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村位于霞美镇南路,东临旧镇港与六鳌半岛隔海相望,西邻黄埔村,北邻霞美村,南邻溪仔村。源自五社村的上黄溪流经村北入海,源自笼仔埔的黄埔溪流过村南溪仔村从港仔头入海,省道漳东线经过村境。
经济状况与基本设施
全村耕地2262亩(水田792亩,农地1470亩)主要种植水稻、甘蔗、蔬菜、香蕉、荔枝、龙眼等。有一片滩涂,有养殖业百余家,其中,养殖牡蛎100家,养殖花蛤32家,养殖对虾12家。
有壳灰厂1家,产品销日本(用为农肥)。红木家具厂4家,产品销各地。运输业45家,有货车6辆,手扶拖拉机39辆。有修车店3家,饮食店6家,日用及食杂小店30家。外出省内外做工者400人,劳务输出台湾为渔工6人。
全村饮用井水,以电灯照明,电视普及率90%,电话普及率90%,有手机1000支。
有医疗所3所。
白田小学,校园面积2500平方米,建设面积920平方米,设19班级,学生600人,教师26人。全村有大中专毕业及在校生100多人。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623105 | 363000 | -- | 查看 白石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溪仔村 |
溪仔村位于霞美镇东南部沿海地带,东邻董门村,西邻山岭村,南邻后寮村北邻白石村,源自笼仔埔的黄埔溪东流经本村港仔头入海,本村9个自然村毕在溪边,故总地名“溪仔”早先已有墟场,名溪仔墟。 经济状况与基本设施 全村有耕地1983亩(水田817亩,农地1166亩)主要种植水稻、蔬菜、花生、番薯、果树,蔬菜输往外地的主要农产品。有滩涂一片。有养殖大户蔡育明办的“漳浦海盛水产养殖场”,场地300多亩,培育出售虾、蟹、鱼苗。 溪仔墟有各种小商店60多家。 外出往漳州、厦门、莆田等地做工者1500人。 全村饮用井水,以电灯照明,电视、电话普及,有手机500多支。 建乡村公路宽6米,长8公里,为自霞美通下蔡林场中间的一段,其中水泥路面1公里,有医疗所1所,人员6人。 溪仔小学,校园面积4368平方米,建设面积1444平方米,设18班级,学生559人,教师21人。 |
刘坂村 |
刘坂村位于霞美镇东北部,东南临旧镇港,与六鳌半岛隔海相望,东北邻山前村,西邻运头村,南邻霞美村,北邻过田村。省道漳东线公路及漳诏高速公路从村境经过。 经济状况与基本设施 全村耕地2365亩(、水田1060亩,农地1305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蔬菜。有一片山地,中荔枝、龙眼、桃、李等果树300亩。有一片滩涂,建鱼虾池750亩,蚶埕300亩。村民并有“讨小海”收入。人平均纯收入2670元。 全村饮用井水,以电灯照明,电视、电话基本普及 刘坂小学,校园面积22110平方米,1988年建新校舍建筑面积1840平方米,现设23班级,学生693人,教师36人。 |
中社村 |
中社村位于霞美镇东南部,东临旧镇港与六鳌半岛隔海相望,西北邻霞美村,南邻白石村,发源于梁山东坡的霞美溪流经本村,从江边社汇于浮头湾。 经济状况与基本设施 全村耕地750亩(水田407亩,农地343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蔬菜。有大面积浅海和滩涂,已围建鱼虾池420亩,并有滩涂养牡蛎和海水吊养牡蛎等养殖业,以及内海捕捞渔业。 由于交通条件改善,蚝、鱼、虾等海产能趁鲜运销远近各地,卖得好价钱,村民生活日益改善,电视机,电话机,摩托车,各种电器成为家常用品,新楼房不断涌现。学童在霞美中心小学就学。 |
过田村 |
