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漳州 >> 云霄县 >> 东厦镇 >> 洲渡村

洲渡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洲渡村谷歌卫星地图)


洲渡村简介

  洲渡村位于云霄县东厦镇境内,漳江流域中下游冲积平原佳洲岛东北部,总人口4100人,现有洲头、渡仔头2个自然村,辖24个村民小组。面积约3.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3%。全村有耕地面积1700亩,山地2800亩。全村是以水稻、蔬菜种植和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村内生态环境优越,农田遍布、荷花争艳、稻香漫岛;水系纵横,南江北江环岛,水渠玉带交错;佳洲与洲渡,鳞次栉比,炊烟袅袅。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622102 363000 -- 查看 洲渡村谷歌卫星地图

洲渡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洲渡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长洋村

  长洋村位于云霄县东厦镇东南面,距县城20公里,是东厦镇最边远的一个行政村。现有长垅、郊洋2个自然村。辖8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412户,1468人,村两委干部7人,面积约2.1平方公里。农田总面积675亩,耕地1200亩,山地3760亩。全村以养殖、浅海作业和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村民人均收入8320元,村财年收入8万元。现有石矾塔系福建省境内唯一的海中塔,位于云霄县城以东20公里的漳江入海处,矗立在万顷波涛中的小岛礁上,地处云霄县东厦镇湖坵村对面。流贯云霄全境的漳江,经县城至佳州汇合成南北港,闯过石关逶迤入海,两岸南北岐山束腰对峙,俗名“牛相”,江心有小蕞岛礁兀立,状若笋尖,高达数丈,名曰“石矾”,后人建塔于此,乃名石矾塔。  

湖坵村

  湖坵村位于东厦镇南边,地处漳江湾和东山海湾交汇处,与漳浦梁山风景区隔海相望。辖6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568户,总人口2688人。全村共有党员56名,现有村两委干部8人。面积约2.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70%。全村有耕地1550亩,山地2000亩。全村以荔枝、龙眼、枇杷、和靠海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农民人均收入8420元。  

东崎村

  东崎村位于漳江流域南面,临红树林生态保护区,辖崎美、山后、东坑三个自然村,共有20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725户,总人口数3102人。全村共有党员75名,现有村两委干部7人。面积约3.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3%。全村有耕地2225亩,山地10876亩。全村以种植荔枝、蔬菜、养殖水产品及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农民人均收入8356元。  

东厦村

  东厦行政村有3个自然村,分别为东坑、下料、宣尾,有834户,总人口3443人(方姓为主);外出干部职工262人;水田1050亩、山地4260亩,蟹虾池380亩;18个村民小组,户代表820人。  东厦村与长洋村、湖坵村、东崎村、洲渡村、佳洲村、白塔村、埭洋村、竹塔村、船场村、溪塘村、荷西村、荷中村、荷东村、浯田村相邻。  

洲渡村

  洲渡村位于云霄县东厦镇境内,漳江流域中下游冲积平原佳洲岛东北部,总人口4100人,现有洲头、渡仔头2个自然村,辖24个村民小组。面积约3.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3%。全村有耕地面积1700亩,山地2800亩。全村是以水稻、蔬菜种植和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村内生态环境优越,农田遍布、荷花争艳、稻香漫岛;水系纵横,南江北江环岛,水渠玉带交错;佳洲与洲渡,鳞次栉比,炊烟袅袅。  

佳洲村

  佳洲村位于东厦镇境内,是漳江中游南北溪河流汇合出海处平原岛屿的佳洲岛上,东距国家红树林保护区1km,西距县城5km,也是连接东厦镇南北两面交通要道的重要村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运输便利,又是明代闽南乡贤名仕林偕春太师公的故乡,佳洲村辖区面积168公顷,绿化覆盖率25%,耕地1622亩,有前墩、后墩、黄墩、郭墩等4个自然村分23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968户,总人口3786人,全村共有党员92名,村两委干部16人,全村是以生产粮食、蔬菜种植和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人均收入8292元/年。  

白塔村

  白塔行政村有2个自然村,分别为白塔、上路头两个自然村,共有940户,总人口3950人(其中有3个姓氏,分别为吴姓937户、方姓2户、邓姓1户);外出干部职工125人;水田1880亩、山地4282亩,滩涂300亩,蟹虾池118亩;22个村民小组,户代表940人。现有云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龙湫岩,位于云霄县东厦镇白塔村,属清代文物,又称“白塔岩”。明崇祯四年(1631)始建,清代及近年重修。祀释迦牟尼、观音。寺依山势分建上、下岩,占地面积共约1000平方米。上下两座建筑物均坐东南向西北。大雄宝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悬山顶。辟左偏门,正面前墙开敞窗。旁有天然石室及摩崖石刻多处。山门石匾“铃袈深处”为黄道周手迹。壁间嵌有“龙湫岩考实记”碑,高0.90米,宽0.60米。为1926年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士吴有容撰书。计431字,记建岩寺始末及名人题刻等。  

