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岭村位于永安市小陶镇西南,距镇区约14公里,海拔550米,全村主要以山地为主,是小陶镇典型的高山村,山多地少人口分散。近几年来全村逐步实现了通村、通组公路的硬化工作,交通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发展环境得到优化。
【村落与居民】
本村现辖3个自然村,分别为员岭、南竹坑、湖溪。6个村民小组,农业户口107户,416人,其中劳动力311人。全村林地面积11483亩,其中生态公益林2520亩,毛竹林10000多亩。
【村风村貌】
全村闭路电视、电话普及率达100%。三个自然村都安装了路灯、自来水。在精神面貌建设上,我村本着“乡风文明”的方针,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倡导“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的良好生活习惯,使村民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崇尚科学,倡导新风,全面提高了村民的素质,构建了和谐社会。
【物产经济】
本村自然资源丰富。湖溪自然村已探明有锰矿化点。另村中有一座小型水电站已投产运营。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毛竹、笋干。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481103 | 365000 | -- | 查看 员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文川社区 |
小陶镇文川社区居委会位于集镇内,文川社区南起劳动村,北至大陶口村,西至小陶营,东至后门山,1981年成立小陶镇居委会,同时成立党支部,2006年8月更名为小陶镇文川社区居委会;辖区面积1平方公里,现有8个居民小区,居民住宅楼700栋,住户900户,有常住人口2300人。 [历史人文] 1950年小陶解放。宁洋县即在小陶设立区人民政府,属宁洋县第二区。1952年宁洋县由漳平双洋迁至小陶,使小陶成为县城。1956年8月,宁洋撤销,小陶归永安县,称大陶区。1957年撤区变镇,1958年冬成立了小陶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为小陶镇。中国飞机制造第一人,刘佐成少年时期居住在老街,从这里走出去,留学日本。后门山树荆堂树荆堂位于小陶村后门山自然村287—289号,为刘氏祖房。由刘氏第11世刘兴厚3子和佩修建于乾隆53年(1788年),有225年历史。树荆堂为闽西风格,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2536.5平方米。由门庭、半月池、门楼、空坪、下堂、天井、厢房、上堂、护厝组成。门庭开在左前侧,面阔1间、进深3柱,门楼开在正前方,石构、歇山顶、3楼4柱。正面门楣上阴刻“怀永”。下堂面阔5间,进深8柱,上下堂均为悬山顶穿斗式结构,地面均为三合土夯制。1931年至1936年间,红4军、红12军、东方军、红9军团、红7军团、红9团等多支红军部队在此进行革命实践活动。树荆堂的门庭前、上堂、厢房、下堂墙上遗留有《欢送白军歌》等墙头诗二首及大量红军标语、漫画。 [交通状况] 地处永安市西南部,是永安市的西大门,区位优势显著,社区距永安市区45公里、连城机场42公里。205国道(主街道)贯穿全镇,是通往闽西、赣南、粤东北、漳州的交通要道。 [建筑景观]社区由新街、老街组成,内有三条商业街、一个步行街、一个农贸市场和若干街巷居住群组成,主街贯穿整个社区,原来宁洋县街道。社区内19层的首府广场为三明市内乡镇最高的楼房,刘佐成故居、后门山树荆堂等建筑。 [气候与物产]社区气候宜人,文川溪环绕而过,使本区的气候气温相差不大,四季分明,满园绿草地,树木常青,勾画出景色宜人的美丽家园。 [基础设施]社区内建设齐全,经济发展良好,社区倡导“创建文明社区、营造温馨家园”的社区精神,社区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服务管理体系,推行全方位服务,全社区共同参与,社区设立示意图,社区服务网络,社区服务指南、居民公约和居民事务公开栏,文化宣传长郎,社区配备体育健身器材,社区卫生服务站,学校、幼儿园,购物商场社区开展“六进社区”活动为载体,推进科教、文体、法律、卫生、环保、涉台等教育活动。 [经济社会状况]社区商业设施比较齐全,网点布局合理,全社区共有2家商店,福乐家超市,总面积达0多平方米,百佳超市,总面积 平方米,宽敞通风明亮,是居民群众购物的好去处,电信、移动、联通,为群众提供方便,宽带网、电话等各种电信服务,充分体现消费者的便利性,社区内商店共家,其中饮食店 家,理发店 家、食杂店 家、服装干洗店1家、修自行车店 家、修摩托车店 家、 花店1家、彩票店4家、服装店 家、桌球店 家、音响店 家、水果店 家、精品店 家、中介 家、禽兽、鱼加工店,洗车店 家等便民服务,共 多种行业。各行功能性,规范性及示范性要求方面均达到规定要求。餐饮业功性方面:能提供早餐服务,提供订餐及送餐服务,提供饮食多样化的需求,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和多种风味的美食。餐饮业能按卫生部门的有关规定标准的要求。厨房、餐厅分开,做到一冲二洗三消毒,符合环保要求,每个店面都有配灭火机,和灭蝇灯。让居民群众放心饮食。物业功能性方面:能满足居民的农副产品;日常消费用品、家电、音响等用品,食品加工、服装加工、禽兽鱼加工,熟食,肉类加工人员定期体检,持健康证上岗,服务专业,有问必答,货真价实,大大方便居民群众的需求 |
新寨村 |
