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坪村是一个背山面水的库区移民村、革命老区村,位于云霄县马铺乡西南面,峰头水库中上游。全村共有6个自然村(即大坪溪、大塘、徐山、梅坪、口丘、就地移),分为7个小队,村部位于大塘;全村共有550多户,人口约1320人。低保户38户、五保户8户,党员30名。
全村有山地5400亩,耕地760亩。农民经济来源以种植淮山、香蕉、生姜等经济作物和外出务工为主,全村共种植淮山约150亩,种植香蕉约180亩,种植生姜约120亩。全村外出务工农民680人,占51.5%。主要集中潮州、东莞等地。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924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622201 | 363000 | -- | 查看 大坪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客寮村 |
客寮村地处位于福建省云霄县西北部马铺乡矾山脚下,全村总人口2318人,共536户,低保户47户、五保户4户,党员41名。村总面积6300亩,其中耕地面积1100亩,山地面积5200亩。通村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这里气候宜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宜人,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20.3℃,无霜期347天,年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农产品主要有蜜柚、淮山等。这里土壤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3.87%。水利条件优越,也是生产优质淮山的最佳区。全村现有淮山面积4000亩,占耕地面积63.4%。2011年马铺乡农民人均收入为4923元,而以淮山为主导产业的客寮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7126元,其中淮山纯收入占总收入的76%,淮山已成为客寮村发展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全乡淮山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全乡实现淮山产值6528万,占马铺乡总产值的35%。 |
峰头村 |
峰头村位于云霄县马铺乡南部,属库区移民村、革命老区村,与本县下河乡上河村毗邻,辖峰头、车头、赤土园、大坡、田地5个自然村,是我乡的革命老区村,分为7个小队,村部位于峰头主村。全村总人口2215人,共485户,低保户30户、五保户3户,党员41名。 全村总面积9300亩,其中耕地面积2300亩,山地面积7000亩。农民经济来源以种植枇杷、蜜柚、花卉等经济作物和外出务工为主,全村共种植枇杷约1000亩,种植琯溪蜜柚约200亩,种植花卉约70亩,全村外出务工农民880人,占40%,主要集中厦门、潮州、东莞等地。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550元。 全省第二大的人工水库——峰头水库大坝位于该村。峰头水库是漳江上游的一个龙头控制性大型水库,水库集雨面积333平方公里,是以灌溉为主,结合供水、发电、防洪等综合利用水资源的大型水利工程。目前是云霄、东山、古雷等地重要的供水来源地。峰头水库大坝1986年初基本建成,同年3月16日封堵蓄水。水库总库容1.77亿立方米,库区淹没耕地5694亩,迁移人口11770人。 |
宝洞村 |
宝洞村位于云霄县马铺乡东北部,属库区移民村、革命老区村,与平和安厚比邻,辖宝洞、东乾坑、下杭溪、胶塘、示下5个自然村,是我乡的革命老区村,分为7个小队,村部位于宝洞主村。全村总人口1115人,共250户,低保户22户、五保户4户,党员25名。 全村总面积5500亩,其中耕地面积1300亩,山地面积4200亩。农民经济来源以种植香蕉、蜜柚等经济作物和外出务工为主,全村共种植香蕉约250亩,种植琯溪蜜柚约150亩,全村外出务工农民560人,占50.5%,主要集中分布深圳、潮州、东莞等地。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830元。 |
大坪村 |
