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泉州 >> 德化县 >> 杨梅乡 >> 白叶村

白叶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白叶村谷歌卫星地图)


白叶村简介

  白叶村
  白叶村位于杨梅乡西部,距乡政府3.7公里,北与尤溪县交界,属中山区山间狭长状溪谷,海拔710米。全村有白叶、卓山、大格尾、和尚庄、陈地、长坑、曲本地等7个自然村落,10个村民小组,258户940人,均为汉族,有陈、苏、黄、林、寇等姓氏。全村土地总面积15.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5亩,林地面积20595亩,森林覆盖率87.8%,木材蓄积量74855立方米。
  据传说,白叶村原有许多白鹭,当地称为白鹤,并以此作为村名,雅称白叶。白叶村有下坂窑、仑仔边窑、牛头尾山窑、荣福堂后山窑等清窑址4处。明代属常平乡杨梅中团,清代属梅中里云溪社,民国编为白叶保,195 1年属和平乡,1952年建白叶乡,公社化时设白叶大队,1984年改制设白叶村委会。1961年至1976年7月为杨梅公社所在地。
  白叶村有高岭土、黄金等矿产资源。经济以农业为主,主种稻谷、甘薯,农副产品主要有毛竹、茶油、笋干等。1996年已基本达到小康生活水平。2004年工农业总产值1345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030万元,农业产值315万元;企业产值1085万元;村财收入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人4064元。现有村部、卫生所,已通公路、程控电话和广播电视,建有卫星地面接收站。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526200 362000 -- 查看 白叶村谷歌卫星地图

白叶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白叶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安村村

  安村村   安村村位于杨梅乡南部,距乡政府9.2公里,海拔590米。有安村、半岭、丁荣、西洋坂、大传等5个自然村落,8个村民小组,225户785人,均为汉族。全村土地总面积17.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19亩,林地面积23655亩,森林覆盖率86%,木材蓄积量152135立方米。丁荣有上百年古银杏27株,年产杏仁2500多斤,产值4万多元。   安村村居民有李、赖、陈、林、苏、刘、温、黄、周、江、许、谢、乐等姓氏,邻里和睦相处,素称“咸存”,后改为安村,寓意安居乐业之村。清代属梅中里梅峰社,民国编入葛坑乡漈头保,1951年属第六区光明乡,1952年属第九区漈头乡,1955年建安村乡,1984年改制设安村村委会。村委会驻地设在安村。半岭为0闽中游击队革命活动据点,有陈金乌烈士墓。   安村村石灰石、黄金蕴藏量丰富,水利资源开发潜力大。经济农林并举,兼开采黄金边角矿、淘金。农副产品主要有木、毛竹、笋、笋干、红菇、香菇、酸梅、板栗、杏仁、桃、茶油等。境内建有水泥厂和2个石灰石矿。1996年达到小康生活水平,1997年被县定为“宽裕型”小康试点村。2004年工农业总产值4067万元,其中工业产值3708万元,农业产值359万元;企业产值4557万元;村财收入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43元。安村村已通柏油路、程控电话和广播电视,建有卫星地面接收站。新村建设初具规模,现建有村部1座,小学、甲级卫生所各l所。   

西乾村

  西墘村   西乾村位于杨梅乡东部,距乡政府8.5公里,海拔720米。村落散布于天花寨(海拔1124米)南麓坡地,有西乾、白洋山、扶枫林、丘埕山、红菇林、虎头山、双髻山等7个自然村落,7个村民小组,155户596人,均系汉族,有方、温、涂、胡等姓氏。全村土地总面积23.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1亩,林地面积33499亩,森林覆盖率83.3%,木材蓄积量179799立方米。原有银杏7株,1999年以来新植100多株。   西乾村因地处白洋山和黄狮格西,上寨山半扁而取名。明代属常平乡杨梅中团,清代属梅中里梅峰社,1955年建为西乾乡,公社化时设西乾大队,1984年改制设西乾村委会。原村委会驻白洋山,1999年在西墘新建村部。民国初期苏亿为响应孙中山革命,揭竿起义,择取易守难攻的天花寨为大本营,与北洋军阀李厚基进行浴血奋战。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傅镛曾在西乾的扶枫林插队落户,对西乾村的事业给予大力支持,1996年他组织捐资10多万元给西墘村作为助教助学基金,资助贫困学生入学,并在扶枫林建校舍1座。扶枫林有一独特景点——“一支烛”,山的形状如一支立着的腊烛,景色十分壮观,堪称一绝。   西乾村有黄金、铜矿、石板材等矿藏,水利资源丰富。境内建有扶枫林电站(装机容量1260千瓦,股份制)、同发电站、红菇林电站、雷潭二级电站、雷潭三级电站、东头坂电站、3.5万伏变电站。经济农林并举,兼开采黄金边角矿。农副产品主要有木、毛竹、笋、笋干、香菇、松脂、红菇、茶油、板栗、李、柚等。1996年已基本达到小康生活水平。2004年工农业总产值3004万元,其中工业产值2796万元,农业产值208万元;企业产值3242万元;村财收入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54元。   西乾村原设有小学l所,原在白洋山,现迁至西乾,2004年市局调整并入杨梅中心小学;设卫生所1所。已实现各自然村落通公路,通程控电话和广播电视,建有卫星地面接收站。西乾农民别墅新村建设是全县新村建设的精品,1999新建农民别墅20幢、村部l幢,外型精美,别具一格,富有田园风光。   

