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泉州 >> 安溪县 >> 祥华乡 >> 白坂村

白坂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白坂村谷歌卫星地图)


白坂村简介

  白珩村在祥华乡政府驻地南偏西10.1公里处,佛耳山东南麓,海拔900米。曾称为白岩,但不久仍为今名。村委会设在炭科垵,辖两个自然村。村民主要为黄姓。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524208 362000 -- 查看 白坂村谷歌卫星地图

白坂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白坂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石狮村

  石狮村在乡政府驻地南偏东4.8公里处,碧岩山麓山坡地,海拔875米。该地四面群山,重峰叠峦,面朝佛耳山,堪称得天独厚。山上岩石甚多,形状各异。在碧岩山右侧,有一大群岩石,貌似石犀,后谐音为石狮,村以岩名。村委会设在水好,辖9个自然村。詹姓。  

和春村

  明、清属金田乡还二里。民国三十五年属福珊乡福新保,1952年属第十四区福春乡。1953年从福春乡析出成立福新乡。1958年属长坑公社福新大队。1965年随祥华公社从长坑公社析出仍称福新大队。1984年改为祥华乡,并从福春村委会析出,称和春村委会。和春村位于安溪县西北部,全村面积18平方公里,有4个自然村,225户,1016人,耕地912亩,国家级生态公益林1743亩,茶园2000亩。  

祥地村

  祥地村:原来称为上第,后来亦称为祥东。距安溪县城大约有75公里。1958年属长坑公社祥东大队,1965年改为祥华人民公社祥东大队,1984年改为祥华乡祥地村延用至今。祥地村辖区有19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角落。村总面积为23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1987亩,茶园面积3500亩,生态公益林2600亩,村居人口3195人,785户。  

白坂村

  白珩村在祥华乡政府驻地南偏西10.1公里处,佛耳山东南麓,海拔900米。曾称为白岩,但不久仍为今名。村委会设在炭科垵,辖两个自然村。村民主要为黄姓。  

崎坑村

  崎坑村 在乡政府驻地西南9.8公里处,与华安县、漳平市毗邻的山村,海拔890米。原属珍山村,1960年析出,称奇卿。因四面环山,山高坡陡,而谐音崎坑。村委会设在后垅仔,辖5个自然村。村民主要为陈姓  

后洋村

  安溪县祥华乡后洋村,位于安溪县西北部,海拔约800米多的山沟村落,距县城80多公里,距祥华乡政府8公里,东面临石狮村,西是美仑村,南连美西村,北接小道村,水泥公路直达村中,308省道200公里处就是本村村口。全村总面积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00多亩,分为四个自然角落,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50人,120户。  

小道村

  小道古代称“小到”,1961年后改称为小道。南宋时期由张氏先祖开基鳳岛,元朝为金田乡还集里鳳岛坊小到,明清为金田乡还一里鳳岛坊小到,民国为福珊乡华地堡小到,1961年成立祥华公社小道大队,1984年4月改为祥华乡小道村。小道村距政府所在地2公里,距县城80公里。村东靠东坑村,西连珍山村,南连石狮村、后洋村,北连祥华村。辖有7个村民小组,2个自然角落。人口951人,面积 5.1平方公里。 小道村与石狮村、和春村、祥地村、白坂村、崎坑村、后洋村、白珩村、河图村、新寨村、旧寨村、郑坑村、祥华村、福新村、福洋村、珍山村、东坑村、白玉村、美西村、美仑村相邻。  

白珩村

  白珩村在祥华乡政府驻地南偏西10.1公里处,佛耳山东南麓,海拔900米。曾称为白岩,但不久仍为今名。村委会设在炭科垵,辖两个自然村。村民主要为黄姓。  

河图村

  原称乌土,雅化为河图。1960年属祥华公社福新大队,1983年由福新大队拆出,设为河图村委会。 河图村至祥华乡 14公里,至长坑乡 16公里,距福德村 12公里。人口1100多人,面积58000亩。村内有平水宫纪念地及平水宫大桥。  