新寨村平均海拔280米,属亚热带气候,为丘陵地带,年平均气温18℃,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地处小陶镇东北部,距镇中心6公里,是大陶片的中心所在地,东面山场与苏地村邻接,北部和寨中村相连,南面紧靠五一村,西邻八一村。 【村落与居民】全村面积4.51平方公里,共有人口人口258户951人。全村拥有耕地面积1259亩,山林地面积5329亩。 【村风村貌】历史以来,该村居民以农业种植为主,村所辖耕地地势平坦,肥沃。 【历史人文】新寨村现留有明、清两代古居民建筑20多座,另有朱氏土堡,建于清朝中期,因当时盗匪众生,政局动荡不安,便于避难和防御之用。 【物产经济】近年来,新寨村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稻-再生稻-菜-菜"、"菜-稻-菜-菜"、"烟-稻-菜"等新的高效种植模式,提高莴苣、优质稻、烟叶质量和产量,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
坚村村 |
坚村村地处小陶镇北部,为丘陵地带,村平均海拔260米,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8℃,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区域面积14.5平方公里。 目前全村共有362户、1284人,分成11个村民小组,有坚村、马颈、犁坪、麻铺、瓦窑头、猴浪滩等6个自然村。党员30人。全村有耕地面积1496亩,主要农作物有烟叶、莴苣、水稻等,其中:双早面积1070亩。拥有山林地面积13802亩,其中,山地种植水果700亩。目前全村已建新居140户,占总户数的46.6%;全村农户均饮用农村简易管道的山泉水;全村铺设村道水泥路7公里,连接坚村、麻铺、瓦窑头、犁坪等自然村,交通条件便利;全村现有山羊、家兔、肉鸭、竹鼠、剌狷、鸸鹋等特色养殖专业户七家。 全村辖区内共办有二家机砖厂、二家轻钙厂、三家竹制品厂、一家木材加工厂、一家石灰烧制品厂、一家石英沙加工厂、等企业,永安东方矿业有限公司、东南新材料有限公司二家在建企业,村集体年收入8万元,主要以烟草回利、企业用地管理费、山林管理费收入为主。 |
上吉村 |
小陶镇上吉村处于小陶镇北部,与洪田镇大科村、水西村交界,距永安市城区40公里。国道205线和永武高速公路横穿而过,交通非常便利。辖区有5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134户,472人,村党支部共有党员17名。近年来,上吉村认真实施“168”党建工作机制,全面推行“六步工作法”,充分发挥“八个方面作用”和“设岗定责”等活动,把村党支部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村两委立足本村区位优势,积极实践和探索“生态兴村、和谐稳村、依法治村、建设新村、产业富民”的发展路子,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多年来,上吉村利用本村的自然和交通便利条件,形成了年种植500亩的“再生稻—莴苣”或“香瓜—水稻—莴苣”“玉米—水稻—莴苣”年亩产值达1.2万元以上的产业富民基地。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推进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美化绿化村居环境。目前,有125户村民建有新房,新房入住率93.3%。全村自来水使用率、自然村道硬化率、有线电视入户率、移动电话信号覆盖率达100%。下一步,上吉村两位将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把上吉村建设成更加优美、更加繁荣、更加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桐林村 |
桐林村位于小陶镇北部,毗邻205国道,距集镇中心3公里,是永武高速公路小陶地段的互通口所在地,永武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294户,1145人。土地总面积为6.8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62亩,林地面积6724亩。桐林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度,年均降雨量1600毫米,全年日照时间1859小时,无霜期295天左右,土壤肥沃。村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主导产业为优质稻、烟叶、蔬菜。在新农村建设中,桐林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学习八一村“168”党建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八个方面人和组织作用,有力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
大陶口村 |
大陶口村地处小陶镇北部,距集镇约2.5公里,全村现有人口1442人、393户,党员51人,下辖4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205国道和永武高速公路(互通口在村境内)贯穿全村,辖区内有文川溪、大陶溪横穿流过。村内有大陶口工业园区,现有丰源化工,永明木业,经纬纺织、松良细木加工,华福竹业等龙头企业。全村耕地面积1625亩,耕地主要以种植水稻、蔬菜、烟叶等为主,山林面积6024多亩。 近年来,大陶口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充分发挥“168”党建工作模式,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开发大陶口工业集中区,先后引进丰源化工,永明木业,经纬纺织、鑫能发有限公司、松良细木加工,华福竹业等龙头企业,并鼓励村民开办机械厂、老沙场、木材加工厂等个体企业,通过发展工业不仅增加村集体收入,还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我村还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稻-稻-菜”、“菜-稻-菜”等亩产5000元的高效种植模式,切实提高村民种植效益,同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完善基础设施,目前基本完成了村部建设、道路硬化、乡村亮化、村庄绿化、庭院净化。 |
