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泉州 >> 洛江区 >> 罗溪镇 >> 大路脚村

大路脚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大路脚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路脚村简介

  洛江区罗溪镇大路脚村委会概况 [地名含义]:古时候,有一条石铺大路从晋江南安通往仙游县城,在大路下建房聚居,故名“大路脚”。 [历史沿革]:明、清代为晋江县四十七都,民国为晋江县大罗溪乡虹山保,解放初为晋江县第一区钟山乡,一九0年为泉州市罗溪公社钟山大队,一九七七年为罗溪乡大路脚村委会,以驻地村名取名。下辖:路星、路山、玉泉、晏田等四个自然村,国营罗溪农场建于境内五掌山边,并分场在大路脚工区段。造林二万多亩。 [人口、土地面积]:村落农地293亩,山地6700亩,人口314户,1150多人,4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 [概况]: 1、地理概况:大路脚村位于洛江区北部,梅仙公路两侧,距镇区5公里,东临洪四村,西与虹山乡交界,南邻罗溪,北接钟山村。 2、村风村貌: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发展较快,村民走上富裕之路,社会治安好,逐步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 3、建筑景观:建于清代的“清源宫”,传说善男信女问卜生育男女,求仕途灵验。村里有路源水库,总库容10立方米,在路源溪上游。 4、物产经济:最近几年,全村以产“麦文冬”、“黄姜”走上致富路,290多亩农地,山地6000多亩,松柏树居多,森林资源丰富。 [下级政区]:大路脚、赤土岭、晏田、柏巷、寨仔坪、楼仔厝。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504100 362000 -- 查看 大路脚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路脚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大路脚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安内村

  安内村位于罗溪镇西南部,西面与南安罗东、洪梅镇交界。全村人口2252人,均为尤氏,总户数543户,42名党员,分6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有洋头组,陈坂组,铁头乾组,大论埔组,楼仔组,下疗组,内新厝,尾新厝组,安底组,岭仔组,上安组,益母朝组,后坪头组,肖厝组). 耕地面积621亩,人均不到0.3亩,山地面积5600亩,是一个典型山村,主要以耕种农作物和向外流出务工为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安内村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提高。   

后溪村

  罗溪镇后溪村位于洛江区北端,现有人口总数3725人,共有861户,18个村民小组,分布在8个自然片区,现有村两委成员6名,村民代表48名,党员82名,全村耕地面积712亩,山地面积8500多亩。    后溪村村名取自民间。因罗溪镇区有两条主要溪流,一条位于镇区前方,一条位于镇区后方,后溪村地处后方溪流处,故名曰后溪。    后溪村于2006年被列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并且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了标杆模范村作用,促进繁荣本村各项经济事业发展,从庭埔洋组沿溪堤岸到顶九曲组建设一条8米宽、600米长的水泥硬化道路,完善了环村路网建设,提高村民生活、生产交通条件设施,使后溪村出入得到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于沿溪堤种树150株,桥头下游300米溪堤也逐步进行整治,溪堤岸建防护栏杆、安装架设路灯等工作也已接近尾声。    后溪村部也在一楼设施了图书阅览室,并于2010年初建设完成老人活动中心并投入使用,进一步提高村民业余文化生活水平。   

