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泉州 >> 鲤城区 >> 金龙街道 >> 坑头社区

坑头社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坑头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坑头社区简介

  坑头社区
  
  【行政辖区】社区总面积约 0.95平方公里,东与江南街道亭店社区相邻,西与常泰街道下店社区交界,南临金龙街道曾林社区,北靠金龙街道赤土社区。共有9个居民小组,常住户309户,常住人口1174人,流动人口约 958 人。
  【社区风貌】社区民风淳朴,团结互助,尊老爱幼,其乐融融,呈现出一片社区和谐的景象。
  【历史人文】坑头社区旧属晋江县管辖,与曾林村(旧称小乡)统称为“山后”。 “锦湖家声远,象峰世泽长”,乃从石狮锦亭分支而来,三世祖景和公因打元兵殉难剌封为“武略将军”,五世祖淡然公始迁入“山后”定居并繁衍,至今已有500多年,现存于大乡村的陈氏宗祠仍保存完好,陈姓分支灯号为“勋牧”。
  【建筑景观】由于社会的发展,大部分居民从以前的平房到现在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村落景观呈现出新的气象。
  【办公场所】社区办公场所位于江南高新电子园区七号路旁,建筑面积650平方米,建于2001年,属于社区固定资产。
  
  
  联系电话 0595-22421196
  通信地址:泉州市金龙街道坑头社区
  邮政编码:362000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502007 362000 -- 查看 坑头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坑头社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坑头社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金柄社区

  金柄社区      【行政辖区】金柄社区总面积约0.49平方公里,东与金龙街道后坑社区相邻,西与常泰街道华塑社区交界,南临市道301线,北靠常泰街道华星社区.共有3个居民小组,常住户220户,常住人口785人,流动人口约60人.   【办公场所】金柄社区办公场所位于社区中心,建筑面积220平方,建于1995年属于社区固定资产。   【【社区风貌】坑柄村始祖江立基公元元代至正年间诞生于福州府福清县平北上里坑柄乡,由元未(公元1322年)移居南安二都坑柄乡(今金柄社区),日后子孙又陆续分居南安市霞埕、东清、静明院、埔头和丰泽清源山下花园头等自然村。以及全国各地及港、澳、台等地区及东南亚国家有宗亲约有五、六千人。江氏宗祠始建于明未清初年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被誉列南安四大名祠之一,规模较大,雄伟壮观,因年久失修,目前江氏宗祠已于2006年下半年着手重修,并将扩建两边护厝,整治有历史意义的“祠堂口潭”,重现当时山墩仔,绿化周边环境,将作为今后的泉州市区城市中心公园的一大景观。    金柄世袭传统弦管(南音)溯源于明代,一九四六年兴趣弦管的群众逐渐增多,乡里便聘请高师传教,授名“金华轩”,从而闻名郡邑,上世纪六十年代弦管被倒入“封资修”而被打入“冷宫”。九十年代末,在政府的扶持下,海内外家亲资助下,在归侨江祖眉老先生精心组织下,生承师德,故读重温,重组“金华轩南音学园,”再请名师任教,金柄传统的弦管从而重发新芽,又继承发扬闽南音乐文化瑰宝,为泉州市区培养一大批素质优秀的南音人才。其中有本学园优秀学生江培玲女士被派到印尼执教南音把乡音带到海外,激发了海外赤子思乡爱宗之情。    1992年至2000年间在各级政府支持下和离退休老干部江程芳先生等同志精心组织,由全体村民自筹及海内外乡贤共同集资近百万元,修建一条1.5公里长,宽6米,总面积近万平方米的金柄大道,连接原泉南公路(今县道301线).1993年由热爱家乡公益建设印尼华侨江祖捷先生投入巨资修建约三公里村内水泥路,独办“金柄梅兰幼儿园”,至今一切经费由他负责,从而形成交通、文化四通八达的网络.      联系电话 0595-22423637   通信地址:泉州市金龙街道金柄社区   邮政编码:362000      

