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龙涓乡珠塔村位于安溪县龙涓乡的西南部,与漳州市的华安县接壤,是安溪县有名的革命老区之一。本村离县城88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全村人口2500多人,是省级首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由省物价局负责扶贫挂钩联系工作。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524205 | 362000 | -- | 查看 珠塔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举源村 |
举源村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安溪县龙涓乡,在乡政府驻地东7.5公里处,举溪溪流下游。1994年从举溪析出为独立村。村委会设在举源,辖5个自然村。村民主要为陈、刘、锜姓。- -经济发展 举源村倾力打造“茶叶富民”和“工业强村”这两部引擎,积蓄着举源村经济腾飞的力量。首先,举源村立足乡情村情,念好“茶经”,做大做强茶叶文章。 为引导农民转变观念,举源村积极调整制茶业经营方式,他们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先后带领5批共160多人次茶农到感德、西坪等茶叶主产区学习先进的茶叶种、制技术;通过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作专题讲座、现场指导、引导茶农种好茶、制好茶。 在发展茶叶经济中,举源村注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保护森林资源,利用荒山、杂地、低产田,规划开垦茶园200多亩,年可增加茶农收入300多万元;制定了老茶园改造计划,对300亩老茶园,帮助茶农引进优良茶种,分批进行翻种;此外,他们还将“地山板”现有的1200亩茶园严格按照生态无公害标准进行建设。 针对当前茶农茶叶生产、加工、销售无序状态,举源村探索农业互助合作机制,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组织茶农加入茶叶专业合作社,统一按照无公害要求进行标准化管理,实行技术引进、技术交流、优势互补,提高茶叶初制水平。此外,举源村还针对现有的丰富山地资源,发动群众植树造林,今年春季共种植名贵树种34000株,荒山造林50000株,即使群众获得经济效益,又得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
举溪村 |
泉州市安溪县龙涓乡举溪村概况 举溪村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安溪县龙涓乡,在乡政府驻地东7公里处,海拔500米。四面环山,属河谷盆地。有一溪流从中穿过,两岸长满榉树,遂以树取名为榉溪。至宋淳祐年间(1241—1252年),乡人陈成文考中举人,改为举魁,后谐音为举溪。村委会设在德田尾,辖10个自然村。 |
山坛村 |
山坛村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安溪县龙涓乡,在乡政府驻地南偏东5.2公里处,高寨尾山西南坡,海拔820米。 因其地形似坛,历史上种植檀木,至今尚有几棵古檀树,故原称仙坛,1958年改称山坛。村委会设在山坛,辖两个自然村。村民主要为萧姓。 |
芹山村 |
芹山村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安溪县龙涓乡,在乡政府驻地东南9.5公里处,芹山尖山山麓。因该地祖先肇基此地时在山麓建祖宇,周围均是山,称为芹山。解放后隶属山坛村,1991年5月析出为独立村。村委会设在庵头格丘,辖芹山自然村。村民主要为萧姓。[ |
珠塔村 |
安溪县龙涓乡珠塔村位于安溪县龙涓乡的西南部,与漳州市的华安县接壤,是安溪县有名的革命老区之一。本村离县城88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全村人口2500多人,是省级首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由省物价局负责扶贫挂钩联系工作。 |
半林村 |
半林村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安溪县龙涓乡,在乡政府驻地南9公里处,金光镭山西北坡,山峰叠峦。小溪流有下寮溪、黄竹溪、池里溪、招垵溪、石井溪。村委会设在半林,辖11个自然村,是全县林区之一。村民主要为黄姓。[ |
