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漳州 >> 芗城区 >> 石亭镇 >> 下苍村

下苍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下苍村谷歌卫星地图)


下苍村简介

  下苍村委会
  下苍村,位于芗城区石亭镇北面,距镇区5公里,辖有:下苍、楼坑、徐山三个自然村组成。东靠谢坑村,南接蔡前村,西临董坑村,北毗后房村。总面积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00亩,山地面积100亩,森林覆盖率达80%。总人口1720人,414户,现为李、黄、陈、梁、许等姓氏所居,村主要以养殖业为主要经济来源,人均年收入达3500元。始建于1996年的下苍小学,占地面积660平方米,现有在校师生140人。村主要交通要道基本实现水泥硬化。下苍村被评为芗城区文明村、信用村等荣誉。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602103 363000 -- 查看 下苍村谷歌卫星地图

下苍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下苍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埔美村

  埔美村,位于芗城区石亭镇西面,距镇区1.5公里。东靠石亭镇,南接塘边村,西临后巷村,北毗龙秋村。总面积4000亩,其中耕地面积3000亩,山地面积500亩,森林覆盖率达60%。总人口4500人,1015户,现为王、吴、李等姓氏所居。该村主要以务工、第三产业为经济来源,人均年收入达3500元。建于1996年的埔尾中心小学,占地面积2900平方米,现有在校师生1000多人。村主要交通基本实现水泥硬化。埔美村被评为漳州市文明村。漳州市先进妇代会、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名胜古迹:(王氏宗祠)、(仙祖庙)、(帝君公)。   当代人物:王建明:现在最高检察院工作;王国辉:芗城区通北街道主任。   《埔尾仙祖庵》   埔尾村康济仙祖历史悠久,座落宝地,位于亭坪与大厝顶之间。因仙祖得天灵气精华,神光显赫,有求必应,深受万民崇拜。由于原来庙宇窄小简陋,不便善男信女朝拜,为保存仙祖能万古流芳。普渡众生,香火不断,由十一队十二队十五队十六队选出王建德、王五县、王进金、王海水四个人负责主办。精心挑选人员,组成一个重建仙祖庙理事会,择于公元二零零三年二月十一日动工。四个队共有一佰八十六户,七佰二十人,每人贰拾元,合计壹万肆仟肆佰元。还有三佰零六人外乡信士,以不同程度的款物积极捐建,终于同年四月十六日峻工落成典礼。接上年余额陆仟柒佰元,购买土地,集资捐资总收入壹拾捌万零伍佰拾壹元壹角,返还黄金白银红灯镜框款参万零陆佰玖拾参元,总付出人民币壹拾参万叁仟肆佰贰拾捌元肆角,对扣后尚欠人民币贰仟玖佰拾柒元捌角正。为给子孙后代铭记崇拜仙祖,香火更旺,英才辈出特立此碑留念。   《埔尾武兴堂》   武兴堂,位于芗城区石亭镇埔尾社中心。庙大约始建于元末,祀帝君公、王爷公等神像。迄今已有700余年历史,仍然威灵显赫,香火旺盛。其历史悠久,古建保存完好,对外影响广泛,是芗城区比较古老的道教遗迹。加上该庙的建筑古典,雅致,石、木雕刻工艺精湛,更为名人,学者的赞赏。武兴堂为三进三开间,硬山顶,庙内天井带两庑廊。现存庙内文物明崇祯年间造的石香炉,下殿立有二根盘龙石柱及大门前元朝石狮一对。整座庙宇基本保持当初的建筑。1988年武兴堂以漳州历史文化古迹的武兴堂,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宗教政策与文物古迹的保护。一九九七年由埔尾武兴堂筹建理事会及本社弟子,为答谢神恩以自愿捐资,按原址原貌进行修建。现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修建后的武兴堂辉煌壮观,古香古色,使历代古庙宇重现光辉。   《埔尾王氏宗祠》   王氏宗祠,位于芗城区石亭镇埔尾社中心。始建于明初时期,堂号为《继述堂》至今已繁衍生息,二十四世,人才辈出。埔尾开基祖白野公,时任泉州副总管。宗祠占地1200平方米,宗祠历经沧桑,曾多次进行修建,仍为原来的古建筑。为二进三开间,一九九七年在王氏后裔的倡导下,本社集资。按原址进行修建。1988年被列为漳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北斗村