和顺村

  和顺村   和顺村位于杨梅乡东北部,北与尤溪县交界,距乡政府24公里,是泉州市最边远的行政村。属山间谷地,地势平缓,海拔680米。自然村落连接如葫芦状,分称前洋、后坑,有6个村民小组,125户513人。有林、杨、郑三姓氏,均系汉族。全村土地总面积6.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4亩,林地面积8420亩,森林覆盖率80.7%,木材蓄积量23067立方米。   和顺村地处偏僻,以前受人歧视,村里人能和睦相处,民风温顺,因而得名。清代属梅中里和顺保,民国分别属桂溪乡和葛坑乡的云溪保,1951年属第六区云溪乡,1958年合云溪大队,1959年划属尤溪县中仙公社,1979年复归德化县,成立和顺大队,属杨梅公社,1984年改制设和顺村委会。村委会原设在前洋,1998年搬迁至后坑新建村部。现有土楼一座,是1949年村民为防土匪而建,四周夯成土墙,留有枪眼,内建筑结构完整,至今保存完好。   和顺村经济以农林为主(林业以毛竹为主),办有一家竹木加工厂。农副产品主要有笋、笋干、竹木、松脂、李、桃、茶油、纸浆等。1996年已基本达到小康生活水平。2004年工农业总产值954万元,其中工业产值762万元,农业产值192万元;企业产值770万元;村财收人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85元。现设有小学、甲级卫生所,已通公路、程控电话和广播电视,建有卫星地面接收站。   

云溪村

  云溪村   云溪村位于杨梅乡北部,距乡政府6公里,北与尤溪县交界,海拔800米。有云溪、溪坪、苦岭、刘口前等4个自然村落,11个村民小组,263户954人,均为汉族,有林、王等姓氏。全村土地总面积20.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42亩,林地面积26705亩,森林覆盖率82.3%,木材蓄积量118929立方米。   云溪村境内青云山(海拔1171米)高耸,石头潭溪横贯,以山水景色取名,俗称横溪,雅称云溪。云溪一地依地势派生上云和下云,俗称顶角、下角,1961年6月上云自成大队,成为现在的上云村,今云溪指下云,有刘、黄、王、郭诸姓杂居,现以林姓为主。云溪明代属常平乡杨梅中团,清代属梅中里云溪社,民国编为云溪保,分属桂溪乡、葛坑乡,建国后属第六区,先后更改为和平乡、云溪乡、下云大队,1984年9月改制设云溪村委会。古迹有青云亭、白云亭、青云村。每逢元宵佳节,有舞纸狮的习俗。每逢农历3月15日有“过关”习俗,八方宾客云集于此,为家中或亲朋好友的未成年子女祈求平安,盼早日长大成人,当地群众每家每户蒸制甜棵,摆宴席招待客人,甚为热情。   境内青云山有黄金矿藏,苦岭蕴藏铀矿。全村可供开发的水利资源有200千瓦。经济农林并举,农副产品主要有木、李、毛竹、笋干、松脂、红菇、茶油等。原有加工竹凉席,后因产品销路问题而停产。1996年已基本达到小康生活水平。2004年工农业总产值1636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226万元,农业产值410万元;企业产值1488万元;村财收入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49元。云溪村设有村部、小学、甲级卫生所,已通柏油路、移动通讯、程控电话和广播电视,建有卫星地面接收站,新村建设初具规模。   