崎畲村 |
崎畲村地处安溪县龙涓乡的西南部,西与漳州市的华安县交界,南与漳州市长泰县接壤,是二市三县的交界处,全村由4个自然角落组成,分5个生产小组,全村人口650人,耕地面积760亩,山地面积7800亩,是一个偏僻又边远的山区村。 |
新民村 |
福建省泉州安溪县龙涓乡新民村地处龙涓乡政府驻地西偏南9.5公里处,全村人口983人(2012统计),高顶岩山、大都仑北坡,与华安县毗邻的山间谷地。有一溪流发源于大都仑,经该村流入新岭村。原属新岭村新林角落,1990年1月从新岭析出为独立村。村委会设在沟尾,辖新民自然村。村民主要为陈姓。经济来源主要靠大多数村民在外经商办企业和务工。 |
长新村 |
长新村地处龙涓乡政府驻地东偏南6.3公里处。1961年从举溪析出,为长林村,取长岸与上下林各一字,因与湖上乡长林村同名,1981年9月改为长新村。寓意为重新命名。村委会设在长岸,辖7个自然村,农耕点顶田、行林、后田崎,废村半山。村民主要为陈、萧、李姓。[ |
吉山村 |
【历史沿革】 明、清为龙涓里横坑乡,民国属龙涓乡三乡保吉竹洋、芹山自然村。解放后,初属龙涓乡,后属三乡乡,1958年11月属龙涓人民公社三乡大队,1961年8月拆出三乡自建吉山大队,延至1984年7月为龙涓乡吉山村。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吉山村位于龙涓乡北部偏东,东临芦田镇内地村,西连宝都村,南临钱塘村,北界祥华乡郑坑村,距乡政府15公里。 【村落与居民】 吉山村2007年全村208户,1032人,其中女517人。已知旅居台湾、印尼、马来西亚华侨有百多人,移居漳州市南靖县靖城镇草前村南行社500余人,角美镇100余人。2013年全村263户,1258人。面积10000亩,有水田920亩,茶园2500亩,农地200亩,林地3500亩。该村有研究生3人,本科毕业的大学生42人,在校生20人。村内为谢姓,永辉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自安溪后垵迁入聚居吉竹洋。 【村容村貌】 1970年自办小学,1998年建成一幢二层教学楼、一幢三层宿舍楼,建筑面积总共705平方米。2005年9月小学高年级并入龙涓中心小学。1976年兴建水电站一座,装机容量25千瓦。境内有明清时代古窑址,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台商开发高岭土矿,成立裕丰高岭土精制有限公司。 【气候与物产经济】 吉山村全村村民居住在海拔870米之间,年降雨量1870毫米,年均温度16.4摄氏度,无霜期280天。村民以农业为主,兼顾茶、果、林为辅。有水稻田691亩,农地300亩,林地3500亩,茶园2500亩,果园185亩,品种为柿、李、柑桔。 【交通运输】 1991年修建吉山至钱塘公路4.5公里,2001年修通吉山至宝都水泥公路5.5公里,村级公路可接通乡道X341线。 |
湖陵村 |
湖陵村位于龙涓乡西部,东临石塔,西与华安县良村乡大燕村交界,南连新岭村,北与石塔村毗邻,距乡政府15公里。明、清为龙涓里殊塔乡。民国属龙涓乡珠塔保湖石自然村。解放后,初属龙涓乡,后属珠塔乡,1958年2月属庄山乡珠庄小乡珠塔高级社,1958年11月属龙涓人民公社珠塔大队,1961年8月属石塔大队,1984年7月属石塔村,1990年1月自石塔析出建立湖陵村。 村内为吴姓,先祖功仲后裔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自厚山迁入聚居湖石。村民以农为主,有水稻田300亩,农地55亩,林地1500亩。该村地势、土壤、水源条件好,适宜发展茶叶生产。 |
内灶村 |
内灶村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安溪县龙涓乡,在乡政府驻地东南10.1公里处,举溪下游西岸,凤山东坡。原称里佐。该地开基祖陈章经原住南靖永福,兄弟两人分家,章经在屋内筑灶,后移居龙涓,所驻之地取名内灶。在村的入口处,有一棵古榕树,胸径3米余,树势呈伞形,覆盖面积600多平方米,是人们夏季纳凉的好去处,今成为该村的标志。村委会设在坝山,辖12个自然村。 -民俗文化 在该地与鹤林村交界处的乌石山顶,有始建于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的护国岩,古称乌石岩,相传南宋帝赵昺南遁时曾避难于此,故易为今名。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清初,内灶陈尔峰领导农民起义,在此竖起反清复明义旗,后成为郑成功的部属。村民主要为陈姓。 |
