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示村位于官陂镇政府驻地东南部,直距7.5公里,地处丘陵区。东邻银南,西至下洋坑,北靠尖峰山,南面庙护岽。以驻地村龙磜得名。村四面高山,地势由西北向南倾斜。聚落依山势建房,呈半月形。村委会驻龙磜村,包括龙磜、上洋坑、下洋坑3个自然村,94户,设5个村民小组,384人,张、谢二姓,汉族,讲客家话。耕地169亩,其中水田125亩,主种水稻、地瓜和小麦。山地1.5 万多亩,山上种茶叶200多亩,特产毛竹、石竹,面积4000多亩。该村建有水电站1座,装机容量20千瓦。有小学1所。2009年官红公路从村中经过。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624107 | 363000 | -- | 查看 龙示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光亮村 |
光亮村位于官陂镇驻地南部,直距0.3公里,东邻陂龙村莲塘里,西临诏平线,北接官陂镇政府,南连陂龙村下宅。1953年成立高级农业社时称光亮社,1961年以光亮命大队名。包括下井、上禾坪、塘背、湖里、尚墩、蓝田楼6个自然村。951户,设18个村民小组,4718人。盛产乌叶荔枝,年产量15000多担,成熟期全省第一早。有完全小学1所,卫生所1所。1999年通水泥路,官陂至彩霞水泥公路从村中经过。 |
凤狮村 |
凤狮村位于官陂镇驻地东北部,直距4.5公里,东邻光坪,西至大坪岽脚,西南连大边,北接龙过岗。以凤山楼和狮子口各一字命名,故称凤狮村。地处丘陵,地势由北向南倾斜,东面是石陂面溪,村委会驻凤山楼。辖凤山楼、金钩楼,龙头楼、分别是:浮山、乾头岭,狮子口、福田、洪溪,上城、庆丰楼,南楼、汤头、下龙坑、寨下子共14个自然村,1个废村。856户,设19个村民小组,965亩,其中水田945亩,主种水稻、地瓜,并有小麦和花生。山地9000多亩。境内有学校1所,温泉一口。诏平线从村中穿过。 |
马坑村 |
马坑村位于官陂镇政府驻地北部,直距7.3公里。地处山区,东、北两面与平和县大溪镇交界,西与秀篆镇相接,南通凤狮村凤山楼。站在龙伞岽远眺,山高坑多,状如一匹骏马,故称马坑。包括楼子、四角楼、芥子头、崇福楼、高屋、下科、赤树坑、龙坑、上文岗、矮门背、栗竹头、矮屋科、龙伞岽、怪塘、东坑、矿空口、广福洋、割埔、枫树岗、际下、长岗等21自然村、1个废村。全村土地面积3.1万亩,山地面积2.3万亩,水田面积684亩,户数414,人口2148。村有万亩杉林场,小水电站3座,装机容量76.5千瓦。栗竹头自然村1929年建立过苏维埃政府,龙伞岽是1929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六师四十八团驻地,现均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光坪村 |
光坪村位于官陂镇驻地东北部,直距4.5公里,地处丘陵。东与平和县碗寮交界,西至凤山楼,北接过路塘,南连江屋凹。1959年成立生产大队时,以境内最大自然村坪上为基础取名光坪。地势东北高山,西南较平坦,包括挖里、上碗窑、下官、山斗里、坪上、下洋、桐子里、后祠坑、山子背、长塘、田美楼、大方田、塘坑口、坎下12个自然村,一个片村、一个废村。聚落有土楼和不规划块状。张姓,736户,设22个村民小组,3148人。耕地1015亩,其中水田980亩。山地5000多亩。主种水稻、地瓜、小麦和花生,兼种荔枝、双华李。有小学1所,卫生所1个。境内有两个水库,容量分别为11万立方米和9万立方米,灌溉面积700多亩。2008年下官、山子背等自然村通水泥公路。 |
