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泉州 >> 永春县 >> 蓬壶镇 >> 军兜村

军兜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军兜村谷歌卫星地图)


军兜村简介

  军兜村地处蓬壶镇北部,距永春县城28公里,是一个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的村庄。省道“福三线”贯穿全境,交通便捷,素以“经济、文化、交通”繁荣而著称。全村有20个村民小组,1138户,总人口4145,共有党员76人。全村总耕地面积2059亩,林木储藏量壹万多立方米,全村共有小形企业6家。军兜村是著名的花卉村,其中杜鹃花品质优良,拥有量居全省第一位。几年来,先后荣获县“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安全村”、“综治工作先进单位”、“治保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525104 362000 -- 查看 军兜村谷歌卫星地图

军兜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军兜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丽里村

  丽里村现有三千三百多人口,20个村民小组,九百多户。坐落在蓬壶东部,以小溪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环村路面基本硬化,与三交线相连,交通比较方便。村民以农业生产为主,以柑、茶、食用菌生产为副。全村分有墓头、孔内寨、内坑、官坝、南边洋、苦足乾、高墘等几个自然角落。    丽里村与联星村、南幢村、美林村、高峰村、高丽村、西昌村、观山村、鹏溪村、八乡村、孔里村、汤城村、美中村、美山村、军兜村、壶中村、魁都村、都溪村、东星村、魁园村、仙岭村、壶南村相邻。  

联星村

  联星村位于永春县蓬壶镇的西部,属革命老区村,距镇区20公里,距县城30公里,与蓬壶镇八乡村毗邻,外接达埔镇、玉斗镇,通过省道306线与蓬八路与外界相连,交通便利。全村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000多亩,山林地2500亩。海拔450-700米,属典型的高山气候区,主要盛产毛竹、杉木、柑桔。全村共分为英溪、葫芦区、刘坪、万代、后洋等5个自然角落,14个村民小组,460户,人口2029人。联星村现有村“两委”班子成员6人,党员39人,入党积极分子1人。  

南幢村

  南幢村位于蓬壶镇西北部,是永春县革命老区重点村。全村有20个村民小组,900多户,总人口4120多人。现有耕地面积1830亩,林地4300亩,茶果1000多亩,拥有储水量达35万立方米的“山当”.“醋坪”两个水库及装机125千瓦的村电站。2013年全村粮食总产量1100吨,农业总产值58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1270元。近年来,村两委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因地制宜,主动作为,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为主线,以发展特色山地经济为重点,以搞好山地综合开发为导向,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积级推广农业“五新”工程,建立了108亩特优航2号超级稻示范几基地,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基地化.规摸化.产业化,基本建成了金线莲.芦柑.枇杷.茶叶.花卉.蔬菜.毛麻竹.禽畜养殖.食用菌等基地。带领群众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创建“文化示范村”,聘请设计院进一步完善《南幢村修建性详细规划》,科学规划建设了深洋当..洋安寨格等七个住宅小区,进一步加快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步伐,拓宽改造蓬八公路南幢段5公里,安装52盏路灯,完善村文化中心的各项配套设施,配备农民体育健身器材.图书室.阅览室.棋牌室.老人活动中心等活动场所,深入开展“环境卫生百日整治专项行动”,完善垃圾池.垃圾车等设施,2012年被县定为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了迎宾门,以及迎宾大道拓宽,沿道两侧亮化,绿化,美化,先后完成了墩邱角落,香山福仑角落道路硬化。2013年实施桥头溪溪流整治800米,并建成溪滨步道400米。呈现出一派清新.整洁.气派.优雅的美丽景象,村容村貌变化日新月异,精神文明建设不簖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近年来先后被县委县政府评为通村道路硬化建设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  