大坪村是一个背山面水的库区移民村、革命老区村,位于云霄县马铺乡西南面,峰头水库中上游。全村共有6个自然村(即大坪溪、大塘、徐山、梅坪、口丘、就地移),分为7个小队,村部位于大塘;全村共有550多户,人口约1320人。低保户38户、五保户8户,党员30名。 全村有山地5400亩,耕地760亩。农民经济来源以种植淮山、香蕉、生姜等经济作物和外出务工为主,全村共种植淮山约150亩,种植香蕉约180亩,种植生姜约120亩。全村外出务工农民680人,占51.5%。主要集中潮州、东莞等地。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924元。 |
青美村 |
青美村位于云霄县马铺乡南部,属库区移民村、革命老区村,辖上楼、下楼、吊钟、贵竹坑、半岭5个自然村,分为9个小队,村部位于下楼主村。全村总人口888人,共190户,低保户181户、党员29名。 全村总面积2090亩,其中耕地面积230亩,山地面积1860亩。农民经济来源以种植枇杷、蜜柚、花卉等经济作物和外出务工为主,全村共种植枇杷约30亩,种植琯溪蜜柚约20亩,种植花卉约250亩,全村外出务工农民550人,62.5%,主要集中潮州、东莞等地。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 |
白凤村 |
白凤村是一个背山面水的库区移民村、革命老区村,位于云霄县马铺乡西南面,峰头水库中上游。全村共有6个自然村(即岭脚、重地、山尾、柯树坪、岭头、白凤),分为8个小队,村部位于白凤主村。全村共有256多户,人口约1250人。低保户12户、五保户6户,党员36名。 全村有山地3578亩,耕地312亩。农民经济来源以种植茶花、绿化树等经济作物和外出务工为主,全村共种植茶花300亩,产值80多万元,绿化树种植100多亩,产值达30多万元,全村外出务工农民468人,占50%。主要集中分布在潮州、东莞等地。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560元。 |
泮坑村 |
泮坑村位于云霄县马铺乡东南部,与本县火田镇毗邻,辖泮坑、冷水坑、胜坑3个自然村,是我乡的革命老区村,分为9个小队,村部位于泮坑主村。全村总人口1084人,共266户,低保户21户、五保户4户,党员37名。 全村总面积12300亩,其中耕地面积1300亩,山地面积11000亩。农民经济来源以种植枇杷、蜜柚、花卉等经济作物和外出务工为主,全村共种植枇杷约1100亩,种植琯溪蜜柚约50亩,种植花卉约50亩,全村外出务工农民580人,占53.5%,主要集中漳州、潮州、东莞等地。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800元。 近年来,泮坑村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引导下,泮坑村积极开展各项工作。2009年积极开展“家园清洁”活动,取得了市级家园清洁先进单位,并于2010年被福建省环境保护厅授予“省级生态村”。小山村内有了篮球场,配套了健身器材,还筹建了农民森林公园、老年活动中心、游泳池。今年,作为全市五大战役“十大竞赛”项目之一的泮坑村扶贫搬迁工程(涉及安置地灾受威胁户47户,安置人数196人),也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当中,预计8月13日47户安置户可全部搬迁入住。 |
杉脚村 |
|
宝石村 |
宝石村位于云霄县马铺乡西南部,属库区移民村、革命老区村,与平和县安厚镇毗邻,辖下墩、三层楼、双过山、流贝、墩头、宝石、下城、福石9个自然村,是我乡的革命老区村,分为7个小队,村部位于宝石主村。全村总人口2161人,共470户,低保户44户、五保户9户,党员48名。 全村总面积4700亩,其中耕地面积609亩,山地面积4091亩。农民经济来源以种植金枣、蜜柚、淮山等经济作物和外出务工为主,全村共种植金枣约280亩,种植琯溪蜜柚约50亩,种植淮山约150亩,全村外出务工农民1200人,占55.5%,主要集中厦门、潮州、晋江等地。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050元。2011年为省级生态村。 宝石村境内有宝石下城土楼、宝石森林公园、林太师公讲学处、宝石南瓜石等自然景观。宝石森林公园是宝石村新近落成的森林公园,公园内有山峰、天然巨石、桂花树、田园、男女老少成群结队漫步,俨然“城中画”。 |
龙镜村 |
