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山村系漳州市龙文区朝阳镇管辖村,位于市区北环城路外朝阳镇区内,距漳州市中心3公里,国道319线从村口经过,漳厦铁路横穿而过。东与恒坑村接壤,西与芗城区农友村相连,南与芗城区竹林村隔国道319线相望,北与朝阳镇桥头村相邻。
【村落与居民】全村可耕地面积712亩,全村总人口数1278人,316户,辖2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打山自然村开基祖清隐公,于明宣德年间由自翰苑(即今日后坂村)迁来此地繁衍生息;张坑自然村开基祖七嬷,何时何地迁来此不详。
【建筑景观】打山宗祠堂号“崇本堂”始建于宋朝(1080),内刻有崇本堂规约的石碑,年代是乾隆四十一年岁次丙申菊月吉旦。
【物产经济】该村以渔业和生猪养殖为主。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603102 | 363000 | -- | 查看 打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恒坑村 |
恒坑村系漳州市龙文区朝阳镇所辖村,位于市区北环城路外朝阳镇区内,距漳州市中心4公里,国道324线从村口经过,漳厦铁路横穿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东与芗城区古塘村隔国道324线相望,西与朝阳镇打山村张坑自然村相接,南与打山村相连,北与朝阳镇桥头村对接。 【村落与居民】全村耕地面积808亩,现全村人口1445人,336户,单独一个行政村,8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恒坑村开基祖王宗海于明朝(1382年)由上苑迁来恒山(乾隆壬午年改为恒坑),开枝散叶,繁衍生息。 【建筑景观】恒坑村王氏宗祠“槐泽堂”始建于1406年。 【物产经济】该村是远近闻名、历史悠久的苗木专业村,全村以发展苗木为主导产业,培育各种优良水果苗、台湾青枣、芭乐、杨梅、杨桃等,绿化苗如盆架子、重阳木、叶榕、芒果等。 |
后店村 |
后店村系漳州市龙文区朝阳镇所辖村,位于朝阳镇中心区内,省道官九线旁,距漳龙高速公路出口不足百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东与朝阳镇翁建村接壤,西与朝阳镇孚美村相邻,南与朝阳镇登科村内林街自然村相接,北与朝阳镇朝阳村隔省道相望。 【村落与居民】全村可耕地面积350亩,现全村人口3757人,1070户,辖4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书都自然村开基祖萧遁斋,文官郡族孝子,于明成化年间由漳州东门接官亭“世德堂”迁入书都,开枝散叶。其父萧王,明英宗天顺八年甲申“进士及第”,官任兵科给事中。书都宗祠“追远堂”为“漳州市文物点”;后店自然村开基祖黄时需(时官任镇抚),由河南光固始县隋唐迁入漳州以东北的建溪(今漳州市朝阳镇后店社)。 【建筑景观】后店自然村建溪宫,建于乾隆乙己年,是市级重点文物点。 【物产经济】该村后店社主要以木材加工业为主,从2002年发展至今,大小小的木材加工厂发展到数百家。下尾社以绿色农业为主,利用土地良好资源,种植绿色蔬菜近百亩,书都社和樟山社以养殖种猪和种植蔬菜为主,大力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村民年收入可达10876元。 |
翁建村 |
翁建村系漳州市龙文区朝阳镇管辖村,位于省道官九线旁,距漳州火车东站约3.5公里,距漳龙高速公路出口处仅1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东与朝阳镇浦口村接壤,西与朝阳镇后店村相接,南与后店村下尾张自然村相邻,北与后店村樟山自然村隔省道相望。 【村落与居民】全村可耕地面积350多亩,全村总人口数2193人,625户,12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翁建村系宋代开基,原是林、赵、黄、陈、王等多姓聚居地,由于历史及社会的变迁,王氏人丁兴旺,至今已传至20多代。