高山社区

  高山社区      【行政辖区】高山社区隶属泉州市鲤城区金龙街道,社区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东与浮桥街道浮桥社区相邻,有一条自东至西水泥道路贯穿整个自然村。西与金龙街道古店社区交界,有一个大池塘。南临江南街道锦美社区,有新建笋江道路、笋江花园城。北靠金龙街道石崎社区。全社区共有10个居民小组,常住户602户,常住人口2190人,流动人口约1800余人。   【办公场所】社区办公场所位于社区中心点,建筑面积528平方米。建于1990年为一层半,2003年再次加建为三层整。属于社区固定资产。   【社区风貌】高山社区历史上是一个侨乡,解放前大部分男劳力外出海外谋生。近年来社区个体、集体经济都均较发达,民风淳朴,素有团结互助精神的优良传统,成为鲤城文明社区之一。社区文化教育体育事业发达,1920年侨建至今高峰小学一所,幼儿园一所,娱乐场所齐全。高山社区原为一个自然村,分成三个角落,即山头、山中、山尾,由多姓氏组成。为主宗教林氏与尤氏。据稽证,山头、山中居位林氏宗教为明朝万历年间由兴化蚶江后厝林迁至泉州新门外高山村,分为三房头:长、二、三房,人口至今约一千余人。按照当时的辈份命名为镇振朝庭,家国文章,大为有志,克绍万宗,维谋燕翼,孙子繁昌(现查长房二世祖厝晋倍公族谱)。山尾居位尤氏宗教始祖源于河南省吴兴,迁徙浙江省卿田,后入闽定居南安南厅,分衍晋江赤坑,再由赤坑一分支一二房一叔侄迁来新门外高山村安居,叔侄分传顶尤与下尤,至今发展三百余口。光绪年间林氏宗教长房林坤黎居民氏曾中举人第二十二名,竖立旗杆,现有地名旗杆脚、旗杆巷。尤氏宗族族美侨亲尤泽彼曾任美国克林顿时代经济委员会主任之职,清朝年间吴氏宗族曾给皇帝封为“羲门吴”。高山社区是全省移风易俗最早单位,1958年间就推行火化,投建“红星集体塔墓”,2001年再次把塔墓扩建成“安息楼”。村中现留有古民居,古庙宇建筑多座,尚有百年古董榕树四株。   【辖区单位】几年来社区投建了石霞机械制造厂、高特鞋厂、高山玻璃钢厂、永发机械配件厂、溪滨广播电视有限公司、泉州三盛塑料五金有限公司、高山企业大楼,七座企业楼,2006年社区企业总产值达到6000万元。      联系电话 0595-22462079   通信地址:泉州市金龙街道高山社区   邮政编码:362000      

古店社区

  古店社区是福建省泉州鲤城区金龙街道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50502007,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50502。邮政编码为362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95 ,车牌号码为闽C。与金柄社区、高山社区、赤土社区、曾林社区、石崎社区、后坑社区、玉霞社区、坑头社区、龙岭社区相邻。  

赤土社区

  赤土社区      【行政辖区】赤土社区隶属泉州市鲤城区金龙街道,位于金龙街道中部。东与泉州市经贸学院,蔡庄山交界;西接坑头社区古龙公路绕村而过;南为可供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的紫帽山脉赤土山,连接旅游名胜宿燕寺,新铺筑的水泥路顺山势而建,可直通该古寺车程也只有五分钟;北至308省道,江南高新园区,三峡移民居住区,该社区道路四通八达、辖区内工厂林立,为本地,外来工就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山美灌区南高渠由西向东横穿而过。社区总面积1平方公里,人口1355人,360户分成9个居民小组(其中1个三峡移民小组)。外来人口约1400多人。社区原有的三百多亩可耕地被江南高新园区征用,社区居民收入来源均为外出打工,房屋出租及几家家庭手工加工小作坊。   【办公场所】社区办公场所位于古龙南路,建筑面积700平方米,建于1998年,属于社区固定资产。   【社区风貌】社区的文化设施较为齐全,配有灯光篮球场,汽排球场。老年人活动中心,设有棋艺室,健身场。该社区于1960年由旅泗爱国华侨捐资兴建的紫侨小学现已更名为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小学占地面积10余亩。学校环境优雅,教学设施齐全。为周边社区及外来工子女就读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外来工子女可享受与当地的学生的同等待遇。社区内道路整洁,主干道、支路铺筑水泥,入夜灯火通明,居民生活有了安全感,社会治安发案率几乎为零。赤土社区原为1个自然村,有近60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村民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相互通婚,在此繁衍生存至今,多为信仰道佛教。社区由史、许、卢、孙、陈、杨、林、郭、蔡等多姓组成。其中史姓、许姓及其它姓氏分别各占社区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据稽证:史姓、漂阳侯41世孙史祃于公元1368年从浙江宁波入闽,其长房温尔公传至四世祖史于光长房仁斋公分至赤土村,现人口四百余人;卢姓,从晋江清濛三房移居至今二百多年;许姓,于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0)有晋江千仓三房新竹公分支,徙居泉州市新门外赤土村,发展至今也有近四百口。灯号为瑶林衍派;杨氏从亭店村三房分支移民该村。现人丁兴旺,事业发达;蔡姓则从仑晋-阳,石狮大俞分别迁入,其灯号分别为青阳衍派,仑山衍派。赤土社区现保存着较完整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观音阁古寺;三十三都章元帅宫,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205年战国时期,章元帅(章邯)为秦朝将领尊位,管辖晋泉南等县市、晋江三十三都都主保护神,该宫由于历史原因,五十年代被毁,经历沧桑,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原址重新修建,恢复其原貌;现保存着三百多年的古榕树1株。   【辖区单位】赤土社区辖区内有:泉州经贸学院、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鸿星尔克分公司鸿荣轻工、文创科技、伍氏特香包、精博模具、赤土手袋厂、亿鹏工艺厂等企事业单位。      联系电话 0595-22456911   通信地址:泉州市金龙街道赤土社区   邮政编码:362000   

