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缺塘社区居委会是2004年由缺塘村改为社区,地处罗山街道北部,南宋泉州太守令军民开凿“七首塘”,村落刚好在塘的引水缺口,故名“缺塘”。社区东接青阳高霞、南通罗山福埔、西连青阳洪宅安、北临青阳普照,临靠泉安路、省道306线,和平南路及十三号路一纵一横贯穿社区,交通便捷,地理位置特殊。
[村落与居民] 社区面积约1170亩,现社区人口4000多人,有郑、柯、林、蔡四个姓氏,分10个居民小组,海外人口200多人,外来人口上万人。
[组织机构]社区班子成员10人,支部成员5人,居委会成员5人。社区支部党员110人,同时设置社区工会、共青团、妇联、民兵营、侨联小组、计生协会、老年人协会(现有会员458人)等配套组织。 [物产经济]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缺塘社区发展快速,199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1亿345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逾亿元。农民人均收入6800元,村财政收入50万元,现人均收入约8200元。社区设有教育基金会100万元,老年基金会50万元。
今日的缺塘社区 ,全社区有企业20多家,包括仪器罐头、糖果饮料、包装印刷等行业。其中较大的企业有恒达集团公司有限公司、福马食品集团公司、华力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嘉士柏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罗山瑞盛五金工艺有限公司、如意食品有限公司、达友缝纫加工厂、伟力士五金冲铸有限公司、旭升食品有限公司等。
[村风村貌]社区辖区内育德小学教学楼宽敞明亮,配建电脑和语音室,重视素质教育,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电脑和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并设有百万元教育基金会;社区通过发动社区各界人士捐赠资,建设老年人活动中心,开办老年人学校,开展各种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被省、泉州市和晋江市评为“敬老模范村(居)”;社区党建工作走在前头,自1999年以来多次被晋江市委评为“五个好”村(居)党支部,被市、街道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现被泉州市定为“社区党建工作序示范点”;老年人协会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工作成效显著,得到省、泉州市和我市领导的充分肯定,上海、青岛等地组织前来学习考察;侨务小组积极维护侨胞合法权益的同时,争取到了社区旅外侨胞对家乡公益事业建设的支持;社区企业工会积极为各企业服务,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治保会、综治小组、民兵治安巡逻队加强群防群治工作,大力推进创建“平安缺塘”,至今没有发生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多次被市委、市政府和罗山街道评为“综治工作先进单位”、“治安巡逻先进单位”、“文明村(居)”。
缺塘社区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弘扬崇尚文明,尊师重教,敬老尊贤,兴建教学楼,老人活动中心和灯光篮球场,以及公厕垃圾点,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深入发展,今日的缺塘人观念更新,破除封建陋习,红白喜丧事简办,实行火化殡葬,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已在逐步形成。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582004 | 362000 | -- | 查看 缺塘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福埔社区 |
福埔社区是福建省泉州晋江市罗山街道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5058200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50582。邮政编码为362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95 ,车牌号码为闽C。与罗裳社区、前沿社区、社店社区、苏内社区、许坑社区、樟井社区、山仔社区、梧垵社区、苏前社区、缺塘社区、梧桐社区、后林社区、下埔社区、华泰社区相邻。 |
罗裳社区 |
