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山社区
清源街道环山社区位于气魄雄伟的清源山脚下,宽阔的泉山大道贯穿而过。
地理位置:环山社区东至后茂社区,西临拒洪社区,南连环山社区,北靠清源山。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包括山林地、田地和住宅地。目前社区常驻人口有1550人,分为九个居民小组,社区党员有41人。社区内驻有一八0医院、地震台、中国银行、第七中心小学、风景名胜管理处等五家单位。
历史沿革:1984年以前,为北峰人民公社环山大队;
1984年至1991年,为北峰乡政府环山村委会;
1991年至1998年,为北峰镇环山村公所;
1998年至2003年,为丰泽区清源街道办事处环山村委会;
2003年5月至今,为清源街道办事处环山社区居委会。
社区经济:环山社区,主要以农业为经济来源。自改革开放以来,社区人民开拓思想,面向市场,自力更生,搞活经济。目前,已形成陶瓷、电子产品、建筑机械等为社区主要支柱产业,个体工商户的商贸活动也正不断发展,形成一定规模。
组织机构:“村改社居”后,经2003年8月份的换届选举,环山社区领导班子成员素质高、能力强。在社区党支部的领导下,社区配套组织不断完善,有居委会、议事监督委员会、理财小组、共青团、工会、计生协会、妇代会、老人协会、综治办、调委会、民兵营、联防队。社区党员、青年热心开展为民服务活动,成立社区志愿者队伍。各组织成员积极工作,为环山社区的建设做贡献。
社会工作:在上级的指导下,社区努力为民办实事,先后建设社区健身活动中心、社区阅览室、老人活动中心等。大力开展人居环境大整治,全面改善居住环境,为社区群众提供良好的生活空间。继续发展社区教育,大力支持幼儿园和第七中心小学。关心、慰问社区困难户,支助特困户的住房建设。为社区群众提供卫生保洁、计生医疗、治安保卫的服务。开展社区军民共建,为驻地的一八0医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180医院共驻共建、资源共享,荣获市、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社区精神:环山社区的人民本着“团结、打拼”的合作精神,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积极投身于现代化城市的建设,社区党建、计生、民政等社会各项事业正不断发展。2002-2003年,被街道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民政先进单位。
联系电话 22781569 传真:22785968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503004 | 362000 | -- | 查看 环山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田边社区 |
田边社区 田边社区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清源山脚下,原是泉州市区近郊的“农业村”,于2003年4月改制为城市社区,辖区面积约0.9平方公里,有6个居民小组,1个清源农场,常住人口1241人,流动人口约3899人。田边历史悠久,民风淳朴,五代时田边祖先由河南入闽移民居住至今;田边背依清源山,风景秀丽;交通便捷,普贤路贯穿其间1.4公里;田边现有树脂、陶瓷、电子、五金机械、纸制品等各类企业42家,其中纳税百万元以上的企业3家。社区注重发展以龙眼为主的特色农业。 田边社区是一个新社区,为充分发挥社区居民、驻居单位的共驻共建作用,社区联席会、社区团支部、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社区治安巡逻队、老人协会、计生协会、民兵营等配套组织相继成立。 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田边以“-”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营造五种环境,推进三大转变“工作主线,挖掘自身的潜力,充分发挥优势,大力开展人居环境大整治,不断推进城市化步伐,缩小城乡差别,努力营造管理有序,治安良好,环境优美,生活便利,文体活动丰富,具有田边特色的农业生态型社区。 |
清源农场 |
清源农场 清源农场位于城区北郊清源山麓,创办于一九六0年,是一个隶属农垦系统的国有农场。一九九九年,经丰泽区人民政府批准改制。目前,全场土地总面积近四千亩,职工137人(其中退休职工113人)。二00三年全场工农业总产值1.25亿元,水果总产量135吨,肉蛋奶总产48吨。 改制以来,农场经济工作的立足点转移至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农场认真实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大力加强泉台农业合作,引进台资,成立“武陵农业综合开发公司”,推进山地农业综合开发,发展集约化规模经营,创建高新农业基地,改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积极鼓励和支持非国有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壮大整体经济实力。目前农场初步形成了以树脂工艺的生产为主导的支柱产业,年出0货值达到8500万元。场财收入稳中有升,2003年达到60万元,改制后农场基本摆脱困境实现扭亏为盈。 改制以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农场加大工作力度,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目前,全场职工(包括退休职工)全体加入省级职工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使广大职工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辖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 联系电话 22782918 传真:22750858 |
