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坑村位于芗城区浦南镇东南部,与龙文区接壤,南靠漳龙高速,东接圣王大道,北依北溪,有谢坑、招前、南塘、后湖四个自然村,共八个村民小组。全村农田和耕地约1800亩,总人口1350人。全村村民除个别外出经商务工外,大多在家劳作。主要经济结构以养殖业为主、其他农作物和个别食用菌为辅的农村经济模式。现全村有鱼塘约700亩,猪存栏数约3万头,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其他农作物有毛竹、蔬菜、果树、甘蔗等。 谢坑村与丰来村、松洲村、诗朋村、宏道村、吴浦村、东坑村、园坑村、浦南社区、溪园村、双溪村、金沙村、后林村、布坑村、浯沧村、福林村、浦南村、光坪村、渡东村相邻。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602100 | 363000 | -- | 查看 谢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浦南社区 |
浦南居委会位于九龙江北溪江畔,管辖人口约2000人,这里风景秀丽,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浦南文化之乡的美称,拥有浦南古傩非物质文化遗产。 |
丰来村 |
蓬莱村系芗城区浦南镇“过溪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漳州市区的北郊,九龙江北溪东岸,距漳州市城区20公里,东停长泰龙津溪,西临九龙江北溪,南有龙文区朝阳镇路边村,北接壤溪园村,道路交通需经长泰县城。村落面积1.1平方公里,全村现有人口864人,245户,4个村民小组,1座蓬莱大庙。蓬莱村主村道1.5公里水泥路,可畅通溪园村、长泰县城。蓬莱村是九龙江北溪与长泰龙津溪交叉形成三角洲,土地肥沃,种植有香蕉、甘蔗、水稻等高产作物,拥有大面积食用菌种植园区。近年来,蓬莱村已走出食用菌专业化生产种植的重要路子,农民通过勤劳致富,不断增收创收,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
松洲村 |
松洲村位于芗城区北郊,距市中心16公里,北临九龙江北溪,紧靠浦南镇区,是一个少数民族人口密集的畲族村。全村共有松洲、洲尾、新社三个自然村,包括6个村民小组,人口共计1678人,其中少数民族1568人,汉族110人,共445户。近年来,松洲村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积极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绝大部分村民选择外出经营香蕉生意,自1996年松洲村第一批蕉农前往广西租地种蕉,到如今已取得了种蕉2万亩、淘金上亿元的可喜成绩,人均收入显著提高,成为当地发展特色农业的典型代表。 作为省级重点文保单位、福建省重要涉台文物,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松洲书院创办于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为开漳圣王陈元光之子陈珦的讲学之所。据《中国教育史》载,以书院为学校名称“其始于唐代丽正书院”。而据史料记载,松洲书院却比丽正书院还要早10年建立。松洲书院与松洲威惠庙在建筑上合为一体,形成前庙后院,别具一格,原有的建筑规模宏大,占地面积约15亩,内设有书舍、厅堂、跑马场等,具备古时教学与习武等功能,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松洲书院历代重修,一直保持着“庙堂兼书院”的特点;后于同治三年(1864年)被太平军烧毁,之后重建。解放后,书院被当成粮食仓库,又因“文革”破坏严重。目前,松洲书院修缮工程正在紧张有序的建设之中。 |
诗朋村 |
诗朋村简介诗朋村系芗城区浦南镇一个行政村,位于漳州市区的北郊,距市区16公里,东有松洲村洲尾外社,西近后房农场,南近宏道村,北靠松洲村洲尾内社,县道石天线白南路绕村而过,交通方便快捷。村落面积2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726人,547户,辖诗朋、土楼2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4。诗朋村村主干道1公里通白南路交接的水泥路,村委会与戏台连成一体,构成一地两用的结构(上是村委会办公场所,下是戏台),还修建一条2.5公里长的水泥路通往土楼自然村。诗朋村的南面几百米处,有一门辅佐陈元光平定南蛮-,建议漳州有一份汗马功劳的许天正墓,也称许先生的陵墓,历史悠久,修缮后的墓地宽群优雅,青石雕图案的墓壁,闪目发光,视有灵感。诗朋村历来是鱼米瓜果之乡,目前,以产荔枝、龙眼、香蕉为主,食用菌种植、养鱼并举,外出经商办企业成风,诗朋人在外赚钱的比例占全村总收入的2/3,是一个外向型经济发展村。 |
