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漳州 >> 漳浦县 >> 赤土乡 >> 水头村

水头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水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水头村简介

  水头村位于赤土乡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北邻西洋村,西邻万安村,东北邻溪东村、南邻旧镇镇东厝、后垄二村。源于苦竹、白石、炉飞、顶下草等处的赤土溪流经本村西林墘进入旧镇镇境内,为浯江上游。县道长旧线(从国道324线长桥溪内站至省道漳东线旧镇镇寨内站的公路)经过本村西林墘。漳诏高速公路也从西林墘经过,建一座浯江溪的大桥长300米。
  【政区沿革】
  水头村清代属七都下洋保,民国29年属四股乡(民国33年与海乌乡合并为浯江乡)西洋保所辖。新中国初期第八区(浯江区)下宫乡所辖。1961年7月成立属于赤土公社的水头大队,1984年9月改为水头村,辖水头、西林墘、石牛寨、南圃(南浦)、南坑5社(自然村)。现共有421户,1612人,其中,水头社81户,316人;西林墘159户,588人;南圃社50户,155人;石牛寨70户,308人;南坑社61户,245人。
  【姓氏源流】
   水头社为陈姓聚居地,有祠堂一座,祖上来自龙海白水镇圳尾。西林墘亦陈姓聚居地,有祠堂一座,祖上来自深土镇东吴。石牛寨为郑姓聚居地,祖上来自石码山北。南坑社为林姓聚居地,祖上来自路下。南圃社有许、庄、陈为姓。庄姓之祖来自佛昙后许。许姓之祖来自深土示埔村后门。
  【经济状况与基本设施】
  水头村水田991亩,农地745亩,有大片山地。主要农作物水稻及香蕉、龙眼、荔枝、桃、李等果树。年产香蕉1.1万担、荔枝1万担。
  2000年初,台商李瑞河看中西林墘山水风光,抢先在漳诏高速公路水头段开建之时,即投资在大桥附近兴建“天福观光茶园”,用地550亩。
  有幸福园一座,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7平方米。
  【古迹】
  郑家密洞石刻,在石牛寨社南边的海云山北麓石洞中,为明末石刻。
  【新中国人物】
  郑福安,马坪镇镇长。
  陈红婴,江西上饶金属公司副书记。
  陈招德,云霄县云陵镇武装部长。
  陈振芳,西洋小学校长,高级教师。
  陈寿元,白沙中学一级教师。
  陈绍其,小学高级教师。
  陈旺金,小学高级教师。
  陈明智,中级医师,主治医师。
  (编写:陈金条)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623203 363000 -- 查看 水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水头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水头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前坂村

  前坂村位于赤土乡中部,距乡政府6公里,北隔胶丢尾山(海拔505米)与湖西交界。西邻下坂村,南邻下宫村,东邻溪东村。源自胶丢尾山和温坪圩尖山的两条小溪在本村苦竹山下交汇,纵贯本村,经水头入于旧镇镇境内,为浯江上游。   【政区沿革】   前坂村民国29年为四股乡古溪保。民国33年四股乡与乌石乡合并为浯江乡,古溪保合并于西洋保。新中国初期属第八区下宫乡所辖,1961年7月设立赤土公社的前坂大队,1984年9月改为前坂村,辖前坂、丹乌、涂山、苦竹、新社、岭脚、王公楼7社。现共有230户,862人。苦竹社为革命老区村,新中国成立后追认烈士3人。   【姓氏源流】    前坂社为戴姓聚居地,开基于南宋绍兴末年,开基祖戴徽万,号瑞民,是陈元光女婿戴君绉的17世裔孙,原住漳浦县城,因为喜欢前坂山水幽美而迁来定居,传下后裔,故前坂又名戴厝林。戴徽万的一个玄孙戴碧,号垂珍,于宋末元初迁居金井(今佛昙镇井尾),至明永乐三年,他的子孙因逃避倭寇侵犯而逃离井尾,有的迁居佛昙东坂,有的迁居马坪文店,分传后裔于两地。苦竹、丹乌主要姓氏陈,祖先来自佛昙大坑。王公楼为林姓聚居地,祖先来自乌石下坂。岭脚为王姓聚居地,祖先来自官浔横口。新社亦王姓聚居地,1976年建眉力水库时从岭脚迁来。涂山社为庄姓聚居地,祖源不祥(或传其祖先为乌石林春斋的养马者)。   【经济状况与基本设施】   全村有耕地近千亩,其中水田694亩,农地173亩,有大片山地。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大豆、蔬菜、荔枝、龙眼、油柑、花卉、香蕉等果树。   苦竹水库(小一型),建成于1978年7月,库容403万立方米,坝后建水电站,装机容量250千瓦,属于县办。   【新中国人物】   戴金城,赤土乡人大副主席。   陈开有,厦门警备区招待所副团级军官。   (编写:戴必胜)   