西门社区 |
西门社区 清源街道西门社区位于泉州市区城西路两侧,与鲤城区开元街道双塔社区、鲤中街道升文社区、义成片区相互连接共有0.5平方公里。由原北峰公社西门大队改制为村委会、村公所、村委会,99年改制为西门居委会,2003年3月更名为西门社区,所辖的区域不变。社区现有常住人口1487人,共有5个居民小组,流动人口600余人。97年以来,先后被国家评为计生协会先进单位、被泉州评为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宽裕型达标村(居)、计生协会先进单位;荣获丰泽区学习“-”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计生先进单位;获街道全面工作先进单位;计生工作、综治工作在街道前列。社区党支部成员3人,党员33人,社区居委会成员5人,社区自治组织机构设有:社区治安保卫、人民调解、民政公共事业、资产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等委员会。主要社区群团自治组织有:计划生育协会、老年人协会、关工委等。社区经济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人均收入2003年为6200元左右,社区正常年财政收入50余万元。社区发放养老津贴(男60周岁、女55周岁)每月70元,每年一次为老人协会会员免费检查身体,每年组织二次老人旅游。居民可享受社区医疗所的免费出诊和病灾资金扶持、困难补助。育妇享受免费“双查”和妇科病普查。社区聘用保洁员5人、卫生、综治督导员5人,联防队员7人,为居民提供免费环境卫生保洁服务和辖区治安保卫服务。社区开展的服务项目18项,社区志愿者队伍有25人。社区文化宣传队与体育队75人,经常性开展体育活动,设有宣传版报、广播,并创办了人口、国防教育、老年人等学校。社区经济、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平稳协调健康发展。 联系电话 22393471 传真:22379272 |
城口社区 |
城口社区 城口社区位于泉州市区的西侧,由原城口居委会与建宝居委会整合而成,辖区东至新华北路,西至丰惠路,南至旧泉永路,北至省道307线,面积1.5平方公里。辖区有城口段湖、霞美、新华、邮电5个居住小区及山美水库、天湖山、冶金、井桩等12个属地单位,总人口8300人、3204户,设立3个居民小组,是个地域大,人口多,人材资源丰富的文明社区。 城口社区依山傍水,东面碧波荡漾的西湖水倒映出巍峨的历史明胜清源山峰,使花园式的西湖公园更加秀丽迷人。每天清晨,广阔的西湖广场是社区居民健身娱乐的好去处,你看那打拳的、跳舞的、打球的、体操的欢乐人群,谁不说那是一幅幸福安康的美丽画景,犹如社区中心——城口活动广场那两棵根深叶茂,有500年历史的古榕象征城口社区经济、文化等项蒸蒸日上、生机勃勃的新气向。被泉州市政府授予首批宽裕型的村委会和市、区两级文明社区光荣称号,是清源街道省级文明社区试点单位。 城口社区的领导班子成员具有开拓创新、爱拼敢赢的奋斗精神,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高举毛泽东思想、-理论伟大旗帜,实践“-”重要思想,团结拼搏、以时俱进,促进社区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居财从96年的12万元发展到现在的160万元,工业总产值 3.5亿元,税收1250万元,上规模的企业17家,农贸市场壹座5200平方米,居民人均收入7000元。社区的经济支柱产业有树脂工艺、陶瓷、电子通讯、服装鞋帽、金融贸易、五金机械配套,居财投建的产业有城口农贸市场、工业小区工业楼A、B、C、D栋出租,并以此为载体带动商贸、服务行业经济收入。现在城口社区和资产管理委员会拥有固定资产价值2仟多万。 城口社区于2001年10月14日改为城市居委会,2003年8月18日与建宝、邮电小区整合社区。居两委把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列为重要议事日程,致力于创建省级文明社区。首先是组织健全,各群团组织配套完善。社区党支部、居委会领导核心年轻化、知识化,综合素质高,是个具有奋斗精神的领导集体,在他们的带领下,城口共青团、妇女、民兵、计生协会及各种类型的社区志愿者队伍精神焕发,踊跃开展活动,争先为两个文明作贡献。其次,城口社区以人为本,社区服务网络和社会福利保障机制网络完善,居民老有所养,月领养老金每人每月100元,股民每年领取股金分红。社区服务和文化设施齐全,有西湖小学、西湖幼儿园各一所,卫生所若干家。社区活动中心设有健身室、影视室、图书阅览室、残疾人康复中心,文艺排练厅、露天健身场所和舞台,还有达标规格的市民文明学校一所等。城口社区还拥有让人心动的南音演唱队、计生协会业余文艺宣传队,老人武术队,逢年过节奉献给社区居民美的文化享受。 城口社区党员干部和居民弘扬社区精神(文明共建、爱拼敢赢)高唱社区之歌,用自己聪明智慧的头脑、勤劳能干的巧手建设自己的家园,描绘美丽鲜艳的图画,不断提高社区的品位。 城口社区今天灿烂、明天更辉煌。 联系电话 22887523 传真:22887548 |
西宝社区 |