小陶村 |
小陶村位于永安市西南部的县域次中心——小陶镇集镇所在地,是小陶镇第一大行政村,205国道贯穿全境,交通便利,小陶村北距永安市区44公里,南往广东省梅州市230公里,西通瑞金市200公里,东临漳平市60公里, 是永安市通往闽西、赣南、粤东北等地的必经之路,商贸繁荣。小陶村村落面积11.2平方公里,共有537户,人口1876人,5个自然村(洋坂头、后门山、小陶营、劳动村、街道),分15个村民小组。 全村有耕地1904亩,林地12148亩,毛竹林287亩,水果面积886亩,全村社会治安良好,村民安居乐业.林业生产、个私企业、第三产业、班子建设等项工作走在全镇全列。近年来,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村财收入增长明显,村集体收入以电站入股、市场管理、企业地租,店面出租等为主。 |
下湖口村 |
小陶镇下湖口村位于小陶镇西南部,距集镇中心7公里。与龙岩市连城县接壤,205国道线横贯该村南北。该村有11个小组,林地13350亩,耕地面积1330亩,有297户,共1079人,共有党员30人。村自然资源及产业 自然资源情况:拥有耕地1330亩,其中水田1100亩。林地13350亩;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及温泉资源。 产业情况: “稻-稻-菜”、“烟-稻-菜”等亩产值达6000元高效作物栽培模式,种植早晚两季优质稻2000亩、莴苣400亩、烟叶500亩。并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目前香菇种植23万袋,木耳种植100万袋。村两委还积极拓宽村财增收渠道,并积极引导村民从事运输、“农家乐”餐饮等第三产业。 (1)农业:每年种植烟叶500亩,种植两季水稻2000亩,蔬菜以种植莴苣为主,辅以小规模的辣椒种植。培育菌菇120万袋。 (2)加工业:全村共有竹器加工厂3家,解决了本村部分劳动力。 (3)水电站:虽然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是对其开发还不够充分,仅仅局限于建设水电站,目前有2家私营水电站,每年向村集体支付资源补偿费合计约4万。 (4)温泉: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引入开睿旅游公司开发建设,每年向村集体支付资源补偿费合计约12万。 |
上湖口村 |
上湖口村位于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镇西南部,毗邻205国道,距离集镇6公里,全村共有4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346户,总人口1168人,支部现有党员25名。全村总耕地1574亩,山地面积24000亩。近年来,上湖口村以提升延伸“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为抓手,凝聚全村各类组织和各支队伍合力,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尤其是小陶镇被省列为福建省首批21个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以来,村党支部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带领党员和各个组织骨干引导和带动全体村民,全面开展土地整治工作,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全村共拆除零星分布在田间的旧宅18栋,腾出旧宅基地6.5亩,整治后新增耕地10.5亩。同时,以实现村民增收和村集体增收为目标,抓好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实施,合理规划建设吴坊洋、塚下洋2个新村点,共46户建新房;抓实烟叶粮食果蔬产业的发展,计划建设“烟-稻-菜”高效种植模式500亩,努力把上湖口村建设成为布局合理、生产生活方便、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
牛益村 |
牛益村系永安市小陶镇高山村,村平均海拔730米,属亚热带气候,为丘陵地带,年平均气温16℃,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地处小陶镇西北部,距集镇中心21公里,与上坂村、罗坊乡半村、连城县姑田镇下余村、石峰行政村界相接。村区域面积23.71平方公里,全村共有77户、339人,分成2个村民小组。 历史以来,该村居民以林业为主,村所辖山地面积辽阔,竹林茂盛。牛益村有2个自然村,分别是高际坑和牛益坑。全村有耕地面积520亩,主要种植单季水稻。村有经济竹林6千多亩,盛产春笋、冬笋及经济用竹。红军时期曾有红军部队从该村经过,并保留下不少红军标语。 近年来,牛益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168”党建工作机制,抢抓机遇,敢想敢拼,大胆创新,认真结合本村实际,充分发挥广阔的森林面积优势及林竹资源较为丰富的特点,大力发展高效林业,努力把牛益建设为人居环境良好,具有鲜明地域和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欧头村 |