翁建历来多出名人,清乾隆辛未年(1751年)王氏第七代王天柱考中武科进士,后任广西乐平协守备;王天柱第11代孙五秉忠曾任台中市议员、台中福建同乡会会长;王谓北曾任-中央政府农商部主事;王聚仁现任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厅长,等等。 1956年建立高级合作社,1958年4月,龙溪县撤区并乡,翁建乡并入孚美乡,1958年9月,第六区四大乡合并成立五星人民公社,下辖13个耕作区。翁建耕作区辖后店、书都、下尾张、樟山、朝阳、登科顶下社、内林街、内林头等10个村。1959年4月,五星人民公社改为步文公社,耕作区改为生产大队,此后翁建一直是一个行政村。1960年2月龙溪县与海澄县合并为龙海县,步文公社纳入龙海县版图。1968年9月步文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步文公社革命委员会,1980年10月恢复步文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10月步文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步文乡人民政府,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1993年6月龙海县改为龙海市,步文乡人民政府改为步文镇人民政府。1997年3月龙文区把步文镇拆开为蓝田镇、步文镇、朝阳镇,保留郭坑镇,龙文区辖四个镇,翁建村为朝阳镇所管辖。 【建筑景观】据族谱记载,清乾隆辛未年(1751年)王氏第七代王天柱考中武科进士,后任广西乐平协守备,为光宗耀祖,始建“王氏家庙”,堂号“崇本堂”。 【物产经济】翁建村地势平坦,水源丰富,是漳州市主要生猪,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该村主要以种养业为主导产业,以生姜种植为一大特色。2012年全村社会总产值9600万,人均纯收入10817元。村中有幼儿园,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村中有老人活动场所。 |
浦口村 |
浦口村系漳州市龙文区朝阳镇所辖村,位于风光旖旎的九龙江北溪南岸,省道郊柏线(也称省道官九线)行经该村,距漳州火车东站仅5公里,拥有较发达的陆路、水路交通。东至朝阳镇科坑村,西至朝阳镇后店村樟山自然村,南至蓝田镇梧桥村,北至朝阳镇登科村。 【村落与居民】全村耕地面积742亩,现全村人口2780人,680户,辖2个自然村,28个村民小组。 【村风村貌】浦口村先后被各级党委和政府授予“乡镇企业总产值亿元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民营经济区”、“文明案例小区”、和“五星级村党总支部”等荣誉称号,是远近闻名的亿元村。 【历史人文】浦口自然村始祖张均义于明朝成化帝期间由河南个水县移居苑浦社,立宗祠“龙聚堂”庵及“追远堂”,“追远堂”位于社内大塘前,是家庙主祀地点,农历三月十三、七月十七、八月十八为庆典祭仪;龙美自然村始祖庄如泽(河南庄氏)于庄氏四世迁垅尾社,立宗祠“龙春堂”,设家庙主祀。农历十一月初十为“孔府元师节”。 【物产经济】拥有全省三大粮食加工市场之一,省级粮食批发市场“福建浦口粮食批发市场”是闽南地区最大的粮食、饲料产品加工销售集散地。2012年全村企业总产值5.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4845元,个私企业已有90多家,其中:粮食加工企业近30家,饲料生产企业20多家,种养大户80多户,基本形成以大米加工为主,饲料生产、种养殖相辅的产业链结构,个体企业的兴起及邻边开发区的启动,外来人员的往来也逐步增加,预计北部的兴起外来人员流动量上万人,将大大促进当地的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
登科村 |
