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墟村位于马坪镇东北部,马坪溪之滨,北隔大坪岭、陈仓岭与龙海市白水镇郊边村交界,南邻后康村,东邻仙都村,西与赤岭乡杨美村交界。是本镇最大的行政村,农贸市场所在地,也是全镇交通枢纽,邮政、电讯、信用社等单位大楼建于此。十字街心立奔马雕塑,象征着马坪镇在改革大潮中,将奋力拼博,勇往直前,创造更大的业绩。
经济状况
马墟地处丘陵地带,山地大部分已开发成果山,主要种植龙眼、荔枝、李等水果,年产量约1500吨。全村耕地2945亩,其中水田1777亩,农地1168亩。主要种植蔬菜(豆荚类蔬菜为多)、甘蔗、花生等作物,各类农作物年产量约5000吨。村民有手扶拖拉机25辆,机板车6辆,摩托车700辆,从事运输。外出打工者500多人。
自20世纪90年以来,马墟村兴办三资和个私企业方面有较大的发展。1.“凯发电珠厂”,可吸纳近百个劳力就业。2.养猪场2家,年可出栏1000头。3.引进外资在杨美库区周边开发山地,2000多亩生态旅游观光园已初具规模。4.引进三资企业康兴畜牧有限公司,带动村民发展养牛业。全村种植牧草400亩。5.利用农贸市场所在地的优势,新建150套标准商品房,可容纳近一二百家在此经商。现有二家糕饼加工店,三家饲料加工场。
社区建设
马墟小学创办于1975年,校园面积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15个班级,24名教师,599名学生。
村老人协会创建于1997年,是海外侨胞和村民集资兴建,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会员400多人,是本镇规模最大的老人活动场所。
马墟基督教堂,1987年由海外侨胞捐资兴建。
马墟交通便捷,农村电网改造完成,家用电器“三大件”进入大部分百姓家。全村有程控电话700多部,手机120多部。鸿源小区新楼林立,街道铺设水泥路面,新村建设正在起步。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623111 | 363000 | -- | 查看 马圩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京野村 |
京野畲族村是马坪镇的少数民族村,地处马坪镇西北部丘陵地带,北与赤岭畲族乡杨美交界,西与南山华侨农场及白竹湖农场和坑作业区接壤,南邻林埭村,东邻文安村。源自南山及和坑的京野溪流过村境,汇入林埭溪纳入佛昙鸿儒江入海。 经济状况 全村有耕地1243亩,其中有水田908亩,农地335亩,有山坡地造林、种果,过去生产曾一,经济未能发展。自1983年由退休教师蓝育芬带头开山种果,至2000年,全村有龙眼树1200亩,杂果1500亩,林木1500亩。并有厦门新丰公司来作果树种植和旅游业综合开发。京野村北邻杨美水库,景色宜人。 基本建设 赤湖至马坪、和坑至京野两条乡村公路都穿过京野村境。 1986年架通输电线路。现电视机和电话机安装基本普及。 京野民族小学校园面积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466平方米,1999年通过“两基”验收。设6个班级,教师7人,在校生134人。毕业生升入大专院校者40多人。全村青壮年已无文盲。 |
林埭村 |
林埭村在马坪镇西南部,由杨美、石过陂两处流来的小溪合流成鸿江上游,流经本村全境,村东南隔大荟山与佛昙接壤。全村有5个自然村:林埭大社、曾厝(含石牌、溪尾)、园中央、十二(字)路、山后。共有648户,2586人。 经济状况 林埭地处山区,有大片山地造林、种果,全村有耕地2483亩,其中水田1348亩,农地1135亩,主要种植水稻、香蕉、花生、糖蔗、水果等作物。外出劳工有200人。有东方牌汽车15辆、机板车1辆、叉车2辆、从事运输。 1999年开辟一条由曾山至山后的乡村公路,长7公里,宽9米。1989年架设输电线路,闭路电视普及率60%,村民程控电话326部。村民饮用村自建的自来水。境内有熬酒桶水库(小二型),1957年12月建成,总库容24万立方米,1972年后并入杨美水库灌区。林埭小学创建于50年代末,1990年扩建,校园面积1330平方米,校舍657平方米,有11个班级,11位教师,学生334人。 |
