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三明 >> 永安市 >> 洪田镇 >> 磉溪村

磉溪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磉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磉溪村简介

  磉溪村地处205国道沿线边,位于永安市西北部,距城区43公里,东与本镇马洪村交界,西与罗坊乡半村村交界,南与小陶镇上吉村接壤,距离10公里,离镇政府所在地13公里,交通便利。
  【村落与居民】全村现有人口570人,140户,共有4个村民小组,村辖区总面积17000亩,其中耕地面积800亩,山林面积10000亩。
  【村风村貌】磉溪村1976年通电,1984年家家有电视,1986年实现村民引用自来水,2003年实现户户通电话和完成村内主干道水泥硬化,2008年被永安市评为“永安市级文明村”。2010年以来,在洪田镇创建省级优美乡镇工作的基础上,村两委积极按照“三清六改”要求和“交通道路硬化、村居绿化美化、住宅楼房化、饮用水无害化、生活能源化、种植高效化”的标准,着力实施了“生态文明工程”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目前,全村90%农户住进单体楼房,村主干道和户间道水泥路基本硬化,种植绿化树种500多株,村部大楼进行重新装修和一处占地700平方米的农民休闲健身公园,全村共建沼气池58口,安装太阳能热水器37台,实现“上有太阳能,下有沼气池”。
  【物产经济】磉溪村拥有木材蓄积量达43832立方米,毛竹林面积160亩。矿产贮藏达20万吨。特产主要有:香菇、红菇、笋干等。年可供松、杉、杂木材1200立方米。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481106 365000 -- 查看 磉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磉溪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磉溪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洪田社区

  洪田居委会主要是居民户,地处洪田村,隶属永安市洪田镇,是福建省中部山区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全村林业用地18,908亩,森林覆盖率81.4%。1998年,洪田村敢为人先,大胆实践,把土地承包责任制引向山林,成功推行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被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杜润生誉为中国林改的“小岗村”。  

磉溪村

  磉溪村地处205国道沿线边,位于永安市西北部,距城区43公里,东与本镇马洪村交界,西与罗坊乡半村村交界,南与小陶镇上吉村接壤,距离10公里,离镇政府所在地13公里,交通便利。   【村落与居民】全村现有人口570人,140户,共有4个村民小组,村辖区总面积17000亩,其中耕地面积800亩,山林面积10000亩。   【村风村貌】磉溪村1976年通电,1984年家家有电视,1986年实现村民引用自来水,2003年实现户户通电话和完成村内主干道水泥硬化,2008年被永安市评为“永安市级文明村”。2010年以来,在洪田镇创建省级优美乡镇工作的基础上,村两委积极按照“三清六改”要求和“交通道路硬化、村居绿化美化、住宅楼房化、饮用水无害化、生活能源化、种植高效化”的标准,着力实施了“生态文明工程”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目前,全村90%农户住进单体楼房,村主干道和户间道水泥路基本硬化,种植绿化树种500多株,村部大楼进行重新装修和一处占地700平方米的农民休闲健身公园,全村共建沼气池58口,安装太阳能热水器37台,实现“上有太阳能,下有沼气池”。   【物产经济】磉溪村拥有木材蓄积量达43832立方米,毛竹林面积160亩。矿产贮藏达20万吨。特产主要有:香菇、红菇、笋干等。年可供松、杉、杂木材1200立方米。   

洪田村

  中国林改第一村——洪田村,座落在文川溪畔,为洪田镇政府所在地,205国道和永武高速公路横穿辖区,交通便利。   【村落与居民】全村有3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235户,877人。土地总面积22042亩,林业用地面积18317亩,绿化覆盖率85.1%,是一个林木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行政村   【村风村貌】1998年,洪田村在没有政策支持的情况下,村党支部带领村两委,动员各方力量,悄悄自发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率先在全国、全省完成“分山到户”,被誉为“中国林改第一村”。通过林改,实现了林业经济发展、林农增收、村财增收,有效地促进新农村建设,2011年,全村完成96户农户老房立面改造工程,建立垃圾中转站,大力实施沼气工程,全村已建沼气池138口,全村建沼气池农户达到83%以上;一手抓新村建设,在做好中心示范村建设规划基础上,规划大坂、旧街、新市场、江滨、对面河、六月坂、三面山7个新村点,全村235户农户有200多户建新房,占90%。洪田村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商住绿化、休闲娱乐,布局合理,引导农户按照设计建设美好家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成5600平方米的文体休闲广场,形成高度现代文明和温馨和谐的农村一流家居环境。   【物产经济】全村林木总蓄积量12.53万立方米,全村90%的农户搬入新居,100%的农户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村内金融、邮政、通信、卫生、教育等功能配套不断健全,实现了“老百姓生活在农村,但生活品质和城里人一样”的梦想。   