三村村

  洛江区罗溪镇三村村委会概况   [历史沿革]:明、清为四十七都,民国为晋江县大罗溪乡虹山保,解放初为晋江县第一区后溪乡,一九五八年为晋江县罗溪公社后溪大队,一九六一年为泉州市罗溪公社三村大队,一九八四年为罗溪乡三村村委会。下辖:小岭、跳港、乌石等三个自然村组成。村委会驻地:跳港村。   [人口、土地面积]:全村人口212户, 858人,辖5个村民小组,三个自然村。   [概况]:   1、地理概况:三村村位于罗溪镇西北部,水源丰富,空气清新,四面环山,环境优美,南与南安市乐峰镇炉星村接壤,北邻虹山乡,东与后溪交界,西邻新东村,距镇区5公里。   2、村风村貌:三村村多以农为生,民风淳朴,村民勤劳俭朴。   3、历史人文:我村解放前属虹山辖,解放后列入红星社(前溪)1958年列入后溪村,1961年设立三村大队。   4、建筑景观:三村村早期民居大部分毁坏,现大部分是砖砌混凝土结构。村落中“上帝”公庙香火旺盛。全村于2000年实现了道路硬化。   5、物产经济:三村村林业资源丰富,林业生态保护良好,主要物产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为山麦冬、郁金等药材。   [下级政区]:跳港、何厝、小岭、小岭头、乌石、出水坑、西蜂。   

前溪村

  罗溪镇前溪村位于镇中心镇区,东与风景区龟峰岩双溪、柏山村相连,西与南安相连,南与万虹公路三合村相连,北与罗溪两条溪流合龙相连,全村总人口2945人,共有628户,总耕地面积690亩,全村辖5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党员68名预备党员2名,村民代表45名,村各群团组织配套齐全;2006年村民人均纯收入6870元;2007年村民人均纯收入7380元,人均收入比当地人均收入均增加400元;2008年村民人均收入7800元,人均增加收入300元,村财收入比前两年增加收入3万元。    我村交通四通八达,出入便捷,梅仙公路(战备路)从我村横穿而过通往南安、仙游,还有万虹公路相连,全村主要经济来源依靠外出经商、打工、海外华侨、港胞发展第三产业,现有特色农业生产基地木瓜、麦冬基地250多亩,搭建钢架标准大棚200多个,千亩龙眼等果林场一个,年出栏万头养猪场一个,鞋业、服装业、卫生用品等各类加工型企业20多个,村民比较富裕。2004年荣获泉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宽裕型文明村”。    全村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以及功能配套齐全,农业水利设施完整,大中小溪坝3个,水库10万立方以上1个,标准排灌渠道路2公里多,村级主干道5公里多,全部铺设水泥路面,路灯135盏,老年人活动场地600多平方米,铺设水泥花砖,有2个自然村建立全民健身路径29件,配有南音文艺队、棋艺室、图书阅览室、乒乓球桌等文体活动器材。建有一个农民科技培训学校配有电脑、多媒体设备、无线广播器材、文化宣传长廊等。通过创建“文明村”建设和发展,前溪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文明素质逐步提高,全村实现了通水、通路、通电,电话、通有线电视入户率95%以上。卫生安全饮用水,家庭无害化厕所普及率高,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有一座一级达标小学,由印尼爱国华侨黄振兴独资捐建,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3236平方米,学生270多名,有一所甲级卫生所,有一支环境卫生队伍,有长期保洁人员3名,配备垃圾三轮车3辆每天清运,村有五层办公楼一座,有一套建设规划“六图一书”,近期建设新村规划用地面积37530㎡,总占地面积11017㎡,总建筑面积46162㎡,其中住宅建筑面积43145㎡,商业建筑面积3017㎡,容积率1.23,建筑密度29.36%,绿化率32.50%,户数158户,加工业场地100亩。    经过几年来创建文明村建设发展,村容村貌整洁、乡风文明、群众生活富裕,我村各项事业有了较大的跨越。回顾过去我们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感到任重道远。相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下,不久的将来,前溪村会建设更加美丽富裕。   