过田村在霞美镇东北部,东邻山前村,南邻刘坂村,西北隔岩竹山(海拔157米),与旧镇镇梅竹山交界。村西有岩顶山(海拔388米)。有建成于1958年5月的大山水库,库容31万立方米。大山水库是过田溪的主源,经过山前,至泸头入于旧镇港。省道漳东线公路及漳诏高速公路从村境经过。 经济状况与基本设施 全村耕地1119亩(水田569亩,农地550亩),水田主要种植水稻、香蕉,农地主要种植荔枝、龙眼、桃、李等果树。有大片山地,部分造林,部分种果。有一片滩涂,围造鱼虾池320亩,由20户承包经营。 有运输户所有的机板车3辆,手扶拖拉机20辆。车辆修理店2家,日用品及食杂小店30家。在刘坂墟开店者4户,在霞美墟开理发店者1户,外出省内外做工者150人,劳务输出台湾为渔工者20人。 村民皆以电灯照明,电视和电话普及率50%,有手机100支。除岭下社利用山泉自办自来水以外,其他各社都饮用井水。 建乡村公路,宽7米,长7公里,接漳东线,设专职养路员。 村医疗所及个体诊所各1所。小学一所。 过田小学,在竹林社,创办于1971年,校园面积3000平方米,1997年建成新校舍,建筑面积1080平方米,设11班级,学生308人,教师14人。全村有大中专毕业及在校生30人。 |
眉田村 |
眉田村位于霞美镇北部,北至大坑山与过田村为邻,东北邻运头村,南邻五社村,东邻霞美村,西邻巷内村。发源于本村大肚湖山(海拔246米)的眉田溪东流至霞美村竹寺附近入于浮头湾。乡村公路从本村通到霞美村与省道漳东线相接。漳诏高速公路从村东南经过。 经济状况与基本设施 全村耕地1880亩(水田970亩,农地910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花生、及荔枝、龙眼、桃、李等果树。有大片山地均造林,为国家保护项目。 运输户1户,有大客车3辆。外出往晋江,厦门等地做工者500多人。劳务输出以色列1人。 饮用井水。以电灯照明。电视、电话普及率65%,有手机200支。 村医疗所两所,人员8人。 眉田小学,校园面积8340平方米,建筑面积960平方米,设12班级,学生371人,教师16人。 建乡村公路长5公里,宽9米,通到霞美村与漳东线相接。 农田主要靠后井水库“倒流渠”灌溉。 |
运头村 |
运头村全村耕地785亩(水田438亩,农地347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蔬菜。靠后井水库渠道灌溉。山地约500亩,部分造林,部分种果。 全村饮用井水,以电灯照明,电视普及率90%,电话普及率80%。 |
巷内村 |
巷内村位于霞美镇西部梁山余脉大肚湖山之木麓的小盆地,东邻眉田村,西隔山即后井水库。南、北皆山峦。由石古、牛生、东 、岩坑4条小溪汇合而成的巷内溪,东流至霞美中社村江边社入于浮头湾。村公路通到霞美村与省道漳东线相接。 巷内为革命老区,有烈士11人,老党员3人,老游击队员、交通员、接头户10人。 经济状况与基本设施 全村耕地898亩(水田698亩,农地200亩),以种植水稻为主,番薯及其他杂粮次之。有大片山地,高处造林,平缓处种植荔枝、龙眼3800亩、杨梅1700亩、枇杷1500亩、杂果500亩。形成三个层次:顶峰山林如戴帽,山腰果树如腰带,山下稻田如穿金鞋。 后井水库隧洞2000米直通本村,向霞美全镇田地供水,本村首先得到灌溉。 巷内小学,校园面积3333平方米,建筑面积550平方米,设7班级,学生214人,教师10 |
霞美村 |
霞美村位于霞美镇东南部,东临旧镇港。西邻五社村,北邻运头村,南邻白石村。省道漳东线公路及漳诏高速公路从村境经过。 经济状况与基本设施 全村耕地643亩(水田232亩,农地411亩),有山坡地及滩涂各一片。 人多耕地少,主要经济收入靠以牡蛎为主的滩涂养殖,“下尾蚝”远近驰名。 供电情况正常,电视、电话基本普及。 沿漳东线公路经过本村路段建成一条街道,商店林立。 小学2所:霞美中心小学,校园面积3634平方米,建筑面积2164平方米,设37班级,学生1568人,教师66人。竹寺小学,校园面积2581平方米,建筑面积550平方米,设11班级,学生307人,教师15人。 |
白石村 |
