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泉州 >> 永春县 >> 一都镇 >> 仙友村

仙友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仙友村谷歌卫星地图)


仙友村简介

  我村地处一都镇西部,距镇区2公里,是一都镇人口最多村。东与本镇仙阳村连接;西同光山村交界;南与南阳村比邻;北与大田县谢洋乡交界。全村分为六个自然村:任田(1组)洋头(2.3组)、双溪(6.9组)、仙友角落(10-14组)、霞兴(15-16组)。全村总人口2819人,0员69人。总面积33307亩:(其中农田2590亩,柑桔园2230亩,茶园1800亩,农果园200亩,毛竹林500亩)。集体村财收入主要林业、村电站、柑茶园承包费,年约15万元。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柑、茶、林种植业。民办企业有泉州仙都竹木有限公司;股份制电站3座、制材厂4家,上述企业经济效益良好,较好地带动了我村的经济发展。
  我村于2003年被子评为省级文明村,2006年创建了特色文化(山歌)村;2003年被评为县级计生协会一流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525102 362000 -- 查看 仙友村谷歌卫星地图

仙友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仙友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美岭村

  美岭,旧称“尾岭”,地处永春、安溪交界的莲花山西麓,原是一个出门皆山、地无三分平的偏僻小山村。全村面积仅5平方公里,112户,500多人。    1979年,美岭人均年收入只有70元。改革开放的浪潮使美岭村迅速崛起,在村-苏新添的带领下,村里修公路,建电站,办工厂,集体经济不断地发展壮大。2007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7.5亿元,村财收入985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3.65万元,人均利润19.5万元,拥有固定资产达15.1亿元。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领取养老金500-600元。美岭村真正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愿望,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美岭村脱贫致富的关键在于有一位好书记、有一个好的党支部、有一支好的党员队伍。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美岭村的党建工作不断加强。自1998年5月成立美岭村党委会以来,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现下设3个党总支,16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85名,其中外地党员141名。美岭村党组织曾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美岭村先后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村镇”。村-苏新添同志先后被评为“全国综治先进个人”、“全国优秀0员”,被推选为党的十五大、-代表,并连续当选为十五、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    多年来,在村-苏新添同志的带领下,美岭走活了“建电站、修公路、办企业”三步棋,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并适时成立了美岭集团公司,实行集团化管理,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活力与效益。如今,美岭集团已拥有水泥厂、人造板厂、火电厂、胶合板厂、造纸厂等多家集体企业,美岭集团所属商标——“美岭”被认定为“福建省著名商标” 。致富不忘回报社会。为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对外交流,从 1998-2003 年美岭村先后投资 5000 多万元铺设了从一都镇到安溪交界共 38 公里的水泥路;2006 年出资 350 多万元,对美岭至一都公路的水泥路面进行全面拓宽整修;出资 400 万元,支持永春县内下洋镇至一都镇的公路进行水泥路面改。此外,美岭人还热心公益事业,支持周边乡镇修路、办厂,近五年来,美岭村用于扶贫济困等公益事业的款项就达3000 多万元。    为发展山区教育事业,从 2000 年开始,美岭村先后投资约 3 亿元创办了村办公立学校——美岭中学。学校面向全省招生,面向全国各地招聘优秀教师。美岭中学教学质量优良、教学管理一流,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美岭的学子进入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深造。    美岭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印证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力量,凝聚着党和政府对山区脱贫致富的殷切关怀,也表现了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强烈愿望,是新时期党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农村山区驻足扎根的重要体现。  

仙阳村

  我村位于一都镇政府所在地,全村人口数2134人,总户数658户,分为11个自然小组。现在耕地面积970亩,山地面积1.2万亩,茶园300亩,柑园600亩,村民年均收入4000元左右。全村党员49人,村两委成员8人,本村村财政收入以仙阳电站承包金3.88尤元,仙阳旅社、店面租金4.5万元,共计8.38万元。我村每年分给各村民每人20元,计4万多元,扣除后所剩无几。我村现时的经济还是非常困难,还需大力发展经济收入。    我村民在我村两委带领下,发展了种植行业,在这几年来,帮扶村民们造了3间的木材加工厂,机砖厂1间,香脚厂1间。接下来我村当务之急要修一条重要的农业生产的通道(乡间公路)于黄柏洋,此条公路的畅通可以促进我村民的耕作,果园、茶园的发展。还有位于我村各地方的三条水圳,也急需好好的整修,争取明年可以粮食大丰收。    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村两委认真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认真规划发展经济项目,千方百计增收财政收入,多方努力为人民群众多办实事,大力利用我们山区的自然优势,发展农业生产。我相信在镇党委及政府的领导下,我们村会改变现状,村民们的考活会是更加美满幸福。   