东坑村

  东坑村地处205国道沿线边,位于永安市洪田镇的东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交通便利,是永安市的革命老区村之一。   【村落与居民】全村现有人口848人,230户,9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   【村风村貌】东坑村1976年通电,1984年家家有电视,1991年实现村民引用自来水,2004年完成村内主干道水泥硬化,2005年实现户户通电话。2011年被评为2010年度永安市新农村建设三等奖。2010年以来,在洪田镇创建省级优美乡镇工作的基础上,村两委积极按照“三清六改”要求和“交通道路硬化、村居绿化美化、住宅楼房化、饮用水无害化、生活能源化、种植高效化”的标准,着力实施了“生态文明工程”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目前,全村90%农户住进单体楼房或门店公寓式套房,村主干道和户间道水泥路基本硬化,种植绿化树种500多株,新建一建筑面积846平方米的村部大楼,配套农民休闲健身公园和一标准篮球场,新建一处面积约10亩的生态公墓,全村共建沼气池42口,安装太阳能热水器24台,实现“上有太阳能,下有沼气池”。   【物产经济】东坑村拥有土地总面积14218亩,耕地面积1375亩,绿化覆盖率达86.6%,林木资源丰富。特产主要有:香菇、红菇、笋干等。   

生卿村

  生卿村位于永安市洪田镇的东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距205国道1公里,交通便捷。   【村落与居民】全村现有7个村民小组,163户,共666人,其中党员27人,全村土地面积9949亩,林地面积2841亩,耕地面积1029亩、果园800多亩。   【村风村貌】2010年以来,在洪田镇创建省级优美乡镇工作的基础上,村两委积极按照“三清六改”要求和“交通道路硬化、村居绿化美化、住宅楼房化、饮用水无害化、生活能源化、种植高效化”的标准,着力实施了“生态文明工程”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目前,全村90%农户住进单体楼房,村主干道和户间道水泥路全面硬化,全村种植绿化树600多株。全村共建沼气池85户,使用太阳能15户,实现“上有太阳能,下有沼气池”。   【物产经济】生卿村主要发展莴苣、小薯、水稻、西瓜等蔬菜瓜果种植,重点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鼠草综合防治技术,大力推广“烟-稻-菜”一年3-4熟高效循环多季农业生产模式,年播种面积达2000多亩。   

留山村

  全村有辖9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172户,716人。土地总面积3.4万亩,林业用地面积3万亩,绿化覆盖率88%,是一个林木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行政村。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留山村位于洪田镇政府东南部,距镇政府7公里, 205国道和永武高速公路横穿辖区,交通便利。   【村风村貌】留山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带领全村人民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以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绿色家园的高度出发,按照市级生态村的建设规划和上级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市、镇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支持,努力提高生态村的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和环境效应,全力将生态村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加快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按照生态村建设的要求,加快村道路全面进行硬化,做到村通组,组通户,道路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建设。着力改善村容村貌,加快自来水建设。统一规划沼气池用地,同步推进沼气池与附属房建设及环境整治,推广圆筒型回流式8立方米沼气池型,解决沼气浮渣结壳问题,提高沼气发酵原料的利用率,达到并提升沼气池“一池三改”效益,从根本上改变村庄环境“脏、乱、差”现象。做好毛竹低改示范片的建设200亩,为了加强村容村貌管理,大力整治脏、乱、差,做到村容整洁,宅边路旁绿化。全村90%的农户搬入新居,100%的农户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村内金融、邮政、通信、卫生、教育等功能配套不断健全,实现了“老百姓生活在农村,但生活品质和城里人一样”的梦想。   

