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泉州 >> 泉港区 >> 前黄镇 >> 凤南村

凤南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凤南村谷歌卫星地图)


凤南村简介

  凤南村位于前黄镇东部、驿峰公路穿越3公里处于坝头路交叉点,区位条件优越,面积2平方公里,全村下辖3个自然村:西吴、地中、蔡头桥,共有11个村民小组。截止2011年3月,全村总人口2320人。
   现已建成村部办公楼面积460平方,村财收入主要靠店面出租。村名主要产业是建筑、针织业,而且周围工厂突起,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势给村民带来了无限的商机。村两委干部6人,党员63人,村民代表37人,现有耕地约300亩。村民人均收入5600元。近年来,硬化乡村水泥路3公里,改建公厕2个和篮球场1个,安装照明路灯88盏, 2800米,改建新村排洪沟300米,广受群众好评。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505105 362000 -- 查看 凤南村谷歌卫星地图

凤南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凤南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龙田村

  【地名含义】   龙田、涂岭、坝头据传早期是一片汪洋大海,龙田是避风良港。因本村后山至前山距离近一千米,惠北一带老人家把龙田叫做“龙田门”,“龙田澳”。由于地形变迁,年久泥沙冲积,形成一片垅田,祖先聚居此地,长期耕作,繁衍,取地名为“垅田”,后改为“龙田”。惠安县志记载:惠安其龙田乡。   【历史沿革】   在明末清初时期,龙田属泉州府、惠安县、十三都,解放前属大同堡,解放后属杏山乡。1956年属古县大队,1985年属古县村委会,2001年3月,因拆村未批准,设立行政村党支部。龙田村是地下党革命分支部,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全村有地下游击队员9人,为祖国解放事业做出杰出贡献。   【人口、土地面积】   全村区域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000多亩,山地总面积2500亩,总人口1962人,总户数513户,分布龙田、西坝、白鸽林、许厝、林厝、方厝6个自然村,辖8个村小组。   【物产经济】   龙田常年以农业为主,以来料加工企业,发展副业,交通运输业为辅,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以后,龙田连年发展西瓜面积250亩,兼甘蔗150亩,取得良好经济效益,龙田对发展特色农业,前景美好。【设立年份】   2001年3月【政府驻地】前黄【堤坝】   【纪念地、遗址】   标准名称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前黄镇龙田村龙田宫   别名 简称 龙田宫   管理单位 龙田村   联系地址 前黄镇龙田村   联系电话 89982513    所在行政区 龙田村   地名含义 自1580年开始在此地供奉上帝公,吕大人等神位,而命名“龙田宫”。 历史沿革   龙田宫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一年(1580年),0被烧毁,曾生产队种蘑菇,古县小学创办龙田分校,1980年,2006年进行二次重修。 其他信息 龙田宫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24平方米,于信众龙田、西坝、白鸽林五个角落共有,主供奉上帝公,吕大人、王爷公、四马公、水仙王、圣王公、相公爷、王帝公、舍人等诸位神灵,香火很旺,惠安小岞南宙每年正月十三日(农历)集结团队到此烧香拜佛。每年农历正月十二至十六日为众神出游日子,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为上帝公神位生诞;每年农历正月十三为吕大人,王爷公生诞,各户-大排宴碗,搭台演戏。   【公园、风景区】   标准名称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前黄镇龙田村石冠洞 别名 社公宫 简称 方厝石冠洞 设立年份 1991年5月 占地面积(平方米) 500 管理单位 泉港区佛教会 联系地址 龙田村方厝 联系电话 87980907 13015862706 主要景点 石冠洞 所在行政区 龙田村   地名含义 早期称为清水庵,后称为社公宫,整修后,根据石冠洞地势而命名为“石冠洞”。 历史沿革   早期称清水庵,又称社公宫,1991年以后,称为石冠洞。 其他信息 石冠洞宫主奉观音妈神位等,外地香客主要来自惠安、辋川、山腰、峰尾、联岩等,香火彼旺,石冠洞主持人方瓦木,热心佛教事业,把香客敬题钱用于修缮,扩建石冠洞宫,修建道路,戏台,故造石冠洞自然景观,栽花种草等,受到区宗教管理局,佛教协会的好评,预计历年投入资金,现资产价值100万元以上。   【公路】   标准名称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前黄镇坝头公路 别名 土山公路 简称 坝头公路 设立年份 1996年9月 起点 凤南西吴 止点 涂岭世上 长度 10000米 路面质地 水泥硬化 道路等级 乡村路 宽度 6米 沿途重要地物 始建时间 1958年12月 建成时间 2002年12月 途径行政区 龙田村、世上村、凤山村、凤林村、凤阳村、凤南村 地名含义 坝头公路主要路线沿伸凤山村、凤林村、凤阳村、凤南村等4个行政村,这四个行政村总称叫做坝头,故取名为“坝头公路”。 历史沿革   1958年-时期,在连兴同志的发动下治理坝头溪、整修沿溪土路,称坝头公路,1996年沿线铺设沥青路,称土山公路。2002年沿线公路水泥硬化,称坝头公路。 其他信息 坝头公路2002年在泉港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列入为民办实事主要项目之一而兴建,这公路在建设筹资方面,前黄镇政府投入资金80万元,涂岭镇政府投入资金20万元,其余部分由区政府统一调配支付。   【桥梁】   标准名称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前黄镇龙田村连心桥 别名 方厝新大桥 简称 连心桥 所在河流(道路) 坝头溪 最大载重量(吨) 20 长(米) 51 宽(米) 6 高(米) 8 最大跨度(米) 17 结构 水泥钢筋 始建时间 2001年10月 建成时间 2003年7月 所在行政区 龙田村 地名含义 1977年建设方厝石拱桥,1999年10月因受台风暴雨袭击,方厝拱桥整座被洪水冲毁。2003年择地重建,方厝水泥大桥,为感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经召开命名座谈会讨论决定,方厝大桥建成充分体现党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称为“连心桥。 历史沿革   1977年为解决古县村主要交通桥梁问题,建设方厝拱桥,2003年建设方厝水泥大桥称为连心桥。 其他信息 1999年10月方厝拱桥被洪水冲毁,古县村一时交通断绝,原泉州市委书记何立峰亲临现场考察,原区委书记邱宗赞与前黄镇党委、政府协调,决定择地重建,市、区、镇、村四级进行筹资,总投入资金76万元。工程周期三年,于2003年7月全部竣工交付使用。连心桥整个工程建设期间,得到原前黄镇纪委书记蔡寅鸣的大力支持帮助。   【单位】   标准名称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前黄镇龙田村老年协会 别名 简称 龙田村老协会 设立年份 2001年10月 人口(人) 100多人 面积(平方公里) 4.5 辖区范围 龙田、西坝、下仁尾 电话区号 0595 联系电话 87969114 邮政编码 362806 所跨行政区 下级组织(下级自然村) 龙田、西坝、白鸽林、方厝、林厝、许厝 地名含义 历史沿革   1972年属古县村老协会,1992年5月成立古县村老协会,龙田活动中心。2001年3月因行政区域调整,同年10月成立龙田老协会。 其他信息 龙田村老协会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村党支部领导下,积极开展中华“尊老敬老”传统活动,实行老年人自治管理,移风易俗,密切配合调处家庭,社会纠纷案件,维护社会安定,经常来源社会各界企业、乡贤、仁人志士捐资帮助。   

