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泉州 >> 惠安县 >> 东岭镇 >> 大坵村

大坵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大坵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坵村简介

  大坵村位于惠安县东岭镇中部,毗邻东岭镇区,是镇区规划区的组成部分之一。全村人口1989人,总户数405户,共六个村民小组,分为新埔、大坵两个自然村。
   近几年来,村两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村强民富这一工作重心,牢牢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历史机遇,坚持抓班子,带队伍,理清思路,完善制度,优化机制,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格局,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建设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推向前进。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521110 362000 -- 查看 大坵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坵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大坵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石井村

  东岭镇石井村位于东岭镇西部,与涂寨、东桥两镇毗邻,地处惠东工业园区内,惠乍公路、通港路贯穿境内,地理条件优越,交通十分便捷,有三个自然村,下辖11个村民小组,人口2888人,694户,共有党员51人。 几年来,石井村的经济和各项事业一年一个新气象,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先后获得市“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文明村、市计生先进协会、市敬老模范村等荣誉称号,连续几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农村工作先进单位”、“尊师重教先进村”、“平安村居”、“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综治工作先进单位”、“合作医疗工作先进单位”、“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40多项荣誉,这一项项荣誉无不凝聚着石井村全体党员干部的心血,更与村党支部书记陈钦山和村主任曾文河两位同同志团结拼搏、携手共创分不开。陈钦山从事基层工作16年,2000年起任村党支部书记,曾文河从事基层工作19年,1997年起任村主任,两人从2000年开始搭档,齐心协力,致力于改变石井村的面貌。经过多年共同努力,石井村正以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显现。   共谋“生产发展”之策    他俩始终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念,通过走访调查分析,制定了“利用区位优势,项目带动,农业稳村、工业兴村、商贸富村”的经济发展思路。一是谋划工业兴村之策。根据石井村地域优势,大力引进项目,积极发展经济,通过内联外引、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共引进凌峰万里、峰群、新凯峰、江龙集团、金英电子、科利达、宏泰服装、和亨电子、江鑫防水材料、永信利不锈钢等10多家企业到本村落户,项目总投资4600万元,总产值1亿多元。二是谋划农业稳村之策。积极筹措资金50多万元,开展农业水利设施建设,修筑排水引水渠,他俩带领村两委成员组织利用农闲时,发动村民清理溪流池坝淤泥杂物,确保农业用水问题,巩固农业地位。他俩重视农业生产,利用春耕有利时机,组织农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农业科技指导和技术服务,在下耕水稻良种基地,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科学配方施肥,综合防治虫害,使广大粮农尝到甜头。三是谋划商贸富村之策。他俩利用石井村位于惠东工业园区中心地带,在上石井自然村积极规划建设新村,发展商贸、运输、服务等行业,使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共创“生活宽裕”之路    几年来,他俩大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加快社会事业建设 ,努力实现宽裕型小康村。一是拓宽增收渠道,转移富余劳力。积极引导组织本村富余劳动力和失地农民到惠东工业园区参加务工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促进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引导有条件的村民自主创业,开展经营加工点、家庭式加工点,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促进经济发展。二是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创建和谐新农村。他俩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统筹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筹集资金200多万元,铺设了三个自然村环村路和石井至开成等水泥道路,解决了群众走路难的问题,加强石井小学标准化建设,在原有实现“十配套”及信息技术教育基础上,投入70多万元完成石井小学综合楼建设,改建跑道和水泥球场1个、学校操场硬化、绿化等配套建设,创设优美舒适的育人环境。石井小学近几年来教育教学质量均走在全镇全县前列。他俩不辞劳苦,多方筹集资金,得到乡贤企业家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几年来,全村捐资累计愈百万元,投入基础设施、教育事业、公益事业和扶贫助困等,陈平河先生历年来先后捐资村老协会建设,举办五届镇级门球邀请赛,捐给老人节及春节老年人慰问金20多万元,连续三年为本村及邻村贫困学生资助学杂费近40万元,连续三年出资为全村群众办理新农合保险金近15万元,还为学校投入教学设备及节目慰问金近4万元,胡汉卿、胡挺峰先生多年来也投入近20万元用于增添学校设备,成立奖教奖学基金会、教师节慰问及村道硬化。三是重视社会保障、帮扶-。他俩积极发动鼓励乡贤筹资,成立石井村社会公益慈善董事会,设立专门资金,抓好五保户、特困户的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工作,完善救助体系和最低生活保障,实施“两女安居工程”、“残疾人安居工程”、“敬老安居工程”,共帮扶6户困难户建新居,26户群众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多渠道集资成立奖教奖学和助学基金会,每年提取12万元左右帮助困难群众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和奖励进入高等学校学习。   共建“乡风文明”之村    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加文化设施的投入,投入15多万元,创建一个600平方米村文化活动中心,设置了健身路径、农家书屋等设施,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注重道德教育,促进乡风文明,以创建市级文明村为动力,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大力开展农村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卫生制度,成立村联防队,购置巡逻摩托车及部分器械,派专人加强治安巡逻工作,充分发挥妇代会、团支部、民兵营职能作用,开展“平安家庭”、“党员示范户”、“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媳”等评定工作,通过评选,促进邻里和睦,村风和谐,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共变“村容整洁”之貌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村容整洁。几年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成开成路石井路段及三个自然村主干道,环村路4200米硬化,排污水沟2500米,并沿村路实行亮化、绿化工程,全村已架设路灯190盏,植树1000株,改善人居化境,加强卫生环境整治,村投入10多万元建设垃圾池15个,垃圾运输车3部,垃圾铁扫50个,组建一个常年保洁队伍和一支由老协会组成的环卫监督队伍,负责全村日常垃圾清运和监督,实行日产日清,集中填埋,购置药物和器具,对全村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环境杀菌消毒,支持养殖大户和有条件的村民建沼气池,解决人畜生活污染问题,做到长效管理与突击活动相结合,为广大村民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共立“管理民主”之制    他俩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健全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各项长效管理机制,依法推进民主听证,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一是健全村干部廉洁约束机制。为了让村干部尽一份责任,还一身清白,让群众放心,制定村干部工作守则“八要八不要”。完善村级党务、财务、事务等公开,并在各村组设立公开栏,每月5日定期向村民公开。二是推行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为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还建立定期民主评议干部制度,让村民代表对村干部任期目标、工作完成实绩、村级重大事项执行情况等进行评议,同时实行村干部任期目标管理、离任审计、过失责任追究等制度,进一步规范村干部的行为。三是健全村民自治章程。健全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村民意愿的村自治章程,完善村规民约,建立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管理机制。如在开展“家园清洁”行动中,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方案,并制定卫生公约,分发到户张贴,让村民自觉遵守,人人参与。四是推行民主听证。坚持建立推行民主听证、规范民主决策,使决策真正体现民意,代表民心。对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等重大事务,尤其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通过民主听证会讨论决定,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石井村面貌焕然一新、社会事业蒸蒸日上,无不与陈钦山、曾文河两委村带头人长期以来保持精诚团结,和谐共处共同促进,真抓实干,勤政为民,恪守职责分不开的。我们相信,在新的起点上,他俩将以更饱满热情、更昂扬斗志投入新一轮创业之中,为石井村的发展再创佳绩。   本文摘自 基层党建调研 (惠安县基层党建研究会编) 第30期  