湍石村

  湍石村位于洪田镇东南部,森林资源丰富,距镇政府10公里。   【村落与居民】全村有7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290户,1349人。土地总面积39041亩,林业用地面积34652亩,绿化覆盖率88.3%,是一个林木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行政村。   【村风村貌】2004年通过林改,实现了林业经济发展、林农增收、村财增收,有效地促进新农村建设,2011年,全村建立垃圾中转站,大力实施沼气工程,全村已建沼气池48口。湍石村一手抓新村建设,在做好中心示范村建设规划基础上,规划大北岭、上洋、云南岌、枣树岌4个新村点,全村328户农户有150多户建新房,湍石村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商住绿化、休闲娱乐,布局合理,引导农户按照设计建设美好家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成4600平方米的文体休闲广场,形成高度现代文明和温馨和谐的农村一流家居环境。   【物产经济】村内金融、邮政、通信、卫生、教育等功能配套不断健全,实现了“老百姓生活在农村,但生活品质和城里人一样”的梦想。   

上石村

  上石村系永安市洪田镇行政区域面积最大的行政村,居于洪田镇最南端,紫云山北侧,为群山环绕的高山村,距镇政府所在地14公里,境内有五座千米高峰环绕于上石的东、南、西三面,紫云山(1634米)是永安境内第二高峰,也是永安、漳平的界山。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约4.19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达1036人,235户,下辖9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上石村始有“陈邓开宗”的说法。宋初山东某地守将李乌仔,反赵家,率部南下,以紫云山为其反王基地,后为杨文广所部征灭,其部陈邓两姓就此洋上安居,而开发了上石。古时人们日间劳动,夜晚结伴上石安睡。久之地名称“上石”。上石村在清代以前共有5人在历朝考取过功名。   【自然景观】紫云山是永安市第二高峰(1634米),是洪田镇即将开发的森林公园,其风景秀丽独特,资源丰富,有珍贵的药材、林木、动物和丰富的矿产资源,紫云山上还有个美丽的传说。一至夏日,全省各地的许多游客都到此处登山游玩。   【物产经济】上石村共有土地面积56482亩,数百种的动、植物资源和丰富的矿产资源。近年来,全村以发展经济为抓手,将两增收作为主要目标,现已种植烟叶870亩,黄花梨1000亩。逐步实现以毛竹、烟叶、黄花梨为主的三大主导产业。   

黄龙村

  黄龙村地处洪田镇的东部,距镇所在地5公里,距县城2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有5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1061人口,村党支部共有党员29名。全村总面积2.3万亩,其中耕地1348亩,全村果园面积600余亩,毛竹山面积近7000多亩。近年来,在村党支部率领下,全村各类组织各支队伍齐心合力,按照“168党建工作机制”的思路,着力实施了“村村通、农田建设”等工程建设,目前,全村主干道和各自然村之间便道水泥路全面硬化,居住区绿化面积达70%。   在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充分发挥人和组织八个方面的作用,在各部门的协调以及全村党员、人民群众的支持信任下,取得了可喜成绩。全村种植烟叶650亩,1950担,实现产值200多万元;实施了安全饮用水工程,惠及7个村民小组共800余人。2012年来被市农村信用联社评选为小额代款信用村,为农户发展种、养植业解决了周转资金。认真实施了“168”党建工作机制,全面推行“六步工作法”,充分发挥“八个方面作用”, “设岗定责”等活动,把村党支部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   村两委立足资源区位优势,积极实践和探索“生态兴村、和谐稳村、依法治村、建设新村”的发展路子,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强集体经济、提高村民收入。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推进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绿化美化村居环境。   

马洪村

  马洪村位于洪田镇西南部,距集镇8公里,是洪田镇最大的行政村, 座落在文川溪畔,205国道和永武高速公路横穿辖区,交通便利。   【村落与居民】全村辖7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共359户,1379人。全村土地总面积30851亩,其中林业用地27300亩,水果面积2960亩,毛竹林5073亩,生态公益林5650亩,森林覆盖率达87.3%,是一个林木资源丰富、依山伴水、环境优美的行政村。   【村风村貌】马洪村主要发展林、竹、果、菜、畜五项产业。近几年为了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沼气工程,全村已建沼气池161口,已完成35户房屋立面改造工程,全村规划建设3个新村点,建新房260户,其中北斗新村被评为省“造福工程”示范小区,马洪村先后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康教育促进行动示范村”、“全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示范村”,获得“永安市新农村建设一等奖”。此外,为了响应政府的要求,马洪村还在村内安装了垃圾焚烧炉,把村内垃圾统一运送到定点焚烧,这对改善马洪村的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有着显著的作用。   【历史人文】土地革命时期,中央红军曾多次进入洪田开展革命活动,并在马洪村驻扎。1934年8月,为迟滞-军队向中央苏区核心区域的进攻,红一军团奉命实行东线防御作战——小陶战斗。红十五师(即少共国际师)指挥部设于马洪上坪逢源堂,全村多处留有大量红军标语。2012年9月被列为三明首批“中央红军村”。   【物产经济】全村林木总蓄积量16.63万立方米,全村90%的农户搬入新居,100%的农户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村内民生工程重点突出,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林山村

