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漳州 >> 漳浦县 >> 赤岭畲族乡 >> 大行村

大行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大行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行村简介

  大行村全村耕地819亩,其中水田617亩,农地202亩。种植水稻、甘蔗等作物。山地造林栽竹和种果,果树有荔枝、龙眼、桃李。每年产水果160吨左右,质量较高,曾有“漳州名优水果”之称。竹类有绿竹和麻竹,出产竹笋为本村一大特色。
  有手扶拖拉机5架,从事运输。外出劳务82人。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623201 363000 -- 查看 大行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行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大行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石坑村

  石坑村位于赤岭西端,东与山平村相邻,西与长桥镇潭阳村交界,南以三尾陵山为界与赤土乡接壤,北接官浔镇春建村,辖过溪,楼仔,新美,彭林,竹树等5个自然村,解放前只有60多人,至2011年全村170户人口618人。   [政区沿革]   石坑地处偏远,解放前只有60多人,居住在4座遗留古屋。新中国成立后,石坑属石椅乡,后属山平大队,1971年成立石坑大队,1984年改为石坑村。   [姓氏源流]   过溪、楼仔、新美、竹树等四个自然村为蓝姓聚居地。彭林以王姓为主,还有黄、叶两姓。   过溪社:54户203人。其中:蓝姓51户195人,祖源石椅村种玉堂四房;王姓1户3人,祖源石椅;杨姓2户5人,祖源佛昙。   楼仔社:37户137人。其中:蓝姓32户113人,祖源石椅村种玉堂四房;黄姓1户2人,祖源龙海;何姓3户14人,祖源官浔;陈姓1户5人,祖源未详。   新美社:21户75人,蓝姓,祖源石椅村种玉堂四房。   竹树社:21户74人,蓝姓,祖源石椅村种玉堂四房。   彭林社:37户129人。其中:蓝姓3户9人,祖源石椅村种玉堂;王姓23户98人,祖源官浔镇横口(衡山“燕翼”二房);黄姓4户14人,祖源长桥;叶姓3户8人,祖源长桥。   [经济状况]   以农业经济为主,主要种植粮食、蔬菜、瓜果、养殖,2000年起受东南花都辐射和影响,花发展较快,已经形成规模种植面积有400亩。   2011年,全村粮食产量230吨;杨梅种植面积1800亩,利润200万元;淡水养殖600亩,年养鱼产量达600吨;主体养猪年出栏5000头,鸡鸭出栏30万只。   富余劳动力玩出打工145人,主要分布在上海、厦门等地区,年劳务纯收入200万元。   外出经商办企业有1人,其中较好的有1人;    蓝佳金 上海漳浦商会执行会长   2001年全村有营运车辆一部,农田车13辆,小车10辆,摩托车150辆。   [基础设施]   村委会办公场所:利用1997年建设的石坑民族小学教学楼,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47平方米。   小学:由于生源减少,于 年并入山平民族小学。   医疗所室:村级卫生所一间,址在村部,乡村医生一名。   饮用水:全村5个自然村,已经有3个自然村于2011年使用自来水,还有彭林等1个 自然村使用深井饮用水。   道路建设:2002年山平至石坑522县道5.8公里水泥路硬化。2009年修建楼仔至新美至过溪连接三个自然村水泥路0.95公里。2010年修建竹树至彭林水泥路1.26公里。   供电:至1987年全村开通100%入户,全村有电冰箱 台,电风扇,电饭煲等家用电器基本普及。厨房燃料使用液化气占10%,使用柴木占90%。   电话:2003年开通程控电话,至2011年,全村有程控电话153部,入户率90%,移动电话350部。   有线电视:2006年开通,至2011年,全村拥有电视机174台,有线入户率达80%。   [庙宇宫观]   鄷都大帝庙一座,规模不大,每年农历七月二十六日为鄷都大帝生日。乡村在鄷都庙,实属罕见。为楼仔,新美,过溪三个自然村共同供奉。彭林自然村,每年正月 日要到雨顶做春期照(春期照注解)。   [百年古树]   楼仔社有大榕树一棵;过溪、彭林各有百年大枫树一棵;彭林有一棵芒果树,据传有三百年以上树龄。   [新中国人物]   1949年10~2011年12 石坑村行政副科、军队副营和中级职称及其以上名表   姓 名: 单位、职务(职称)   蓝跃金: 乡党委副书记   王国华: 部队副营职干部   蓝惠忠: 硕士   蓝旺祥: 高级教师   蓝佳金: 民营企业家   