登科村系漳州市龙文区朝阳镇管辖村,位于省道官九线旁,距漳州火车东站约2公里,距漳龙高速公路出口处仅3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东与郭坑镇隔九龙江相望,西与朝阳镇浦口村相邻,南与石井村内林街自然村相接,北与科坑村山后自然村隔省道相望。 【村落与居民】全村可耕地面积456亩,全村总人口数2551人,632户,辖3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1958年4月,龙溪县撤区并乡,翁建乡并入孚美乡。1958年9月,第六区四大乡合并成立卫星人民公社。1959年4月,卫星人民公社改为步文公社。1960年2月,龙溪县与海澄县合并为龙海县,步文公社纳入龙海县版图。1968年9月,步文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步文公社革命委员会。1980年10月恢复步文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10月步文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步文乡人民政府,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1993年6月龙海县改为龙海市,步文乡人民政府改为步文镇人民政府。1997年3月,龙文区成立,登科村归朝阳所管辖。登科村开基祖林广汉于宋理宗时开基登科州。林域,字肇方,乡里皆称林四舍,好行善事,铺桥造路,赈急济贫,雍正丙午年,遵例任刑部外郎,迁户部郎中监宝泉局告归卒;林有壬,十二岁乡试中秀才,赴法勤工俭学,获硕士学位,回国从事教育事业,后任台湾“民政厅长”,等等。 【建筑景观】登科村宗祠“崇本堂”,始建于明代中期。1943年时任福州市政筹备处处长的林有壬,回乡为宗祠挂匾:教忠教孝,此匾现成为宗祠内一重要文物。 【物产经济】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甘蔗、蔬菜,家庭副业有养猪、养肉鸽。福建省“龙头企业”港昌罐头食品有限公司位于该村村口。 |
科坑村 |
科坑村系漳州市龙文区朝阳镇第一大行政村,位于朝阳镇东部风光旖旎的九龙江北溪南岸,距漳州火车东站约6公里,拥有较发达的陆路、水路交通。东至朝阳镇漳滨村,西接朝阳镇浦口村,南至蓝田镇相连,北依九龙江北溪。现有面积约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00亩,全村总人口5313人,1280户,辖:龙头、下角、科坑、汐坑、小后、考上、卷门、乌石、8社,12个村民2组。1997年之前属龙海市步文镇辖、1997年之后属龙文区朝阳镇辖。 【物产经济】科坑村属农业大村,主要三大支柱产业:榕树、机砖、养猪。地处溪边,土地肥沃,原盛产糖蔗而闻名,后因糖蔗价格日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种榕树,现年产25万盆的榕树盆景桩基。该村地处丘陵地带,有优质的红粘土,现拥有大型机砖厂10多家,是龙文区有名的机砖产业群,其优质产品畅销漳州各县市,在建材行业享有盛誉。科坑村年产值超过2亿元。 【历史人文】开基祖:善公,原居于龙溪澄邑颐,因海氛-,逃入虎渡桥内,肇基黄柑保龙头社。清朝康熙年间,本村人林雄汉曾任“水军都督”,官授“荣禄大夫”,现存林氏宗庙“敬愉堂”,始建于1808年重建于1988年,并有“水军都督”、“荣禄大夫”牌匾存于世;解放前夕,林枢先生毕业于黄埔军校,并迁居台湾。 【建筑景观】科坑林氏宗庙始建于清庆戊辰十三年集资而建,后由林枢先生捐资重建,庙中有一宝,乃清朝康熙帝颁发的一道圣旨,上面有康熙帝遒劲透背的亲笔御书。目前该庙已被列入县级保护文物;科坑尚有一宗庙“龙慧堂”始建年代久远,已无从考证。 |
孚美村 |
孚美村系漳州市龙文区朝阳镇所辖村,位于朝阳镇中心区,省道官九线旁,距漳州火车站约4.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东与龙文区工业开发区接壤,西与郭坑镇六石村相接,南与步文镇坂上村相接,北与漳州农科所相连。 【村落与居民】现在全村人口2559人,636户,单独一个行政村,10个村民小组,全村党员数56人。 【历史人文】孚美村源由陈元光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从河南故始县带58姓将士入闽平乱开漳后,于明代万历年间由北溪迁来孚美定居后繁衍,至今已有400多年。 【建筑景观】建筑景观。孚美村龙聚堂始建于明代,历经400多年风雨,经多次修茸至今仍保存完好。 【物产经济】孚美以复制品、松花皮蛋、罐头业为主打产业,园钉厂、冷冻厂全村的经济发展得较快。 孚美村以复制品、孚美面线,20世纪60年代孚美村开始生产手制面线,以质优形佳闻名遐迩。