新东村

  洛江区罗溪镇新东村委会概况 [地名含义]:无 [历史沿革]:明、清为晋江县四十七都,民国为晋江县大罗溪乡前溪保,解放初为晋江县第一区前溪乡,1958年为晋江县罗溪公社新东大队。1969年为泉州市罗溪公社前溪大队。1984年为罗溪乡新东村委会。下辖:新兴、山东两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在寮内。罗溪镇清朝称为泉州市四十七都玉尔乡常建里;民国十七年(1928)属晋江县第四区;1950年为晋江县第一区;1971年归泉州市直辖;1985年属鲤城区;1997年划归洛江区所辖,解放后新东村曾两度属前溪村;1987年再度拆为新东村,新东村民多属黄姓,祖元于大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定居于此。 [人口、土地面积]:村落面积约6平方公里,人口2020人,530户,11个村民小组,辖6个自然村。 [概况]: 1、地理状况:新东村位于洛江区北部,在雄伟的清尔寨东麓金豁之畔,双溪前溪于双溪尾汇聚,距泉州市区50公里,东连后溪村,西接南安市,与南安市乐峰镇仅一山之隔,距乐峰3公里,南邻前溪村,北至三村,全乐公路横贯而过,各个自然村落均通乡村公路,交通便捷。 2、村风村貌:村民多以农为生,多种经营,勤劳致富,民风淳朴。 3、建筑景观:新东村现留有清代古民居建筑20余座,古民居“三雕”资源丰富。村落中修茸一新的彭仓宫、王田宫、姑娘宫等寺庙建筑与古民居交融错落构就一条亮丽的自然风景线。全塔大桥扼罗溪之要塞,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尤其是始建于唐朝中叶的千年古刹西龙寺修茸一新,游客如宾。 4、物产经济:新东村林业资源丰富,生态林业保护良好,果林生产初具规模。 [下级政区]:新宫组、东兴、路厝墘、寺埔、洗仔园、溪东、溪西、山兜、白灰厝、东奄。  

柏山村

  罗溪镇柏山村地处洛江北部,镇区中心交通方便,东与永生村相连,西与前溪村隔溪相望,南至三合村向东顺溪与翁山村相连,北至洪四村,山地与之相连,西北与双溪村交连。村落建于柏树山坡周围故称柏山村。明、清代为晋江县四十七都,民国为晋江县大罗溪柏山保,解放初为晋江县第一区柏山乡,1958年为晋江县罗溪公社柏山大队。1971年为泉州市罗溪公社柏山大队,1984年为罗溪乡柏山村委会。下辖:顶新园、赖厝街、美海、南街、碧中、厝斗等六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在赖厝街祠堂。现全村人口达5054人,1113户,辖6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面积3.2平方公里,下属单位有赖厝街片、四落组、尾厝组、新厝组、旧厝组、美海片、顶美园、下美园、海头、南街片、陈桥、尾埔、后坪、碧中片、中厝、溪内、下厝、厝斗片、溪西埕、大厝、赤土池、拾占崎、顶新园片、虹山墘组、社仔埔组、土炉组、内厝、外厝。   

东方村

  洛江区罗溪镇东方村委会概况 [地名含义]:地处乡东部故历称东方。 [历史沿革]:明,清为晋江县四十七都,民国为晋江县大罗溪东方保,解放后为晋江县第一区东方乡。1958年为晋江县罗溪公社东方大队。1969年为泉州市罗溪公社东方大队,1984年为泉州市罗溪乡东方村委会。 [人口、土地面积]:村落面积23平方公里,人口1100多人,298户,7个村民小组。 [概况]: 1、地理概况:东方村是泉州市洛江区罗溪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镇东南面,距镇中心约7公里,四面环山,西与本镇翁山村相邻,东北面与马甲镇后坂村接壤,东南面与本镇洪四村一山相隔。 2、村风村貌:村民勤劳淳朴、友爱和睦,再加上环境优美,山川毓秀,人杰地灵,可谓罗溪镇的一处“世外桃源”。2005年被授予“洛江区平安村”、“洛江区计划工作先进村”。 3、历史人文:东方村原属翁山村,于1965年独立为一行政村,在明末清初陆续迁入定居繁衍。这里“东灵毓秀,方家辈出”。在各个时期都涌现出一些人才。 4、建筑景观:本村位于玉叶山南麓,山上建有白龙寺,残留着山寨寨墙,加上多处自然景观,是本镇较为出名的一处旅游景点。本村境内的圆觉寺,几年来得以重建蔚为壮观,现有数名尼姑、信女正拟建养老院。 5、物产经济:村民以农耕为主,主产经济作物有麦冬、郁金、生姜等,本村的槟榔芋头也小有名气。 [下级政区]: 大片、云角、外坂、格溪园、大墓、鼎底、下寮、社口、外寮。   

