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泉州 >> 泉港区 >> 南埔镇 >> 柳厝村

柳厝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柳厝村谷歌卫星地图)


柳厝村简介

  柳厝村是位于湄洲湾南岸,东西约4里,南北约5里,面积约5平方公里。有着柳街、柳厝顶乡、岭口、枫林坑四个自然村组成,共有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29人,1100多户。耕地面积890亩,山地面积4500亩,滩涂面积1900亩。村民因地制宜从事种植业为主,利用本村山海资源兼营养殖、采石等作业,盛产红薯、花生等。 我村毗邻南埔镇政府,是镇区开发建设的重点区域,工业、商业较为发达;交通便利,环境优越,通港公路、南枫路、通镇路等主要道路从我村穿境而过;文化氛围浓厚,“柳笔、柳街”是柳厝村文化的代表,代表了柳厝人勤于学习、善于经商的品质,先后成立了腰鼓队、大鼓队、广场舞队和太极拳协会。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505100 362000 -- 查看 柳厝村谷歌卫星地图

柳厝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柳厝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惠屿村

  一:村名由来、地理位置   我村位于海峡西岸湄洲湾主航道西侧,隶属于泉州市泉港区南埔镇,岛屿呈北东向南西走向,长约2000米,北部最宽处约450米,南部平均宽度约250米,全岛面积约2平方公里,是泉州市唯一的海岛行政村。“惠屿”村名,源于地貌,从肖厝看岛屿,形似大虾,横亘于海,挡住东升朝霞,故名“横屿”(闽南),文人又雅称之“霞屿”。岛上居住历史始于清朝中叶,全岛现有两个村民小组,人口316户1198人。是泉州市“新农村示范村”和“十佳魅力乡村”。   二、成绩与荣誉   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部门的大力关心帮助下,特别是在2000年原泉州市委书记刘德章上岛调研帮扶,以及在2003年原泉州市委书记施永康上岛调研帮扶了八各项目,帮扶资金800多万元,使海岛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海岛面貌焕然一新,迅速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0500元。在2006年8月被0泉州市委、泉州市人民政府评为“文明村”。2007年1月被0泉州市委政法委员会、共青团泉州市委员会、泉州市公安边防支队、泉州电视台、泉州广播电视报社评为“泉州市十佳固边好村居”。泉州市-沙格边防派出所评为“爱民固边模范村”。2007年1月被福建省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领导小组评为“巾帼科技致富示范基地”。2007年2月被泉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评为“泉州市平安家庭创建示范村”。2007年4月被0泉州市泉港区委、人民政府评为“2006年度信访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4月被福建省计划生育协会评为“全省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单位”。被泉港区镇连续8年评为“计划生育合格村”等先进单位。2007年6月被0泉州市委评为“五个好”先进村党组织。被0泉港区委评为“五个好”先进村党组织。   三、经济产业   目前,我村经济产业以养殖业和近海捕捞业为主体,大力发展旅游业。网箱养殖已经形成上万箱规模,占有数千亩海域,主要养殖有鱼师鱼、鲈鱼、黄花鱼、石斑鱼、鳗鱼等十几个品种,年产几千吨。此外,还有现海带养殖面积达2000亩,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鲍鱼养殖数量达800多万粒,年产值600多万元。江蓠菜养殖面积达500亩,年产值250多万元,产品畅销全国各地。2008年全村经济收入达2300万元,人均收入达10500元,如今已形成养殖多元化、产品多样化、面积规模化格局,我村成为家家有养殖、户户有收入的新渔村。   四、旅游资源   我村被誉称为“泉州的鼓浪屿”,不仅保持着原生态的渔家作业生活,有这闽南独特的淳朴民风,而且阳光、沙滩、礁石、仙人掌……, 向人们展现出了一幅美丽的“海山田园”画面,海滨浴场、沙滩烧烤、海边散步、水中垂钓、登山远眺、吃海鲜、摸螃蟹……世外桃园,美不胜收。现已开辟了晋富宫、福井甘泉、仙洞、石刻、圣蛙石、德政碑、南山瞭望台等景点。 2006年,我村被评定为泉州市“十佳魅力乡村”,旅游接待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村两委牵头组织修建了1家惠屿假日酒店面积1000多平方米、7家渔家旅馆,为游客吃、住提供方便。修建改造码头15米;村道硬化500米埋设排污管道500米;沙滩挑沙3500立方米以及安装路灯50盏,大大改善了我村的的基础服务设施,为广大游客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   