如今有采用传统工艺的手制面线和采用先进设备加工而成的机器面线两种,品质优良,柔韧爽滑,不粘条,煮成品呈绿色本透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享誉海内外,为日常使用及送礼之佳品,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曾于1985年被福建省农牧渔业部评为“优质产品”,产品远销东欧、东海亚等十多个国家。 孚美皮蛋,是闽南一带具有一定名气的食品。1979年由陈清港等7人,邀请漳州师傅传授技术,并创办皮蛋加工厂,产品远销日本、菲律宾等东南亚13个国家。1982—1983年是鼎盛时期,其中,1984年孚美松花皮蛋厂生产的细龙缸牌松花蛋曾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评为“优质产品”,福建省人民政府评为“创优质产品先进奖”;1986年在北京举办的“福建省乡镇企业产品展销会”上被评为“优质产品”。如今,孚美村现有3家生产加工皮蛋,其中两家生产的产品主要销售国内,另一家陈清港生产的无铅皮蛋,主要给超市供货,也有一部分销售国外。 孚美村是漳州龙文区创卫城中村重点村,现已基本城市化,道路成网,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村中有老人活动场所,有线电视入户与市区联网户户有电视机、摩托车、电冰箱音响设备、无线、移动通信、大中型汽车,小汽车已进入村民家中。今后进一步加快发展经济,为国家做出贡献。 |
打山村 |
打山村系漳州市龙文区朝阳镇管辖村,位于市区北环城路外朝阳镇区内,距漳州市中心3公里,国道319线从村口经过,漳厦铁路横穿而过。东与恒坑村接壤,西与芗城区农友村相连,南与芗城区竹林村隔国道319线相望,北与朝阳镇桥头村相邻。 【村落与居民】全村可耕地面积712亩,全村总人口数1278人,316户,辖2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打山自然村开基祖清隐公,于明宣德年间由自翰苑(即今日后坂村)迁来此地繁衍生息;张坑自然村开基祖七嬷,何时何地迁来此不详。 【建筑景观】打山宗祠堂号“崇本堂”始建于宋朝(1080),内刻有崇本堂规约的石碑,年代是乾隆四十一年岁次丙申菊月吉旦。 【物产经济】该村以渔业和生猪养殖为主。 |
新石洲村 |
新石洲村,总人口340人,114户。是从原石洲村拆分成新、旧石洲村后而成立的。需补充说明:该村是以九龙江“北溪引水工程”截江建闸后,政府为解决连家渔船上岸定居,经上级拨款支持渔民在北引桥下游建设渔民新村为前提。全村群众主要从事渔业生产。 新石洲村与恒坑村、后店村、翁建村、浦口村、登科村、科坑村、孚美村、打山村、桥头村、西洋村、流岗村、书厅村、石井村、六石村、漳滨村相邻。 |
桥头村 |
桥头村系漳州市龙文区朝阳镇管辖村,位于朝阳镇偏西靠近漳州机场,东与漳郭铁路相接,西与漳州机场相邻,南与芗城区饲料批发市场相望,,北与芗城区浦南镇接壤。 【村落与居民】全村可耕地面积960亩,全村总人口数1861人,502户,辖3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桥头村始建于明万历辛卯年,据说由明朝南京礼部尚书林士章建城于楼内自然村,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桥头曾经是万商云集的一个商贸码头,闽南很流行的一句俗语最能表现其繁华“空箩担赶赴桥仔头圩”。历经世事沧桑,桥头不复昔日繁华,但从村中一些古建筑物,我们依稀还可以领略到其曾经有过的辉煌。民国以来为区、乡所在地,1956年农业合作社成立高级农业社,命名为桥头合作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改称为桥头大队,属龙海县步文公社,1984年属步文乡,1992年步文乡该为步文镇,桥头大队改为桥头村民委员会,1997年龙文区成立,桥头村属朝阳镇管辖。 【建筑景观】现有明代建城于楼内自然村,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村中现遗留有古城墙一段,古城门二个,其一迎台门、其二孚允门,城墙上数十株古榕树根虬交错、枝繁叶茂,树根扎进城墙成为根墙,《福建日报》曾有报道,是龙文区旅游名胜之一。 【物产经济】桥头村以农业为生,主要有水稻、甘蔗、龙眼、荔枝,因桥头村位于前铁路,后机场的丘陵地势,高低不一,旱天无水可灌,两天洪水泛滥成灾。1987年后改造低洼地推建鱼塘,建成近300亩鱼塘,每年可向市场提供375吨的商品鱼,龙眼、荔枝每年可向市场提供45000吨,全村社会总产值5761万元,人均纯收入10415元。该村是名优荔枝村,全村种有妃子笑等名优荔枝200多亩 |
