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山村地处汤头乡东部,海拔在900~950米之间,全村土地总面积9.7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17亩,林地面积10347亩。至2004年底,全村总户数357户,总人口1388人;工农业总产值644.5万元,其中工业产值258万元,农业产值386.5万元;企业产值808万元;村财收入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57元。
近年来,吉山村各项事业不断发展。村里多方筹集资金48万元,建设小学综合楼及配套设施,改变了教学环境,提高了教学质量;村两委把新村建设和整治村容村貌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农村整体面貌得到较大改观。吉山村交通方便,城关至葛坑、至汤头公路均通过该村,还开通了通往各自然村落的机耕路。吉山村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2001年由农民合资成立了创利达农副 产品经营部,该公司负责把本地村民种植的佛手瓜等农副产品销往厦门、福州等地。
吉山村矿产资源丰富,有质地优良、储量大的高岭土,还有铅、锰矿等。今后,吉山村将积极寻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农村经济的切入点和结合点,促进各项事业实现新的飞越。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526202 | 362000 | -- | 查看 吉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汤垵村 |
汤垵村地处汤头乡西北部,平均海拔400米,与尤溪县相邻,分为3个自然村落:汤坑、桉樟、饭桶垵。全村土地总面积15.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94亩,林地面积20115亩。至2004年底,全村177户729人;工农业总产值360.2万元,其中工业产值7.5万元,农业产值352.7万元;企业产值217万元,村财收入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49元。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新建了教学综合楼,教学设施不断完善,教育成果显著,近20年来,被录取大中专生30多名。全村交通方便,各村落都通耕路。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1999年创建了甲级卫生所l所,有村医生和接生员,方便了群众。村里已开通程控电话,建有地面卫星接收站,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汤垵村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造林种果2.2万亩,以板栗、早熟水蜜桃为主栽品种。今后,汤垵村将加快新村建设步伐,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农村经济。 |
格中村 |
格中村在建国初期属葛坑公社,1961年归属汤头公社。全村土地总面积4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30亩,林地面积62557亩。至2004年底,全村388户1554人;工农业总产值172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270万元,农业产值450万元;企业产值2025万元;村财收入9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17元。 改革开放以来,格中村党支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全村人民“奔小康,建新村”,1997年被市委授予“农村百佳党支部”,1999年被县委授予“五个好党支部”。近年来,村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教育、卫生等事业全面发展。格中村筹资30多万元新建了面积1100多平方米的教学综合楼,教育教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1994年被市委宣传部授予文明学校。交通方便,开通了岭脚至格中公路,全村15个自然村落全部通机耕路。1997年创建甲级卫生所l所,并被县中医院定为扶持点,村民的卫生保健水平不断提高。已建成后溪三级、富泽水电站,装机容量1500千瓦,并与县联网,电力供应充足。全村已安装程控电话140多门,并建有地面卫星接收站,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格中村森林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32万立方米,有黄铁、石英石等丰富的矿藏资源,现已建成丘埕铁矿选矿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
岭脚村 |
岭脚村位于汤头乡的西北部,土地总面积7.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41亩,林地面积7428亩。该村海拔330米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各种水果的栽培,柑桔、早熟水蜜桃、甜潭蜜柚遐尔闻名。至2004年底,全村315户1265人;工农业总产值1333.4万元,其中工业产值872万元,农业产值461.4万元;企业产值2554万元;村财收入48.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67元。建国后,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导下,全村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收人不断增加,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住房条件逐步改善。 昔日杂草丛生的荒山坡,今日变成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果园;过去学生上课要挤在低矮的教堂里,如今有宽敞明亮的教学综合大楼;村里建了电站,并与县联网,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彩色电视机进入平常百姓家,既丰富了生活,又开拓了视野;全村每个角落都安装了程控电话;新村建设初具规模,农民住房条件大大改善;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公路四通八达,运输十分方便,公路等级大大提高。岭脚村民的生活充满阳光和希望。 在新的征途中,全村人民满怀信心,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必将再创新的辉。 |
