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村位于永春县横口乡南部,南邻中国茶都安溪西北工业重镇剑斗镇,东接永春县坑仔口,北与下洋镇长汀村接壤,西望永春西大门一都镇,森林覆盖率达80%,是永春县横口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分1个中心区、2个自然角落、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00多人。泉州母亲河——晋江西溪上游源头——福德溪东西横贯我村,省道307线贯穿我村境内,国家AAAA级风景区——牛姆林森林公园距离我村仅10多公里。经济主要以茶叶、电力、旅游等为主,建设有金山寨、宅内等两大无公害茶叶种植基地,集茶叶种植、加工、旅游观光为一体。主要产品有:铁观音茶叶等,是一个典型的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525200 | 362000 | -- | 查看 云贵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环峰村 |
环峰村概况 相传四周山峰环抱即“环峰”,谐音而得名 。 1949年前属二都福鼎乡。1949年后属一都区福鼎乡。1958年公社化时属一都公社福鼎大队。1961年成立环峰大队。1984年改称环峰村委会。环峰村东至东尖峰,西至福中村,南至庵尾桥,北至中学。环峰村全村面积1.5平方公里,全村共679人,全村耕地面积700亩。气候春暖夏凉之称,改革开放后,本村住户部分外出经商,在家的大部分已转做茶叶生意。全村人都制茶加工,带动经济的发展。辖区内有龙兴岩,别名水尾庵。此岩因地势十分奇特,整个山脉走势活像一条巨龙,自上而下,为振兴巨龙文化,故把此岩宇命为“龙兴岩”。此岩文革期间被毁,1981年按原地貌重建,“龙兴岩”名至今沿用。2008年列为福建地方文化古迹研究单位,编入“大泉州风物志”。龙兴岩宇:规模宏伟,气派非凡,岩分上下两座厅堂,皆用特大杉木建造,屋顶均双翘脊,上厅大厅屋架为“四梁扛井”皇宫雕竖。正中央八卦,魁星托斗,精雕细刻,高超工艺令人赞叹不已。壁上、屋脊的人物,花草、飞禽、走兽雕画,栩栩如生,活龙活现,使人无不感慨万千。宋太虚太师旅游此地,曾写下赞诗:“观山威如罗汉、气势磅礴、神驰九舟、明堂高大,主宾相迎,降龙伏虎,旗鼓高峰,七星峰耸秀,四水归朝,山山转脚,岭岭圆峰,龙高抱虎,龙狮高耸,嫦娥清秀,文笔双拥,颂笔生龙,屏风走马”。明进士颜桃陵也写下诗赞《古刹龙兴》“萧萧古寺紫烟生,化雨龙来驯不惊,可是当年听法去,朝朝震动碧空鸣”。龙兴岩上厅堂供奉的主佛是“善利大师”左右百佛环绕,常年香火繁荣。有“显灵壮中原求应威四海”之气派是游客观赏,信客祈福的圣地。1929年红四军伤员临时医疗所。辖区内有横口中心幼儿园一所。下辖:后疗1个自然角落,有6个村民小组。 |
上西坑村 |
横口乡上西坑村东邻下西坑村,西至一都镇,南至福中村,北至一都镇。下辖上西坑和坑尾2个自然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全村共131户,人口366人。其中有党员26人,支委3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375亩,年人均收入9100元。2003年新村规划建设,解决村民居住困难,推动本村的社会经济和各项工作的进展。 上西坑村与环峰村、下西坑村、横坑村、福联村、贵德村、姜埕村、云贵村、福中村相邻。 |
下西坑村 |
横口乡下西坑村概况 下西坑村名系以地形地貌取名。南宋属永春县福鼎乡,明代时期属永春三都,民国30年属永春县荣义乡。建国后至1957年属一都区福鼎乡,1958年属一都公社福鼎大队,1961年政社分开属环峰大队,于1979年由环峰析出设下西坑大队,1984年10月改为下西坑村委会。下西坑村位于戴云山脉南端,村中一小溪属晋江西溪支流,东邻下洋镇大荣,西至本乡环斗,南至溪塔,北至上西坑。距县城70公里,距乡政府15公里,境内有西溪公路,分别与省道205、307线连接,交通方便。行政村区域内面积4.1平方公里,三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共187户,580人,耕地面积528.6亩,茶园1100亩,柑园150亩。下辖:下西坑、上村、抽庵(草山)3个自然角落,6个村民小组。几年来,通过逐步推行旧村改造,新村建设,改善村民居住环境,促进茶叶、芦柑生产和销售,推动本村的社会经济和各项工作的发展,村民从事茶叶、芦柑,种植和茶叶加工,成为茶叶加工专业村,社会总产值30多万元,人均收入达6千多元。 |
横坑村 |