欧头村系永安市小陶镇高山村,村平均海拔730米,属亚热带气候,为丘陵地带,年平均气温16℃,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地处小陶镇西北部,距集镇中心17公里,与罗坊乡半村相邻。村区域面积32428亩,全村共有148户、526人,分成6个村民小组。 历史以来,该村居民以林业为主,村所辖山地面积辽阔,竹林茂盛。欧头村有3个自然村,分别是长美、崇头庵和欧头。全村有耕地面积792亩,主要种植单季水稻。村有经济竹林7千多亩,盛产春笋、冬笋及经济用竹。 近年来,欧头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168”党建工作机制,最近,为响应-的号召,认真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有关知识,实践抢抓机遇,敢想敢拼,大胆创新,认真结合本村的实际,充分发挥广阔的森林面积优势,大力发展高效林业。 |
上坂村 |
上坂村位于永安市小陶镇西部,距小陶镇集镇中心7公里,海拔350米,西与连城县下余村接壤,北与石丰村芘邻,南和北均与小陶镇中坂村接壤。全村共327户,1195人,男635人,女560人,劳动力人口710人。有14个村民小组,分5个自然村,即枣溪、小溪道、沙溪坂、月山、陈厝洋。全村面积14.6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26.5亩:双早815亩,单晚323亩。山林面积19544亩,现全村有柑桔林880亩,去年产量达578吨。 全村有两家企业:分别是永榕电站和安宏发电有限公司。全村农民主要收入是靠林地和种植“早稻-再生稻-莴苣”高效模式收入。小陶镇著名的文川河流经上坂村,风行水上、气候宜人、水产丰富,文川河沿边的乌石山更是景色优美。每年在村祠堂举行的龙舞和庙会都展现出了上坂村的独特魅力。 |
中坂村 |
小陶镇中坂村位于小陶镇西北部,距集镇中心7公里。与美坂村、上坂村相邻,属洪砂片区,该村有11个小组,林地面积7459亩,耕地面积821亩,全村230户, 806人,党员26人。 近年来,中坂村以党的-精神为指导,以实施“168”党建工作机制为抓手,以建设“美丽乡村”为依托,通过进一步规范村级事务运作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提高党组织引领致富、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使我村各项事业得到平稳、较快发展。一是因地制宜注重发展特色经济,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以各类资源为依托,大力推广菜—稻—菜、烟—稻—菜、高效作物栽培模式,种植早晚两季优质稻500、烟叶80亩。亩产值可达6000元;二是放大区位优势,大力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发展毛竹加工产业,全村毛竹加工厂7家,年消耗毛竹50万根、产值1200万元,吸纳村内劳动力120人,实现村民在自家门口就能实现轻松创业,村民人均增收800元;三是广开人脉资源优势,向外寻求机遇。积极外出务工创业。多年来已涌现了许多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他们不仅改善了自身的生活条件,也为全村带来了信息和资源。四是积极利用党和国家各类帮扶优惠政策。在挂包单位的支持下,上下联动,齐心协力,村两委和广大村民积极响应“一事一议”政策;“村村通”工程,“折旧建新”政策。扩建水泥路2.09公里;环村绿化苗木种植800多棵;新建新村点一处20户,完成22户屋顶红瓦覆盖、勾缝工作;集中居住区放置垃圾桶3个,全面实现生活垃圾定时清理。一系列的运作改变了中坂村落后的面貌,一个生态的、宜居的美丽乡村正在形成。 |
美坂村 |
小陶镇美坂村处于小陶镇西部,东与小陶村接壤,南与中坂村相连,西靠石丰村,北与桐林村毗邻,距小陶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交通非常便利。辖区有4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318户,1101人,村党支部共有党员27名。近年来,美坂村认真实施“168”党建工作机制,全面推行“六步工作法”,充分发挥“八个方面作用”和“设岗定责”等活动,把村党支部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 村两委立足本村区位优势,积极实践和探索“生态兴村、和谐稳村、依法治村、建设新村、产业富民”的发展路子,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全村经济收入以第一产业即农业为主,农业中又以种植水稻、烟叶、蔬菜、柑桔为主。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推进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美化绿化村居环境。全村饮用水已基本实现了简易管道引来的山泉水、自然村道硬化率、有线电视入户率、移动电话信号覆盖率达100%。 下一步,美坂村两位将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把美坂村建设成更加优美、更加繁荣、更加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八一村 |
