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泉州 >> 安溪县 >> 尚卿乡 >> 翰苑村

翰苑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翰苑村谷歌卫星地图)


翰苑村简介

  翰苑村地处尚卿乡北部,村部距乡政府驻地1.5公里,分为4个自然村(溪内、窑脚、上山、双溪),辖10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 1700多人,93%为李姓,其次为黄、廖姓,村部设在溪内自然村。 翰苑村原名陈坂洋,后李氏霞美祖宇楹联中有“声名称元礼,人才继起,载观翰苑风流”之句(元礼即汉代李膺,有天下楷模之称),故取翰苑为村名。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524203 362000 -- 查看 翰苑村谷歌卫星地图

翰苑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翰苑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黄岭村

  黄岭村原属科名大队第九选区,由于角落偏僻,各方面不便,计划黄宅与大岭合拼同大队。新名称为黄岭大队。别称:黄宅。初解放期间,挂于长坑管理(属第五区)1949-1951年,1951-1955年属第十区时,属尚卿管理,1956年到1958年属湖头区管理,1958年撤区拼乡,属科名乡,后拼为尚卿乡,直至1960年来,1961年初分为黄岭大队行政单位,1982年改为村民委员会。面积3.33平方公里,原有山地3960亩,田地390亩,现存山地2950亩,茶园1200亩,田地360亩。全村总人口950人,户数185户,下辖3个自然角落,10个生产小组。   

翰苑村

  翰苑村地处尚卿乡北部,村部距乡政府驻地1.5公里,分为4个自然村(溪内、窑脚、上山、双溪),辖10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 1700多人,93%为李姓,其次为黄、廖姓,村部设在溪内自然村。 翰苑村原名陈坂洋,后李氏霞美祖宇楹联中有“声名称元礼,人才继起,载观翰苑风流”之句(元礼即汉代李膺,有天下楷模之称),故取翰苑为村名。  

新楼村

  明、清属金田兴一里,民国三十五年属尚卿乡俊新保,1952年属第十区俊新乡,1958年属西坪公社新楼大队,1965年随尚卿公社从西坪公社析出,1984年改为尚卿乡新楼村委会。在乡政府驻地西南1.5公里处,天马山大尖峰东北麓,大顶尾山北坡,政府驻地尚卿乡新楼角落。全村人口3067人,729户,面积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0亩,辖有11个角落,有溪心、新兜、溪坂、下垅、虎崎头、新楼、南山、月山、天师宫、新厝埔、仓前。  

尤俊村

  尤俊村古代称“牛当”,后更名为尤俊村。后晋开运三年(946年),陈氏先祖光绪由永春小岵迁徙感化里大亭(今湖头镇后溪村)肇基,十二世陈仙祖徙居此地。后遂用其始祖房号尤俊,称村名。尤俊村设立于宋朝宝庆二年,解放前后为安溪县兴一里尤俊坊,1958年为尚卿公社尤俊大队,1978年为尚卿乡尤俊村民委员会。尤俊村面积17000多亩,现有10个村民小组,455户,全村人口1797人,分为4个自然角落,全村现有耕地770亩,山地1.77万亩,其中山林面积1.23万亩,毛竹面积250亩,茶园402亩,其中油茶300亩。   

福林村

  古称苦竹林,后雅化为福竹林。民国后简称为福林,沿用至今。明清属金田乡兴一里,民国三十五年属尚卿乡俊新保,1952年属第十区俊新乡,1958年属西坪公社福林大队,1965年属尚卿公社,从西坪公社析出,1984年改为尚卿乡福林村委会。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3.8公里处,大顶尾山南坡。村委会设在中堀,辖6个自然村。村民主要为吴姓。人口2470人,面积2100亩。境内有高岭土矿,有宋代冶银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徐州村

  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年),徐务的九世孙绵初(号二郎),从莆田迁居泉州后城,后迁入该地,因徐氏居住而得名。徐州林场设立于1971年,到1997年林场改体,山林全部承包给社会群体,现在以场代村委会。徐州林场地处安溪县尚卿乡北部。全村面积3.14平方公里,耕地246亩,其中农地126 亩,茶园120亩。全村共有4个小组,105户,人口395人。辖区内有一条河流,即沿溪。   徐州村与黄岭村、翰苑村、新楼村、尤俊村、福林村、科洋村、中山村、科名村、翰卿村、青洋村、银坑村、灶美村、灶坑村、圆德村、后福村、中兴村、科山村相邻。  