西洋村 |
西洋村系漳州市龙文区朝阳镇管辖村,位于朝阳镇偏西靠近漳州机场,东与朝阳镇书厅村相邻,西与芗城区浦南镇相接,南与朝阳镇桥头相连,北与芗城区浦南镇接壤。 【村落与居民】全村可耕地面积2049亩,全村总人口数2695人,693户,辖4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西洋村开基祖冯伯举从江西抚州金奚谷县安溪东山迁来漳州,于明朝二年分居漳州东门外西洋社定居,在此繁衍生息。民国以来为区乡所在地。1996年农业合作化成立高级农业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改称为西洋大队,属龙海县步文公社管辖,1984年属步文乡,1992年步文乡改为步文镇,西洋大队改为西洋村民委员会。1997年龙文区成立,西洋村民委员会属朝阳镇管辖。 【建筑景观】据新碑记载“西洋大庙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迄今已有四百年历史”。 【物产经济】该村以农业为主,主要有水稻、甘蔗、荔枝、龙眼等,1990年,将低洼田地推建鱼塘,建成近600亩鱼塘,每年可向市场提供90万公斤淡水商品鱼,各种鱼苗5000万条,村民做黑木耳60亩,养猪土地面积100亩,共2万头,是漳州市物资供应基地之一。全村社会总产值9138万元,人均纯收入10338元。 |
流岗村 |
流岗村系漳州市龙文区朝阳镇管辖村,位于朝阳镇南部,东与县道孚石线相通,西与朝阳镇恒坑村交界,南与朝阳镇书厅村接壤,北与朝阳镇孚美村相邻。全村可耕地面积430亩,全村总人口数1445人,340户,5个村民小组。解放后属龙溪县桥头乡管辖,1956年公社化属步文公社管辖,1997年属朝阳镇流岗村。 【历史人文】流岗村开基祖王子敬于角美镇田里迁往流岗,并在此繁衍生息。 【建筑景观】流岗祠堂堂号“孝思堂”始建明嘉靖庚戌年(公元1551年)。“流岗桥”(别称长桥、大桥)始建明代长二百五十丈上二桥。明代建有“兰岭亭”主祀观音佛祖,内保存有清道光式年石香炉一个(1822年)。 【物产经济】该村是蔬菜种植专业村,全村以蔬菜为主导产业。农业生产主要是种植蔬菜,兼种龙眼,改革开放后村民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业,主要有淡水鱼养殖。 |
书厅村 |
书厅村系漳州市龙文区朝阳镇管辖村,位于市区北环城路和省道官九线交汇处,距漳州市中心3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东与朝阳镇石井村接壤,西与朝阳镇西洋村相邻,南与朝阳镇石井村接壤,北与朝阳镇流岗村相连。 【村落与居民】全村可耕地面积1360亩,全村总人口数2220人,506户,11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书厅村开基始祖名字、时间不详,于河南海澄镇蔡地迁来此地繁衍生息,至今已有500多年。书厅村地灵人杰,先后从这里走出黄康(-旅长、已故)、黄河东(原漳州市副市长、1949年至今)、黄茂根(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厅级干部、1943年至今)、黄清森(漳州市检察院处级干部、1947至今)。 【建筑景观】书厅村宗祠堂号“世德堂”,始建于500多年前。 【物产经济】该村是蔬菜种植专业村,“书厅蔬菜基地”已被列入市政府“菜篮子”工程之一。 |
石井村 |