光山村

  我村共分为11个村民小 组,383户,总人口1373人,分布于5个自然角落。这几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指导和村民的积极配合下,发生了许多显著的变化,具体情概述如下:   村支部历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现在党员34人,其中女党员3人。土地情况:共有山地面积3.2万亩,耕地1274.6亩,毛竹林7827亩,村民拥有茶园约1300亩.村集体先后共投入485万元开通公路62公里,硬化水泥路面7.2公里.因角落分散,为方便儿童就学,共兴建了6座校舍,现只有山头角落一座学校在继续使用。    今后发展的思路:现村集体的经济收入一年不到1.5万元,面对如此状况,我们村两委经多次的讨论,决定充分利用茶叶发展的良好势头,加快茶叶加工发展的步伐,继续状大村民们的经济实力,经过多方引资,准备在明年扩宽水泥路面,为发展经济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指导下,村两委与村民将齐心协力共同寻求出路,努力开创有山区特色的经济路子,继续推进我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南阳村

  南阳村地处一都镇西南部,东与化阳村隔溪相望,南与黄沙村相接壤,北与仙友村相邻,是一都镇“平原”村落之一,概况如下:   一、组角落分布、人口数   全村分布为7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角落。其中一、二组为一角落,即南阳角落。三、四组为一角落,即福山角落,五、六组为一角落,即官埔角落,七组为一角落,即官林角落,总户数420户,人口1533人。   二、基层组织情况   两委成员7人,其中支委5人,村委2人,党员数38人。   三、村财收入情况    年收入仅有6000元。   四、拥有资源情况   耕地面积1184亩,山地面积6820亩,其中林地5730亩。   五、种植业情况   柑桔300多亩,茶园300多亩。   六、村民收入情况   全部依赖种植业收入,位于全镇中等水平。   七、今后发展思路   南阳村单面街片区早期被镇政府划入规划区,至今未能实施,规划区内村民旧房急待翻建受阻碍,急需建新房难圆夙望。浪费闲置土地资源,村容村貌依旧不能改观。为此,渴望镇政府牵头,盘活开发土地资源,造福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借此增加村财政收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举措发展。  

仙友村

  我村地处一都镇西部,距镇区2公里,是一都镇人口最多村。东与本镇仙阳村连接;西同光山村交界;南与南阳村比邻;北与大田县谢洋乡交界。全村分为六个自然村:任田(1组)洋头(2.3组)、双溪(6.9组)、仙友角落(10-14组)、霞兴(15-16组)。全村总人口2819人,0员69人。总面积33307亩:(其中农田2590亩,柑桔园2230亩,茶园1800亩,农果园200亩,毛竹林500亩)。集体村财收入主要林业、村电站、柑茶园承包费,年约15万元。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柑、茶、林种植业。民办企业有泉州仙都竹木有限公司;股份制电站3座、制材厂4家,上述企业经济效益良好,较好地带动了我村的经济发展。   我村于2003年被子评为省级文明村,2006年创建了特色文化(山歌)村;2003年被评为县级计生协会一流村。  

鲁山村

  我村地处一都镇西部边陲,位于泉州、龙岩两市,永春、安溪、漳平三县交界处,海拔700多米。距离县城116公里,距离镇区20公里。共有古格、鲁光乾、八甲3个自然角落,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38户,人口879人。全村面积21478亩,其中毛竹林6000多亩,耕地面积620亩,茶园700多亩。村财收入20000元,人均收入2500元,全村村民分散居住在地势险峻的山坡峭壁上,有的屋后是峭壁,屋前是百米深渊。由于极端恶劣自然条件的制约,经济发展也显得非常的滞后。   2005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村被市级入重点扶贫村之一,根据现场办公会的精神,依照林部长提出的四点扶贫指导思想,突出“轻重缓急”的主题,投入200多万元,完成3.5公里环村公路硬化建设,并于2005年10月通过省交通厅验收。村容村貌得到巨大的改观,村民自我造血的功能也得到进一步增强。由此迎来了2006年一个新的发展跃升期。两委干部制定拟办为民办实事及经济工作计划目标。   两委干部、全体党员以-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县、镇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完成制定计划目标。茶叶发展已初成规模,一年来新种茶叶300多亩,新办茶叶加工厂32家,投入资金约80多万元,已初见成效。林业发展稳步推进,毛竹林垦复1500亩,造林300多亩,抚育幼林400多亩,营造防火林带60亩。向上级争取20多万元,修复水毁路段已完成,确保环村公路顺利通行。投资8万元,古格至大坑农田灌溉水渠3.5公里硬化正在进行中。以上成绩的取得,是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体村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在充分肯定成绩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今后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全力推动我村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全体村民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而努力奋斗。  