西宝社区 西宝社区原名西郊村。至2003年4月30日“村改社居”时更名为西宝社区。 西宝社区地处泉州市郊,东临旧泉永德公路,西沿晋江下游河岸及江滨大道,南靠西环城内沟河,北至泉南供水有限公司,交通十分便捷,社区总面积0.8平方公里,由乌墩、忠堡、白水营三个自然村及西苑工业区、福祗花苑、制氧厂宿舍等单位组成,下设十四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1982人,流动人口2500人。社区党员30人,设党支部一个,下设群团组织。辖区企业50多家,其中有泉南供水有限公司、海裕制衣有限公司、佳宝包袋有限公司、北峰先创电子有限公司、南方食品机械有限公司等较具规模企业。社区形成了五金、模具、钢板材市场,工业总产值1.5亿元。社区居财年收入35万元,组财收入50万元,居民人均收入6300元,基本达到宽裕型小康水平。 联系电话 22880885 传真:22880885 |
环山社区 |
环山社区 清源街道环山社区位于气魄雄伟的清源山脚下,宽阔的泉山大道贯穿而过。 地理位置:环山社区东至后茂社区,西临拒洪社区,南连环山社区,北靠清源山。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包括山林地、田地和住宅地。目前社区常驻人口有1550人,分为九个居民小组,社区党员有41人。社区内驻有一八0医院、地震台、中国银行、第七中心小学、风景名胜管理处等五家单位。 历史沿革:1984年以前,为北峰人民公社环山大队; 1984年至1991年,为北峰乡政府环山村委会; 1991年至1998年,为北峰镇环山村公所; 1998年至2003年,为丰泽区清源街道办事处环山村委会; 2003年5月至今,为清源街道办事处环山社区居委会。 社区经济:环山社区,主要以农业为经济来源。自改革开放以来,社区人民开拓思想,面向市场,自力更生,搞活经济。目前,已形成陶瓷、电子产品、建筑机械等为社区主要支柱产业,个体工商户的商贸活动也正不断发展,形成一定规模。 组织机构:“村改社居”后,经2003年8月份的换届选举,环山社区领导班子成员素质高、能力强。在社区党支部的领导下,社区配套组织不断完善,有居委会、议事监督委员会、理财小组、共青团、工会、计生协会、妇代会、老人协会、综治办、调委会、民兵营、联防队。社区党员、青年热心开展为民服务活动,成立社区志愿者队伍。各组织成员积极工作,为环山社区的建设做贡献。 社会工作:在上级的指导下,社区努力为民办实事,先后建设社区健身活动中心、社区阅览室、老人活动中心等。大力开展人居环境大整治,全面改善居住环境,为社区群众提供良好的生活空间。继续发展社区教育,大力支持幼儿园和第七中心小学。关心、慰问社区困难户,支助特困户的住房建设。为社区群众提供卫生保洁、计生医疗、治安保卫的服务。开展社区军民共建,为驻地的一八0医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180医院共驻共建、资源共享,荣获市、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社区精神:环山社区的人民本着“团结、打拼”的合作精神,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积极投身于现代化城市的建设,社区党建、计生、民政等社会各项事业正不断发展。2002-2003年,被街道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民政先进单位。 联系电话 22781569 传真:22785968 |
环清社区 |
环清社区 环清社区地处清源街道北部,东至清源山下,西至泉山路与拒洪社区分界,南至九一粮库与后茂接壤,北与环山社区相望。区域内驻有市-所、市拘留所、武警三中队、环清小学等4个单位。 社区总面积0.8平方公里,居民325户,共1201人,分为5个居民小组,居民区党支部共有党员27人,社区工作人员5人。 社区居民以生产、手工业等为主要经济收入,人均年收入达6000元,基本达到宽裕型小康社区。 社区配套设施完善,建有老人活动中心、文体中心、小品公园、社区服务站、便民停车场、医疗保健站等配套设施,是集文化、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文明社区。 联系电话 22773363 传真:22773359 |
清源社区 |
清源社区是福建省泉州丰泽区清源街道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5050300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50503。邮政编码为362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95 ,车牌号码为闽C。与田边社区、清源农场、西门社区、城口社区、西宝社区、环山社区、环清社区、后茂社区、普明社区、北门社区相邻。 |
后茂社区 |
后茂社区 后茂社区地处清源山风景区赐恩山麓,由社区五个居民小组及辖区内的8个单位组成,目前辖区管理范围东至齐云路;西至环清、环山社区交界;南至少林路环城桥西顺北低渠延伸与环清社区交界;北至清源山麓与清源社区交界。土地面积约2.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1500亩。常住户404户,常住人口1391人;暂住人员2500多人。漳泉铁路清源山旅游公路贯穿于辖区,辖区内有“赐恩岩”“龟山岩”“山海奇会”“李仙公”等旅游景点,是泉州清源山风景区旅游胜地之一。 后茂社区原是“泉州市鲤城区北峰镇后茂村”,是泉州市近郊的“农业村”。改革开发以来,后茂居民在区委、区政府及街道的直接领导下,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以“农为主”逐步转变为“综合开发,多种经济、工农并举、效益创新”的新型社区。现辖区内拥有汽配、汽车维修、陶瓷工艺、鞋服加工、机械制造、仓储运输、食品加工等多项工业基地,年产值近8000万元,现有纳税百万元以上的企业1家。 人民的生活从“温饱”到“小康”,平均人口年收入达8000元以上,实现乡村级的老人退休养老制度,计生、卫生、文化教育等多项优惠便民措施。建有颇具规模的社区活动中心,老人活动中心、幼儿园、菜市场、灯光球场等公共设施,95%以上的居民已住上楼房。 随着“村改社区”人居环境大整治,后茂社区在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以丰责区二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大力弘扬“团结、开拓、廉洁、高效”的社区精神,努力完善社区各项管理制度,促进工作有序运转,使社区各项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联系电话 22786216 传真:22755228 |