溪东村

  溪东村以在眉力溪之东得名,位于赤土乡东部,距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西邻前坂、下宫二村,北临眉力水库,南邻旧镇镇东厝村,东隔古致山与湖西乡交界。漳诏高速公路从古致山(又名湖西岭)隧道通过,县道绥佛线(从省道山旧线火烧埔站经赤土、湖西、赤湖三乡镇至佛昙的公路)从本村经过。   【政区沿革】   溪东在清代为溪东保。民国29年属四股乡(民国33年与海乌乡合并为浯江乡)的东厝保所辖。新中国初期属第八区东厝乡所辖。1961年属赤土公社溪东大队,1984年9月改为溪东村,辖溪东、石路、眉力、过田、古致、闪门6社。现共有452户,1760人,其中,溪东社249户,1025人;古致58户,182人;闪门62户,218人;石路52,191人;过田17户,81人;眉力14户,63人。   【姓氏源流】    溪东、过田、石路、闪门(古称闪园)、古致等社都是张姓聚居地。原来居住在溪东社的一支张姓,是从霞美眉田传来的(眉田张姓源自云霄西林),这支溪东社张姓老住民于清代陆续迁居旧镇,在溪东社尚存一座祖祠。而现在住在溪东社的张姓之祖,则是自清代以来陆续从古致、闪门移来的。闪门由古致分传,其祖源自绥安镇溪南中营。由于溪东老住民张姓祖先迁到旧镇后得到旧镇港之利,经济很快发展,文化随之增进,雍正八年张先跻中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其家族在旧镇成为望族,更具有发展经济和文教的条件,因而在溪东社的族人纷纷到旧镇投靠。而古致于明末崇祯年间出了进士张若仲和举人张若化两兄弟,任明朝官,明亡后,义不仕清,并教子孙不得任清朝官,以致后代族人只谋求在这山区发展,最多只将族裔传到溪东社,填补老溪东张姓空出来的活动空间。老溪东张姓与古致张姓之祖虽分别来自眉田和中营,而总的都以陈元光部将张伯纪为开漳始祖,一向和睦相处,老溪东张姓既转向旧镇发展,便乐于让出溪东社给闪门古致张姓居住,甚至田园也廉价转让,因此有溪东两派张姓交接现象。石路、过田二社张姓一部分原是老溪东一派,一部分由古致分传而来,后来都认同于古致祖。    眉力社(2000年建高速公路时迁移建新村)为林姓聚居地,祖先原自路下。   【经济状况与基本设施】   全村有水田1303亩,农地139亩,并有大片山地。主要农作物水稻及荔枝、龙眼、香蕉、余甘等果树。特产余柑年产量100万斤。    村境内有眉力水库(中型)。1981年8月建成坝后电站。   2000年3月台商天福茶庄在本村征地157亩,建观光茶园,种植闽南八仙、台湾金川、肉桂、武夷水仙等11种茗茶。同年6月,还建成制冰厂一座。   溪东小学,校园面积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827平方米,设8班,学生214人。   【名胜、古迹、风俗】   古致堡,建于明代。丹山家庙,在古致社,是古致张姓宗祠,有黄道周所题“永思堂”匾额。    耒绂山房遗址,在古致社,明张若仲、张若化读书处。溪东古刹“福寿院”,始建于元至正年间,明成化十年僧云山重建。云山在到京城领度牒的时候,结识卢太监,卢太监死后,云山背负他的骨骸回漳浦,葬在福寿院左边。后来卢太监的嗣子邓原任御马太监,派驻福建,其主要任务是“兼管银场,抚恤兵民,操练军马,防御贼寇,禁革0弊”,邓原为报答云山,捐献大量资金,令云山广造殿阁,并于弘治十年正月将皇帝敕他镇闽的谕旨刻成石碑,立于福寿院。现佛院只剩遗迹,皇帝敕谕碑移存溪东小学内。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溪东社东北山间有石刻“梅坞”两大字,旁署“太玉山人□明叔书”似为亡宋遗老隐居该处时所作。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闪门寨,位于闪门村后小山上,明末清初“理学布衣”张士楷隐居处,古称闪园。   石路商周时代遗址,位于石路社后。   明山东副使林绍墓,位于眉力水库库区内。   【历史人物】   张若化,明崇祯九年举人,崇祯亡后,隆武称帝福州,征为御史,他到任数月便辞职归乡,从此不入城市一步。    张若仲,若化之弟,崇祯十三年进士,任益王府长史,明亡后隐居不仕。    张士楷,若化之子,承父志,不仕清朝,潜心精研理学,清福建学政车鼎晋题匾“理学布衣”。   【新中国人物】   张金顺,赤土公社党委常委。   (编写:张两生)   

