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三明 >> 永安市 >> 槐南镇 >> 洋尾村

洋尾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洋尾村谷歌卫星地图)


洋尾村简介

  槐南镇洋尾村地处槐南镇西华片,位于永安市东大门,与大田县建设镇集镇相邻,距306省道2公里,距槐南集镇7公里,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贞堡仅1公里,交通便利。全村共有16个村民小组,608户、2730人,党员50名。
  【物产经济】全村土地总面积3020亩,其中耕地972亩,山地1635亩,农民主要以商贸、采矿、外出务工和种养业为主要收入来源。年村财收入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0元。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481201 365000 -- 查看 洋尾村谷歌卫星地图

洋尾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洋尾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荆山村

  荆山村位于槐南镇东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4公里,东与大田东西坑交界。全村现有人口537人,115户,共有3个村民小组,村辖区总面积8593.3亩,其中耕地面积514亩,山林面积8079.3亩。2013年实现农业总产值890万元,实现农民人均年纯收入8672元,村民收入主要来源:果蔬种植、禽业养殖及企业务工、个体运输等。   【民生建设】荆山村1980年通电,1984年家家在电视,2003年实现村民引用自来水,1996年实现户户通电话和完成村内主干道水泥硬化,2008年被永安市评为“永安市级文明村”。2010年以来,在槐南镇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的基础上,村两委积极按照“三清六改”要求和“交通道路硬化、村居绿化美化、住宅楼房化、饮用水无害化、生活能源化、种植高效化”的标准,着力实施了“生态文明工程”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目前,全村100%农户住进单体楼房,村主干道和户间道水泥路全面硬化,村主干道安装路灯47盏,村部大楼进行重新装修。全村共建沼气池23口,实现“上有太阳能,下有沼气池”。   【物产经济】荆山村拥有木材蓄积量达13832立方米,毛竹林面积1000亩。特产主要有:红菇、笋干等。年可供松、杉、杂木材1000立方米。   

小龙逢村

  小龙逢村位于槐南镇东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东与大田明溪村交界,西与本市槐南镇荆山村交界。全村现有人口820人,198户,共有4个村民小组,村辖区总面积9965亩,其中耕地面积650亩,山林面积9315亩。201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00万元,实现村财收入60.3万元,实现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500元,村民收入主要来源:果蔬种植、禽业养殖及企业务工、个体运输等。   【历史人文】小龙逢旧时属延平府沙县四十二都,民国31年属青水乡公所凉坑保。全村共使用1种语言:槐南本地语。全村以罗、张、郭、黄等杂姓组成,民风以庙会为主,在每年正月十二举办。   【民生建设】小龙逢村1980年通电,1984年家家在电视,2003年实现村民引用自来水,1996年实现户户通电话和完成村内主干道水泥硬化。2010年以来,在槐南镇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的基础上,村两委积极按照“三清六改”要求和“交通道路硬化、村居绿化美化、住宅楼房化、饮用水无害化、生活能源化、种植高效化”的标准,着力实施了“生态文明工程”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目前,全村100%农户住进单体楼房,村主干道和户间道水泥路全面硬化,村主干道安装路灯25盏,村部大楼进行重新装修。全村共建沼气池15口,安装太阳能热水器80台,实现“上有太阳能,下有沼气池”。   【物产经济】小龙逢村拥有木材蓄积量达22832立方米,毛竹林面积4000亩。特产主要有:红菇、笋干等。年可供松、杉、杂木材600立方米。   

大龙逢村

  槐南镇大龙逢村位于槐南镇东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约4公里,是全镇唯一的革命老区村。村落面积5.4平方公里,现全村共有2个村民小组,98户,414人。   【物产经济】大龙逢村拥有耕地面积273亩,有林地面积6376亩,其中用材林面积4958亩,生态公益林面积38亩,经济林(油茶)面积1103亩,竹林面积144亩,森林覆盖率达77.4%。   

梧桐洋村

  梧桐洋村系福建省永安市槐南镇行政村,位于槐南溪南片境内,距镇政府14公里,距大田县建设镇1.4公里,西邻青水乡,东接荆山村,南靠皇历村。全村现有人口456人,61户,3个村民小组。   【民生建设】梧桐洋村内设有卫生所1所,村道硬化率达 95%,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 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10089元;村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有图书阅览室 1个,各类图书达 500余册,报刊杂志 20 余种。村里设有电脑室,98%以上农户安装了有线电视,并配备完善的健身器材供村民使用。   【物产经济】梧桐洋村面积为9323亩,共分2个自然片区(梧桐洋、上村)农田面积654亩,山林面积8741亩。境内拥有煤、锌、铁等各种矿产品,储量丰富.我村风力资源丰富,计划建造普禅山风力发电厂。   

