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锦尚杨山之坡,北交草柄,南与后山接壤,东邻东店。杨厝开基者原姓杨,故称“杨厝”。《杨山侯氏族谱序》记载,元末至正年间(约为1350年),侯开运到祥芝买鱼,遇到暴风雨,借宿古浮。为祈求平安,他发愿如安全还家,此后定择居于此。果然如愿以偿,侯开运亦践誓迁居“金狮沙”(即金沙,位于古浮与莲坂交界处),并娶杨厝杨氏为妻。因金沙风灾频发,侯开运举家迁居杨厝,衍为望族。杨厝总户数440户,人口1500多人(包括后山)。
后山 以村落座北朝南依山建居而得名。居民以侯姓为主,系侯开运的四世孙侯宗远所传。此外尚有邱、王、辛、施等姓。
杨山水库 位于杨山之麓而得名,1957年始建,2002年重建。面积大约10000多平方,东、北、西被村居环抱,南望后山,北隔路与杨厝观音寺相连,沿岸建成适于老人和儿童休闲的健身场所。(吴启昌)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581105 | 362000 | -- | 查看 杨厝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港东村 |
古时村庄西面频临港湾,因年久泥沙冲积,村民建居于港湾东侧,故称“港东”。清代,邱氏、卢氏分别从厝上、卢厝迁入。2009年9月从谢厝析出。(吴启昌) |
谢厝村 |
东连深埕,西邻港东,北交锦尚镇集控工业区,南与永宁下宅交界。相传,唐代即有谢氏聚居于此,故称“谢厝”。宋代,晋江湖中张氏迁入,成为望族,谢氏则迁往他处发展。(吴启昌) |
深埕村 |
位于将军山麓,地处于低洼地带,犹如根深土埕,故称“深埕”。姓氏以谢姓、邱氏为主。深埕最早开基者乃刘氏,今尚有“刘厝埔”角落地名。后来,居住在邻村谢厝之谢氏陆续迁入。分别来自泉州金鱼巷及河南开封之陈留郡两派,故有“金鱼衍派”及“陈留衍派”之分。(吴启昌) 深埕村座落于石狮市东南沿海突出部,系老区基点村,东出有海,西隔锦永路与谢厝、港东相邻,南至下宅、新沙堤,北与厝上相连。地势呈平原与山丘相参。深埕乡风纯朴、村民勤劳乐观,年轻一辈以外出经商、务工,年长的在家持渔、农业为生。 |
港前村 |
因其地理位置而得名。又名“锦田”、“锦钱”,东与卢厝、港东毗邻,西邻扶贫路,南与永宁山边接壤。古代,海水由港据涌入塔山下,故港前、港东、西港均以频临港湾而得名。港前曾挖掘出古时“木锚”,足以佐证。“港前”一名,记载于道光《晋江县志·铺递志》。 主要姓氏为李、黄、傅、余、蔡、郑等。顶角以李、黄为主,下角则杂姓。(吴启昌) 港前村与港东村、谢厝村、深埕村、卢厝村、奈厝前村、杨厝村、东店村、西港村、厝上村、锦尚村相邻。 |
卢厝村 |
位于锦尚滨海之地,西南与西坑、港前毗邻,东北与厝上、西港交界,东南与港东接壤。相传,最早系杨姓建居于青石(角落名称)之处。“青石”一名,记载于道光《晋江县志·铺递志》。 《泉州卢氏》记载,明代洪武年间(1368—1398年),范阳卢氏子信公迁入此地。因村中有一条大溪名叫“卢江”流入大海,形成一小港沟,卢氏在港沟周边一处古称“蟾盂里”的角落建屋,故又称“港据”。《后卢族谱》记载,其始祖卜居“晋江南门外二十都蟾盂里,即今港据是也”。后来,以姓冠名,称为“卢厝”,亦载于道光《晋江县志·铺递志》。 西坑 属卢厝,由后卢析出,因建居于卢厝西侧坑洼之处而得名,记载于道光《晋江县志·铺递志》。除卢氏外,清代亦有邱氏、辛氏等聚居于此。如清代《芝山蔡氏纯仁公派谱牒》记载,祥芝蔡凝恭(1726—1795年),“娶西坑乡邱氏,谥顺慈,生雍正庚戌(1730年)”。(吴启昌) |
奈厝前村 |
