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漳州 >> 华安县 >> 丰山镇 >> 浦西村

浦西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浦西村谷歌卫星地图)


浦西村简介

  浦西村系漳州市华安县丰山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华安县南端,在风景秀丽的九龙江畔上,东面与玉兰村交界,西与漳州市立兴罐头厂、制糖厂接壤,距丰山镇政府4公里,南面就是九龙江,江对岸是福建省水文观测站,北面有潭口火车站,鹰厦铁路贯穿东北穿过。距漳州市区25公里,距华安县城65公里,距长泰县城20公里。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0.6平方公里,全村五百多人口,一百四十多户,辖有两个自然村。
   [村风村貌]该村风景优美秀丽,村道水泥纵横通畅,村周围荔枝、龙眼等果树茂密成荫。在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平安村成绩显著,多年被镇、县两级政府评为文明村、示范点。
   [历史人文]浦西村原属龙溪县管辖。旧称福建漳州府二四都浦西保,浦西村始祖“开漳圣王”陈元光,陈元光唐朝时随父陈政入闽平定蛮乱,父病故继承父职,统领点兵,后奏请唐朝廷,建置漳州府(公元669年),至北宋仁宗天圣年间(公元023年),陈元光后裔十五世陈援从分居,开居浦西社(浦西村),距今983年。
  [建筑景观]建庙奉记威惠庙龙湖祖。州府-每年春秋两祭,在江畔上立石碑;诸-行至浦西接官亭(浦西亭)过江境界“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步而恭祭之”。现浦西威惠庙幸存在,经多次整修,仍保持着明、清古代风貌,每年众多香客,组团到往威惠庙(简称浦西大庙)挂香朝拜,敬仰祭记朝拜陈圣王的民众络绎不绝,这对闽台习俗和文化交流起着很大作用。
   [物产经济]浦西村位于漳州郊区交界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优越,水陆交通便捷。这里盛产香蕉、荔枝、龙眼,还有甘蔗和水稻,是浦西村的重要农业。农产品很快运住各地,增加农民收入。改革开放以来,浦西村农业多种经营、全面发展,不断增加经济收益,朝着小康生活迈进!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629101 363000 0596 查看 浦西村谷歌卫星地图

浦西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浦西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玉胜村

  玉胜村系漳州市华安县丰山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华安县南部,东与丰山镇芹坂村接壤,西与丰山镇玉兰村顶班山相邻,南和丰山镇玉兰村寨顶自然村交界,北连丰山镇康山村。距漳州市25公里,距华安县城70公里,距长泰县城20公里,离丰山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   [村落与居民]玉胜村现全村人口630人,151户人家,辖3个村民小组。   [村风村貌]1993年被评为县先进文明村。   [历史人文]玉胜村旧属龙溪县管辖。元朝时,元泰宣皇帝丙子年从龙海县角美镇石尾村开支到碧溪柳长洲,明洪武甲子年因水患,从碧溪柳长洲搬迁至玉胜村定居繁衍,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建筑景观]玉胜村现留有清朝时建成的祖厝一座,祖厝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分上下两落,结构严谨。癸末年(2001年)新建一座庵庙(金雀宫)拜祭大道公,香火旺盛。   [物产经济] 盛产荔枝、香蕉、甘蔗,种植蔬菜,养殖业有猪及淡水养鱼。   