龙镜村是一个背山面水的库区移民村和革命老区村,位于云霄县马铺乡西南面,峰头水库中上游。全村共有7个自然村(即柯脚、军田铺、大坪头、坑坪、坪上、瑞田、欢科),分为8个小队,村部位于军田铺;全村共有550多户,人口约2350人。低保户36户、五保户5户,党员59名。 全村有山地1500亩,耕地120亩。农民经济来源以种植水稻、茶叶等经济作物和外出务工为主,全村共种植茶叶约500多亩,全村外出务工农民780人,占65%。主要集中潮州、东莞、厦门等地。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924元。村内有两座小(二)型水库:长北里水库(库容17.1万立方米)、凉亭水库(库容12.9万立方米)。境内有太平庙和油坑庵两座历史文物。 太平庙,位于马铺乡龙镜村大坪头自然村,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庙祀关帝。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历代重修。有相连的拜亭和大殿,大殿歇山顶。离城区二十三公里。庙字亭殿毗连,单檐歇山顶,抬殿式木石结构,构造精巧,造型典雅,保存有明木雕神像,双龙浮雕神殿及清石刻碑记多方,这里曾是清代天地会活动点,为天地会早期活动据点之一。因峰头水库浸漫,于1995年就地提高基址三米,按原貌重修。 村内有一家村级企业——龙镜机砖厂。 |
坑口村 |
坑口村位于马铺乡中部,属库区移民村、革命老区村,现有坑口、井头、黄岐山、新村、牛坝、大领湖、南脯7个自然村。辖8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235户,总人口1109人。全村共有党员29名,低保户39户。 全村面积约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70%。全村有耕地400亩,山地2000亩。全村以蜜柚、淮山、荔枝种植和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2011年本村人均纯收入4200元,全村52%以上的劳力常年在外务工,主要集中在厦门、漳州、广东一带务工。 坑口村田园风光秀丽,有诗云“流水小桥连画楼,放松歌舞掌声稠。山乡创办农家乐,豪气盈怀夙愿酬。” |
枋林村 |
枋林村位于马铺乡中部,属革命老区村,全村共有居住户187户,人口722人。现有枋林、牛坑、片仔里、后厝4个自然村。辖11个村民小组。有党员21人,低保24户。 枋林村耕地面积333亩,山地面积1900亩。主要作物以蜜柚、荔枝为主,兼淮山、水稻等作物。全村蜜柚种植面积约200亩。2011年本村人均纯收入4200元,全村有200人常年在外务工,主要集中在广东、厦门、漳州、福州一带务工,是典型的劳务外出务工型村。 |
马铺村 |
马铺村位马铺乡中部,属库区移民村,距离县城28公里,辖长圳、洋明、坪尾、安后山、龙洲、大塘角、马铺寨、马铺圩、吴坑洞等9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人口2491人,户数622户,有党员48人,低保52户。 马铺村耕地面积186 亩,林地面积2500亩。主要种植蜜柚、水稻、荔枝等作物。村内有一座小(二)型水库:洪春水库,库容22.9万立方米。全村54%以上的劳力常年在外务工,主要集中在厦门、浙江、广东一带务工。 马铺村境内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谷春庵(又称义坛)。该庵是清康熙四十六年进士(1707年)何子祥所建。其名称的由来,深富内涵。据文史专家考查,此名称的应起自此坛启建之前。如“谷”--宅西的意解为昧谷;昧,冥也。日入于谷而天下冥(语出《尚书》,尧典)。“春”--昏斗指东方曰春。物春生乃动运也(语见《公羊传》)、《前汉律历志》等典籍。何子祥以“谷春庵”二字为择地定向建坛的双重意义,是此庵座向西向东略偏南。庵中祀立“地藏王菩萨”。佛教(大乘宗)经典云:地臧王菩萨为冥间主持超渡六道众生,使亡灵转世之神祗。凡乡间无后嗣者,亡后之灵牌,不分贵贱皆可入祀此处,故俗称“义坛”。 |
石芹村 |
石芹村位于马铺乡中部,属库区移民村、革命老区村。人口2111人,户数492户,现有上高安、下高安、内石芹、外石芹、好空、凤山、七高山、坝湖、厝后、松柏脚等10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党员38名,低保户54户。 全村面积约3.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2%。全村有耕地382亩,山地3233亩。全村以蜜柚、淮山种植和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主要作物以蜜柚、淮山为主,兼水稻、荔枝等作物。2011年本村人均纯收入4840元,全村41%的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主要集中在厦门、漳州、广东一带务工,是典型的劳务外出务工型村。 |
大仑村 |