双溪村

  洛江区罗溪镇双溪村委会概况 [地名含义]:无 [历史沿革]:明,清为晋江县四十七都,民国为晋江县大罗溪乡中溪保,解放初为晋江县第一区中溪乡。1971年为泉州市罗溪公社双溪大队,1984年为罗溪乡双溪村委会。 [人口、土地面积]:村落面积2.8平方公里,人口3565人,20个村民小组。 [概况]: 1、地理状况:位于八峰山西北麓前溪后溪之间,属罗溪公社辖。东与梅山接壤至市区约25公里,西与后溪直至虹山乡系邮电局、银行、税务等公私机关企业的所在地。 2、村风村貌:勤劳淳朴、爱拼敢赢是双溪村历史以来,世代传承的村风,大部分村民已经凭着自己勤劳敢拼的双手摆脱过去一贫如洗的面貌,创建自己美好的家园,现在全村通电,路畅通家家楼宇舒适村民生活已呈现出一片新的景象,老人活动中心和幼儿园也先后矗立于村的中心,人们正瞄准住新的目标,实现新的跨越。 3、历史人文:双溪村旧属晋江县管辖,旧称福建晋江四十七都金豁乡中学,解放后扩大地域名双溪(含后溪)。始祖原公乃泉州为公酮于元至(1395)由泉州移居安溪入罗繁衍至今已达610余年,宋公精通历史,甲一方,舍宅建寺(今之泉州开元寺)声名远。咸称“长黄”村中黄氏大宗祠始建于英宗年间(1440)占地1200平方米,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列入泉州市侨乡名祠。入册八闽名祠大全。 4、建筑景观:现在存在的明清代古建筑,民居、寺庙、宗祠、土楼、古井、古墓、古树遍布双溪村落及山,达20多座均具古代风格,精雕细刻,栩栩如生。始建于宗咸淳(1270)英宗祠,黄赞恩进士第,黄纪堂均自1998年先后被市列入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全镇一道蕴涵观仰及科研价值的风景线。 [下级政区]:东头崎、白银脚、西头埔、后头、池亭、乌窗、黄井后、新建、洋尾、庆丰、下洋、中洋、顶洋、草埔、顶辽、下辽、三落、顶厝、来树埔、塔岭兜。   

