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村位于新圩镇东部,东与安溪县龙涓乡岭、新民、庄灶、崎畲等村相邻,南与玉山村交界,北与官畲接壤。交通便捷,距华安城关24公里,一条长11公里的水泥路与县道良马线连接后,通达省道西港线。
村落与居民:全村土地面积3万多亩,其中耕地780多亩。现全村3个村民小组,157户484人。
历吏人文:华山古称花山,又称炉伴社,旧属龙溪县地地二十五都龙岭保。华山方姓始祖聿修公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由龙溪崇福社开进华山,定居繁衍,至今400多年。名人辈出,有明朝万历年间,官任兵部副尚书、福建军务都察院巡按总督方崇尧,有明崇祯年间进士、授道学卿的方进等诸多名士。
建筑景观:现保存完好的明清石刻十几处,作品多是明末太仆陈天定及方进师生发及明崇祯朝礼部右侍郞、东阁大学士林钎等人题刻。村口祖祠前还有“石旗杆”以及清朝光结绪年间的“禁乞碑”等古迹。此外还有历经四百年风霜的“活化石”银杏树、一座建造于清朝道光年间的方形土楼“芳山楼
物产经济:华山村境内山水相间,云雾缭绕,鸟语花香,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造就“华山茶”清香馥郁、甘醇爽口的独特韵味。现全村拥有优质铁观音茶园2500多亩,茶叶加工户90多家,是一个远近闻名的产茶、制茶专业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629103 | 363000 | 0596 | 查看 华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绵治村 |
绵治村系华安县新圩镇第一大行政村,位于华安县中部,距九龙江边的省道漳华线14公里,西与上坪杨德架接壤,东与下樟村交界,北连际头村,南邻上坪宝山村。离镇所在地20公里。 [村居村貌]全村有面积62445亩,辖9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812户、全村人口2396人。 [历史人文]绵治旧称为福建省漳州府升平保二十四都绵治社。始祖邹智慧于大元十七年庚辰(公元1280年)由永福乡迁至绵治,安居繁衍,至今已有727年。绵治村人杰地灵,贤达辈出:二十八世裔邹文谦,北平朝阳大学法学土,曾任主任,台湾省政府委员等职,1954年当选为台湾第一届-代表。后来又被选为-党部委员、常务委员,现已届七十一岁高龄了,还受聘为-顾问兼秘书长办公室付任。 [建筑景观]绵治村山青水秀、气候宜人。位于村北2公里官仓山,海拔580-800米、山上险峰披绿,危崖耸翠,树荫林深,古树众多,古藤缠绵。山间泉水从岩缝中渗出、纯净甘甜。山腰有一花岗风岩岩洞容人十个,在洞中听泉水叮咚,看云卷云舒,世间的忧患得失,兴衰宠辱皆忘,堪为修身养性三圣地。官仓山下县道旁的滴水观音庙。建于明洪武八年,至今已有626年的历史,经历数百年,香火日益鼎盛。位于村子中心的广佑聖王庙亦有四百多年,保存完好。堂中有栩栩如生的木雕、浮雕,镂空相结合的石鼓,神奇的木架结构等,是县级文物保护。还有村东向的仟佰堂中供奉着如来佛祖,伽蓝尊王和的圣祖真仙等多尊佛像。这三处圣地,每年来此朝拜的有好几万人次,遇到大节日更是人山人海,舞龙庙会热闹极了。 [物产经济]绵治水资源丰富,现有5座水电站、装机1600多KW,山多地广,土地肥沃,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麻竹连片千亩以上。近年来,引入台商在绵治开发种植优质茶,在其带动下种茶面积达2500亩,村经济得到快速增长。 |
下路村 |
下路村隶属于华安县新圩镇,位于华安县中南部,座落于九龙江北溪西岸,南与沙建镇下樟村毗邻,西与绵治村接壤,北与五岳村瓦旗相接,东与天宫村相连,距镇政府20公里,距县城31公里,距漳州45公里。 [村落与居民]下路村占地面积 8924亩,其中林地面积6771亩,耕地面积587亩,辖有4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共192户574人。 [历史人文]下路村旧称福建省漳州府升平保二十五都,下路村民原系河南省开封府邹姓后裔,始祖邹公自明朝入闽定居,繁衍于绵治村,曾迁往漳州塔口,又从漳州迁至现高宅村大池尾,后迁居于下路,生息于此,至今已有近300年历史。据邹姓族谱记载,邹姓祖先在宋朝出了一位大官,名叫邹元芳,曾担任过三省巡按史,明朝时候,先祖邹应龙是嘉靖年间的状元,官拜御史大夫,现宗祠里还供奉着邹应龙塑像,香火不断,祈求祖先屁护,子孙平安幸福。 |
高宅村 |