玉兰村

  玉兰村在华安县最南端,是漳州市华安县丰山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四个县区的交界地带。东与长泰县接壤,南隔九龙江与芗城区想望,东南现龙文区相邻。距漳州市区20公里,距长泰县城12公里。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9.23平方公里,全村人口3600余人,980户,辖5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玉兰村旧属龙溪县管辖,古称漳州府龙溪县浦西保二十五都玉兰坂。玉兰属黄天从派八房六世祖均实支系,始祖明智公于元朝至元二年(1336年)从龙溪县石美观音亭后(今龙海市角美东门),迁入龙溪县九龙江北溪柳长洲居住。明智公生三子,长暵阳,次暵昭,三暵暄。明洪武17年(1384)年,特大江水冲毁柳长洲,三房子孙生则迁移三地(暵暄公肇基玉兰村,暵昭公肇基乌岩村),始祖暵阳公肇基玉兰坂,历26世,支支繁衍,至今已600余年。清顺治九年(1652年),玉兰黄氏九世孙黄居中高中进士,出任甘肃省灵台县令,被太后收为义子,封太子太保,后被朝廷派回闽南治理倭祸,执尚方宝剑,可先斩后奏,后不幸殉难于海盗。   [建筑景观]玉兰村现留有三处古建筑:追远堂,光裕堂,进士第。追远堂黄氏祠堂,为六世祖晦公(明弘治年间。约1490年)所建,面宽10.48米,进深18.55米,建筑面积194.4平方米,为二进式硬山顶。墙体为红土,石灰,红糖等物混合夯成,历时500余,仍完好无损。光裕堂为玉兰黄氏祖厝,系七世祖光渊公(明嘉靖年间,约1530年)所建,面宽18.15米,进深23.06米,建筑面积418平方米,   为二进式砖木构筑。该祠于清朝嘉庆初年被大火焚为平地,至同治九年(1870年)再按原来规模在原址重新修建而成。清朝末年,光袷堂辟为学校,民国时期即成为玉兰小学所在地,一直延续至今,培养出大批有作为的社会人才,1995年春,全村集资重修光裕堂,与玉兰小学的新校舍连成一体,蔚为壮观。   进士第是玉兰黄氏孙黄居中进士所建(清顺一康熙年间),是一所官厅与民居相结合的宅第,面宽30.71米,进深35.10米,建筑面积1080平方米,为三进式砖木构筑,占地面积3.3亩,前有鱼池,后有花园,内部布局九厅十四房十天井,前低后高,排列对称和谐,结构方正严谨,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数百年前,玉兰人对村居的建设布局已相当科学合理,从玉兰大社的建筑来看,大社的村舍依一条南北走向的小山坡而建,沿坡两便建一条南北走向的小街,成为全社的中轴线,街道铺着花岗石石板。街道旁为商贾店铺,街两侧各有数条东西走向的石路,路旁的房子大多南北向,朝南的面向九龙江,朝北的面向玳瑁山。村舍的每个角落都留出较大的空间铺建埕场,诸如“前面埕”,“砖仔埕”,“小宗埕”,“石埕”,“学仔埕”等等,做为操办红白事场所,人群聚集之地,曝晒人物之用。房舍鳞次栉比,整齐方正,很有规律,两座祖祠与进士第构成三足鼎立,别具匠心。   [物产经济]玉兰村位于地势平坦的九龙江畔,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暧夏热,降水丰沛,土壤肥沃。盛产芦柑、坪山柚、文旦柚、香蕉、龙眼、荔枝、甘蔗、橄榄等亚热带水果,自古以来就是遐尔闻名的水果之乡,村舍绿树掩映,四季佳果飘香,物产丰饶。   

红岩村

  红岩村是漳州市华安县丰山镇的一个行政村,是丰山镇四个镇直村之一,地处九龙江北溪下游北岸,位于漳州市西北部,华安县南部,距华安县县城60多公里,东距长泰县县城20多公里。水泥路村村相通,交通十分便利。   [村落与居民] 红岩村村落面积1.8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415人,105户,辖两个自然村,两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 红岩村原属龙溪县管辖地,始祖杨景玉公于明末定居丰山至今已有600余年,繁衍分支红岩村。   [建筑景观] 红岩村现留有明代建成的庵庙一座,庙大门上嵌着石牌,刻有“武当宫”三字,明朝时的石雕香火炉至今犹存。留有一座长方形古代民居楼,二口古水井依然保留完整,井水不枯,清凉甘甜。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庵庙的进香日,进香时要举行盛大的庙会,神像巡回,舞狮子,唱大戏等,热闹非凡。1998年修建一座观音庙,香火旺盛,来此进香除本地香客外,还有漳州、平和、南靖等异地香客。   [物产经济]有香蕉、龙眼、荔枝、柚子,养殖资源丰富,大力发展养殖业,有猪、鸭、鱼等。   

