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村概况
红山村全村有2个自然村落、4个村民小组、139户、人口483人;总面积7144亩,其中耕地面积381亩、山地面积6268亩。以种植业为主。茶叶产业是经济支柱。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525112 | 362000 | -- | 查看 红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新珩村 |
新珩村位于永春县西南部,省道306线144公里段公路下畔,距离县城35公里。东临白珩村,西至炉地村,南至安溪霞镇村,北至云台村。海拔高度520米,区域面积约3.5平方公里,共7个村民小组,人口有1200多人。其中耕地面积558亩,山地面积约3500亩。以种植业为主,是玉斗镇主要的芦柑生产基地;地域毗邻安溪铁观音茶产茶区,同时大力发展茶叶种植加工,以永春佛手茶·铁观音茶为主,已成规模,随着新横线水泥路面硬化工程完工,省道306线(三郊线)连通了省道307线,是永春内半县到安溪湖头路程最短路线,发展茶业优势明显。 |
云台村 |
云台村地处永春县玉斗镇东南部,距县城35公里,距玉斗镇区7公里。云台村是闽东南革0据地之一,是省定革命老区村。全村有3个自然村落,9个村民小组,人口1326人,劳动力723人,外出打工413人。全村现有耕地724亩,毛竹1500亩,柑园400亩,茶园500亩。近年来,云台人发扬老区人固有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大力发展种植业,使茶叶、芦柑成为全村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但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信息闭塞,技术落后,劳动生产力水平极低,农民收入增长迟缓,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更是举步维艰。200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加上历史原因村遗留待帐170多万元,使云台村成为全县尚未脱贫的经济薄弱村之一。 |
炉地村 |
炉地村概况 炉地村全村有7个自然村落、21个村民小组、911户、人口3332人;总面积22044,其中耕地面积1985亩、山地面积16428亩。以种植业为主。茶叶产业是经济支柱产业,盛产佛手茶,素有茶叶之村称号。 |
白珩村 |
白珩村概况 白珩村村全村有5个自然村落、20个村民小组、788户、人口2820人;总面积12769亩,其中耕地面积1673亩、山地面积8373亩。以种植业为主。茶叶产业是经济支柱产业。 |
红山村 |
红山村概况 红山村全村有2个自然村落、4个村民小组、139户、人口483人;总面积7144亩,其中耕地面积381亩、山地面积6268亩。以种植业为主。茶叶产业是经济支柱。 |
凤溪村 |
凤溪村位于玉斗镇东北部,海拔410米,全村488户、1919人党员38人。我村有三个自然角落,十个村民小组。其中有耕地2026亩,山地4200亩。村民以种植茶叶、水稻为主。是著名的佛手茶、铁观音茶生产、加工、销售区。楼房整齐,道路宽阔让人感受到一股新农村的气息。 |
竹溪村 |
竹溪村地处玉斗镇东西部,属永春县革命老区村之一,全村总人口2204人耕地面积1112亩。山地面积3400亩,村民收入主要靠种粮和种茶叶、及茶叶加工,是永春佛手茶的生产区之一。 |
玉美村 |
玉斗镇玉美村位于永春县西南部,三郊线旁,距离县城40公里,海拔高度330米,东与竹溪、玉斗村交界,南与炉地村相连,西北部与坑仔口毗邻,全村有八坑、草埔尾、梅田洋三个自然村落,分为13个村民小组,村民700多户,人口2500多人,党员70人。全村总面积为5.932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面积1200多亩,山地面积6000多亩,有丰富的高岭土和辉绿岩矿藏;茶叶种植面积2000多亩,目前有茶叶加工厂200多家,是我县著名的茶叶生产专业村。电力资源丰富,格后林和梅田洋电站装机容量950千瓦。玉美村重视村级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连续多次被市委,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新村规划与建设成绩显著,曾被省政府授予“家园杯”新型村镇建设竞赛活动“优胜村庄”称号,是全省“家园清洁行动”示范村和全市、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村”,“民主法制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是一个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玉斗村 |
玉斗村全村有6个自然村落、21个村民小组、974户、人口3399人;总面积12281亩,其中耕地面积1504亩、山地面积8087亩。以种植业为主。茶叶产业是经济支柱。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