高宅村隶属华安县新圩镇,位于华安县中南部,座落于美丽迷人的九龙江畔,南与沙建镇利水村接壤,西与下路村比邻,北与天宫村接壤,省道漳华线和九龙江北溪贯穿境距镇政府15公里,距县城26公里,交通便捷,距漳州市区40公里。 [村落与居民]高宅村占地面积15059亩,其中林地面积11012 亩,耕地面积1695 亩,拥有速生丰产桉树林3000多亩。辖有6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共171户532人。 [历史人文]高宅旧称福建省漳州府升平保二十四都高宅社,邹姓村民是始祖邹智慧入闽定居于本镇绵治村繁衍之后代,后从绵治村迁至高宅,至今有近300年历史。据邹姓方矢谱记载,始祖邹应龙为明朝嘉靖年间的状元,官拜御史大夫。现宗祠里仍供奉着邹应龙塑像,年年香火不断,祈求子孙平安、幸福。另一赵姓是从丰山镇银塘村迁居而来。 [自然景观]在高宅村沙坑口,有一处充满神彩的自然景观——龙潭。瀑布从50多米高的峡谷冲泻而下,形成500多平方大小的水池,水面深绿色深不见底。人们称之为龙潭。神奇的是在龙潭边的匠石上刻有许多象树叶、象飞禽走兽的文字,至今无人解读出来,人们称为“龙潭仙字”。相传,有一石匠要在巨石上刻字,刚凿了几下,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间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吓得石匠丢掉凿子逃出龙潭。据说,如果有人能解读出石头上的“仙字”,潭中便会浮出一口金棺……,民间的传说更为龙潭披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物产经济]高宅村主要经济作物为甘蔗,还盛产林果竹。近年来还大力发展优质茗茶铁观音。现全村已种植铁观音近500多亩。 |
五岳村 |
五岳村住于华安县中部,九龙江北溪两岸,北与天宫村,东与下路村,南与高宅村,西与绵治村接壤,距镇政府6公里,距县城17公里。距漳州58公里,村主干道与各自然村主要道路全部是水泥路,形成镇村组三级公路网,交通便捷。 (村落与村民)五岳村山地面积近1.6万亩,耕地面积2660亩,全村辖有5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474户1444人。 (历吏人文)五岳村分为二大姓:一、是郭姓,是唐朝名将郭子仪之子郭文杰入闽定居后繁衍的后代,是从本县沙建镇上坪村迁居过来,现郭姓每年都要到上坪祖庙祭祖。二、是邹姓,是由明朝马坑乡草仔山迁居而来,现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每年立秋日,全村男女老少都会聚集在祖庙,举行各种仪式进行祭祖,祈求子孙平安幸福。 (建筑景观)在五岳村内宁自然村至今仍完好保存着一座明代的石拱桥,该桥建于大明1566年,该桥为单拱石桥,长15米,宽6米,全部为大石彻成,虽历经数百年雨水冲刷,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物产经济)五岳村主要经济作物有麻绿竹1000多亩,甘蔗1000多亩,烟旪200多亩,优质茶600多亩,李子等杂果1000多亩。值得一提的是,思塘自然村盛产的草蓆以其坚韧耐用而闻名,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思塘草蓆远销省内外,并且价格不菲,是当时本地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当时人们必备的床上用品,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需求的不断改变,思塘草蓆正逐渐淡出市场。2013年建成华岳苗木专业合作社,面积300多亩,品种10多个。 |
天宫村 |
天宫村距新圩镇区6公里,距华安县城17公里,辖天宫、小坑、下坑、丁村4个自然村,共256户941人。 交通运输:新圩镇天宫村出入交通便捷,北距华安县城17公里,南距漳州市区49公里,省道漳华线贯穿全境,鹰厦铁路穿境而过。 历史人文:嘉庆十五年,天宫村小坑自然村邹长州钦命福建等处承先部政水师部政。道光三十年,邹朝英钦命福建等处承先卫千总副首府。 优越的资源:新圩镇天宫村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九龙江水资源丰富,境内有4座水电站,其中天宫水电站装机1.5万千瓦,有较好的电力资源优势。境内山地、洲地、盆谷相间,属丘陵山区,土地总面积30690亩,其中林地面积23872亩,占总面积的78%,耕地面积1340亩,占总面积的4.4%。 气候与物产:属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7.5—21.4C,年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无霜期300天以上。天宫村山多地广,土层肥沃深厚,主要特产有优质茶叶700余亩;果用“珠李”80亩,年产量达3余万斤;优质香菇年产量达30余吨。 |