龙径村

  龙径村系漳州市华安县丰山镇的一个行政村,地处华安县南部,漳州市郊以北,濒临九龙江北溪下游北岸,水泥大道四通八达,距漳州20公里,距华安县城70公里,距长泰县城20公里,距丰山镇政府4公里,东与丰山镇浦西村相连,西与丰山镇后壁沟村接壤,北与丰山镇玉兰村西山自然村相邻,现与浦南镇福星村隔江想望。   [村落与居民]龙径村村落面积5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600多人,661户人家,辖13个村民小组。   [村风村貌]村里各角落大小街道,均由原来的石板路改成现在的水泥路,村民居住的平房由原来的土质墙变成了钢筋水泥结构的楼房。村里还有一家日榨五百吨蔗量的糖厂,一家草酸厂。一家立兴食品罐头公司。华安县第三中学也座落在龙径村,村容村貌整洁,民风淳朴。   [历史人文]龙径村旧属龙溪县,五百多年前由华安县仙都镇迁居丰山镇烘都社,后迁居龙径村繁衍至今。历史以来,人才辈出,明时曾出过林知音进士,解放后,出过200多位大中专毕业生,4位硕士研究生,处级以上干部有10位。   [建筑景观]龙径村现留有祠堂一座,建筑面积250平方米,古壁画至今犹存。龙径庵是全村祭拜保生大帝(吴真人)的场所,经多次修缮,增添了许多精彩的壁画,雕塑,飞龙神兽,栩栩如生,前来朝拜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火旺盛。   [物产经济]主要农作物盛产亚热带水果,作物有:荔枝、龙眼、香蕉,培植蘑菇,饲养生猪,淡水养殖资源丰富。   

浦西村

  浦西村系漳州市华安县丰山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华安县南端,在风景秀丽的九龙江畔上,东面与玉兰村交界,西与漳州市立兴罐头厂、制糖厂接壤,距丰山镇政府4公里,南面就是九龙江,江对岸是福建省水文观测站,北面有潭口火车站,鹰厦铁路贯穿东北穿过。距漳州市区25公里,距华安县城65公里,距长泰县城20公里。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0.6平方公里,全村五百多人口,一百四十多户,辖有两个自然村。    [村风村貌]该村风景优美秀丽,村道水泥纵横通畅,村周围荔枝、龙眼等果树茂密成荫。在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平安村成绩显著,多年被镇、县两级政府评为文明村、示范点。    [历史人文]浦西村原属龙溪县管辖。旧称福建漳州府二四都浦西保,浦西村始祖“开漳圣王”陈元光,陈元光唐朝时随父陈政入闽平定蛮乱,父病故继承父职,统领点兵,后奏请唐朝廷,建置漳州府(公元669年),至北宋仁宗天圣年间(公元023年),陈元光后裔十五世陈援从分居,开居浦西社(浦西村),距今983年。   [建筑景观]建庙奉记威惠庙龙湖祖。州府-每年春秋两祭,在江畔上立石碑;诸-行至浦西接官亭(浦西亭)过江境界“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步而恭祭之”。现浦西威惠庙幸存在,经多次整修,仍保持着明、清古代风貌,每年众多香客,组团到往威惠庙(简称浦西大庙)挂香朝拜,敬仰祭记朝拜陈圣王的民众络绎不绝,这对闽台习俗和文化交流起着很大作用。    [物产经济]浦西村位于漳州郊区交界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优越,水陆交通便捷。这里盛产香蕉、荔枝、龙眼,还有甘蔗和水稻,是浦西村的重要农业。农产品很快运住各地,增加农民收入。改革开放以来,浦西村农业多种经营、全面发展,不断增加经济收益,朝着小康生活迈进!   