曾林社区

  曾林社区是福建省泉州鲤城区金龙街道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50502007,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50502。邮政编码为362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95 ,车牌号码为闽C。与金柄社区、高山社区、古店社区、赤土社区、石崎社区、后坑社区、玉霞社区、坑头社区、龙岭社区相邻。  

石崎社区

  石崎社区      【行政隶属与地理位置】石崎社区隶属泉州市鲤城区金龙街道。位于泉州市区晋江下游南畔、与泉州历史名镇浮桥接壤。傍村有国道、省道及县道等公路网。交通发达方便,[社区面积与居民]社区面积约0.6平方公里,社区现有常驻居民2000多人,500余户,下设12个居民小组。   【办公场所】社区办公场所位于鲤城金龙街道兴贤北路中段,建于1993年,四层,总面积80㎡。属社区固定资产。   【社区风貌】石崎社区历史上及现在均地处繁华闹市,居民多有经商传统,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均较发达,民风淳朴,素有团结互助精神及传统,为鲤城文明社区之一,文化教育事业发达,社区中现有浮桥中心幼儿园,浮桥文化技术学校,高标准的新华中心小学现也落户本社区。   【历史人文】石崎社区原为一个自然村落,据稽证,元未明初时就有蒙古后裔金氏徙迁居此,直至清朝乾隆年间。延陵吴氏族人大量迁居开发经商,后又有其它姓氏居民陆续迁居逐成村落。石崎村曾是南安县、晋江县、泉州市三地交界处,曾多次改变隶属、古德化、永春、安溪、南安至泉州府驿道从村中经过,曾经是四县商品货物进入泉州的集散地,形成泉州新门外有名商埠——石崎“货埠街”。现仍存有古驿道遗址、遗迹。村中现留有古民居建筑多座,尚有百年古榕树三株。   石崎村居民历来有崇文尚武精神,清朝乾隆已亥年间吴氏族人吴青云考中武举人,近代名人有原0地下党泉州特支负责人之一吴序阳,(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节)。   【辖区单位】现在社区中有汉威机械制造公司、宝马制鞋公司、石崎化工公司、明奇制衣厂等规模企业多家有泉州市区专业的旧货市场——侨乡旧货市场及浮桥农贸市场。还有沿街三家店铺达百家以上。      联系电话 0595-22485116   通信地址:泉州市金龙街道石崎社区   邮政编码:362000         

后坑社区

  后坑社区      【行政辖区】金龙街道后坑社区位于泉南公路北侧,社区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东与仙景相邻、西与金柄交界,南临306省道、北至严山,共有四个居民小组,298户,常住人口1060人,流动人口约4870人。   【办公场所】社区办公场所住于廷玉路尾段、球场前面,建筑面积2060平方米,建于1996年,属社区固定资产。   【社区风貌】我社区地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乘法无严寒,夏无酷暑,终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在20.7℃,最热月为7月份,最冷月为1月份。年平均降水集中在4-10月份,全年无霜期达360天,日照时间长。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平均风速3.8m/s。年平均雾日为10.6天,多发生在1-5月间,每年7-9月份为暴雨及台风活动频繁期。   【辖区单位】辖区内较大企业有:金康工艺(泉州)有限公司,泉州培新机械制造实业有限公司,泉州市永泰制鞋有限公司,泉州金路轻工有限公司,福建省奇步运动用品有限公司,泉州泉新食品有限公司,泉州市恒祥电雕制版有限公司,泉州鲤城友谊百货贸易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0595-28455576   通信地址:泉州市金龙街道后坑社区   邮政编码:362000   