罗裳社区位于晋江市行政中心区域,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人文鼎盛的文明之乡,相传唐代诗人罗隐曾来行吟显迹,落下了一件衣裳,留有画马石的美丽传说,故名为“罗裳”。该社区东邻缺塘社区,西至砌田社区,北连青阳洪宅垵,南接罗山福埔,省道306线及世纪大道贯穿着社区,交通便捷,地理位置特殊,成为晋江市的示范社区。社区总面积1.753平方公里,拥有四个大片区,分别为裳景、仓边、柯厝、江宅。现有常住人口981多户,3500多人,外来人口1655人。社区两委成员10人,计生小组长及报帐员共6人,社区工作者4人,拥有巡逻队员9人,4辆巡逻摩托车,社区还装有31个电子眼监控器,监控着社区的治安多发地段及主要路口。社区支部党员83名,其中女性党员6名,预备党员3名。社区配套组织有:工会、共青团、民兵营、妇代会、老人协会、慈善基金会、军民小学校董会、计生协会等组织机构比较健全。社区拥有军民小学一所,并成立了校董会,社区还率先成立了资金额100多万元的慈善基金会及30多万元的“生育关怀基金”会。全社区共有40多家汽车贸易公司,中小型企业30多家,主要产业有汽车配件,鞋业生产,纸箱包装、汽车贸易等等。汽车市场销售节节攀升,年销售额达13亿多,社区人均收入15000多元。随着晋江市政府南移,罗裳社区已成为晋江市新的市政中心,为实现与之相配套,社区正在积极推进占地面积达160亩的罗裳社区旧城改造工程、占地面积240亩的汽车市场二期工程、占地面积16亩的世纪食品城工程和晋兴集团总部建设用地项目。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罗裳社区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
前沿社区 |
晋江市罗山街道前沿社区居委会概况 标准名称 前沿社区居委会 设立年份 2003年 政府网址 人口 2338人 面积 1平方公里 政府驻地 泉安南路公路边 所跨行政区域 下级组织 前堡、小沿塘二个自然村 下属单位 老年协会、计生协会、治安巡逻队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前沿社区属罗山街道管辖,在罗山街道西南部1.5公里,位于海拔833米罗裳山下,晋江市人民政府前面,周边:东,梧桐社区;西,社店社区;南,山仔社区;北,福埔社区。交通四方八达,地理位置独厚,泉安公路横穿居委会,连接社马路、世纪大道、泉石公路。 【地名含义】因二个自然村各取一字,故称前沿 【历史沿革与遗产】明清属28都;民国33年(1944年)属大同乡罗山保;建国后1956年属池店区罗山乡;1959年属罗山公社福埔大队;1980年由福埔大队拆出自成大队;1984年罗山乡改前沿村委会;2003年罗山镇改罗山街道办事处,前沿村委会改前沿社区居委会。前沿居委会有历史悠久近500多年的陈氏宗祠、许氏宗祠、郑氏宗祠都是由河南省固始县准阳县迁徙过来。还有一座近400多年的西天寺。 【村落与居民】区域面积1平方公里,辖2个自然村,有前堡、小沿塘自然村,下有18个居民小组,全社区人口2338人、567户。 【村容村貌】2006年-2008年度连续三年被晋江市计生协会评为一流村(居)计生协会;社区治安巡逻队历年来都被晋江市-评为优秀巡逻队。 【气侯与产物经济】年平均气温20-25摄氏度,降雨量1500毫米左右,属南亚热带气候,不结冰。土地基本被政府征用完,没农作物耕种,经济来源以贸易为主,有机械配件公司、汽车销售公司、摩托销售公司、建材公司、石雕厂。社会总值1800万,居民年平均收入8000元。 【区内中学】 名称 地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罗山中学 前沿社区沿塘 陈宝玉 88182874 简介:晋江市罗山中学位于罗裳麓,地处晋江行政新区罗山街道中心,学校创建于1958年,以寄居农场,故称农中;1970年改为罗山中学,师生自力更生搭建校舍,创建完中;1980年全市布局调整,高中部撤消,大量骨干教师外调,学校陷入困境;1984年重新崛起,并连续7年获得中考全市第一,声名远播,步入鼎盛时期;1991年罗中全部在校学生和大部分师资兴办季延中学,昔日罗山中学再度落入低谷。冬去春来,不畏艰难,拼搏进取的罗中人励精图治,艰苦创业罗山中学再度崛起,学校承蒙政府的扶持和海内处贤士捐资。现有崭新的办公楼、教学楼、合格运动场,校园面积达100多亩,教职工140多人,教学班40个,在校学生2200多名,是晋江市规模最大的初中名校之一。新一代罗中人秉承了“诚、严、勤、敏”的校训精神,曾先后荣获泉州市文明学校,泉州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晋江市文明学校,德育先进集体平安校园和体育先进单位荣誉,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日益提升,“品牌罗中”正在打响。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
社店社区 |