肖厝村

  肖厝村位于泉港区南埔镇的东北海角,东与“泉州市十佳魅力乡村─惠屿村”隔海相望,西南边与沙格村、先锋村接壤,南面紧靠后龙镇上西村,北与莆田秀屿港隔海相望,是个三面环海一面依山的著名渔村小半岛。该村距镇区约7公里,陆地面积约3.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达4平方公里,全村人口近八千人,户数二千多户。拥有20个自然村:柯厝新村、大埔、益成、下路口、厝后四、杉行、山坪、北头、潭仔墘、祠堂边、下埕、山尾顶、顶馆、大井尾、芦笠、洋楼边、三落厅、南头、大成、坑港仔;19个村民小组。海外人口有2000多人左右,其主要分布在台湾,约占1200人;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占少数。肖厝村地处著有“东方第一大港”之称的湄洲湾南岸肖厝港,是“中国少有、世界不多”天然良港之一。   区域交通发达及港口物流条件优越    肖厝村位于湄洲湾南岸,区域交通方便发达,港口物流条件优越,工业企业快速发展。肖厝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发展魅力引起世人瞩目。港口的区位优势:肖厝港位于闽东南繁荣区域的中间地带距台湾基隆、高雄等大港口仅100多海里,处于上海港与广州港中心,距与全国铁路网相连接的漳泉肖铁路终点不到2公里。与福厦高速路入口不到十五公里,距福州、厦门、晋江三个机场均为1小时车程,泉州沿海大通道穿过我村,并与泉港通港路等区内主干道接壤。海陆空交通十分便捷。我村海岸线总长6公里多,其中深水岸线长3公里多,可建万吨至10万吨级以上泊位码头岸线长约2公里,将要建成使用的5万吨的泰山石化仓储石油码头等仓储项目,还有在建的5000吨级海洋液体化工码头、东港石化3万吨石化码头项目,已建成投产的汕头海洋集团(现为:方兴石化)10万吨聚-项目等。拥有台轮停泊点、渔业专用码头一座,小型渔船避风澳二座,还有在建的泉港交通码头一座,并配有旅游专用停车场一座。   生产生活    我村人民世代以渔为生,主要从事的海上生产有网箱养鱼、鲍鱼养殖、及海带、紫菜、海蛎种殖、定置网生产、浅海捕捞等,还有柯港围垦内4个虾池,主要从事蛤类、虾蟹、鱼类等养殖,总面积达180亩。肖厝港属湄洲湾南岸内沃海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以及湄洲湾海域丰富的饵料资源为海水养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至今,我村网箱养鱼一跃成为泉州市最大的网箱养鱼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洋屿岛和惠屿岛两个海域,养殖品种十多种,网箱养殖总数达7000多个,从业人员近300人,并设有网箱养殖协会等机构。我村定置网生产、浅海捕捞极为发达,生产直径20海里达至湄洲岛海域,渔网数量达1500多张,渔产品十分丰富,是村民主要收入之一。近几年来,随着跑船人员的高标准高素质的要求,我村船员深深认识到提升自已竞争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各种专业学习、培训,具备了一定的实力,从事航海运输的工作人员200多人。也引导了一大批能吃苦的青年通过专门的学校学习,立志从事航海的愿望,发展速度可谓迅速,都将成远近闻名的航海村了。   海上休闲渔业    近年来,在网箱养鱼生产基地基础上,休闲渔业在洋屿港湾悄然兴起。继“海上明珠”开业之后,“海上渔家”、“蓝湾半岛”相继开业,今年惠屿岛海域再次迎来了一家“惠屿海上餐厅”的开业,生意较为红火。我村集海上餐饮、垂钩、海上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得到了发展和壮大。还有陆岛路上的观海海鲜楼、好食再海鲜楼、鸿港酒店、真记海鲜馆等餐饮业不断得到发展,让你享用美味可口的海鲜大餐,同时你会感受到肖厝人那种纯朴、热情、好客的渔家风情。在咱们泉港人口中有时会不由得说出“要吃海鲜唯有到肖厝来好”话语,鲜味时常会招引来泉州、厦门、福州等地游客。为游客消夏避暑,休闲娱乐增添了不少情趣和风韵。   历史文化、思想    肖厝村自肖(萧)氏袓雁公于洪武年七年肇基定居迄今凡六百余载。肖(萧)氏袓先凭借依山傍水,山青水秀这一突特地形地貌经营生产,繁衍生息。袓袓悲辈以海为生、打捞为家,从事垂钓、捕捞和海上运输、经商为主业,兼营少量的土地耕作、农作物生产。除了十几户林氏徙居我村外,皆为同族同姓的肖(萧)氏村民。    肖厝村人民思想活跃,文化底蕴深厚扎实,全村共有大小不一宫庙祠堂庵寺十来座。盛美宫、萧太傅宫(富美宫)以其悠久历史而著称,土地庙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四季长青。内有亭台,建有戏台、戏场,四周围着春石栏,盆景花草点缀其间,像个小公园。还有那建筑恢宏(辉煌)高大的基督教堂格外引人注目。名胜古迹怀恩寺和清德庵清静幽雅,以其建筑瑰丽堂皇、物景旑丽动人而闻名遐迩。那蔚为壮观的肖(萧)氏宗祠、宽广的肖厝文化广场,宽敞明亮的文化活动中心和退休干部教职工活动中心等,这一切都给人一种心旷神怡、赏心悦目的快感。而且无论是宫庙祠常庵寺,均有勤碑记事,题词写句、撰刻联对碑文都突具特色而内容丰富。或寄情山水、歌咏昇平;或宣扬教法,提倡文明;无不包蕴着肖厝人民文化自由奔放思想,构建和谐社会及追求幸福美满的愿望和理想,蕴藏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肖厝人民富有着闽南人“爱拼才会赢”的超强性格,群策群力的能力较强,热情大度,思想活跃。    相信在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着勤劳、智慧、勇敢朴实的优良品质和艰苦奋斗光荣传统的肖厝人民的共同努力浴血奋战,我们一定能把肖厝村打造建成一个如花似锦、美满幸福的家园。肖厝人民未来的生活将蒸蒸日上,肖厝与您的明天一样会更加美好。   