龙卿村

  龙卿村地处一都镇西部,与漳平交界,是一都镇山区村。   一、组落分布、人口数   全村分布8个生产小组,3个自然角落,一、二、三组龙坑堀角落。总人口1178人,总户数331户。   二、基层组织情况   1个党支部,支部4个支委,两个村委,0党员35人。   三、村财收入情况   水电站一座,收管理费年收5千元,坝头年收2.5千元,村集体茶园承包款1.5万元,村财固定收入约2.2万元。现村财赤利5万多元,村两委旧欠工资没有题现。   四、拥有资源情况   全村山地面积1.8万亩,茶园1500亩,竹林4000亩,田地面积约800亩。村民收入主要以茶叶为主,毛竹收入为辅,主外经商,村民经济可以。   五、今后三年总体计划   今年年底准备铺设学校、村部一段水泥路约1.5万元资金,修补学校门,村部宅顶瓦约2万元。由于龙坑堀茶叶兴旺,村民经济活跃需铺设龙坑堀的公路硬化工程。估计明年进行约资金80万元,需政府立项支持。

林山村

  一、基本情况   本村位于一都镇西部,距镇区12公里,与安溪县桃舟乡接壤,全村现在4个自然角落,6个村民小组,179户,656人。现在山地面积2400多亩,耕地面积400亩,毛竹林6800亩,茶园300亩。村民年均纯收入实际约3000元,村财收入2万元。   二、班子、党建工作情况   村两委成员6人,全部是党员,高中文化程度1人,初中文化5人,文书及村出纳员属聘请。   全村党员27人,其中50周岁以上9人,60周岁以上2 人。   三、经济发展情况   本村系高边远山区,村民靠出售毛竹及部分茶叶为生。2003年被市列入扶贫村,水泥路硬化11公里,投入资金290万元左右,2005年角落机耕路硬化2.5公里,投入资金35万元左右,今尚欠工程款30万元。由于村财今尚负债,各项工作开展存在不少困难,待今后逐渐完善解决。   村民经济依靠农业、毛竹、种茶及外出务工为生。近两年来,村支部、村委员发动村民种茶200多亩,并管好竹林,已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今年来,我村新一届村两委认真完成党建、计生、综治、村务会开等日常工作,千方百计设法增加村财及村民经济收入。现已完成对全村6千多亩毛竹的垦复,并计划继续发动村民种茶200亩。   今后,我们相信,有镇党委、政府和上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有村“两委”班子齐心协力,有全村党员用及村民的共同努力,我村的各项事来将会更上一层楼。  

三岭村

  三岭村地处一都镇偏南部,距一都镇政府十一公里,四到东与横口乡贵德村,西与一都镇南阳村、安溪桃舟村,南与横口福德村,北与一都镇苏合村等地域交界,是一个两县三乡镇八个村交界乡政府。   一、基本情况   我村现有土地面积22000多亩,农田650亩,五个自然角落,六个村民小组,即:大坂为一、二组,高为三组,下口坂为五组,龙交厅为六组。人口921人,居民户口40多人。分成两个经济联合社,1至4组为岭脚经联社,5至6组为龙交厅经联社,两社经济独立核算。   二、企业情况   93年投资700万元筹建三岭水电站,装机容量960瓦千,2004年投入500万元对该电站进行改造扩机1600瓦千,共装机2560瓦千,年发电量700多万度,收入150多万元。该电站由岭脚经联社占有5/6 股份,龙交厅经联社占有 1/6 股份,共自投1030万,县信用联社申贷170万元。   三、林业情况   三岭村森林资源丰富,原有的天然已基本采伐,留下尚少,人工林、毛竹已具规模,可遂年进行采伐。2003年进行林权制度改革,村民参与林业营造管理。林木出售后,集体提取25﹪,村民可享75 ﹪经济效益,林业生产有序进行。   四、村民经济情况   以发展 种植业为主体,多年来,农民以柑茶为主要发展方向,全村发展茶园600多亩,柑园400多亩,户收入少者近万元,一般为2至3万,个别近10万元,村民收入人均6500元。还有少数村户由于银根缺,发展尚慢,村“两委”将尽力做头牵头引线,解决资金尽快发展。   五、组织情况   三岭村两委8人,支部委员6人,村委会3人,党员数37人(女党员6人)。今后的发展思路:   1、有线电视安装;   2、村民自来水工程;   3、新村建设,道路硬化;   4、电网改造扫尾工作。   5、以三岭电站为龙头,寻求发展村财收入渠道,壮大集体经济。  