大行村

  大行村全村耕地819亩,其中水田617亩,农地202亩。种植水稻、甘蔗等作物。山地造林栽竹和种果,果树有荔枝、龙眼、桃李。每年产水果160吨左右,质量较高,曾有“漳州名优水果”之称。竹类有绿竹和麻竹,出产竹笋为本村一大特色。   有手扶拖拉机5架,从事运输。外出劳务82人。   

山坪村

前园村

  前园村位于赤岭乡北部,东临杨美水库及油坑村,西接石椅村,南与赤岭村交界,北部文科岭与官浔镇红霞村接壤。辖:前园、蔡坑、大保、后潭、内厝、城内、新阳等7个自然村,311户,人口1221人。总面积9.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10930亩,水田740亩,农地100亩。   [政区沿革]   1962年建立前园大队,1984年9月建立赤岭畲族乡改称前园村。   [姓名源流]   前园村共有10个姓氏,蓝姓占总人口的92..7%,除蓝姓外其他姓氏均无族谱。   蔡坑:75户276人。其中:蓝姓73户274人,祖源石椅种玉堂三房、四房;王姓1户1人,祖源前亭镇;郑姓1户1人,祖源龙海市浮宫镇。   大保:32户116人,蓝姓,祖源石椅种玉堂三房。   后潭:30户107人。其中:蓝姓27户97人,祖源石椅种玉堂三房;林姓1户3人,祖源佛昙镇港头村;戴姓2户4人,祖源佛昙镇东坂村。   前园:64户232人。其中:蓝姓47户180人,祖源石椅种玉堂三房、四房;郑姓3户8人,祖源龙海市浮宫镇;王姓1户4人,祖源绥安镇;杨姓8户26人,祖源佛昙镇先锋村;林姓1户3人,祖源佛昙镇港头村;戴姓1户2人,祖源佛昙镇东坂村;方姓2户8人,祖源赤岭乡油坑村大宅。   内厝:36户126人。其中:蓝姓33户113人,祖源石椅种玉堂三房派下原金门总兵蓝瑗后裔;杨姓1户6人,祖源佛昙镇先锋村;陈姓2户7人,祖源湖西乡后溪村;戴姓1户2人,祖源佛昙镇东坂村。   城内:34户123人,蓝姓,祖源属石椅种玉堂,二房、三房,四房。   新阳:40户114人,蓝姓,来自杨美村东厝、后厝、倒桥等自然村;杨美水库移民,祖源石椅种玉堂三房。   [经济状况]   以农业产业为主,随养产业结构调整,种养殖业发展较快,淡水养殖场8个,养猪大户25家,同时出现2家民营企业.富余劳动力较移到经济发达地区从事二、三产业,群众生活明显改善,人均收入5388元。   2011年,全村粮食总产量300吨,水果产量299吨,水产品产量150吨,生猪出栏710只,鸡鸭出栏数34600只。   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300人,主要分布在厦门、广东 等地区。富余劳力年纯劳务费480万元。   民营企业年纯收50万元。   2011年,全村拥有营运货车10辆,农用车12辆,小车22辆,摩托车287辆。   [基础设施]   村委会办公场所:址在前园自然村,建于2004年,建筑面积240平方米。   小学:原有民族小学一所,占地面积3775平方米,建筑面积686平方米。因生源减少,于2003年并入赤岭中心小学。   