万安村

  万安村位于赤土乡南部平原地带,北邻溪坂场,西、北邻万安农场,南邻绥安镇顶下草村,东邻西洋村。源自炉飞(罗辉)山的万安溪流经村境,为浯江源头之一。   【政区沿革】   万安村以明嘉靖年间进士林功懋择址该处建万安楼而得名。清代为七都万安保。民国29年为四股乡(民国33年与海乌乡合并为浯江乡)所辖的万安保。新中国初期为第八区(浯江区)赤土岭所辖,1956年划属万安农场。1962年改属赤土公社,为万安大队,1984年9月改为万安村,辖万安、坂顶2社(自然村)。现共有462户,1721人,其中万安386户,1409人;坂顶76户,312人。   【姓氏源流】    万安、坂顶二社是林姓聚居地。开基祖林功懋及其兄林德懋原是乌石坂上(苑上)人。功懋为嘉靖年间进士,建万安楼,万安社林姓及其后裔;其兄德懋建室坂顶,坂顶社林姓及其后裔。   【经济状况与基本设施】   全村有水田1028亩,农地390亩,并有大片山坡地。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荔枝、龙眼、香蕉等果树。年产荔枝33吨,龙眼35吨。   万安小学,1995年建新校舍,校园面积2826平方米,建筑面积771平方米,设有6个班级,教师9人,学生128人。   【名胜、古迹、风俗】   万安楼,为四方形三合土楼,建于明嘉靖年间,今存遗迹。进士林功懋创建,其子士宏续建。   【古代人物】   林功懋,明嘉靖十年进士,历任东莞知县、户部郎中、赣州知府、四川松藩副使、河南参政,升任广西按察使,未到任而逝。   林士宏,功懋之子,万历八年进士,官承天知府。   【民国时期人物】   林遵行,美纽约大学医学博士,鼓浪屿医院院长。   林笃信,遵行之弟,美哈佛大学市政工程学硕士,江汉海关监督、上海大夏大学教授。   林 列,笃信之弟,燕京大学研究生,龙岩县长,后去台湾,病逝美国。   【华侨】   林少达,林列之子,美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侨美。   林少渝,林列之女,美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凯士大学硕士,侨美。   【新中国人物】   林仲文,漳浦县政协副主席、漳浦县副县长、全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林兰福,漳浦县计生局副局长。   林河水,漳浦县交通局副主任科员。   陈加元,石榴镇党委委员,人武部长。   林民生,南京市建工局教育处处长、书记。   林中顺,中学高级教师。   (编写:林小平)   

