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泉州 >> 惠安县 >> 黄塘镇 >> 苏塘村

苏塘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苏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苏塘村简介

  苏塘村简介
  惠安县黄塘镇苏塘村位于惠安县西南部,东傍惠安母亲河黄塘溪,北交台商创业基地,东邻黄塘镇下坂村,北看风景秀丽的陈竹岭山,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米粉生产加工业地方。现有3个自然村,共8个村民小组,328户、1515人,党员35人,面积2440.24亩,其中耕地面积775.63亩,山地372.5 亩。
   近年来,苏塘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即:建立一套村党支部领导下的组织“目标管理”、个人“设岗定责”制度,实行征求意见、议事决策、任务分解、公开承诺、组织实施、考评奖惩的“六步工作法”,发挥村级各类组织和各支队伍的“八个方面作用”),通过实施“168”机制,实现了党务与村务、支委和村委、治理与自治、能力与合力的有机融合。
   在“168”机制的推动下,苏塘村先后引进了传统米粉加工业和石雕加工业生产基地等项目; 力争在3-5年时间内改善村容村貌,努力提高村民收入,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为黄塘小城镇建设和经济腾飞作贡献。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521102 362000 -- 查看 苏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苏塘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苏塘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松溪村

  松溪村系泉州市惠安县黄塘镇四个行政大村之一,   位于惠安县西北部,在秀丽的陈竹岭山下之黄塘溪畔,东傍黄塘溪流至后郭村2公里,西与下坂村接壤1公里,南邻台商创业基地,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北与洛江区交界距后洋5公里。    松溪村总面积9.3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0940亩,耕地面积2600亩,松溪村党支部下设三个党小组,现有党员98人,其中正式党员96人,预备党员2人。全村850户,3227人,有夏厝、东湖、布袋内、尖山、石脚、石盘、前蔡、莲山、官茂、吴厝、东张、窑内、董埔、松溪等14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2009年工农业总产值800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6000万元,农业产值2000万元,人均收入4500元,村财政收入2.5万元。   松溪村是个革命老区村,也是农业地区,解放后,在各级党政领导下,发动群众,大搞农业生产,曾获得好评,改革开放以来,在-和‘-’重要思想指导下,村两委带领群众,发扬老区艰苦奋斗创业精神,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先后荣获“农村工作先进单位”“先进调委会”“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奖牌。   经济要发展,道路必先行。近年来,村两委通过各方努力,上级支持,乡贤王炳山捐资40万元的共同资助下,2003年铺修一条村主干道长4公里,宽5米的水泥路面。改变了过去雨天泥泞、晴天起风沙土飞扬、凹凸不平的路况受到群众的赞扬。   搞好水利设施。几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筹资20多万元,对石盘、莲山、东张、窑内等自然村懂的现有拦水坝、山围圹进行整修加固,使近500亩的农田的到灌溉,确保粮食稳产高产。同时集资4万元,改建供水工程,大大改善了部分村民生活用水。    调整农业结构,建立农田示范基地。为了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将750亩耕地租给农业三增果蔬场种植蔬菜,每亩租金750元,农民做工,每天工资30多元,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村两委还争取上级有关单位投资100多万元,支持建设松溪、吴厝洋的1000亩标准良田示范基地的水利设施,为农业稳产增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为振兴教育、保证教学安全,在上级的支持下,于1998年底,先后建设一座750平方米砖混结构的三层教学楼、一座60平方米的教师生活区、一座厕所、一个水泥篮球场、一座450平方米的三层教师宿舍楼,配套了40台电脑,改变了学校环境,提高教学质量。村建立一个医疗卫生保健站,配有医护人员6人,为村民就医提供方便。   原有的“三八林果场”,由于落实山林政策,改革了体制,由15户村民承包管理。近年来,引进新品种,种植柿、柚、枇杷、青枣等,并对老果树嫁接良苗,提高了产量,增加了经济效益。   几年来,村中兴办了几家加工企业,安置一部分农村富余人员,村民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居住条件改善了,80%的村民居住二层以上的楼房,人均居住面积30平方米。全村拥有电话机780部、摩托车900多部、小轿车及其他车辆50多部,有线电视覆盖13个自然村。在上级有关单位的支持下,筹集资金30多万元,先后把30多户居住在偏远交通不便的村民迁居到条件比较好村庄落户;还实施幸福和残疾人安居工程。为4户残疾人员建了新居;为43户47人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   

苏塘村

  苏塘村简介   惠安县黄塘镇苏塘村位于惠安县西南部,东傍惠安母亲河黄塘溪,北交台商创业基地,东邻黄塘镇下坂村,北看风景秀丽的陈竹岭山,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米粉生产加工业地方。现有3个自然村,共8个村民小组,328户、1515人,党员35人,面积2440.24亩,其中耕地面积775.63亩,山地372.5 亩。    近年来,苏塘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即:建立一套村党支部领导下的组织“目标管理”、个人“设岗定责”制度,实行征求意见、议事决策、任务分解、公开承诺、组织实施、考评奖惩的“六步工作法”,发挥村级各类组织和各支队伍的“八个方面作用”),通过实施“168”机制,实现了党务与村务、支委和村委、治理与自治、能力与合力的有机融合。    在“168”机制的推动下,苏塘村先后引进了传统米粉加工业和石雕加工业生产基地等项目; 力争在3-5年时间内改善村容村貌,努力提高村民收入,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为黄塘小城镇建设和经济腾飞作贡献。   