灶坪村 |
灶坪村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安溪县龙涓乡,在乡政府驻地东南11.5公里处。主山峰为凤山(内灶尖),村的四周皆小山丘。小溪流有九坐溪、汤洋溪、马水溪、西垵溪、青坪洋溪。古称道地。原与内灶同一始祖,分居时,住居海拔相当于内灶中部的高度,地势较为平缓,如灶之平台,故名灶坪。1979年4月析为灶坪、岭兜、后西3个建制村,1981年6月又合并为灶坪村。村委会设在岭兜,辖26个自然村。境内有清代瓷窑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村民主要为陈、张姓。 |
赤片村 |
赤片村位于龙涓乡中部偏东,东与长新村交界,西与美岭村为邻,南与芹山、山坛村接壤,北与山后、下洋村相连,距乡政府2公里。境内四周群山环绕,为山间河谷小盆地。海拔600~800米。年降雨量1807.5毫米,年均温度17.9℃,无霜期293天。明、清为龙涓里仙景乡。民国属龙涓乡中山保大片、赤墘自然村。解放后,初属九区下洋乡,1955年6月为赤片乡,1956年6月属龙涓区仙景乡,1958年2月为龙涓乡仙景小乡赤片高级社,1958年11月为龙涓人民公社美岭大队,1961年8月为龙涓区仙景人民公社赤片大队,1965年4月为龙涓人民公社赤片大队,1984年7月为龙涓乡赤片村。村内为仙景李姓。1993年全村610户3140人。还有旅外华侨及台港澳同胞有300多人。村民以农为主,兼顾茶、食用菌栽培,有水稻田1110亩,农地417亩,林地8100亩,茶园545亩;果园412亩,品种为柿、桃、李、梅等。 |
美岭村 |
地处龙涓乡政府驻地南2.6公里处,海拔590米。石钟山、铁湖山、加宙尖山、观音山、人口寨环绕该地,二小溪流合一溪流从村中经过。原称山仔,又称秀溪村。李氏始祖从南安德教乡徙居该地,喜其“四山环抱,双溪合流”,故称。民国时称美洋。解放后称美岭。村委会设在美洋,辖17个自然村。村内的顶畲寨坪的古杉树树高40多米,胸围4米多,材积9.4立方米,虽历千年沧桑,至今仍枝叶繁茂,被誉为“安溪杉王”,居福建省十大杉王第六位。该村的仙景美洋有始建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的楼台庙,规模宏敞,环境幽雅;庙中保存诸多文物,门联“行仁义事;存忠孝心。”据传系宋朱熹字迹;堂中悬挂的“充塞天地”匾额系明书法家张瑞图所题。柱中存有清贡生李黎生题联:“经纬总一源,为文章为武烈,大畅儒风扶景运;日星无二教,是忠肠是佛骨,长存正气镇仙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官里夹谷中之大岩石下又有始建于明洪武六年(1373年)的仙峰岩,此地奇峰卓然矗立,怪石鬼斧神工,天造地设,别有洞天;民国时安溪县长吕德超下乡考察民情时,曾在此留下“芒鞋斗笠千山去,碧血丹心一路来”的石刻。村民主要为李、阮姓。 半岭 在燕尾顶山西南与高顶岩北麓之间的山丘上。因地理位置,故称半岭。包括上半岭和下半岭两个自然村。 |
石塔村 |
石塔村 位于龙涓乡西部,东与珠塔村毗邻,西与华安县良村乡大燕村接壤,南临新岭村,西北与华安县仙都镇仙都村交界,距乡政府10公里。海拔最高1219.3米,最低425米。年降雨量2023.8毫米,年均温度16.7℃,无霜期280天。明、清为龙涓里殊塔乡。民国属龙涓乡珠塔保湖石自然村。解放后,初属龙涓乡,后属珠塔乡,1958年2月为庄山乡珠庄小乡珠塔高级社,1958年11月为龙涓人民公社珠塔大队,1961年8月自珠塔析出建立石塔大队,1984年7月改为龙涓乡石塔村。村内吴、王两姓为主,吴姓于宋末自多卿迁入住居石塔,王姓明初自招坑迁入住居,先祖季治,为管智后裔。1993年全村272户1280人。村民以农为主业,有水稻田723亩,农地28亩,林地12000亩,茶园100亩;果园200亩,品种为柿。民国17年(1928)创办学校,1986年新建校舍1座524平方米。1993年小学在校学生152名,其中女生77名,大专毕业生8名,中专毕业生17名。 2007年全村394户1435人,其中女711人。有水田1000亩,茶园125亩,农地312亩,林地7050亩,果园20亩。2003年建小学校舍1座(石混),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四年级以上学生到珠塔小学就读。2007年在校小学生80人,初中在校生68人;大学本科毕业生12人,在校生9人。2005年建村委会一座(框架,2层),建筑面积200平方米。1972年建水电站1座,装机容量26千瓦。1987年开始修建通往下洋公路,2004年修筑石塔至珠塔水泥路,路面宽6米,全长3公里。 |
连祠村 |