赤石村

  赤石村位于惠安县东岭镇东部,以净峰镇交界,是镇区规划区的组成部分之一。全村人口3945人,总户数1022户,共十个村民小组,分为、赤石、西梁、下湖宅、顶湖宅四个自然村。近年来,村两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村强民富这一工作重心,牢牢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历史机遇,坚持抓班子,带队伍,理清思路,完善制度,优化机制,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格局,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建设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推向前进。   

荷山村

  荷山村在东岭镇政府驻地东部两公里处,解放前为龙湖乡,1958年公社化时期后为龙山大队,1984年改为荷山村委会。    村委会设在6组,只有东房一个自然村。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包括荷山中学),村民530多户,2300多人。是一个面积980平方千米的村庄,耕地面积580多亩。域内有荷山中学、荷山小学、荷山幼儿园,境内有三座主山峰,乡村路连接201省道公路。    近几年来,村两委坚持以“-”主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富村强民这一工作重心,牢牢抓住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历史机遇,坚持抓班子,带队伍,理清思路,完善制度,优化机制,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格局,促进了全村经济建设和各项公益事业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向前推进。   

前林村

  前林村全称惠安县东岭镇前林村。其隶属惠安县东岭镇,与东山村、东埭村、湖边村、湖埭头村是邻居。毗邻山霞镇,属东岭镇的最南边,崇斗线公路贯穿全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耕地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裕,主要种植花生、番薯、马铃薯和西瓜等农作物。全村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行政村由前林、龙村和新埭头3个自然村组成,划分为1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085户,总人口4297人,企业为石雕加工出口为主,大大小小有38家企业, 前林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立足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全面推动全村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   

湖埭头村

  湖埭头村地处东岭镇中部,距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东涂寨镇,西邻东山村,南邻前林村,北邻大邱村,总面积1.23平方公里,全村落户人口近3千人,有辛氏三分之二以上和吴氏两姓。吴氏于公元1022年从安溪吾都迁入现岭后祖厝,至今已有985年38世的历史。为晋代廉刺广州刺史后为金紫光禄大夫的吴隐之后裔;辛氏于公元1404年从泉州的罗山镇迁入,至今已有604年22世。    村子的全景真是一片神秘的色彩,特别是成为绿色基地后的三村处处茶果飘香,通往各角落的条条水泥路处处是破浪乘风接福路。这里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里,让人沉醉。    湖埭头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早在宋代期间,先祖就有烧制瓷器和炼铁的工艺,如湖埭头村古窑址是福建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解放战争期间,吴森木就紧跟着陈华和王江岚同志参加了地下游击战争,解放了漳平,永春等地,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他的光辉史记永远留在人间。现有大中专本科以上的学生上百人,研究生六人,还有一个正在攻读博士。    田园细作,饭暖无忧。解放前这里的人们是以种粮食作物为主。   

大坵村

  大坵村位于惠安县东岭镇中部,毗邻东岭镇区,是镇区规划区的组成部分之一。全村人口1989人,总户数405户,共六个村民小组,分为新埔、大坵两个自然村。    近几年来,村两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村强民富这一工作重心,牢牢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历史机遇,坚持抓班子,带队伍,理清思路,完善制度,优化机制,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格局,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建设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推向前进。   


大坵村特产大全




大坵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