小陶镇八一村地处小陶镇东北部,毗邻205国道,距集镇5公里,1948年以前称张坊堡,1949至1953年称支前模范村,1954年宁洋县委书记到村里调研建议改名为八一社,1984年至今称八一村。现有半溪、张坑、青石、前坂等4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共有229户、849人,党员41名。全村拥有耕地面积972亩,山林地面积4282亩,矿产资源以石英石为主,储量约1000万吨。 近年来,八一村坚持“168”党建工作机制,村党支部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多次组织大讨论,达成了“把握机遇,自加压力,以提升‘168’机制为抓手,争当海西新农村排头兵”的共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新农村建设。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美德在农村示范点、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文明村、省级卫生村、福建省“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示范村、福建省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福建省信息化示范村、全省消防安全示范乡村、全省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先进集体。 2006年1月13日,-同志亲临八一村视察,作出了“政策好,天帮忙,还得靠人努力”的重要指示,并先后两次给我们八一村党员群众回信并作出指示,勉励八一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加快新农村建设。在2010年9月厦门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听了我们八一村创先争优的工作情况汇报之后,对我们把创先争优工作同实施“168”结合起来、把创先争优工作落实到新农村建设上来的做法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八年来,八一村干部群众牢记-的嘱托,着力在“人努力”上下功夫,在省委和市委的关心指导下,探索实践、总结提炼了“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村里各个组织和各支队伍全身心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进步,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
松山村 |
松山村地处小陶镇北部,距集镇中心11公里,北靠苏地村,南邻奇河村。 全村共有173户,693人,党员32人,分成四个村民小组,有枣林、北山、黄达坑四个自然村。全村有耕地1077亩,主要种植单季水稻;林地2万余亩,主要种植毛竹及柑桔、桃树等果树。全村铺设水泥路8公里,连接各个自然村,交通便利。 |
双竹村 |
双竹村位居小陶镇西南部,距镇区10公里,属于高山边远山村。本村现有三个自然村,四个村民小组,273人口。通村公路全部硬化,交通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发展环境得到优化。 【村落与居民】 本村现辖3个自然村,分别为双竹行政村、牛皮寨、下村。4个村民小组, 84户, 273人,其中劳动力 198人。全村林地面积12000 亩,耕地810亩。 【村风村貌】 全村闭路电视、电话普及率达100%。在精神面貌建设上,我村本着“乡风文明”的方针,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倡导“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的良好生活习惯,使村民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崇尚科学,倡导新风,全面提高了村民的素质,构建了和谐社会。 【物产经济】 本村自然资源丰富。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毛竹、笋干。 |
员岭村 |
员岭村位于永安市小陶镇西南,距镇区约14公里,海拔550米,全村主要以山地为主,是小陶镇典型的高山村,山多地少人口分散。近几年来全村逐步实现了通村、通组公路的硬化工作,交通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发展环境得到优化。 【村落与居民】 本村现辖3个自然村,分别为员岭、南竹坑、湖溪。6个村民小组,农业户口107户,416人,其中劳动力311人。全村林地面积11483亩,其中生态公益林2520亩,毛竹林10000多亩。 【村风村貌】 全村闭路电视、电话普及率达100%。三个自然村都安装了路灯、自来水。在精神面貌建设上,我村本着“乡风文明”的方针,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倡导“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的良好生活习惯,使村民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崇尚科学,倡导新风,全面提高了村民的素质,构建了和谐社会。 【物产经济】 本村自然资源丰富。湖溪自然村已探明有锰矿化点。另村中有一座小型水电站已投产运营。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毛竹、笋干。 |
和平村 |