皇历村

  皇历村位于槐南镇西北方,距镇政府所在地13公里,包含2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是永安、三明、大田的交接点。有李氏“江王祠”,于2013年被列为省重点保护单位。全村共有188户、818人,全村外出务工经商80多户、300多人。   【物产经济】皇历村共有林地28000多亩,其中国有林地11000多亩,毛竹林地2600多亩,生态公益林2700亩,有耕地980亩。全村主要以种植烤烟为主,季后种植玉米、蔬菜,也有部分养殖专业户,主要养殖猪、鸭、羊。   

溪南村

  溪南村位于永安市槐南镇西北部,全村烟叶种植2100亩,是永安市烟叶生产第一大村。全村共14个村民小组,598户2607人,现有党员47名,村两委成员7人(其中支委3人、村委4人)。   【民生建设】溪南村通过多方筹措和向上级有关部门及挂包单位人防办争取资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对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总投资50多万元的村民服务中心阵地进一步规范,设置农民夜校,图书阅览室、信息技术服务室、计生服务室、科普宣传栏等。二是对溪南大桥进行出险加固,在镇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已开始动工修建,总投资45万元。三是全力推进各自然村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已完成70万元的蓄水池、沉淀池、自来水管道的铺设工作。四是做好村部及村内道路的绿化、美化、亮化工作。投资3万元完成村部操场的硬化工程。已安装10盏路灯方便群众出行。五是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岩前水毁河堤总投资17万元正在动工建设,投资10万元兴建村部小溪尾河堤工程已完成招标工作。六是全力推进卫生环境整治工作,按每方米补助20元贴瓷砖的形式对主干道路两侧的房屋进行整修里面改造。七是向国土、村建等部门申请规划中城新村点建设,满足村民建房需求。   【物产经济】溪南村土地总面积42000亩,其中耕地2974亩,山林33760亩,村民长期种植的烟叶、玉米是溪南村主要种植农作物,经多年的种植发展,村民已形成一套良好的种植管理体系,烟叶种植面积与产量多年位居永安市第一名。2013年村财收入4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10452元。   

上罗溪村

  槐南镇上罗溪村地处槐南镇南山片,位于永安市东大门,距槐南集镇4公里,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贞堡仅8公里,交通便利。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132户、621人,党员20名。    【经济民生】近年来,上罗溪村以深入实施“168”党建工作机制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积极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规范村级各项事务运作,带领全村村民大力发展畜牧业,并积极扶持返乡青年创办企业,推动经济发展、村民增收。目前,于2009年5月16日永安市槐南上罗溪畜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拥有社员9人,注册资金600万元。旨在认真贯彻中央惠农文件精神,破解“三农”难题,提升农民养殖技术、扩大农户养殖规模,促进农民就地增收。合作社目标是帮助农民更新品种、引进技术、连接市场、增收致富,最终形成自我经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全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    【物产经济】全村土地总面积11.97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525亩,山林17309亩,其中毛竹334亩,农民主要以农业、采矿、外出务工和畜牧业为主要收入来源。年固定村财收入25000元。   

高坪村

  高坪村地处槐南西部,距镇政府4.3公里,海拔650米,全村共三个村民小组,128户,572人,劳动率387人,在外务工165人,支部现有党员15人。民俗文化有元宵花灯会、元宵旌鼓、舞黑狮等。其中元宵旌鼓、舞黑狮还多次应邀到青水畲族乡等相邻乡镇参加灯会表演。   【物产经济】全村拥有耕地576亩,林地4338亩,共种毛竹林地950亩,矿产资源主要煤炭、粘土、瓷土、铁矿等,山中还有美味的野菜、笋干、红菇等绿色食品。高坪村村民主要以种、养殖业和务工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生姜、烟叶70亩为传统种植作物。2013年农民人均收入7857元,村财年固定收入约1万元左右。   

南山村

  南山村隶属永安市槐南镇,位于永安市东部与三明三元区、大田县毗邻,距永安市区75公里,边接212省道。南山村是永安市民俗特色村,距离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贞堡仅4.5公里,地处青槐线与省道直线交界处,毗邻槐南镇集镇所在地,区位交通便利。全村共3个村民小组,243户,总人口1086人,现有党员31名。全村土地总面积7804,其中耕地720亩,山林6700亩。    【民生建设】随着国家土地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南山村97%的农户已住进单体或连体楼房,实现村主干道、户间道水泥路硬化率、路灯安装率、自来水入户率、新农医参合率和新农保参保率百分百,居住区绿化面积达48%,建有900多平方米的村级农民健身休闲公园一个。    【物产经济】南山村矿产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风光秀丽,自然生态优越,环境幽雅恬静,空气清新,具有丰富的乡风民俗与生态环境基础。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种养殖和到企业务工。村庄集体经济收入匮乏,主要依靠部分集体土地租凭收入。由于槐南镇境内有丰富的铅、锌、煤、黄粘土等矿产资源,农民主要以经商、创办企业、采矿、运输、外出务工和种养业为主要收入来源。   