白石村位于霞美镇南路,东临旧镇港与六鳌半岛隔海相望,西邻黄埔村,北邻霞美村,南邻溪仔村。源自五社村的上黄溪流经村北入海,源自笼仔埔的黄埔溪流过村南溪仔村从港仔头入海,省道漳东线经过村境。 经济状况与基本设施 全村耕地2262亩(水田792亩,农地1470亩)主要种植水稻、甘蔗、蔬菜、香蕉、荔枝、龙眼等。有一片滩涂,有养殖业百余家,其中,养殖牡蛎100家,养殖花蛤32家,养殖对虾12家。 有壳灰厂1家,产品销日本(用为农肥)。红木家具厂4家,产品销各地。运输业45家,有货车6辆,手扶拖拉机39辆。有修车店3家,饮食店6家,日用及食杂小店30家。外出省内外做工者400人,劳务输出台湾为渔工6人。 全村饮用井水,以电灯照明,电视普及率90%,电话普及率90%,有手机1000支。 有医疗所3所。 白田小学,校园面积2500平方米,建设面积920平方米,设19班级,学生600人,教师26人。全村有大中专毕业及在校生100多人。 |
后辽村 |
后辽村有耕地1119亩(水田304亩,农地815亩),主要种植水稻、蔬菜。有一片浅海和滩涂,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吊养太平牡蛎(日本大蚝)。 20世纪70年代开凿一条排灌渠道,长2公里,2000年,投工投资加以扩宽加深。 建可行汽车的道路贯通各自然村,与霞美通下蔡林场的公路相接。 后寮小学,校园面积2999平方米,建筑面积604平方米,设9班级,学生289人,教师13人。 |
董门村 |
董门村位于霞美镇南部,东临旧镇港,与六鳌半岛隔海相望,西邻溪仔村,现邻北江村,北邻白石村。发源于笼仔埔的黄埔溪东流经溪仔村,在白石、董门二村之间的港仔头入海。村北有旧董门(斗门)一座,村名由此而来。 经济状况与基本设施 全村有耕地680亩(水田190亩,农地498亩),主要种植番薯、花生、蔬菜。有滩涂一片,鱼、虾、蟹养殖户80户,鱼苗养殖、营销户40户。有运输户2户,手扶拖拉机2辆。金银首饰制作店3家,补齿2家,饮食店2家,日用品及食杂小店15家。有提线木偶戏班一班。外出做工30人,劳务输出台湾为渔工者5人。 全村饮用井水,用电灯照明,电视普及率90%,电话普及率80%,有手机250支。 建村道3条(土路),宽6至9米,共长3.5公里。建乡村公路与霞美通下蔡林场的公路相接。 有医疗所3所。 董门小学,校园面积3206平方米,1986及1996年两次建校舍,建筑面积775平方米,设10班级,学生312人,教师12人。全村有大中专毕业及在校生25人。 |
北江村 |
北江村位于霞美镇南部,东临旧镇港,隔海与六鳌半岛相望,北邻董门村,西邻前梧村,南邻后寮村。有乡村公路,北经白石至上黄与省道漳东线相接,南通下蔡林场。 经济状况与基本设施 全村有耕地2118亩(水田264亩,农地1854亩),主要种植番薯、花生、豆类、蔬菜。农业收入旧地全部收入的20%,80%靠渔业。渔业有近海捕捞,有挂机小渔船500我艘,有定置网、海水及滩涂育殖。养殖种类主要是牡蛎和海带,其中吊养太平洋牡蛎1万多亩,经营太平洋牡蛎育苗户10户。从事运输业1户。全村饮用井水,以电灯照明,电视、电话普及率70%,有手机300多支。 医疗所2所,人员4人。 北江小学,校园面积5144平方米,建筑面积1140平方米,设20班级,学生687人,教师23人。 |
前梧村 |
前梧村位于霞美镇南部,东邻后寮村,西邻塔岭村,北邻山岭村,南邻下蔡林场。发源于后寮山的东港溪流过村南,至村浔镇北坂村葛仔社过四口斗门,入于东山湾海域。 经济状况与基本设施 全村有耕地1638亩(水田890亩,农地748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花生、蔬菜。 有运输户所有的手扶拖拉机3辆,外出做工者300多人。劳务输出墨西哥1人。 全村饮用井水,用电灯照明,电视普及率70%,电话普及率60%,有手机200支。 修建村道(土路)3条,宽3.5米,长4公里,西通山岭接漳东线,南通下蔡林场。 有村医疗所一所。 前梧小学,校园面积3020平方米,1998年建新校舍,建筑面积604平方米,设9班级,学生289人,教师13人。全村有大中专毕业及在校生15人。 |
山前村 |