碧溪村

  碧溪村隶属漳州市华安县丰山镇第三大行政村,位于华安县东南部,距县城60多公里,在九龙江北岸,东与长泰县古农农场为邻,西与玉兰村相连,南与九龙江及芗城区浦南镇渡东村临界,北与芹坂村连接,距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3.2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达1700多人,452户,辖三个自然村,八个村民小组。    [村风村貌]在一九五七年度被县评为林业发展工作先进单位,村支部书记到漳州市参加林业会议。一九七三年度被市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单位,支部书记到漳州市市政局参加会议。一九九四年度被县评为计划生育工作“三无村”。治安、民兵、调解、妇联等单位也多次受过县、镇等单位的表扬及奖励。    [历史人文]碧溪旧属龙溪县管辖,旧称福建龙溪县浦西保二十五都碧溪社(今丰山镇碧溪村)。是一座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绿草如茵的美丽村庄。唐入闽开漳始祖杨统公,河南,光州,固始县人,官河东左翊府玉铃街昭信校尉,在唐高宗显庆年间,奉朝命佐陈政将军戍闽,出镇泉潮间。    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随陈元光戍闽的细秀公讳永,字元杰,授府兵校尉,寇平,留屯漳,潮之间为开创地。    宋赵匡胤时科中进士,官拜殿中承,仕休公,因忠孝两全,于(公元965年)回漳开基长太县陶塘洋,直至十八代孙杨漠公官司从政朗,开基碧溪村。    宗祠精英辈传,先后涌出,南宋绍兴十五年忆丑科进士,任过赣州,广州学官,勤学博识,任古田县知县杨汝南公,后返乡创办义学。明朝荣宗正统十三年戊展科(公元1448年)进士出身,户部朗中总督,德州等处粮赋杨绍。龙南主簿署雷州知府杨景哲。浙江丽水府尹杨国勇。浩封朝或敬大夫杨。朝奉大夫,梅州太守杨承祖。恩授承德朗杨承礼。奉议大夫尚宝司卿杨于俊。广东程乡尉杨思恭。新怀至簿杨思安。恩授主簿杨思谦,恩授承德朗杨公锡。恩授迪功朗杨敏永。元四川成都府学教授杨真儒。明诰封承德朗户部主事杨义芳。明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科中举人杨衡。恩授仕佐朗杨。田联巡司杨景咨。嘉靖已酉科中举人任永州府通判杨卿。万历戊子科中举人杨延。崇祯科中举人杨胤坤。等杨低优秀人物即为乡里及宗祠赢得荣誉,先辈拼搏精神,为后代子孙之楷模。    [建筑景观]杨氏宗祠世恩堂,建造于南宋(赵年号)三年已西(公元1129年),距今已有878年历史,宗祠占地面积为900平方公尺。宗祠奉祀杨氏高曾祖及各代列宗列祖,宗祠建造模式,是仿宫殿式样,具有两进带东西厢,四合院模型。    [物产经济]我村主要产品,香蕉,荔枝,龙眼,柚,甘蔗、水稻等。   

湖坪村

  丰山镇湖坪村位于华安县的南大门,是县级安全文明村,也是华安县工业集中区的所在地,距漳州港48公里,交通四通八达,区位优势明显。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560户,1848人,主要产业为香蕉种植。村党支部现有5名支委64名党员,三名村委。  