翁山村

  [地名含义]:玉叶山西北麓小山,山上巨石倒悬,远看如戴笠老翁席地而坐,故称翁山。   [历史沿革]:明、清为晋江县四十七都,民国为晋江县大罗溪翁山保,解放初为晋江县第一区翁山乡,1958年为晋江县罗溪公社翁山大队。1969年为泉州市罗溪公社翁山大队,1984年为泉州市罗溪乡翁山村委会。   [人口、土地面积]:村落面积4.8平方公里,人口4427人,1133户,辖4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   [概况]:   1、地理状况:翁山村位于罗溪镇的东南部,是罗溪镇的第二大行政村,东与东方村相邻,西与三合村接壤,南与马甲镇义山村毗邻,北连永星至八峰山2.5公里。   2、村风村貌:村风村貌文明整洁,05、06年分别被泉州市、洛江区评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03、05、06年度分别被镇评为先进党支部,村老人协会被泉州十多个县市组织参观,并被省市评为先进单位。   3、历史人文:本村历代分为二、四两大房柱,还有少量的林氏200余人,清末历史人物有四房人赖龙汀(渊谋)文才渊博,是当时晋北、朋山内第一号文人。还有赖以立(孙修)也称晋北朋山内第一首富,扶贫济困。如今孙修之后赖泉水是福建省政协委员,武夷山市慈善基金会常务理事。   4、建筑景观:云角寺始建于明永乐19年(1421年),为海外侨胞全虔诚香客热心捐资,修缮一新,香火鼎盛,尼赖钟暮,热闹非凡。白龙寺位于玉叶山寨墙内,始建于元末至政15年(1355年)原名永政寺。寨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天然的矿泉水清甘可口,名贵的中草药材,自古有"双髻出米石,玉叶出茶叶"之美称。   5、物产经济:本村有千亩龙眼基地和玉叶山下的锦芳果林场,盛产龙眼、枇杷、甘桔、水蜜桃和优质台湾蜜枣。还有翁山水库网箱养育及丽佳鸭饲养场。   [下级政区]:翁山埔、顶厝、园埔、科脚、高林、楼仔脚、过溪、外厝、尾厝、尾路湾、土炉后、大园、顶后坂、草埔头、楼仔、山边、陈林、关坑、乌岸、下后坂、典当翁山村村部新建在罗溪镇东   

洪四村

  洛江区罗溪镇洪四村委会概况 [地名含义]:洪四茶叶土特产,远近闻名,故名洪四。 [历史沿革]:明、清为晋江县四十七都,民国为晋江县大罗溪洪岩保,解放初为晋江县第一区洪四乡,一九七一年为泉州市罗溪公社洪四大队,一九八四年为罗溪乡洪四村委会。 [人口、土地面积]:全村现有总人口4612人,1292户,辖6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全村面积15平方公里。 [概况]: 1、行政辖域:隶属洛江区罗溪镇,东与仙游县接壤,西与镇区接壤,北与钟山镇接壤,南邻东方村,距镇区8公里,距洛江区40公里。 2、村风村貌:全村以生产各种旅游鞋、运动鞋、休闲鞋、网球鞋、棉鞋等,以前洋水库为主线,发展旅游业。 3、建筑景观:以旧体皇宫起十间张为主,道教佛宫“昭灵宫”一座600余年。 4、物产经济:生产中药“麦文冬”及 种 植 各 种 花 卉 ,并 有 花 卉种 稙 基 地 十 个,种 植 面 积 831亩 , (各 种 茶 花 、 桂 花 、 含 笑 、 红 头 杉 、 沈香等 名贵 品 种 ) 。 ,,,生产旅游鞋、运动鞋等年产值800万双,产品畅销全国各大中城市及俄罗斯。 [下级政区]:旧厝、樟坑、社仔园、宫尾、对面园、下厝、鲁寮、过溪、洋当、新楼、宫山、内洋、顶庵、杜生仑、张山、土楼、山后、高坂、后寮、过灵、花溪、大沛。   