  北斗村,位于芗城区石亭镇南面,距镇区3.5公里,东靠下高坑村,南接新厝村,西临金峰开发区,北毗仙景、丰乐村。总面积1.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0亩,总人口1962人,600多户,现为黄氏单一所居。该村主要以务工及第三产业为经济来源,人均年收入达4380元。建于2001年的北斗中心小学,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现有在校师生600多人。村主要交通基本实现水泥硬化,北斗村先后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名胜古迹:建于清乾隆年间的黄氏宗祠及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北斗庵等。  

北星村

  北星村,位于芗城区石亭镇南面。距镇区3公里,东靠下高坑村,西临金峰开发区,南接新厝村,北毗仙景、丰乐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占200亩,总人口1658人,510户,现为黄氏单一所居,村民以务工、第三产业为主导。人均年收入达4380元,建于2001年的北斗中心小学,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现有在校师生600多人。村主要交通全部实现水泥硬化,自来水一期工程已建成。北星村曾被评为区文明村,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名胜古迹:清朝年间的黄氏宗祠,清乾隆年间的北斗庵等。   

仙景村

  仙景村,位于芗城区石亭镇南面。距镇区3公里,东靠漳华路,西临金峰开发区,南接北斗村,北毗高坑、丰乐村。总面积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0亩,总人口1800人,500户,现为林、王、郭姓氏所居。该村主要以务工、第三产业为经济来源,人均年收入达4400元。建于1996年的仙景小学,占地面积7320平方米,现有在校师生200人。村主要交通全部达到水泥路面。高标准实现了水、电、路“三通”兴办村公益事业。近几年来,整个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都是在仙景村两委正确领导下及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成绩。仙景村被评为芗城区文明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名胜古迹:(林氏宗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仙景庵: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衡继堂等。   现代人物:林长根:广州市能源开发公司-(正厅);林亚佳:唐山钢铁公司矿山处处长;林长乐:芗城区土地局副局长;林来发:芗城区卫生局消毒科科长;林国忠:龙文区政法委;林永华:芝山镇党委副书记;林志伟:深圳机场边检;林建华:离休原漳州市农业局局长;   《南霞庵》   南霞庵,位于芗城区石亭镇仙景社。新千禧之年,万物繁荣,宗教事业日新月异,崇尚信众纭聚,香火鼎盛,南霞庵在宗教春风沐浴下得以重建。   南霞庵圆当年佛祖显圣发放霞光而得名,地处芗城北芗,漳华公路西侧的仙景村。据里人耆者老相传,始建于元朝,清朝康熙年间重修,庵座东朝西,占地面积约六百多平方米,基建面积约二百平方米,二进单层砖木结构,右边有庙室数间。庵内供奉观音佛祖、玄天上帝、关圣帝君、伽蓝爷、土地公等诸神明,神威显赫,香火不断。南霞庵历经沧桑,累遭水犯,兵燹及文革劫难,在村民信众极力保护下,庵内所存诸多珍贵文物得以保存,但庵堂早已破旧,村民及信众意再重修庵堂。庵理事会,庵会首热心宗教,积极倡议及筹资,在海外信众及村民大力支持下,慷慨解囊于庚辰年四月十八日破土动工,在原基础上重建,现已建成二层楼的庵堂。楼上奉祀神明,楼下作老人活动场所,右庙室单层做火房,于辛已年六月初五竣工谢土。重建后的南霞庵备极庄严,于壬午年正月十二日入火至十四日完满。现将教助捐资及投建耗资公睹信众,并立碑永锈诸永。      《仙景庵》      仙景庵,位于芗城区石亭镇仙景社,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至今已历数百年。自建庵以来,村社黎庶,受神明化荫,物华民安,社基繁壮,期间虽历经风风雨雨沧桑易变。但村民信念坚笃修饰葺建,至今古迹遗风仍不灭其貌。此皆诸神之灵感,民之信仰,光绪(二十五年)重修仙景庵碑文有记。时至癸未年(二OO三年)孟春,村民复捐资二十余万元重修此庵,同年初冬峻工,其豪华雄伟更胜当年。      《仙景林氏宗祠》      林氏宗祠,位于芗城区石亭镇仙景社。先祖开社历今数百余载,设祠年代久远,无考遗碑一座,曰:清乾隆二十二年重修,传民国十四年宗亲善水自捐再修。公元一九八O年秋祠毁于火灾,人道沧桑,年代更变,为人裔孙,愧疚万端。   重建宗祠乃吾族大愿,遂于公历二OO一年举理事会筹之,祠之方圆,坐向皆照先祠,略进,响应者勇跃,按人丁50元收取及个人献款物计壹拾万余元。择吉农历四月二十一日动土,十月十八日庆成,十九日为先祖安龛进主。盛之空前,族人大悦大慰,慰吾祖在天之灵,颂宗功祖德,愿吾祖福荫,各宗昌盛,合境平安,添丁发财,日升向荣,一代强胜一代悦,此后吾族裔孙春秋伙祭有一幽雅场所。今之盛世,众裔同心同德,携手共进,则振乡里馨威,成先祖之夙原指日可待矣!   先祖创业此次重建,来之不易诚望珍护。谨为林氏宗祠重建,慷慨解囊诸宗亲,表示敬意,并将献物者序铭刻芳碑永世留芳。   