新寨村

  新寨村地处祥华乡政府驻地南7.7公里处,海拔860米。与该村毗邻的旧寨村有座旧寨(俗称王家寨),村里有两座寨称盛寨和佃寨美,因旧寨比盛寨、佃寨美建筑时间早,故该地称新寨。村委会设在新田,辖14个自然村,废村书房尾。村民主要为詹姓。  

旧寨村

  旧寨村位于安溪县的西北部,海拨650米,距乡政府驻地10公里,东面与兰田乡交界;南面与郑坑村交界;西面与美西村交界;背面与石狮村交界。全村人口,2650人。650户。19个村民小组。全村耕地面积2000亩,茶园1200,人均纯收入7100元。    在远古年代,人们在本村村落中的一座小山顶建一座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土木结构的“古堡”,因此山的形状类似龟状,故此称为龟寨。明朝中末期人们重修古堡改名为旧寨。明清时期为安溪县积德乡崇信里旧寨坊;民国时期为安溪县长坑区多卿乡狮寨堡;建国后为安溪县十四区双寨乡;一九五七年为长坑区美寨乡旧寨高级合作社;1958年为长坑公社旧寨大队;1961年为长坑区多卿公社旧寨大队;1965年为祥华乡旧寨大队;1967年为祥华革委会旧寨革导组;1971年为祥华公社旧寨大队;1984年至今为祥华乡旧寨村。本村属亚热带气候,水源丰富、阳光充足,适应茶树及其他农作物的种植。我村主要经济资源以茶为主,自唐、宋到明、清以来,本村是传统的产茶区之一,新中国建立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更进一步重视茶业的发展,努力建设美丽和谐繁荣新农村,我村群众勤劳朴实,热情好客。还有一双巧手,制出一系列的精品铁观音。   

郑坑村

  郑坑村地处祥华乡政府驻地东南10公里处,海拔570米。因山峰环抱,故原称盛卿,又称盛坑。其中有一个地名为郑坑,1965年撤区建社,大队刻制公章时,误将盛卿为郑坑,后将错就错沿用至今。村委会设在郑坑,辖两个自然村,农耕点后坂。村民主要为苏姓。  

祥华村

  祥华古代称“华山”,四面环山,后改为“华地”,建国后改为祥华。设立于宋,元朝为金田乡还集里。明、清为金田乡还一里。民国时期为福珊乡华地堡。建国后,1952年7月为十四区。1958年3月20日为祥华乡。l958年9月15日至11月属长坑公社祥华大队。1965年4月18日为祥华人民公社祥华大队。1984年4月17日改为祥华乡祥华村。祥华村辖有24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角落。村总面积2万多亩,拥有耕地2500亩,茶园4500亩,林地面积约1.3万亩,村居住人口3980人,995户,旅居海外、台湾10多人。   

福新村

  福新村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安溪县祥华乡,在乡政府驻地东北4.8公里处,海拔996米。原名鳌头,又称五厝头。    明清时隶属还二里长坑乡福春,民国时为福珊乡福春保;解放初期,鳌头分为福新与福春两个村,同隶属珊屏乡;1961年,与福春属长坑区福春小公社;1965年撤区建社,隶属祥华乡。东有双髻山,西有抱紫尖山,南有外屏山、同发山,北御史尖山。村有石碧溪、石厝溪和和春溪3条小溪。村委会设在五厝头,辖5个自然村。村民主要为上官姓。    福新古代称“鳌头”,解放后改为福新。旧属清溪县管辖(现安溪县),明清时期属金田乡还二里、福春保,始祖自甘肃省迁至河南,到宋朝后,一直从福建邵武迁到安溪福春定居,分东、西派到鳌头繁衍。解放后(1950年),改名为福新,1961年属祥华公社福新大队,1984年改祥华乡福新村委会。全村面积45000亩,有山地面积8200亩,耕地面积650亩,4个自然角落,有8个村民小组,人口950人,240户,旅居海外侨亲有100多人。   