沙格村

  沙格村隶属泉港区南埔镇管辖。位于湄洲湾南岸泉港区北部沿海突出部,临港工业方兴未艾,经济发达;文化底蕴丰厚,素有文化之乡和体育之乡之美誉。村中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沙格村灵慈宫,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沙格瑞云殿,泉州市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端午节龙舟赛;村落面积6.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0多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0多亩(现大部分海域、耕地已被征用);全村总人口4657人,1400多户,14个村民小组。村民主要依托滩涂养殖,近海捕捞,海上运输等谋生。沙格村先人以犀利的眼光在南朝时迁徒此福址。历代以来,人才辈出,科甲蝉联。主要有明朝后期曾任“户部侍郎”、“兵部尚书”、“左都御吏”,辅助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王忠孝;有清初台湾第一位举人、传旨大人王璋;有清朝中叶一户18人任市府以上官衔的陈氏族人。古村名有:“沙堤”、“蟹谷”,后有“忠孝乡”,又改称沙格。也曾历经劫难,多次受清廷的围剿。地理位置:沙格村位居湄洲湾南岸,与莆田隔海相望。是我区以港带区的码头群集结地,共有10个深水泊位码头,国家一类口岸;是世界少有,中国罕见的天然良港地;是古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出港口之一,古称“北海”。当时建有“哨楼”,官府住兵把守。其居住地呈螃蟹状,两个螃蟹脚抱揽居住群,面山背海。地理位置十分特殊。现有通港路直达本村,又有通港铁路站的设立,海陆交通运输非常便利。是我区的北大门,也是形象之门,又是社会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行政村。   

