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里村位于龙津江下游,邻接县城,共有743户,2220人,分4个自然村,有12个计生协会小组,共有会员164人。金里村土地面积1400亩,村庄水泥路四通八达,与县城互通,经济基础稳固,民风淳朴,十多年来连续获得治安“三无”村,计生先进单位,是长泰县十佳优美村庄,同时又是闽南地区有名的书画村。
自创建幸福家庭活动以来,金里村以“文明、健康、优生、致富、奉献”为目标,大力宣传优生、优育、优教,充分突出乡村浓厚书画创作底蕴,多次举办书画创作展,各类科技讲座,知识讲座,以党员,协会会员和计生示范户的模范作用,进一步扩大了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的影响力,有力的促进了本村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金里村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是漳州市有名的食用菌种植大村,木耳种植每年达到700万包,食用菌产品远销国内外,享有美誉。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全村走向致富,目前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远超全县人均水平。村容整洁,新楼耸立,夜晚路灯闪亮,点缀着全村的美好景色,这就是金里村的生动写照。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625100 | 363000 | -- | 查看 金里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官山村 |
官山村位于长泰县南端,东面兴泰工业区,南面漳州龙文区,西面珠坂村,北面龙津溪。207省道穿村而过,距市区15公里,县城5公里,交通十分便捷。官山行政村下辖官塘 山前 张坑 南坑 力坑五个自然村,20个生产队。全村共有1250户,人口约4321人。面积约7平方公里。随着官山工业园的创建,村民的经济也逐步提高,社会福利也逐步改善(如创建老人活动中心,建设公共厕所等)。在国家对村庄整治资金补助支持下,全村水泥路基本完成,上级政府在我村兴建文昌旅游公园。 |
珠浦村 |
珠浦村系长泰县武安镇的一个行政村,滔滔的龙津江就在村前流过,美丽的寨尖尾山是村庄后背,东与金里村接壤,距县城约4公里。村落面积约2.5平方公里,全村人口1800多人,400多户,辖2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今新式楼房比比皆是,宽敞、平坦的水泥路环绕全村,连接长泰县城,交通便捷。珠浦村始祖洪乾公于元朝间自霞美迁至此定居珠浦繁衍,至今已有800多年。珠浦村是革命老区,解放初期曾是剿灭土匪的主要根据地之一,为剿灭土匪做出杰出的贡献。珠浦村现有明、清代的古建筑4座,其建筑艺术奇巧,很有欣赏价值。村落中的祠堂、庵堂、古井、古屋、旧巷、庙会交融出独特魅力,像一幅美丽的山图画。 |
鹤亭村 |
鹤亭村地处长泰县城北侧,有16个村民小组,1个移民小区,全村1040户,人口3620人,现有村两委成员8人,2012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 3000万元,村财收入30.3 万元,村民人均收入8780 元,随着鹤亭园、迎宾路等县重大项目建设在辖区内不断推进,我村在全县的地理优势凸显,被县委、县政府列入长泰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鹤亭村与官山村、珠浦村、珠坂村、金里村、溪东村、京元村相邻。 |
珠坂村 |
珠坂村由山边(清,光绪16年族长姚旋政向县府申请改名为珠滨社和坂头社各提一字,村名珠坂)明、清属钦化里,民国后辖人化乡,一九四六年改辖武安镇,由珠滨社坂头社组成。村东西向延伸,村头到村尾2.5公里,面积有2平方公里。现为14个村民组,居住700户,人口2760人。民国时为珠坂保,新中国成立后为珠坂村。 改革开放后,人的思想大解放,要想富先造路。98年自筹资金建成2.5公里通往京坂桥水泥路,先后建成通往张坑水泥路,接太郭公路。通往五里亭旅游点一公里水泥路。各基点村配套总共建成6公里水泥路。珠坂村大力发展副业生产,种植蘑菇18万平万米,养猪1万多头。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摩托车、手机、运输车已普遍,小车也进入农民家中。 珠坂村坂头上下社之间有一条通往漳州的古道(官道),现存有明朝永乐年间县城人蔡志修建一古亭,供过往客人(工、商、仕、农)休息纳凉,因距县五里,得名五里亭。明,正德十年县令赵佩却金于此,五里亭挂却金匠,更添“五里清风”的美名,到了明万历二十七年,县令管桔为使五里清风永世流传,为民不受盗害,捐资买地建成观音善世岩,并亲提“善世法堂,闽南福地”门匾。请来普陀观音香火供奉。使五里亭更加名传长泰五大名山,九龙江两岸。每年农历六月,数万香客进香朝圣,热闹非凡。近年来又重修,实行民主管理,小组责任制,花园式配套,五里亭从此成为文明、好客、卫生的旅游朝圣胜地。留有古文物十多件,是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是长泰新八景之一。 |
