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泉州 >> 安溪县 >> 魁斗镇 >> 大岭村

大岭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大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岭村简介

  在镇政府驻地东南4.5公里处,凤冠山与石狮湖山北麓,清溪左畔,三面背山,一面临溪。原称山头,相传系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该地陈氏始祖与兄弟为择居地约定的信号。后因县城通往湖头一带要越过吾都的山顶,该村则在岭后,又参内、南安高田等地通往湖头一带要越过参岭格,该村则在格下,故称大岭后。解放初期隶属城关,1965年成立魁斗公社时隶属魁斗。村委会设在陈家山,辖22个自然村。省道307线经过该村。漳泉肖铁路岩顶隧道全长2595米即坐落在该村。村北与镇抚交界,有唐末时期古寨,已圮,遗址尚存。村里佛弥山上有一喷泉,清洌可口,经勘探,日流量可达百吨,水质优良。村民主要为陈姓。
  附典故:
  抓贼跑不过大岭后
  大岭三面背山,一面临水。从前有三条羊肠小道穿过大岭,一条由县城、大岭通至湖头;一条由大岭通参内、南安高田、天山一带;一条由大岭通镇抚至永春。大岭是必经之道,如贼寇一进大岭,只要把三条小道一-,贼就难以脱身,故称抓贼跑不过大岭后。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524111 362000 -- 查看 大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岭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大岭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凤山村

  凤山村 在镇政府驻地北5.6公里处,龟山墓山坡,海拔340米。原称黄山,因山形似一只下山的凤凰,1981年9月改称凤山。村委会设在洋中,辖5个自然村。侨乡。村民主要为林、陈、萧姓。 凤山村 顶洋、新山、外洋、大岭仑、后庵。划为顶洋、外洋、新山、四队4个角落。   

奇观村

  在镇政府驻地西2.4公里处,蓬莱山东坡山地,清溪右岸,海拔100米。因该地山势险峻,陡坡多,坑洼多,路难走,村落分散,故原名崎县,亦称崎贯,后谐音改为奇观。现横跨清溪建有奇观大桥,乡村公路直通村中,交通方便。村委会设在乌长仑,辖19个自然村,废村畲顶。境内有高岭土矿。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教育管理家、博士生导师、泉州华侨大学校长陈觉万为奇观村人。清时,不少乡民迁居东南亚。村民主要为陈姓。   

鲁藤村

  鲁藤村在镇政府驻地南部1公里处,清溪右畔,大墘山北坡,犁头尖山仙脚迹东麓,海拔65米。古时,当地蔡氏祖宇后山坡上老藤蔓延,村名老藤,后雅称鲁庭,亦称鲁藤。原属蓬庭村,1979年底析出建立鲁藤村,村委会设在鲁藤。清时有村民迁往中国台湾等地。村民主要为蔡姓。   

蓬庭村

  蓬庭村在镇政府驻地南偏西2公里处,向天锣山东坡,岱屏山北麓,清溪右畔。据传,该地开发时,村前清溪中一小岛长满芦苇,与溪岸的芦苇好似联成一片,故称芒洲,雅化为蓬洲,后改为蓬庭。1979年底将鲁庭析为蓬庭与鲁藤两个行政村,蓬洲仍沿用蓬庭地名。村委会设在半仑,辖4个自然村。村光坑西部有风光旖旎的大岩山,海拔530.4米,左右两侧各有一峰,一高为439.4米,一为478.2米,主要景观在南坡,山峦起伏逶迤,峻峭险伟。山上植被保护良好,有罗汉松、千年桂、古柏、老榕、石藤、佛竹等古木奇树,又有仙跳崖、仙脚印石、石洞、观日岩、虱母石、蝴蝶石、谷柜石、老鹰石、蝙蝠石、钟鼓石、虎堵石、飞来石、脚桶石、三叠石等,奇岩巍巍,怪石兀立,造型百态,形象逼真。山上有相传宋始建的岱屏岩,民国初始建的清风洞岩寺,是风景优美的旅游风景区。村民主要为王姓。   

溪东村

  在镇政府驻地东南1.5公里处,清溪东畔。清代为半仑乡和龙头乡。原与蓬庭村同一个村,1961年析为独立村。因位于清溪东畔,故名。村委会设在洋中,辖5个自然村。村民主要为王、廖、吴姓。  溪东村: 顶厝、下厝、小犁、龙头、顶犁共5个角落。   

