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岩溪镇珪后村位于本镇的中心腹地,整个村庄地势低平,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珪后村南邻本镇珪前村,东邻长泰二糖厂、西邻本镇甘寨村、北邻本镇霞美村,距县城15公里,距镇区2公里。省道207与县道592穿过本村,村庄内道路交织如网,村主干道均为硬化水泥路,交通十分方便。全村1245户,总人口4896人,劳力2365个(外出劳力1390个,占58.8%),其中女劳力1176个,分布于8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全村现有党员189人,其中女党员42人,占22.2%,按行业划分建立9个党小组。全村总面积13280亩,其中耕地面积3890亩。
近年来分别获得“全国敬老模范村”、“全省民主法制示范村”、“全省敬老模范村”、“漳州市第八届文明村”、“漳州市民主法制示范村”、“长泰县第十届文明村”、“长泰县计生协会先进单位”、“岩溪镇全面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三年)”、“岩溪镇发展工业先进单位”、“全省农村固定观察点工作先进单位称号”、“长泰县先进基层党组织”、被漳州市老年人体育协会授予“农村老龄体育工作示范村”;被长泰县平安家庭创建领导小组授予“流动妇女平安之家”;被长泰县老龄工作委员会授予“2008-2009年先进单位”;2010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十佳优美村庄”;2011年创建国家级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3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12327万元。(农业产值1416万元,占11.5%)。全村人均纯收入10830元,税费改革后村财收入35万元(主要经济收入:集体企业、山地承包款及其他收入)。村创办集体企业有: 龙眼山,东仔坑等,年创产值250多万元。目前全村水果面积2230亩( 其中荔枝300亩,龙眼660亩,香蕉670亩,其它杂果600亩)。水稻播种面积l320亩,蔬菜2600亩(其中商品蔬菜1300亩)。蘑菇0.6万平方米,鱼池面积460亩,并大力开展林权制度改革,种植经济林近7000多亩,开发宜林宜果山地,发展规模种植,引导村民种植绿化树木1800亩。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625101 | 363000 | -- | 查看 珪后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高濑村 |
高濑村方圆3平方公里,8个村民小组,农户348户,人口1298人,耕地面积1908亩,山地面积2510亩。多年来,在上级党委及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发展这个中心,认真深入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主题,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发展水产业,全村鱼池面积1200亩,村党支部、村委会认真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二是发展高优农业,水稻推广优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产产量;三是发展食用菌生产,主要以蘑菇、木耳为主;四是巩固集锥经济,认真做好资产、资源、资金的“三资”管理,增加村财收入。 |
田头村 |
一、基本情况:长泰县岩溪镇田头村位于镇东南部,村庄地势南高北低,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南邻古农农场石古作业区、东邻科山村、西邻本镇高濑村、北邻龙津溪,距县城20公里,距镇区5公里。县道上田公路穿过本村,村庄内道路交织如网,村主干道均为水泥路,交通十分方便。全村621户,总人口2268人,分布于3个自然村(田头、谢谭、大坪),10个村民小组。辖区面积2.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20亩,人均耕地1.15亩。 全村现有党员60人,其中女党员8人,占13%按行业划分建立5个党小组。完善了三级核心网络建设,设立1个网区、5个网站、30个网点,50名党员进站入点工作,直接为300个网络户服务;团员72人,建立1个团支部;基干民兵32人,民兵应急分队10个,普通民兵310人,计生服务队8人,卫生保洁服务队5人。 二、主要经济指标:2012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3100万元(农业产值1292万元,占44.7%)。现有各类个私企业及其他行业99家,年产值1214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9306元,税费改革后村财收入10万元(主要经济收入:集体企业、山地承包款及其他收入)。村创办集体企业有:龙眼山、溪坑场等,年创产值13万元。目前全村水果面积1620(其中荔枝190亩,龙眼220亩,香蕉1080亩,其它杂果130亩)。水稻种植面积650亩,甘蔗420亩,蔬菜1250(其中商品蔬菜600亩)。蘑菇2.1万平方米,鱼池面积270亩,并大力开展林权制度改革,开发宜林宜果山地,发展规模种植,引导村民种植速丰林2150亩。 三、获奖情况:近年来分别获得“全国敬老模范村”、“全省民主法制示范村”、“全省敬老模范村”、“漳州市第八届文明村”、“漳州市民主法制示范村”、“长泰县第九届文明村”、“长泰县计生协会先进单位”、“岩溪镇06—08年度全面工作先进单位”、“岩溪镇06—08年度发展工业先进单位”、“2008年度全省农村固定观察点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8年度长泰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
顶山村 |
顶山村成立于2000年4月,总人口1245人,占地19平方公里,辖6个自然村,八个村民组,人均耕田面积1亩,现有茶园4000多亩,速丰林12000亩,平均居住海拔600米,人居分散,自然村与自然村相距3公里,交通条件差,目前暂无设立学校,学生上学难,要到湖珠村就读,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差。 |
