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村位于安溪县蓬莱镇南部。东至蓬莱镇彭格村,西与蓬莱镇鸿福村相邻,南和城厢镇上营村接壤,北与蓬莱镇蓬溪村相连。
村情历史:
从竹塔自然村取一字,“竹”为村名作头序,从院宅林自然村取一字,“林”为村名作宾语,词语结构,叫竹林村。自明朝成化间,祖先在本地开基祖,开垦发展生产,耕种农作物,解决生活资料,初渡阳世人生。裔传至今,朝代变革时期,有一部分人向外奔波谋生繁衍世代,成为发祖踞点,如往新加坡、印尼等地方。本地竹塔自然村落有600多人,院宅林自然村落有500多人。在抗日战争时期,农村艰苦岁月。明清属修仁乡崇善里。民国三十五年属城苑镇彭格保。1952年属第二区彭格乡,1958年成立蓬莱公社属彭格大队,1978年下半年从彭格大队拆出,成立竹林大队,1984年改为竹林村委会。区域面积2平方公里,人口1151人。辖2个自然角落,7个村民小组。主要姓氏:竹塔自然村—李氏;院宅林自然村—陈氏。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524101 | 362000 | -- | 查看 竹林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竹林村 |
竹林村位于安溪县蓬莱镇南部。东至蓬莱镇彭格村,西与蓬莱镇鸿福村相邻,南和城厢镇上营村接壤,北与蓬莱镇蓬溪村相连。 村情历史: 从竹塔自然村取一字,“竹”为村名作头序,从院宅林自然村取一字,“林”为村名作宾语,词语结构,叫竹林村。自明朝成化间,祖先在本地开基祖,开垦发展生产,耕种农作物,解决生活资料,初渡阳世人生。裔传至今,朝代变革时期,有一部分人向外奔波谋生繁衍世代,成为发祖踞点,如往新加坡、印尼等地方。本地竹塔自然村落有600多人,院宅林自然村落有500多人。在抗日战争时期,农村艰苦岁月。明清属修仁乡崇善里。民国三十五年属城苑镇彭格保。1952年属第二区彭格乡,1958年成立蓬莱公社属彭格大队,1978年下半年从彭格大队拆出,成立竹林大队,1984年改为竹林村委会。区域面积2平方公里,人口1151人。辖2个自然角落,7个村民小组。主要姓氏:竹塔自然村—李氏;院宅林自然村—陈氏。 |
蓬溪村 |
【地名含义】 元至顺年间(公元一三三零年),闽柯姓始祖亮公(即延熙公)裔孙庆文公之子述公之裔孙万山公由泉州元妙西水沟巷迁徙安溪蓬莱,植根于魁头钟灵福地,为开基一世祖。子孙繁衍,世代庚传,迄今已六百八十零年。 【历史沿革】 蓬溪村魁头地处蓬莱盆地东南隅,蓬山之麓,蓬水之滨,依山傍水,景物宜人。村东境内位于蓬山(古名张岩)峰峦中有建于宋代闽南古刹——清水岩,善男信女膜拜接踵而至,香烟缭绕,长年旺盛;村南峰峦迭翠,山川纵横,涓涓细流汇入蓬水直奔晋江上流之西溪;村西北有一形似玉带状苍翠林地——俗称魁头林,古树参天,青苍如黛,莺歌燕舞,乡村风光蕴藉诗情画意。在蓬水流往村里出口处形成一道聚财铰宝的天然屏障,史传(魁头林)灵芝仙草出现,象征宗族昇平祥瑞,兴旺发达之兆。真可谓集名山胜景之灵气,沐古刹佛光之神麻!然世事沧桑,时代变革,今已别具秀丽之风采。1956年6月称蓬莱人民公社蓬溪初(高)级社,1958年11月隶属于蓬莱人民公社蓬溪大队,1978年与现有的蓬新村分成了两个大队,即蓬溪大队、蓬新大队。1984年8月隶属安溪县蓬莱镇蓬溪村民委员会至今。 【人口与土地面积】 全村辖地7.4万平方公里,拥有水田820亩,农地35亩,茶园150亩,全村901户,人口3620人,设有20个村民小组,柯氏宗族享有人口约八千多人。蓬溪村东接蓬新村荇厝,西依蓬水毗连联盟,岭东村。南与彭格、鸿福、岭南村接垠。北邻联中村境。 【交通运输】 蓬溪村交通方面以张岩路、学村路,智同垵路等水泥大道为主动脉,以蓬中、彭圩、圩头三座大桥联衔邻村,组成交通网络。 【域内设施、文化生活、事业单位】 境内有进来小学(现为安溪县第十五小)、进来中学(安溪八中)巍立在村中。本县各乡镇学子都慕名而来,接受多层次教育,蓬溪村魁头地因此成为全镇一大教育教学基地。村设有第一、第二、第三卫生室。乡村企业及家庭作坊式小型加工厂为雨后春笋般兴起。全村已拥有机砖、茶叶加工、塑料袋、印刷粮油加工、养殖业等企业。为振兴农村经济,有胆略之村民,闯出新路,跻身于厦门经济特区创办企业,已享有盛名。如柯希平先生、率先捐资创办魁头慈善会,资金近二千万元,并完成建设二百多万骨灰堂,魁头祖宇将是老人的活动中心,并设有棋牌室、康乐球室、图书室等,使村级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四大特点】 一是侨亲多。蓬溪村有旅外侨亲近万人,人数将近本乡本土人口的3倍,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仅改革开放以来,捐助家乡公益事业的资金就有1.5亿元。 