美林村

  美林村是蓬壶镇西部的一个基层行政村,又是革命老区基点村。距镇政府5公里,距县城30公里,有蓬八公路横通村前,交通便利。    美林村位于五班山脉东南麓,东与美山村毗邻,西与南幢村接壤,南与西昌村交界,北与锦斗镇的锦溪村相邻。总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0亩,林地面积2246亩。分为8个村民小组,251户,人口1109人,同属汉族。    美林村的民居集中的向阳坡的自然村落,村落总称儒林,上部又称大坪。聚居民众皆为林姓,同属“九牧传芳”之“美山衍派”的孝房。这种情况在全镇中是唯一的特例(同姓同族-派)。    美林村委会驻地儒林,海拔428米。全村境内最高处是班山的最高峰933.7米,最低处是普济坑底,约360米。其自然高程悬殊之大,在全镇各村中也是罕见的。    美林村是蓬壶盆地的周边半山区村,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理位置属东半县与西半县以马跳、五班山为界的分界线的向阳坡,南亚热带的地质、植被、气候特点比较明显,村中部有一块热带雨季林未受破坏,基本保持原始生态。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境内有三分之二是山体,其间夹杂一些山谷、小盆地;三分之一是山坡地,由于长期开发,成为耕作区和居民区。   

高峰村

  高峰村位于蓬壶西南部州市蓬壶镇,地域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0亩,林地面积720亩,是革命老区村。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68户656人,现有党员31名,村两委成员5名,村集体有2个柑桔场,总面积86亩,村财常年性收入.3万员,农民人均年纯收入9060元。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村积极开展农业产业构调整,进行村容村貌改造,村里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山村的面貌日新月异。  

高丽村

  高丽村位于永春县蓬壶镇西部,距镇区4公里.距县城30公理,与蓬壶镇西昌村,丽里村,高峰村,南幢村,比邻,海拔300至350米,整村现有耕地面积500亩,林地1673亩,分为斗仔,后僚,横路下,高丽新区,4个自然角落,7个村民小组,228户,总人口1019人,现在村两委班子成员6人,党员27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   

西昌村

  西昌村位于蓬壶镇西部,是人口众多的平原村之一。全村总人口5000多人,外出务工近千人。村属前后近三公里之长,村头有水尾万春桥桥亭一座,村中山上有一座佛寺,村尾有一片绿油油的柑园、茶园和一座座食用菌菇房。全村分为四个自然角落,23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组。村委会和村属小学及卫生所均设在村中心点,方便于村民。全村拥有耕地面积1157亩,有龟垅水库1个,柑园202亩,茶园195亩,卫生所3间,全日制小学1所,2班幼儿园。还有粮食加工厂和服装加工厂及茶厂,花卉,食用菌及果树种植,牲畜养殖等等。 西昌村是人多、地阔、地理位置良好的村属之一,交通方便,有利于发展空间,有待于投资开发办企业。  

观山村

  观山村位于蓬壶镇东部,距镇区4公里,全村总人口5000多人,辖27个村民小组,分为6个自然角落。山地面积3900亩,耕地面积1600亩,生态资源丰富,山头竹林茂盛,瓜果飘香,境内有国家AAA级旅游区—百丈岩。全村农业总产值达7200万元,村财收入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100元。2014年观山村被确定为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村党支部将以贯彻落实-精神为契机,积极做好美丽乡村工作,主动融入蓬壶镇市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建设,精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农民增收点,力争把观山打造成环境优美、村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美丽乡村。  

鹏溪村

  鹏溪村简介   鹏溪村地处蓬壶南端与达埔镇相邻,享有蓬壶南大门美称。为革命老区村,距镇中心2km,东与观山村接壤,西邻孔里村,南与达埔镇新琼村接壤,北与壶南村接壤。省道206线和泉三高速公路穿村而过,并设有一个出入口,交通便捷。全村区域面积4平方公里,人口3151多人,共计970多户,分为14个村民小组,下有苏坂,程边,后埔,溪前,石笋尖,溪东小区6个自然角落。全村种植经济作物以香蕉、甘蔗,芦柑,枇杷等水果,食用菌以种植蘑菇、草菇,芭西菇为主。鹏溪村现正处在景观大道和农副产品市场筹建中,且距正在建设的蓬壶镇农副产品加工基地近,建成后将大大方便了我村的食用菌的加工、生产、销售,食用菌生产将逐步凸显出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今后将成为我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    永春最华丽壮观的廊桥——壶口桥在村的腹地。且村中福坪墩上有棵数百年历史的特大榕树,主干周长8.1米,高20余米,离地面约1.5米处支干四面伸展,长达25米,像一把巨伞,覆盖面积约2000平方米。   