大岭村

  在镇政府驻地东南4.5公里处,凤冠山与石狮湖山北麓,清溪左畔,三面背山,一面临溪。原称山头,相传系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该地陈氏始祖与兄弟为择居地约定的信号。后因县城通往湖头一带要越过吾都的山顶,该村则在岭后,又参内、南安高田等地通往湖头一带要越过参岭格,该村则在格下,故称大岭后。解放初期隶属城关,1965年成立魁斗公社时隶属魁斗。村委会设在陈家山,辖22个自然村。省道307线经过该村。漳泉肖铁路岩顶隧道全长2595米即坐落在该村。村北与镇抚交界,有唐末时期古寨,已圮,遗址尚存。村里佛弥山上有一喷泉,清洌可口,经勘探,日流量可达百吨,水质优良。村民主要为陈姓。   附典故:   抓贼跑不过大岭后   大岭三面背山,一面临水。从前有三条羊肠小道穿过大岭,一条由县城、大岭通至湖头;一条由大岭通参内、南安高田、天山一带;一条由大岭通镇抚至永春。大岭是必经之道,如贼寇一进大岭,只要把三条小道一-,贼就难以脱身,故称抓贼跑不过大岭后。   

尾溪村

  在镇政府驻地东北2.1公里处,海拔94米。村委会设在尾溪,辖7个自然村。村民主要为易、李、张姓。 尾溪村 尾溪、田中洋、顶份头、林头、朱光景、猫厘竹垵、保和。划为田中洋、顶份头、中份、林头、公路顶5个角落。   

佛仔格村

  在镇政府驻地北3公里处,海拔185米。清代为英厝垅乡(吴厝垅)。因二峡一溪,故原称溪山。民国20年(1931年)10月,0安(溪)南(安)永(春)中心县委在该地成立,其旧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改为佛仔格村。村委会设在鼓顶,辖6个自然村。村里早期有人徙居中国台湾等地及侨居东南亚诸国。村民主要为郭、柯、易、吕姓。   

钟山村

  钟山村在镇政府驻地东北6公里处,莲花山西北山坡,海拔360米。原与贞洋同村同宗。1961年8月从贞洋村析出。按易氏宗谱记载,贞洋原称钟洋,故取名钟山。全村总人口数约782人,为8个村民小组,分别分布在大训头,大路顶,新湖,土楼美,新村,大乾头六个自然角落,全村有山地面积2600多亩,耕地面积382.4亩,果园150亩,村支委3名,村委3名(其中女村委1名),党员27名(其中女党员1名),村委会设在水路尾,辖5个自然村。《易氏宗谱》载,山峰有五个奇景:一是石鼓仑的狮山与许山相连,犹如猛兽欲搏;二是土楼尾有石如粟两粒;三是岭边有仙脚迹;四是石门坑有出水石洞;五是仙洞有石出甘泉。村民主要为易姓。   

贞洋村

  在镇政府驻地东北8公里处,莲花山北坡,海拔420米。村东为顶洋寨,原名撞洋,因易姓先祖自山西太原入闽择居时,曾辗转多处(俗语为撞来撞去),后裔易明宁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由漳平县碧潭村跋涉到安溪县长泰里,后又徙居此地,故名。后谐音称钟洋,又称贞洋。村委会设在格顶,辖8个自然村。该村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0据地,民国23年(1934年)7月“贞洋大捷”即发生在此地。0安溪中心县委活动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村有明代古瓷窑遗址、革命遗址、青少年活动基地。侨乡。村民主要为易姓。   

镇西村

  在镇政府驻地东北3.1公里处,莲花山的石碣山南坡,海拔384米。原名乌材林。古时树林茂密,古木参天,白天行走时难见阳光,因“黑”与“乌”谐音,所以称乌材林。宋末,官府在此建镇抚寨,因该地位于寨西部,故称。村委会设在岭顶,辖14个自然村。村里有高岭土矿;有深坑隘,是通往外界必经之道,也是镇西的一道天然屏障。清代村民迁居中国台湾地区及东南亚诸国,至今已繁衍7000多人。台湾顶淡水建有镇抚街。侨乡。村民主要为黄姓。   湖 顶 村南部有座山峰,山顶可浏览全村。站立山顶,全村犹如湖泊一般,故名。包括湖顶、大垵、外湖自然村。该村有清代古瓷窑遗址。   虎 榜 该地开基祖将房屋建在仙洞口凌云山岗下,房屋背面均是石壁,宛如悬挂大榜文的牌匾。为使子孙榜上有名,故称虎榜。   岭 顶 又称梅岭,位于村中部。明清时期,整个山岭广种梅花,故名。包括八坵、长圳尾 、岭尾、乌石垅、林仔后。   半 岭 地处观音山仙洞凌云峰半山坳,故名。包括上、下半岭。   旧 窑 李氏先民于明朝在此烧瓷器,故称旧窑。   石 碣 在村东部。该地坡高陡峭,住房之间的小道均用石砌成台阶,故名。   

魁斗村

  魁斗镇政府驻地。位于清溪左畔,大山尖西南麓,海拔70米。该村名与镇名来历同。村委会设在魁斗,辖21个自然村。境内有安溪厦华啤酒有限公司。清时,不少村民迁居中国台湾地区。村民主要为陈、龚、林、刘姓。   草 北 相传刘氏祖先在此开发时,杂草丛生,故名。有明代古瓷窑遗址。   五里榕 离魁斗2.5公里有棵榕树,故名。   大山岩 古时有座佛寺,后岩寺倒塌。今存岩厅与和尚洞。  


大岭村特产大全




大岭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