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塘(古称沙堤)位于晋江市东南部,晋江流域下游,属丘陵平原地带,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东北濒海,地势南高北低八成地域为平原,自宋、元、明、清划里分都以来,村界、道路、区域分明,面积约四平方公里,村东与杏田村,南湖村接壤,西靠晋江机场,南临后洋村,北距西滨村一沟之隔西北部紫帽山逶南下,余脉有罗裳、灵源、灵秀诸峰蜿蜒十余里入吾村,惜一九五四年,建设晋江机场时,移山填塘。村之东有碧山,高耸圆顶,古松苍秀,也是罗裳山余脉,立碧山之巅,可远望落霞孤鹜,海天一色,元末王氏太始祖翰公入晋时寓居于碧山,从此开基沙塘王氏,是吾村王氏发祥胜地。村西有西山,建王氏大宗祠。全村大小池塘十余处,交通四通八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楼林立,自然环境优美,纵观全村之地脉山水形势,明秀多姿,可称吉地,历代现任对沙塘宝地的自然景观,曾作诗数十首加以美赞。沙塘于二零零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划入新塘街道管辖,现人口七千六百多人,2055户,占接到总人口五分之一,是晋江市数一数二的自然大村,沙塘人旅居世界各国,港、澳、台地区及全国各地达三千五百多人。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582005 | 362000 | -- | 查看 沙塘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后洋社区 |
后洋社区位于新塘街道中心区,交通较为方便,全境由新旧两条省道贯通,辖区面积2平方多公里,常住人口有3500多人(900户),各类企业80多家,外来员工近万人。主要产业:牛仔服装系列(支柱产业)、运动针织服装系列、鞋服设备与机械另配件,粮、烟、酒杂等批另,花卉、农副业等。 我社区2008年被确定为晋江市“百村示范”示范社区,并评定为省级“百村示范”社区联系点。现旧村民宅、厂房绝大部分较为老旧简陋,群众对开展改旧建新积极性非常高,社区已具备较好的条件进行“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
沙塘社区 |
沙塘(古称沙堤)位于晋江市东南部,晋江流域下游,属丘陵平原地带,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东北濒海,地势南高北低八成地域为平原,自宋、元、明、清划里分都以来,村界、道路、区域分明,面积约四平方公里,村东与杏田村,南湖村接壤,西靠晋江机场,南临后洋村,北距西滨村一沟之隔西北部紫帽山逶南下,余脉有罗裳、灵源、灵秀诸峰蜿蜒十余里入吾村,惜一九五四年,建设晋江机场时,移山填塘。村之东有碧山,高耸圆顶,古松苍秀,也是罗裳山余脉,立碧山之巅,可远望落霞孤鹜,海天一色,元末王氏太始祖翰公入晋时寓居于碧山,从此开基沙塘王氏,是吾村王氏发祥胜地。村西有西山,建王氏大宗祠。全村大小池塘十余处,交通四通八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楼林立,自然环境优美,纵观全村之地脉山水形势,明秀多姿,可称吉地,历代现任对沙塘宝地的自然景观,曾作诗数十首加以美赞。沙塘于二零零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划入新塘街道管辖,现人口七千六百多人,2055户,占接到总人口五分之一,是晋江市数一数二的自然大村,沙塘人旅居世界各国,港、澳、台地区及全国各地达三千五百多人。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
荆山社区 |
