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漳州 >> 诏安县 >> 建设乡 >> 江亩坑村

江亩坑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江亩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江亩坑村简介

  江亩坑 位于建设乡政府驻地南部,直距1.5公里,东邻诏和公里西至水头,南北面溪。辖江亩坑一个自然村,村委会驻江亩坑村。聚落依坡地面溪而建,呈椭圆形。住何、许、陈姓,546户,1940人,汉族,讲闽南话,组成8个村民小组。耕地1197亩,其中水田700亩,农地497亩。主种水稻、地瓜、甘蔗、花生,兼种橡胶、茶果。有中心小学一所,商店30间,村办砖瓦厂一个。诏和公路从村前通过,设汽车停靠站。水、电、电讯、电视开通。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624203 363000 -- 查看 江亩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江亩坑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江亩坑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万石溪村

  万石溪村北连红星乡,全村总人口1185人,共305户,耕地面积523亩,其中水田305亩,旱田218亩,山地5000亩,种植茶树3000亩,青梅1000亩,龙眼500亩,荔枝400亩,其它杂果100亩。水稻田305亩。    万石溪村农民依靠种植茶叶为主要收入,茶叶主要是八仙茶为主,独具特色的八仙茶销往东南亚各国。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340元。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带动下,村两委抓住机遇,清洁美化家园、发展农村经济、巩固茶产业发展红色旅游,形成一个崭新的新农村。   

马头村

  位于建设乡政府驻地北部,直距1.2公里。东起进宝山村,西至十八弯,南临诏和公路,北近靠天窗山麓。包括马头、北记、进宝山三个自然村。村委会驻马头村。地处低丘,聚落沿公路线而建,呈月眉形。胡姓为主,401户,1389人,其中全民61户,167人,汉族,讲闽南话,组成5个村民小组。林农并重。耕地894亩,主种橡胶、水稻、甘蔗、花生,兼种茶果。有完全小学和初级小学各一所,医疗站二所,商店5间。水、电、电讯、电视开通。设汽车站停靠站。二战时期是我党游击活动区,属老区村。    以驻地村马头而得名。民国时属岩溪乡。1950年属第五区马头乡。1955年5月至1956年6月属西潭区村内乡。1958年并入建设农场,成立马头作业区。1984年10月改为今名。   

三林村

  三林 位于建设乡政府驻地南部,直距4.2公里,在西潭乡政区境内。东邻洋朝,西至白石,北接斗山山脚,南沿江坪公路。包括三林、田厝寨、陈厝寨、马古岸、龙潭坂、贡林寮6个自然村。村委会驻三林村。聚落依山坡而建,呈长方形。林、陈、田等多姓聚居,268户,8641人,汉族,讲闽南话,组成5个村民小组。耕地882亩,其中水田534亩,农地348亩(全民260亩)。主种水稻、甘蔗、地瓜、花生、橡胶,兼种茶果。有完全小学一所,医疗站二所,商店六间。水、电、电讯、电视开通。村道接诏和县道,通汽车,属老区村。    以驻地三林而得名。1950年属第二区阳山乡。1952年2月改属第五区西桥乡。1955年6月至1956年5月属西潭区氵丁洋乡。1958年9月并入建设农场属下径作业区。1964年4月成立三林作业区。1984年10月改为今名。   

坪路村

  坪路位于建设乡政府驻地西部,直距6.5公里。东与赤田毗邻,西至广东省下蔡村,北接太平镇沈壁山山麓,南接果老头山。包括坪路、凤尾鞍二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坪路村。聚落依山面溪而建,呈长方形。住陈氏204户,770人,汉族,讲闽南话,组成5个村民小组。耕地620亩,其中水田500亩,农地120亩。主种蕉柑、水稻、甘蔗、地瓜,兼种凤梨、荔枝、李、茶叶。造林万亩,1979年建一个水库,解决旱涝问题。有完全小学一所,医疗站一间。水、电、电讯、电视开通。乡村道可通汽车。1935年曾在此成立苏维埃政府。属老区基点村。    以驻地村坪路而得名。民国时属白洋乡。1950年属第五区景路乡。1954年属第七区景路乡。1955年6月属西潭区坪塔乡。1958年9月并入建设农场坪路大队。1984年10月改为今名。   