仙境村

  仙境村位于泉港的中东部,东连后龙镇东山村,西交凤翔、天竺两村,南与后龙镇坑仔底村接壤,北与福建炼油一体化相隔,辖下有下楼尾、新厝、蔡坑尾、蔡坑头、后坑、山仔、白石仔等7个自然村。共1119户,总人口3997人,党员人数50名,分19个村小组,1个党支部。生态林约1000亩,耕地面积约153亩,主种水稻、兼种花生、地瓜。林果有桉树、松木、柑桔、荔枝、龙眼、等。有8家企业入住、小学1所、电厂1座、林场1个。主要山有埔仔山。名胜古迹有仙境宫,镇村三塔,吴氏宗祠等。南山公路、西海公路和泉肖铁路贯穿境内,交通十分便捷。   

施厝村

  施厝村位于泉港区南埔镇西南部,是福建炼化一体化所在地和肖厝深水码头交通干线必经之处,漳泉肖铁路、通港公路从村中穿过,地理区位十分优越。2004年,随着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全面启动,辖区经济活动迅速活跃,海陆交通便捷,是沙格、肖厝公交车的必经点、距离泉港车站仅6公里,距离肖厝码头仅5公里,沙格码头仅4公里,福炼一体化中心就在我村辖区的周边,交通方便,是今后泉港石化经济发展具潜力的行政村。也是码头港口主要交通的要部。行政隶属:施厝村据施家传记载施氏先人以远博目光选此人间福地赐号子孙万代繁衍生息,大展鸿图,传技传艺,功德无量,据施家传记地理地势有山有海,西海域南埔海堤里应有五份之一面积,北至仑头邱厝界线,东至外厝东溪为界,南至西枫村为界,总面有4.5平方公里。此乃施厝村之历史空间。村落与居民:施厝村村落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田园3.5平方公里,全村人口4453人,近1300户,分布二个自然村(蔡烈、施厝),分13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近1800亩,主要种植稻田、地瓜、花生、田豆等。村民耕民亦部分副业及外出务工经商、民风纯朴、山川毓秀、文脉悠远、名士荟萃、人杰地灵、每一寸土地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施厝人存有勤劳、俭朴、个性爽直、发奋、无畏的美德、施厝的山山水水养育着施厝人可贵的秉性和风范,也造就了施厝人所建树的滨石城风俗文化,村民的住宅以及建筑风格都独具闽南风格和特色。   

仑头村

  仑头村是隶属南埔镇的一个行政村,拥有人口2581人,下辖两个自然村,分别是仑头村和张俱村。东临邱厝,施厝,北靠北网,火电厂,西邻南埔围垦,南与天竺接壤。全村有党员54名,支委2名。村委3名,其中交叉一人。仑头村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大部分的人从事农业生产。特色产品为萝卜干,萝卜条,花生。仑头的萝卜又大又白质量好。仑头花生论吃的口感绝对不比山东的花生差,远近闻名!   

邱厝村

  邱厝村,位于沿海大通道与通港路交汇而行,构成一条四通八达交通路线。全村现有人口2414人,总户数663户,9个村民小组,生产经营:AG98、海蛎、挂蛎、紫菜、海带等。特色产业AG98开采与加工。  

柯厝村

  柯厝村位于沿海突出部,东属新世纪纪粮油,西临国电南埔火电厂,北至沙格万吨码头,南与沿海大通道和炼油厂相连,面积约1平方公里,海岸线约13公里左右,全村总人口为4252人,分两个自然村(柯厝村、北辋自然村)总户数为1215户,属半山、半海之村,现有大小船只200多只(艘),有证件的船只50多只,因各种项目征地,土地全部被征,只有靠海上作业为生,本村生产的有海蛎、海带、紫菜、养虾,捕鳗鱼等。  

先锋村

  先锋村位于炼化一体化东北面,东西约3公里,南北约4公里,村落面积约10平方公里,全村有1831户,2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726人。有刘厝、前亭、西龙、枫厝、林头、港墘、前厝、前亩山、新村、丁龙等10个自然村。是南北三路与疏港路的交会处。通港路、沿海大通道贯穿境内1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村落紧依福建石化联合公司。随着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投产与辐射,我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将是商家必争之地。   

凤翔村

  南埔镇凤翔村位于福建联合石化公司和湄洲湾氯碱公司两大石化企业之间,全村共有16个村民小组,人口6500人,包括院前、二社、伍社、埕头、南埔头、麦厝、文坂等7个自然村,区域面积2.5平方公里。地处泉五中路中段的”咽喉之地“。区域内基础设施完善,基本实现各自然点水泥路硬化,路灯覆盖率占全村道路面积的80%。村内风景别致,近年来响应区委政府的号召:开展房屋前后植树,以形成一定规模!   