下高坑村

  下高坑村,位于芗城区石亭镇东南方向。距镇区5公里,东靠蔡坑村,西临北星村,南接部队场站,北毗丰乐村。总面积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0亩,山地面积400亩,森林覆盖率达60%,总人口1263人,306户,现为陈、吴姓氏所居。该村主要以运输为经济来源,人均年收入达4200元。建于1997年的下高坑小学,占地面积9240平方米,现有在校师生168人。村主要交通全部达到水泥硬化。下高坑村95年被评为亿元村,授“林果良种推广先进单位”、“二轮村民自治示范村委会”等。   现代人物:陈九坎:漳州市农业局局长; 陈九龙:漳州市农委办主任。   名胜古迹:陈氏宗祠、玄天上帝庵等。   

蔡坑村

  蔡坑村,位于芗城区石亭镇东南方向。距镇区 7 公里,东靠路头村,西临下高坑村,南接环城路,北毗部队机场。总面积 1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320 亩,山地面积 620 亩,森林覆盖率 62% 。总人口 1111 人, 297 户,现为曾、陈姓氏所居。村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人均年收入达 4250 元。村主要交通全部铺设水泥路。蔡坑村被评为漳州市文明村,授予:农联社“信用村”等荣誉。   名胜古迹:宰乡大庙建于清朝、曾氏宗祠建于清乾隆 26 年。   《曾氏宗祠—(谷贻堂)》   曾氏宗祠,位于芗城区石亭镇蔡坑村。窃谓祖庙之兴,从安先灵从裕后,昆义莫大为而所难者,莫甚於地,次房泰辅先春家吉等有私地一所颇为可观,於是长房君锡。三房曰琏等,遂谓泰辅曰:是地虽系次房私地筑祖庙,於兹谅无或各,泰辅等亦翕然向义,不敢顾惜,并无受长房三房等银两。至於兴筑土木费用之银,则长房次房三房等照服均出。而其地的系是次房私地,兴长房三房等无于。虽历年久远,亦不得混称为公地。特恐后日子孙久而不知,是用刻著于石从为记。   乾隆二十四年腊月次房泰辅先春家吉等立。   

丰乐村

  丰乐村,位于芗城区石亭镇南面。距镇区2公里处,辖有:丰乐社、后碑山、浦仔下三个自然村组成。东靠芗城区工业小区,西临漳州金峰开发区、紧靠漳华公路,南接白南路,北毗石亭镇。丰乐村人杰地灵,交通十分便利,距离高速公路路口1.5公里。总面积1.35平方公里,总人口2280人,536户,现为郑、高、谢、林、陈等姓氏所居。村民经济以务工及发展第三产业为主,人均年收入达4300元。   丰乐村有良好的开发,投资环境,在村书记(高森根),村长(郑江明)的带领下。开发工业用地700多亩,引进以正兴集团为龙头的内外资企业二十多家,实现了以工业为主要产业的工农业一体化。大量增加了村集体的积累,极大的改善了村民就业条件。在改革开放的东风劲吹下,近十几年来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适应形势发展,跟上时代步伐,由村集体投入大量资金。对全村的主要交通进行改建,使村中的交通路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通车率达100%),高标准实现了水、电、路“三通”兴建丰乐小学教学楼等。极大的改善了该村的办学条件,使得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达100%,丰乐小学现为芗城区重点示范小学,文明小学,花园式小学。在村党支部,村委会共同努力下,村里的硬件设施全面达标。村被评为省级敬老模范村、漳州市文明村、治安模范村,民兵建设先进单位、多次被评为芗城区先进党支部等荣誉。   

