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泉州 >> 惠安县 >> 螺城镇 >> 新霞社区

新霞社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新霞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新霞社区简介

  新霞社区位于螺城镇南端,东临霞东社区,西邻紫山镇,南接螺阳镇,北靠南阳路,是一个面积5.2平方千米的村庄,有居民2164户3950人。有耕地面积265多亩。社区内有企事业单位30多家,其中省级示范小学1所、市级优质达标幼儿园1所、医院1家、专业技术培训学校1所。社区内交通便捷,商贸繁荣,拥有酒店、超市、电信、书店、电器、摩托贸易等服务行业; 拥有森林公园、企塘花园和溪滨公园等居民健身休闲、文体活动场所。社区一班人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富居强民这一工作重心,牢牢抓住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历史机遇,坚持抓班子,带队伍,理清思路,完善制度,优化机制,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格局,促进了社区经济建设和各项公益事业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向前推进,全面达到并超过泉州市宽裕型小康村标准,“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2008年社区工农生产总值达到4.38亿元,人均年收入达8129元,村财政收入103万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福建省农村经济前列。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521100 362000 -- 查看 新霞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新霞社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新霞社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新霞社区

  新霞社区位于螺城镇南端,东临霞东社区,西邻紫山镇,南接螺阳镇,北靠南阳路,是一个面积5.2平方千米的村庄,有居民2164户3950人。有耕地面积265多亩。社区内有企事业单位30多家,其中省级示范小学1所、市级优质达标幼儿园1所、医院1家、专业技术培训学校1所。社区内交通便捷,商贸繁荣,拥有酒店、超市、电信、书店、电器、摩托贸易等服务行业; 拥有森林公园、企塘花园和溪滨公园等居民健身休闲、文体活动场所。社区一班人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富居强民这一工作重心,牢牢抓住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历史机遇,坚持抓班子,带队伍,理清思路,完善制度,优化机制,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格局,促进了社区经济建设和各项公益事业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向前推进,全面达到并超过泉州市宽裕型小康村标准,“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2008年社区工农生产总值达到4.38亿元,人均年收入达8129元,村财政收入103万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福建省农村经济前列。   

霞张社区

  惠安县螺城镇霞张社区位于县城东郊,现住户有1643户,总人数有4954人,分成13个居民小组三个工作区进行管理,现有党员93人预备党员2人。社区内服务场所比较完善有美食一条街、超市、美发、五金、干洗店、诊所、卫生所、停车场、车辆维修等行业,辖区内有幼儿园(快乐学园)、老人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是一个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初模规范的社区。  

霞园社区

  霞园社区位于螺城镇东端,是一个面积1.6平方公里的村庄,有居民1881户5750人。有耕地面积120多亩。霞园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2003年以来,社区两委坚持以“-”主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富村强民这一工作重心,牢牢抓住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历史机遇,坚持抓班子,带队伍,理清思路,完善制度,优化机制,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格局,促进了全村经济建设和各项公益事业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向前推进,全面达到并超过泉州市宽裕型小康村标准,“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2008年全村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4.1亿元,村财政收入50万元。   

南洲社区

  南洲社区 地处螺城北侧,辖区内面积有0.56平方公里,辖区内有惠安职业中专学校.惠安特殊学校.惠安气象局.惠安惠晟液化气站.惠安公路机修厂..惠安自来水北厂.有较大型商店〈新东生超市〕有惠安隆发工贸公司,惠安恒新工贸公司,有南洲社区卫生所,益仁堂医院等设施.周边有城北工业区,即中国达派箱包有限公司,宝利特箱包有限公司.惠鑫包袋加工厂等企业......辖区现有人口999人,共有7个居民小组.辖区干部交叉任职,支委3人,居委3人.支部现有党员38人.其中预备党员1人.还拥有一支与惠安隆发工贸公司联建联防队,联防队员4名,实行24小时上班制度,维护社区及周边企业安定稳定.在社区支部居委会领导下,居民都等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体系实现居民自治的工作格局....  