一、地理篇 社店社区地处罗山街道西南部,背靠罗裳山,辖社店、尾厝、田内、后边四个自然村,面积约4平方公里,交通便利,有青安公路、社马路、世纪大道、高速公路连接线穿越而过,发达的交通网络,给社店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双强有力的翅膀。值得一提的是在罗裳山上处于社店地界的舜帝纪念堂,也叫五圣会,是五个姓氏的宗族(包括陈姓)为纪念共同的祖先舜帝,海内外集资修建的,每年都吸引许多海内外人士前来参观。 二、人文篇 社店社区共有人口5542人,分为20个社区小组,06年居委会换届选举后,有10个社区干部,一个社区工作者,居委会及各类配套组织完善,目前老人协会的会员达6百多人,是社区的一支重要力量,社区还自发组建一个青年促进会,由许多热心公益事业人士组成,为社区的建设和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在历史上,由于封建闭塞,社店基本分成“强房”跟“弱房”两大封建派别,不相往来,经常发生争执,并引发了多次大规模械斗,矛盾越积越多,并画出了像“38线”一样的界线,村里陷入严重的0状态,在这状况下,旅居海外的社店人及时回来调停纠纷,其中就有一个人叫陈荣宗,他认为只有知识才能改变民众的封建思想,提高村民的素质,经过多方努力他创建了社店的第一个小学,取名叫“和平小学”,并亲自执教,小学的地点设在社店的祠堂里,他的这种精神深深感染着社店村民,平息了纠纷,也为社店的教育事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后来陈荣宗先生在海外不幸意外身亡,社店人为了缅怀他,把“和平小学”改名为“荣宗小学”。目前荣宗小学的教学质量突出,今年考入市一级达标中学的人数全市小学里是第一名,现在学校正在新建教学楼,改善办学条件,以适应越来越多的学生,特别是外来务工的子女。社店人的包容性挺强的,很少出现排外现象,这也是他经济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社店的外来人口高峰期时达万人以上,很多外来人口在社店安家立业。这是相对性的,社店为外来人口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反过来,外来人员也为社店的经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当然人多混杂,也带来了治安问题,现在社区有一支6个人的治安巡逻队,但是配备不是很完善。环境卫生方面,虽然有一支清洁队,但是社区居民的卫生素质不是很好,当然村改社区不是单纯名字的改变,思想意识的改变是要一个过程的,这是农村里的通病,城市化的道路毕竟是漫长的,不是仅靠钢筋水泥。 三、经济篇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社店是出了名的缺粮穷村,大部分人靠苦力谋生,改革开放后,社店人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抓住了机遇,艰苦创业,经济迅速发展,摆脱了贫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社店主要以食品,汽车运输业为主,有大小规模的企业100多家,为晋江最大的食品生产基地,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企业家,每年仅食品市场营销额就达几亿元,同时带动了其他配套行业的互动发展,目前在社店的我市最大的食品交易市场正在进行第三期建设规划,这对社区经济发展的进一补优化,提升品牌知名度,壮大集体经济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的食品市场竞争很激烈,生产原料成本上升,社店的中小企业面临的压力很大,特别是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缺少技术工人,这也出现了一些公司互相挖墙脚的问题,造成公司的不良竞争,社区的小企业过多,也造成了食品质量问题的出现,所以应该进行资源整合,逐步淘汰不合格的小企业,好的企业做大做强,这样才能提高整体的竞争力。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
苏内社区 |
苏内社区是福建省泉州晋江市罗山街道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5058200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50582。邮政编码为362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95 ,车牌号码为闽C。与福埔社区、罗裳社区、前沿社区、社店社区、许坑社区、樟井社区、山仔社区、梧垵社区、苏前社区、缺塘社区、梧桐社区、后林社区、下埔社区、华泰社区相邻。 |
许坑社区 |
罗山街道许坑社区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许坑社区位于罗山街道的东部,辖区面积174公顷,全社区825户,人口3110人;现有企业16家,以蚊香、家具、汽配等行业为主,规模以中、小型、家庭式作坊居多,原有经济基础、环境条件相对较差。2006年度被确定为晋江市第一批“百村示范、村村整治”示范社区后,先后被晋江市评为“百村示范、村村整治”先进型示范社区、“绿色社区”、“十佳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社区面貌焕然一新。一、主要做法 1、合理规划,先易后难。立足社情、统筹规划、集思广益、绘制蓝图,结合开展“家园清洁活动”,实行改旧与建新相结合,不搞“全面改旧”,也不搞“全面建新”,按照以点带面、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分三期实施改造,采取“拆旧翻新、拆墙留路、拆厕绿化”的改造措施,注重区间路网合理布局和环境保洁美化,大大节约了土地和资金投入。 