福山村 |
福山村位于汤头乡南部,海拔860米。全村土地总面积15.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44亩,林地面积18126亩。至2004年底全村254户1076人;工农业总产值368.7万元,其中工业产值82万元,农业产值286.7万元;企业产值360万元;村财收入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29元。 改革开放以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福山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建成小学综合楼1座,建筑面积580平方米。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大力发动村民,种植林果竹2.2万亩,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完成汤头至福山6.5公里柏油路的铺设,并开通机耕路17公里,生产生活便捷,福山村两委在抓好党建工作的同时,不断发展壮大党员队伍,并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作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人民安居乐业。 |
吉山村 |
吉山村地处汤头乡东部,海拔在900~950米之间,全村土地总面积9.7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17亩,林地面积10347亩。至2004年底,全村总户数357户,总人口1388人;工农业总产值644.5万元,其中工业产值258万元,农业产值386.5万元;企业产值808万元;村财收入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57元。 近年来,吉山村各项事业不断发展。村里多方筹集资金48万元,建设小学综合楼及配套设施,改变了教学环境,提高了教学质量;村两委把新村建设和整治村容村貌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农村整体面貌得到较大改观。吉山村交通方便,城关至葛坑、至汤头公路均通过该村,还开通了通往各自然村落的机耕路。吉山村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2001年由农民合资成立了创利达农副 产品经营部,该公司负责把本地村民种植的佛手瓜等农副产品销往厦门、福州等地。 吉山村矿产资源丰富,有质地优良、储量大的高岭土,还有铅、锰矿等。今后,吉山村将积极寻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农村经济的切入点和结合点,促进各项事业实现新的飞越。 |
草村村 |
草村村在汤头乡的东北部,与国有葛坑林场毗邻,海拔868米,有济头洋、草村、黄坑3个自然村落。全村土地总面积4.6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34亩,林地面积4215亩。至2004年底全村217户915人。 改革开放以来,草村村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在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一定成绩。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把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放在首位来抓,发动群众制止抛荒、科学种田、加强田间管理,粮食生产稳中有增。引导群众因地制宜,造竹360亩,造林2370亩,种植德化梨250亩、板栗200亩。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明显进步,三个自然村落都通上公路,为村民发展经济提供了条件。住房条件大大改善,近年来,大多数村民都兴建了砖混结构的楼房,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1998年创建甲级卫生所,改善了医疗卫生条件。开通了程控电话,现大多数村民都安装了电话。有线电视的开通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200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377.1万元,其中工业产值5.5万元,农业产值371.6万元;企业产值267万元;村财收入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30元。 今后,草村村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开拓进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 |
汤头村 |
汤头村是汤头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地处德化通往尤溪县交通要道,海拔在800~850米之间,距离县城58公里。汤头村土地总面积23.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86亩,林地面积23410亩。汤头村有洋面、垅头、彭园、赤土寨4个自然角落,划分为8个村民小组。至2004年底,全村447户1847人。 汤头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赤土寨盛产木材、毛竹、松脂、柑桔等,还有瓷土矿;垅头寨尾有铅、锌矿;彭园有钨矿等。汤头村交通方便,机耕路通往各自然村落,并已开通程控电话。教育、卫生事业不断发展。汤头中学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教育“两基”已达标验收。有乡卫生院和村卫生所,满足了村民保健、医疗的需求。 近年来,汤头村两委围绕“加强农业,发展林业,振兴果业,开发矿业”这条经济发展思路,带领全村人民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努力建设汤头新农村,在洋面公路两侧进行中心街规划建设,村容村貌有了很大变化,2001年引进创办了汤新竹制品厂,解决了全村、全乡竹农卖竹难问题,提高了村民种竹积极性,增加了农民收入。200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715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59万元,农业产值556万元;企业产值4570万元;村财收人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97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