乌石村

  乌石村,位于芗城区石亭镇南面,距镇区1公里。东靠蔡前村,西临埔尾村,南接塘边村,北毗石亭镇,总面积970亩,耕地面积400亩,山地面积350亩,森林覆盖率达60%。该村总人口1387人,370户,现为高、陈、林等姓氏所居,村民主要以务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人均年收入达3500元,村有乌石小学,建于1996年,占地面积7990平方米,现有在校师生108人。村主要交通基本实现水泥硬化,自来水正在筹建中。乌石村被授予:芗城区二轮村民自治示范村委会,信用村等荣誉。   当代人物:高青兰:芝山镇副镇长。   名胜古迹:高氏宗祠、林氏宗祠、玉尊宫。   

寮里村

  寮里村,位于芗城区石亭镇东面,距镇区1公里。东靠田边村,西临石亭镇,南接田边村,北毗高速公路,总面积400亩,其中耕地面积200亩,山地面积200亩,森林覆盖率达60%。总人口1526人,420户,现为胡、林姓氏所居,村民主要以养殖业为主要经济来源。人均年收入达4000元,村有寮里小学,建于1996年,占地面积7320平方米,现有在校师生300人。村主要交通基本达到水泥硬化。高标准实现了水、电、路“三通”,寮里村被评为漳州市文明村,省民族法治示范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名胜古迹:胡氏宗祠、寮里庵。   当代人物:胡财根:芗城区司法局局长。   《寮里帝君庙》   帝君庙,位于芗城区石亭镇寮里社内。始建于康熙年间,基址在本村旧圆楼内。丙申(一九五六年)邀进年代破四旧圆楼被拆除,帝君庙遭毁设,直到丁亥年(一九九五年)村民不志旧址,集资十二多万元,在圆楼旧址重建寮里帝君庙后殿,次年竣工并塑雕“山西夫子”、“伽蓝大王”、“福德正神”金身,深受善男信女信仰,香火旺盛。后来寮里老年会成立,后殿做老人活动场所,因场地较小,经群众意愿,村民再次集资扩建前殿。于癸末年(二OO三年)四月二十日动工,八月十五日竣工。全部水泥结构,前殿总投资捌万元,庵埕投资贰万元,从此恢复当初景观。气魄尤为宏伟,现将捐资信士铭碑留芳。   