上云村

  上云村   上云村位于杨梅乡北部,距乡政府7公里,北与尤溪县交界,属中山区山坡斜坡地,海拔850米。有7个村民小组,212户782人,均为汉族,林姓。全村土地总面积6.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4亩,林地面积7638亩,森林覆盖率65.4%,木材蓄积量19816立方米。1999年以来新植银杏1200株。   上云村紧邻云溪村上游,原系云溪的上角落,因而得名,别称顶云。清代属梅中里横溪社,民国编入桂岭联保云溪保,后属葛坑乡,1951年属第六区和平乡,1956年成立顶云高级社,1958年合下云称云溪大队,1961年6月成立上云大队,1984年改制设上云村委会。境内古迹有林端悼于清雍正甲寅年(1734年)建丹山寨,寨内存聚奎楼一座,结构形式巧妙,为县内保存较好的古建筑之一。   上云村有月腊石等矿藏,黄金矿藏有待勘探。经济以农业为主。农副产品主要有茶叶、茶油。1996年已基本达到小康生活水平。2004年工农业总产值1144万元,其中工业产值898万元,农业产值246万元;企业产值908万元;村财收人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92元。上云村原设有小学1所,1997年秋季实行小学布局调整,并人下云小学。现已通柏油路、移动通讯、程控电话和广播电视,建有卫星地面接收站。   

白叶村

  白叶村   白叶村位于杨梅乡西部,距乡政府3.7公里,北与尤溪县交界,属中山区山间狭长状溪谷,海拔710米。全村有白叶、卓山、大格尾、和尚庄、陈地、长坑、曲本地等7个自然村落,10个村民小组,258户940人,均为汉族,有陈、苏、黄、林、寇等姓氏。全村土地总面积15.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5亩,林地面积20595亩,森林覆盖率87.8%,木材蓄积量74855立方米。   据传说,白叶村原有许多白鹭,当地称为白鹤,并以此作为村名,雅称白叶。白叶村有下坂窑、仑仔边窑、牛头尾山窑、荣福堂后山窑等清窑址4处。明代属常平乡杨梅中团,清代属梅中里云溪社,民国编为白叶保,195 1年属和平乡,1952年建白叶乡,公社化时设白叶大队,1984年改制设白叶村委会。1961年至1976年7月为杨梅公社所在地。   白叶村有高岭土、黄金等矿产资源。经济以农业为主,主种稻谷、甘薯,农副产品主要有毛竹、茶油、笋干等。1996年已基本达到小康生活水平。2004年工农业总产值1345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030万元,农业产值315万元;企业产值1085万元;村财收入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人4064元。现有村部、卫生所,已通公路、程控电话和广播电视,建有卫星地面接收站。   

杨梅村

  杨梅村   杨梅村位于杨梅乡西南部,是杨梅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属中山区山间小谷地,海拔620米,共有杨梅、碑坑、上宦、占久、石头坂、雷潭、大蛇等7个自然村落,9个村民小组,425户1548人,均为汉族,有陈、林、苏、连、吴、许、赖、李等姓氏。全村土地总面积14.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7亩,林地面积18295亩,森林覆盖率83.1%,木材蓄积量88074立方米。   杨梅村清代属梅中里梅峰社,民国时期属葛坑联保,后属葛坑乡杨梅保,1950年属第六区和平乡管辖,1956年成立杨梅高级社,1958年建杨梅大队,分属葛坑公社、杨梅公社,1984年改制设杨梅村委会。现有“王坑窑”古窑址一处,大龙有古银杏树,美坑洋边山仑有摩崖石刻一处,系女真文字,仍金兵过境所刻。   杨梅村有石灰石、黄金、煤、高岭土、紫砂土等矿产资源。境内建有雷潭一级电站和一座小水电站、一家再生纸厂、一家竹木加工厂、一家黄金选矿厂。经济发展农林并举,兼开采黄金边角矿。农副产品主要有木、毛竹、笋干、红菇、茶油等。1996年已基本达到小康生活水平。2004年工农业总产值4313万元,其中工业产值3880万元,农业产值433万元;企业产值4650万元;村财收入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58元。   杨梅村原有几家商店,称店仔街,店主均为永春籍,后来随着经济日渐繁荣,逐渐建成1.2公里的杨梅街,街上商店林立。建有农贸市场,每逢2、7日为墟日。杨梅村交通、通讯便捷,境内通柏油路,杨梅街道铺设1.2公里水泥路;全村通程控电话,建有一座数据移动通讯基站;有线电视与县连网。新村建设初具规模,村容村貌整洁。   


白叶村特产大全




白叶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