埔兜村

  埔兜村位于黄塘镇西南部,有见口、草埔园、埔兜、王宅等5个自然村。全村有14个村民小组,有村民705户,2738人。村内有耕地650亩,山地980亩,主要种植水稻、甘薯、花生,特产龙眼、芒果。境内有寺庙——狮峰寺,常年香火旺盛。   

下坂村

  【地名含义】   公元1602年霞坂村至1953年土改更名下坂村,1958年人民公社,更名下坂大队,1980年改革开放又更名下坂村委会。   【历史沿革】   明清属十七都黄田铺。民国属民安乡松溪保。1949年冬起先后属六区(洛阳),七区、九区(黄塘),黄塘区松溪乡。1958年起先后属东红公社、黄塘公社置下坂大队。(1989年划出苏塘、古井、埔尾3个村组建苏塘大队)。1985年改设为下坂村委会属黄塘乡。   【人口、土地面积】   下坂村(包括顶新厝、田洋)由姓周、郑、施、陈、饶、少数姓李居住。下坂行政村包括山门坑(姓张少数姓陈、王)、运使桥村(姓洪)。下坂村区域面积5.5平方公里,人口2117人。   【村容村貌】   下坂村自民国至1958年期间,主要经济来源为农业收入和加工“米粉”出售,其中加工户约占本村总户数50%,1975-1980年后,由大队牵头为外贸加工青石舀出口日本等国,1981年后青石加工萧条,相续建立各类石料加工厂,服装厂、鞋厂,目前石料加工厂,服装厂、鞋厂为本村的经济龙头企业,既解决劳力出路,又增加了村民经济收入,为下坂村的经济带来生机。   【下级组织】   下辖:山门坑、运伎桥、顶新厝、下坂村4个自然村。  

亭林村

  亭林村东邻洛阳镇群山村,西至黄塘溪,南到洛阳镇锦峰村,北至省吟村。亭林村位于黄塘镇南端,三面依山,一面临溪,(黄塘母亲河—黄塘溪),距惠安县城约13公里,黄塘镇人民政府约4公里,境内有城西大道,泉三高速通过,与324国道连接,交通便捷。   【人口、土地面积】   全村共有402户,人口1610人,耕地面积2200亩,山林面积1500多亩。   【村容村貌】   几年来通过旧村改造,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2009年被评为市“家园清洁行动”文明村,域内有亭林小学,幼儿园,老年人协会村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生活设施。   【下级组织】   下辖:林厝、康厝、石门碕、苏坑、染厝、内坑六个自然村。  

后西村

  后西村基本情况    后西村位于黄塘镇西部,是一个人群聚集、街道交融、交通便捷、环境优美、人文荟萃、古迹名胜、历史悠久、经济发达的村居行政村。辖8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3552人,其中党员103人。2013年工农业总产值2.2亿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达5万,人均收入达6800元。   在支部建设方面。我村通过各种教育形式,抓好了我村的党员示范性教育,发挥了党员在村的模范带头作用。全年党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获得了上级领导的肯定,我村被评为县的“五好党支部”。   过去我村的村民基本是纯农户,村民过着“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生活,整体生活水平不高。随着近年来,黄塘镇的飞跃式发展,第二、三产业不断活跃,我村利用地处中心工业区和诗口工业区之间的地理优势,充分运用中心工业区、诗口工业区为载体,合理规划布局,努力转变群众务农观念,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广泛宣传发动群众走工业兴村、商贸并举、以工养农、全面发展的道路;组织剩余劳动力参加由镇政府开展的务工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并建立就业信息网络,通过与本镇区域内的企业协调,介绍剩余劳动力到企业中就业,促进劳动力就地转移;通过对闲置房屋进行盘活和整合,出租给外来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务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村居建设方面。一是全力抓好道路和水沟排污建设。近几年我村对村级道路进行硬化,总里程约10公里,现在全村道路基本实现水泥路硬化,并安装路灯以及其他配套设施,及时对水沟进行清淤,防止水沟积杂积淤影响环境和路面脏水溢流。二是继续全面开展以“三清六改”为内容的“家园清洁活动”,实现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处理,日常生活保洁制度得到健全完善。三是优化村庄人居环境。根据现有村民住宅分布情况,结合实际,对现有村民住宅中尚未建成无公害卫生厕所的农户制订整改计划,通过宣传使广大村民积极投入到改厕行动中,新建、改建三化池200个。   村风建设方面。一是开展“生态清洁户”创建活动。从守法环保,卫生文明等方面对全村村民户进行考核验收挂牌。全村600户参加创建活动,评比120户。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管机制,认真落实办公公开、财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成立村民理财小组,增加工作透明度,增强了村民民主管理意识。三是进一步创造村民学习、生活条件,全力为群众服务。建立了“后西农家书屋”,为村民学习文化、学技术提供方便。   


苏塘村特产大全




苏塘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