天湖村

  天湖村位于泉港区中部。东与南埔村交界,西与前黄镇凤阳村相隔,北与塘头村接壤,南与柳厝村相邻。村委会设在白井,聚落在四面环山的丘陵地中,呈长方形分布。有白井、打厝、后张尾、埔尾、清厝等5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共1186户,总人数4280人,党员人数92人,分11个党小组。生态林1100亩,耕地面积521亩,主种水稻、兼种花生、地瓜。林果有桉树、松木、荔枝、龙眼、等。村内的名胜古迹有天湖岩天湖寺等。通港路贯穿境内2.9公里,离324国道和福厦高速路口仅2公里多,交通十分便捷,目前已有十多家的企业在我村入住,给我村提供了200多个就业岗位。   

塘头村

  塘头村位于泉港区南埔镇太白峰脚下,是南埔、界山、涂岭和前黄四镇的交界处,交通便捷,地理优越。有着2430位人口,全村10个村民小组,分布在四个自然村的角落,全村土地面积约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67亩,山地面积690亩。农村产业结构:第一产业以种植业、养殖业、淡水养殖业。第二产业主要是针织、鞋服、石材、建筑业等。第三产业有商业,饮食业, 服务业等。  

天竺村

  天竺村地处南埔镇政府新规划的集镇区范围内,村内人口5757人,辖有12个村民小组,分布9个自然村,人多地少,劳动力富余闲散。天竺村东南面紧挨福建联合石化有限公司厂区,通港路、南山路、西海路、南枫路、通镇路、泉肖铁路横穿该村,交通发达便利,多条道路的交汇促成天竺村倒桥成为南埔镇重要的交通中转站。交通便利引来省安装公司、奇隆超市、百隆超市、华翔大酒店、波斯酒店、金龙酒店、丰俭海鲜楼等大批厂商进驻道路两侧,人气的聚集又促进沿路的店铺兴旺,形成南埔较为繁华的地带,餐饮、娱乐、通信、汽车租赁集中区,辖区现有10家企业落户,100多家商店经营。我村先后获得了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宽裕型文明村”,“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区委区政府授予第四届文明村”“五个好先进党组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称号。   

南埔村

  南埔村位于泉港区东南沿海北部,与界山镇接壤,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依山傍海,内有风光明媚的太白峰山巅,连接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光寺,虎空口吾公山、太白峰山上的壹尖山、贰尖山、公背婆等山巅留有诸多名胜古迹。南埔村村落面积11平方公里,全村人口8844人,2891户,分布在19个自然村,有21各村民小组,耕地面积近1260亩,主要农作物有红薯、花生等,山地面积1760亩,主要种植龙眼、柑橘等果树。南枫路是南埔集镇所在地,犹如一条宽畅的金腰带贯穿于泉港区的南北全过程,交通便捷,是闽南旅外侨亲祖籍地之一,又是南埔集镇所在地,是南埔镇经济、文化贸易中心,有辐射全镇7万多人口的南枫路繁荣商贸一条街,是今后泉港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潜力的行政村。  

柳厝村

  柳厝村是位于湄洲湾南岸,东西约4里,南北约5里,面积约5平方公里。有着柳街、柳厝顶乡、岭口、枫林坑四个自然村组成,共有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29人,1100多户。耕地面积890亩,山地面积4500亩,滩涂面积1900亩。村民因地制宜从事种植业为主,利用本村山海资源兼营养殖、采石等作业,盛产红薯、花生等。 我村毗邻南埔镇政府,是镇区开发建设的重点区域,工业、商业较为发达;交通便利,环境优越,通港公路、南枫路、通镇路等主要道路从我村穿境而过;文化氛围浓厚,“柳笔、柳街”是柳厝村文化的代表,代表了柳厝人勤于学习、善于经商的品质,先后成立了腰鼓队、大鼓队、广场舞队和太极拳协会。  


柳厝村特产大全




柳厝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