2、干部带头,全民协力。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和整治成效感化拆迁户;充分发动老人协会、群团组织等力量,形成合力,共克难关,共同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和筹集建设资金。 3、公正民主,科学决策。对改旧建新的重大事项和工程建设一律实行民主听证,成立五个工作小组,因此制宜,集思广益,科学决策,做到公正、公开、民主。二、取得成效 2006年来,改造区新村建设首期工程已基本完工,首期工程:公寓楼4幢共84套,叠加住宅2幢20套,双拼别墅3幢6套。投入14.2万元进行全社区修点性三年规划;支付26.03万元,安装全球眼监控16个;共投入20.4万元:安装路灯29盏、篮球场看台1个、安装健身器材1套、幼托所 1个;投入53万建活动中心一幢;投入85万元在社区建设一幢老年活动中心;投入73.7万元,铺设水泥路10条,共计8920多平方米,实现区间道路全部“硬化”;见缝插针投入2.3万元绿化4500㎡,使中心区绿化率达35%;普及自来水工程,已投入58万元,主、次管道已铺设完毕,现正在抓紧入户的筹备工作;组织全面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实行全天侯的卫生保洁。现已制定《许坑社区居民公约》,移风易俗进一步深化。2008年来,改造区新村建设首期工程,共投入了52.28万元,修建了三化池、污水、雨水、排水、污管及污水整治1400多米;投入了14.8万元,对社区中路至老人活动中心的道路水泥“硬化”;共投入将近11万元,改造后林路口至许坑社区路段的路灯;拨20万多元支持学校十配套及校园的安全建设;在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建成了一座标准的水冲公厕。三、2010年工作计划,项目建设情况在各级领导、部门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把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全面加强新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社区今年来改造新村建设首期工程已进入扫尾阶段,市政部分工程正在抓紧施工,首期工程总建筑面积19385㎡,投资总金额2000多万元,并以折迁安置户形式出售,现已出售完毕,共筹集销售额1924万元,现已安置分房。 2010年工作计划为民办实事项目如下:(一)社区设施及市政工程:1、社区办公楼加层建设;2、垃圾转运站。(二)经济建设工作:鼓励群众入股,以集体组织设立投资开发公司。(三)“改旧建新”工程:1、一期工程现已分房、证件待办;2、着手筹备二期工程建设工作。(四)道路硬化建设:1、继续鼓励各角落铺建居间小路(社区每平方补贴15元);2、拓宽樟井弯至新村的道路;3、宣传厝边至杨厝中路的道路硬化。(五)公共设施建设:1、自来水入户工作;2、菜市场建设;3、抓紧成立学校校董会,筹集50万元的教育资金;4、学校危厕的改造及校园的其它项目整改工作;5、在社区菜市场投建标准水冲公厕一座。(六)社会事业建设:1、关心-,爱心援助站坚持每月按期运作;2、继续扩大居民低保履盖面,做到应保尽保。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
樟井社区 |
樟井社区位于罗山街道东南部,东与新塘街道湖格社区相邻,南接罗山街道梧垵社区,西与山仔接壤,北涉毗许坑社区,距晋江市新行政中心4公里,离石狮市区4.5公里,是晋江市委、市人民政府认定的老革命基点村,同时,也是经济相对薄弱社区,社区现有17个居民小组,常住户619户,常住人口2583人,外出务工人员800余人,低保户18户,五保户2户,辖区拥有耕地1400亩,其中水田500亩,旱地900亩,人均耕地0.55亩,现有小型企业5家,2009年人均收入7040元,社区“两委”成员7人,社区工作者一人,0党员45人,社区居民主要依靠农业及个体工商业创收。几年来,樟井社区“两委”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直接领导下,社区“两委”励志图强,充分调动党员、居民代表及社会各界的积极性,集思广益、拓宽思路,紧紧地围绕“百村示范,村村整治”这个工作主题,落实和发展社区的各项事业。社区环境井然有序,卫生整洁,道路畅通,经济发展迅速,治安秩序稳定。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
山仔社区 |
罗山街道山仔社区概貌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山仔,原仙境美名,位于晋江市罗山街道中南部,罗山街道行政文化新区。东邻许坑社区,西连苏前,南通梧安、樟井,北接梧桐、前沿。全社区主干道路4200米,和平南路、社马路、东环路、西环路等贯穿其间,享有极佳的交通便捷优势。 村落与居民:社区行政管辖面积约2平方公里。现有4个片区,14个居民小组,住户700户,常住人口2640人,暂住人口1200人。 建筑景观:市武警中队、看守所、季延中学、季延初级中学等30多家企事业单位云集于此,显示了社区稳定的社会秩序、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无限的商机。辖区内设有便民卫生所,居民医疗方便;又有老人活动中心和真济寺,供老人娱乐活动;组建治安联防巡逻队,增强区内威慑力度,力保一方平安。社区内道路四通八达,街面整洁,环境优雅,经济繁荣,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人杰地灵,居民安居乐业。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
