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泉州 >> 安溪县 >> 长坑乡 >> 水缸村

水缸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水缸村谷歌卫星地图)


水缸村简介

  水缸村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安溪县长坑乡,在乡政府驻地西北15公里处,祖厝溪和解坑溪两岸,岭尖、杉林、解坑山麓。1982年从福春村析出,因溪流中有三堀石潭,形似水缸,故村以潭名。村委会设在竹林头,辖3个自然村。村民主要为上官姓。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524206 362000 -- 查看 水缸村谷歌卫星地图

水缸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水缸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下林村

  下林村在乡政府驻地南4.5公里处,达摩岩西麓,玉湖溪与玉美溪汇合处,海拔685米。村委会设在下林,辖两个自然村。村民主要为王姓。  

衡阳村

  衡阳村,地处长坑乡东北部的高山上,实地都是一个山中小平原,四面山头变得矮小,晨昏阳光充足,有太阳衡照之感,故称衡阳。明清时期属金田乡还二里卿美保,民国34年(1945年)为长卿镇衡阳村落,1952年属第十一区衡阳乡,1958年改为长坑公社衡阳大队,1982年改为长坑乡衡阳村。区域面积约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50亩,辖有7个自然角落,设42个村民小组,一个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全村现有人口6425人,1503户。村民主要为苏姓。  

青苑村

  原称青洋坂,后谐音雅化为青苑。明清时期属金田乡还二里,民国三十五年属长卿镇南斗保。1952年后属第十一区南斗乡,1958年从南斗析出成立长坑公社青苑大队,1984年改为长坑乡青苑村委会。青苑村地处安溪县长坑乡东部,东与长坑乡衡阳村接壤,西与长坑乡云一村交界,南与尚卿乡科阳村连接,北靠近长坑乡南斗村,公路有省道308线纵穿本村。区域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70亩,有4个自然村,设7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968人,268户。  

云集村

  云集村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安溪县长坑乡,在乡政府驻地东南8公里处,新溪和西坑尾溪汇合处,海拔590米。该村周围原有18个寨,称还集寨,谐音雅化为云集。村委会设在西坑尾,辖3个自然村。境内有丰富高岭土矿。村民主要为陈姓。  

扶地村

  扶地村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安溪县长坑乡,在乡政府驻地北8公里处,石头将军山、由垇地西北坡。大厝溪和东坑溪在村址汇合流向感德镇歧阳村。村委会设在长町,辖5个自然村,废村土坑。境内有高岭土矿。村民主要为苏姓。  

西溪村

  西溪村,居住着苏氏一乡,地处祖籍地衡阳之西,村中有一条溪流,故称西溪。民国时期为西溪保,解放后,区划十一区,长坑区时均为西溪乡,1956年6月属衡西乡,1958年11月实行公社、大队建制时成立西溪大队,1984年7月实行乡、村建制时改为西溪村西溪村地处长坑乡行政中心东北方向5公里处。刺坑尖山南麓。山丘地带。现有人口2450人,698户。西溪村下辖5个自然角落,有22个村民小组,属革命老区。全村总面积12030亩,耕地面积650亩,茶园面积180亩,水果面积400亩,山地面积10167亩。   

小西村

  原称小西溪。系明建文三年(1401年)由衡阳迁入,位于衡阳西部,故名。明清时期属金田乡还二里,民国三十五年属长卿镇西溪保,1952年属第十一区西溪乡,1958年属长坑公社小西大队,1984年改为长坑乡小西村委会。小西村位于长坑乡东南部,距乡政府大约6.5公里,东傍衡阳,西倚南斗,南向青苑,北依西溪。各角落村级硬板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是个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的好山村。全村430户,人口2387人。面积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07亩,山地面积6938亩。下辖草敦、朴墘、南坑、暗香林4个自然村落,分15个村民小组。   