银塘村

  银塘村是漳州市华安县丰山镇的一个行政村,地处华安县南靖九龙江北溪下游江畔,背山面水,是山青水秀的鱼米之乡,东与长泰县接壤,距长泰县城20多公里,西与漳州市郊隔江相望,距漳州市区20多公里,南与丰山镇湖坪村接壤,距丰山镇政府3公里。   [村落与居民]银塘村村落面积8平方公里,人口2700多人,700多户,辖2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银塘村清代属漳州府龙溪县二十三、四都游仙乡九龙里银塘保(今银塘村)。   银塘村始祖赵与傲于南宁宝庆入闽迁漳,迄今有700多年历史。历史上人才辈出,古时出过举人15人,进士7人,文魁、贡元等众多。明天启年间,赵德懋、赵怀玉,致君泽民,斡国家事,除0侫安社社稷,芳名远布奥东。   [建筑景观]赵氏祖庙“崇本堂”建筑面积750平方米,华观宏丽,结构独特,景色宜人。现留有古民居建筑三座楼堡(建造时间不详)。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墙宽3.4米,可供人骑马瞭望,防危固极。村址有科学性布局,似木筏造型。因村临水近江,赏常受水患,因此,因地制宜,以地造理,把村址布局成木筏形。   [物产经济]银塘村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多栽种亚热带水果作物,有龙眼、荔枝、柑桔、柚子、盛产香蕉。养殖业有:饲养生猪及淡水养鱼。   

下尾村

  下尾村系漳州市华安县丰山镇的一个中等行政村。位于丰山镇北部,北靠本村的大坪岭,东、南、西分别与本镇、寨坂村、康山村、银塘村接壤。距镇政府6公里,鹰厦铁路自西向东横穿本村。距漳州市20多公里,距长泰县20多公里,距丰山镇政府6公里。   [村落与居民]下尾村村落面积4平方公里,现有村民1076人,300多户,辖上个村民小组。   [村风村貌]98年被市委、市政府批准为首批市“十片 村”新村示范点。2005、2006年连续被县委评为“五好支部”,2003、2004县老年协会示范点。2005、2006年市老龄爱老敬老示范村。91年我村已在全县实现户户通自来水,县解决村民饮水问题,又确保村民身心健康。   [历史人文]下尾村姓赵,始祖造父(公元前976-前924)因平叛有功,赐赵城,封姓赵,其后人政绩卓越。赵姓族人创建的战国七雄之一赵国和北宋,南宋两朝,更使赵氏家族显赫于世。赵与 公于宋理宗宝庆二年丙戍(公元1226年)择北溪九龙江边的银塘村定居(具体侨迁山西赵城河北邯郸,河南洛阳、开封、浙江临安)而后又有分支下尾村。   [建筑景观]下尾村现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养正宫,嘉美楼” 。   “养正宫”始建于1670年,历经几百年沧桑,2003年重新投入60多万元重新修复,如今的“养正宫”富丽堂煌,宫外古树参天,已成为一处观光的圣景。“嘉美楼”建筑固若金汤,长方形结构,两层夯土楼房,壁厚近1.5米,南北两个出入大门,楼自街道饮水井,设施齐全,是古时避难和防御的理想地方。旧民居建筑也别具一格,现存有“典当底,竹杆厝,顶五间,下五间”充分体现了下尾村历史繁荣的演变过程。特别是经过近二十几年的发展,如今新的下尾村已初具雏形,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九十套设计新颖,功能齐全的农村庭院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一道风景。   [物产经济]下尾村的发展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得益于本村的山地资源地。通过山地开发,香蕉种植已成为本村的主导产业。同时也造就了本村30多名经商能人,源源地把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是增加了个人的收入,更巩固了本村村民的发展信心。   