科洋村

  解放前,科名、科洋统称科坪,设过科场,故一举成名天下扬,解放后拆分为科名,科扬。别称下科名。明、清属金田乡兴二里,民国三十五年属尚卿乡科名保,1952年属第十区科名乡,1958年属湖头公社称科洋大队,1965年随尚卿公社从湖头公社析出,1984年改为尚卿乡科洋村委会。全村分7个自然角落,21个村民小组,790户,总人口4011人,面积7.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86亩,山地面积10454亩,是一个人多地少的村落,现有一所小学,一所幼儿园,三个卫生所。   

中山村

  明清属金田乡兴二里,民国三十五年数尚卿乡中兴保,1952年属第十区中山乡,1958年属蓬莱公社称中山大队,1965年随尚卿公社从蓬莱公社析出,1984年改为尚卿乡中山村委会。中山村东至团结村、西至灶坑村、南至蓬莱镇温泉村、北至科洋村苓林。现中山村分为5个自然角落,人口3816人,面积11平方公里,分别为魁梅兜、山头、九福、陈厝前、吾狮。  

科名村

  科名古代称“科场”,元末在上宅设考场,把考场叫名为科名,沿用至今。设立于元末时期为科场,建国后至60年代初,属湖头公社科名大队,60年后期直至今属尚卿乡科名村委会。科名村位于尚卿乡的西北部,距乡所在地10公里,距湖头镇13公里,距长坑乡13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四通八达。科名村区域面积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00亩,山地面积13500亩,辖有8个自然村,设36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4989人,1250户。旅居海外侨亲4000多人,主要以黄姓为主。   

翰卿村

  翰卿在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清溪县为安溪县时属金田乡龙兴里新厅保;明清(1369-1644年间)属兴一里金田乡;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隶属第十区,后为尚卿区;1956年属西坪区;1958年属西坪人民公社翰卿大队;1965年为尚卿人民公社翰卿大队;1984年改为尚卿乡翰卿村委会。翰卿村地处安溪县中部,是尚卿乡政府所在地,海拔230米。距县城44公里,我村东与中山村和蓬莱镇鹤厅村相连,西与新楼村接壤,南和虎邱镇文美村毗邻,北与灶美、翰苑村交界,这里是安溪藤铁编的发源地,而且交通十分便利,四通八达,308省道穿村而过。村域面积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100亩,辖6个自然村,下有23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3736人,1132户,旅居海外侨亲3600多人,外来人口1000多人。   

青洋村

  地处尚卿乡政府驻地北9.7公里处,五阆山西南麓。北宋景祐四年(1037年),始祖余叔眆(号东园)寻找隐居之所,喜该地青山绿水、阳盛气清,又地处五阆山之阳,遂择居于此。该地谱志有楹联:“青山长不墨之画,春光常在;阳水歌无弦之琴,逸韵留存。”遂称为青阳,后谐音为青洋。村委会设在庵兜洋,辖8个自然村。该村有石灰石、石墨、锰铁、铁等矿藏。据清乾隆《安溪县志》载,青洋在北宋就是冶铁的官窑。境内有宋代冶铁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村民主要为余姓   

银坑村

  原称土坑,又称窑坑。古时为一荒僻山沟,仅有几户人家在此开荒种植。该地富有高岭土。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科名黄氏兄弟来此烧瓷器,质量甚优,运往泉郡,颇为畅销,瓷业随之发展,最盛时期曾达8窑。商贩羡称为银坑。后祖籍科名的清光绪武状元黄培松即命改为银坑。银坑村位于尚卿乡的西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8公里,距长坑乡17公里。该村面积13497.8亩,共有5个自然角落,设8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1153人,271户,主要以黄姓为主。   

