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苏省 >>宿迁 >> 泗洪县 >> 双沟镇

双沟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双沟镇谷歌卫星地图)


双沟镇简介

  [基本情况]双沟镇地处苏皖两省三县交汇处,是宿迁的南大门,江苏省百家名镇之一,中国名酒之乡。历史素有鸡鸣两省,犬吠三县之说,区位优势明显, 水陆交通便捷,宁宿徐高速公路、宁徐公路穿境而过,东濒洪泽湖,淮河、怀洪新河横贯东西。镇域面积86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积4.15万亩,辖9个行政村,8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5.06万。200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416万元,财政收入74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81元。2005年1--8月份,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2亿元,财政收入(剔除农业税)4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50元
   [企业情况]截止到8月份,全镇新发展私营企业18户,个体工商户428户,累计分别达到88户和914户,全镇已形成酿酒、印刷、包装、纯净水、凹凸棒土、木材、大米和面粉加工为主的工业格局。在发展项目上,一是围绕传统工业,巩固发展酿酒业,全镇酿酒企业达52户。二是围绕酿酒业,大力发展配套工业,全镇纸箱、瓶盖、彩印等配套企业已达到34户。三是围绕农副产品转化,培植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达到了10户。
   [特色产品和资源]巩固、拓宽林果基地建设,以草湾百亩林果示范园为核心区,向高速公路和宁徐公路两侧辐射、延伸。2003-2004年通过对草湾、周冲等村部分土地的流转,拓植林果1000亩,品种主要有李子、油桃、凯特杏、大枣等;
   利用河道纵横、水域宽阔的优势,引导农民从事水产养殖,2004年底全镇有围网养殖面积3万亩,内塘养殖2300亩,网箱养殖面积12万平方米,,并且申报了1万亩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全镇水产品年产量6870吨。
   [名胜名品] 座落在镇区的“陈毅元帅纪念馆”、“双沟惨案纪念馆”被列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产自于双沟镇的中国名酒双沟大曲享誉中外,有天下第一泉的美赞。
   位于双沟镇东南8公里处下草湾猿人遗址,南临淮河,北滨洪泽湖,是河湖间的岗岭地带,海拔44.4米。1954年5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杨钟健教授在下草弯发现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新人股骨化石。1981年春,南京博物院考古人员又在其东南1公里的火石岭发现同期细石器遗址,面积1500平方米,出土有刮削器、尖状器等。下草湾猿人距今5万年左右,是江苏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遗存。.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5.1万人 86平方公里 321324101 223800 0527 查看 双沟镇谷歌卫星地图

双沟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花园社区 ·泗洪旅游·泗洪特产·泗洪十大特产·泗洪十景·泗洪名人·泗洪 0

----

查看 花园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双东社区 ·泗洪旅游·泗洪特产·泗洪十大特产·泗洪十景·泗洪名人·泗洪 0

----

查看 双东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双南社区 ·泗洪旅游·泗洪特产·泗洪十大特产·泗洪十景·泗洪名人·泗洪 0

----

查看 双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双北社区 ·泗洪旅游·泗洪特产·泗洪十大特产·泗洪十景·泗洪名人·泗洪 0

----

查看 双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双淮社区 ·泗洪旅游·泗洪特产·泗洪十大特产·泗洪十景·泗洪名人·泗洪 0

----

查看 双淮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苗庄社区 ·泗洪旅游·泗洪特产·泗洪十大特产·泗洪十景·泗洪名人·泗洪 0

----

查看 苗庄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西岗社区 ·泗洪旅游·泗洪特产·泗洪十大特产·泗洪十景·泗洪名人·泗洪 0

----

查看 西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双沟社区 ·泗洪旅游·泗洪特产·泗洪十大特产·泗洪十景·泗洪名人·泗洪 0

----

查看 双沟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罗岗村 ·泗洪旅游·泗洪特产·泗洪十大特产·泗洪十景·泗洪名人·泗洪 0

----

查看 罗岗村谷歌卫星地图
双淮村 ·泗洪旅游·泗洪特产·泗洪十大特产·泗洪十景·泗洪名人·泗洪 0

----

查看 双淮村谷歌卫星地图
毛嘴村 ·泗洪旅游·泗洪特产·泗洪十大特产·泗洪十景·泗洪名人·泗洪 0

----

查看 毛嘴村谷歌卫星地图
草湾村 ·泗洪旅游·泗洪特产·泗洪十大特产·泗洪十景·泗洪名人·泗洪 0

----

查看 草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高套村 ·泗洪旅游·泗洪特产·泗洪十大特产·泗洪十景·泗洪名人·泗洪 0

----

查看 高套村谷歌卫星地图
周冲村 ·泗洪旅游·泗洪特产·泗洪十大特产·泗洪十景·泗洪名人·泗洪 0

----

查看 周冲村谷歌卫星地图
汤南村 ·泗洪旅游·泗洪特产·泗洪十大特产·泗洪十景·泗洪名人·泗洪 0

----

查看 汤南村谷歌卫星地图
刘符套村 ·泗洪旅游·泗洪特产·泗洪十大特产·泗洪十景·泗洪名人·泗洪 0

----

查看 刘符套村谷歌卫星地图
李庄村 ·泗洪旅游·泗洪特产·泗洪十大特产·泗洪十景·泗洪名人·泗洪 0

----

查看 李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双沟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经济开发区

  江苏泗洪经济开发区,位于县城北郊,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宁宿徐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濉河缠绕流过,宁徐公路纵贯其间,观音机场近在咫尺,南京、徐州两大都市商圈强力辐射。泗洪开发区2002年3月经市政府批准设立,2006年4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泗洪开发区成立以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基础先行、项目突破、机制创新、环境优化、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全县上下和开发区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工业突破战略,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发展开发区,全力打造创业最宽松、社会最文明、人居最安全和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三最四低”投资环境。开发区实行“政企合一、特区模式、封闭运行、实体运作、滚动发展”的管理机制;开发区管委会、招商局、软建办和考核中心“四位一体”、合署办公,对所有进区项目实行一条龙服务、一-收费、一套班子帮办、一套档案监督的“四个一”服务承诺,搭建高效率的服务平台,为投资者提供从签约、开工、竣工、投产到产中、产后的全过程、全方位服务;建立了“逢8”会办制度,由县领导对开发区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会办、交办,简化审批手续,明确收费标准,优化服务水平,提高帮办效率。   泗洪开发区总体规划由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设计,与县城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融为一体。委托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院对开发区进行新的规划修编,即将获得批准。经过六年多的不懈努力,16平方公里启动区基础设施累计投入16.8亿元,建成了“五纵十三横”的路网框架,实现了“六通一平”。目前,开发区运行良好,呈现积极发展的态势,累计进区项目426个,其中投产项目323个,就业人口4.3万人,形成了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械电子三大产业集群。2008年1-11月份实现业务总收入56.1亿元,同比增长60.5%;工业总产值53.2亿元,同比增长47.3%;财政收入3.89亿元,同比增长22%。   江苏省泗洪经济开发区以构建和谐开发区为目标,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将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办事效率,抢占客商服务制高点,做大做强开发区,把开发区建设为经济发达、技术进步、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工业新城。  