八乡村

  八乡村位于蓬壶镇西部,距镇区13千米多,海拔800多米。全年气候温和,暑天不热,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避暑山村。全村星散于五个自然村落,有龙坑、岭头、格后、福坪、福坑,山上有竹林、松柏林茂密,葱葱茏茏,是一个天然宝库。是永春的西双版纳,是一个天自然的巨大的氧吧,进入我村仿佛进入人间仙境,使人心旷神怡,精神大振,有年轻般的感觉;泉水甘甜可口,溪水清澈见底小鱼、小虾游来游去;还有珍稀的红豆杉、穿山甲、金线莲;一年四季山上的野果定会让你吃个够;准会让你留连忘返。村里有永春特产——芦柑、茶叶;有新开发的绿色食用油植物——油茶。    我村北面与永春县锦斗镇交界,西面与玉斗镇交界,东南面与达埔镇交界,是四镇交汇之处。可便捷到达名胜风景区——乌髻岩。我村还有远近闻名的道山岩,岩寺内供奉着明朝保存下来的菩萨——玄天上帝,常年香火不断,灵验无比。    全村共有人口2058人,耕地面积1650亩,山地面积3800亩。主要种植水稻、地瓜、芦柑、茶叶。全村年经济总值一千多万元,老传统饲养山羊、白鸭、免子、鸡等。农村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外出办厂、打工的就有450多人。留守村民主要从事于农副产品加工,生产竹扫把、畚箕、扁担。    近年来广大村民在村两委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带领下,各项事业有了蓬勃发展,特别是各角落都铺设了水泥路;穿梭于各家各户都非常便捷。崭新的八乡小学屹立在福鼎山脚下,顺利通过了福建省泉州市义务标准校验收;建立了生姜基地,新建了农民公园。使我村向小康村迈出了一大步。    我村社会治安稳定,村民以农业、林业为生计。村民面向黄土,背朝天,早出晚归,勤劳致富,为人处事讲诚信,待人和蔼可亲,热情好客。欢迎有识之士光临我村!   

孔里村

  孔里村地处蓬壶镇西南部,离镇政府所在地约3公里,现全村610户,人口2534人,分为15个村民小组。全村面积2307亩。境内的自然角落有:井垄,东埔(埠)(东埔现在正在开发中,福源祥纸品有限公司已经进入建设的阶段,还有水电站,也已经投入经营中,另外消防中队也已经开始动工建设中),孔内等。村委会驻地在孔内,海拔250米。聚居有颜、林、吕、陈、潘、赵等姓。    历史上,该村亦称“孔内”或“东埔(埠)”。旧属里仁乡招集里第八都。民国期间属壶口保,解放初属丽里乡,公社期间属孔里大队,体制改革后称孔里村。    相传蓬壶古代亦称“肥湖”,该村地处“肥湖”的水尾,为湖水出口处,人们绕过这山水之畔进入“肥湖”,是蓬壶南部的第一个村,原村中有条古道,是闽南一带通往闽西北的交通要道之一,是以地理位置衍化的地名。   