水头村

  水头村位于赤土乡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北邻西洋村,西邻万安村,东北邻溪东村、南邻旧镇镇东厝、后垄二村。源于苦竹、白石、炉飞、顶下草等处的赤土溪流经本村西林墘进入旧镇镇境内,为浯江上游。县道长旧线(从国道324线长桥溪内站至省道漳东线旧镇镇寨内站的公路)经过本村西林墘。漳诏高速公路也从西林墘经过,建一座浯江溪的大桥长300米。   【政区沿革】   水头村清代属七都下洋保,民国29年属四股乡(民国33年与海乌乡合并为浯江乡)西洋保所辖。新中国初期第八区(浯江区)下宫乡所辖。1961年7月成立属于赤土公社的水头大队,1984年9月改为水头村,辖水头、西林墘、石牛寨、南圃(南浦)、南坑5社(自然村)。现共有421户,1612人,其中,水头社81户,316人;西林墘159户,588人;南圃社50户,155人;石牛寨70户,308人;南坑社61户,245人。   【姓氏源流】    水头社为陈姓聚居地,有祠堂一座,祖上来自龙海白水镇圳尾。西林墘亦陈姓聚居地,有祠堂一座,祖上来自深土镇东吴。石牛寨为郑姓聚居地,祖上来自石码山北。南坑社为林姓聚居地,祖上来自路下。南圃社有许、庄、陈为姓。庄姓之祖来自佛昙后许。许姓之祖来自深土示埔村后门。   【经济状况与基本设施】   水头村水田991亩,农地745亩,有大片山地。主要农作物水稻及香蕉、龙眼、荔枝、桃、李等果树。年产香蕉1.1万担、荔枝1万担。   2000年初,台商李瑞河看中西林墘山水风光,抢先在漳诏高速公路水头段开建之时,即投资在大桥附近兴建“天福观光茶园”,用地550亩。   有幸福园一座,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7平方米。   【古迹】   郑家密洞石刻,在石牛寨社南边的海云山北麓石洞中,为明末石刻。   【新中国人物】   郑福安,马坪镇镇长。   陈红婴,江西上饶金属公司副书记。   陈招德,云霄县云陵镇武装部长。   陈振芳,西洋小学校长,高级教师。   陈寿元,白沙中学一级教师。   陈绍其,小学高级教师。   陈旺金,小学高级教师。   陈明智,中级医师,主治医师。   (编写:陈金条)   

西洋村

  西洋村位于赤土乡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北邻下坂村,南邻水头村,东邻溪东村,西邻万安村。县道溪寨线(自国道324线长桥镇溪内站至省道漳东线旧镇镇寨内站的公路)从本村经过。   【政区沿革】   西洋清代属七都下洋(霞洋)保所辖。民国29年为四股乡(民国33年与海乌乡合并为浯江乡)的西洋保。新中国初期为第八区(浯江区)所辖的门口埕乡。1961年7月属赤土公社西洋大队,1984年9月改为西洋村,辖门口埕、楼仔陆、井上、下针、下洋、桥仔头、东方、下芹8社。现共有587户,2209人,其中,下洋117 户,432 人;门口埕131户,521人;下芹25户,105人;东方35户,115人;楼仔陆35户,154人;井上47户,158人;下针128户,487 人;桥仔头69户,237人。   【姓氏源流】    下洋主要有林、朱二姓,林姓之祖来自路下,朱姓祖源未详。门口埕为陈姓聚居地,祖先来自深土镇的塘头,属“圣王派”。下芹主要有庄、林二姓。东方主要有王、杨二姓,杨姓之祖来自佛昙镇大白石。井上为王姓聚居地。楼仔陆为陆姓聚居地,原居万安村附近,曾建土楼,故称楼仔陆,后来楼圮废,迁居于现址,无再建楼,而“楼仔陆”旧名沿用,其祖来自镇海。下针(下尖)为林姓聚居地,祖先来自乌石及路下。桥仔头为陈姓聚居地,祖先来自白水镇圳尾,属“圣王派”。   【经济状况与基本设施】   西洋村水田1720亩,农地681亩,山地850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花生、蔬菜、花卉及荔枝、龙眼等水果。改革开放以来,西洋村农业产业化结构得到空前调整,特别是花卉和养殖两大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现已成为西洋村村民主要经济来源。花卉种植品种20多种,产销全国各地。全村有养殖户200多户,主要养猪、鸡、鸭、淡水鱼等。   【风俗】   村民大部分信基督教,有教堂一所。   【古迹】    赤土窑址,南宋至元代瓷窑遗址,在本村与下宫村交界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中国人物】   王志勇,深土镇党委委员,人武部长。   (编写:王子生)   