  林山村系我镇海拔最高的村落,其人口最少,距镇政府所在地20公里,其地理位置北方向与本市曹远镇蔡地村相邻,南边与本镇长川村相邻,东至本洪田镇黄坑村,西至与本镇长川与曹远镇的蔡地村相邻,故此有着三村鼎足而立相距五里的说法。   [村民与居民]全村总面积11994亩,现全村人口435人,116户,辖3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在宝贵的山坡半腰上有三个各具特色的小山村,同处群山密林深处,故称它是林山村。有三个自然村落,分别是山顶坑、佛台坑、贯脚垅。山顶坑在正北,相传是八百年前从永定迁来的畲族人,建房在一道山脊窠顶上,早期是刀耕火种驽猎为食者。贯脚垅居东,民性强悍、营居在陡坡的岩盘上。而勤劳纯朴的佛台坑人却聚集在西南的一条山沟里。   [物产经济]全村人民生计全靠经营毛竹林,出卖竹、木、笋、药材等。   

长川村

  长川村属革命老区基点村,位于洪田镇西南部,是文川河支流的水源源头村,位于洪田镇西南部,座落在富贵山脚下,海拔430米,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半山区气候型山村,距集镇22公里,距永安市城区38公里。   距洪田集镇19公里,距永安市区37公里,全村闭路电视、宽带已全面开通。   【村落与居民】全村现有人口728人,185户,共有6个村民小组,村辖区总面积11844亩,其中耕地面积1038亩,山林面积9601亩。2村民收入主要来源:毛竹山场和果树种植、个体运输等。   【村风村貌】2010年以来,在洪田镇创建省级优美乡镇工作的基础上,村两委积极按照“三清六改”要求和“交通道路硬化、村居绿化美化、住宅楼房化、饮用水无害化、生活能源化、种植高效化”的标准,着力实施了“生态文明工程”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目前,全村90%农户住进单体楼房,村主干道和户间道水泥路全面硬化,村道两旁种植绿化树3000多株,2010年对村部办公楼进行了装修,建成一处农民休闲健身场所和一个标准篮球场,全村共建沼气池75户,使用太阳能60户,实现“上有太阳能,下有沼气池”。   【物产经济】长川村是永安市脐橙主产地,无公害脐橙基地2000亩;毛竹林面积4300亩,林地面积9133亩。主要为果蔬种植。在果蔬种植区分耕地种植区和山地种植区。耕地种植区重点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鼠草综合防治技术,大力推广“稻(菜)-瓜-菜”一年3-4熟高效循环多季农业生产模式,主要发展莴苣、小薯、水稻、西瓜等蔬菜瓜果种植,年播种面积达2000多亩,所产瓜菜产品畅销省内外批发市场。山地种植区推行无公害果树管理技术,大力发展脐橙、蜜桔种植,所产脐橙曾获省农产品鉴评会金奖和省名牌产品称号,绿色基地。   