黄沙村

  黄沙村地处一都镇南部,与安溪县桃舟乡接壤。全村分为黄沙、草洋、山殊3个大自然角落,6个村民小组,316户,总人口1234人,居中有汉、畲两族。现在山地面积22110亩,耕地面积1203亩,村财收入只有唯一55千瓦电站,年收入8000元。全村以种植水稻为主,村民经济来源以芦柑、茶叶、商品林育各各苗木等为主。全村有芦柑800亩,茶叶有1350亩。   我村“村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毛泽东思想、-理论为指导,“-”重要思想为动力,紧紧围绕在吸锦涛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把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为改变村容村貌,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全面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一都镇黄沙村在永春县的最西部,是省定的革命老区村。1942年,在闽西北特委林大潘的领导下,黄沙成立地下党组织,不少村民参加了游击队,将根据地设立在风景秀丽、树多林密的东湖岩。1944年1月,永(安)大(田)游击队在林特委的带领下到黄沙开展地下活动。他们舍生忘死,一起到安溪等地跟敌人打游击战。村里不少妇女自愿为游击队作交通联络员,赠送草鞋、大米和蔬菜等。不久,-带兵到黄沙村围捕,黄沙的游击队员掩护永大游击队安全转移,当天黄沙村有七人不幸先后被捕,许多村民的房子被烧毁。被捕的人在狱中至死不屈,林阿花和苏新兴两位党员在狱中英勇牺牲,解放后被追认为烈士。   由于地处偏僻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条件差,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是泉州市的贫困村之一。2001年8 月,泉州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林荣取带领市、县有关单位的领导到黄沙村召开扶贫现场办公会。在市和县交通局、市公路局、市农办、市扶贫办等单位的帮扶下,几年来,黄沙村完成了全村 10 公里公路的硬化建设,村集体完成 200 亩的毛竹林垦复,还建起了一个茶叶加工厂,目前正对村办小水电站进行技术改造。同时,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兴建好小学的围墙和校门,建起一间计生服务室。农民们积极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大力发展芦柑、茶、桃、西瓜、树苗等产业。   

黄田村

  黄田村地处一都镇东北部,与大田县吴山乡、谢洋乡交界,是一都镇“山区”村落之一,概况如下:   一、组落分布、人口数   全村分布为七个生产小组,四个自然角落。其中一组为一个角落,即溪美角落;二组为一个角落,即玉地角落;三、四、五、六组为一个角落,即黄田村部;七组为一个角落,即陈山角落。总人口1211人。   二、基层组织情况   0党支部1个,支委5人;村委会1个,村委2人;0党员31人。   三、村财收入情况   1、水电站一座年收入18万度、约4万元(承包者按电网收购计算上缴村集体)。   2、用材林与承包者按合同比例分成(砍伐时的金额)。   四、拥有资源情况   全村总面积约2.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900多亩,山地面积1500多亩,生态公益林8000多亩,封林马尾松1000亩,人口造林地5000多亩。   五、村民收入情况   主要依赖种植业收入,全村柑桔500多亩,茶园1000多亩,一部份外出务工。   六、今后的发展思路   1、加强班子建设,解决“有人管事”的问题。、   2、加强制度建设,解决“按章理事”的问题。   3、切实改进作风,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   4、利用封林的资源(估价约400万元)寻找发展经济新项目。   5、陈山角落的公路硬化工程也需要建设。  