凤山村

  凤山村,处泉港“母亲河”坝头溪中游地带,涂山公路沿村而过,泉肖铁路横穿本村的坝头洋。全村1400多户,人口5000多人,耕地面积1000亩。全村共有党员134人,村两委干部8人,村民代表60人,设8个责任片区。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盛产水稻、甘茹、花生和多种农作物。坝头中学和前黄镇学区,前黄镇坝头中心小学、坝头中心幼儿园在本辖区内,域内有坝头连氏家庙、龙凤宫、青狮古洞三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龙凤宫民俗风情旅游区和青狮洞宗教朝圣,旅游区是泉港区第一批旅游风景名胜区。坝头街小商品市场目前是坝头8个行政村集贸易中心。   近年来,凤山村紧抓科学党建工作,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深化村级组织建设,完善各项制度规章;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举办广场舞、北管队、舞龙队、腰鼓队等各项娱乐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努力改善村容村貌,深入开展“家园清洁活动”,建立长效保洁机制,推进“美丽凤山”建设;落实责任目标管理和党员干部承诺机制,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坑内村

  前黄镇坑内村位于镇区的北部,坝头溪以北,全村总户数603户,总人口数2313人,分布3个自然村,划分为7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党员42人村委干部5人,专职调解员1人,村务工作者1人,治安平安中心户长6人,义务护村队队员10人,义务宣传10人,全村主要以农业生产为经济来源,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008年增加农民收入,村民人均收入7415元。  