建兴村

  江区罗溪镇建兴村委会概况 [地名含义]:因村在建兴山下而得名,故名建兴村。 [历史沿革]:明、清为晋江县四十七都,民国为晋江县大罗溪岭头保,解放前为晋江县第一区建兴厂,1958年晋江县罗溪公社建兴大队。1969年为泉州罗溪公社建兴大队。1984年为泉州市区罗溪乡建兴村委会。1996年为洛江区罗溪镇建兴村。村委会驻地:庵内村。 [人口、土地面积]:村落面积6平方公里,690户 ,人口2880人, 13个村民小组。 [概况]: 1、地理状况:建兴村系洛江区罗溪镇下属村,位于洛江北部罗溪南面,与马甲镇相邻,距洛江35公里,距镇区2公里,东至王叶山,西与垵内村接邻,南与马甲又山交界,北和三合村相连和虹山路自村中穿过,交通较为方便。 2、村风村貌:村风文明,社会治安良好,交通方便,楼房众多。居住条件优越,小学教学楼矗立于独立路边,村整片水泥路通及全村七个自然村。 3、历史人文:建兴村古属泉州府晋江县,为四十七都王泉乡常建里,至今已有14多年的历史,古时多姓,因历史及其它原因,现以赖姓为最,廖姓次之。 4、建筑景观:郭垅庙始建于明朝嘉靖辛酉年(公元1561年),靖宣统二年(1910年)及1979年秋重建,1984年翻建,1989年扩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供奉的是“玉封代天巡视郭垅庙四五府”。郭垅庙风景区地理位置独特,林荫茂盛,繁花似锦、风光旖旎、如诗如画。每日吸引无数的香客游客。郭垅庙现在正在加建部分景点,布局巧妙传神、栩栩如生,郭垅庙风景区将更加风采万千、魅力四射。 5、物产经济:农田以种植水稻、甘薯、花生等为主,能自供自收,经济以华侨及其它农民工向其它产业发展,经济较为宽裕。 6、辖区基础设施:建兴村地理位置独特,农业水利设施全靠蓄水解决农田用水,为典型的多池塘村。全村共有52个小山塘,分布于全村的各个角落。其中较大型的有新坝水库,库容7万立方米,竹坑池3万立方米,中南坝水库2万立方米,中坝仔2万立方米。 [下级政区]:庵内、沈宅、岭头、格外、下山、倭人、五其垄。  

三合村

  三合村村情简介   [历史沿革]:明、清为晋江县四十七都,民国为晋江县大罗溪岭头保,解放初为晋江县第一区三合乡,一九五八年为晋江县罗溪公社三合大队,一九六九年为泉州罗溪公社三合大队。一九八四年为泉州市罗溪乡三合村委会。下辖:杜塘、街中两个村。村委会驻地巷仔头村。   [人口、土地面积]:村落面积2平方公里,人口2202人,635户,辖2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   [概况]:1、地理状况:三合村属泉州市洛江区罗溪镇十七个行政村之一,位于罗溪镇南大门,东临翁山村,西临前溪村,北临柏山村,南临建兴村,距离镇区2.5公里。2、村风村貌:12个村民小组都有乡村道路贯通,并铺设水泥路面,村容整洁。3、历史人文:三合旧属晋江市管辖,旧称闽北郊区。4、建筑景观:留有清代古民居建筑20多座没有区级保护文物和供参观的古迹,仅有数座村民信奉的宫、庙宇。5、物产经济:龙眼、水稻、花生、地瓜。   [下级政区]:巷仔头、山尾、下训、杜塘、岭尾、下厝、油园、田当、岭脚。   

大路脚村

  洛江区罗溪镇大路脚村委会概况 [地名含义]:古时候,有一条石铺大路从晋江南安通往仙游县城,在大路下建房聚居,故名“大路脚”。 [历史沿革]:明、清代为晋江县四十七都,民国为晋江县大罗溪乡虹山保,解放初为晋江县第一区钟山乡,一九0年为泉州市罗溪公社钟山大队,一九七七年为罗溪乡大路脚村委会,以驻地村名取名。下辖:路星、路山、玉泉、晏田等四个自然村,国营罗溪农场建于境内五掌山边,并分场在大路脚工区段。造林二万多亩。 [人口、土地面积]:村落农地293亩,山地6700亩,人口314户,1150多人,4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 [概况]: 1、地理概况:大路脚村位于洛江区北部,梅仙公路两侧,距镇区5公里,东临洪四村,西与虹山乡交界,南邻罗溪,北接钟山村。 2、村风村貌: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发展较快,村民走上富裕之路,社会治安好,逐步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 3、建筑景观:建于清代的“清源宫”,传说善男信女问卜生育男女,求仕途灵验。村里有路源水库,总库容10立方米,在路源溪上游。 4、物产经济:最近几年,全村以产“麦文冬”、“黄姜”走上致富路,290多亩农地,山地6000多亩,松柏树居多,森林资源丰富。 [下级政区]:大路脚、赤土岭、晏田、柏巷、寨仔坪、楼仔厝。  