石井村系漳州市龙文区朝阳镇所辖村,位于朝阳镇北部风光旖旎的九龙江北溪南岸,距漳州市中心10公里,漳厦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东与郭坑镇隔九龙江相望,西与朝阳镇书厅村接壤,南与朝阳镇登科村相邻,北与芗城区浦南镇东坑村相接。 【村落与居民】全村耕地面积1336亩,现全村人口2848人,778户,辖3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内林头自然村开基祖郑溶溪于宋宁开禧二年(1206年),由兴化府蒲田县唐太府乡涵头迁来此定居繁衍,思泰(始祖曾孙)勒封从仕郎,授南京羽林;蓬洲自然村开基祖郭文进何时何地迁来此不详;石井自然村开基祖是谁、何时何地迁来此均不详。 【建筑景观】内林自然村宗祠有二:一为“锡尔堂”,建在内林街;一为“种德堂”建在内林头社;蓬洲自然村家庙有三:广泽尊王庙、水仙尊王庙、感天尊王庙;石井自然村“许氏宗庙”始建于道光王辰年(1832年)。 【物产经济】农业生产主要种植水稻、甘蔗。改革开放后,村民因地制宜,以种养业为主,发展蔬菜生产、养殖生猪、肉鸽、淡水鱼等,其中肉鸽养殖一枝独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个体企业逐步兴起,还有果蔬速冻、蔬菜批转等。 |
六石村 |
六石村系漳州市龙文区朝阳镇管辖村,位于市区北环城路和省道官九线交汇处,距漳州市中心3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东与孚美村接壤,西与步文镇打埔社隔国道319线相望,南面对漳州市龙门蔬菜批发市场,北依浦头港。 【村落与居民】全村可耕地面积262亩,全村总人口数1449人,360户,5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六石村旧属龙溪县管辖,旧称福建省龙溪县六石保,始祖王继成于公元885年自山西太原入闽,后定居六石繁衍至今已有1152年。1959年属龙溪县步文人民公社,1984年属龙海县步文乡, 1993年属龙海县步文镇,1997年龙文区成立,由龙海县步文镇孚美村六石自然村改为朝阳镇六石村。六石村文化底蕴深厚,有祖辈留传下来的武术馆,由村民自发成立的舞狮队曾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等武术比赛,并获得金牌、银牌、铜牌等奖项。 【建筑景观】六石村现保留有宋朝遗留下来的古民居建筑。 【物产经济】该村的家庭手工作坊繁多,以塑料、小五金等为主导产业。是群众经济发展较快的村。 |
漳滨村 |
漳滨村系漳州市龙文区朝阳镇所辖村,位于朝阳镇东北部风光旖旎的九龙江北溪南岸,距漳州火车东站约7公里,拥有较发达的陆路、水路交通。东与角美镇接壤,西靠朝阳镇科坑村,南临蓝田开发区,北依九龙江北溪。 【村落与居民】全村方圆一万多亩,其中可耕地面积1281亩,现全村人口4030人,982户,辖2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漳滨村历出名人、义士,明隆庆庚午科中二举人:杨台石(任松江府正堂)、杨世铎(任永春堂正堂);张开盛,教育家,曾于1948年任华安县县长;张依霖,曾于1940年至1945年任厦门市秘书长;杨长城,博士学位,现居澳大利亚;陈海龙,日本东京博士,旅居美国;张正川,澳大利亚双硕士学位。史载:明嘉靖十八年七月十一日,海寇登岸劫掠,本村义士张公常友信发个个为干单身杀贼,死亡犹劲立不倒贼惧而退士女皆公力也为立碑发昭勇烈云。 【建筑景观】漳滨村风景名胜颇多,三峰山麓建有聚奎岩寺和青云岩寺,据漳州府志记载,聚奎岩寺由唐代高僧楚熙所建,史上多有名人雅士在此隐居致学,如宋代忠臣陈格曾于此读书,是市级重点文物。 【物产经济】该村是远近闻名的“榕树专业村”,以发展榕树经济为主,现该村种植榕树2000亩,年创产值10000万。漳滨村是远近闻名的“榕树盆景专业村”。榕树盆景发展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村民的庭院就栽培各类盆景,村民栽培,修剪,管理技术高超,是漳州东门外闻名的盆景村。可与九湖百花村相并美,因陆路交通原因一段时间滞停。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村民大面积种植,经济效益可观,产品有双组成,多组式,悬崖式、人参榕、微型盆景、款式各式各样、千奇百态,产品销往各大城市和国外市场,年产值近亿元。面积4000亩<其中本村土地2000亩,向外租地2000多亩>是龙文区的农业支柱产业。也是全国最大的榕树盆景生产村。境内有二个机砖厂(漳滨村机砖一厂、漳滨村机砖二厂)。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