塘边村

  塘边村,位于芗城区石亭镇南面,距镇区1.5公里。东靠乌石村,南接高坑村,西临后坑村,北毗埔美村。总面积887亩,其中耕地面积500亩,山地面积387亩,森林覆盖率达60%。总人口1211人,347户,现为黄氏单一所居。该村主要以加工业、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来源,人均年收入达3700元。村主要交通基本实现水泥硬化。塘边村被评为芗城区文明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名胜古迹:(塘边宝莲寺)、(黄氏宗祠)、(塘边庵)等。   当代人物:黄金星:漳州市工商局办公室主任;    黄和生:原永安矿务局局长;    黄天和:原龙海市-局长;    黄河南:原海口市武警之队团建科团长。   《石亭塘边宝莲寺》      宝莲寺,位于石亭镇塘边村,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其时,由于封建官吏压迫和地方土豪劣绅的挑动,石亭一带十几个较大的村庄因宗派积怨或民事纠纷而发生了多起打群架,甚至引发了村落械斗。为防止与缓解这些危及村民生命财产安全、破坏生产的突发事件,蔡前村财主曾都,倡议各村善信损资共力在塘边村兴建寺庙,祀三宝佛、观世音、游府千岁等神祗,供北斗、石亭以及浦林一带的村民奉佛从善,祈求安康。从此,凡周边村落之间发生争执时,寺庙主持人就利用人们敬畏神灵的心理,以佛教论说加以开导和调解,获得良好效果。为此,寺庙建成后颇得群众拥戴,命名为“睦邻庙”。   明末、清初,因多次战乱,该庙屡遭破坏,又经多次重修并扩建,清乾隆时易名“瑞云堂”、“瑞云庙”。后又经众多油车(榨花生油)业主损资修建,俗称该庙为“油车大庵”或“塘边大庵”。   民国期间,-政府加重对农村的苛捐杂税和抓丁征粮,引起了广大农民的愤恨。民国19年(1930年5月29日),北乡(北斗、石亭一带)农民首先起来-,在漳州地下党领导下,利用塘边村周围丘陵起伏,道路崎岖曲折,果树覆盖隐蔽,在塘边大庵设立革命联络点。当时担任漳州南乡、北乡赤卫队负责人王占春、冯翼飞、高渭南、郑华等曾多次到庵里开展革命活动,塘边村革命志士也积极参加。   解放后,塘边大庵因年久失修,逐渐破落。在“0”中,被列为“四旧”,殿堂雕塑和文物遭受破坏,周围场地被僻为耕地。1981年贯彻宗教政策后,庵庙重开并恢复香火。1993年由黄福莲、李亚全、王里祥等善信倡议,由石亭、北斗、天宝、浦林等60多个村社的信徒自愿捐资、献力,收回被侵占的庙地,仍按传说的“落水莲花,玉带环腰,左龙右虎,后靠卧麒麟穴”的旧址,仍按坐西北向东南进行扩建,改庵名为宝莲寺。寺庙扩建后占地总面积七亩许,建筑面积4360平方米,琉璃瓦悬山顶,屋脊瓷雕双龙戏珠,仿古制作,精美华丽。寺前辟有宽广的混凝土庙埕,埕中以人工开凿一个放生池,可蓄水,中立一座2米高的石莲花,四周伴以十二生肖石雕塑像;庙埕左右各建一座凉亭,供观光游客歇息。庙埕开阔平坦,环视四周,绿野山丘,四季如春。庵内分前、中、后三殿,前另加一座拜亭,宫殿款式,三开门,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左侧另建一座厢房,作偏殿。   前殿面宽三间,祀弥勒佛,袒腹鞠笑,喜迎香客。旁祀土地公和娘妈。   中殿面宽三间,进深三间,祀观音菩萨。   后殿面宽三间,进深三间,祀三宝佛于佛龛内,附祀地藏王。   左厢偏殿祀游府千岁,后面悬挂寺僧净土和尚遗像。   宝莲寺历史悠久,是石亭、北斗、天宝一带的主要寺庙之一,特别是在历史进程中,该庙曾为周边村落的安定、团结作出贡献,也为人民的革命事业立下了功勋,因此,在村民中享有较高声誉,香火兴盛。同时也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参拜。可惜该寺屡经破坏,今只遗存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重修寺庙捐资芳名石碑二方,乾隆甲辰岁薄月石柱楹联一对:“色相皆空时有瑞云闲去住;慈悲普照散来花雨偏——施”(石刻附录于后)。   2002年3月经申报核准为宗教活动场所。   

香坂村

  香坂村,位于芗城区石亭镇北面,距镇区6公里.东靠军戒,南接下苍村,西临董坑村,北毗后房村.总面积1亩,其中耕地面积400亩,山地面积300亩,森林覆盖率达90%,总人口780人,175户,现有许、林、朱、冯等姓氏所居。该村主要以畜牧业、养殖业为主要经济来源,人均年收入达3900元。村主要交通基本实现水泥硬化。香坂村先后被评为芗城区文明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历史古迹:香坂庵、许氏宗祠 历史名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许亚根:市人事局局长。许忠兴:厦门市审计局审计科科长。许海龙:现任南京市标准计量局局长   香坂大庵   原我香板社社址座落漳州北门外,自有史以来,流传至今朝,根深蒂固,世代人丁兴旺,香烟缭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五年(即一九五三年)国家在彼地建机场,全村所有房舍及庵庙祠堂祖厝等一切新旧建筑物进行拆毁,将原香坂社夷为平地,致今宗亲族人各往东西南北四处散居,公元一九五五年再从散居之地陆续迁来此地集居,重建新的香坂社。目前,虽有民居住宅,生人喜有家室;但无庵庙寺宇,-叹无宿处,社无祠堂,0亦然。今由族人共议组织建庵理事会,再次兴建香坂大庵。供奉诸佛。立胆仁义昭千古,存心忠考孝万年;慰千秋万代之忠烈,开古往今来之典范,言而有信,信而即行。择吉于农历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初五日破土开工。兹将宗亲善信人等捐资芳铭村碑立传,流芳千古。   香坂许氏宗祠    原香坂社社址座落漳州城北门外,自有史以来,繁衍至今,历为许氏之宗支社稷,公元一九五三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在此建飞机场,全村所有房舍及庵庙祠堂,尽被拆没,至今宗亲族人四处散居。公元一九五五年再从各处散居之地陆续迁回新香坂,重建家园。虽有民房住宅,但无庵庙祠堂,古云:“人无宗祠,似鸟无林”,此情此景,令人怆然!今由族人组织建祠理事会再次兴建祖祠,昭百世0之功绩,彰万代儿孙之福泽,择吉农历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初五日破土开工,并将捐资芳名铭碑永念,流芳千古。   