钟山村

  洛江区罗溪镇钟山村委会概况 [地名含义]:因村北有座钟石山,故以钟山为村委会名。 [历史沿革]:明、清为晋江县四十七都,民国为大罗溪钟山保,解放初为晋江县第一区钟山乡,1958年为罗溪公社钟山大队,1984年为罗溪乡钟山村委会,下辖:格岐,包括尖峰、陈庄、西乡等三个自然村,村委会设在陈庄溪边(格岐交界处)。 [人口、土地面积]:全村现有总人口1968人。土地总面积2平方公里,山地3500亩,耕地508亩。 [概况]: 1、行政辖域:东系千亩林地猫鼻山,西系虹山乡,南与大路脚村交界,北与广桥村相邻。 2、村风村貌:2003年至2004年度被授予文明村,2002年至2006年连续被镇党委授予先进党支部。 3、建筑景观:近年来,村民勤劳致富,民居建筑木质结构基本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大大改善了社会主义农村风貌,并有小景点青龙潭值得一游。 4、物产经济:几年来,村民响应号召,大面积的种植经济速丰产林,现有种植面积将达上千亩。5、经济特产:钟山蒸粉,具有几十年手工制作历史,其口感独特,经济实惠,扬名省内外。 [下级政区]:听口、洋墘、新厝、宫边、尖峰、四角坵、仙洞、块坑、杜脚、坪面、顶厝、楼仔、高婆、外训、西乡(位于莆田市仙游县度尾镇霞溪村界内)。   

广桥村

  洛江区罗溪镇广桥村委会概况 [地名含义]:原有木拱桥,清末武状元黄培松重建龙潭桥,俗名拱桥,拱与广谐音,以桥名为村名,故曰广桥村。 [历史沿革]:明、清代为晋江县四十七都,民国为大罗溪乡钟山保,解放初为晋江县第一区钟山乡,一九五八年为罗溪公社钟山大队,一九七一年为泉州市罗溪公社钟山大队,一九七一年由钟山大队拆出钟山、广桥二大队,一九八四年改为罗溪乡广桥村委会,村委会设在广桥村。 [人口、土地面积]:现有人口1712人,415户,辖有3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分布于梅仙公路两侧狭长地带。村落面积约有2平方公里。 [概况]: 1、行政辖域:广桥村是泉州市洛江区罗溪的一个行政村,位于罗溪镇北部,东面隔着秀丽雄伟的钟石山与双合相连,西面与虹山乡毗邻,南面与钟山村接壤,北面与仙游交界,离镇13公里,梅仙公路从村中贯穿而过,交通较为方便。 2、村风村貌:广桥村历来民风淳朴、人民勤劳。村民之间和睦相处、房屋错落有致、整洁卫生。 3、历史人文:广桥旧属晋江管辖,旧称晋江县四十七都,泉乡常建里广桥村,1950年为晋江县第一区罗溪镇广桥村1997年6月区划调整,鲤城区划分为鲤城、丰泽、洛江三个区,广桥隶属洛江区罗溪镇管辖。 4、建筑景观:广桥村因桥而得名,广桥又名“拱桥”该桥处于原晋江与仙游主要的交通道上。始建于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移至现址重建,乾隆、光绪年间两次重修,单孔拱度(半径)2.3米。建筑形式独特是通过石头相连,使整座桥身融为一体,突显技术精湛,是闽南一座罕见的拱式石桥,1992年被列入泉州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下级政区]:广桥、寺埔、高仑、溪尾、百二亩、塘口、下厝、长坵尾。  