和平村位于永安市小陶镇西北部,距离集镇中心3公里,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184户,651人,耕地面积973亩,林地面积6469亩,森林、矿产资源丰富,矿产主要以石灰石为主。 近年来,村党支部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调动全村各个组织各支队伍积极性,引导村民发展“烟-稻-菜”,“菜-稻-菜”的高效种植模式,种植早晚两季优质稻、莴苣、烟叶等作物,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村党支部紧紧抓住小陶镇被省列为福建省首批21个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契机,带领全村村民全面开展土地整治工作,努力改善村容村貌。未来,和平村将以提升“168”党建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进一步规范村级事务运作,抢抓机遇,大胆创新,锐意进取,朝着更加富裕,更加民主,更加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 |
新中村 |
新中村位于永安市小陶镇南部,距镇区约3公里,海拔580米,全村主要以丘陵为主,是小陶镇典型的阳面村。近几年来全村逐步实现了通村、通组公路的硬化工作,交通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发展环境得到优化。 【村落与居民】 本村现辖2个自然村,分别为新中和青竹坑。8个村民小组,农业户口211户,773 人,村党支部共有党员27名。 【村风村貌】 近年来,新中村认真学习党的-和-书记一系列讲话精神,有效落实“168”党建工作机制,全面推行“六步工作法”,充分发挥“八个方面作用”和“设岗定责”等活动,把村党支部建设成为落实群众路线、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精神面貌建设上,我村本着“乡风文明”的方针,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倡导“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的良好生活习惯,使村民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崇尚科学,倡导新风,全面提高了村民的素质,构建了和谐社会。 【物产经济】 本村自然资源丰富。青竹坑自然村探明有锰矿点。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水稻、烟叶、毛竹、笋干等。 |
新西村 |
小陶镇新西村位于小陶镇南部,距集镇中心4.5公里,东邻新中村,南连圆岭村,西靠上湖口村,北接新民村,全村有十个村民小组,村地6496亩,耕地1030亩,有229户,共860人,0党员18人。 这几年,新西村大力推广“烟—稻—菜”或“菜—稻—菜”等高效作物种植模式,种植早晚两季优质水稻1000亩,莴苣300亩,烟叶500亩,并结合本村盛产石英石矿石的资源优势,积极引导村民从事运输等产业,增加村民收入,通过实施“168”党建工作机制,新西村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规范村级事务运作,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提高党组织引领致富、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促使村级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
五爱村 |
五爱村位于永安市小陶镇东北部,距市中心40公里,紧临八一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共214户,777 人,其中劳动力426 人,其中用材林面积3384亩,经济林面积499亩,自留山面积1373亩,生态公益林面积621亩。全村主要以耕地为主,共用耕地877亩,全村辖区内共办有一家畜牧养殖厂、一家木材加工厂、一家石英沙加工厂等企业。 近年来,村党支部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调动全村各个组织各支队伍积极性,引导村民发展“烟-稻-菜”,“菜-稻-菜”的高效种植模式,种植早晚两季优质稻、莴苣、烟叶等作物,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村党支部紧紧抓住小陶镇被省列为福建省首批21个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契机,带领全村村民全面开展土地整治工作,努力改善村容村貌。 |
西学村 |
西学村地处小陶镇东南部,距集镇约1.3公里,全村现有人口398人,101户,党员17人,3个村民小组,全村山林面积7226亩,其中毛竹林面积1000多亩。 西学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以“168”党建工作机制为载体,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配合镇党委、镇政府,发展森林面积优势,积极发展高效林业,引导村民发展“烟—稻—菜”、“菜—稻—菜”高效种植模式,切实提高村民种植效益,拓宽增收渠道。 目前,西学村基本完成了村部建设、道路硬化、乡村亮化、村庄绿化、庭院净化工程。未来,西学村将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引进新优品种,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扩大竹木制品加工产业发展,不断完善本村基础设施及文体休闲设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