汤城村

  汤城村又名汤头城,汤头城原名“池州城”是因温泉的源头,由汤头城地下流经溪床出泉,源头在汤城,所以汤城村又叫汤头城。汤城村位于蓬壶镇区东北部,北部与魁园村接壤,西面与魁都村相连,东部与仙岭村相接。省道203线从片区西部南北向穿过,距泉三高速公路蓬壶出入口约1公里,交通便捷。村辖8个自然角落25个村民小组,村总面积5.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10亩,总人口6900多人,境内有汤城中学、壶东小学、蓬壶第二中心幼儿园及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    村有工业企业10家、1个生产基地和1个果场,包括:坑头磁土矿、益达鞋服有限公司、南德针织厂、金胜服装加工厂、科鑫果场、科鑫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及800多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等。今年借此美丽乡村建设,将原食用菌基地进行标准化工厂改造,届时将大大节省劳动成本和劳作强度。此外,芦柑种植面积500亩、枇杷种植面积600亩、茶叶种植面积400亩,其它名优水果200亩。    今年我村利用温泉的天然资源,建设泉州永春天沐温泉旅游度假区,将来将建设天沐品牌精品会议温泉酒店、天沐温泉 SPA 区、养生公寓及养生住宅、老人高级养生公寓、配套商业综合体和项目拓展训练营、项目总体景观、旅游景观、环境塑造规划等。建设规模为:初步规划建设总用地面积约 583 亩,总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首期项目总投资:3500万元。    村内文化体育设施完备,有“三堂”建学堂、图书室、阅览室、老年人活动中心;有多功能文体活动室、南音室、乒乓球、篮球场、棋牌室、农民体育活动中心,并利用有些场所经常开展食用菌、茶叶加工、柑桔生产、鞋服制作等技术培训,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素质。    2013年工农业总产值39120万元,村财收入20万,农民人均纯收入13899元;   

美中村

  美中村位于蓬壶镇中部,系镇政府驻地,也是革命老区村。全村人口5960多人,辖22个村民小组,分为8个自然角落。现全村有山地面积750亩,耕地面积1100亩。2013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1.6亿元,村财收入20多万,农民人均纯收入近6000元。先后被授予省级文明村、省“家园杯优胜村庄”卫生村、园林式村庄、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市农村“百佳”党支部、“五个好”党支部、五个一先进单位、敬老模范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虽地处山区盆地之中,但人多地少,长期以来,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种植业方面主要有果树800多亩,食用菌9万平方米及部分蔬菜、花卉;手工业方面主要有焚化品加工,线面加工,糖品及红粬,红酒,豆腐加工等;商业方面主要依靠近市优势,从事饮食服务,小商经营等。  

美山村

  美山村位于蓬壶的西北部,距政府驻地约500米,交通通信便捷。全村占地面积10667亩,21个村民小组,1308户,总人口4957人,党员93人,6个自然角落:仙洞林脚,官圳墘,铺面,下深,石牌口,洋垱。境内国家AAA级仙洞普济风景区,是福建唯一供奉神农大帝的寺庙,山 中古树奇石,步步是景;村里还有全市规模最大的完小,蓬壶中学,同益服装厂,林木加工厂,石材厂;食用菌,水果蔬菜,花卉基地已初具规模。全村工农业总收入850多万元,村集体收入18.5万元,人均收入6920元。  

军兜村

  军兜村地处蓬壶镇北部,距永春县城28公里,是一个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的村庄。省道“福三线”贯穿全境,交通便捷,素以“经济、文化、交通”繁荣而著称。全村有20个村民小组,1138户,总人口4145,共有党员76人。全村总耕地面积2059亩,林木储藏量壹万多立方米,全村共有小形企业6家。军兜村是著名的花卉村,其中杜鹃花品质优良,拥有量居全省第一位。几年来,先后荣获县“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安全村”、“综治工作先进单位”、“治保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壶中村

  壶中村位于蓬壶镇中部,全村有9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762户,2762人;劳动力1983人,全村面积1499亩,境内自然角落有:旧街(董前街)、杰头、三清边、官村、格丘、三角街(新街)、中兴街、东街、双溪口。耕地面积558亩。2013年度人均纯收入13438元。    因地处蓬壶的中心地带而称壶中,历史上均为蓬壶镇重要的经济、贸易、交通、政治、文化中心。泉德公路、永漳公路、泉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境内有董前街、三角街、中兴街、北街、东街等多处商贸市场,镇内各大型商场如裕挚百货超市、远大电器城、瑞建摩托车城、传达电器城、商会酒家、镇标志性建筑的十六层的聚星商住酒家等都驻扎于此。辖区内有蓬壶镇文体中心、蓬壶镇医院、蓬壶邮政分局、蓬壶医药公司、蓬壶地税分局、蓬壶供销社、蓬壶华侨联合社、嘉乐陶瓷有限公司等70多家企事业法人单位,440多户个体工商户。本村设有一家小学,省一级达标中学永春县第三中学也设立在本村。    现在全村有近90%的农户在从事工企业、商贸服务业,运输业、建筑业等非农产业, 2006年被泉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宽裕型文明村”称号,永春县委、政府授予2008----2010年文明村称号。    党支部支部委员5名,正式党员74名,党支部多次被永春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党支部”。   