大楼街道

  2018年5月设立泗洪县大楼街道,大楼街道行政区域面积92.4平方公里,人口8万人,管理17个居委会 [1] 。   大楼街道位于江苏省泗洪县,2018年设立泗洪县大楼街道。以原青阳镇的三里、北新集、邓庄、大新、 [1] 小楼、大楼、花庄、周庄、陈嘴、丰湖、侯路、黄吴、面西、宏图、前场、隆源、分金亭17个居委会区域为大楼街道行政区域,大楼街道办事处驻大楼居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金沙江东路12号。  

重岗街道

  重岗街道成立于2018年,省政府关于调整南京市溧水区、兴化市、泗洪县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苏政复〔2018〕30号)设立泗洪县重岗街道。 [1] 以原青阳镇的早陈、董沟、徐沟、袁集、余庄、朱圩、顺河、梁庙、后陈、英李、中韩、王寿、朱井、大谢、刘洞、林场、果园、康泰、华沟、双洋、东江21个居委会区域为重岗街道行政区域,重岗街道办事处驻袁集居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金沙江西路35号。 [1] 重岗街道行政区域面积118.7平方公里,人口8.3万人,管理21个居委会。  

青阳街道

  青阳镇是泗洪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位于洪泽湖西岸、古汴河之滨,南距淮河30公里,古汴河、濉河穿境而过。北与金锁镇接壤,南与石集乡相邻,东邻孙园镇,西靠车门乡,与安徽泗县接壤。全镇下辖56个居委会、1个国营农场,1个园区管委会,2个社区管委会,总人口20.5万人。镇域面积262平方公里。    青阳镇是千年古镇,据《泗虹合志》载:“‘青阳’古国名,黄帝孙少昊青阳氏分支子于此”所以得名。青阳原本是复姓,是青阳镇最早姓氏记载,于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设镇。元代为关,明代为镇、清代为汛。抗日战争时期的1941年,0皖东北军政委会在这里设立青阳区委、区政府,1947年撤镇设市,1949年4月成立泗洪县,青阳镇为县委、县政府所在地,同时设立青阳区和青阳镇,1958年撤区、镇成立青阳人民公社,1962改为青阳镇,1983年成立青阳镇人民政府至今。    青阳镇水陆交通便利。宁宿徐高速公路纵贯南北,(青双路、青临路、洋青路、青宿路等)省道、县道密如蛛网,四通八达;汴河、濉河穿镇向东流入洪泽湖,由洪泽湖和运河通往南北数省。经宁宿徐高速公路至南京仅1.5个小时,离徐州观音机场仅1小时的路程,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近年来,青阳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各级党政组织,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思想观念大解放、招商引资大突破、镇区环境大改善、社会事业大发展、执政能力大提高”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县内率先,市内领先,苏北争先,三年经济再翻番”的总体目标,大力弘扬“团结拼搏、务实苦干、敢于创新、勇争一流”的青阳精神。全力实施“工业突破、三产兴镇、创业富民”三大发展战略,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城镇建设、社会稳定和计划生育四项重点工作,着力提高财政和城乡居民两大收入。经过全镇广大干群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苦干,开创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连续九年获得全县农村工作综合考评第一名,连续二年荣获宿迁市乡镇综合考评第二名,并荣获“省科技工作先进乡镇”、“江苏省文明镇”、“全国文明乡镇”、“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乡镇”、“全国2006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镇”等荣誉称号。.  

双沟镇

  [基本情况]双沟镇地处苏皖两省三县交汇处,是宿迁的南大门,江苏省百家名镇之一,中国名酒之乡。历史素有鸡鸣两省,犬吠三县之说,区位优势明显, 水陆交通便捷,宁宿徐高速公路、宁徐公路穿境而过,东濒洪泽湖,淮河、怀洪新河横贯东西。镇域面积86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积4.15万亩,辖9个行政村,8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5.06万。200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416万元,财政收入74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81元。2005年1--8月份,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2亿元,财政收入(剔除农业税)4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50元    [企业情况]截止到8月份,全镇新发展私营企业18户,个体工商户428户,累计分别达到88户和914户,全镇已形成酿酒、印刷、包装、纯净水、凹凸棒土、木材、大米和面粉加工为主的工业格局。在发展项目上,一是围绕传统工业,巩固发展酿酒业,全镇酿酒企业达52户。二是围绕酿酒业,大力发展配套工业,全镇纸箱、瓶盖、彩印等配套企业已达到34户。三是围绕农副产品转化,培植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达到了10户。    [特色产品和资源]巩固、拓宽林果基地建设,以草湾百亩林果示范园为核心区,向高速公路和宁徐公路两侧辐射、延伸。2003-2004年通过对草湾、周冲等村部分土地的流转,拓植林果1000亩,品种主要有李子、油桃、凯特杏、大枣等;    利用河道纵横、水域宽阔的优势,引导农民从事水产养殖,2004年底全镇有围网养殖面积3万亩,内塘养殖2300亩,网箱养殖面积12万平方米,,并且申报了1万亩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全镇水产品年产量6870吨。    [名胜名品] 座落在镇区的“陈毅元帅纪念馆”、“双沟惨案纪念馆”被列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产自于双沟镇的中国名酒双沟大曲享誉中外,有天下第一泉的美赞。    位于双沟镇东南8公里处下草湾猿人遗址,南临淮河,北滨洪泽湖,是河湖间的岗岭地带,海拔44.4米。1954年5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杨钟健教授在下草弯发现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新人股骨化石。1981年春,南京博物院考古人员又在其东南1公里的火石岭发现同期细石器遗址,面积1500平方米,出土有刮削器、尖状器等。下草湾猿人距今5万年左右,是江苏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遗存。.  