东南社区

  东南社区隶属惠安县螺城镇,地处惠安县城南大门,东邻繁华建设大街,西与秀丽的科山山麓接壤,南至南阳路,北连县城商贸中心八二三南路。辖区由东南花园商住区、科山花园商住区、迎津小区、东南商住区、东南豪苑商住区、洋中小区、下田小区、火山新村等区域组成。社区总面积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29户,9081人,设有16个居民小组,76个居民代表。2003年11月撤居设社区,成立了社区党委。目前社区两委成员9人,工作人员4人,计生管理员5人。社区党委共设有四个党支部,9个党小组,党员237人,同时设置完善工会、共青团、妇代会、民兵营、计生协会、老人协会、关工委等配套组织。社区办公楼总面积约1500㎡,设置了勤政服务厅、计生服务厅、监控室、党建室、会议室及配套组织办公室,功能齐全,配套完善。    社区经旧城改造后,逐步凸现县城南大门区位优势,新型商住楼错落有致,人居环境优美,商埠林立,服务网点完善,餐饮、金融、娱乐、IT、服装、美发等行业遍布社区。辖区内有省级重点中学——惠安一中、东南幼儿园、老人活动中心、儿童乐园、健身场、图书阅览室、东南大酒店、华友电器商场、品牌男装一条街、姐妹俩购物商场等以及五个物业管理处,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基础设施良好。社区集体共有各类商业店面、商场以及三星级酒店等固定资产,固定资产逾亿元,年居财收入250万元以上,社区集体经济呈现集体、个体、股份等齐头并进态势。    东南社区坚持以建设文明安全示范社区为重点,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以服务社区居民为重心,以弘扬先进文化为载体,组建了全县首家村级艺术团和文明社区“七支队伍”即卫生队 、联防队 、计生服务队 、移风易俗督导队 、文艺宣传队 、老人互帮队 、家政服务队,配置群众借阅图书阅览室,设置10米科普宣传栏四座,形成科普宣传一条街,配套完善“三场一室”即乒乓球场、汽排球场、地掷球场、图书阅览室等文化设施。在全县首创“十佳孝义”户评选活动,经常性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在辖区内设置“全球眼”监控系统,确保社区安定稳定,充分发挥0员先锋模范作用,设党员关爱互助基金会,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发挥社区驻区单位、居民的共建作用,构建了“文明型、服务型、平安型”和谐社区。先后荣获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被泉州市委、市府授予第五届、六届“市级文明社区”、泉州市敬老示范社区、宽裕型小康村、民主法制示范社区、学习型社区、四五普法先进单位、社区团总支被授予泉州市五四红旗团支部、关工委被授予泉州市帮教先进单位等荣誉,连续四年被县委、县府授予农村工作先进单位,是惠安县党建工作联系点、理论进基层示范点。   

东关社区

  东关社区位于螺城镇东端,是一个面积12平方千米的社区,有居民3359户9374人。东关社区,地处惠安县城中心区域,东过国道324线,与惠安军用机场毗邻,西至启明区太平街,南与新霞社区企塘新村为邻,北至马山顶与燕京惠泉啤酒有限公司旧厂区交界。2006年以来,社区两委坚持以“-”主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富村强民这一工作重心,牢牢抓住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历史机遇,坚持抓班子,带队伍,理清思路,完善制度,优化机制,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格局,促进了全社区经济建设和各项公益事业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向前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的成果。  

中新社区

  惠安县螺城中新社区位于县城中心地带,东临建设路,西至中山北街,北接惠兴街,南傍八二三东街,为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顺应城市发展需求,县委、县政府、镇党委、镇政府在充分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以中新居委会为试点,按照《福建省城市社区建设纲要(试行)》的要求,根据“便于服务,便于管理,便于自治,便于发展”的原则,于2003年8月整合设立螺城中新社区,成立了社区党委。螺城中新社区总面积1平方公里,有各类商住楼120幢,住户4245户,人口13152人,分成八个小区,辖区由中新花园商住区,打铁巷小区,箭场小区,惠台商住区,港惠商住区,金兰花园小区,建群小区等区域组成。目前,社区两委成员9人,工作人员5人,计生管理员8人,流动人口管理员2人,社区党委共设7个党支部,党员207人,同时设置完善工会、共青团、妇代会、民兵营、计生协会、老人协会、关工委等配套组织。社区办公楼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设置了勤政服务厅、电子监控室、警务室、党建室、会议室及配套组织办公室,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社区经旧城改造后,明显显现县城区位优势,新型商住楼错落有致,辖区内有机关企业单位23家,省级示范小学1所,市级达标幼儿园1所,综合市场2个,医院门诊3家,区内第三产业发达,服务项目齐全,有三星级酒店、银行、超市、电信、邮政、书店、电器、五金、网吧、餐饮、摩托贸易、美发等服务行业,其中53亩音乐喷泉绿地广场,是社区居民群众休闲、文体活动的理想场所。目前,社区建设试点工作顺利进行,一个环境优美,商业繁荣,交通便捷,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社区即将展现。  

西北社区

  西北社区位于县城中心地带,系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总户数4256户,拥有人口12648人,全社区共有27个居民小组,分为6个大片区管理,社区党总支设4个分支部,共有党员283名。社区工作人员20人,辖区内机关、企业单位64家。县级优质达标幼儿园2所,市级文明小学1所,二级达标中学2所,专业技术培训,县级医院2所,市老年人活动中心一所,市级旅游景区1处。是集文化教育、娱乐休闲、医疗购物为一体,科教文卫普及道德建设规范,功能配套齐全的现代化文明社区。社区先后获得县文明村称号、镇精神文明先进称号、全国敬老模范社区等光荣称号。    近年来,我社区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快文明社区的创建步伐,努力将社区建设为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良、管理优化的文明和谐社区。   