大仑村位于马铺乡北面,属革命老区村,距离马铺乡政府14公里,与平和县南胜镇、五寨乡毗邻交界。现有赤笼、坑头、墩尾、内厝、的山、六竹博、新楼、井仔丘、大厝、仑美、楼仔、后埕、楼边、学仔头、井仔湖、深坑、内坑、外坑、刘仔角、内狮、湖洋、办头、顶行、大片田、大路内、大厝地、景楼寨、平溪、圳尾、禁坑等30个自然村。辖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34人,458户。全村有党员52人,低保户52户。 全村有山地15000亩,耕地1400亩,全村以蜜柚、淮山种植和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现种植蜜柚3000亩、淮山800亩、生姜200亩,速生林7000亩、马尾松200亩,今年蜜柚、淮山和生姜三项农产品产值1788万元。 村内有小(二)型水库两座——矾山水库(库容37.4万立方米)、槽坑水库(库容10.1万立方米)。2011年本村人均纯收入4880元,全村62%以上的劳力常年在外务工,主要集中在厦门、漳州、广东一带务工,是典型的劳务外出务工型村。 |
乌石坑村 |
乌石坑村位于云霄县马铺乡东部,与马铺乡马铺村毗邻,辖乌石坑、江头、大林口、白花洋4个自然村,是我乡的革命老区村,分为7个小队,村部位于乌石坑主村。全村总人口1928人,共341户,低保户29户、五保户3户,党员39名。 全村总面积5230亩,其中耕地面积630亩,山地面积4600亩。村内有一座小(二)型水库:大林口水库,库容36万立方米。农民经济来源以种植枇杷、蜜柚、花卉等经济作物和外出务工为主,全村共种植枇杷约110亩,种植琯溪蜜柚约200亩,种植花卉约15亩,全村外出务工农民560人,占53.5%,主要集中漳州、潮州、厦门等地。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900元。 |
杨美村 |
杨美村位于马铺乡中部,辖有岭头坪、顶楼、中楼、新寨、旧寨等5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435户,总人口1873人。全村有党员43人,低保64户。 全村有耕地905亩(其中水田780亩),山地总面积4500亩(其中宜果山地3500亩)。主要作物以蜜柚、荔枝为主,兼水稻、花卉、等作物。2011年本村人均纯收入5196元,全村42%以上的劳力常年在外务工,主要集中在厦门、漳州、广东一带务工,是典型的劳务外出务工型村。 杨美有一个土楼群,不过大都已剩下残垣断壁,只有乐善楼较为完整。乐善楼,圆楼大门开在左侧,门顶的石匾上刻着“乐善楼”,圆楼连厅共有21间,大厅居中,厅门石匾上悬着“善逑堂”的牌匾。门柱下一对石鼓,门窗是精美吉祥的木雕。房子前门后窗,房间高敞,地面整洁,整个房子古朴简洁,干净舒适。 |
粗溪村 |
粗溪村位于马铺乡中东面,属革命老区村,现有粗溪、西山埔、山坑、内坑、水办头、蒙烟示、赤溪、半山、圆仔田、水办下楼等10个自然村。辖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04人,402户。全村共有党员36名,现有村两委干部5人,低保64户。 全村有耕地1589亩,山地总面积6023亩。主要作物以蜜柚、淮山为主,兼水稻、花卉、荔枝等作物。村内有两座小(二)型水库:西山埔水库(库容13.9万立方米)、埕仔脚水库(库容28.6万立方米)。全村约有1000的人口常年在外务工,主要集中在厦门、漳州、广东一带务工,是典型的劳务外出务工型村。 |
湖洋村 |
湖洋村地处云霄县西北部,距县城45公里,属革命老区村。全村共有居住户120户,人口595人。现有湖洋、深屈溪、割陈坪、内寮等4个自然村,辖,5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党员19名,低保户16户。 全村以蜜柚、淮山、林木种植和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2011年本村人均纯收入4440元,全村有53%的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主要集中在厦门、漳州、广东一带务工,是典型的劳务外出务工型村。 曾有《湖洋村山居》诗曰: 沃野农人三两家, 渔塘蛙鼓醉流霞。 鸡鸣犬吠山居远, 款款轻风卷麦花。 |
桥头村 |
桥头村位于马铺乡东北部,属革命老区村,现有石厝、石碧寮、矾溪、桥头、高车、径仔、下山、下洋等8个自然村。辖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94人,397户。现有党员23人,低保户26户。 全村以蜜柚、淮山种植和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耕地面积856亩,山地面积4630多亩。主要作物以蜜柚、淮山为主,兼枇杷、荔枝等作物。全村淮山种植面积约360亩,蜜柚种植面积约1023亩。2011年本村人均纯收入4800元,全村约有652常年在外务工,主要集中在漳州、广东一带务工,是典型的劳务外出务工型村。 |
坪水村 |
