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云村位于戴云山主峰山脉中部,与雷峰镇瑞坂村、国宝乡国宝村、东里村毗邻,全村分为李山、新村、东埔3个自然村,有陈氏316户1455人,分别居住在李山、新村、东埔等3个自然村落。
全村土地总面积1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76.5亩,林地面积16238亩。水稻、甘薯、水果、饲养家畜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1999年全村农业产值336.2万元,工业产值15万元,企业产值45万元,村财收入6.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70元。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发展较为缓慢。有独特戴云山主峰险景,莲花池由五个自然山峰连成独特的一朵莲花自然景观,山川里有稀有的动物,有奇花异草,珍贵药材。每逢夏季人称自然空调胜地;时而起雾美如天仙,故又称为仙景。
全村共有党员29人,设有党支部、村委会、治保、调解、共青团、妇女、民兵、计生协会、老人协会等基层组织,辖9个村民小组。
戴云村现有1座古老的陈氏祖厝,建筑独特,历史悠久。有卫生所1座,还有1座砖混结构的三层小学教学楼。全村现有公职人员67人,大中专学生41人。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526107 | 362000 | -- | 查看 戴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岭边村 |
岭边村位于赤水镇东部,与福全、湖岭、国宝乡国宝村毗邻,有陈氏183户900人,分别居住在草村、中洋、外洋3个自然村落。 全村土地总面积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10.7亩,林地面积2465亩,村民除种水稻、甘薯外,养殖业是主要的经济来源。1999年全村农业产值149万元,工业产值95万元,企业产值110万元,村财收入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元。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具有传统加工工艺的精制米粉是该村的特色产业,近年来开发的新产品马铃薯粉丝更具特色。 全村现有党员14人,设党支部、村委会、共青团、妇女、民兵、治保、调解等基层组织,辖7个村民小组。现有村部与教学楼、合作医疗所合建1座890平方米,为砖混结构,在校学生47人。全村现有公职人员15人,其中处级干部1名。 |
吉岭村 |
吉岭村位于赤水镇西南部,与国宝乡、盖德乡、美湖乡及本镇的福全、永嘉村毗邻,有许、林、易姓氏309户1328人,分别居住在后溪坑、北洋、南洋、寨兜等4个自然村落。 全村土地总面积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24亩,林地面积9611亩,村民种植的农作物有水稻、甘薯、木薯、马铃薯,经济来源主要是养家禽家畜、外出劳务。1999年全村农业产值95.4万元,村财收入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00元。该村距镇政府8公里,交通很不方便,信息闭塞,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群众尚未脱贫,1998、1999年被泉州市定为贫困村。 尖山有龙峰岩寺1座,通往盖德乡吾华村古道1条。许氏祖先于明朝从现在的美湖乡的洋坑村开基迁移至吉岭,其他姓氏先后迁入吉岭居住。 全村共有党员13人,设党支部、村委会、共青团、妇女、民兵、治保、调解等基层组织,辖8个村民小组。现有村部1座280平方米,小学教学楼1座500平方米,均为砖混结构,在校学生162人。 |
戴云村 |