医疗所:村级卫生所1个,址在前园自然村,卫技人员1人。   饮用水:以自家打机开为主,部分引用山泉。   道路建筑:有4.5米宽水泥路从蔡坑社口途经后潭,前园,内厝通往赤岭连接县道马佛线,长3.84公里。其中:赤岭至后潭段建于2004年,后潭至蔡坑社口段建于2010年;3.5米宽水泥路从新阳自然村通往白赤线,长1.3公里,建于2008年。   供电:1986年并入电网,家家户户通电,全村拥有电冰箱250台,电风扇,电饭煲等家用电器基本普及,厨房使用液化气为燃料占17%,使用柴木的占83%。   电话:1991年开通程控电话,全村有固定电话134部,手机(移动到电话)633支。   有线电视:1991年开通,2001年全村有电视机285台,有线入户率100%。   [祠堂]   蔡氏祠堂:民国时蔡坑传于漳州富商蔡竹禅,蔡同昌,蔡同泰等曾束修建,今遗址尚存。   “两金堂”:内厝自然村蓝氏的祖祠,祭祀清金门总兵蓝瑗。现只剩旧址。   [庙宇宫观]   广惠王工庙:址在蔡坑社内,十分古老,崇祀广惠,尊王谢安。   代天巡狩:址在蔡坑社内。   [文物古迹]   游击队长雷炳光在蔡坑借番山祖厝东边护厝蓝德成旧楼(现已倒塌)进行活动,后转移到鸡过山,蓝德成三子蓝振利为其后勤人员,后被-抓隹,在前园坡头就义。   崖州知州蔡楠(原白水镇金鳌人,蔡坑社伎衍的后裔)于明万历十一年为其父蔡思斋,母亲张氏建造的坟墓。   元代“长者”蔡乙牛避难的石洞(俗称十八洞),以及蔡乙牛营造的石路、石桥遗址。   [百年老树]   有百年榕树5棵(其串蔡坑社口3棵,后潭、内厝各1棵),蔡坑社还有百年芒果树,重阳木(社树)各1棵。   [百岁老人]   [古代人物]   蔡元鼎 五代时期学者,隐居大帽山下讲学,后裔居衍蔡坑一代.   蔡逢甲 蔡坑社人,宋咸淳四年进士,官登仕郎。   蔡 芹 蔡坑社人,宋代,官至度支。   蔡 期 蔡坑社人,宋代,官至翰林编修。   蔡 固 蔡坑社人,宋代,官至阶州刺史。   蔡 震 蔡坑社人,宋代,官至银青光禄大夫。   蔡 庄 蔡坑社人,宋代,官至翰林侍读。   蔡光世 蔡坑社人,宋代,官至徐州总管。    蔡 嘉 蔡坑社人,宋代,官至龙川县丞。    蔡振先 蔡坑社人,宋代,官至凤州总管。    蔡仁杰 蔡坑社人,宋代,官至谏议大夫。    蔡廷瑞 蔡坑社人,宋代,官至武冈州训导。    蔡魁瑞 蔡坑社人,宋代,官至大学训导。   蔡希稷 蔡坑社人,宋代,官至兵部侍郎。   蔡 通 蔡坑社人,宋代,官至四会县令。   蔡 预 蔡坑社人,宋代,官至封川教谕。    蔡 松 蔡坑社人,宋代,官至县令。    蓝 瑗 蓝理四弟,跟随蓝理出征台湾,官至金门总兵.后裔定居内厝社。   [新中国人物]   教育局:   蓝解放。内厝社人,赤岭中心小学区长,高级教师。   蓝水根,前园社人,赤岭中心小学高级教师。   蓝添有,漳浦民族中学高级教师。   蓝瑞洪,漳浦民族中学高级教师。   蓝国成,赤岭中心小学一级教师。   蓝智洪,漳浦二中副校长,高级教师。   工业经济界:   蓝顺良,漳浦县信用联社副主任。   医卫界:   蓝献贵,漳浦县第二医院副主任医师。   