赤田村

  赤田 Chìtián 位于建设乡政府驻地西部,直距4.4公里。东靠近瓮山山脚,西至坪路村,北接马鞍山麓,南临小溪。属赤田作业区,并为其驻地。因村周围田地属红土嚷,呈赤色,故名。聚落依山面水库而建呈梯形。杂姓集居92户,279人,汉族,讲闽南活,全民所有制单位。耕地181亩,其中水田150亩,农地31亩。主种橡胶,兼种水稻、甘蔗、凤梨、龙眼,有初级小学一所,医疗站。水、电、电讯、电视开通。江亩坑至坪路简易公路经过本村,可通汽车。属老区基点村。   

水头村

  水头位于建设乡政府驻地西南部,直距1.9公里。东始建设橡胶厂,西至搭桥,北接建光,南连围大坑山。包括水头、水头山二个自然村,作业区驻水头村。聚落依山坡地面溪而建,呈长方形。杂姓集居。共161户,499人,汉族,讲闽南话。设一个村民小组,耕地509亩,其中水田370亩,农地139亩。主种橡胶、水稻、甘蔗、地瓜、兼种茶果。有初级小学一所,医疗站一间。水、电、电讯、电视开通。江坪乡道从村通过,可通汽车。属老区村。    以驻地村水头而得名。1950年属第三区村内乡。1954年改属第六区村内乡。1955年6月至1956年5月属西潭区村内乡。1958年9月并入建设农场成立水头作业区。1984年10月改为今名。   

江亩坑村

  江亩坑 位于建设乡政府驻地南部,直距1.5公里,东邻诏和公里西至水头,南北面溪。辖江亩坑一个自然村,村委会驻江亩坑村。聚落依坡地面溪而建,呈椭圆形。住何、许、陈姓,546户,1940人,汉族,讲闽南话,组成8个村民小组。耕地1197亩,其中水田700亩,农地497亩。主种水稻、地瓜、甘蔗、花生,兼种橡胶、茶果。有中心小学一所,商店30间,村办砖瓦厂一个。诏和公路从村前通过,设汽车停靠站。水、电、电讯、电视开通。   

长埔村

  长埔 Chángbù 位于建设乡政府驻地东南部,直距1.4公里。东邻仕山,西至诏和公路,北接小下河,南靠近考溪。含长埔一个自然村,村委会驻长埔村。地处丘陵,聚落依山坡地而建,呈长方形。胡姓为主,陈、沈、许姓为副,848户,3032人,汉族、讲闽南话。组成15个民小组。以农为主。耕地1951亩,其中水田1141亩,农地810亩。主种水稻、地瓜、甘蔗、花生,兼种荔枝、柑桔、梅、李、茶叶。有中学一所,中心小学一所、医疗站5所。1950年办林果场一个。1969年建一个水电站。有商店50间。汽车直达本村。水、电、电讯、电视开通。1935年大革命时期,潮、澄、饶中心县委设在长埔大祠堂。   以驻地村长埔而得名。1950年属第三区村内乡。1955年6月属西潭区村内乡。1958年9月并入建设农场。1961年5月属建设农场长埔作业区。1979年12月改称长埔大队,1984年12月改为今名。   

建华村

  建华村位于建设乡驻地东部,直距1.9公里。东邻月港,西至长埔,北接铜仔山,南连仕山。包括建华、保仑、小下河三个自然村。作业区驻建华村。聚落依山而建,呈梯形。杂姓居住239户,665人,属全民所有制。汉族,讲闽南话和印尼话。地处丘陵。农林并举。耕地275亩:其中水田216亩,农地59亩。主种橡胶、水稻、甘蔗、地瓜、花生,兼种李、茶。有完全小学一所,医疗站一所。江进公路从村南侧经过,通汽车。水、电、电讯、电视开通。属老区村。    以驻地村建华而得名。1958年9月属月港作业区。1961年5月从月港作业区析出成立建华作业区。1984年改为今名。   


江亩坑村特产大全




江亩坑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