戴云村位于戴云山主峰山脉中部,与雷峰镇瑞坂村、国宝乡国宝村、东里村毗邻,全村分为李山、新村、东埔3个自然村,有陈氏316户1455人,分别居住在李山、新村、东埔等3个自然村落。 全村土地总面积1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76.5亩,林地面积16238亩。水稻、甘薯、水果、饲养家畜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1999年全村农业产值336.2万元,工业产值15万元,企业产值45万元,村财收入6.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70元。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发展较为缓慢。有独特戴云山主峰险景,莲花池由五个自然山峰连成独特的一朵莲花自然景观,山川里有稀有的动物,有奇花异草,珍贵药材。每逢夏季人称自然空调胜地;时而起雾美如天仙,故又称为仙景。 全村共有党员29人,设有党支部、村委会、治保、调解、共青团、妇女、民兵、计生协会、老人协会等基层组织,辖9个村民小组。 戴云村现有1座古老的陈氏祖厝,建筑独特,历史悠久。有卫生所1座,还有1座砖混结构的三层小学教学楼。全村现有公职人员67人,大中专学生41人。 |
福全村 |
福全村位于赤水镇西南部,与永嘉、吉岭村毗邻,有许、陈姓氏232户1418人,分别居住在尖山岭、花岩、葫芦蚯、龙山洋、福全内、石翠岭、后塘等7个自然村落。许氏祖先于清朝康熙年间从永嘉村开基迁到福全村定居。 全村土地总面积8.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93亩,竹林及其它林地7609亩,村民除种水稻、甘薯外,养猪业、木工、劳务输出是主要的经济来源。1999年全村农业产值304万元,工业产值40万元,企业产值96万元,村财收入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30元。 因地处偏僻,信息闭塞,经济发展缓慢。经勘探发现有丰富的瓷土、铅锌、铁等矿产资源。有古老的尖山灵峰岩,顶峰甘泉清澈,奇石罗列等秀丽独特的风光。全村四面群峰挺拔环绕,清水显幽,气候宜人。 全村现有党员24人,设党支部、村委会、共青团、妇女、民兵、治保、调解等基层组织,辖10个村民小组。本村现有村部l座250平方米,甲级卫生所1座100平方米,教学楼1座600平方米,均为砖混结构,现在校学生195人。全村现有公职人员28人,大中专学生21人。 |
东里村 |
东里村位于赤水镇戴云山脚下,与戴云、苏坂村毗邻。全村有陈姓139户1097人,分别居住在东官洋、中洋、下洋3个自然村落。 全村土地总面积10.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72.5亩,林地面积14575亩。村民除种水稻、甘薯外,养殖业、劳动力外出劳务是主要经济来源。1999年全村农业产值270.5万元,工业产值20万元,企业产值47万元,村财收入18.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 全村现有党员30人,设有党支部、村委会、共青团、妇女、民兵、治保、调解等基层组织,辖7个村民小组。现有卫生所1座,教学楼1座600平方米,均为砖混结构,现在校学生138人,有2座古老的石拱桥。全村现有公职人员12人,大中专学生20人。 |
苏坂村 |
苏坂村位于赤水镇东部戴云山下,与猛虎、东里、戴云和国宝乡上洋、国宝等村毗邻,有陈姓氏207户1053人,分别居住在当洋、苏坂洋、格±丘头、草池、东溪等5个自然村。1935年一部分人迁居国外,现有28户325人居住在马来西亚。 全村土地总面积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84.5亩,林地面积4391亩。村民除种水稻、甘薯外,养猪、加工鞭炮、外出劳务是主要的经济来源。1999年全村农业产值190万元,工业产值105万元,企业产值120万元,村财收入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80元。 全村现有党员22人,设党支部、村委会、共青团、妇女、民兵营、治保、调解等基层组织,辖8个村民小组。现有教学楼1座765平方米,在校学生120人(其中幼儿班12人),鞭炮厂厂房l座120平方米。全村现有公职人员63人,大中专学生42人。 |
猛虎村 |
猛虎村位于德化西北部,与国宝乡相邻,与苏坂、岭边、湖岭村毗邻,全村共有陈姓295户1218人,分别居住在上安坂、马坑、史都洋3个自然村落。 全村土地总面积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12.9亩,村民主要以水稻、甘薯、养猪业为主,大部分劳力外出劳务。1999年全村农业产值308.7万元,工业产值45万元,企业产值75万元,村财收入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00元,大部分村民只能解决温饱,距离小康水平较远。 全村现有党员44人,设有党支部、村委会、共青团、妇女、民兵、治保、调解等基层组织。辖8个村民小组。本村现有学校2所,新建教学楼两座1340平方米,在校学生150人。 |