上塘镇

  上塘之称始于唐,地处苏、皖两省三县交界,北与车门相望,东与魏营镇接壤,南与天岗湖乡相连,西与安徽省五河县、泗县毗邻,苏皖边界线南北长达45华里,过境的官墩公路、天马公路十字型贯穿镇区,是泗洪县西南边陲中心城镇。镇政府驻上塘居委会,辖1个居委会、16个村委会,242个村民小组,12777户,5.3万人口。全镇面积133平方公里,耕地6539公顷。镇属岗阜地区,岗丘、洼地交错起伏,呈川字型,最高高程52米,最低12米,高度相差40米。境内有8面水库,40面塘口,宿迁市最大的向阳水库坐落于此。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2.44亿元,财政收入4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50元。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县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农业生产稳步推进,规模化、标准化越发显现。确立了主攻花生和西瓜,扩大养殖的产业化发展思路,搞好农副产品深加工。“春塘牌”花生种植面积达3万亩,果质优良,出油率高;西南岗牌甜西瓜,年种植面积2.5万亩,通过经纪人行销到全国各地;上塘大枣以个大甜脆,名闻全国。 “上塘贡米”历史上为皇帝专用,米质上乘,据说为上塘居委会、向阳村一带特殊的土质,特有水源使然;上塘畜禽资源丰富,是江苏重点商品牛养殖基地,全镇每年饲养秦川牛、西门塔尔牛3万头,出栏1.8万头。市场覆盖苏北、安徽、山东、河南等地;全镇养殖蛋鸡55万羽,日产蛋40万枚。日前,新品种青壳蛋鸡已成功落户即将大范围推广。    近年来上塘镇不断创设载体,提高小城镇建管水平,提升城镇承载力。全面动工兴建占地面积超100亩的综合农贸市场,粮食运转市场、商品牛交易市场三大专业市场,大棚面积达1万平方米,商住房面积达3.8万平方米。同时分段进行集镇区的基础设施的改造。全面启动人行道、下水道和门前的彩砖铺设。目前镇区面积现达1.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05万人,随着苏皖边境公路全面硬化、互通,边境贸易壁垒消除。实现边境贸易零碍障、全天候。现大集上市人口3万人,日交易额达400万元。    工业经济相对薄弱一直困扰着上塘镇的快速腾飞,举全镇之力启动民营工业园已成当务之急。现已在原有墙体材料厂的基础上,沿官墩线向东延伸2000米,南北两侧各延伸500米,规划面积200万平方米,完成“四通一平”基础设施,采取“筑巢引凤”的办法,吸引企业进园。.  

魏营镇

  魏营镇位于泗洪县西南方向,距泗洪县城15公里。历史悠久,《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辞典》称:“此地为三国曹操屯兵处、故得名”。该镇南与双沟镇毗邻,北与车门乡相望,东与瑶沟乡相连,西与上塘镇接壤,境内古文化遗存有豆冲古人类化石遗址,西周文化遗址,大夏文化遗址、吕布辕门射戟台、五营之哨遗址。全镇面积105平方公里,耕地10.5万亩,现有两个居委会和11个行政村,171个村民小组,3.6万人口。境内交通便利,宁徐、官墩、魏峰、魏车等4条高标准柏油路贯穿全境。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西瓜、花生、三麦、水稻、玉米等,“新科牌”无籽西瓜种植面积达3万亩,素有“西瓜之乡”的美誉,“魏营牌”甜糯玉米被江苏省农林厅认证为绿色无公害产品。家禽、生猪等养殖业也是该镇的传统产业。工业生产以建材、印刷、玩具、汽车配件、服装加工、粮食加工、食品加工等为主,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猛,2006年已发展个体工商户192户,私营企业21个。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镇区楼房林立,商铺鳞次栉比,已建成较大规模小商品市场和农贸市场,该镇已初步形成西南岗地区的商贸物流中心。    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2460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31250万元,财政收入8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50元。该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绩突出,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达标乡镇”。    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苦干三五年,总量再翻番”的奋斗目标,魏营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三化”化“三农”的发展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务实苦干,奋勇拼搏,使全镇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呈现出又快又好的发展态势。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抓手,积极发展高效农业。依托本地西瓜、花生等和养殖业的资源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把原来老化的西瓜品种改造成品质较好的京欣系列,全镇已推广1.5万亩。正在建设中的魏营镇农业科技示范园,占地100亩,园区总投资320万元,现已建成日光温室大棚6个,拱型钢架大棚35个,9组高标准连栋温室大棚等不同类型的温室大棚。该产业园生产的反季节辣椒、西红柿等农产品十分畅销。目前,该产业园已成为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和推广基地,贫困户种苗供应基地,贫困劳动力就地转移基地等,综合效益十分突出。.  

临淮镇

  临淮镇地处洪泽湖西岸,泗洪县城东南,呈半岛状伸入洪泽湖。辖5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2个养殖场,其中鱼种场具备四大家鱼育种条件和技术,总人口1.5万人。党支部22个,党员547人,其中农村党员378人,村干部56人,全镇陆地面积19.16平方公里,辖洪泽湖水面184.8平方公里。全镇螃蟹养殖面积6万亩,其中外湖网围养殖面积5万亩,内塘养殖面积1万亩。年产螃蟹3500吨,居全国乡镇之首,素有“苏北第一乡”的美誉。199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螃蟹之乡”,2002年被授予“中国名镇”的荣誉称号,是历届举办螃蟹节活动主要场地。    近年来,临淮镇党委、政府依托丰富的水产资源,“走水路,奔小康”。以中华绒鳌蟹为重点大力发展特种水产养殖业,并主动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不断探索水产养殖新技术、新模式,逐渐形成了以蟹为主,全面实施套养、混养、立体养殖的生态型、效益型养殖模式,特别是螃蟹产业极为成熟,螃蟹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链条紧密,螃蟹套养桂鱼、套养青虾、扣蟹培育等技术娴熟,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临淮东北2公里洪泽湖中的王沙岛,抗日战争时期是淮北抗日根据地兵工厂和新四军造币厂。在蓄水位13米时,岛陆地面积1.72平方公里,水面面积28平方公里,岛周围地质结构奇特,在坚硬的黏土层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黑沙,洁白的贝壳间杂其中,形成天然的黑色沙滩,水陆相间处,地势平坦,蓄水期水深没腰,自然形成一个露-场。目前临淮镇正致力于王沙岛旅游开发工作,与邻近的明祖陵、国家级湿地保护区、人类发源地之一下草弯、彭雪枫烈士墓园、老子山温泉共同形成一个具有极高生态旅游开发价值的理想之地。.  