苏合村

  一年来,村两委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胆开展工作,带领村民发展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把即将过去的一年作一下工作总结和明年的工作计划安排。   一、村两委认真学习中央有关文件和,提高认识,牢记“-”,时时以“-”严格要求自己,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村两委班子达到空前团结,只有团结,才能带领椟发展经济,有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干部形象。   二、立足本村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生产,鼓励村民种植茶叶,到今年年底,茶叶种植面积达到600亩,人圴收入3000元。对柑桔黄龙前病的防治也十分重视,按上级政府的统一布置,拨发专项资金,落实到每种植户,进行综合治理,为减少损失,取得了一些成效,今后也将继续把该项工作做实做好。   今年春夏之交,我村受台风暴雨的袭击,使村受到严重损失,民房倒塌2座,公路多处溜塌方,在村两委的带动下,及时抢险,抢修道路,及时安置受灾户,使受灾户人心安定。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村投资了四万多元,兴修水利,对原有灌溉农田的水渠进行全面整修,得到了广大村民的拥护。   林业是我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支柱,对杉竹林的 抚育也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抚育杉竹林1500多亩,全村民一处荒山,全部造林更新。   三、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成绩显著,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民风纯朴,对邻里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代解各类在萌芽状态,构建和谐苏合村,人民安居乐业。   四、新的一年即将来临,村两委将一如既往地发扬优点,为村民多办实事,多办好事,计划明年完成有线电视和泉灵通信号的建设,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素质,发展经济服务。争取明年村民人均收入达4500元,真正达到小康水平。  

玉三村

  玉三村位于一都镇东部,全村总人口877人,分4个自然角落,共8个生产小组,现有山地面积1.3 万亩,基本农田540.2亩,毛竹400亩,柑园150亩,茶园300亩,村民年均收入2800元左右,村财收入仅靠柑园,经过旧年投资、开路、架电线、金库建设,从原来每年4千元增加至每年1万元。   全村有党员37人(其中预备2人,退休2人),外出6人,近年来发展新党员3人,现有两委成员7人,高中文化6人。   本村山高水冷,资源条件较差,因修村部学校欠款10万多元,由于村财紧缺,许多工作开展困难重重,日常开支每年向上级争取解决,村道、钦水工程、村部办公桌椅资金无法解决,日子过得十分艰苦,两委成员误工一直无法提现,该困难需要及时加以解决。   近年来村两委组织村民发展种茶种果,管护山林、毛竹,已具有一定规模,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今年来新一届村两委认真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认真规划经济项目,千方百计增加村财收入,努务为民办实事,做好事,开展山林管理,毛竹管理,柑茶发展及造福工程等任务。   在镇党委政府和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有两委成员的无私奉献,有全村的党员群众的支持,我村贫穷落后一定会改变,我村的日子一定会一天比一天好  

吴殊村

  本村位于一都镇东大门,海拔980米,东与下洋镇大荣村、南与横口乡西坑、福中村,北与大田县关山乡碧山村为邻,距镇区17公里。全村现有4个自然村落,6个村民小组,193户694人。现在山地面积6156亩,耕地452亩, 毛竹1300多亩,柑果150多亩,茶园500多亩。村民年均纯收入实际约2800多元,村财收入仅(靠柑茶园发包)有3500元,且近几年没有兑现收清。   村两委成员5人,其中0党员4人,高中文化程度2人,初中文化程度3人,还聘请文书、计生、民兵、团支书等业务干部4人,并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加以培养。   全村有0党员29人,其中退休回乡干部2人,外出4人,50周岁以上15人,60周岁以上10人,近7年来发展吸收新党员2人。一部分党员小农意识浓厚,先锋模范作用缺欠。   本村山高水冷、土地贫瘠、资源条件较差。泉州市扶贫办曾于1998—1999年对我村进行帮扶,村道、村部办公楼、小学校舍等条件得到了改观。但至今仍拖欠村部、学校、公路等工程款12万元。由于村财贫乏,许多工作开展困难重重,办公经费每年靠向上级求援解决,村道、水利、学校、村部、维修资金无处解决,日子过得十分艰辛、诸多困难的需要及加以完善解决。   村民依靠农业、种茶、外出务工为生。近二年来村两委组织带领村民种茶种果、管护竹林、并已具有一定规模,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村民的经济收入有所增加,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今年来,我村新一届村两委认真完成党建、计生、综治、村务公开等日常工作任务,认真规划发展经济项目,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增加村财收入,多方努力为民办实事、做好事。现村两委成员已筹资一万多元,并积极向上级各部门争取资金扶助、实施开展山林管理、毛竹管护、柑茶发展、饮水工程、水圳、道路维修、村部大楼修膳、村民住宅“造福工程”等工作任务。   综上所述,吴殊村是一个贫穷落后,又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村,是一个既在种种困难又面临有利新机遇、呈现新局面的村,是一个正在尽力摆脱贫穷落后,正在发展、能够发展的村。   我们坚信,有镇党委、政府和上级各部门的关心重视扶持,有两委一班人的以身作则,无私奉献,有全村0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全村人民的理解支持,吴殊村的面貌一定会改变,吴殊村的明天一定会美好。  


仙友村特产大全




仙友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