荆山社区隶属于晋江市辖区,位于晋江市东南部,新塘街道办事处东南端,是晋江市新行政中心区域的东大门,东南与石狮市接壤,西与湖格社区、梧林社区及北边上郭社区隔溪相望,东北与良种场相毗连,东北宽约0.85公里,东南长约1.8公里。全社区土地总面积1.05平方公里。 【社区概貌】荆山社区由4个自然村(王厝、郭厝、吴厝、新乡)组成,编为4个居民小组,全社区人口为1125人,301户,居住汉、回2个民族,8个姓氏(即:吴、王、龚、郭、潘、柯、蔡、陈),全居2010年党员16人,两委10人,村民代表48人,郭厝属回族,其余均为汉族,居委会会址位于308泉石路边荆山社区入口右侧。 荆山社区(于2004年10月份由村改为社区),旧时以大北山脉及遍地荆剌丛生而得名,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村民背靠大北山依山群居。以一条村主干道贯穿全社区,由荆山吴厝入口经吴厝、王厝、郭厝直达石狮市仕林村前的石灵公路,全长近3公里,现已有水泥硬化的约长2公里宽4米,自308公路荆山入口到郭厝尾;有小学一所,学生1380余人(包括幼儿园),教职员工76余人。 全社区现有耕地400余亩,以农地为主,水田只占农田总面积的1/3,社区经济形式以小型制衣加工业、养殖业、农业生产为主。荆山社区2族、8姓居民秉承先祖美德和睦相处,勤劳俭朴,源远流长。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
杏坂社区 |
杏坂社区概况 新塘街道包括11个社区,共分为三个工作点,即上郭点、沙塘点、杏田点。杏坂社区与杏田、南塘、塘市这三个社区共属杏田点。 杏坂社区目前总人口为1769人,总户数为571户,分为10个小组,当前社区两委成为共8人,其中包括支部书记1名,支部委员2铭名,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各1名,居委会委员3名,两委成员各分片区,分工协作。 杏坂社区地处七一路旁,与西滨跃进村、石狮雪上社区及陈埭梧埭村相接壤,交通发达,因此社区企业较多,其中以服装类和鞋类加工为主。由于其外来加工厂较多,这也给许多当地居民带来额外租赁收入,这些都带动了整个杏坂社区经济的发展。发展至今,杏坂社区在新塘街道11个社区当中已有“小香港”的美誉。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
后库社区 |
后库社区座落在泉石旧公路的边,常住人口为1876人,属于新塘街道辖区,与后洋、沙塘、还有罗山的下埔相比邻,面对晋江机场。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
上郭社区 |
上郭村隶属晋江市,位置即晋江市中部,东与石狮市接圵,西与罗山许坑,南与梧林社区,北至后洋社区接圵,省道306线两侧,交通方便,是晋江市改革开放的东大门。分占头、虎项、中乡、塘边、后曾、大乡六个自然村。全社区土地面积五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793亩,社区办公地点设在上郭工贸区中14号,全社区常住人口5289人。旅居海外及省外近万人。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
湖格社区 |
湖格社区面积有1180多平方米,全社区人口有3400多人,山地和农田平分秋色。它属丘陵地带,却有“小洋田”美誉,始祖至今,粮食生产丰足有余、温饱不愁,常是以往提亲的骄傲。 湖格人历来勤劳敬业,具有闽南人的特质——“爱拼才会赢”。党的政策开放以来,湖格社区也同特区一样,充分利用侨乡优势,纷纷办起了各种企业,一时间企事业的诞生就像雨后春笋,主要有服装行业、食品行业、电子行业、塑料行业、鞋业和印花工艺等。湖格人的敬业精神使部分企业走进了全市乃至全国大企业的行列,如“金冠集团”、“顺发服饰”已成为国内大型的生产企业之一,并先后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和科学技术,产品产销全国各地,而且大量出口,深受海内外消费者的欢迎,湖格社区的工业年产值始终保持着一定的高度,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湖格社区的改变,首先该感谢党和政府的“改革开放”,感谢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感谢海内外人士的信任与配合,湖格人更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莅临我社区参观指导。 湖格社区的改变有诗证曰: 湖山一脉人文地 格外腾飞焕彩丽 村容易装齐努力 民众同心搞经济 欢欣鼓舞新世纪 迎接辉煌庆胜利 您的光临皆受益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