下宫村

  下宫村位于赤土乡中部,距乡政府所在地3.5公里,北邻前坂村,西邻下坂村,南邻西洋村,东邻溪东村。源自苦竹和源自水尾的两条小溪,在本村与前坂村交界处汇合,流经下坂汇入浯江溪,经水头村入于旧镇镇境内,为浯江上游,被省政府认定为革命老区村。   【政区沿革】   下宫村原名下间,雅称霞间。民国29年为四股乡(民国33年与海乌乡合并为浯江乡)的下宫陈。新中国初期为第九区(浯江区)的下宫乡。1961年7月为赤土公社大队,1984年9月改为下宫村,辖下宫、下涂、顶涂、埔丁、田仔坪、和安6社。现共有480户,1728人,其中下宫社290户,1058人,埔丁社14户,57人,下涂社57户,208人,顶涂社97户,335人,田仔坪社22户,70人。   【姓氏源流】    下宫、埔丁两社为林姓聚居地,祖先来自深土路下,且下宫林氏三世子孙分布在漳州各地,其中有龙海普贤、龙海世林、东山港西、深土长东、旧镇白沙桥头、马坪仙都、顶涂、下涂、田仔坪3社为涂姓聚居地,祖先来自莆田江口。林、涂两姓聚居地中有少数其他姓氏,为后来者。   【经济状况与基本设施】   全村水田1310亩,园地784亩。并有一千多亩山坡地。主要农林作物水稻、蔬菜及荔枝、龙眼、桃李、余柑等水果,全村有近万亩花卉苗木,花卉产业为全村第一大产业。   饮用自来水、用电灯照明、电视、电话、摩托车全面普及,村内有三条水泥路主干道,近万平米巷道硬化,四个公共粗所,一个篮球场。   下宫小学校园面积3639平方米,建筑面积667平方米,因校舍合并,于2012年合并于岩山小学(下宫村下涂社)。现岩山小学辖下宫、溪东、前坂、水头、西洋6个村适龄儿童就读。   【名胜、古迹、风俗】   有清代土楼三座,其中一座名治安楼。原有荷庵山,久已废。1987年就原址兴建圣能寺。寺边小山原有一片“风水林”,保护完好,该树木为杜松,又名油杉,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禽常来栖息,主要有白鹭等。1994年6月划周围一带为野生动物保护区。   在涂顶村后,有一座明朝时期建的福寿院,因年久失修倒塌,现仿古在建。   村内有百年树龄的芒果树一株,枫树一株。   下宫村信佛气氛比较浓厚,全村有男女十多人出家于本地圣能寺,南宣寺及厦门南普陀各寺庙。   【古代人物】   林庄清嘉庆五年庚申恩科武举人。   【新中国人物】   王朱申 绥安镇开发区主任   (编写:林智渊)   