玉南村

  玉南村地处安溪县长坑乡的西南面,东与玉南村接壤,西与镇区相邻,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小山村。全村共有300多户, 1600多人,全村妇女500人,占全村30%。村两委成员5名,其中妇女1名。全村党员22名,其中妇2名,占党员总数11%。村民小组8个(村民代表20名),其中妇女5,占25%左右。全村的耕地面积220多亩。由于308线从我村经过,村里是没有企业,只有几个铁件加工点,是一较为典型的小农经济自然村,因地处山丘地带,农作物收成较差,人均整体收入较低,整体经济欠发达。所以大部分的妇女都在家里务农,全村主要经济收入靠男子外出打工。   

玉美村

  玉美村基本情况 我村地处安溪县长坑乡的西南面,东与云集村接壤,南与308线村相邻,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小山村。全村共有900多户, 3545人,全村妇女1824人,占全村33%。村两委成员6名,其中妇女1名。全村党员28名,其中妇3名,占党员总数11%。村民小组和村民代表75名,其中妇女6,占11%左右。全村的耕地面积1000多亩。由于308线从我村经过,村里是没有企业,只有几个茶叶加工点,是一较为典型的小农经济自然村,因地处山丘地带,农作物收成较差,人均整体收入较低,整体经济欠发达。所以大部分的妇女都在家里务农,全村主要经济收入靠男子外出打工。   

南斗村

  南斗村是一个有着八千人口的大村,毗邻于长坑乡镇区;是长坑乡的东大门。境内有一座内安溪仅有的土楼,具有很深厚的考古价值。而且是长坑第四中学的前身。也很有文化价值。村民都以种茶,制茶,卖茶为主。人均收入在内安溪也是的前三名。  

云二村

  云二村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安溪县长坑乡,在乡政府驻地东南6公里处。原属云集村,1982年4月析出。四面山峰,东有鸡冠山、丁割岭、风吹旗带山,西有九头格,南有石头光山,北虎蹄石山。原称东林村,成为独立村后,命名云二村。村委会设在东山,辖3个自然村。村民主要为林姓。  

南洋村

  南洋村,是长坑乡东北与剑斗镇南疆交界的“庵尾桥”以南的一个村落,居住着苏氏一姓,祖先从衡阳迁入,取其方位和祖籍地名之用,故称“南阳”,由于“阳”与“洋”同音字,后来又改为“南洋”。南洋村位于长坑乡东北部,距乡政府10多公里,东与湖上乡雪山、北与剑斗镇月星接壤,西、南与衡阳相邻,地处偏僻山区。现辖有12个村民小组,340户,1435人,面积10平方公里。  

水缸村

  水缸村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安溪县长坑乡,在乡政府驻地西北15公里处,祖厝溪和解坑溪两岸,岭尖、杉林、解坑山麓。1982年从福春村析出,因溪流中有三堀石潭,形似水缸,故村以潭名。村委会设在竹林头,辖3个自然村。村民主要为上官姓。  

三村村

  三村村地处长坑乡西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八公里,坐落在雄伟壮丽的岐山下。东邻文坪村,西邻珊屏村,南邻玉湖村,北邻福春村,总面积四平方公里,全村落户人口近四千人,有吴氏三分之二以上和柯氏两姓。吴氏于公元1022年从安溪吾都迁入现岭后祖厝,至今已有985年38世的历史。为晋代廉刺广州刺史后为金紫光禄大夫的吴隐之后裔;柯氏于公元1404年从泉州的罗山镇迁入,至今已有604年22世。    站在岐山上,可以观看村子的全景,真是一片神秘的色彩,特别是成为绿色基地后的三村处处茶果飘香,通往各角落的条条水泥路处处是破浪乘风接福路。这里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里,只要登上岐山,三村就有不同的美丽,让人沉醉。    三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早在宋代期间,先祖就有烧制瓷器和炼铁的工艺,如三村古窑址是福建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解放战争期间,吴森木就紧跟着陈华和王江岚同志参加了地下游击战争,解放了漳平,永春等地,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他的光辉史记永远留在人间。现有大中专本科以上的学生上百人,研究生六人,还有一个正在攻读博士。    田园细作,饭暖无忧。解放前这里的人们是以种粮食作物为主;解放后,人们开始对茶叶有研究,开垦了茶园,开始有了茶叶生产。改革开放以来,茶叶生产大量发展,目前茶叶产量人均达上百斤,经济来了个大腾飞,茶叶销量遍及全国,许多人成为民营企业的佼佼者。《泉州晚报》曾用题为“农民哥闯城市”报道了我村有志青年的打拼事迹。    岐山下好风光,山明水秀茶叶香。这里山美水秀,三村人民将会以“茶”为核心,发扬勤劳拼搏的精神,让绿色、清香在众多的美景中胜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出优雅的环境和多彩的生活做出更多的贡献,在美好的明天绘出一幅美丽的蓝图。   