梧林社区 |
梧林社区位于新塘街道西南部,与湖格上郭相邻,辖区面积2平方多公里,常住人口有1735人。社区内有家庭式企业,外来工子弟学校,老年人活动中心,篮球运动场等等 我社区多次被评为“计生协会先进单位”“一流村(居)计生协会”,曾在社区篮球联谊比赛获得冠军。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
塘市社区 |
塘市社区系泉州市新塘街道所辖一个中型社区,位于晋江市东南部晋东平原边缘,距石狮市2公里,距泉石公路(国道306线)500米。东至石狮市雪上村接壤、南至晋江市良种厂(原七首塘之一的塘市塘)、西至新塘街道后洋、上郭社区交界、北至杏田,杏坂社区。全社区总面积1.82平方公里,现在社区总人口为3180多人,852户,辖2个自然村18个居民小组,拥有耕地面积1400多亩(水田),历来以耕作种植水稻为主,水利灌溉设施,原先以泉州府王席朋所兴建的泉州府南门外七首塘之一的塘市塘为依赖,今改用金鸡水利设施灌溉。塘市社区旧属泉州府晋江管辖,旧称福建省泉州府南郡外,晋江县二五都塘市乡,建有都宫一座,奉祀都主历王,管辖占头,上郭、梧林、湖格、坂头、玉浦、雪上等自然村。塘市社区原先为杂姓群居之地(曾、孙、吴、林、薛、龚、陈、王、李等),后柯氏先祖万象号塘边嫂公迁入定居,以畜牧业为主,为人忠厚诚实,勤勤恳恳,并建祠堂一座以奉先祖,至今在晋江地区繁衍柯氏后裔数万人,传三十一世,历经500多年。多亩水田,二则可以排洪,河沟中建有斗门桥、城隍桥、相江桥、观音桥、后头桥、普口桥、闸头桥,谓之七星桥。河边建有伏田庙奉祀文天祥,后蔡宫奉祀佛祖、圣爷、昭列庙奉祀如来佛、周圣王、谓之三宝殿,现保存完整。清代建有五层风水塔两座,镇西北方,文革时已废,居民住居中心尚建有慈航亭,抱禄殿,圆通庵,奉祀观音大士,普庵公、七王爷、居民求祈。全民身心健康,生意兴旺。现在更为发达兴旺,改革开放至今有成规模的有制鞋厂、塑料厂、彩印厂、五金厂、包装厂、印花厂、制衣厂、有大型超市、酒店饭店、杂货小店等。全社区一片繁华景象,现已跨入宽裕型社区。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
杏田社区 |
杏田社区隶属晋江市新塘街道所辖,位于晋东平原滨海南侧,地控泉石两大古道之要冲,东与石狮接壤,西面紧邻晋江中心市区,社区主道乃为谦大道,北连晋江七一路,南贯306国道。面山背海,地灵堂人杰,交通便捷。 村落与居民 社区面积3.4平方公里,水田千倾,谓之水乡泽国;现社区人口3000人左右;并有旅居菲律宾之乡侨近千人;旅居港澳1600余人;侨居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日本、越南、新加坡、泰国等地区亦有1000余人;因而亦为晋邑著名之侨乡。 历史文化与人文景观 吾乡有宫庙数座,其中延庆寺建于延佑三年(1316),距今已近700年,历任寺院住持大都能文善武之得道大师与知名僧尼,有四位进士特为寺院树匾敬奉。该寺亦有知府、尚书、举人、贡士、监生等仕人之足迹。该寺匾额“延庆寺”为明朝文林朗大书法家曾石生所题。顺治年间,清兵入闽,斯寺恶遭兵毁,于1990年重新修建。 据晋水王田谱牒上记载,吾乡一口“王田母亲井”,建于南宋乾道年间(约公元一一六五年),位于杏田僻头山,俗称僻头井,哺育胄裔,福泽桑梓,源远流长,缅怀功德,于2007年6月立碑为记。 公益事业与社区建设 我社区侨胞历来热心公益,造福桑梓。旅港同胞王为谦先生两次筑造环村石条、石砖路,独建混凝土水泥大道,贯通南北,成为社区主要交通枢纽。旅菲侨胞王百寿先生独资捐建综合市场,繁荣了经济,也提供了民众生活便利。杏田海内外乡亲还共建了全社区自来水工程,解决了村民吃水困难之忧。旅菲侨胞王德清先生独资捐建谦雪保健院,及时为我社区做好各季节疾病防患的宣传工作,增强了村民意识,为村民提供了优质的服务。我社区居民在新时代浪潮下,勇于开拓创新,涌现了一批成功的企业家,推动了我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相信我社区在海内外乡贤的同心协力下,定能共同创建一个团结和谐、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新杏田!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