梧垵社区 |
梧垵社区成立于2003年11月,上属晋江市罗山街道,地处罗裳山东南部,与永和镇、灵源街道相邻,有社马公路、省道308线两条主干道。辖区面积约3.2万平方米,辖区范围包括仑上、古塘、洋柄、邦尾、蔡厝、江厝、郭厝、洪厝8个自然村;辖区有居民住户1470多户,常住人口5300多人。社区居委会两委成员10人,居委会日常工作主要是负责社区建设、社会治安、环境卫生、群众调解、计划生育管理、帮扶下岗职工、低保户等-、科普、妇联等工作。梧垵社区社区成立党总支一个,现有党员85人。社区有警务室,组建了一支由9个人组成的巡逻队伍,配备车辆、服装、工具,与派出所形成联防体系。辖区内企业单位35家,小学一所,有卫生医疗所、超市等服务点。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
苏前社区 |
|
缺塘社区 |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缺塘社区居委会是2004年由缺塘村改为社区,地处罗山街道北部,南宋泉州太守令军民开凿“七首塘”,村落刚好在塘的引水缺口,故名“缺塘”。社区东接青阳高霞、南通罗山福埔、西连青阳洪宅安、北临青阳普照,临靠泉安路、省道306线,和平南路及十三号路一纵一横贯穿社区,交通便捷,地理位置特殊。 [村落与居民] 社区面积约1170亩,现社区人口4000多人,有郑、柯、林、蔡四个姓氏,分10个居民小组,海外人口200多人,外来人口上万人。 [组织机构]社区班子成员10人,支部成员5人,居委会成员5人。社区支部党员110人,同时设置社区工会、共青团、妇联、民兵营、侨联小组、计生协会、老年人协会(现有会员458人)等配套组织。 [物产经济]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缺塘社区发展快速,199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1亿345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逾亿元。农民人均收入6800元,村财政收入50万元,现人均收入约8200元。社区设有教育基金会100万元,老年基金会50万元。 今日的缺塘社区 ,全社区有企业20多家,包括仪器罐头、糖果饮料、包装印刷等行业。其中较大的企业有恒达集团公司有限公司、福马食品集团公司、华力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嘉士柏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罗山瑞盛五金工艺有限公司、如意食品有限公司、达友缝纫加工厂、伟力士五金冲铸有限公司、旭升食品有限公司等。 [村风村貌]社区辖区内育德小学教学楼宽敞明亮,配建电脑和语音室,重视素质教育,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电脑和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并设有百万元教育基金会;社区通过发动社区各界人士捐赠资,建设老年人活动中心,开办老年人学校,开展各种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被省、泉州市和晋江市评为“敬老模范村(居)”;社区党建工作走在前头,自1999年以来多次被晋江市委评为“五个好”村(居)党支部,被市、街道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现被泉州市定为“社区党建工作序示范点”;老年人协会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工作成效显著,得到省、泉州市和我市领导的充分肯定,上海、青岛等地组织前来学习考察;侨务小组积极维护侨胞合法权益的同时,争取到了社区旅外侨胞对家乡公益事业建设的支持;社区企业工会积极为各企业服务,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治保会、综治小组、民兵治安巡逻队加强群防群治工作,大力推进创建“平安缺塘”,至今没有发生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多次被市委、市政府和罗山街道评为“综治工作先进单位”、“治安巡逻先进单位”、“文明村(居)”。 缺塘社区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弘扬崇尚文明,尊师重教,敬老尊贤,兴建教学楼,老人活动中心和灯光篮球场,以及公厕垃圾点,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深入发展,今日的缺塘人观念更新,破除封建陋习,红白喜丧事简办,实行火化殡葬,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已在逐步形成。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