宏道村 |
宏道村系芗城区浦南镇一个行政村,位于漳州的北郊,距离市区16公里,东近九龙江北溪,西邻后房农场。南接白树,北是诗朋村。 村落面积2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230人,539户。辖黄渡坑,横山,宅内,山后4个自然村组成,8个村民小组,1所小学。 本村历产荔枝名果------兰竹,龙眼,食用菌,养鱼。养猪。宏道正向亦工,亦农,亦商发展。 |
吴浦村 |
吴浦村位于漳州市北郊,距市中心17公里。东傍九龙江北溪,西靠园坑村,南邻东坑村,北接宏道村山后社。水泥路村道可通石天线白南路,交通便捷,是我市二水厂取水口所在地。村面积1.4平方公里,人口1682人,447户,9个村民小组。1所完全小学,1座庵庙。吴浦村历来是鱼米瓜果之乡,种植有香蕉、甘蔗、荔枝、龙眼、柑桔、蘑菇、草菇、木耳;养植有猪、鱼、鸡、鸭、牛等。开漳圣王陈元光墓位于吴浦村辖区内,陈元光墓园香火远播台湾、东南亚,每年都有数万海内外香客前来朝拜。它的建成,将使陈元光文化公园成为集宗教朝圣、寻根谒祖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休闲圣地。 |
东坑村 |
东坑村系芗城区浦南镇一个行政村,位于名城漳州市区的北郊,距市区15公里,东往龙文区朝阳镇,西接谢坑村,南有奇岭村,北与鳌浦村接壤,村道相能,交通便捷。村落面积1.5平方公里,全村人口2167人,631户,辖东坑、内坑、内灶3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 村内建有水泥路主村道1.5公里,通往龙文和漳州市区,楼房林立,规划有序,环境卫生整洁,村民和谐安居。 东坑村土地肥沃,在“广积粮”时期,曾创造吨粮田,调整产业结构后,农业以甘蔗、荔枝、龙眼为主,带动种植食用菌的发展,剩余劳力多往漳州市区当建筑工人,形成以工促农、工农并举的局面。 |
谢坑村 |
谢坑村位于芗城区浦南镇东南部,与龙文区接壤,南靠漳龙高速,东接圣王大道,北依北溪,有谢坑、招前、南塘、后湖四个自然村,共八个村民小组。全村农田和耕地约1800亩,总人口1350人。全村村民除个别外出经商务工外,大多在家劳作。主要经济结构以养殖业为主、其他农作物和个别食用菌为辅的农村经济模式。现全村有鱼塘约700亩,猪存栏数约3万头,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其他农作物有毛竹、蔬菜、果树、甘蔗等。 谢坑村与丰来村、松洲村、诗朋村、宏道村、吴浦村、东坑村、园坑村、浦南社区、溪园村、双溪村、金沙村、后林村、布坑村、浯沧村、福林村、浦南村、光坪村、渡东村相邻。 |
园坑村 |
园坑村位于漳州市北郊,距市中心12公里,东靠鳌浦村,西有白树果林场,南近谢坑村,北临宏道村山后社,水泥路村道可通石天线白南路,交通四通八达。 园坑村面积1.4平方公里,人口1088人,辖园坑、柑仔园、船民队3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 园坑村自古以来是鱼、米、果之乡,种植有香蕉、甘蔗、荔枝、龙眼、柑桔、蘑菇;养殖有猪、鱼、鸡、鸭、牛等。市场经济的钟声敲响后,园坑村民改变“只看田面”的传统经济,办起农副产品加工,提高农产品的品位,使荔枝、龙眼和食用菌生产与加工成配套,经济效益增倍。全村社会和谐,经济活跃,新房星布,环境卫生整洁。 园坑村的东北方向0.5公里处有座山,名叫“石狗山”,山上有一座1963年就被列为省级文物古迹保护点的开漳圣王陈元光陵墓,年前修缮一新,两旁排列着石将、石马、石羊、石狗、石烛等艺术雕品,环境清爽,雕刻精美,人们流传一首顺口溜:“石烛会光,石狗会吠,石羊会上园”,堪称墓前三奇。几年来,闽台的陈氏宗亲和香客,每年都来这位开漳将军墓前烧香祭拜,祈求保佑。 |
溪园村 |