山前村位于霞美镇东北部,东临旧镇港,与旧镇镇铳城山隔港相望,西邻过田村、北邻旧镇镇后埭村,南邻刘坂村。西北边有徐厝山(也作薛厝山),山称后山,村称山前(后山也是一个自然村村名)。 经济状况与基本设施 全村耕地1065亩(水田825亩,农地240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蔬菜。有山地一片,已开垦种植荔枝,龙眼、桃、李等果树。有滩涂一片,已围垦650亩,养殖对虾、鳗、贝类,其中,集体所有560亩,个体经营90亩。机板车2辆,手扶拖拉机16辆。外出打工者200多人。 全村饮用井水,以电灯照明,电视普及率70%,电话普及率65%,有手机150支。 修乡村公路宽3米,长2500亩,两头接省道漳东线。 村有医疗所一所。 山前小学,在后山社,校园面积1945平方米,1991年建新校舍,建筑面积1167平方米,设19班级,学生620人,教师25人。 |
塔岭村 |
塔岭村位于霞美镇西南部,北邻山岭村,南邻下蔡林场,东邻前梧村,西邻杜浔镇院边,林前二村。省漳东线公路及漳诏高速公路从村北经过,有乡下公路通周边各村,道路交通便捷。 经济状况与基本设施 全村有耕地2798亩(水田810亩,农地1988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大豆、花生、芝麻、甘蔗。有山地,已种植荔枝、龙眼、桃、李等果树600亩。 发源于本村后寮山的东港溪,流经村浔镇的林前一带,至北坂葛仔过四口斗门入于东山湾海域。上游在本村境内流程2公里,有灌田之利,但常有淤积,每年冬季都要进行清淤。1972年,挖排洪沟一条,全长2.1公里,以利排涝。又:本村在20世纪60年代建渠道一条,长4公里,引后井水库之水来灌田。 村民原只靠农业收入,水利条件较差,农业用水较缺,又无渔业之利,经济比较落后,改革开放以后,一部分村民外出做工、经商、得以摆脱贫困,有的致富。现在,户户皆用电照,部分农户用上燃气,一部分农户有电视机、电话机。 小学一所,创办于民国32年,称塔岭国民学校,为初级小学,利用戴氏祠堂为校舍。1950年改为塔岭小学,仍以祠堂为校舍,后发展为完全小学,1972年在旧厝社边征地3600平方米建新校舍,校园面积5628平方米,建筑面积733平方米,现设11班级,学生349人,教师12人。全村累计有大专毕业生12人。 |
下蔡村 |
下蔡村位于霞美镇南部,北邻后寮村,东临浮头湾海域,西邻前梧村,南邻下蔡林场。霞美通下蔡林场的公路经过本村。 经济状况与基本设施 本村耕地645亩(水田50亩,农地595亩),主要种植番薯、花生、水稻。海滨沙滩营造防护林带面积800亩。 有台资企业:台裕水产育苗公司、禾养养殖公司(养殖鲍鱼)、江隆水产养殖公司、正宗水产养殖场。 村民外出务工者多人,劳务输出为渔工1人。 全村饮用井水,以电灯照明,电视、电话普及率90%,摩托车也基本普及。 建乡村公路宽6.5米,长3公里,接霞美通下蔡林场的公路。 村医疗所一所。 下蔡小学,校园面积2666平方米,建筑面积336平方米,设6班级,学生143人,教师8人。 |
五社村 |
五社村位于霞美镇中部,东邻白石、霞美2村,西靠西崎山(海拔259米),南邻黄埔村,北邻眉田、巷内2村。源于巷内及本村西部石门内的下周溪,东流经本村至中社村江边社入于浮头湾海域。上游有岩坑水库,建成于1981年12月,库容42万立方米,渠道经黄埔村至于杜浔镇境内。有乡道接省道漳东线,漳诏高速公路经过村境。 经济状况与基本设施 全村耕地2318亩,其中水田1180亩,主要种植水稻。农地1138亩,主要种植龙眼、荔枝、桃、李、杨梅等果树。山地一大片,高处造林,平绥处种果。 处出至绥这镇及漳州、厦门、广东省做工者1500人。全村饮用井水,以电灯照明,电视、电话普及率50%,有手机1000支。 村医疗所一所。 五社小学,校园面积4350平方米,建设面积864平方米,设11班级,学生431人,教师16人。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