水东村

  洪田镇水东村位于永安市西南部,紧倚秀丽的文川溪畔,民风纯朴,距离永安市区31公里,205国道和永武高速公路横贯该村。   【村落与居民】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127户,507人,拥有土地面积4411亩,绿化面积2754亩,绿化覆盖率62.1%。   【村风村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水东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为目标,在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坚持依托资源,发挥优势,科学发展,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突出抓好林、竹、果蔬菜和养殖五大增收项目,以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口,切实转变村风民风,构建和谐发展社会,着重以建沼为切入点,实施“富裕生态家园”计划,全村共建沼气池71口,按照省农村沼气建设项目“一池三改”基本要求,地下建沼气池,池上建(改、扩)畜禽舍,做到厕所入房,畜禽舍出房,实现人畜分离。与此同时,实施沼肥综合利用,引导农户充分利用沼肥种植无公害蔬菜、水果,建立了“猪—沼—菜(果)”循环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二)在新村建设方面,着重突出新村点基础设施设施完善配套,抓好房前屋后的空地绿化,目前全村绿化面积达到2754平方米,切实把水东村建成“富裕生态家园”的样板,以点带面,促进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三)同时结合上级对农村环境整治的相关政策,着重突出了对全村屋顶,按照统一的改造模式进行了大面积的“平改斜”屋顶改造,全村新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物产经济】近年来,水东村先后被上级部门授予“先进党支部”、“农业综合开发先进村”、“计划生育先进村”等荣誉。辖区有家具厂一个,全村主导产业以蔬菜、水果、养殖业为主。100%的农户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村内金融、邮政、通信、卫生、教育等功能配套不断健全。   

大科村

  洪田镇大科畲族村位于洪田镇西南部,距洪田镇政府所在地14公里,与永安市小陶镇毗邻,交通便利。   【村落与居民】辖半岭畲族自然村和大科、大乾、黄焦等4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109户,481人,其中畲族人口33户、141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9.3%。全村土地总面积11183亩,其中耕地642亩、林地10046亩、果园1860亩、毛竹3241亩、生态公益林900亩,是一个林木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行政村。   【村风村貌】2011年以来,在洪田镇创建省级优美乡镇工作的基础上,村两委积极按照“三清六改”要求和“交通道路硬化、村居绿化美化、住宅楼房化、饮用水无害化、生活能源化、种植高效化”的标准,着力实施了“生态文明工程”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目前,全村90%农户住进单位楼房,村主干道和户间道水泥路部分硬化,村道两旁种植绿化树3000多株,2011年对村部办公楼进行了装修,修成一处农民休闲健身场所和一个标准篮球场,全村共建沼气池30户,使用太阳能60户,实现“上有太阳能,下有沼气池”。   【物产经济】大科畲族村是典型的高山村,村部所在地海拔350多米,半岭畲族自然村海拔550多米,境内既无矿产资源也无工业企业,环境优美、山清水秀,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以种植柑桔、毛竹、板栗为主。   

小磉村

  洪田镇小磉村位于洪田镇西南部,距集镇12公里,与洪田镇马洪村、水西村毗邻,交通便利。   【村落与居民】全村共有人口735人,182户,下辖9个村民小组,拥有土地总面积14551亩,其中耕地面积1026亩,林地13449亩,果园1930亩,毛竹林面积3251亩,是一个以林木、水果为经济的行政村。   【村风村貌】2010年以来,在洪田镇创建省级优美乡镇工作的基础上,村两委积极按照“三清六改”要求和“交通道路硬化、村居绿化美化、住宅楼房化、饮用水无害化、生活能源化、种植高效化”的标准,着力实施了“生态文明工程”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目前,全村80%农户住进单位楼房,村道两旁种植绿化树1500多株。2010年我村对村部办公楼进行了装修,修成一处农民休闲健身场所和一个标准蓝球场。2011年对全村变压器增容电网改造。2012年上洋至下洋危桥改造为水泥桥共6座及灌溉水渠约3公里,全村共建沼气池24户,使用太阳能78户,实现“上有太阳能,下有沼气池”。   【物产经济】小磉村是典型的高山村,村部所在地海拔320多米,高岭干自然村海拔480多米,境内环境优美,山清水秀。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48万元。村民收入主要来源:果蔬种植、禽业养殖、农作物及林业。   

贵湖村

  贵湖村位于永安市洪田镇境内,其西、南与洪田镇区毗邻,西北与黄坑村相接,北连井垄村,距洪田镇政府约4公里,距永安市约15公里。长深高速公路与国道205线均从村庄穿过,对外交通十分便捷。   【村落与居民】全村有2个自然村,下辖10村民小组,221户,777人。村域面积10.1平方公里,现有耕地960亩,林业用地面积13514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2250亩,是一个林木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行政村。   【村风村貌】为了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贵湖村在2012年突出抓了环境综合整治以及旧屋改造工作。共完成113户屋面改造,原先存在着“脏、乱、差”现象的张婆寮自然村通过精心整治与改造,共拆除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重新建房1400平方米,已建成14户,规划绿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此外,为了响应政府的要求,贵湖村还在村内安装了垃圾焚烧炉,把村内垃圾统一运送到定点焚烧,这对改善贵湖村的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有着显著的作用。   【物产经济】全村205农户搬入新居,100%的农户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村内民生工程重点突出,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井垄村