普明社区 |
普明社区 普明地处清源山南麓,北与省道307线接壤,南至市中心区北环城路,面积约1平方公里,人口4800多人,1371户,分成五个居民小组。(包括剑影、电校、国地税北峰分局、粮站、交警、养殖场、信用社等8个辖区常住单位)。本社区现有党员38人,两委成员8人。社区整合以来,我们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精神,大力发展社区基层民主,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建设以党支部为核心,居委会、工会、共青团、妇代会、老人会等配套齐全的组织网络,为促进社区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进一步加快了城市化建设步伐。经过努力,社区有办公场所,有服务站,有老年活动中心和科普文体室妇幼保健室以及公共停车场,不断完善社区“六个一”工程的建设。 几年来,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建有工业小区占地28亩;集体综合楼面积6000平方米;307线及泉山路集体店面近50间。在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前提下,巩固和发展群众福利事业;社区设立教育基金,社区居民每年上大学及重点高中录取生每年发给300-500元的奖学金;居民40岁以下全部办理养老保险;55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发给1200元的生活津贴费;原户籍居民每人每年享受300元生活补助金;每年下拨1万多元作为老年人活动经费,丰富老年人生活;每年为群众代交“两费”;逢年过节慰问补助困难户等。另一方面加大改善人居环境的整治力度:经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了社区道路硬化率100%;自来水饮用率100%;有线收视入户率90%;电话入户率100%;绿化覆盖率25%。还新建二类公厕2座;购置钢化垃圾屋12座;果皮箱20个;聘用全日制保洁工6名,同时建立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增强群众创卫意识,实行卫生“门前三包”。面对社区复杂的地理位置,社会治安秩序不容乐观,我们建立健全社区治安联防队伍,日夜值班巡逻。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私房租赁登记管理等工作,有效遏制各类刑事案件的发生,为确保一方平安,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决心在党的领导下,以“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的社区精神,加快营造“五种环境”推进“三大转变”的建设步伐。 联系电话 22771217 传真:22785211 |
北门社区 |
北门社区 清源街道北门社区位于泉州市区城北环路,与鲤城区华新社区相连。面积 0.3平方公里。合作社时期称北星社,人民公社时期称为北门大队,85年改为北门村委会,其中86年至88年改为北门村公所,99年改制为北门居民区,2003年3月改制为北门社区,所辖辖区不变。现常住人口1271人,四个居民小组,流动人口600余人。96年获“省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称号,97年获“百家党支部”称号,多次获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宽裕型小康村”、“文明村”、“文明安全达标村”等荣誉称号。社区党支部成员3人,党员26人,社区居委会成员6人,主要社区自治组织机构设有:社区治安保卫、人民调解、民政公共事业、资产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等委员会。主要社区群团自治组织有:计划生育协会、老年人协会、关工委等。社区经济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社区正常年财政收入50余万元。社区原住居民户口男60周岁、女50周岁可享受生活津贴每月80元,每年一次为老人协会会员免费检查身体。居民可享受社区医疗所的免费出诊和病灾资金扶持、困难申请补助,育妇享受免费“双查”和妇科病普查。社区聘用保洁员2人、志愿卫生监督员10人,联防队员11人,居民能享受免费环境保洁服务和治安保卫服务。目前开展社区的服务项目有21项,志愿服务人员27人,社区志愿者13人。社区有40余人的文化宣传与体育队伍;此外,社区设有宣传墙报栏,广播、人口、国防教育、老年人等学校。社区经济、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平稳协调健康发展。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