福洋村

  福洋村地处祥华乡政府驻地北偏西5.7公里处,海拔930米。据传,古代该地有一农户,养100只鸭,一夜下了200个蛋,被认为是福地,故称福洋。村会委设在前村,辖11个自然村。境内福洋尾自然村有一座建于元至正元年(1341年)的石拱桥,名曰万安桥,是迄今县内所知最早建造的石拱桥;有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的民间土楼“垂裕堂”,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垂裕堂左上角有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所植古杉,树高45米,胸径102厘米,枝繁叶茂,是人们夏季纳凉的好去处;达道堂左侧有树龄已达350多年的红豆杉,树势呈伞形,覆盖面积达400多平方米。村民主要为陈姓。  

珍山村

  珍山村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安溪县祥华乡,在乡政府驻地西南6.9公里处,海拔835米。该地原为雷、许、张、吴、蔡、柯、郑7姓居住,元元统年间(1333—1335年)湖头陈福宝徙居该地后,其他姓氏逐渐外迁,山林田园逐渐由陈姓经营。该地四面群山环绕,森林茂盛,故为珍山。村委会设在中墘,辖12个自然村。境内的山后有古冶银场遗址。历史上,该村人才辈出,陈迁鹤、陈万策、陈亮世、陈科捷、陈甲捷先后登进士第,陈洪图、陈鸣球等21人中举,清代以“五世五进士七翰林”而著称。村民主要为陈姓。  

东坑村

  东坑村古称“公卿”,四面环山形成一个小平原,只有一个入口没有出口,由此得名“公卿”,后人将“公”改为“东”,“卿”改为“坑”,即成了东坑村。设立于1459年,始祖是河南光州固始人也,旧志本族世居泉州湖中延鲁迁入安溪东坑(公卿)为第一世,至今已经25世,每世为22年。明、清时期属金田还一里,民国三十五年属福珊屏乡东坑保,1952年属第十四区祥华乡,1958年属长坑公社东坑大队,1965年属祥华公社从长坑公社析出仍称东坑大队,1984年改为祥华东坑村委会。东坑村面积3000亩,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人口2432人。   

白玉村

  泉州市安溪县祥华乡白玉村地处祥华乡政府驻地南偏西7.2公里处,佛耳山东北麓山垵上,海拔1005米。民国时,白玉坂、玉石、白珩为多卿乡白玉保,取白坂、白珩的“白”字和玉石的“玉”字,合称白玉,沿用至今。村委会设在玉石,辖11个自然村,废村凤形。村落分散,为高海拔的村。村民主要为詹姓,总人口2651人,其中党员50人,改革开放后白玉村社会经济有一定发展,但村集体经济薄弱。人均收入3850左右。白玉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新观念,用新思路指导新行动,全面协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美西村

  美西村地处祥华乡政府驻地南8.8公里处,佛耳山麓,海拔870米。四面高山,中间为小盆地,原名多卿。当时,该地-较多,故称。宋时属积德乡崇信里第8都,明清属崇信里,民国为多卿乡美洋保。解放后属十四区(珊屏)美西乡。村委会设在后坑,辖6个自然村。该村为安溪开先县令詹敦仁隐居地,灵惠庙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境内还有巨富詹经力(人称詹百万)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所筑的的芹案寨遗址。在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中,该村的詹源、詹彬、詹仰庇、詹启东先后登进士第,詹靖、詹启东等9人中举。村民多为詹姓   

美仑村

  美仑村 在乡政府驻地南5.8公里处。 原属美西村,1982年从美西村析出,因位于美西北向的美仑山(又称大仑尾),故名。村委会设在大仑,辖6个自然村。有草坂尾 溪和石贡溪。村民多为詹姓。  


白坂村特产大全




白坂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