赤岭村

  赤岭村位于赤岭畲族乡中部,东与杨美村相连,西于石椅村土塔村接壤,南于湖西乡卿村交界,北接前园村,是乡政府所在地。赤岭溪自北向南流贯其间,群山起伏,俗话说:“八山一水一分田”,辖有:上西,美山,辽仔,园尾,崎头,后学,西山,锡美,宅内,许垅,路下,马厝,东兵等14个自然村,面积9平方公里,其中水田1100亩,农地560亩,全村有606户,人口2099人。   [政区沿革]   新中国初期属第六区。   [姓氏源流]   赤岭村为蓝姓聚居地,祖源石椅种玉堂,开基祖蓝庆福。还有林,杨,陈,郑,江等姓氏,人口比较少。   上西社:41户112人。蓝姓39户,102人,祖源石椅种玉堂,林姓2户10人,祖源官浔。   美山社:15户60人,蓝姓,祖源石椅种玉堂。   下西社:45户175人,蓝姓,祖源石椅种玉堂。   辽仔社:37户152人,蓝姓,祖源石椅种玉堂。   园尾社:43户166人,其中:蓝姓41户150人,祖源石椅种玉堂;杨姓2户16人,祖源佛昙。   崎头社:30户127人。其中:蓝姓26户110人,祖源石椅种玉堂;杨姓1户2人,祖源佛昙镇;陈姓3户15人,祖源马坪镇。   后学社:27户85人。其中:蓝姓25户73人,祖源石椅种玉堂;陈姓1户10人,祖源深土镇;江姓3户2人,祖源广东。   西山社:70户188人,蓝姓,祖源石椅种玉堂。   下美社:37户127人,蓝姓,祖源石椅种玉堂。   宅内社:82户328人。其中:蓝姓79户308人,祖源石椅种玉堂;杨姓3户20人,祖源佛昙镇。   许垅社:48户168人。其中:蓝姓45户155人,祖源石椅种玉堂;杨姓3户13人,祖源前亭镇。   路下社:782户2784人。其中:蓝姓75户254人,祖源石椅种玉堂;郑姓1户7人,祖源莆田;林姓1户7人,祖源广东;杨姓1户10人,祖源佛昙镇。   马厝社:23户88人,蓝姓,祖源石椅种玉堂。   东兵社:15户46人。其中:蓝姓13户26人,祖源石椅种玉堂;林姓2户20人,祖源漳州。   [经济状况]   从农业经济为主,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遍,剩余大批劳力较移到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从事第二,三产业。群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以2011年,水田1000亩,发展粮食为主,年产量约675吨;山地7599亩,其中林地3540亩,果林地4009亩,水果年产量566吨,农民人均纯收入5660元。   富余劳动人外出打工450人,主要分布厦门、广东、上海、浙江等地区,年纯劳务收入900万元。   外出经商办企业有15人;其中业绩较好10人    [基础设施]   村委会办公场所:址在锡美自然村,建于1993年,占地面积35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   老人活动场所:   小学;在路下自然村设有赤岭民族中心小学,建于1975年,校园面积144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设有一个教学班,学生400人,教师24人。   幼儿园:全村有幼儿园(班)3处,在路下自然村,入园儿童120人,幼师18人。   医疗所(室):给批准村卫生所1间,卫技人员1人。   道路建设:县道522、519经过本村分别在境内东西,南北交汇。村级水泥道路4000米,其中:上西1000米、美山500米、宅内1000米、下芬1500米。   供电:1977年开通,1985年接入电网,住户100%用电,全村有电冰箱400台,电风扇,电饭煲等家用电器基本普及。厨房燃料使用液化气占85%,使用柴木占15%。   电话:至2011年,全村有固定电话448台,移动电话(手机)926部。   有线电视:至2011年,全村拥有电视机505台,有线入户率 %。   [文物古迹]   蓝理提督府在今乡政府所在地,为三进七开间建筑,两进之间各有附属建筑,俗称”近三假二”的五进结构,两旁各有一列护厝,前门有卷书,青石门鼓,台阶垂带式,倒吊莲,石雕麒麟墙斗等,前面一片石埕,用条石纵向分成13格,中间分7格,两旁各分3格,这些格数成为居外地者回乡认祖的标志之一。   顶西大厝,是清康熙年间蓝理叔父所建,为三进三间结构,两旁各护厝一列,阶宽梁大,气势恢宏,前有大埕,埕下有一口大鱼池,俗谚“有顶西富,也无顶西厝”指的是这座大厝。   [古代人物]蓝登立:明未卷成功麾下昭勇将军,宅内人   [新中国人物]   姓 名:单位、职务(职称)   蓝长贵:市人民银行人事科长   蓝金章:南靖县教育局长   蓝长华:东山检察院-大队长   蓝志明:龙文区工商银行行长   蓝启章:长桥公社副书记   蓝杰和:县安全局主任科员   蓝柏桂:厦门商检局副处长   蓝德叶:湖西乡乡长   蓝祥辉:厦门海沧农林水利主办   蓝展文:漳州市医药公司总经理   蓝晓君:漳浦县委秘书科长   蓝阿轮:湖西乡武装部长   蓝晓东:解放军6119部队副营   


大行村特产大全




大行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