金里村 |
金里村位于龙津江下游,邻接县城,共有743户,2220人,分4个自然村,有12个计生协会小组,共有会员164人。金里村土地面积1400亩,村庄水泥路四通八达,与县城互通,经济基础稳固,民风淳朴,十多年来连续获得治安“三无”村,计生先进单位,是长泰县十佳优美村庄,同时又是闽南地区有名的书画村。 自创建幸福家庭活动以来,金里村以“文明、健康、优生、致富、奉献”为目标,大力宣传优生、优育、优教,充分突出乡村浓厚书画创作底蕴,多次举办书画创作展,各类科技讲座,知识讲座,以党员,协会会员和计生示范户的模范作用,进一步扩大了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的影响力,有力的促进了本村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金里村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是漳州市有名的食用菌种植大村,木耳种植每年达到700万包,食用菌产品远销国内外,享有美誉。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全村走向致富,目前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远超全县人均水平。村容整洁,新楼耸立,夜晚路灯闪亮,点缀着全村的美好景色,这就是金里村的生动写照。 |
溪东村 |
溪东村因位于龙津溪东岸而得名,承长泰县武安镇辖区,与长泰县城只有一溪相隔,通往厦门市的角美公路和通往漳州的漳泰公路,在溪东村交汇后进入长泰县城,每小时一班,从漳州经角美到厦门的闽南快运班车经过这里,交通相当便利。村落沿龙津溪,往北向南伸,面积约2平方公里,辖溪东1个自然村,划分属14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村民1161户,3613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116名,其中正式党员112名,预备党员4名,另有入党积极分子3名。 溪东村历来属村级行政单位。民国时期实行保甲制度,这里属武安镇辖区的溪东保。新中国成立后仍属村级单位。人民公社化时期,溪东村属城关人民公社所辖的一个生产大队。人民公社取消后,又恢复为村级单位。 溪东村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地区,三千多人口只有一千多亩耕地,过去靠地养人,经济相滞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开始跳出务农的小圈子,发挥城郊的优势,走农工结合、农商结合的路子,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摩托车、电话、手机已经普遍,小汽车也开始进入部分农户。 溪东村北部有一座清初始建的庙宇,名为龙锦宫,是漳州市文物点,长泰县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和民国时期,溪东村种植的文旦柚,品质优良,产品远销海内外,堪称柚牛之冠。商务印书馆1947年第15版《辞源正续编合订本》牛“文旦”词条载:“文旦,柚中另称,瓤白味甘,古称香栾。《漳州府志》载:柚最佳者曰文旦,出长泰县,色白味清香,风韵耐人;惟溪东种者为上,其它所种不多,称他处便不佳。” |
京元村 |
京元村,位于城南,属县城郊,东至龙津溪,西至县城西环路,南至龙津溪,北连接县城,素有“状元宝地”之美誉。全村占地2.3平方公里,全村有1002户,人口4300多人,辖2个自然村,全村主要交通道路都建成水泥路,耕地面积1410亩。开设京元村楷模馆,做为村宣传教育基地,弘扬京元村楷模精神,提高青少年道德素质。于2000年筹备创建5月开始展出,至今来访有2万多人次,人们从“楷模”事迹中得到启发和学习。 经济概况:现在京元村已基本走上农村城市化道路,全村壮年外出打工1000人以上,经商、办厂、办企业、发展食用菌、国家工作人员等各行各业,现已经是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农业收入为辅。 闽南宝地:明代1401年正月元宵节,状元林震在张氏家庙内诞生,1430年,林震状元及弟。宣德帝赐溪园社改名京元。因之历代以来将京元村称为闽南宝地。张氏家庙建于明洪武1378年间,位于京元村中心,其堂名称瞻依堂,临池而建,坐东朝西,占地面积1109平方米,建筑面积404.49m2。 人才辈出:京元村是文化之乡、体育之乡,曾出一名状元,两名进士,13个武魁,9个文魁,一个贡元,英才辈出,实属罕见。解放后有排球专家张然、8名博士(其中博士后3人)、28名专家、6名厅师级干部、14名团处级干部。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