  井垄村位于205国道沿线边,是永安进入洪田镇的第一个村,距离永安市区11公里,离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可谓是洪田镇的北大门。   【村落与居民】全村现有人口756人,共169户。拥有可耕地面积1045亩,林地面积10101亩,生态公益林面积536亩,是一个林木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行政村。   【村风村貌】井垄村1976年通电,1984年实现家有电视,1991年实现村民饮用自来水,2004年完成村内主干道水泥硬化,2005年实现户户通电话。2000年我村五港小组最先开始建设新村,并成为我镇最早规模最大的新村点之一。2007年在洪田镇创建省级优美乡镇的基础上,我村在205国道热西段建设了整体规划布局、共有12幢60户的新村点。为了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里积极实施“三清六改”,建设“生态文明工程”,达到“道路硬化、村居绿化美化、住宅楼房化、饮用水无害化、生化能源化、种植高效化”的标准。目前,村主干道和户间道水泥路面已基本硬化,种植绿化树种1000多株,于2011年新建一建筑面积676平方米的村部大楼,2012年配套建设一标准篮球场和农民休闲健身场所,并于完成了路灯亮化工程。全村共建沼气池32口,安装太阳能热水器35台,实现了“上有太阳能、下有沼气池”。   【物产经济】林木资源丰富,拥有耕地1045亩,林地10101亩,特产主要有:红菇、香菇、笋干等。   

大坑村

  大坑村距集镇10公里,有3个自然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共有村名645人,总户数167户,村党支部共有党员20名,其中外出党员3名,村民代表25民,计生二女户17户,低保户11户,五保户2户,困难户2户。   目前我村总为面积14521亩,其中耕地面积710亩,林地面积26000亩。是以农业为主的村,主要是种植水稻、蔬菜等。   

黄坑村

  福建省永安市洪田镇黄坑村,全村主要为济阳蔡氏,据族谱记载为宋朝龙图阁大学士 忠惠公蔡襄后代。   福建省永安市洪田镇黄坑村四面环山,海拔400米,最高海拔1050米,主要发展林业,农业。主要经济作物为毛竹,芦柑,早蜜。信仰圣龙祖殿清公福主。圣龙殿坐落于距离黄坑村3公里的福建省永安市洪田镇大坑村八仙岩下。  

忠洛村

  忠洛村地处洪田镇东部,距县城22公里,海拔300米。   【村落与居民】全村有畔溪、东山、横岭、新洋、大洋、下村6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224户,726人,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村党支部共有党员33名。全村农用土地面积43852亩,耕地面积1179亩,林地面积34623亩,烟叶种植600亩,森林覆盖率91.4%,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全村道路硬化,环境整治,科技文化素质逐步提高,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村风村貌】忠洛村是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市级村务公开示范单位。忠洛偏永安市东南,古为廿十八都地,从古以来不论地理关系,人缘,商贸等也和西洋、城郊联系密切,因地处洛溪之中段而谐名忠洛。为群山环绕有较低海拔250米的盆地。1976年洪田乡首次开发农田基本建设,集中力量首战忠洛洋,2010年永安市再次对忠洛村农田进行整治,现今的忠洛洋是综合治理之后;田园规格化、公路贯洋心,水渠如脉络昔日横行成灾的溪流被束沿山转,年年烟叶,水稻,蔬菜稳定高产、粮丰钱裕、是发展经济最足的村。近年来,忠洛村持续深化“三级联创”、“三向培养”、“设岗定责”等活动,认真实施了“168”党建工作机制,全面推行“六步工作法”和“四议两公开”制度,充分发挥“八个方面作用”,把村党支部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村两委立足资源区位优势,积极实践和探索“生态兴村、和谐稳村、依法治村、建设新村”的发展路子,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强集体经济、提高村民收入的标准。   【物产经济】目前,全村民建有新房,全村自来水使用率、有线电视入户率、移动电话信号覆盖率达100%。下一步,忠洛村将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年内计划投资70万元加快畔溪、西山、大洋的路硬化。   


磉溪村特产大全




磉溪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