魁都村

  魁都村位于蓬壶镇东部,占有耕地面积765亩,山地面积2500亩。至2013年12月统计有人口三千余人,共962户,分为15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角落。我村地理环境优美,土地肥坳,村民质朴勤劳,村领导班子养成“为民办实事”的习惯,现农业结构合理,我村主要以蔬菜种植为主,在村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狠抓科技培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专业户的科技素质和市场意识,现建有常年蔬菜生产基地300亩,其中反季节蔬菜200亩,大棚示范菜园50亩,每亩增收2000余元。另村支部牵头成立蔬菜科技攻关小组,为菜农提供咨询服务指导。另还继续抓好闽台合作芦柑改造200亩,年产高,市场反映好,改造茶园50亩,建枇杷基地150亩。管理到位,群众反映好。我村还大力支持村魁都小学,为我村的教育事业出大力。村2002年开始成立老年人协会,建立老年活动室,进一步完善了文化阵地。更值得我村骄傲的是我村还有多处罕见的地质温泉,远近闻名。我村现有党员65人,其中预备党员3人。相信在我村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党员同志会发挥0员的先进性作用,带领广大村民走上幸福的道路!  

都溪村

  都溪村位于蓬壶镇8公里与魁园.魁都.壶中.军兜毗邻,外接呈祥乡,苏坑镇,总面积2.8公里.山清水秀,民风尚勤,特产丰富.全村分为为5个自然村落,13个村民小组,750户,2858人,党员70员.现有耕地1120亩,山地7200亩,其中山林1230亩,竹林620亩,柑桔1030亩,茶园720亩.工农业总产值500万元.    近年来,村党支部立足发展特设山地经济优势,用好用活“168”党建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探索创新模式、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组织“目标管理”个人“设岗定责”机制的办法,村务公开,管理民主, 筹集大量资金,硬化公路,兴修水利,种值茶果园林,规划建设新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催促引导党员群众大力发展山林特色林、竹、茶、花圃苗木产业,促进村财、村民“双增收”,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村党支部将以贯彻落实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主动融入蓬壶镇市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建设,精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农民增收点,力争把都溪村打造成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东星村

  东星村位于蓬壶东北部,东至魁园山,西与苏坑东坑村接壤,南与魁园村接壤,北至苏坑山,距镇政府驻地约4公里,属晋江上游流域,全村310户,人口1298户,分为6个村民小组,常年约有百分三四十的人外出谋生。总面积3538亩,其中耕地面积987亩,山地485亩,主要有半岭、松柏据(松轩)、下林乾、清前4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在清前。聚居者皆为王姓,据传东星王氏源于东熙(今苏坑镇东坑村),以北宋神宗哲宗年间(1068-1100年)的王一世为一世祖,至今已传三十多世。历史上,该村属民康乡常安里二十二都。解放初属苏坑镇的东坑乡,公社化时期化为蓬壶政区,称东星大队,体制改革后称东星村。东星村财较为薄弱,属于我镇较贫困的山区村。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上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东星村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逐渐摆脱了贫困面貌,农民收入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魁园村