玉霞社区

  玉霞社区      【行政辖区】社区总面积约1.8平方公里,东与乌石社区相邻,西与赤土社区交界,南临南高渠,北靠火炬社区。共有11个居民小组,常住户463户,常住人口1755人,流动人口约10000人。   【办公场所】社区办公场所位于南环路樟崎路口,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建于1992年,属于社区固定资产。   【社区风貌】我社区地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终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在20.7℃,最热月为7月份,最冷月为1月份。年平均降水量为1038mm,最大年降水量为1971mm,降水集中在4—10月份,全年无霜期达360天,日照时间长。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平均风速3。8m/s。年平均雾日为10.6天,多发生在1—5月间,每年7—9月份为暴雨及台风活动频繁期。    我社区南靠紫帽山,南高渠从社区南面穿过,依山傍水,社区地势平坦,全社区总为约1.8平方公里。   【辖区单位】社区紧临江南工业区,辖区内有临江、开元开发区,社区有玉霞汽配厂、玉霞制鞋厂、玉霞水泥制品厂、玉霞竹制品厂。      联系电话 0595-22427309   通信地址:泉州市金龙街道玉霞社区   邮政编码:362000      

坑头社区

  坑头社区      【行政辖区】社区总面积约 0.95平方公里,东与江南街道亭店社区相邻,西与常泰街道下店社区交界,南临金龙街道曾林社区,北靠金龙街道赤土社区。共有9个居民小组,常住户309户,常住人口1174人,流动人口约 958 人。   【社区风貌】社区民风淳朴,团结互助,尊老爱幼,其乐融融,呈现出一片社区和谐的景象。   【历史人文】坑头社区旧属晋江县管辖,与曾林村(旧称小乡)统称为“山后”。 “锦湖家声远,象峰世泽长”,乃从石狮锦亭分支而来,三世祖景和公因打元兵殉难剌封为“武略将军”,五世祖淡然公始迁入“山后”定居并繁衍,至今已有500多年,现存于大乡村的陈氏宗祠仍保存完好,陈姓分支灯号为“勋牧”。   【建筑景观】由于社会的发展,大部分居民从以前的平房到现在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村落景观呈现出新的气象。   【办公场所】社区办公场所位于江南高新电子园区七号路旁,建筑面积650平方米,建于2001年,属于社区固定资产。         联系电话 0595-22421196   通信地址:泉州市金龙街道坑头社区   邮政编码:362000   

龙岭社区

  龙岭社区      【行政辖区】社区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东与亭店相邻,西与紫帽山交界,南临晋江市紫帽镇,北靠曾林社区。共有6个居民小组,常住户195户,常住人口739人,流动人口约15人。   【办公场所】社区办公场所位于金龙街道龙岭社区龙泉街10号,建筑面积288平方米,建于1998年,属于社区固定资产。   【社区风貌】龙岭旧属晋江县管辖,旧称泉州府晋江县三十三都龙首岭乡(今鲤城区金龙街道龙岭社区),据府志山川第六卷查证,龙首山在紫帽东南麓山有龙翔之势,亦名龙头岭有(宋、钱熙诗):“残年仍置阁、五日恰逢春、携酒客独赏、敲门僧不嗔、双松如拱立、万井自横陈、精舍故磅礴、元规麈士人”,龙岭原名龙头岭是由山脉而得名,因紫帽山东北有一山岭向东南蜿蜒而下,像条巨龙翔游上山到此回首,因此取名为龙首山,俗称龙头岭,也叫龙首岭。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年代久远的传统村落,这里四处鸟语花香,是都市人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山区村落之原始,世外桃源之韵味,革命老区之沧桑,紫帽风光之绚丽,绘就了泉州新区美丽的“后花园”。这就是具有“红色旅游,绿色享受”之魅力的龙岭。 2002年,被确定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龙岭最具魅力之处有“红”、“绿”、“土”,一是“红”:革命圣地,红色之旅。龙岭是鲤城较早的革命老区,现在社区内有革命纪念馆、0紫帽区工委旧址、解放军炮洞等,见证了当年的风火岁月。二是“绿”:生态优势,龙岭社区地处紫帽山东麓,风光十分迷人。海拔落差高,从186米至519米,植被丰富,有龙眼、番石榴、杨梅等。特别是社区内种植有大面积的杨梅,每逢盛产时节,都迎来许多市民前来采摘。三是“土”。上千年的古老村落,至今保存着许多传统的民风民俗,同时,社区内盛产的土鸡土鸭土药材等,令广大市民心驰神往。   【辖区单位】辖区内泉州山益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所经营的山益农场,有茶叶大观园、特色水果园等。      联系电话 0595-22422952   通信地址:泉州市金龙街道龙岭社区龙泉街10号   邮政编码:362000      


坑头社区特产大全




坑头社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