪来袭时可攻可守,今已不存;原有三堂厝一座,占地1000多平方米,雕梁画栋,中有一条清彻见底的水沟,水源来自东门河(渠潭溪),早上水可饮用,平时妇女在此洗衣。大门外有一口半月池塘,总共有一百二十木间,相传为李善公所建,因李公子孙乐善好施,使得当时的知县亦为颂扬,至今前后两个大厅上还留两块镀金扁,一块为乾隆五十八年八月文林郎永安县知事高万惠为李学谦七十大寿所送,扁名为好义可风。另一块扁是嘉庆二十三年春天赐进士出身文林郎永安知事杨蔚然为李尚纲七十大寿所送,扁额题名洛社耆英。如今其他房子已被改建成两层砖混结构楼房,只剩下两个大厅可为佐证。 人文 李克承曾在福建省音专(吉山)学习毕业,能诗词、作曲、民国时期曾任永安县督学,创办新桥小学(即东门小学前身)文革后,曾任市政协委员,已故。 蔡维发,解放后曾任洪田公社社长,已故。 现在新桥村都很重视教育,村委会决定给予考上大专院校的村民子女,给予奖励,已有二十多个大学生,或学习或已毕业工作。 经济 新桥村位于城乡结合部,农田主要种植蔬菜,由于年轻人在铁路两线改造已农转非,如今的新桥村已进入老龄化的村,村干部为今后的村民生活着想,在村村范围的公路边上盖了一些房屋和店面,一年房租可达36万元,村两委根据村财实际,给每个老人(男满六十周岁、女满五十五周岁)每月发给生活补助费100元,逢年过节另再加发,还给每个村民办了农村医疗保险,解决了村民住不起医院,看不起病的问题。 现在的新桥村处在一个和谐的社会里,过着安定、富足的生活。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