双合村

  洛江区罗溪镇双合村委会概况   [历史沿革]:明、清为晋江县四十七都,民国为晋江县虹山乡西岭保,解放初为晋江县第一区钟山乡,1958年为晋江县罗溪公社双合大队。1971年为泉州市罗溪公社双合大队。1984年为泉州市罗溪乡双合村委会。下辖:下田、西岭、白叶三个自然村,面积2485亩。村委会驻地:西岭村。我村原钟山、洪四组成,后村落改革原属双合村。   [人口、土地面积]:现全村有458户,人口2045人,有12个村民小组,面积15平方公里。   [概况]:   1、行政辖域:洛江区罗溪镇双合行政村位于兴泉交界处,距泉州城50公里左右,东至洪四村7公里,西至广桥村6公里,南至钟山村4公里,北至仙游县城10公里。处钟石山东簏,白叶尖西簏,两山挟有西岭、白叶、下田三个自然村山坳集居。   2、村风村貌:我村在2000年被洛江分局树为安全文明村。   3、历史人文:我村原钟山、洪四组成,后村落改革原属双合村,现居住黄、郑、林三姓氏,黄氏原属罗溪迁入,郑氏由仙游迁入,郑、林居住白斗。   4、建筑景观:三合村现有宫文佛,已保存300多年,现已列入县级文物保护,有西岭普济堂建筑美观。有白斗郑氏饲堂原建于明朝。白斗光明佛堂建造美观现已保留。   [下级政区]:西岭、顶厝、宫后、中厝、白叶、林厝、郑厝、下田、岭边、颈尾、尾厝、大岐。  

永生村

  洛江区罗溪镇永生村委会概况 [历史沿革]:明、清为晋江县四十七都,民国为晋江县大罗溪翁山保,解放初为晋江县第一区翁山乡,1958年为晋江县罗溪公社翁山大队。1969年为泉州市罗溪公社翁山大队。1984年为泉州市罗溪乡翁山村委会。1990年为永生村委会。下辖:玉西、三斗埔两个自然村。永生村原属翁山村的一个管辖点,1989年经上级政府批准,把原有翁山村一个管辖点拆分成永生村,这给永生村人民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人口、土地面积]:村落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1279人,314户,6个村民小组。 [概况]: 1、地理概况:永生村属洛江区罗溪镇管辖的一个行政村,位于罗溪镇东面,东与东方村接壤,西与柏山村毗邻,南同翁山村隔溪相生,北挨巍峨的八峰山脉。有两公里的村主干道穿腹而过,直通东方村,是永生村交通运输的主道路。 2、村风村貌:永生村主干道全部硬化,路面清洁,两边已初步进行绿化,八户垃圾坑分布各户角落,集中了居民的垃圾,4处的“土雕堡”日厕全部填埋,重新修建了4座冲水式公厕,确保了村庄的环境卫生。 3、历史人文:永生村原属翁山村的一个管辖点, 1989年经上级政府批准,把原有翁山村一个管辖点拆分成永生村,这给永生村人民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二十年来,一千多的永生人民团结拼搏、艰苦创业,创建了三个规模较大的牙签厂、两个钢丝球厂、两个石板加工厂、一个水泥构件厂。这些民办企业带动了全村人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4、建筑景观:永生村现留有闽南特色的百年古大厝9座,改革开放后,村民经济发展迅速,一座座的小楼房拔地而起,古大厝、小楼房,错落有致,交叉映衬,独具特色。社公宫、三峰坛宫、夫灵宫,体现了本村简易的古文物特色。一百多年历史的古榕树,镇守着永生村的西大门,屹立社公寓畔,举目瞻望,呈半圆形的民居楼群尽收眼底给人一种蒸蒸日上的感觉。 5、物产经济:永生村的特产经济主要以牙签、钢丝球、石料加工的特色产业。 [下级政区]:磨内组、三斗埔组、上石狮脚、下石狮脚、白路兜、玉叶。  


大路脚村特产大全




大路脚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