文安村 |
文安村位于马坪镇东南部,海拔200多米,三面环山,南邻十二(字)路开发区,东隔狮山、虎形山,与佛昙镇洞野村及前亭镇大社村交界,北隔梅岭、尖石山、寨仔山与后康村交界,西隔马山与京野村交界。 经济状况 文安村地处丘陵地带,其中已开发的山陂地1050亩,种荔枝、龙眼等果树,年产量100多吨,全村耕地2202亩,其中水田555亩、农地1647亩,有红卫水库的千渠及杨美水库的支渠可灌溉,主要种植水稻、花生、甘薯、四季豆、枝豆、蔬菜等,年产量约2500吨。有手扶拖拉机9辆、机动三轮车、机板车、轿车、东风卡车各1辆,从事运输。外出经商者2人、打工者200人。 文教交通设施 县道“东效线”贯穿南北,乡村公路(文庵——仙都)横越东西,可行驶机动车辆的村道通到每个自然村。1984年架设输电线路,家家用电照明,电视基本普及。同年开通程控电话,现有电话机300多部,移动电话100部。 文安小学创办于1958年,现校园面积94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90平方米,有8个班级,学生264人,教师10人。 |
仙都村 |
仙都村全村土地有耕地3003亩,其中水田1262亩,农地1741亩,有大片山地造林、种果,村民以农业种植为主要经济收入。作物有水稻、番薯、蔬菜、大豆、花生等,果树有荔枝、龙眼、桃李等。 |
马圩村 |
马墟村位于马坪镇东北部,马坪溪之滨,北隔大坪岭、陈仓岭与龙海市白水镇郊边村交界,南邻后康村,东邻仙都村,西与赤岭乡杨美村交界。是本镇最大的行政村,农贸市场所在地,也是全镇交通枢纽,邮政、电讯、信用社等单位大楼建于此。十字街心立奔马雕塑,象征着马坪镇在改革大潮中,将奋力拼博,勇往直前,创造更大的业绩。 经济状况 马墟地处丘陵地带,山地大部分已开发成果山,主要种植龙眼、荔枝、李等水果,年产量约1500吨。全村耕地2945亩,其中水田1777亩,农地1168亩。主要种植蔬菜(豆荚类蔬菜为多)、甘蔗、花生等作物,各类农作物年产量约5000吨。村民有手扶拖拉机25辆,机板车6辆,摩托车700辆,从事运输。外出打工者500多人。 自20世纪90年以来,马墟村兴办三资和个私企业方面有较大的发展。1.“凯发电珠厂”,可吸纳近百个劳力就业。2.养猪场2家,年可出栏1000头。3.引进外资在杨美库区周边开发山地,2000多亩生态旅游观光园已初具规模。4.引进三资企业康兴畜牧有限公司,带动村民发展养牛业。全村种植牧草400亩。5.利用农贸市场所在地的优势,新建150套标准商品房,可容纳近一二百家在此经商。现有二家糕饼加工店,三家饲料加工场。 社区建设 马墟小学创办于1975年,校园面积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15个班级,24名教师,599名学生。 村老人协会创建于1997年,是海外侨胞和村民集资兴建,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会员400多人,是本镇规模最大的老人活动场所。 马墟基督教堂,1987年由海外侨胞捐资兴建。 马墟交通便捷,农村电网改造完成,家用电器“三大件”进入大部分百姓家。全村有程控电话700多部,手机120多部。鸿源小区新楼林立,街道铺设水泥路面,新村建设正在起步。 |
后康村 |
后康村地处丘陵地带,山坡地大都开发种上荔枝、龙眼等果树,已开始受益,年产量200吨。全村有耕地3211亩,其中水田1225亩,农地1986亩,主要种植水稻、花生、枝豆、甘蔗、香蕉等,年产量约500吨。村民有手扶拖拉机5辆,农用车2辆,机板车3辆,的士1辆,从事种项运输。外出经商者10人,打工者200多人。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