半城镇

  半城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春秋时徐国国王徐偃王建都于此,古称徐城;南北朝时置半城镇,因古徐城墙犹存少半,始称半城。半城现隶属江苏省泗洪县,位于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西岸,地处泗洪县县境东南,距县城24公里。现辖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个集团式水产养殖类开发公司,总人口1.7万余人。是宿迁市首批达小康乡镇、文明乡镇、十强乡镇。    半城镇镇域面积83平方公里,其中洪泽湖水域面积60多平方公里,水产资源丰富,为全国水产重镇,水产品年产量达10000吨,主要水产品有:无公害洪泽湖大闸蟹、银鱼、龙虾、河蚬、野生甲鱼、鲫鱼及水生植物芡实、莲子、茨菇等。    半城镇坚持“工业兴镇”战略,积极兴办工业集中区,半城已规划一个2平方公里工业集中区,比邻洪泽湖,环湖公路穿境而过,区位优势明显,土地政策宽松,基础设施完善,达到“五通一平”,投资服务优越。半城镇特别鼓励、扶持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制定落实投资的优惠政策,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筑巢引凤,大力发展镇、村、户、外资企业。主要投资项目有:无公害农产品深加工;药品、渔具、饲料的生产;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来料加工、纺织等。    半城镇作为全省重点镇,狠抓镇村建设,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城镇基础设施功能日益齐全。半城毗邻洪泽湖,历史悠久,古迹、人文景观较多,旅游资源十分突出。半城人民正以开放的姿态、饱满的热情,欢迎国内外各界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兴业、经商贸易、探亲访友、旅游观光,共创半城镇的美好明天!.  

孙园镇

  泗洪县孙园镇位于风光秀丽的洪泽湖西岸,县城东郊,东隔濉河与洪泽农场相望,西接石集乡、青阳镇,南与半城镇、陈圩乡毗邻,北与濉河、原大楼乡相呼应,镇政府驻孙园居委会,距县城18公里,青临路贯穿全境,水、陆交通便利。全镇总面积1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61.7公顷,辖18个村(居)委会,268个村民小组,人口近5万,是泗洪县东南片七个乡场镇的中心。1996年该镇在苏北率先实现了镇村道路“柏油化”,镇区全面实现了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并建成了孙园、洋井、只头、崔集、车路口五个农贸市场,1997年分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江苏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全国民政工作优乡镇(街道)”和“江苏省科学技术先进乡镇”,1999年被0宿迁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首批小康乡镇”,2000年3月授予“宿迁市新型示范小城镇”,2004年先后被宿迁市-委员会、0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授予“宿迁市卫生镇”和“全省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集体”,2005年2月被江苏省农林厅授予“全省粮食生产先进乡镇”,3月被0宿迁市委、宿迁市人民政府授予“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乡镇”。    孙园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这里是红色的土地,也是革命老区。淮北行署党委曾设立于该镇的张塘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彭雪枫、邓子灰、张爱萍、江上青等都曾率部在这块土地上战斗、工作和生活过;著名的淮北中学就建立在洋井村,这所学校集教学、训练、战斗、组织群众支前于一体,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部队指挥员和地方党、政领导,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作出了特殊的贡献。这里的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踊跃参战、积极支前,涌现了象杜大娘(许爱民)等支前模范。近年来,勤劳智慧的孙园人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使古老的孙园面貌从根本上得到改观。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5亿元,工业总产值5.7亿元,财政收入3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950元。.  

梅花镇

  梅花镇南距泗洪县城10公里,北距宿迁市区35公里,西邻安徽泗县刘圩、黑塔两大镇,地域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9万亩,水域2.4万亩。全镇辖10个行政村(居委会),人口31500,其中农业人口27500人,城镇人口4000人。梅花有六千年的历史,因古时候九座梅花山上梅花繁茂而得名,梅花赵庄龟墩遗址经专家们认定该遗址为黄淮地区大型古人类生活部落遗址,是黄淮地区不可多得的古文化遗址,同时也是泗洪6000年文明的佐证。    近年来,梅花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年初制定的工作总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县委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梅花自身实际,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强镇富民为主题,以求真务实创新为根本,紧紧围绕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新目标,不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依托梅花“四大优势”、实施“四化”工程,强力实施强农富民发展战略,努力构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亿元,财政收入4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00元。2005年1-6月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432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89万元,工业增加值927万元,财政收入243万元,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个。.  

归仁镇

  归仁镇位于泗洪县的西北部,西接和安徽省泗县,北与徐州市睢宁县、宿迁市宿豫区毗邻,辖20个行政村(居),社会总人口6.02万人,镇域面积11700公顷,耕地面积6041公顷。200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06元。    归仁镇是江苏省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江苏省高品质棉生产基地、江苏省无公害小麦生产基地,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年均产粮4.15万吨、优质棉花1118吨,其中彩棉480吨、家禽33万羽、生猪出栏3万头,意杨栽植总量达350万株,全镇活木蓄积量10万立方米。七里村高品质彩棉生产基地、杨圩村万亩西瓜生产基地、江桥村千亩芦蒿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    归仁镇水陆交通便利,宁宿徐高速公路和205省道穿境而过,五级航道徐洪河横贯东西,南距泗洪县城20公里,北距宿迁市区27公里,至南京222公里,至徐州观音机场仅60公里。    目前,全镇已初步形成食品、纺织、木材加工等支柱行业。其中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6家,棉花加工企业3家,纺织加工企业2家。其中,上海客商投资300万元的宿迁仁春工艺品有限公司已建成投产,苏州客商投资2500万元的杰达棉业有限公司的棉纺项目即将建成投产。    “以诚招商,以信引商”是我们的一贯宗旨。发展中的归仁将以良好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招商政策热忱欢迎各地客商到我镇投资兴业,大展宏图。.  

金锁镇

  泗洪县金锁镇,又称金镇、金锁关,古为兵家要塞。地理环境优越,物产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口全镇总人口4万人,行政区域土地面积7800公顷,耕地4423公顷,水域面积3万亩。2003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6亿元,财政收入352.7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87元。    农业上,该镇土地为沙、淤泥二合士,非常适合各类经济作物的种植,是泗洪的老棉区,种植业以传统作物小麦、豆类、水稻为主,但近年来该镇围绕"做强林木板材业,调优种植业、培育壮大流通业、促进产业化升级"大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文章。主要以"三扩一发展"为手段。一扩油菜,复种面积达0.7万亩,二扩瓜菜,复种面积达到2098万亩。三扩棉花,面积达到1.1万窗。发展中药材种植,共种植中药材3000亩。在食用菌和花卉种植上也有较大程度的发展,分别种植了39万平方尺、500亩,问时该土壤也适应多品种树木生长,境内林木资源十分丰富,有 成片林1.5万亩,农田林网6万亩,多为意杨,木质优良,是木材加工业的良好原料产地。    工业上,紧紧围绕"工业兴镇"的目标,把发展工业经济和私营个体经济作为首要工作任务,通过招商引资、盘活闲置资产等举措,工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今年全镇实现工业产值2.6亿元,同比增长20%,销售收入2.32亿元,同比增长21.%,利税2900万元,同比增长28.3%, 列统工业增加值1660万元,同比增长32.8%。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我们把发展私营个体经济作为"强镇富民"的重要途径,实行领导挂钩服务制,扶大户、树典型,积极扶持,强化服务,大力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努力为私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优越的条件。目前全镇私营个体企业达到34户,全镇个体工商户达到348家,私营个体经济入库税收占全镇财政总收入达到26%。在洋青线两侧本着"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先后发展板材加工企业50余家,在全镇形成了以板材加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小城镇发展上稳步提高,商贸服务业发展迅猛。该镇按照全镇总体规划的要求,多措并举,筹集各方面财力,投资1.2万元建下水道250米:投资16.75万元铺设水泥路面5562平方米:投资19.2万元,完成 绿化7480平方米1投资6.9万元完成硬化2387平方米,完成镇区道路 两侧的绿化、硬化及配套设施任务,城区的美化、绿化、硬化、亮化稳步提高。.  