康山村

  康山村是漳州市华安县丰山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丰山镇中心,半丘陵地带,水泥道路横穿我村,东距长泰县城15公里,西距丰山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南距漳州市20公里,北距华安县城65公里,距国道5公里,距高速公路10公里,东边距潭口火车站3公里。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2.5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840人,228户,4个村民小组。   [村风村貌]我村景色迷人,物产丰富,有满山遍野的香蕉,有江南特产香甜可口的荔枝,有果大肉甜的桂圆,有全县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有猪、鱼等养殖物;我村村民热情好客,热爱生产,思想开放,吸引众多经销商到我村收购蔬菜、水果,我村成为蔬菜,水果批发中心。2006年被评为“平安村”。   [历史人文]康山村始祖“开漳圣王”陈元光,建置漳州府,至北宋仁宗天圣年间,陈元光后裔十五世婚接从分居,开居浦西社(浦西村)后分支到康山村。   [建筑景观]康山村现留有古楼一处,围楼中祠堂前尖头旗杆一对,古代围内出过武状元。古围楼四周建起城墙,南北城楼门各一处,古时便于避难和防御,现还保留完好,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物产经济]有香蕉、龙眼、荔枝、蔬菜、猪、鱼等。   

寨坂村

  寨坂村系漳州市华安县丰山镇管辖的一个行政村。位于丰山镇东北部,镇里的水泥路延伸至寨坂村中央。村北部是一座海拔500米高的大山脉(大浦头)山上森林茂密,泉水汇集成二条山涧小河,流经全村,在村落南端汇集,再流进龙江江。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约1.5平方公里,村中央有一块占地三仟平方米的大晒谷场,东连是水泥路,北边是戏台,西边是村部。全村人口近七佰人,约200户,4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寨坂村系陈元光军谋佐将林孔著的第28世(约1509年)林宗瑞由溪园社移居此地,命名为寨坂社,村落南端有一座鼎兴宫,土木结构,移居清水佛公。每逢正月十三日,到安溪清水岩进香。   [建筑景观]寨坂村现还保留一座古建筑物(厚永楼),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方形结构,四周二层楼高约27米,底二层用条石砌成,墙厚约2米宽,第三层用红土压成。楼中有二排平房和一口古井。出入都由一个大门出入,当时在防御土匪抢劫起了一定的作用。改革开放后,村民往大楼周边新建,有土木砖和钢筋混凝土结构。   [物产经济]寨坂村位于大埔头南 ,气候温暖,水利资源丰富,农业较发达。物产香蕉和甘蔗,生猪养殖和淡水养殖也逐步发展,都具有一定规模。蔬菜基地也在逐步形成。   

芹坂村

  芹坂村隶属漳州市华安县丰山镇位于大帽山下,与长泰县古农农场交界,距丰山镇政府所在地十公里,距长泰县城二十公里,海拨只有三十五米,山清水秀,地理位置优越。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1.4平方公里,东至长泰县古农农场第七作区,西边与本镇寨坂村相连,南边与本镇玉胜村相连,北至长泰古农农场新作区,现全村人口1350人,370户,全村共有六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芹坂村原名芹霞社,头始祖宋淑丽公是宋用公第五世孙。宋用公出自江南松花江府华亭县(现河南省固始县)属唐朝翊府中队正,宗光启元年随陈政(陈元光之父)领兵伐闽,平定冠乱,公元858年任镇守浦南(现芗城区浦南镇),大宋时期来芹霞社开基。一千多年来,芹坂村人才辈出,先后出过很多名人,有进士,有将军,有兄弟同时举过状元及第,芹霞社第六世祖宋文英公,在明嘉靖考取进士,为西安府儒学正堂。新中国成立以来,曾任过正科局干部六人,近三年来,每年有8-10名学生考上高等学校。    [建筑景观]宋氏祖祠崇本堂,为二进三开间,砖木结构,用地一亩多,有三合大厝一座,用地二亩多,三层圆楼一座占地五亩左右,现都保存完好,家庙龙瑞宫,原建于后塘山,民国38年有修复,后失去管理,损坏严重,于2000年秋由群众捐资,搬迁到芹坂村村口,柏油路旁重建,美丽壮观,是目前该村比较有象征的建筑物。    [物产经济]芹坂村现在可耕地面积2000亩,土地肥沃,有利于发展种植业,盛产经济作物甘蔗和香蕉。养殖业大力发展,淡水养鱼前景可观,也适宜搞旅游开发。   


浦西村特产大全




浦西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