玉湖村

  玉湖村地处长坑乡政府驻地西南6公里处,山涧河谷盆地,海拔624米。村委会设在石盘兜,辖12个自然村。境内有清顺治二年(1645年)当地王姓族众集资建的营盘寨遗址。   内 堀 玉湖村分为内、中、外三堀,按方位称内堀。包括石盘兜、蒋厝洋、下湖桥、新土楼、中堀、云田、下土楼7个自然村。  

田中村

  田中村在乡政府驻地西南11公里处,太湖山北坡,同发山南坡。清代为田中乡,后隶属于珊屏,1961年为独立村。村委会设在田中,辖6个自然村。太湖岩主峰在其境内,风光奇特,建有泰湖岩,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胜地。刘姓。 田中村与下林村、衡阳村、青苑村、云集村、扶地村、西溪村、小西村、玉南村、玉美村、南斗村、云二村、南洋村、水缸村、三村村、玉湖村、文坪村、月眉村、山格村、华美村、珊屏村、福春村、珍田村、祥泉村、云一村相邻。

文坪村

  文坪村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安溪县长坑乡,在乡政府驻地西4公里处,海拔688米。原称大平,因与大坪乡的大坪村同名,1981年9月改为文坪。有大平仑、双溪山、庵鸡仑、三脚木、风格口、拜石脚、二页仑、狮母仑、文德山等山丘。溪流为后坑溪和后林溪。村委会设在用中,辖11个自然村。村民主要为王姓。 文坪村与下林村、衡阳村、青苑村、云集村、扶地村、西溪村、小西村、玉南村、玉美村、南斗村、云二村、南洋村、水缸村、三村村、玉湖村、田中村、月眉村、山格村、华美村、珊屏村、福春村、珍田村、祥泉村、云一村相邻。  

月眉村

  月眉村,座落于长坑乡以北方向,距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县道339线沿阔格,石蛇发源的溪流贯穿全村,可以说是长坑乡内交通最早,最便捷的一个地方,东与西溪村,西与山格村,南与南斗村,北与扶地村相邻,更与感德镇茶叶大村槐植交界。全村土地面积3.5平方公路,若站在高处俯瞰全村,地形似一个上弦月,故得名“月眉”,沿溪两岸,田野广阔,民宅密布,高低分明,错落有致,加上两边的山峦起伏。连绵不断。秀美的山光水色。交辉相映,美不胜收!    本村居住着陈,谢,苏,王四姓,现在有人口4000多人(含迁出人口)900多户。改革开放以来,我村发生了巨大变化,1995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兴办了月眉木材市场,并成了内安溪最大的木材及加工集散地,大大地繁荣了我村的经济,199年在晋江旅外华侨许建成夫妇的大力资助下,兴建了三层混凝土结构教学楼一幢,为本村学子求知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条件,2007年创办了圣德老人协会,丰富了我村精神文明建设,2008年经群众热心捐资,挤出部分村财投资了339县道我村全段的路灯照明工程,使我村的民众生活出行的质量大幅度提高,全村高楼摩天,新房林立。村貌焕然一新。    现在,我村正在大力发展茶叶生产,木材加工等产业,村两委紧密团结一起奋斗,为我村的经济发展而努力拼搏!   