湖珠村 |
湖珠村位于长泰西北部,是一个山区建制村,方圆面积35平方公里,有48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居住960户,3600人,现有山地耕地3.6万亩(其中山地3.25万亩,耕地3350亩),宜林面积达到87%,是一个农业、林业、民营企业等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山区村。是省级文明村,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近几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善于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突出要务,与时俱进,围绕中心,把握机遇,奋力拼搏,高效务实加快发展。二○一一年全村生产总值达到2.2亿元,一产占35%,二产占40%,三产占25%,农民人均收入达10500元,村财经济不断壮大,年收入达145万元。 几年来,紧紧围绕百姓收入,人居环境改善,和谐平安创建,充分发挥山区自然优势。突出五个加快,加快二个转移的力度(土地转移面积达到45%,劳动力转移达到1450人占75%)。加快山地开发和利用,新种林木1.9万亩,年产值达到1100万元。加快养殖业的发展,创办环保型中小型养殖专业户220户。生猪存栏达2.8万头,水面养殖300亩,年产值达到8000 万元。加快劳动力转移力度,全村转移劳动力达1450人,在厦门江头创办95家建材公司,解决转移劳动力980人。加快民营企业的发展,全村以木业加工民企达14家(其中规模有3家),年创产值1亿元,就地解决劳动力350人。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立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整体推进,努力创造发展中心工作,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力度,固定资产投入不断增加,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五年来,共投5130万元,切实为民办十四件实事,一是投入1100多万元实施百户造福搬迁工程建设,全村达180多户;二是投入1500万元铺设通自然农户水泥路硬化25公里(每个自然村都通上水泥路,80%农户通水泥路);三是投入200万元建设农民安全饮用水工程,日供水量达到1000吨;四是投入150万元亮化美化中心区家园整理工程建设(包括大桥扩建);五是投入150万元建设户用沼气750个;六是投入400万元实施校安工程以及中心幼儿园建设;七是投入120万元兴建湖珠文化活动中心和村级办公场所的建设;八是投入110万元建设湖珠村幸福园工程建设;九是投入200万元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十是投入60万元建设综合大楼一期工程建设;十一是投入750万元实施东蔗、东山湖、鼓鸣自然村旧房拆迁和土地整理140亩;十二是 投入30万元规范村级卫生所的建设,解决山区百姓看病难的根本问题;十三是投资120万元修建溪坂防洪堤;十四是投资60万元修缮鼓鸣岩文物维护。 一个发展、人居环境、和谐社会、稳定创建、生活改善的良好社会大大提升,三个增长幅度同步上升,80%老百姓搬入小楼房居住,有近三百辆的小轿车,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民本关系较大提高。 |
霞美村 |
霞美村位于岩溪镇北部,座落于良岗山脉之下,南邻珪后村。县道岩坂线穿村而过,交通便捷。占地面积9068.5亩。现全村有587户、2217人,辖8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无霜区,日照时间长,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对喜温、湿农作物十分有利。以种植水稻、甘蔗、蔬菜为主,作物良种普及率达85%以上。曾先后被授予:“全镇项目工作先进单位”、“全镇水泥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 |
珪后村 |
一、基本情况: 岩溪镇珪后村位于本镇的中心腹地,整个村庄地势低平,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珪后村南邻本镇珪前村,东邻长泰二糖厂、西邻本镇甘寨村、北邻本镇霞美村,距县城15公里,距镇区2公里。省道207与县道592穿过本村,村庄内道路交织如网,村主干道均为硬化水泥路,交通十分方便。全村1245户,总人口4896人,劳力2365个(外出劳力1390个,占58.8%),其中女劳力1176个,分布于8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全村现有党员189人,其中女党员42人,占22.2%,按行业划分建立9个党小组。全村总面积13280亩,其中耕地面积3890亩。 近年来分别获得“全国敬老模范村”、“全省民主法制示范村”、“全省敬老模范村”、“漳州市第八届文明村”、“漳州市民主法制示范村”、“长泰县第十届文明村”、“长泰县计生协会先进单位”、“岩溪镇全面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三年)”、“岩溪镇发展工业先进单位”、“全省农村固定观察点工作先进单位称号”、“长泰县先进基层党组织”、被漳州市老年人体育协会授予“农村老龄体育工作示范村”;被长泰县平安家庭创建领导小组授予“流动妇女平安之家”;被长泰县老龄工作委员会授予“2008-2009年先进单位”;2010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十佳优美村庄”;2011年创建国家级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3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12327万元。(农业产值1416万元,占11.5%)。全村人均纯收入10830元,税费改革后村财收入35万元(主要经济收入:集体企业、山地承包款及其他收入)。村创办集体企业有: 龙眼山,东仔坑等,年创产值250多万元。目前全村水果面积2230亩( 其中荔枝300亩,龙眼660亩,香蕉670亩,其它杂果600亩)。水稻播种面积l320亩,蔬菜2600亩(其中商品蔬菜1300亩)。蘑菇0.6万平方米,鱼池面积460亩,并大力开展林权制度改革,种植经济林近7000多亩,开发宜林宜果山地,发展规模种植,引导村民种植绿化树木1800亩。 |