溪尾村

  溪尾村名系以地理地形而名,原溪流的尾端,所以称溪尾,南魏村名系以姓及地形取名,在龙落的南端,魏氏来开发定居,系称南魏。取两村首字,得名溪南。   【历史沿革】   明代时期属惠安县辋川乡王孙普。民国30年属惠安县十三乡王孙普,先后属惠安县辋川乡十一区。1959年属惠安县超先人民公社溪南大队。1961年政社分开,属辋川人民公社溪南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溪南村委会。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溪南村位于惠安县东北部,324国道东侧,属小坵邻地形,有平坦的走马埭田600多亩,有环村路连通324线国道,交通便捷。东至林辋溪,西至324线,南至前型村,北至王孙村。   【人口、土地面积】   溪南村区域面积约2平方公里,全村共有680户,人口2424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950亩。   【村容村貌】   几年来,通过旧村改造,村民住宅较大提高,村庄道路四通八达,环境卫生整洁,社会经济有较大进展,2004年被县授予宽裕型小康村,2005年县授予平安居村,2006年被县评为文明村。   【气候与物产经济】   溪南村境内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但四季分明,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20.4度,年降水量1260毫米,村民从事种植业,工匠作业,小商贩,劳务等行业,入驻企业有信盛石材厂,宏能箱包厂、宏固彩印厂,社会总产值超亿元,村民年均收入8500元。   【域内设施】   域内有溪南小学、溪南幼儿园、溪南卫生所、老年协会村文化活动中心健身休闲场所等企事业单位和文化生活设施,拥有农地350亩,水田600亩,主要耕种是早稻、晚稻、甘菇、高粱、花生、大豆、走马埭水田600亩的水利四通八达,基本能自流灌溉,农机收割。   【下级组织】   下辖:溪尾村、南魏村2个自然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   【联系电话】0595—87397378   【邮政编码】362100   

王孙村

  王孙村地处县城北面,福夏路东侧,是螺城镇的北大门,辖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是一个光荣革命老区村,也是一农业大村,拥有土地1600多亩,大部分土地分布在“走马埭万亩耕地保护区”的腹部。全村人口近3000人,共有14个村民小组。村两委干部4人,实行交叉任职,支委3人,村委3人,支部现有党员51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在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的带领下,全村村民的思想、政治、文化素质整体上都有较大的提高,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管理体系,实现村民自治的工作格局。全村村民多以从事农作物种植、工匠作业、劳务等行业。为保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想方设法加大农业水利设施配套建设,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共调整和优化土地500多亩,实行农业综合开发,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出路。辖区内有银树制衣有限公司、东盛装饰有限公司、惠盛照明有限公司、兴华物流运输公司、陈世平胶带厂、香满屋蛋糕厂等20多家工厂企业,社会总产值超亿万,增加农民的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村民年均收入达8000元以上。辖区内有王孙宫灵惠庙,庙门口两侧有一对雕工精致的石鼓和双孔井。相传300多年前,为解决僧人用水困难和防火之需,庙前建有双孔井,造型美观大方。1999年11月经县人民政府公布并立碑为证,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村计划生育工作,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村两委、计生管理员包组的计生工作责任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中心户长(组)长队伍,充分发挥其宣传、服务、教育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实行“三为主”推行“三结合”,让计生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我村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十分便捷,设施非常便利,是经营者投资的好地方,我们将努力改善投资环境,提供一系列优质服务,竭诚希望有关人士投资合作。  

梅山村

  梅山村位于螺城西北郊。面积15平方公里,山地12600亩,耕地1221亩。有713户,人口2631人。11个自然村,12个村民组。东与本镇的霞西、西北、北关等社区毗邻;西、南与紫山镇的官溪、坝下、南安三个行政村交界;北与辋川镇的更新、玉围两个行政村接壤。    解放初期,该村仍属辋川镇管辖。1960年转属螺城镇。于1996县城规模扩大归入螺城镇辖区。    基础设施与经济状况    该村山多地少水利条件好。境内有菱溪干渠七公里并与梅山水库拼连。还有三个小型水库、二条溪流、五个溪坝、七个山围塘、十六口大机井,各类抽水机二百余台套,形成长藤结瓜的水利网,确保了农业稳产高产。1982年全村架设18公里的高、低压电力线路、安装六台变压器,实现村村通“三相”、户户亮电灯。该村虽是偏山僻壤,村落分散,道路纵横;但距县城仅有三公里。现已通水泥路15公里,近年内可望实现全村水泥路网四通八达。由于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许多新的投建项目已相继进驻。    该村山多利于发展林果生产,现有奈柑2600亩,竹笋700亩,有龙眼、枇杷、蒙果等各种果树二十几万株。改革开放后,该村依着城郊优势,近千个富余劳动力纷纷进城从事工企、商贸、建筑、运输、环卫等行业。至2005年全村社会生产总值近2900万元,人均收入达6000元,已跨入“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村”行列。   


新霞社区特产大全




新霞社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