朱湖镇

  泗洪县朱湖镇位于洪泽湖西岸,西接宁宿徐高速公路,面积73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个林场,4万人口,6万亩耕地,土地肥沃,徐洪河、安东河、利民河、利东河等四条流域性河道穿境而过,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蔬菜之乡、林木之乡。     朱湖镇盛产鲜活水产品,有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万余亩,优质大米生产基地4万余亩。目前该镇已形成蔬菜生产、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林果生产四业并举的农副业发展格局,被确定为江苏省无公害蔬菜基地,注册的“朱湖”牌萝卜,于2002年被江苏省确定为无公害产品。全镇林业资源丰富,现有林网4.5万亩、林木205万株,木材蓄积量85万立方米,被省绿化委员会授予“江苏省国土绿化最佳乡镇”称号。近年来,全镇围绕富民强镇、生态兴镇的发展战略,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大力实施工业突破战略,积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初步形成了大米加工、木材加工为主的工业格局。    朱湖镇是革命老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曾在该镇新行圩战斗、工作、生活过,新四军四师九旅在臧桥村成立,泗宿县政府也设在这里,红色旅游资源极其丰富。近年来,该镇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工作,积极推进依法治镇,努力打造平安地区。    热情、好客的朱湖人民诚邀天下有识之士到朱湖共谋发展。.  

界集镇

  界集镇地处泗洪县城东北20公里,东濒成子湖,徐洪河、安东河沿镇南方东入洪泽湖,楼尚线、界洋(洋河)线穿境而过,境内水陆交通便捷,是龙集、太平、界集、曹庙、朱湖5个乡镇的重要物流中心和农副产品集散地,该镇总面积96平方公里,42809人,镇区建成面积 2.1平方公里,3.1平方公里起点规划已经启动。近年来先后 后被省政府授予"绿化先进乡镇"宿迁市"新型小城镇"、 "卫生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乡镇"、"体育先进乡镇"、"教育先进乡镇"等称号。   界集镇是农业大镇,耕地面积5848公顷,近年来, 该镇立足镇情,狠抓招商引资,实现工业突破,在以粮油、 木材、服装、建材等加工为主体工业格局基础上,2004年引进浙江阳光营养集团总投资2800万元的粮食加工业已 在安东河边、楼尚路旁动工建厂。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稳健扎实,以杨岗科技示范因为依托,建成了万亩优 质梗米、千亩花卉和食用菌、千亩河藕、80万羽肉禽、3 万亩围网养殖等5个基地。由于区位优势明显,私营经济 发展迅速,全镇私营经济及个体工商户600多家,其中吸引县内外112户客商在界集落户,商贸区农产品丰富,市场繁荣,集贸市场年贸易总额在7000万元以上,镇区楼群集经营、加工、居住为一体,分为百货、服装、饮食、 农资、五金、家电6个功能区,新的上档次农贸市场和商 业步行街正在筹建中,   社会事业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抢抓省政府筑路扶持机遇,2004年新铺设界集至山头、安东、姬楼等三条镇村 主干道水泥路18.1公里,界集至王滩、界集至颜圩及王墩三条镇村水泥路正在修铺,全镇42.4公里村村通水泥路规划可望近年内完成。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小学、中学、成教中心获市、县多项荣誉称号,教育工作被市政府授予"教育先进乡镇"。.  

太平镇

  太平镇位于泗洪县城东35.20公里处。东临成子湖,北界集镇接壤,西南部和南部分别与洪泽农场及龙集镇隔河相望。总面积7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17.6公顷,水域2000 公顷,湖岸线达10.2公里。所辖15个行政村,其中含3个居委会,2个养殖场,共7100户,总人口32000人。    建国前,乡境先后属泗阳、泗县两县管辖,1941年随着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成立大平乡,时属淮北泗阳县,1949年泪泗洪县成立后,划归泗洪县辖,1958年与龙集合并为龙集人民公社,1962年分开,于2000年8月撤乡设镇。    特色产品    2004年,在战胜洪涝灾害,坚持生产自救的情况下,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330万元,财政收入242万元,人均纯收入3100元。目前,已拥有三大特色产品:一是名闻遐迩的"太平粉丝"。全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已形成规模,于2004年通过省级认证的3万亩绿色食品山芋深加工基地进一步巩固,太平因拥有苏北最大的粉丝市场而成为名副其实的"粉丝之乡"。二是无公害稻田养蟹。近年来,太平镇水产养殖业正在向名特优新品种迅猛发展,内塘特种养殖7公顷,无公害稻田养殖300公顷,外湖固栏养殖1000公顷,年产值突破2200万元,使太平同时获得"鱼米之乡"的美誉。三是"生态银行"桑蚕果树中药材。随着林经生产的稳步发展,10公里蚕桑经济带和千亩果树中药材立体套作示范园,凸显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产品在省内市场供不应求。    资源和企业    太平是一个农业大镇,具有相当雄厚的资源潜力。一是有充足的粮食资源。年产小麦16500吨,水稻13750吨,大豆500吨,花生3000吨,可供发展粮食加工业和养殖业; 二是有大量的木材资源,全镇树林存量达47.5万棵,森林覆盖率、村庄覆盖率分别达281%和84.4%,利于发展木材加工业;三是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随着土地大面积流转和机械化作业程度普遍提高,全镇至少有15000名劳动力从农田中解放出来,另谋职业,因而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好去处。    太平的工业经济正在蓬勃兴起。近年来,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工业突破的工作方针,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首要工作任务,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招商引资。.  