  英姿飒爽志争魁,桃李芬芳香满园魁园村   永春县蓬壶镇魁园村位于蓬壶南北部,距离县城20多公里,全村现有12个生产小组,人口2737人,农户823户,耕地面积870亩、山地面积4000多亩。近年来,村党支部以党的-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国0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深入开展四级联创和“学美岭,创五好”等争先创优活动,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对照美岭经验寻找差距理清思路,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村以种植食用菌(蘑菇)为主,现有菇房约面积6万多㎡,农民从事食用菌生产年直接获得纯收入6500多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7150元)90%以上。食用菌生产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已成为该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经村两委决定,2008年该村将合理有序开展土地流转、统一规划搭建菇房(连片50座、2.5万㎡),建设蘑菇(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开通、硬化道路,配套水利、电力设施,对菇农进行无公害食用菌生产、蘑菇及草菇生产技术等统一培训、现场生产指导,实施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规程,促使蘑菇(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增加农民收入效果显著,把该村建设成“一村一品”食用菌(蘑菇)特色产业专业村。2014全村工农业总产值 1000万元,村财收入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 7350元。先后被评为县先进党支部,县文明单位和镇先进支部,农业和农村工作先进单位,食用菌生产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仙岭村

  仙岭村位于蓬壶镇东部,距镇区8公里。总人口2746人,745户,设10个村民小组。全村幅员4670亩,其中山杂地2500亩,水田789亩,分为万斗、长边、小岭三个自然角落。2013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46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102元。2005年,仙岭村被省建设厅列为全省第八批村镇住宅小区试点;2006年,被确定为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通过科学规划、资源整合、基础设施建设(12公里基地路硬化,3公里水渠、饮水工程)、村庄整治(拆除旧房1340平方米,厕所145座,新建房屋7406平方米,装修房屋13000平方米),仙岭村“五园”、“二带”、“一场”的格局基本形成。“五园”即科技文化园、农民体育学园、枇杷大观园、桂花园、世界名石名人名字石刻景观园。“二带”即以二条新村大道为主轴的新村带,整治、提升农村居住环境。“一场”即建设仙岭村枇杷、花卉批发市场。2006年,沈家大院入选泉州市“十佳古民居”,仙岭、观山、汤城成为全国农业旅游观光带,仙岭村被国家科协定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示范基地,被市科技局定为科技示范村。仙岭村枇杷基地被全国妇联评为“双学双比”示范基地,并先后被省、市、县妇联评为“巾帼科技示范基地”、 “巾帼科技示范基村”。为了宏扬科技文化园在推广科技、开发人才、科普兴农,科技富民等方面的作用,2006年,投入260多万元建设面积3155平方米中华农民体育学园,同年9月,福建省民间传统武术比赛在此隆重举行;2007年,投入220万元建设面积2800平方米的新型农民培训教学楼,400多平方米的食堂;2008年将投入100多万元建设桂花广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已经形成。2014年全面建设县级“美丽乡村”。   

壶南村

  壶南村位于蓬壶东南部,距镇政府驻地仅1公里,系革命老区村,全村1156户,人口3663人,劳动力2674人,(男1366人、女1308人),其中:16—40周岁1702人,(男895人、女807人)。人均纯收入10038元,分为19个村民组。全村面积3382亩,境内主要自然角落有:宫边、山头、大坂、后吴、吴田头、垵垄、桥仔头、鳌山脚、碣瑶、洋头、盐村坂、下坂洋、上苏坂等。因该村地处蓬壶中部的“鳌山”之南,而称“鳌南”、“吾南”。后来为书写方便,改称“壶南”。是以山名方位演化的地名。改革开发以来,全村经济面貌和精神面貌发行了根本变化,现有电子厂,服装厂,制鞋厂,汽车贸易,汽车修配,石灰加工点等个体企业,个体企业经济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壶南“潘家军”工程队到云南,贵州等地承包大型水利、水电、高速公路等工程,业绩喜人 ,是蓬壶最大的工程队。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宽裕型文明村。村党支部及村委会重视公益事业,全村道路硬化率达到100%,村设有老人活动室,治保会等群众组织,民风淳朴,人民安居乐业,被评为先进基层组织,基层党建规范化管理组织,荣获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单位,社会治安这综合治理工作单位,民兵营(连)部全面建设等先进单位称号,全村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军兜村特产大全




军兜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