坪水村系云霄县马铺乡的一个革命老区村,距离乡政府12公里。辖有坪水楼、楼仔借、长湖、牛埔、茅坪里、决老、高坎、大石、茶仔后、半岭、三丘、岭安等17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45户,总人口629人,其中劳动力355人,外出务工135人。全村有党员27人,低保25户。 全村有耕地680亩(其中水田480亩),山地总面积4700亩(其中宜果山地1900亩)。主要作物以蜜柚、林木为主,兼水稻、香蕉等作物。全村淮山种植面积约1000亩,蜜柚种植面积约1000亩。2011年本村人均纯收入4200元,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外出务工,全村38%以上的劳力常年在外务工,主要集中在厦门、漳州、深圳一带务工。 坪水乡苏维埃政府纪念碑坐落坐坪水村。1933年4月,红三团政治部主任李克己带一个连深入平和、云霄交界处的何地一带开展革命活动,他们组织农会,宣传和发动群众,并于1934年8月,成立了云霄县第一个红色政权,即坪水乡苏维埃政府。坪水乡苏维埃政府是我县唯一建立苏维埃政权和进行过土改的苏区,其光辉的历程已载入史册。2010年,在各级部门及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心帮助下,坪水乡苏维埃政府纪念碑于2009年11月落成,总投资达10万多元,其建筑主体高3.4米,宽2.2米,成为我县革命传统教育的新景点。 |
下庵村 |
下庵村位于马铺乡中东面,属革命老区村,辖上博史古、下博史古、鹅江豆、山城、石孚、小坪水、井坑等7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51人,187户。全村有党员28人,低保18户。 全村主要以种植蜜柚、林木、香蕉等经济作物。2011年本村人均纯收入4400元,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外出务工,全村39%以上的劳力常年在外务工,主要集中在厦门、漳州、深圳一带务工。 下庵水库,位于下庵村境内,1990年7月动工,1994年竣工,总投资308万元,完成土石方12.5万立方米,双心双曲拱坝,坝高30.9米,集雨面积21.42平方公里,总库容102万立方米,干渠支渠总长16公里,灌溉面积3000亩,配套电站1座。下庵水库景色的俊秀有诗为证: 下庵水库抒怀 唐镇河 峡谷欣逢百丈岩, 拦腰筑坝泻流泉。 良田千顷连天绿, 秀美山川谁比肩。 |
新楼村 |
新楼村位于云霄县马铺乡北部,与平和县安厚镇毗邻,辖下尾溪、半岭、新楼、上乌桃、下乌桃、岭头、安门、苏宅、苏宅埔、蜈蜞笼、下楼、店仔、楼仔边13个自然村,是我乡的革命老区村,分为7个小队,村部位于新楼主村。全村总人口1138人,共250户,低保户27户、五保户6户,党员31名。 全村总面积6650亩,其中耕地面积3050亩,山地面积3600亩。农民经济来源以种植枇杷、蜜柚、香蕉等经济作物和外出务工为主,全村共种植枇杷约1100亩,种植琯溪蜜柚约1200亩,种植香蕉约300亩,全村外出务工农民375人,占33%,主要集中分布漳州、泉州、厦门、深圳等地。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880元。 该村有村级民办企业——云霄县威腾电子有限公司。该项目注册资金100万元,是马铺乡新楼村书记何海洋同志响应县委、县政府关于村级组织协助引进光电企业的号召斥资兴办的,主要从事电感变压器及节能灯配套元器件的生产。目前订单充足,效益良好,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20人。 |
石鼓村 |
石鼓村位于云霄县马铺乡西部,辖石古楼、大片、旧寨、新寨、横寨、坑罗坑6个自然村,是我乡的革命老区村,分为8个小队,村部位于石古楼自然村。全村总人口1847人,共460户,低保户34户、五保户5户,党员54名。 全村总面积6360亩,其中耕地面积960亩,山地面积5400亩。村内有两座小(二)型水库:文革水库(库容27.9万立方米)、粗坑水库(库容12.4万立方米)。农民经济来源以种植枇杷、蜜柚等经济作物和外出务工为主,全村共种植枇杷约160亩,种植琯溪蜜柚约1200亩,全村外出务工农民460人,占25.6%,主要集中厦门、潮州、深圳等地。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830元。 境内有炉峰书院,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址在石鼓村西南方的尖尾山。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是清乾隆年间进士何子祥等先贤倡建的。当时“文风日盛,科甲仕官读书人寻常事耳”,为缅怀先贤的光辉业绩,经何文龙倡导并带头捐资,于2000年10月在原址重建“炉峰书院”。 |