龙集镇

  龙集镇处在洪泽湖和成子湖的文汇处,由原典型的渔业乡成河乡和龙集乡合并而成,水陆交通便利,陆地面积 101平方公里、滩涂水面15万亩,耕地面积6万亩,已开发的水产养殖水面4.5万亩。全镇辖10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3个养殖场、1个航运公司,1个林场,人口4.05 万。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8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0元。2004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宿迁社会治安安全乡镇。    龙集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湖区文化,历史土曾被誉为"千古龙飞地,万里集贤处”,人杰地灵,资源和物产丰富。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带领全镇人民发扬"团 结一心,负重拼搏,求真务实,争创一流"的龙集精神, 制定了"渔桑并举固基础、内培外引求突破、两手齐抓促发展"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积极调整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三个文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    龙集镇是典型的农业大镇,粮食以小麦、水稻为主品种,农民收入主要来源是土地和水面。水产养殖是龙集镇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节域内滩涂广阔、水网密布、沟河水系配套,人均养殖水面已达到1.5亩,年水产品总产量为2000吨,渔业产值7500万元。全镇半数以上的人口从事水产 生产,与之配套的术产品加工业以及其它各业个体私营经 济友展迅速,形成了水产品加工、储藏、销售一条龙体系。全镇水产经济人400人,个体工商户155户,个体私营企 业21个。杨树是近几年龙集的一个新兴产业,全镇有林 地2.8万亩,杨树350万株,现有木材蓄积量40余万方。龙集已成为典型的螃蟹、杨树产业大镇。    龙集镇个体私营经济及招商引资发展势头强劲,2005 年招商引资已经投产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两个一宿迁 市洪泽湖生态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和宿迁市多利达木业有限公司。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镇区面积已扩展到2.5平 方公里,镇区共建楼房420憧,新拓环镇路8500米7镇 级道路全部黑色化,村级道路水泥化砂石化,村村通上自来水,纯渔业村以及所有的养殖区全部通上电话,全镇共 放装电话4800门,有线电视网己辐射全镇85%的村组,调频广播覆盖全镇。.  

四河乡

  四河乡位于泗洪县城西南,地处苏皖两省三县交界的淮河岸边,四面环水,土壤肥沃,素有“蔬菜之乡”、“梨柳之乡”美称。北有名酒之镇——双沟,东有古猿下草湾人遗址,西有虎踞龙盘的浮山堰,雪枫堤环绕四周,四五省道贯穿东西,水陆交通十分方便。全乡总面积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39.73公顷,辖12个村委会,2个养殖场,有140个村民小组,7802户,3.4万人口。    发展目标:一年取得突破,三年打好基础,五年实现跨越。    工作思路:    工业上,全员招商,全民创业,内培外引,全力突破工业。    农业上,做大做强蔬菜特色产业,发展养殖大户。    城镇建设上,依托双沟,辐射全乡,吸纳周边。双四路西侧建工业区,东侧建居民区,逐步建成从双沟大桥到淮北大堤十里长街。建沿双四路工业带,沿双四路居民小区,集聚人气;建大坝蔬菜批发市场和四河商贸小区,扩大集镇区,提升商气;建绕乡三环路,形成四河“10分钟生产生活圈”, 营造活气。.  

陈圩乡

  陈圩乡位于日出斗金的洪泽湖西畔,总面积88.2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场),总人口3.6万人,耕地8.7万亩,水域近6万亩,青临公路穿腹而过,境内有春秋挂剑台遗址,传说“王母娘娘水漫泗洲城”时,因拂袖圈圩保生灵免遭涂汰而得名陈圩;水乡陈圩滩涂资源丰富,是泗洪县主要水产养殖乡镇之一,革命老区大王庄原新四军四师驻地,军民渔水情深的佳话在老区广为流传。近年来,陈圩乡党委政府通过调活、调优、调大产业结构,已形成“湖洼圩区攻水产、岗坡平原拓林果、人留一亩产粮田、余下发展经济园”的板块经济结构格局。水产养殖面积达1.5万亩,水产养殖正向精养、特养、养大蟹、大养蟹等多元化方向发展,仅螃蟹年产量就达1000吨,成为陈圩经济的“半壁河山”;以南京林业大学为技术依托,美洲黑杨的繁育也日趋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是宿迁市唯一受国家林业部表彰的营造“绿色银行”先进乡镇。同时陈圩乡还是“泗洪大枣”的主产地,所产“泗洪大枣”以个大、甜脆、肉嫩而深受广东、深圳和香港等全国各地客商的青睐,陈圩无花果以其独有的营养和药用价值令陈圩人民引以自豪;在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和招商引资大潮中蕴育而生的“洪泽湖贡米”、“绿禾精米厂”、“天龙面粉厂”“守凤米面厂”等崭露头角,在米类中堪称“独秀”,打响了陈圩发展绿色农业的品牌战。现在陈圩乡正在在调整产业结构,在2006底将建成陈圩乡长毛兔养殖基地。    “日出斗金洪泽湖,人杰地灵陈圩乡”。陈圩乡三万多人民正在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大潮中,并竭诚欢迎全国各地客商到陈圩投资兴业。.  

峰山乡

  峰山乡地处泗洪县城西南,位于苏皖两省三县交汇处。东临名酒之乡-------双沟镇,西靠天岗湖乡,南接四河乡,北与魏营镇相邻,距宁宿徐高速仅8公里,境内有怀洪新河,水陆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乡辖9个村,1个居委会,5450户,25060人。总面积52.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00公顷,拥有水面1060公顷,人均耕地0.08公顷。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9亿元,财政收入12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050元。全乡呈现出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协调发展、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和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一、特色产品和资源    峰山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发展高效农业为增加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来抓,不断优化种养结构,扩大种养新技术,培植亮点,辐射全乡。在粮食生产上,全面推广实施种子纯良化,耕作机械化,种栽科学化,施肥配方化,以及无草害工程等。特色农产品为小麦、西瓜、花生、“山峰”牌烤山芋等。2003年粮食总产量5917吨,2004年粮食总产量13200吨。在多种经营生产上首先突出养猪、养鸭这一块,2003年全乡养猪7100头,2004年全乡养猪7400头,培育养鸭大户59户,饲养肉鸭48万羽。通过逐年扩大种植规模,2003年全乡种植蔬菜210公顷,总产量412吨,2004年全乡种植蔬菜380公顷,总产量11360吨。   二、企业情况    全乡围绕“工业突破,内增外引”的工作思路,积极大造新的发展平台。强化工业扩量增效,实施“筑巢引凤”和“项目扶持”的方法,建立“工业项目负责制”。到2004年底全乡企业总个数127个,个体工商户285户,峰山有近20平方公里的地表下贮藏着丰富的黄砂、膨润土,初步勘察贮存量两项资源约1亿吨,开采和加工黄砂、膨润土是投资小,见效快的项目,将来逐步形成以面粉、黄砂、白泥等为主体的工业体系。2003年乡镇企业总收入8262万元,2004年乡镇企业总收入8836万元。到2004年全乡外出务工人数达6800人。招商引资工作迎来新的突破,目前已引进项目32个,累计引入外资5900万元,其中有鑫美车业有限公司、荣建制衣、亿申玩具和凯达电器成套有限公司等4个大型项目落户县工业园区。峰山乡小城镇建设起步较快,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小城镇建设资金的投入,年递增始终保持在12%以上。.  