珪前村 |
珪前村位于龙津江中游西畔,南邻岩溪镇区,西与珪后、甘寨两村相连,方圆4平方公里。村庄道路交织如网,省道207线、岩坂线穿村而过,村主干道均为水泥路面,交通便利。全村辖15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1728户5238人。土地总面积7516亩,其中耕地面积3653亩,主要以发展水稻、甘蔗、无公害蔬菜为主。2012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9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00元,村财收入50万元。被长泰县委、县政府授予(2006-2010年)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先后荣获长泰县“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岩溪镇“征地赔青先进单位”、岩溪镇“人口普查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4年-2010年连续六年被镇党委、镇政府评为全面工作先进单位,是漳州市纪委“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联系点”。 |
甘寨村 |
甘寨村 有岩溪的第一高山,叫做丹凤山 。随着丹凤山下,有满山遍野的原生态般美丽的花草树木,自然形成了一条“龙美溪”,水质良好。 甘寨村位于丹凤山 下,南邻珪 前村,西与锦鳞、石铭两村相连,方圆12.6平方公里。村庄道路交织如网,村主干道均为水泥路面,交通便利。全村辖11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1056户3783人。土地总面积12760亩,其中耕地面积4187亩,主要以发展”养殖鱼业”水稻、甘蔗、无公害蔬菜为主。2012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800元,村财收入50万元。 有县级文物保护 “皇龙宫”庙。 |
石铭村 |
石铭村位于岩溪镇西部,距镇区3公里,辖区面积11.6平方公里,是一个环境优美物产丰富的山区村。 村落与居民;石铭村辖有11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822户3057人。耕地面积4020亩,山地面积7000亩。 村风村貌;石铭村西靠长泰四大名山之一良岗山。所有村道全部硬化,辖区内建有寨后和黄际池两个水库。石铭小学综合楼.幸福园及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建设齐全。 物资经济;石铭村以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和淡水立体养殖为主。全村年种植芋头.小黄瓜.角豆.毛豆等蔬菜2000多亩产量5000多吨。唐朝贡品石铭芋是本村特色产品,石铭牌芋头已通过国家绿色食品中心专家认证。石铭商标获漳州市知名商标。淡水养殖面积800多亩,蛋鸭肉鸭存栏60万只,是全县最大鸭产品生产基地。 |
上蔡村 |
上蔡村是福建省新农村建设典型示范村,位于岩溪镇南部,交通便捷,省道官九线贯穿全境,被誉为岩溪南大门,南距县城10公里,东距岩溪镇5公里,南临龙津溪,西依良岗山,福友生态农场、青年果场在其境内。全村辖13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共1479户,人口5014人。2012年,村财收入16万元,主要来自西云场租金、村部旧会场出租以及水库、林地租赁等。全村有农田5800亩,山地5838亩。近年来,该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丰富经济发展方式,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以水体综合利用和山体综合开发为主,发展台湾水果芭乐、杨桃等1200多亩,养渔业2400多亩,大棚蔬菜900多亩,甘蔗600多亩,仙人球、夏威夷等花卉900多亩,蘑菇10万平方,建立起渔、牧、沼、林、农、草、菌有机结合的区域性生态农业布局,形成多物种共栖、多层次配置、多级质能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获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10300元。 |
锦鳞村 |
锦鳞村位于岩溪镇中心,207省道穿村而过,面积10.34平方公里,村主干道3公里均为水泥路面,有13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有1331户、总人口5423人。村党支部有175名党员。全村现有山地面积4198亩,耕地面积5480亩。 近年来,我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理论和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突出发展主题,强化项目带动,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全村经济社会呈现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0年,全村实现总产值9348万元,其中工业产值3085万元,农业产值1260万元,其他产业值50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31元,全面或超额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各项任务指标。先后被授予“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县级文明村”、“市级农村老年体育工作示范点”、“县级社会治安综治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