梧桐社区 |
一、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梧桐社区属罗山街道辖、晋江市政府、罗山街道所在地,位于福兴路两侧,周边:东,后林社区;西,华泰社区、前沿社区;南,山仔社区、许坑社区;北,兰峰城市花园、缺塘社区,地理位置独厚,交通道路四通八达,为晋江市交通中心,福兴路横跨社区而过。 二、地名含义 因社区内梧桐树闻名而得名 三、历史沿革与遗产 自本宗高始祖志敏公号前齐地大明早叶出仕文林郎官授江西道监察御史,而子孙得其封荫,而子孙得得封荫,时值开梧始祖建梧公由漳州城济美巷来到晋南蜈蚣节,观其地灵毓秀,山川壮丽,土地肥活沃,即择地建屋定居,迄今五百余年,己传二十余世。梧桐社区有陈、蔡二氏,由漳州城济美苍迁入,经历史变迁,现陈氏近1720人,蔡氏近140人。,因地势形似蜈蚣而得名蜈蚣节(取谐音梧桉节)0期间为红心大队,后因村中有一棵梧桐树闻名而得梧桐,1984年设立罗山梧桐村委会,2003年罗山镇改罗山街道办事处,梧桐村委会改梧桐社区居委会,梧桐社区有历史悠久的陈氏祖厝、蔡氏宗祠。 四、村容村貌 随着周边市场逐步开发,梧桐社区将以新的晋江城市中心出现。区域面积1平方公里,毗临SM广场、华泰社区、兰峰城市花园城,地处福兴路两侧。下有4个居民小组,全社区人口1848人、487户。旅居海外及人口近1500人。 五、气候与产物经济 年平均气温20-25摄氏度,降雨量1500毫米左右,属南亚热带气候,不结冰。土地几乎被政府征用完,耕种面积仅剩150多亩。居民年平均收入10000元,有机械配件、鞋业、织造业、橡塑工贸、服装纺织及第三产业等。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
后林社区 |
后林社区位于罗山街道东部,辖有后林、下宅二个自然村,总面积1.7平方公里,前后贯穿新旧省道306公路,地处交通要道,交通畅达便利。下辖11个居民小组,现有921户,常住人口3333人,以吴姓氏为主。辖区内生活设施配套有菜市场、小学、灯光球场等生活服务和娱乐场所。社区组织机构有后林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后林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配套组织:工会、共青团、民兵营、妇代会、老年协会、计生协会等机构健全。社区两委班子成员10人,支部成员5人,居委会成员5人。社区现有企业主要以鞋业为主,另有糖果、副食品等产业。主要企业有步贤鞋业、金德利鞋业、惠康食品企业等。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
下埔社区 |
下埔村原名“虾埔”。“虾埔”古时与海相连,出门就是海滩,村民主要靠捕捞,晾晒和经营鱼虾为生,且远近闻名;加之与该村对面已废的一个村名叫“上埔”,与之相对应,“虾埔”村同时称“下埔”。 ★ 行政隶属与地理位置 下埔社区居委会位于泉州市晋江机场南面,东面新塘街道后库社区,后林社区毗邻。南面,梧桐社区,兰峰花园毗邻。西面:缺塘社区,青阳街道高霞社区毗邻。北面正是泉州市晋江机场。下辖8个居民小组,耕地775亩(水田205亩,农地570亩),农产,水稻,蔬。有小学,企业:以汔车配件,聚塑造粒。废塑加工,纸箱加工,入驻五金加工服装加工。 ★ 历史沿革与人文 下埔社区本里王氏系从元未十九世始祖致政公,由青阳杏厝分支而来,里名霞埔。祖先在此休养生息。人丁兴旺,建国后属高霞乡,1960年后属罗山公社后林大队,1980年从后林大队折出为罗山下埔大队。1984年属罗山下埔村委会,2003年属于罗山街道下埔社区居委会。下埔社区有历史悠久的王氏宗祠。顶角、后壁、美厝等有8座王氏祖厝,还有一百多年的水尾宫1座,-馆子4座。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
华泰社区 |
华泰系罗山街道的一个全新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形成的社区,位于罗山街道中部,风景秀丽的罗裳山东麓,西与市政中心相连接,南与前沿社区接壤、北与SM广场相望。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及交通位置。 地名含义 2002年由晋江华泰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购买开发,故而得名。 历史沿革与人文 华泰整个项目是按照新都市主义理想家园的理念,注重传统邻里区的开发和使用公交的邻里街坊区的开发,建立以步行距离为尺度的国际化的居住社区,配套各种类型的公共设施,布置在人流聚散地带,以商业街和商业休闲广场组成的核心商业地区,完美实现了与晋江新城区总体规划的和谐,满足了街坊式的人居环境和社区生活的需求。 村容村貌 区域内环境井然有序,卫生整洁,道路畅通,绿化率达35﹪以上,治安秩序稳定。2006年被评为晋江市文明社区,晋江市绿色社区,2007年被评为泉州市绿色社区。2008年被评为泉州市文明社区,2009年入围泉州市十佳和谐社区。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