寨中村 |
寨中村地处小陶镇北部,距集镇中心7公里,西靠五爱村,东邻新寨村,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290户,1044人,全村总面积7500亩,其中耕地1252亩,林业用地5938亩。寨中村近年重点抓好产业富民、新村建设、设施配套、生态保护、公共服务和文明创建等美丽村庄建设。 |
苏地村 |
苏地村位于永安市小陶镇东北方向,距镇区约13公里,海拔590米,全村主要以山地为主,是小陶镇典型的高山村,山多地少人口分散。全村实现了8.5公里通村公路的硬化工作,交通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发展环境得到优化。 【村落与居民】 本村现辖3个自然村,分别为前寨、底寨、江地洋。7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耕地面积854亩,3个自然村,112户432人。全村林地面积12000 亩,其中生态公益林1400亩,毛竹林2000多亩。 【村风村貌】 全村闭路电视、电话普及率达100%。村内已主干道都安装了路灯、全村通自来水。在精神面貌建设上,我村本着“乡风文明”的方针,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倡导“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的良好生活习惯,使村民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崇尚科学,倡导新风,全面提高了村民的素质,构建了和谐社会。 【物产经济】 本村自然资源丰富。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果树(蜜桔)、毛竹、笋干等。 |
奇河村 |
奇河村位于小陶镇东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全村土地面积10.44平方千米,5个村民小组,113户,422人,全村耕地面积733亩。山林面积14369亩,森林覆盖率89.9%,毛竹3785多亩。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灰石矿等。主导产业有:毛竹、烟叶、水稻、柑桔等。全村通电、通自来水,基础设施完善。近年来,奇河村以提升“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凝聚全村各类组织和各支队伍合力,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尤其是小陶镇被省列为福建省首批21个综合改革建设试点以来,村党支部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带领党员和各个组织骨干引导和带动全体村民,全面开展土地整治工作,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 |
五星村 |
五星村位于小陶镇东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2公里,5个村民小组,113户,412人,全村林地面积11801亩。耕地面积100亩。 近年来,该村因地制宜大力推广种植业,种植果树,有特早蜜橘,柑桔,黄花梨等,年产量4500多万斤,总产值达400多万元,毛竹山6000亩,在上级政府支持下低改2000亩,给村民增加了收入。通过实施“168”党建机制,五星村结合本村实际,进一步规范村级事务运作,不断增强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提高党组织引领致富,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使得该村各项事业平稳较快发展。 |
三星村 |
三星村位于小陶镇东北部,距镇中心8公里,地势优越交通便利,在经济发展上有独特的优势。全村土地面积3.92平方公里,5个村民小组,144户,519人,全村耕地面积862亩,山林面积4332亩,矿产资源主要以石灰石矿为主。主导产业有:水稻、烟叶、莴苣等。截止2010年,村内已完成主要交通村道的水泥路面铺设90%,全村通电、通自来水,基础设施完善。 |
五一村 |
小陶镇五一村地处我镇东北部,毗邻205国道,距集镇中心7公里,现有许厝、新黄坊、甲头和青水盂等4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共有265户、876人,党员24名;全村耕地1100亩、林地3780亩,村内许厝河边拥有20多棵百年历史的香樟树,永安著名风景区甘乳岩风景区就座落于该村。该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生态村”建设为抓手,坚持从实际出发,努力做到因地制宜,注重自身特色,把村庄生态建设与新村建设、土地整治、灾后重建有机结合起来,同步推进,绿化与环境整治配套衔接,村庄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该村村财薄弱,自主收入少,主要依靠烟叶返利,其余收入均依靠各级各部门资金支持。近年来,五一村始终坚持“围绕大局,服务发展”的工作思路,深化党建带妇建工作,以“168”机制和创先争优为抓手,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2年,该村实施拆旧建新工程,先后拆除旧宅61栋、162户,新建房屋164户,达到“村民满意、村容村貌改观、土地集约利用”的良好效果。