天岗湖乡

  泗洪县天岗湖乡地处全国四大淡水湖之一——洪泽湖西岸,人文汇萃,天华物阜,深藏种类齐全的松林庄古人类化石,流传着汉高祖“垂缰救主”的美丽传说,天岗湖银鱼更以其独特的品种在明代即成为贡品。交通便利、气候宜人,环境优美,距宁宿徐高速公路仅15公里。人口3.2万,版图面积90.6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5.7万亩,水面积1.9万亩。天岗湖就拥有水面积1万多亩,水质好,无污染,可供大面积开发水产养殖和生态旅游。境内膨润土资源丰富,储量大、品位高、亟待开发。同时拥有油桃、苹果、葡萄等优质林果面积5000亩,“天罡”牌系列果品以其“艳、香、甜、脆、爽”,文明遐迩。现有木材加工、面粉加工、塑料制品、膨润土加工等工业、企业15家。电力充足,供水体系完善,电信、文化、教育、卫生设施完备,经济发展软环境宽松,税费政策优惠,劳力充足,招工便利,已建成汤庄、联淮两个工业集中区。天岗湖乡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吸引各界有识之士前来考察观光,投资置业,共创辉煌。.  

车门乡

  车门乡是苏北地区的一个农业大乡,地处苏皖两省交汇处,泗洪县城近郊,境内宁宿徐高速公路,省际主干道泗宿公路贯穿南北东西,新汴河、奎濉两河流空境而流,交通便利,水利资源丰富;辖区8个行政村,社会人口27498人,其中农业人口24464人。近年来,全乡广大干群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认真按照本乡确立的“思想大解放,工业大突破、项目大推进、结构大调整、村镇大建设、事业大发展、财政大聚集”的工作思想,解放思想,与时俱过,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全乡的两个文明取得丰硕成果。    车门乡的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经过了一具历史时期、几任政府的努力,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趋向、相对独立的产业,近些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步伐不断加快,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当地的区域特色经济格局和模式得以进一步显现,并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展现出了生机和活力。特别是工业突破战略的实施,当地的闲置资产得到盘活,产权制度改革的大力推进,工业突破主体战略思想勾画出当地经济大发展,大跨越的宏伟蓝图,人们渴望在本地大力推广波尔山羊、三元杂交猪饲养技术的愿望日益强烈,本地特色农产品亟待寻找新的市场发展空间,一种农业特色经济格局和模式从朦胧中渐渐清晰起来,出现了发展与开发的增长高峰期,这些有利因素为本地区域特色经济带来了更为持久、更为协调的快速发展。    农业结构日趋合理。按照“突出重点、放在亮点、培育示占、巩固支点”的农业结构调整思路,逐步建立了总量适度、布局合理、优质高效益的目标。培育出了乡科技技示范园、王沟蚕桑基地、岗朱西瓜带、大刘绿色蔬菜生产示范片等一批农产品生产龙头。蚕桑、银杏、芦荟、反季节蔬菜、西瓜、林果等农业种植品种一俱全,享有“蚕桑、银杏之乡”、“西瓜、芦荟之园”的美誉,巩固提高了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等品种的基础地位,境内一片“瓜果香、蚕桑俏、蔬菜美、鱼虾跃”的喜人景象。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三元杂交猪”、“波尔山羊”、名贵品种“梅花鹿”等科技会计师较高的养殖品种在当地不断发展推广,兔、鸡、鸭、鹅的饲养量稳中有进。林业生产蓬勃发展。全力推进了“杨树产业年”活动,近万株绿勾通通道新植林,庄台新植林、城乡四旁植厚的经济发展底蕴加上本地广大干群的创新的思维,开辟出了开辟出了本地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区域特色农业的崭新途径。.  

瑶沟乡

  瑶沟乡位于县城南郊,奎滩河西岸,东隔奎滩河,下河与石集乡相望,南与双沟镇接壤,西与魏营镇毗邻距县城仅5公里。徐宁公路、宁宿徐高速公路分别纵穿境内,泗洪通往安徽等地的西南出口官墩路横穿过境,境内有新汴河,付圩引河两条河流。现辖7个行政村,7个全民队,总面积69平方公里,耕地2733.30公顷,总户数5496户,总人口23518人。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2.53亿元,财政收入1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52元。    【农业建设】    瑶沟乡具有独特的交通优势,围绕富民强乡目标,全乡 沿宁徐路、宁宿高速、新汴河,付圩引河,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以农业市场建设带动农业特色化,以特色农业带动农业规模化,积极适 应,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根据国内外市场行惰,选准农业发展项目, 全面实施"一个稳定,四个带动"工程。一个稳定即:大力开发全乡水 域,稳定水产生产,全乡水产养殖面积13000亩。四个带动工程即:一 是以西瓜市场为依托带动以西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2005年全乡西瓜 种植面积15万亩,花生6000亩,山芋1万亩。二是以搬兔养殖带动家 禽、家畜养殖,全乡獗兔养殖发展到5万只。三是以大-庄村芦高种植带 动北部蔬菜园及全乡蔬菜生产,全乡发展芦富种植面积1200亩,蔬菜 3000亩。四是以杨树栽植带动沟、渠、路、荒滩、废地的开发,全乡栽 植杨树120万株,开发荒滩居地3500亩。2004年农业总产值1.67亿元, 粮食总产量29689吨,油料总量610吨,蔬菜总量7341吨,西瓜产量 5115吨,水果产量180吨,生猪出栏3.43万头,家禽32.53万习习,成片林面积380公顷。    【工业建设】    以工业集聚区为依托,全乡工业经济呈现蓬勃发展的势 头。瑶沟乡工业园区建于2002年,规划面积二平方公里,分南北中三 区。中区以乡政府所在地的瑶沟街为中心,沿老徐宁路线两侧发展,南 区以官塘的西瓜市场为中心,沿徐宁高速公路两侧发展,北区为新建园区。瑶沟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齐全,几年来,乡政府通过多种渠道集资、 融资,使之达到水通、电通、道路和排水系统通畅。同时有地方政府的 一系列优惠政策,加之地方群众亲商、爱商的良好风气,该园区确是一 个交通便捷、环境优良的投资去处。瑶沟的区位优势明显,一贯按照"软环境创一流,硬环境上水平"的原则去吸引客商,对待客商。.  