埭洋村

  埭洋村位于东厦镇西南部,北邻漳江,东邻竹塔村,西邻白塔村,南邻莆美镇,现有岩脚、中埭、下陈、蚵潭、南洋5个自然村。辖21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1008户,总人口4028人。全村共有党员98名,现有村两委干部7人。全村总面积约4.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3%,全村有耕地1701亩,山地2630亩,全村以芦笋、水果种植业和渔业捕捞等为主要经济来源,农民人均收入8310元。  

竹塔村

  竹塔村位于云霄县漳江口入口处,距离县城9公里,系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故乡,现有竹塔、东楼、横山3个自然村。辖19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1742户,总人口6845人。全村共有党员168名,现有村两委干部10人。面积约1462.708公顷,森林覆盖率68%。全村有耕地311.484公顷,园地53.591公顷,林地465.311公顷,其它139.972公顷,滩涂3000亩,国家级红树林面积约3000亩左右。全村以滩涂养殖、种田、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农民人均收入8320元。竹塔村也是云霄县具有代表性的村子之一,以其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而闻名。其境内有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魏妈纪念堂,龙泉寺,龙凤寺等旅游景点。其依托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发展的蓝色经济正成为村里经济发展的支柱,其特产竹塔泥蚶以其独特口味,自然健康的口碑畅销海内外。  

船场村

  船场村位于东厦镇政府东面1.7公里处,村庄依山傍海,全村28个村民小组,共有1256户,总人口数4948人。有党员130名,现有村两委干部11人。山坡地7300亩,森林覆盖率62.5%,浅海滩涂6400亩,属国家级红树林管理范围内。全村有耕地2481亩,村民以种植荔枝、反季节蔬菜、养殖青蟹及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农民人均收入8326元。  

溪塘村

  溪塘行政村有6个自然村,分别为高溪楼、西埔、下高溪、观音亭、后埔、塘美,共有823户,总人口3607人(其0有5个姓氏,分别为方氏475户、林氏169户、蔡氏145户、杨氏23户、高氏11户);外出干部职工65人;水田680亩、山地4500亩,滩涂1500亩,蟹虾池800亩;22个村民小组,户代表50人。村中有一座古庙,高溪庙又称灵著王庙。位于云霄东厦镇漳江下游北岸高溪村,西距云霄城关8公里。后依连绵的梁山,面临漳江出海口,南距北岸1.5公里。因址在溪塘高溪自然村后山坳,故明高溪庙。庙始建于明、清雍正、乾隆及咸丰丁巳年(1857)、民国葵酉年(1933)、公元2002年均有修葺,梁架基本保存清中期建筑风貌。1991年3月20日,被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荷西村

  荷西村位于东厦镇东北面,属革命老区村,现有15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638户,总人口2662人,全村共有党员65名,现有村两委干部8人。面积约2.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2%。全村有耕地1200亩,山地1356亩。水果基地600亩,清水养殖面积800亩和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农民人均收入8310元。  

荷中村

  荷中行政村有1个自然村,有1012户,总人口4060人(其中绝大部分为周姓);外出干部职工27人;水田2267亩、山地2520亩,蟹虾池959.72亩;30个村民小组,户代表50人。  

荷东村

  荷东行政村有1个自然村,有785户,总人口3009人(其0有2个姓氏,分别为周氏725户、黄氏60户);外出干部职工86人;水田885亩、山地20000亩,蟹虾池728亩;20个村民小组,户代表20人。  

浯田村

  浯田村位于云霄县东厦镇东南面,依山傍海,毗邻漳浦县沙西镇北旗村,交通便捷,厦云省道,漳诏高速公路从村中、村后通过,通往厦门、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山海资源丰富,四季雨量充沛,气候宜人,是远近遐尔的山海田之乡。全村田地面积约3400亩,山地面积约16540亩,滩塗面积1200亩,全村共有26个村民小组,1346户,5128人,全村党员98名,现有村两委干部11人,农民人均收入达8322元。  


洲渡村特产大全




洲渡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