大边村 |
大边村素有“水果之乡”之称,全村土地面积1378亩,山地面积2750亩,1495户,6278人口,交通便捷,物产资源丰富,是诏安县重点水果、粮食村之一。 |
官北村 |
官北村位于官陂镇政府驻地西北部,直距3公里。地处丘陵山区,全村土地面积748亩,山地面积382亩,水田面积366亩,户数268,人口1358,交通便捷,物产资源丰富,是诏安县重点水果、粮食村之一。 |
新坎村 |
新坎村位于官陂镇中枢,是官陂镇第三大行政村。东临官北村、西至坎下彩、北接新田里、南连龙甲潭,以新屋城和坎上村各取一字命名。全村土地面积2944亩,山地面积2083亩,1471户,6052人口,交通便捷,山区物产资源丰富,是诏安县重点村之一。 |
龙岗村 |
龙岗村位于官陂镇政府驻地东北部,直距7公里。东临石陂面河,西至头壁山,北与平和县东田、梅山村交界,南连汤头,辖水打田、狗答耳、龙过岗、石榴花、天字地、过路塘、割科等5个自然村、2个废村,以驻地村龙过岗自然村而称龙岗村。我村地处丘陵山区,西北靠山,东临东溪河道,诏平公路贯穿全村。全村耕地面积305亩,山地面积5000亩,水田面积290亩。全村户数121,人口881,交通便捷,有丰富的温泉资源。 龙岗村与光亮村、凤狮村、马坑村、光坪村、大边村、官北村、新坎村、下官村、林畲村、陂龙村、新径村、彩霞村、地凹村、龙示村、公田村、吴坑村相邻。 |
下官村 |
诏安县官陂镇下官村位于官陂镇政府驻地西北部,直距0.3公路,在诏安至平和公路东南侧。东邻官陂溪,西与霞葛镇交界,北接陂头山,南连陂龙。以境内下坑村和官坪村各取一字命名,故称下官。地处丘陵山区,西北部属山,东南较平。包括新安楼、七寨、下坑、径头、陈畲、石凹头、坑里、官坪、陂头、坎下彩、寨里、四角楼、洋屋、庵背、官陂圩15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官陂圩,2114户,设18个村民小组,8613人,大部分张姓,吴姓有300多人,汉族,讲客家话。耕地面积2012亩,其中水田1669亩。主种水稻、地瓜,并有小麦和花生。盛产乌叶荔枝,成熟期为全省最早。境内有1958年建的任背水库,库容30多万立方米,灌溉800多亩。有地下温泉两口。设中心小学一所。官陂镇政府及官陂中学、镇卫生院、农行营业厅、信用联社、邮政支局、移动公司下属机构、粮站、供销社、原工商所、税务所(国地税)等单位驻此。诏平线贯穿全境。 |
林畲村 |
林畲村位于官陂镇政府驻地东南部,直距5公里,地处高山区。东邻榕根寮,西至上龙,北接北坑,南连上洋坑。以长林村和火畲村各取一字命名,为林畲。村委会驻火畲村。包括火畲、头斜、磜下、割廷坝、李子坪、深山寨、湖洋子、母庵、禾仓岽、罗大田、长林11个自然村。146户,10个村民小组,841人,张姓,汉族,讲客家话。耕地336亩,其中水田317亩,主种水稻、地瓜,并种小麦和花生。山地2.5万亩,种柑橘、双华李和茶叶。有小学1所,卫生所1个。各自然村有水电站6座,总装机容量47.5千瓦。林畲是革命老根据地,有光荣革命传统。1938年0闽粤边区特委机关设在头斜村。境内有古刹高隐寺一座。2009年官红公路从村中经过。 |
陂龙村 |
陂龙村位于官陂镇政府驻地南部,直距1.6公里。地处丘陵山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靠山,西与霞葛镇五通上坑交界,北接光亮村湖里,南连新径村新楼子。1958年成立大队时取陂里和龙哈潭自然村各一字命名,故称陂龙村。聚落依丘面溪边而建呈长方形,包括上龙、陂里、下宅、梅子林、水源头、黄京畲、塘面、瓦寮、欧坑、山子、莲塘里、坪寨、龙哈潭等13个自然村。全村土地面积3000亩,山地面积5600亩,水田面积1227亩,户数903,人口4074,村境内有十八间山洞古迹。 |