古县村

  古县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位于前黄镇西北部,西邻涂岭镇,北毗南铺,原生态保护良好,境内有虎岩寺、玉山庙、院内三宝寺、商周古文化遗址、石冠洞等旅游景点;南有坝头溪支流古县溪流,北有坝头溪,古县段2.3公里,占地面积9平方公里,下辖涂仁、亭头、社仔、东庄、溪古、古县、龙田、方厝、林厝、许厝、西坝、柏仔篮等12个自然村,19个生产小组,截至2008年底共有1127户,4547人,耕地2340亩,山地3000亩(以上数据包括现在的龙田村)。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种植补植、四旁绿化五百多亩(其中溪旁绿化3公里、路旁绿化4公里多)、水土保护封禁林地一千多亩、封山育林近二千多亩、种植名贵树一万多株、溪流整治绿化带建设一千六百多米、名木古树保护一百多棵,制作安装水土保护封禁育林大幅广告牌六处、制作安装封山育林大幅广告牌5处,颁发绿化、美化环境建设生态示范村宣传品一千五百份。古县村近年来努力建设生态示范村,村庄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是一个多丘陵山地的农业大村。   

凤林村

  凤林村位于前黄镇中部,地处坝头溪中段,泉肖铁路两侧,常年以农业为主,工业为辅。全村共5割自然村,10个村小组,总人口3168,总户数1009户。经过几年来的发展,现在全村民营企业5家,专业养殖户15家,个体经营户20家,年人均纯收入逐渐上升。   

三朱村

  三朱村位于前黄镇以西,东接前黄村,南靠埔湾村,西毗涂岭镇路口村,北临后张村,距镇区2公里左右。全村共有人口4759人,户数1200户。辖后林、后山、都巡、完内、溪墘、田厝、下宝、顶宝、后宅、前樟林、后樟林11个自然村。有两林场,分别为崑山场和老鼠场,山林面积约4000亩,村民经济来源大都以外出打工为主,没村级企业。   三朱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2000年经济工作先进单位,“三朱革命斗争纪念碑”被市评为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明村、先进集体、区先进民兵营、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综治工作先进单位。   

前烧村

  前烧村位于泉港区前黄镇西部,东接革命老区三朱村和前黄镇区。距离福厦高速公路驿坂入口3.5公里,距离国道324线2公里,驿峰公路贯穿全境。全村面积6平方公里,下辖有前烧、光洋、峰张、顶后郭、下后郭5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数为2230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我村坚持依法治村,努力改进村容村貌,努力构建稳定优美和谐的社会环境;经济方面,充分利用地理优势,以泉港石化园区和驿峰路工业带为龙头,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加快虎岩山现代农业观光园区的开发,从而增加村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  

香芹村

  前黄镇香芹村位于泉港区前黄镇西南面,驿峰路边,规划在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我村总人口约2170人,分布在香芹、大林、许厝斗、前炉四个自然村。我村无外来人口。安全综治情况良好。  

凤安村

  凤安村概况:前黄镇凤安村位于前黄东北部,东接后龙,南临山腰,北望南埔,南山公路,南北六路 线贯穿其间。湄洲湾氯碱有限公司落户我辖区内,设有湖泉肖铁路二化转运站;地理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全村总人口有2719人,耕地面积260亩,林地面积200亩,是属前黄失地农民大村.拟招商引资,联合开发,联系洽谈!!   

凤北村

  凤北村位于前黄镇北部,背靠金鸡山和石鼓山,与湄洲湾氯碱化工厂接壤,东临南北五路,距中心工业区仅1公里,西与凤阳村毗邻,南与驿峰公路相接,近几年。南北六路途径我村,北面山脉被政府定为绿化地带,以后港七街又途经我村北面,四周都是公路,交通十分便捷。   村落与居民   凤北村总面积7.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各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2168人,有589户,分布四个自然村,全村党员60人,分为四个党小组。村民世代以农业为生,主要种植地瓜、花生和水稻,部份出外经商务工。   经济发展方面   本村企业有凤北手套厂、鞋面加工厂、清航电子厂、宏辉家私厂和食用菌培植基地面积约10亩。本村海外华侨350多人,大部份居住在新加坡,解放后为本村建设捐资办学修建宗祠,铺桥造路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已把宗祠建“学堂”。   