田边村

  田边村,位于芗城区石亭镇东面,距镇区2公里。东靠董坑村,南接蔡前村,西临石亭镇,北毗寮里村。总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50亩,山地面积1250亩,森林覆盖率达60%。总人口2730人,700多户,现为林、郭、马等姓氏所居。该村主要以轮胎翻新、香蕉种植为经济来源,人均年收入达4500元。建于1995年的田边小学,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现有在校师生300人。村主要交通基本实现水泥硬化,田边村被评为漳州市先进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名胜古迹:(林氏宗祠)、(郭氏宗祠)、(马氏宗祠)。   当代人物:林忠兴:漳州市纪检科科长;    林进财:漳州市通干校校长。   《田边见龙庵》   见龙庵,位于芗城区石亭镇田边社。自明万历年开基田边社至清乾隆重兴,庵内供奉伽蓝大王、山西夫子、福德正神等神像。迄今香火旺盛。   见龙庵,历经百年风雨沧桑,后因年久失修,于公元一九九七年(即丁丑年),经村中长辈及仁人居士,倡议村中弟子乡外信士自愿捐献集资重建。于丁丑年壬月初九破土,十四日开工至八月初八日竣工。十月初三日入伙初十日开大门应验。见龙庵为二进一天井,两庑廊,占地面积66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整座庵为砖木结构。歇山顶,仍然保持清朝建筑风格。古色古香,庵宇辉煌壮观,雅致。现已列入漳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后园村

  后园村,位于芗城区石亭镇北面,距镇区3公里。东靠董坑村,南接秋坑,西临鳌门,北毗后房农场。总面积1.5,其中耕地面积1300亩,森林覆盖率达90%,总人口820人,219户,现为杨氏单一所居。该村主要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人均年收入达4000元。村主要交通基本实现水泥硬化。后园村被评为芗城区文明村十住计生合格村(居)一流计生协会等荣誉。   

秋坑村

  秋坑村,位于芗城区石亭镇北面,距镇区1公里。东靠后园村,南接镇区,西临漳华公路,北毗吴门,总面积2000亩,其中耕地面积900亩,山地面积1100亩,森林覆盖率达90%,总人口137人,350户,现为黄氏单一所居。该村主要以农业、养殖业为主要经济来源,人均年收入达3800元。建于1996年秋坑小学,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现有在校师生150人。村主要交通全部达标。秋坑村先后被评为芗城区文明村、先进党支部,十住计生合格村(居)。   历史古迹:黄氏宗祠、保生大帝   

下苍村

  下苍村委会   下苍村,位于芗城区石亭镇北面,距镇区5公里,辖有:下苍、楼坑、徐山三个自然村组成。东靠谢坑村,南接蔡前村,西临董坑村,北毗后房村。总面积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00亩,山地面积100亩,森林覆盖率达80%。总人口1720人,414户,现为李、黄、陈、梁、许等姓氏所居,村主要以养殖业为主要经济来源,人均年收入达3500元。始建于1996年的下苍小学,占地面积660平方米,现有在校师生140人。村主要交通要道基本实现水泥硬化。下苍村被评为芗城区文明村、信用村等荣誉。   