溪园村系芗城区浦南镇“过溪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古城漳州市北郊,九龙江北溪东岸,距市中心17公里,东往长泰县城,西傍九龙江北溪,南接蓬莱村,北靠渡东村,道路交通须绕长泰而过,交通还算便捷。村落面积1.7平方公里,全村现有人口1735人,488户,辖溪园、窝边、东山3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有1所完全小学。溪园村是依洲傍水,盛产荔枝、龙眼,大面积种植蘑菇、木耳。溪园村种植食用菌历史悠久,自1972年便已开始种植蘑菇,经过多年的发展,溪园村被周边村称为“食用菌专业村”。2004年在区农办、科协、供销社、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和驻村干部等部门的指导下,由村内种植大户发起组建“芗城林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2005年溪园村被区农委定为“食用菌基地科普示范单位”,在镇食用菌协会的指导下组建科技领导小组。科技指导小组以区农业局、镇食用菌协会为依托,在科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科研、技术讲座,举办展览、示范等科技含量较高的活动。2007年溪园村被团省委、省农业厅等省级单位授予“福建省青年创业示范基地”,2010年种植户达387户,蘑菇种植面积达25万方;白背毛木耳种植达450万袋,年纯收入达1000多万元。 |
双溪村 |
双溪村系芗城区浦南镇一个行政村,位于古城漳州市芗城区的北郊,离市中心19公里,东接浦南村,西靠光坪村,南是县道石天线浦店路,北临九龙江北溪,距镇区西北方向有半公里,交通便捷。双溪村落面积1.5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130人,261户,辖双溪、山边2个自然村组成,5个村民小组。2009年的篮球场等文体设施建成,2010年村级小公园落成,不仅如此,双溪村历来注重老人事业,在我村村民梁加辉的带头捐资下,于2011年兴建双溪村老人幸福园,使老人老有所去,老有所乐。双溪村更是在2010年获得了省级生态村示范村、五要工程示范村、市级绿色村庄等荣誉。双溪村历来是鱼米瓜果之乡,今由于调整产业结构,农业以香蕉、荔枝、龙眼为主,养殖业、经商、运输、务工齐发展,双溪村人不认输。辛勤劳动,科学发展,一幢幢楼房往镇区发展,形成规模。 |
金沙村 |
金沙村系芗城区浦南镇一个行政村,位于漳州市区的北郊,距市区20公里,东临九龙江北溪,西北座天宝大山,南与后林村一路之隔,省道漳华路绕村而过,还有潭口大桥即通,交通十分便捷。村落面积有3.2平方公里,全村人口1476人,445户,辖金沙、吉洋2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金沙村建有1所小学,1所幼儿园。现有古祠堂一个,庙宇一个,土圆楼一座,名为吉洋顶楼,里有39间厅户一个古井,高有三层,金沙观音亭有百年历史,位于九龙江北溪西岸边,是个拜佛求安,观赏风光,乘凉闲谈好去处。 |
后林村 |
后林村位于芗城区最北端,与华安县经济开发区互为交叉,省道漳华路贯穿全村,九龙江沿村而过,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后林村下辖四个自然村,分别是寨仔、后林、大路美、新社;全村总人口1917人,共有9个村民小组,其中寨仔人口560人,后林780人,大路美400人,新社177人。四个自然村坐落分散,从村头至村尾有2公里的距离,村居面积约有1000亩左右。后林村是鱼米瓜果之乡,其农业以香蕉、龙眼、荔枝为主业,养猪、养鱼并重,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一个劳动致富、科学发展、文明和谐、共享实惠的后林村正在蓬勃发展中。 |
布坑村 |
布坑村地处漳华路边,距市中心15公里。东与浯沧村相连,西靠漳州奶牛场,南与南山村一港之隔,北是官山农场,石天线备战路直通村庄,交通便捷。布坑村面积0.6平方公里,人口690人,总户数211户,辖布坑、龙前、新村3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来自五湖四海,故为什姓地。布坑村人敢为人先,勤劳致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人均收入达7500元。布坑村是鱼米瓜果之乡,主导产业以食用菌种植、香蕉种植、生猪养殖等为主。计划经济时期,布坑村曾是华东地区售粮先进村;现在种植业、养殖业、务工服务业同步发展,呈现出新房旧屋出租多、开店经商多、入厂房务工多的局面,村民安居乐业,厂社和谐,经济活跃,村道畅通,与福建三宝钢铁有限公司相连,农、工、商同步发展。2009年,布坑村荣获“2005-2008年度芗城区文明村”荣誉称号。 |
浯沧村 |