磜头村 |
磜头村地处马铺乡西北部山区,属革命老区村,下辖水口外、新楼、半山、下楼、示头楼、对贝、坪埔、岩头、坑仔尾、坑内、顶厝、九孚、门岭14个自然村,人口1288人,287户,低保户26户、五保户8户,党员32名。 全村有山地3760亩,耕地727亩。农民经济来源以种植淮山、蜜柚等经济作物和外出务工为主,全村共种植琯溪蜜柚约1800亩,年产量300万斤,产值200多万元,淮山种植800亩,产值达600多万元,全村外出务工农民780人,占60.5%主要集中潮州、东莞等地。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825元。 |
枧河村 |
枧河村位于马铺乡西北部,属革命老区村,距离县城60公里,辖后厝、示口、墩仔尾、桥仔头、枧脚圩、顶楼、下楼、顶新楼、新楼、圆山墩、大路坪、龙船岭、示头尾、农贸市场、石壁尾、下田尾等13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49户,人口3396人。有党员60人,低保80户。 枧河村耕地面积1660亩,山地面积19800多亩。主要作物以蜜柚、淮山为主,兼枇杷、香蕉、荔枝、甘蔗等作物。全村淮山种植面积约1000亩,蜜柚种植面积约1000亩。村内有两座小(二)型水库:下仓水库(库容28.6万立方米)、枧河水库(库容11.6万立方米)。2011年本村人均纯收入5200元,全村55%以上的劳力常年在外务工,主要集中在厦门、漳州、广东一带务工,是典型的劳务外出务工型村。 闽台有名的宗祠——云霄县何氏祖祠“何氏家庙”坐落在马铺乡“何地”即枧河村后厝自然村,三面环山,周围树木掩映。何氏家庙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省级涉台文物,始建于乾隆十五年间,采用抬梁硬山式砖木结构,占地面积220平方米,宗祠正堂悬挂“内阁大臣”、“一等伯爵”、“进士”等牌匾,还悬挂《何氏族谱》训示。该家庙因“何地三杰”收复台湾的事迹,闻名于海峡两岸。2011年6月及2012年6月,前-中常委、青工总会总会长何庆纹两次赴该寻根谒祖,现已成为我县对台交流的重要窗口。 碧湖岩位于枧河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明天启三年(1623)始建,清乾隆七年(1742)、乾隆五十年(1785)、嘉庆二十年(1815)、1981年、1983年多次重修。祀释迦牟尼佛,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坐西北向东南,由前殿、后殿及左右两厢房组成,前、后殿之间有天井。抬梁、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后殿面阔、进深各三间。 |
乌螺村 |
乌螺村位于马铺乡正北面,属革命老区村,现有湖莲楼、顶楼、吊坡、内洞、半山、水路仔、新楼、下郭、炉厝、水路仔、溪仔尾、坎下等12个自然村。辖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73人,567户。有党员43人,低保37户。 全村以蜜柚、淮山种植和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主要作物以蜜柚、淮山为主,兼枇杷、香蕉、荔枝等作物。2011年本村人均纯收入5050元,全村39%以上的劳力常年在外务工,主要集中在厦门、漳州、广东一带务工,是典型的劳务外出务工型村。 2012年7月,该村支书出资创办漳州宝康食品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该企业主要从事蜜柚包装、加工销售,该企业的成立将进一步提高蜜柚产品附加值,拓宽我乡蜜柚的销售渠道,有效促进种植户增产增收。 |
上洋村 |
上洋村位于马铺乡中东部,系一个老区贫困村,距离乡政府11.2公里。辖有石古后、大片、旧寨、新寨、横寨、坑罗坑等6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230户,总人口1141人,其中劳动力750人,外出务工680人。有党员30人,低保28户。 全村有耕地550亩(其中水田460亩),山地总面积9000亩(其中荔枝750亩,茶叶500亩)。村内有小(二)型水库一座——顶湖水库,库容12万立方米。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外出务工。2011年本村人均纯收入4300元,全村55%以上的劳力常年在外务工,主要集中在厦门、漳州、广东一带务工,是典型的劳务外出务工型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