山格村

  山格村概况    山格境内主要居住5个姓氏,以其中范围最广、人口最多的栅格为村名,因“珊”与“山”谐音,自民国24年(1935)实行保甲制度开始,就简写为“山格”,1958年11月实行公社‘大队时,又取著名的“凤髻山”冠大队名,改为“凤山”,沿用至1981年8月,同年9月因与魁斗公社凤山大队同名,再次改为山格,所以“凤山”两字又成为山格村的别名。    五代置县时属金田乡还集里(十一.十二都),万历11年(1583)全县区域再划分,.属金田乡还二里,民国34年(1945)1月,实行保甲制度时属长卿镇山格堡。解放后,区划五区、十一区、长坑区时均为山格乡,并辖有扶地、月眉和南斗的程光角落。1958年11月实行公社、大队建制时(扶地、月眉从山格析出,各自成立一个行政机构,程光角落于1955年划归南斗乡),山格独立一个行政机构,并改名为凤山大队,1981年9月,再改为山格大队,1984年7月,实行乡、村建制时改为山格村,沿用至今。    山格村位于长坑乡以北方向,玉美溪上游的凤髻山下,距离乡镇府所在地2.5公里左右,东与月眉村相邻,南与长坑、东南与南斗两村相连,西与福春、西北与水缸两村交界,北与感德镇槐杨接壤,县道339线经过三洋中角落,交通便捷。    区域面积16.7平方公里,辖有珊格、水口、卿源、山边(山东)、三洋中等5个自然村落,下有39个村民小组。全村1781户,6701人。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格村常是上级的示范单位,成绩突出,特别是1990年以来,历届村两委不断地进行新村规划建设,先后在凤山小学门口、新圩街、三洋中和长南格公路两旁建起了一排排崭新、整齐的新式套房,又将远在七、八公里外偏僻的上厝借角落搬迁在宫仔山腹建一个新村,人居条件大大改善。1990年又将新圩的旧村址搬迁在溪板林桥头建起了一座三层混凝土钢筋水泥结构的新村址,从而改善了村委会的办公条件。1996年,又争取了“厦门民建一公司”的大力资助,将原来一所以旧祖宇的小学校舍进行大规模扩建,场所十分宽敞,为培养下一代创造了有利条件。    改革开放后,相当一部分民众以传统的鞭炮加工为职业,为制止非法生产和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村两委对广大村民进行大力的宣传和教育,已全面制止,并积极引导村民大力发展支柱产业“茶叶”生产和“淮山”种植。    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民众的共同努力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相信山格村会更加繁荣、富强!   

华美村

  华美村地处长坑乡政府驻地西南2公里处,达摩岩西麓,长坑至蓝田、祥华公路分叉路口。据传于宋代年间,长坑曾在此建一座古城,城门设在此地草苑祖祠的西北侧,故原称城门口。村委会设在城门口,辖10个自然村。村里有四大名山:达摩岩狮仔峰、大古寨狮子形、石壁寨、大山母山。村民主要为王、陈姓。[4]      华美村是产茶大村,把建设茶青市场纳入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项目之一。该村岀产的绿茶茶汤色泽青绿带黄,而且清澈透底,茶汤口感柔滑度极好,口感无任何苦涩,茶汤入喉后口香泛起,深受顾客青睐。      长坑乡华美村端午节有个特殊风俗,这里端午节却是农历六月初二。传说在明朝崇祯年间,长坑乡有人在朝廷-。朝中一个“0神”为了陷害此人,就在皇帝面前造谣该长坑人带领着乡里人要造反。五月初四,泉州府的和尚先得知了这消息,连日赶到长坑,通知百姓们早早逃离。当时正在包粽子的长坑百姓赶紧放下手里的包粽子的叶子,逃往外地。御林军五月初五到,长坑百姓早已逃走。直到第二年的六月初一,御林军才撤走。逃跑的百姓闻讯后,才全部回家。想到当时为了避难,连端午节这样一个纪念屈原的重要日子都没有过。所以第二天,百姓们就包粽子,补过端午节。从此,这成为当地的习俗,并延续至今   