位于厝上溪北岸,西与蚶江交界,东连墩上。村庄原建于溪岸边,常因受溪水暴涨威胁,只好迁往大溪前地势较高地带建屋,故称“内厝”,因闽南方言“内”与“奈”谐音,亦称“奈厝”,名载于道光《晋江县志·铺递志》。俗称“奈厝前”,又称“内厝前”。 人口近3000人,村民以张氏为主。相传,张氏来自于龟湖鳌头。据说,朝廷钦差到龟湖,横行霸道,居然放马任意践踏吞噬田野庄稼,张氏村民忍无可忍,打断马脚,打伤官差。朝廷派兵围捕,张氏村民四处逃奔,其中一支流落至奈厝前,传衍世裔。 此事在龟湖一带也有流传。但是,据文献记载,鳌头张氏至清代乾隆年间尚居住于龟湖,其避难迁居奈厝前应在清代后期。然而,早在明代,奈厝前已有龟湖张氏聚居的记载。清代《芝山蔡氏纯仁公派谱牒》称,蔡钦质,“性耽音乐,不离丝竹”。娶“内厝前张氏”,明嘉靖元年(1522年)去世,葬于祥芝东城。可见,明代奈厝前即有龟湖张氏定居于此。清代,鳌头张氏避难时,移居奈厝前即是因为此地早就有同宗聚居,利于庇护之故。 清代,奈厝前居民尚有胡氏、侯氏等。清代《祥芝长房中派蔡氏谱牒》记载,祥芝蔡贞郡(1728—1779年),其女趋娘“适奈厝前胡家”。又称,蔡百合(1730—1779年),娶“内厝前乡侯氏,名纯娘,生乾隆四年”。 墩上 隶属奈厝前,北邻湖厝,东交上埭,西与奈厝前毗邻,人口351人,胡姓为主。原为荒芜土墩,后来此建居,故名“墩上”。清代末年,于村南创建“城隍公宫”(源自永宁城隍)。该宫香火绵延,成为当地老百姓的一种崇拜。 上埭 隶属奈厝前,北与东园交界,南邻洪窟,东依西港,西连墩上。村民以邱姓为主。据传,古时该村东南原属港湾海埭,因开垦建居于埭上,故称“上埭”。清代《金丘邱氏族谱》记载,邱国源第三世诚斋公见上埭“山明水秀,世传中有一穴,四时雨露不霑,是以为祥”,遂移居于此,以“祥埭”为雅称。 洪窟 隶属奈厝前,地处大溪南侧,为溪水冲成窟窿,遂建居于此,故称“洪窟”。东南邻西坑,姓氏以胡氏、邱氏为主。 奈清水库 位于奈厝前,临近青莲,故称“奈清”。建于1958年,坝长220米,高7.5米,集水面面积2.3平方公里,总库容84立方米。系以灌溉为主兼养鱼的综合性水利设施,也是锦尚一个农家旅游景点。(吴启昌) |
杨厝村 |
位于锦尚杨山之坡,北交草柄,南与后山接壤,东邻东店。杨厝开基者原姓杨,故称“杨厝”。《杨山侯氏族谱序》记载,元末至正年间(约为1350年),侯开运到祥芝买鱼,遇到暴风雨,借宿古浮。为祈求平安,他发愿如安全还家,此后定择居于此。果然如愿以偿,侯开运亦践誓迁居“金狮沙”(即金沙,位于古浮与莲坂交界处),并娶杨厝杨氏为妻。因金沙风灾频发,侯开运举家迁居杨厝,衍为望族。杨厝总户数440户,人口1500多人(包括后山)。 后山 以村落座北朝南依山建居而得名。居民以侯姓为主,系侯开运的四世孙侯宗远所传。此外尚有邱、王、辛、施等姓。 杨山水库 位于杨山之麓而得名,1957年始建,2002年重建。面积大约10000多平方,东、北、西被村居环抱,南望后山,北隔路与杨厝观音寺相连,沿岸建成适于老人和儿童休闲的健身场所。(吴启昌) |
东店村 |
位于锦尚镇海滨最前沿的渔村东店,北邻伍堡,南连厝上,西交杨厝,东临海。东店地处东南沿海,据说古时有“东京大道”通过村庄,设有店铺,为行人停息之所,而后店铺周围遂成村落,故称“东店”,雅称“东殿”。 最早开基者为陈氏,距今大约有800多年,村中曾挖掘出“陈界”石碑。500年前,有唐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傅实之后裔傅思和自祥芝移居于此乡,传衍后裔;再有侯氏、李氏等族人传入此村。今村民总姓氏有16个,总户数1007户,人口4000多人。20世纪60年代,建设渔业市场,后搬迁至村前海边地段,系锦尚唯一的民间渔业贸易市场。北边曾有驻军,部队转移后,驻军原地今建成“紫竹寺”观音宫。 东店一级渔港码头 位于东店东南海湾,东临台湾海峡,北与鸿山热电厂相望。全长800米,黄零标高+5米,鱼货卸港量50000吨,掩护水域面积38.75公顷,陆域面积15.31公顷。(吴启昌) |