石集乡

  【概况】泗洪县石集乡位于风光旖旎、日出斗金的洪泽湖畔,距县城南10公里处,腰缠汴、溧二河,肩顶毛、柳两山,青城线贯穿全乡南北,水陆交通便利。这里水草丰盛,沟河纵横,是个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全乡辖9个行政村,88个村民小组,总面积89平方公里,人口2.3万人。    【特色产品及资源】该乡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推行“田中长水稻,沟中蟹鱼虾,埂上种菜瓜”的主体种养模式。全乡稻田养殖塘口1.5万亩,蟹塘配套设施完善,塘内亩产水稻500公斤,鱼蟹虾超50公斤,塘埂发展“泗洪大枣”、石榴等水果,同时发展林木、牧草等经济作物以及水禽,实行鱼、蟹、虾、螺、稻无公害生态混种养,充分发挥立体空间效应。同时,打造“腾蛟牌”大米品牌,让“腾蛟牌”大米打入都市超市。    【企业情况】该乡紧紧围绕“工业突破,内培外引”的工作思路,实施“筑巢引凤”和“项目扶持”的方法,千方百计吸引外地客商来投资兴业,鼓励本地能人依据当地资源发展精米加工,木材企业,2年内共引进乔友玩具、华泰羊绒、奥派服饰等项目进入县工业园区,全乡个私企业飞速发展。目前全乡私营企业300户,利税1000多万元,今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95户,逐步形成了以预制建材、食品、精米、木材加工等项目为主的工业格局,尤其是乡民营小区内的申越木业有限公司投资超亿元、年产120万元的宿迁康尔洁卫生巾厂已投入生产,计划投资350万元的石集乡塑钢厂一期工程已安装完毕,投入生产。.  

城头乡

  泗洪县城头乡位于风光旖旎、日出斗金的洪泽湖西岸,三面环水,一面和古汴河相偎依,距县城东南18公里,境内耕地面积6.7万亩,全乡面积为143.3平方公里,其中水面滩涂65.3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9个林业分场,总人口2万人。   一、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城头乡西周至春秋期间,为古徐国都城所在地。1956年初建省淮阴专区洪泽湖林柴总场,1969年改为城头林柴场,隶属泗洪县,1996年6月8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城头乡1998年城头乡被宿迁市委、市政府命名为首批达小康乡镇之一。2003年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00元,财政收入320万元,获得省、市、县共17项表彰。   二、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境内有著名的省级洪泽湖杨毛嘴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成产鱼、蟹、青虾、莲藕等20多种水生动植物;近年来,城头乡立足乡情,瞄准市场,按照“产业调优、质量调好、规模调大、效益调高”的发展目标,依靠资源优势,巩固水产、水稻、水禽、林业生产为主的 “三水一林”经济格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工业突破,不断扩张经济总量。目前为止全乡共拥有水产面积3万亩,其中稻田养殖2万亩,各种水产品年产量达170万公斤,螃蟹、青虾总量达150万公斤,年产值0.68亿元,占全乡总产值40%以上。目前,我乡尚有可开发利用的浅水滩涂10万亩,可以养殖鱼、虾、蟹、蚌等各种水产品;全乡土地面积6万亩,属沙壤土质,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因为机电马力充足,灌排方便,因此,是远近闻名的高产、稳产地区。同时,由于大片成片林形成了天然隔离带,因而又是农业制种的最理想基地。全乡水稻面积5.5万亩,1998年,稻田养殖生产的“蟹园”牌大米在宿迁市唯一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2001年,有1020亩田块获得了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认证中心(OFDC);城头水多、草多、粮多,为发展以水禽为重点的家禽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有条件,现形成了汴河、西溧河2条养殖带,年家禽出栏量在200万羽以上,并成为全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群众增收的重点项目之一;2万亩成片林,1万亩农田林网,近30多种树木,活立木蓄积量4万立方米,年递增活立木380立方米,轮伐成材林2000多立方米;9000亩宜林地正在改造成速生丰产林基地,形成了营林的良性循环,现在的意杨和侧柏等10多个品种,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  

曹庙乡

  曹庙乡位于泗洪县东北角,东濒成子湖,北与宿城区屠园乡接壤,境内岗洼平原交错。辖11个行政村,189个村民小组,8275户,35500人。总面积96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4845公顷。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6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95元;2004年考核获乡镇进位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乡村道路建设、环境保护三项工作均跨入全县前三名。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基础上,推进和发展食用菌产业,种植双孢菇408万平方尺。农业总产量1.95亿元,同比净增2216万元;粮食总产量39635吨,水产总量2140吨,生猪饲养量3.3万头,家禽出栏65万羽。当年新增个体工商户106户,入库税收92万元,同比净增8万元;招商引资1860万元,同比净增260万元;工业销售总产值9109万元,同比净增2020万元;实现增加值3010万元,同比净增672万元。实施小城镇“四个一”工程,铺设西环路1050米,建成商住楼58间,建成占地1.3公顷的农副产品集散交易市场。实施“科教兴乡”战略,引进科技项目24项,计划生育走出“重管乡镇”行列,大病统筹覆盖率85%以上,铺设乡村水泥路36公里,居全县第一,使用低氟卫生水3.3万人,占总人口98%以上。.  

洪泽湖农场

  江苏省洪泽湖农场(原江苏省洪泽农场)位于泗洪县东南部,洪泽湖畔。是一个集农、工、贸、种、养、加于一体的国有大型企业。面积92.69(一说91.47)平方千米,人口0.84万人,驻车路口。森林覆盖率达23%,境内拥有江苏省最大的鸟类(白鹭)自然保护区。   解放初为安徽省地方国营洪泽湖农场,属安徽省公安厅管辖。1957年,江苏省国营农场管理局正式接管安徽-农场,并在此续办国营机械农场。1965年,因海防需要,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决定泗洪县境内的洪泽湖农场与滨海县境内的大有、东直、民生、新荡、潮河五个-农场(俗称北五场。前身是新人农场,1952年在滨海县境内组建,隶属华东军政委员会公安部。1954年更名为苏北建设农场。1956年根据公安部指示,撤销建设农场,改为五个-农场。)对调。1966年,正式成立江苏省地方国营洪泽农场;对内先后更名为“江苏省第一劳动改造管教支队”、江苏省淮阴监狱、江苏省洪泽湖监狱。  


双沟镇特产大全




双沟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