湖岭村 |
湖岭村地处赤水镇多狮峰东麓,与猛虎、锦洋、赤水街、东里、岭边等村毗邻,有周、涂姓氏197户975人,分别居住在凤霞、黄山寨、牛林棋、虎头山、湖岭洋等5个自然角落。 全村土地总面积1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68亩,毛竹林面积1000多亩,村民普遍种植水稻、甘薯、蔬菜等农作物,家庭副业有养猪、米粉加工、泥水工等。1999年全村农业产值303.9万元,工业产值40万元,企业产值65万元,村财收入1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00元。湖岭素有“湖山之称”,灵兴宫、巡检寺寨等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周氏祖于南宋绍兴开基于小铭,涂氏于清初从泉州迁移到黄山寨。全村现有党员21人,设党支部、村委会、共青团、妇女、民兵、治保、调解等基层组织,辖9个村民小组。 本村有村部1座400平方米,教学楼1座400平方米,在校学生125人。全村现有公职人员15人,大中专学生20人。 |
苏岭村 |
苏岭村位于赤水镇西南部,双髻山西侧,海拔800米,与上岸村毗邻。全村陈姓295户1242人,分别居住在酒坂、路坪、土宅、大石鼓、月平丘等5个自然村落。 全村土地总面积3.2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779亩,村民主要种植水稻、甘薯等农作物。林地面积2833亩,种植杉、松、油柿、柑桔等林果。农闲时,男性劳动力大部分外出从事瓦匠业,妇女在家种植、饲养家禽牲畜等。1999年全村农业产值303万元,工业产值150万元,企业产值170万元,村财收入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00元。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经济发展速度较为缓慢。村内有约400年的赤水杉王、锦溪桥、龙潭等风景点,空气清新,气候宜人。 全村陈氏系明景泰年间(1405年)陈贵三从大田杞溪迁到苏岭村。现有党员22人,设党支部、村委会、共青团、妇女、民兵、治保、调解等基层组织,辖10个村民小组。现有村部1座150平方米,卫生所1座200平方米,教学楼1座657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27人。 |
西洋村 |
西洋村原名西阳,位于赤水镇西部,与苏岭、锦洋、小铭村相邻。村民大部分姓涂,山母仔姓苏,有涂、苏姓氏157户835人。村委会驻地海拔910米,距镇政府2.5公里。村内分山母仔、五溪园、加湖、半岭、梓岭墘、墓林等6个自然村。清顺治年间(约在1645~1655年)苏士璞由浔中乡宝美村迁到山母仔开基,繁衍生息;涂氏乃涂圣积于明天启年间由小铭迁往西阳,繁衍后裔。 全村耕地面积397.6亩,林地面积3473亩。村民以农业为主,炼铁、烧砖、制瓦为其它收人主要来源。1999年全村农业产值106万元,工业产值75万元,企业产值95万元,村财收入6.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元。村内有小规模的铸鼎厂、砖瓦厂和零星分布的藤椅加工专业户。村内新建三层砖混结构小学教学楼1座,戏台1座。 全村共有党员21人,设党支部、村委会、共青团、妇女、民兵、治保、调解等基层组织,辖5个村民小组。现有公职人员38人,大中专生32人。 |
小铭村 |
小铭村(又名小班村)位于赤水镇西北部九仙山下与大铭乡大铭村、本镇铭爱、西洋、锦洋、湖岭村毗邻,涂姓氏123户534人,分别居住在上洋、下洋等2个自然村落。 涂姓村民始源于江西豫章,后移居泉州德化龙浔土坂,于公元946年定居小铭村。小铭村境内拥有省级文物保护点荇菜岩,有明代古建筑特色的石拱桥——土桥,康熙年间的枣兴寨,山寨宫遗址,还有500多年古树——金花树。 全村土地总面积6.l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56亩,林地面积6723亩。村民基本以种植水稻、甘薯、蔬菜为主,主要经济来源以养猪、砖瓦、竹制品加工为主。1999年全村农业产值102万元,工业产值225万元,企业产值250万元,村财收入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人1850元。小铭村由于地处高山,气候恶劣,交通、信息闭塞,经济发展速度较慢。 全村现有党员15人,设有党支部、村委会等基层组织,辖3个村民小组。建有l座砖混结构的小学,面积520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65入。全村现有公职人员20人,大中专学生23人。 |