下坂村

  下坂村位于赤土乡中部,距乡政府所在地3.5公里,东北邻前坂村,南邻西洋村,东邻下宫村、西邻万安农场朝阳及下埔作业区。源自水尾和苦竹的两条小溪在前坂与下宫之间汇合,流经本村,经水头入于旧镇镇境内,为浯江上游。县道绥佛线与溪寨线(自国道324线长桥镇溪内站至漳东线旧镇寨内)在本村交汇。   【政区沿革】   下坂村雅称霞苑,清顺治年间为下洋保(包括西洋),康熙年间改称霞洋保,民国29年属四股乡(民国29年与海乌乡合并为浯江乡)的西洋保所辖。新中国初期属第八区(浯江区)的下宫乡所辖。1961年7月成立属于赤土公社的下坂大队,1984年9月改为下坂村,辖下坂、过田、上柳、埔尾寨、过溪赵、石头桥6社(自然村)。现共有420户,1468人,其中,下坂146户,553人;上柳98户,345人;过田76户,240人;石头桥37户,120人;过溪赵25户,90人;埔尾寨38户,120人。   【姓氏源流】    下坂社为林姓聚居地,祖先来自乌石后埔边,县明代礼部尚书林示章后裔,故其祖祠规格甚高,为前后三进的“崎阶倒吊莲”。过田亦林姓聚居地,祖先来自乌石潭仔头,上柳原为柳姓聚居地,后来柳姓先后移居霞美、云霄、台湾等地。现上柳为林姓聚居地,祖先同过田。埔尾寨亦林姓聚居地,祖先来自东埭、荷芽,荷芽系来自乌石分衍。过溪赵为赵姓聚居地,祖先来自旧镇甘林村,甘林村源自官浔赵厝,是宋太祖后裔,详见赵厝姓氏源流。   【经济状况与基本设施】   下坂村水田1200亩,农地250亩,并有山地,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花生、荔枝、龙眼等果树。   供电情况正常,电视机、电话机、手机、摩托车等基本普及,电脑、农用车、小车一部分,部分引用井水,部分引用自来水。   有牛屎洼、东坳两座小水库,总库容量80万立方米,朝阳渠过境1公里,还有苦竹水库主干渠,西渠总共3公里。   【古迹】   过田楼,民国时期曾利用为赋谷仓库。   过田有古榕一株,树龄三百多年,四五人才能合抱。   【古代人物】   赵晟,过溪赵人,清康熙年间,官四川顺庆府通判。   【新中国人物】   林柳强,漳州市财政局科长。   林龙法,漳浦县人民法院副院长。   郑两兴,厦门日报社编辑、记者。   林家超,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   陈兆正,党校高级教师。   林旺罗,小学高级教师。   林家跃,中学高级教师。   林荣元,小学高级教师。   林先党,小学高级教师。   林国和,厦门新科技有限公司总监。   林阳海,万安学校校长,高级教师。   林建木,福州某海军副营长。   杨立义,研究生。   

埔阳村

  埔阳村位于赤土乡西部,距乡政府所在地赤土村4公里,东、北邻浯源村,西邻长桥镇甘棠村,南邻万安农场西陇作业区。发源于长桥镇赤尾寨山的甘园溪流经本村横贯赤土乡南境,为浯江的主源。县道“长旧线”(从国道324线长桥镇溪内站通至旧镇镇寨内村与省道漳东线相接)经过本村。本村距溪内5公里。   【政区沿革及姓氏源流】   埔阳村原名埔上,民国时期属浯江乡荷山保所辖。新中国初期属第八区(浯江区)荷芽乡所辖。1964年9月成立属于赤土公社的埔阳大队。1984年9月改为埔阳村,辖埔上、潭兜、径头、炉飞   (又名“罗辉”)4社(自然村),现共有348户,1279人,其中,埔上151户,564人;潭兜62户,211人;径头43户,161人;炉飞92户,343人。   【经济状况与基本设施】   全村共有水田630亩,农地80亩,并有可供开发利用的山坡地。主要农作物有花卉、水稻、荔枝,龙眼、香蕉等果树,以竹篾编制用具为副业。   【古迹】   炉飞社有三界公庙,传说原名九落(九进庙宇),后来炉飞到赤岭乡雨霁顶,雨霁顶三界公(即三官大帝)香火旺盛。蒲阳庙,位于溪边,明嘉靖年间建,祀开漳圣王。埔上社存祠堂一座。三官大帝祖廊及九落庵始建于宋朝年间,占地100亩,由“三官大帝祖廊”、“九落庵”、“陈圣王朝”、“无极0殿”由上而下组成一个庞大的七进深大道观。三官大帝祖朝威震领顶,一贯而下九落一气,则是九落庵。九落庵迄今为止已有千年历史,今朝拜三官大帝是一九八七年当地村民集资重建,是漳浦的一大古迹之一,对于发掘传统文化、发扬民俗文化、开发旅游经济具有重要而长远的意义和价值。   【古代人物】   陈梦桂,炉飞人,清十四年举人。   【新中国人物】   张秀峰,漳浦县副县长。   张雅田,沙西镇党委副书记。   张昌阳,湖西副乡长。   张德方,前亭公社党委副书记。   张群豪,医学博士后。   於东晖,医学博士后。   张昆仲,医学博士后。   张先发,医学研究生。   张丙寅,漳州市仁和医院院长、主治医师。   张龙飞,医学博士。   张志刚,集美大学研究生。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浯源村