五一村被评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村妇代会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福建省先进妇代会等荣誉。2012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到五一村视察,对五一村把党建带妇建融入“168”工作机制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2012年3月7日,成立八一片区妇联,形成区域化妇建工作新格局,起到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今年以来,在村部周边花圃种植红花继木、龟甲冬青、红叶石楠、杜鹃共计2万余棵,许厝河畔种植250余棵柳树。农户房前屋后种植菊花、兰花、杜鹃等花卉。同时,在甘乳岩入口处已种植香樟200棵,天竺桂100棵;在许厝新村部及周边种植桂花100棵,红花石榴200棵,草皮400平方米。努力做到村庄主要道路沿线、农户屋前屋后、住宅四周、公共绿地、闲置土地等充分完成绿化;同时,对机耕道修复及新建共11条,约5300米;对村内许厝河进行河道清理;对村入口处及新村部周边进行水泥坪硬化1000平方米;村部前五一桥的新建,并在许厝自然村建设一处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的集农民幸福院、文化休闲广场、篮球场、门球场的活动场所。 对甲头新村点1.75公里道路进行全面硬化,完善村道路建设,村道硬化率达到100%。铺设安装了80户自来水管道、建设4个蓄水池。目前全村都吃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新修农田引水渠简易排水沟6公里。针对近年来垃圾乱倒、乱扔现象,现已在全村安放150个垃圾桶,一名保洁员,五名卫生管理员。努力改善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生活环境,同时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村民的文明意识,环境意识和公德意识,建立健全约束机制。 通过实施“烟—稻—菜”、“菜—稻—菜”的种植模式,发挥烟叶生产重点村、水果种植示范村的优势。策划培育带动五一村葡萄、芙蓉李种植采摘与农家乐一条线式旅游产业,将五一村与大八一邻近村内的旅游资源点连串式带动起来,培育新型农家乐一条龙旅游产业。具体为将八一村的荷花、向日葵观赏区、八一村“168”党建机制发源参观点及五一村甘乳岩景区、农家乐式水果采摘、农家乐饭庄等充分开发出来,建成区域式旅游,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通过以上举措,结合村庄建设规划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利用公共绿地景观、道路绿化、庭院绿化,逐步营造“村在林中、路在绿中”的优美景观,改善人居环境,初步实现生态的良性发展。五一村将形成“一片两点”的整洁的村容村貌,即一片连片田两个新村点(甲头新村点、许厝新村点),使五一村成为一个布局合理、生产生活方便、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村。 |
吴地村 |
吴地村位于小陶镇东南部,距集镇中心27公里。与漳平市、连城县、龙岩市新罗区接壤,吴地是“九山半水半分田”之地,生态保护完整,全村共有森林面积13万亩,其中毛竹林面积3万亩,耕地面积2358亩。全村有8自然村,12村民小组,总人口为1456人。 吴地村是永安第一个党支部、第一个苏维埃政府诞生地。在这里燃烧起了永安革命的第一把火,发展了一支坚强的革命队伍。原省委书记张鼎丞,原省委宣传部部长方方,曾经在这里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带领永安人民走上革命道路,率领红军用鲜血和生命捍卫革命政权,为永安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不朽的功绩。吴地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充分发挥“168”党建工作机制,积极配合镇党委、镇政府,充分发挥广阔的森林面积优势,大力发展高效林业,做好“稳中求进”的山林文章,主要是鼓励村民“把山当田耕,把竹当菜种”,科学管理好竹山,开通竹山便道,对竹山实行深翻施肥,实现农民稳步发展,同时积极引导村民发展“林下套种”,切实提高村民种植效益,未来还将充分本村优势发展红色旅游和绿色生态旅游业。同时,本村还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目前基本完成了村部建设、道路硬化、乡村亮化、村庄绿化、庭院净化。 |
团结村 |
团结村位于永安市小陶镇南部,距集镇中心约2.5公里,海拔约510米,村内地势平坦,村人口以村部新村为中心,环绕四周居住,人口较为集中。近几年来全村逐步实现了通村、通组公路的硬化工作,交通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发展环境得到优化。 本村现有11个村民小组,农业户口250户,989人,村党支部共有党员20名。全村有耕地面积1053亩,主要农作物有烟叶、莴苣、水稻等。村民的主要收入外出务工和种养植收入。 近年来,团结村以提升“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带领党员和各个组织骨干引导和带动全体村民,全面开展土地整治工作,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努力把团结村建设成为布局合理、生产生活方便、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