珊屏村

  珊屏村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安溪县长坑乡,在乡政府驻地西11公里处,同发山东南麓,海拔812米。原名彭岭峰,后该村刘氏祖宇有副楹联:“珊玳流辉光映华堂新气象;屏障彭岭带环耸翠蔚文人。”故改为珊屏。村委会设在石塔,辖5个自然村。该村是名茶大叶乌龙的发源地。村民主要为刘姓。[   大叶乌龙叶大肥厚,色泽深绿,枝梗比安溪铁观音略细。其根系发达,枞冠较大,生长速度快,耐冲泡,汤水醇厚,品质、口感、韵味堪与安溪铁观音相媲美,但大叶乌龙适应性强,栽培容易,管理简单,并且价格相对便宜、产量是安溪铁观音的1倍以上。因此,部分消费者对大叶乌龙情有独钟。   

福春村

  福春村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安溪县长坑乡,在乡政府驻地西13公里处,双髻山西南麓,海拔702米。村东与文坪村交界有石草林、东甲峰,西有抱水尖山,南为同发山。该地境内还有座山叫福山,村遂以山名,称福山,后谐音为福春。村委会设在上塘,辖5个自然村,农耕点出山格。溪流从村中经过,形成两个角落,即东派(长房)和西派(二房)。上官姓。该村有清上官献瑶故居遗址,翰林岭山腰有上官献瑶墓。侨乡,侨胞上官光厚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并捐赠巨款支持革命。  

珍田村

  珍田村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安溪县长坑乡,在乡政府驻地西南4公里处,海拔685米。境内为丘陵地带,有交椅屏山、船形山、大仑尾山、狮仔形山、观音山。陈三郎从堵洋(即田中村尾洋)迁入,在上堀(东坪)开垦三片良田,称陈田,寓珍惜先人辛勤开垦之功。后苏姓迁入,谐音称珍田。村委会设在中堀,辖两个自然村。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该村苏氏30多人逃荒往台,今繁衍多人。1978年后,数次组团回乡寻根谒祖。-   2006年珍田村成立了福建省首个茶叶合作社--安溪县珍田茶叶合作社,现在已经成为国家农业部试点单位,泉州市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安溪县十佳茶叶合作社,中国农村信息化优秀合作组织。而2008年成立的安溪县珍田阁茶厂作为安溪县珍田茶叶合作社对外营销和宣传的窗口,已经通过国家QS质量安全认证,并荣获中国中轻质量保障中心“中国著名品牌”重点推广单位。   

祥泉村

  祥泉村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安溪县长坑乡,在乡政府驻地西南6公里处。古为上磜乡,张尾哥于元末由棠棣分支迁入此地。民国后归珍田,1994年4月从珍田析出为独立村,村委会设在英厝,辖上磜。村民主要为张姓。-   祥泉村位于安溪县长坑乡西南部,1994年从珍田村分出,距离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与蓝田乡水电站相邻。全村分为2个自然角落12个村民小组,285户,总人口1102人。   经济建设   全村山地面积4230亩,茶园1723亩,耕地面积365亩,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以茶叶生产为主,但生产技术落后,造成茶叶品质不高,经济效益偏低,村集体经济薄弱,致使目前没有村部;小学基本建设也不完善;村卫生文化设施缺乏。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2080元,其中尚有8户20人处于温饱线下,村集体经济基本无收入。   

云一村

  云一村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安溪县长坑乡,在乡政府驻地东5.1公里处。原属云集村,1982年4月析出。因位于大屏山、厅头庵山西麓,云集村的东部,故称云一。村委会设在半山,辖3个自然村。村民主要为陈、张姓。  


水缸村特产大全




水缸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