凤阳村

  凤阳村位于泉港区前黄镇东部、坝头溪中游东畔。现有户数762户,人口2668人,党员80人,村两委干部7人,村民代表51人。2012年度工农业总产值7886多万元,生产总值816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0903元,村财收入连续7年达60万元以上。凤阳村2006年为泉州市首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07年、2008年为省、市、区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从2006年起,连续三届获“福建省文明村”称号、2008年6月获福建省“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2010年被国家人口计生委和中国计生协会授予“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2012年被泉州市定为“点、线、面 ”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 近年来,凤阳村紧抓党建科学,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坚持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全力促进生产发展、经济提升;突出民生优先核心目标,积极创造条件,共投入资金2000多万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全面深化村民自治,民主管理制度,创新村务民主决策、村务党务公开制度;注重发展先进文化,建设5060m2文化活动中心、3040 m2综合服务楼;努力改善村容村貌,深入开展“家园清洁”活动,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延伸提升“168”党建工作,落实责任目标管理和党员干部承诺机制,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健康稳步发展,为凤阳全面建设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美丽乡村”而努力奋斗。  

凤南村

  凤南村位于前黄镇东部、驿峰公路穿越3公里处于坝头路交叉点,区位条件优越,面积2平方公里,全村下辖3个自然村:西吴、地中、蔡头桥,共有11个村民小组。截止2011年3月,全村总人口2320人。    现已建成村部办公楼面积460平方,村财收入主要靠店面出租。村名主要产业是建筑、针织业,而且周围工厂突起,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势给村民带来了无限的商机。村两委干部6人,党员63人,村民代表37人,现有耕地约300亩。村民人均收入5600元。近年来,硬化乡村水泥路3公里,改建公厕2个和篮球场1个,安装照明路灯88盏, 2800米,改建新村排洪沟300米,广受群众好评。   

后张村

  后张村位于漳泉肖铁路终点站,肖厝火车站的西侧,是革命老区基点村之一,随着火车站周边的发展及前黄镇镇区的建设,通站公路的建设延伸到我村。四通八达的公路为我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今后将成为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行政村。   后张村村落面积约1.8平方公里,全村2644人,分布有北坑自然村,内有石门坑水库。外有坝头溪流域,耕地近700亩。农作物以种植地瓜、花生、水稻为主;有山地面积1100多亩。30%的山地以种植龙眼树为主,其余的山地为栽种薪炭林。   后张村现仍然保存着许多特色文物,如“圆通寺”、“张氏家庙”、烟墩山烽火等文物。后张村以所在村命名村委会。元末从莆田江口村迁至,民国属锦凤乡设后张保。1949冬起先后属八区(坝头)、十区(山腰)设后张乡;1956年并属驿坂区群山乡;1958年起先后属超先公社,山腰公社置后张大队;1985年改设为山腰乡后张村委会;1992年改肖厝镇山腰办事处后张村委会;1994后从惠安县分割出来设泉港区后改设为山腰镇后张村委会;1999年从山腰镇分割出来设前黄镇后改为前黄镇后张村委会。   

前黄村

  前黄镇前黄村地处前黄镇区中心,总人口4368人,全村分前黄、西园、涂楼3个自然村,设14个村民小组。现有耕地458亩,人均0.107亩。近年来,村“两委”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主动依托普安工业区及火车站、中央粮库,充分发挥地处镇中心区的地域优势和驿峰路贯穿全境的交通优势,积极配合区、镇引进项目入驻,认真做好服务协调工作,几年来先后引进了亿盈包袋、前黄手套厂、金泉福建材、富兴钢板、富昌伞业等比较有规模的工业制造企业。利用镇中心区得天独厚的条件,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第三产业,为普安工业区及周边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在村中心地段兴建了一条千米产业街。几年来,在耕地大量被征用,群众失地失业的情况下,村“两委”积极主动与入驻的企业沟通联系,认真做好群众就业的中介服务工作,有效引导和帮助农村剩余劳力转移,几年来共转移村里劳力1300多人。其中在企业上班400多人,在外打工650人,在本地从事第三产业300人,村民收入从过去以农业耕作为主改变为现在以打工就业和从事商贸服务为主,村民人均年纯收入由征地前的2000多元上升到现在的6500元。  


凤南村特产大全




凤南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