槐南村

  槐南村位于永安市东部,距市区75公里,为槐南镇所在地,距省道306线8公里,距国家级保护文物-安贞堡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村落四面环山,风景宜人,平均海拔360米,面积28032亩,文江溪流经全境长2000米,村民临溪而居。全村主要以罗、黄姓组成,另有黎、何、叶、陈、刘、郭、周等姓氏。现有人口4016人,837户,有15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槐南村旧时属延平府沙县四十三都,称"槐南堡"。因槐树多而得名称"槐林"。有传承了千年的古戏——做场戏。槐南村的 “做场戏”起源于宋代,繁荣于元代,说白、唱曲、武术、杂技等多样形式融于其间,传承着南宋戏曲遗风。省艺术研究院专家于2010年进行福建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课题调研时,将村的 “做场戏”认定为 “宋代杂剧”的遗存形态。其遗存形态有着深厚的民间传统文化基础,和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很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是由黄氏宗族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古老剧种,也是全国目前仅存的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旨在祈福消灾保平安。同时传承着"舞狮""迎鼓城""迎铁枝"等民俗活动。    【民生建设】槐南村于60年代通电,现电器化普及率达100%,90年代实现村民引用自来水,1996年实现户户通电话和完成村内主干道水泥硬化。2010年以来,在槐南镇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的基础上,村两委积极按照“三清六改”要求和“交通道路硬化、村居绿化美化、住宅楼房化、饮用水无害化、生活能源化、种植高效化”的标准,着力实施了“生态文明工程”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目前,村主干道和户间道水泥路全面硬化,村主干道安装路灯186盏。全村共建沼气池68口,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00台,实现“上有太阳能,下有沼气池”。    【物产经济】槐南村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素有“金山银水”之称。现有耕地2280亩、林业用地21433亩、木材蓄积量8万立方米。已探明的矿产有:石灰石、无烟煤、褐铁矿、铁锰矿、铅锌矿等。投资15亿元的省重点项目"永安金牛水泥"已落户槐南村,建成后将为槐南村带来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3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613万元,实现村财收入136.6万元,实现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2163元,村民收入主要来源:煤炭采掘、禽业养殖及企业务工、个体运输等。  

洋头村

  槐南镇洋头村地处槐南镇西华片,距槐南镇政府6公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贞堡、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溯源祠、万金厝位于洋头村,交通便利。全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675户、3076人,党员45名,村民代表49人,分四个片区居住。   【物产经济】全村土地总面积6682亩,其中耕地1044亩,山地1635亩,是个典型的人多地少村庄,境内有较为丰富的煤矿资源,农民主要以商贸、采矿、外出务工和种养业为主要收入来源。年固定村财收入10万元。   

洋尾村

  槐南镇洋尾村地处槐南镇西华片,位于永安市东大门,与大田县建设镇集镇相邻,距306省道2公里,距槐南集镇7公里,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贞堡仅1公里,交通便利。全村共有16个村民小组,608户、2730人,党员50名。   【物产经济】全村土地总面积3020亩,其中耕地972亩,山地1635亩,农民主要以商贸、采矿、外出务工和种养业为主要收入来源。年村财收入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0元。   

隔坪村

  隔坪村系福建省永安市槐南镇行政村,位于槐南西华片境内,距镇政府6.1公里,距大田县建设镇1.4公里,西邻大垅村,东接洋尾村,南靠建设镇建强村,距乡道300米。全村现有人口2088人,498户,11个村民小组。全村面积为3.5平方公里,共分4个自然片区(隔坪仑、林厝井、陈厝洋、蒲山仑)。   【经济民生】隔坪村基础设施完善:村内设有槐南初级中学、小学、幼儿园各一所,卫生所2所,村道硬化率达92%,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10002元;村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有图书阅览室 1个,各类图书达2000 余册,报刊杂志20余种。村里设有电脑室,98%以上农户安装了有线电视。村里还建有1个休闲广场,并配备完善的健身器材供村民使用。   【物产经济】隔坪村拥有农田面积875亩,山林面积2680亩。境内拥有煤、锌、铁等各种矿产品,储量丰富。   

大垅村

  大垅村地处槐南镇东部,与大田县建设镇毗邻,距离槐南乡政府约3公里,与省道距离只有3公里左右,交通便利。大垅村现有人口2440人,510户4个小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   【物产经济】大垅村拥有山林面积2980亩,其中毛竹林面积5亩,果树面积约80亩,人均山地面积1.42亩,全村拥有耕地面积约980亩,人均耕地面积约0.46亩,主要矿产以石灰石为主。今后大垅村将合理利用优势,调整产业布局,广泛动员、整体推进,力争把大垅村造成文明富裕村,把传统农民培养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洋尾村特产大全




洋尾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