浯沧村系芗城区浦南镇一个行政村,位于漳州市区的北郊,距市区16公里,东与福林村接壤,西邻布坑村,南有石亭镇鳌门村,北与浦林村相连,是省道漳华路与石天线备战路交叉口,道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方便。是投资兴业的热土。村落面积3平方公里,全村人口1369人,397户,7个村民小组。浯沧村建有小学1所。村中水泥路畅通便捷,楼房林立,路灯通明,环境卫生整洁,村民和谐共事,经济发展迅速。村里现有古祠堂一座,庵庙一座,古楼一座,保存完好,独特一格。浯沧庵被列入芗城区文物保护点,还有一街四巷,64间厅房的浯沧古楼,也具有独具特色的古建筑。浯沧村是鱼米瓜果之乡,盛产香蕉、龙眼、荔枝,养鱼、运输、营销全面发展,“不守一亩田,到处去赚钱”已是浯沧人共识。 |
福林村 |
福林村系芗城区浦南镇一个行政村,位于古城漳州市区北郊,距市区17公里,东靠九龙江北溪,西与浯沧村接壤,南北依山,有三条水泥路直通县道石天线公路,交通发达。村落面积3.2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418人,440户,辖福林、东青、林兜3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 福林村现在小学1所,古祠堂1座,庙宇1座。闽台著名的福林获国庙,建于明代,为纪念保国佑民,收复失地,追求统一的东晋政治家谢安(公元320年至385年),由开漳名臣军谋祭酒林孔著后裔舍银倡兴,后由漳台善男信女捐40余万元修缮后,建筑独特,气势雄伟,雕刻艺术,现由庙会人员管理维护,环境卫生整洁。 福林村是鱼米瓜果之乡,誉有北溪橄榄第一村,龙柚品质最好村之称,还盛产荔枝、龙眼、香蕉。近年来,村-用科技种养,增产又增收,努力建立和谐社会奔小康。 |
浦南村 |
浦南村系芗城区浦南镇一个行政村,位于历史名城漳州市区的北郊,距漳州城区17公里,东傍九龙江北溪,西依石鼓山,南靠松洲村,北接壤双溪村,县道石天线白南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村落面积2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216人,310户,辖何厝、水潮、南星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浦南村是镇村结合部,临近镇区,是一个人多地少、外出经商办企业人多的村庄,各自然村水泥路相通,沿路商店对街相望,村庄环境卫生整洁。浦南村靠近浦南圩,农业以蔬菜、荔枝、龙眼为主,圩日卖菜、水果、办餐饮业、销售肉类等,农、工、商结合,多种经营齐发展,在浦南圩市场占有“半壁江山”。 近年来,浦南村积极抓好全村经济社会发展,不断配合上级部门推进浦南大桥建设,新建灯光篮球场、戏台、农家书屋等农村基础设施,改造电网、自来水管道等,动员当地农民群众开展村容整洁工作,为全村营造和谐有序、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 |
光坪村 |
光坪村系芗城区浦南镇一个行政村,位于漳州市芗城区的北郊、九龙江北溪旁,距漳州城区18公里,东近双溪村,西靠部队农场,南向诗朋村,北是九龙江北溪,县道石天线浦店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村落面积1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080人,286户,辖内光坪、外光坪2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村民外出经商的居多(占一半以上),主要经营水果批发,在家的村民主要种植香蕉、荔枝、龙眼、柚子等。 |
渡东村 |
渡东村系芗城区浦南镇“过溪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漳州市北郊,九龙江北溪东岸,距市中心18公里,东与长泰县城接壤,西临九龙江北溪,南有溪园村,北是华安县丰山镇碧溪村,陆路交通需经长泰县城,交通还是便捷。村落面积1.2平方公里,全村人口1093人,334户,7个村民小组。渡东村有一李氏祠堂,拱奉着开漳平定南蛮十八洞的李伯瑶将军和翰林院掌院学士、朝议大夫李光地等神像,历史悠久,保存较好。唐总章二年,开漳圣王辅信将军李伯瑶在开漳第一战故地(今浦南渡东)立下赫赫战功,战后携带亲属家眷在此繁衍生息,以至家族逐渐壮大,其后裔现已遍布台湾、浙江及闽南一带,历年来都有许多李氏宗亲到此拜谒祖先。渡东村目前农业收入是靠种植香蕉、甘蔗、荔枝及蘑菇、木耳,临近长泰火车站开店经商等服务业,以商促农,共同发展。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