横坑村位于永春县西南部的一个边远山村,南邻中国茶都安溪西北工业重镇剑斗镇,东接永春县坑仔口,北与下洋镇长汀村接壤,西望永春西大门一都镇,是福建双恒集团公司所在地,现有4个村民小组207人,村支部有0党员8人,经济主要以电力、工业园区等为主,是一个典型的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 横坑村与环峰村、上西坑村、下西坑村、福联村、贵德村、姜埕村、云贵村、福中村相邻。 |
福联村 |
福联村概况 1949年前属二都福鼎乡。1949年后属一都区福鼎乡。1958年公社化属一都公社福鼎大队。1961年成立福联大队。1984年改称福联村委会。在横口乡西偏南1公里。东邻福中村,西与一都乡交界,南接贵德村,北靠下西坑村。福联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420户,1226人,区域面积2.1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080亩。村民从事种植业、劳务等行业,村民人均收入6500元。辖区内有芦尾山寨风景区。此寨因建在芦尾山上,因而得名。因年久失修,现已荒废,只留下四周1米厚的城墙。当年朱总司令进驻福鼎,并命一班红军在此放哨,当时建寨目的,防止土匪来侵袭,村民可以躲入此寨,在寨防敌、击敌,当时寨内设有瞭望台、射击口、粮仓、居住间,可以容下500多人入住。下辖:洋中、苦村2个自然角落,8个村民小组,一个茶叶专业合作社。 |
贵德村 |
据载明初始有人居, 1949年后为一都区福鼎乡。1958年公社化时属一都公社福鼎大队。1961年成立贵德大队。1984年改称贵德村委会。早时境内竹林茂密得名盖竹,后称盖德。清光绪年间雅称贵德,地名含有“高。隶属横口乡人民政府管辖,有6公里水泥路通往县道,距省道307线12公里。东邻福联村,西至三岭村,南接姜埕村,北到苏合村。行政村总面积8.03平方公里,下设9个村民小组,全村210户,人口1021人,现有耕地面积599亩。贵德村属亚热带山地气候,年平均温度,年降水量1000毫米,村民主要从事铁观音茶叶种植、加工、年人均收入6800元。 辖区内有瑞云岩,岩洞地处船山半山腰,常有云雾缭绕,住僧取名瑞云岩。所处山峰状如大船,名船山,此岩洞地处船头,俗称船头岩。清代鼎盛时佛像满厅,香火旺盛,僧人多人主持,为贵德、姜埕两村先民出资供养。民国时匪乱兵灾,繁华景象渐失。土改剿匪时残存佛像,设施被毁殆尽。现正在申请修复为旅游景点。谱云:"岩石纯白室顶石绀紫状如龙虎山末如船艄,亦有小石室门径弯曲旁有石钟鼓涧水鸣潮皆奇观也先时众姓崇奉清水祖师佛延僧主持供奉香火并奉有马氏真仙像",据传李光地小时曾住此读书。 |
姜埕村 |
姜埕村概况 姜埕村四面依山,距横口乡人民政府约6公里,东邻横口,西至贵德,南至福德,北至贵德。系章氏开发地,原称张埕,后以谐音改称姜埕。以自然村名命名。全村人口880人,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0.8平方公里。全村多数以种植茶叶生产与销售为主,少数外出经商,部分外出务工。姜埕村隶属横口乡,平均海拔在650米左右,是天然的大氧吧,常年生产与出售天然、绿色、无污染的铁观音。下辖:大厝垅、山后、下堀3个自然村。 |
云贵村 |
云贵村位于永春县横口乡南部,南邻中国茶都安溪西北工业重镇剑斗镇,东接永春县坑仔口,北与下洋镇长汀村接壤,西望永春西大门一都镇,森林覆盖率达80%,是永春县横口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分1个中心区、2个自然角落、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00多人。泉州母亲河——晋江西溪上游源头——福德溪东西横贯我村,省道307线贯穿我村境内,国家AAAA级风景区——牛姆林森林公园距离我村仅10多公里。经济主要以茶叶、电力、旅游等为主,建设有金山寨、宅内等两大无公害茶叶种植基地,集茶叶种植、加工、旅游观光为一体。主要产品有:铁观音茶叶等,是一个典型的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 |
福中村 |
福中村概况 福中村位于横口乡东部,总面积8.5平方公里,海拔在600-900米,山多地少,是典型的山区村,人口813人,农村人均纯收入5800元;又是革命老区村,是泉州市“红色之旅”村、全市德育教育基地及先进性教育示范基地。据史书记载,1929年8月-同意带领红四军第二、三纵队3000多人进驻福中村,留下了许多宝贵革命遗迹,现已建成-红军纪念馆、-同志石雕像、红军烈士纪念碑、红军井等,在-红军纪念馆尚存当年红军书写的标语、马灯、法兰西铅笔、步枪、印刷机等;福中村又是横口乡文化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文化底蕴较为深厚的村,辖区内现有横口中学、横口中心小学、横口乡中心幼儿园、永春县南音研究社横口分社等单位。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