新径村 |
新径村位于官陂镇政府驻地南部,直距3公里。地处丘陵山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临风柜凹山脚,西与霞葛镇罗屋交界,北接陂龙村上龙,南连彩霞村。以新楼子和半径两个自然村各取一字命名,故称新径。包括浮墩下、桐子里、半径、老城、甲子铺、所罗、新楼子、郑坑、庵背坑等9个自然村。全村土地面积11293亩,山地面积9500亩,水田面积860亩,户数463,人口2268,交通便捷,物产资源丰富,是诏安县重点水果、粮食村之一。 |
彩霞村 |
彩霞村位于官陂镇南部,直距5公里,地处官陂镇、霞葛镇、太平镇三镇交界。1961年成立大队时取驻地村彩霞命名。我村四面环山,聚落呈椭圆形,包括彩霞、竹苞楼、深塘、长屈、山口、大坎、田坑、田厝、许厝楼、竹子里、新厝、其墩下等12个自然村。全村土地面积2700亩,山地面积5700亩,户数1150,人口4726人。我村1970年开通彩向阳渠道15公里,用于水力发电和农田灌溉。建有水电站1座,装机容量200千瓦、林果场2个。村民间普遍习武,有一支舞狮队,可谓诏安县的武术之乡。 |
地凹村 |
地凹村位于官陂镇驻地东南部,直距7.7公里,地处丘陵山区。东面对庙护岽山,西至太平下磜头,北接下洋坑,南连六洞。以驻地村狮地凹命名,简称地凹。该村四面环山,聚落呈曲尺形,村委会驻狮地凹村,包括狮地凹、南坪、科底窑空4个自然村,61户,设4个村民小组,280人,全部姓张,汉族,讲客家话。耕地124亩,其中水田113亩,主种水稻、地瓜、小麦。山上种茶叶200多亩。山地1万多亩。有初级小学1所,卫生所1个。该村有水力发电站1座,装机容量10千瓦。境内有南坪水库1个,库容量6万立方米。2009年官红公路从村中经过。 |
龙示村 |
龙示村位于官陂镇政府驻地东南部,直距7.5公里,地处丘陵区。东邻银南,西至下洋坑,北靠尖峰山,南面庙护岽。以驻地村龙磜得名。村四面高山,地势由西北向南倾斜。聚落依山势建房,呈半月形。村委会驻龙磜村,包括龙磜、上洋坑、下洋坑3个自然村,94户,设5个村民小组,384人,张、谢二姓,汉族,讲客家话。耕地169亩,其中水田125亩,主种水稻、地瓜和小麦。山地1.5 万多亩,山上种茶叶200多亩,特产毛竹、石竹,面积4000多亩。该村建有水电站1座,装机容量20千瓦。有小学1所。2009年官红公路从村中经过。 |
公田村 |
公田村位于官陂镇政府驻地东南部,直距13.3公里。西至尖峰山,东与云霄县燕子岩交界,北接头斜,南与红星乡长岗庙交界。以驻地村公田而得名。包括公田、水尾、榕根寮、银南、坑尾、一皮姜6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公田村238户,设9个村民小组,1107人,张姓,汉族,讲客家话。聚落系不规则块状。耕地420亩,其中水田400亩,主种水稻(单季稻)和地瓜。山地2.5万亩。村民收入主要靠茶叶,种植面积达700多亩。该村建有“三八”水库,库容7万立方米,有完全小学1所,卫生所1个。境内榕根寮村边大岩石上刻有“乾马喧天”四个大字,系明朝嘉靖年间进士沈课的笔迹。2009年官红公路从村中经过。 |
吴坑村 |
吴坑村位于官陂镇政府驻地西北部,直距2.4公里。地处丘陵山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素有“水果之乡”之称,全村土地面积1000亩,山地面积409亩,水田面积340亩,户数206,人口1010,交通便捷,物产资源丰富,是诏安县重点水果、粮食村之一。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