灶美村

  1938年灶美坑与尾社等村组成一个生产大队时,各取首字为大队名,并雅化为灶美。明、清属金田乡兴二里,民国三十五年属尚卿乡翰卿保,1950年建国后,建制灶坑村,因地形酷似农家的灶台,故称灶坑。1952年属第十区翰卿乡,1958年属西坪公社灶美大队,1965年随尚卿公社从西坪公社析出,1982年灶坑析出,其地沿袭原名,于1983年因便于管理灶坑村分为两个村,即灶坑村与灶美村,1984年改为尚卿乡灶美村委会。灶美村面积1.7平方公里,现有两个自然角落,即美社角落和高仑角落。人口共1355人。   

灶坑村

  该地形宛如一个铁鼎置于灶上,故称灶坑。解放前后,本地区是属于蓬莱中兴村,1955年间,为了便利区域管理,将灶坑分割与美社合为称灶美大队,全村距离6公里多,于1982年分割为两个大队,本地区称为灶坑大队。明、清属金田乡兴二里,民国三十五年属尚卿乡翰卿保,1952年属第十区翰卿乡,1958年属西坪公社灶美大队,1965年属尚卿公社从西坪公社析出,1982年从灶美大队析出成立灶坑大队,1984年改为尚卿乡灶坑村委会。灶坑村现有人口1649人,土地面积3.6平方公里。年均气温25℃,无霜期每年10个月,年均降水量300毫米,主要产业为粮、茶加工。   

圆德村

  原名完竹,於1985年从中兴村分出,自立行政村,为园德村。明、清属金田乡兴二里,民国三十五年属尚卿乡中兴保,1952年属第十区中兴乡,1958年属蓬莱公社中兴大队,1965年划属尚卿公社从蓬莱公社析出,1984年属尚卿乡中兴村委会,1985年从中兴析出,成立园德村委会。政府驻地园德村,距尚卿乡政府所在地12公里,是安溪县革命老区基点村。园德村面积1平方公里,现有三个自然角落。即园德内角落、外角落、田赖角落。人口1296人,9个村民小组。   

后福村

  原名“厚帽”,以两个自然角落组成,分别是福帽和后塘,取后塘和福帽各一字,改为后福村。1989年2月时任福建省省长-来村视察,改名为后福村。明清属金田乡兴二里,民国三十五年属尚卿乡中兴保,1952年属第十区中兴乡,1958年属蓬莱公社中兴大队,1965年随尚卿公社从蓬莱公社析出,1984年尚卿乡中兴村委会,1985年从中兴析出成立后福村委会。后福村该区域面积0.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550亩,山地800亩,茶园350亩,全村人口1120人,245户,主姓氏有:朱姓360人,杨姓760。后福村属中兴大队,分设后宅、圆德、厚帽。   

中兴村

  明、清时称佐坑(蕉坑),民国时与中山合为中兴保,解放后为中兴村,1985年5月析为后宅、后帽、园德3个村;1989年9月后宅又改为中兴村,沿用原名。明、清属金田乡兴二里,民国三十五年属尚卿乡中兴保,1952年属第十区中兴乡,1958年属蓬莱公社中兴大队,1960年中兴大队属于蓬莱公社,1965年属于尚卿公社,1984年改为中兴村委会,1985年原中兴村分为3个村分别为后宅村、圆柱村、后福村。1987年后宅村改为中兴村。尚卿乡中兴村位于尚卿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3公里。村面积3平方公里,为4个自然角落,设18个村民小组,共452户,现有人口2125人,是安溪县革命老区基点村。   

科山村

  从科名和高肥山各取一字,称科山。明、清属金田乡兴二里,民国三十五年属尚卿乡科名保,1952年属第十区科名乡,1958年属湖头公社科名大队,1965年从湖头公社析出属尚卿公社,1979年从科名大队析出成立科山大队,1984年改尚卿乡为科山村委会。我村位于安溪县西北部,尚卿乡的东北部,海拔450米。东邻蓬莱镇,西接本乡科洋村交界,北毗湖头镇。全村分为2个自然角落,三个姓氏,黄、高、苏。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43人,耕地面积455亩,山地面积3200亩,总面积3平方公里。   


翰苑村特产大全




翰苑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