连祠村位于龙涓乡西南部,东与龙房、半林村接壤,西与庄灶、崎畲村相连,南与长泰县坂里乡高层、丹岩村交界,北与庄灶村毗邻,距乡政府15公里。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400~600米之间。年降雨量1800毫米,年均温度17.5℃,无霜期295天。明、清为龙涓里庄奏乡。民国属龙涓乡庄山保连祠乡。解放后,初属龙涓乡连祠自然村,后属庄山乡连祠村,1956年6月仍属庄灶乡,1958年2月属龙涓乡庄灶小乡庄灶高级社,1958年11月属龙涓人民公社庄灶大队,1961年8月自庄灶析出建立连祠大队,1984年7月为龙涓乡连祠村。村内多数为陈姓,自庄灶迁入聚居连祠。村民以农为主,兼顾其它种植业。 |
庄灶村 |
庄灶村在龙涓乡西南方,庄灶与连祠、崎畲、新民、新岺等5个行政村组成一个庄山陈氏家族,庄灶村是上述5村的中心村,庄山大宗祠坐落在庄灶村,陈氏始祖元朝中期进驻庄灶前是姓庄的人居住,庄灶之名就庄字而得名。别名庄山。 【历史沿革】 0属灶支党成立于1951年,1953年组织互助组,1954年建立相当于当今的村组织,1958年成立庄灶乡,珠塔、石塔、湖陵、新岺、新民、连祠、崎畲等村均属于庄灶乡管辖,1962年体制下放,解散庄灶乡成立庄灶村至今。庄灶村始祖来源漳平市永福镇,于元朝中期迁入庄灶至今已有九百多年之久。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庄灶村系安溪县龙涓乡西南部,距乡政府15公里。 【人口、土地面积】 全村区域面积约30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3100人,设16个村民小组。 【村容村貌】 庄灶村90年代前,以种粮、茶为主,改革开放后,村民走出山门到广东、厦门、泉州一带务工,涌现一大批生意人、有钱人,现在有出现上亿元的富豪,上千万、百万的经济能人,非常之多。 【名胜古迹】 现有名胜古迹“七星宫”尽受泉州、漳州、厦门、漳平及旅外华侨向往之处。如今香火鼎盛,三年一度的庆典热闹非凡。名胜古迹济芳楼,济芳楼始建于清朝咸丰3年,建楼主人陈成高时任当时河北省邢台府尹(知府),该楼全部采用青花岗岩砌就而成,石工精雕细琢,堪称精湛,当时的工艺在庄灶简直可称出奇,规模之大,工艺之细,结构布局,里面置物实属少有,曾有南宋大学、华侨大学、黎明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专门组织来济芳楼参观,据房东老人介绍,当时建房所花白银相等整座厝石头重量相等。 【下级组织(下级自然村)】 16个村民小组。 |
新岭村 |
新岭村位于龙涓乡的西南边陲,与漳州市的华安县接壤。距龙涓乡有22公里。海拔最高1048米,最低420米。下辖上半岭、下半岭、良垵、圣草池四个自然角落,最远的角落离村部有4公里。现有15个生产小组,总人口2016人,共432户。村民以农为主业,总耕地1160亩,山地13000多亩,山地土壤适合铁观音的种植。境内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群山环抱,峰峦叠翠,甘泉潺潺。 在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及群众的热心投资下,本村于2008年创建了一座三层框架的新岭小学宿舍楼,建筑面积498平方米,可供120名寄宿生居住。2011年再次重建1330平方米的新岭小学教学楼及添置各项配套设施,学校于2012年12月顺利通过泉州市义务教育标准化验收。 除了关心教育之外,我村还积极鼓励村里的贤达人士回家创业。2011年陈水平先生在本村创立高鼎实业有限公司,走出了一条创业就业的新路子。 |
培福村 |
培福村地处安溪西南边陲,与华安县仙都镇相邻,距龙涓乡政府7公里,全村设有4个小组,182户,共681人。其中现有村两委成员4名,聘用干部1名,0正式党员18名,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4名。大多村民主要以茶叶的种植、制作、粗加工作为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部分劳动力外出经商、务工。 近几年来,培福村在上级的关心和社会乡贤的支持下,全村上下在村两委的带动下积极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中,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各项民生事业蒸蒸日上,全村经济社会事业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