铭爱村 |
铭爱村位于赤水镇北部,九仙山南部,是通往九仙山风景区的必经之路,与小铭村、上涌乡西溪村相邻。全村现有周姓氏259户1379人,分别居住在过溪、内洋、板面等3个自然村落。 全村土地总面积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34.8亩,平均海拔1050米,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7℃左右,因受气候影响,村民以种植水稻为主,主要经济来源靠养猪、鸭和外出劳务收人,1999年全村农业产值323万元,工业产值240万元,企业产值270万元,村财收入7.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80 全村现有党员31人,设党支部、村委会、共青团、妇女、民兵、治保、调解等基层组织,辖10个村民小组。村部1座250平方米,甲级卫生所1座126平方米,小学校园面积2283平方米,教学楼面积670平方米,在校学生178人。 |
赤水街村 |
赤水街是德化西半部的交通要道,与锦洋、小铭、西洋、湖岭等村相邻。有周、苏、林、陈、郑、李、王、许、黄、潘、赵、余、涂、廖、张、吴、江、范、赖、连、叶、岳、洪、邓、曾、孙、毛、方、庄、刘、卢、郭、梁等姓氏139户236人,分别居住在后庵和省道305线两侧,人口大多集中在赤水街道居住。 全街土地总面积390亩,其中耕地面积223.98亩,大部分居民靠经商为主要经济来源。1999年全街农业产值100.2万元,工业产值85万元,企业产值10l万元,街财收入5.9万元,人均纯收入2310元。 全街共有党员16名,设党支部、居委会、共青团、妇女、民兵、治保、调解等基层组织,辖6个居民小组,其中2个小组属农业户口,4个小组属非农业户口。现有居委会办公楼一座412平方米,教学楼三座1552平方米,均为砖混结构,在校学生256人(中心小学)。全村现有公职人员4人,大中专学生10人。 |
永嘉村 |
永嘉村位于赤水镇西部大尖山下,与福全、苏岭、吉岭村和美湖乡小湖、上岸等村毗邻,有许、易姓氏319户1973人,分别居住在上洋、中洋、外洋3个自然村落。 全村土地总面积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19.94亩,竹林、林地面积4425亩,村民以种水稻、甘薯、外出劳务、养猪为主要经济来源。1999年,全村农业产值280.1万元,工业产值40万元,企业产值79万元,村财收入0.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00元。因自然条件较差,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境内中洋自然村有1913年兴建的挂有明朝皇圣旨的英显宫,其造型、雕刻工艺有独特之处,还有千年古寨,其建造规模之大,令人惊叹。外洋有千年桥亭,亭中存有古代观音塑像一尊。 全村共有党员35人,设有党支部、村委会、共青团、妇女、民兵、综治、调解等基层组织,辖12个村民小组。现有村部与小学合建的砖混结构的综合楼一座1110平方米,在校学生220人。全村现有公职人员188人。 |
锦洋村 |
锦洋村位于德化县赤水镇西部九仙山下,与湖岭、西洋、苏岭、永嘉、赤水街、小铭等村毗邻,现有黄、涂姓氏243户952人,分别居住在后安、双凤、后格垅、外洋、虎头山等5个自然村落。 全村原有黄、涂、曾、汗、郑、邹、李、洪、陈等姓氏,但至今仅有黄、涂二姓(曾姓迁入赤水街)。黄氏祖先于南宋昺(1278)年间从安溪科名开基迁移锦水洋,其他姓氏也先后到锦水洋定居。 全村土地面积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5亩,林地面积3142亩,水稻、甘薯、蔬菜、马铃薯、养猪和外出劳务是村民主要经济来源。1999年,全村农业产值158万元,工业产值60万元,企业产值82万元,村财收入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30元。该村虽处省道305线边沿,但交通仍然很不方便,信息闭塞,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全村共有党员29人,设有党支部、村委会、共青团、妇女、民兵、治保、调解、计生协会等基层组织,辖6个村民小组。有砖混结构教学大楼1座659平方米,在校学生118人。全村现有公职人员65人,大、中专生40人。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