西港村 |
古时村落西侧有港沟直通大海,故称“西港”。渡口建有“送马宫”,保留至今。村庄由小乡、上厅、中厝、田墘4个角落组成。最早由陈氏开基,后邱氏、朱氏等陆续迁入。陈氏先民移居台湾,今台南尚有陈姓开基的村落,亦称“西港”,并建成一座跟祖家一样敬奉观世音佛祖的“西安寺”。(吴启昌) |
厝上村 |
由前后厝(一中)、后申厝(二中)、北长厝(三中)、前美厝(四中)、斗文房和大墩(五中)共5个角落组成。相传,宋元时期有陈氏、张氏聚居于此,因村落建于海港高地,取名“港据”,又名“厝上”,雅称“锦尚”或“锦上”,名载道光《晋江县志·铺递志》。 清代《金丘邱氏族谱》记载,元末世乱,邱国源兄弟四人避居于海滨。长邱国源,入居邱下。次邱国寿,“籍海东港据,今厝上始祖也”。相传,厝上邱氏始祖以养鸭为生,其开基地后称为“鸭母穴”。三邱国梅,迁往“南京应天府”。四邱某(名讳失传),移居天马山(金鞍山)之东。 厝上溪 源自奈清水库,流经青莲、奈厝前、墩上、上埭、西港并环厝上之南汇流入海。下游段有厝上通石狮之公路经此溪而过,故取名“厝上溪”。古时有蚶江和祥芝等地共18条小溪汇入此溪,全长5公里,宽15米,四季溪流不息。1999年以来,经沿溪村民自动募捐建成溪石坝,整理溪底宽度和深度。近年来,市政府加大整治力度,全面进行翻建,使之充分发挥防涝排涝作用。 厝上街仔市场 贯穿厝上村落,呈南北走向,100多年前,即在后申厝角落地段形成市场,是自发的民间鱼类买卖交易。随着社会发展,已形成一个集鱼、肉等各类食品、日用品百货综合性的市场,日人流量近5000多人。 厝上新大街 南接锦尚大街,北至艺苑工艺品公司,街道两边店铺、商品楼林立,昼夜灯光辉煌,呈现一片繁华景象。 邱奕凯烈士陵园 位于将军山山麓,系为纪念厝上籍革命烈士邱奕凯而建,是石狮市德育教育基地,演变成为角落地名。 锦尚公园 位于镇政府大楼前,是当地民众理想的休闲场所。与众不同的是,公园南边有一座“慈恩亭”,乃全国政协委员、旅港太平绅士邱季端为纪念慈母而建造的。亭上刻上一对“慈恩”冠头联:“慈懿锡贤弘椠沿竹帛;恩光昭世蔚母范徽音。”公园北边树立福建省人民政府表彰邱季端先生情系桑梓,慷慨捐资,兴办公益事业的功德碑。 东源休闲公园 位于厝上东北部,建于2009年8月,面积约1万多平方米。公园里座落着锦尚邱氏始祖邱德阳之陵园,周围摆设着各种适于老人、儿童健身休闲的器材及散步场所。(吴启昌) |
锦尚村 |
东临大海,西连西港,北邻东店,南依厝上溪并与厝上接壤。原与厝上同属祥芝锦星。1961年,分为厝上(农业)和厝上(渔业)。1988年,厝上(农业)改为厝上,厝上(渔业)改为锦尚。主要姓氏为邱、陈。 锦东大街 位于锦尚与东店交界,南始艺苑公司,北至东店,全长600米,宽18米。本是一条田间道路,改革开放后,建成一条有店铺、商品楼沿街而立的新大街。沿街店铺集建筑材料经营、饮食服务等为一体。 锦尚大桥 厝上南边有条大溪,绕村流入大海,故有“玉带绕村”之称。1958年,厝上村民用简陋办法即以石块在入村口处的大溪上铺上一条沉桥,便于车辆和行人通过。2000年10月,锦尚镇政府依靠群众力量集资,建成一条长约18米、宽12米的规范化的大桥,命名“锦尚大桥”。(吴启昌)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