南山村

  南山村,位于芗城区石亭镇北面,距镇区5公里,由南山大社,山顶社两个自然村组成。东靠吴门村,西临洋尾村,南接秋坑村,北毗浦南布坑村。总面积1400亩,其中耕地面积1148亩,山地252亩,森林覆盖率达100%。总人口800人,207户,现为黄、陈、郑、李、张、林等姓氏所居,该村以务农为主要产业,村主要交通要道全部达标,基本实现了水、电、路“三通”。   一年来,南山村脱去了昔日的旧模样,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正是一位区下派干部,因为他的知识深醇,且为村民办实事。他就是芗城区财政局干部,下派到石亭镇南山村任副书记的蔡清龙。作为一名下派干部他把南山村当作自己的家,把南山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在这个只有800人口的小村庄,蔡副书记以村书记(郑井根)、村主任(黄建文)及村党支部为“龙头”。为使龙头更富有生命力,蔡副书记实行以德才兼备为原则,团结村两委班子成员,详细落实岗位责任制,带领他们做好村硬件环境改善,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他为能使南山村迈上小康富裕路,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爬打滚,正确认识了南山村的发展方向。他一边抓农业的巩固与发展,一边带领村民发展农村旅游产业。蔡副书记下派一年来为南山村民探思路谋发展,干今天想明天,使南山村摆脱了过去的贫困与落后,村民的生活也日渐好转。由于南山村取得了明显成效,南山村2005年被评为芗城区先进党支部,芗城区文明村,计生协会一流村(居),信用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村书记:郑井根2005年7月被授予石亭镇优秀党支部书记荣誉称号。   蔡清龙是区下派干部中2005年7月唯一被芗城区委授予优秀0员荣誉称号。为此他多次被闽南日报、人民日报、新闻专题作重点报道。   

蔡前村

  蔡前村,位于芗城区东面,距镇区3公里。东靠部队机场,南接丰乐村,西临乌石村,北毗下苍村。总面积2300亩。总人口1910人,400多户,现为郑、卞等姓氏所居。该村主要以务工、第三产业为主。人均年收入达4200元。建于1996年的蔡前小学,占地面积700平方米,现有在校师生170人。村主要交通基本实现水泥硬化。蔡前村被评为漳州市文明村、先进党基层党组织、二轮村民自治示范村委员等荣誉。   名胜古迹:(永和宫)。   

董坑村

  董坑村,位于芗城区石亭镇北面,距镇区2公里,辖有:董坑、鳌后社两个自然村组成。东靠下苍村,南接田边村,西临寮里村,北毗后房农场,总面积800亩,其中耕地面积500亩,山地面积300亩,森林覆盖率达90%。总人口782人,210户,现为陈、宋等姓氏所居,村主要以养殖业为主要经济来源,人均年收入达3500元。村主要交通要道基本实现水泥硬化。董坑村被评为芗城区先进党支部、芗城区文明村、信用村等荣誉。   慈隆庵,位于芗城区石亭镇董坑村,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历时四百余年,其间,风风雨雨,几经沧桑,亦曾多次翻修葺,使其香火延绵,至文革年间,一度被毁弃,荒芜一时,改革后,虽有小维修但未完峻,甲申年,本村善男信女,提议集资重塑金身并于屋檐上增雕彩龙,内外粉饰,庙宇焕然一新,现将捐资芳铭刻于碑记,流芳千世。   

庵山村

  庵山村,位于芗城区石亭镇西北面,距镇区5公里。东靠龙秋村,西临天宝张坑,南接天宝凤园,北毗洋尾村,总面积1250亩,耕地面积1100亩,山地面积600亩。总人口有1148人,328户,现为陈氏单一所居,该村主要以务农为主,人均年收入达3800元。该村主要交通要道全部硬化。村有福建省庵山文武学校(陈坤山2572191)。漳州市芗安果蔬有限公司(陈和平2572500)等企业。   

高坑村

  高坑村,位于芗城区石亭镇南面。距镇区2公里,东靠丰乐村,西临上坂村,南接金峰开发区,北毗塘边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00亩。总人口2365人,614户,现为:孙、马、高、李、陈、卢姓氏所居。该村主要经济来源以务工、第三产业为主,人均年收入达4400元。建于1995年高坑小学,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现有在校师生200多人。村主要交通基本实现水泥硬化。高坑村曾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58年被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单位等荣誉。   现代人物:马清发(原漳州市第二中学-);   卢福寿(原漳州市人事局调配科科长);   马展根(原漳州市农业局人事科科长);   名胜古迹:高氏宗祠、马氏宗祠、陈氏宗祠、莲花庵、尾庵等。   


下苍村特产大全




下苍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