  浯源村位于赤土乡西北部,距乡政府3公里,北邻溪坂场,西邻埔阳村,南邻赤土村,东邻万安农场朝阳作业区。源自长桥镇赤尾寨的甘园溪流经本村,为浯江之源,又朝阳渠经过本村。   【政区沿革】   浯源村民国时期为浯江区荷芽保。新中国初期为第八区(浯江区),所辖荷芽乡。1958年10月浯江区合并于旧镇区,荷山乡与赤土岭乡合并,仍称荷山乡。1958年9月属浯江共设浯源大队。1960年5月,浯江公社合并于旧镇公社,1961年7月从旧镇公社分设赤土公社,从此浯源大队改属赤土公社,1984年8月改浯源村,辖荷芽、过溪、城埔、工交、水磨、寨仔、卢厝、白石8社(自然村)现共有732户,2645人,其中,荷芽175户,608人;过溪89户,311人;城埔74户,252人;工交40户,126人;水磨108户,379人;寨仔84户,290人;卢厝125户,433人;白石86户,299人。   【姓氏源流】    荷芽、过溪、工交、城埔为林姓聚居地。属乌石宗南房的第二房。水磨、寨仔为陈姓聚居地,祖先源自佛昙大坑,属“太傅派”。卢厝为卢姓聚居地,祖源同竹屿。白石主要姓氏是吴姓,祖先来自官浔霞帐,是南安马口甘棠村开基祖吴强老后裔。   【经济状况与基本设施】   全村有水田2002亩,农地300亩,有大片山地种植花卉。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荔枝、龙眼、香蕉等果树。   家家有电灯,电视机、电话机普及。   浯源小学,校园面积3640平方米,建筑面积532平方米,设有6个班级,教师17人,学生382人。   【名胜、古迹、风俗】   宋代瓷窑址,位于下瓷窑。   明代土堡,仅存残墙。   白石楼,吴姓于清乾隆年间所建,今存遗迹。   仙峰岩(佛庵),在卢厝社东北半山间,海拔805米。建于清代,今尚存,寺内有道光二十七年碑刻“福升缘”及咸丰八年漳州府告示牌、咸丰二十年石刻“法性凝寂”、民国三年石刻及“龙泉石洞”和“赤脚大仙”留下“足迹”。   【古代人物】   王应显,下云(已“无社”,在现石墓水库中)人,明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官南京太常寺卿,世称“王太卿”。   林萃祉,荷芽人,万历四十年举人,官刑部主事。   林侪鹤,荷芽人,清雍正四年举人,亚魁。   陈则荣,水磨社人,清道光二十六丙午科武举人,第一名,称“武解元”。   【新中国人物】   林耀德,荷芽人,国土局执法大队长。   林金龙,荷芽人,军队副营长。   


水头村特产大全




水头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