二是勤创业。在家创业的,相当一部分人依靠清水岩景区带动,主要从事朝圣用品加工、旅游购物、餐饮运输等;另一部分人从事茶叶种植、加工。在外打拼的,涌现出一批在外经营采矿、水电、服装等产业的经济能人。2012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250万元,村财收入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850元。 三是崇文重教。村民踊跃捐资助学,本村地域内有省级二级达标完中(安溪八中)、市级示范小学(安溪县第十五小)及幼儿园各1所。 四是村级工作实。曾行后被评为“福建省敬老模范村”、“泉州市文明村”、“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安溪县村干部异地挂职锻炼基地”、“安溪县先进基层党组织”、“泉州市‘五个好’先进村党支部”。 2012年被蓬莱镇党委政府评为“2012年度计生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度侨务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度项目建设先进单位”、“2012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
彭格村 |
蓬莱镇彭格村位于安溪县西南部山区,全村地域面积11.2平方公里,距县城15公里,离厦安高速公路出口8公里,主要地貌为丘陵盆地,海拔300多米,总体地形为东西双陵趋北环接的山坳盆地。林地面积3800多亩,茶园面积750亩,有535户2567人,分布4个自然角落。现有彭格校舍占地3000多平方米,层高三层,按达标小学配套完整,村部连接学校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楼为老人协会活动中心,二楼为办公室,三楼为支部活动室及会议室。整座村部宏伟壮观。 【交通条件】现有村道蓬莱镇区至彭格村6米水泥路面,彭格至安溪县城七米宽的水泥路面,通往清水岩7米宽的水泥路面,整个村的四大角落90%以上已完成公路的水泥硬化。 【人才济济】彭格村自明代龙岩黄坑迁入于此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英才辈出,清有园子、贡生、监生近30多人。近代有泉州市副市长陈再成,中闽百汇总经理陈开通;厦门大学物理工程学院院长陈金灿;任厦门市集美区人大副主任陈来福;泉港区原副区长陈国才。离任的县人大副主任陈泗平;凤华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堃基;原安溪三中书记,现蓬莱侨联主席陈金强。 国外,新加坡第33届安溪会馆荣誉主席陈开政,马来西亚陈氏总会会长陈清发,新加坡金声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金城,以及二十世纪中后期,共200多名学子考入大中专院校,受到有关部门的赞同和认可。 彭格村现有旅居海外华侨、侨亲达6000多人。 【旅游资源】彭格村村庄四周屏峰罗列,有小寨峰、观音峰、竹塔大山峰、尖子山、清水岩山、对面山、鹅冠山等,巍峨挺拔、如扇环拱,村中三涧汇流,水秀山青,有着数百年的罗星原始林,宋朝皇帝朱熹的佛国碑、香腰桥、火烧桥、石笋格、壮丽的景点。 【美丽乡村】2012年列为县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后,彭格村立足村情、创新思路,聘请厦门鹭坤林业设计有限公司对彭格村进行规划设计,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下部设计亚珠农家乐,中部设计休闲健身罗星公园,上部设计购物、餐饮、娱乐彭格仙庄(概念设想8个一:“一寺”:清水岩寺;“一街”:佛缘商贸街;“一园”:樱花观赏园;“一池”:荷花放生池;“一堂”:农家特色菜食汇堂;“一场”:慈心生态体验农场;“一墙”:植物瀑布挡土墙;“一馆”:仙阁山庄商务宾馆。)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利用彭格毗邻清水岩的地域优势、丰富的历史遗迹、优美的田园风光,鼓励有条件的村民投入建设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农家餐馆,打造彭格农家休闲旅游品牌。村内配有商务宾馆及农家饭店,名闻安溪内外,并有2家小型经济饭店。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