黄枣村 |
黄枣村系漳州市华安县新圩镇第二大行政村,住于华安县中部,座落于婉延流淌的九龙江北溪两畔,北距华安县城13公里,南距漳州市区50公里,鹰厦铁路,漳华沿江,公路贯穿全境。 (村落与村民)行政村面积16000亩,现全村10个自然村、14村民小组。649户1875人。 (建筑景观)1、黄枣平湖:村落南端高耸的天宫水电站拦河坝,把奔腾的九龙江北溪水流南北横截,形成长近2公里,面积约1.8万平方米的平湖,湖上两座公路桥,一座铁路桥胜似三道彩虹,横跨平湖两岸,江水清澈见底,湖边绿竹倒影摇曳、湖中波光粼粼,湖光山色,景色秀美,泛舟湖上垂钓湖边,让人流连忘返。2、黄枣土楼座落在村正中的一个椭圆形的圆土坡上,土坡面积约100亩,高30米。离湖边20米,形似鲤鱼逆游。該土楼圆形、已有200年历史,楼亭上下、内外各两层,楼高近10米,楼墙厚近2米,墙体材料乃砾石及红土,有哨口及射击洞口,有房间二四间,黄枣先人在此聚居并繁衍生息,遇到土匪来袭,二楼道四面八达,便于防御及逃离。3、彰显庙建于漳华公路黄枣大桥的东端桥头,已有100多年历史,庙中供奉刘备、关羽、张飞三圣的金身座像,庙高5米,屋脊雕有九龙吐珠,屋顶覆盖金色琉璃瓦,阳光照射金光闪闪。每年正月,村人在此举行庙会唱戏,祭祀三位圣贤,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族人安康。 (物产经济)1、坪山柚是世界各柚之一,该柚种发源地在黄枣村坪山上,后由村先民经野生柚引种培育、改良而成,该品种的柚果大、皮薄、肉厚、汁多、味甜,果皮橙黄色,内核及果肉均粉红色、无籽、储藏期可超四个月,是其它品种的柚果所不能相比的。2、铁观音茶叶是近年来从安溪引进的发展产业,现有面积1800亩。天然优越的地理环境及适宜的土壤、气候条件,加上不断探索改良的空调制茶技术:精制的黄瑞铁观音茶,色淡绿、味清香可口,是近年来村民增收的一项较好的发展产业,每年为村民增收上1000万元。3、坪山笋竹,坪山在黄枣村的西北端,海拔200-300米,地质属黑沙层土壤,土层详厚,山体坐北向南,土地肥沃,阴湿,该山地的地理条件及气候最适合坪山笋竹的生长;该竹种高近8米 、竹茎径2公分,笋期每年3-4月,笋肉清脆甘甜,是做菜的佳品;竹笋生长时脱落的包茎叶片,晒干后村民制作的斗笠、重量轻、耐防雨,经久耐用。 |
玉山村 |
玉山村隶属华安县新圩镇,位于华安县新圩镇东南部,九龙江北溪左侧,东与安溪接壤,南与长泰县交界,距新圩镇政府24公理,距县城35公理。鹰厦铁路穿过鹅山自然村,境内有鹅山火车站,九龙江穿流而过。鹅山渡口水上航运是连接省道漳华线的便捷通道。 [村落与居民] 玉山村耕地面积2660亩,林地面积28005亩。辖有3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共有283户,850人。 [历吏人文] 玉山村始祖是300多年前从仙都镇中圳村红瓦祖迁居而来,1948年,李青同志组织一支地下组织,与-进行抗粮抗税斗争,协助人民解放军进行剿匪反霸运动。最后李青同志一家五口被-全部杀害,还有几个队员被-活埋。解放后玉山村被确定为老区村。 [物产经济]玉山村丰富的森林资源,为玉山村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现已开发旅游观兴、原始森林探秘、森林浴等项目。同时也是夏天人们避暑、休闲的绝妙去处。玉山村盛产竹笋、优质铁观音、美蕉等。水资源丰富,现已开发4座小水电,总装机1180千瓦。 |
华山村 |
华山村位于新圩镇东部,东与安溪县龙涓乡岭、新民、庄灶、崎畲等村相邻,南与玉山村交界,北与官畲接壤。交通便捷,距华安城关24公里,一条长11公里的水泥路与县道良马线连接后,通达省道西港线。 村落与居民:全村土地面积3万多亩,其中耕地780多亩。现全村3个村民小组,157户484人。 历吏人文:华山古称花山,又称炉伴社,旧属龙溪县地地二十五都龙岭保。华山方姓始祖聿修公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由龙溪崇福社开进华山,定居繁衍,至今400多年。名人辈出,有明朝万历年间,官任兵部副尚书、福建军务都察院巡按总督方崇尧,有明崇祯年间进士、授道学卿的方进等诸多名士。 建筑景观:现保存完好的明清石刻十几处,作品多是明末太仆陈天定及方进师生发及明崇祯朝礼部右侍郞、东阁大学士林钎等人题刻。村口祖祠前还有“石旗杆”以及清朝光结绪年间的“禁乞碑”等古迹。此外还有历经四百年风霜的“活化石”银杏树、一座建造于清朝道光年间的方形土楼“芳山楼 物产经济:华山村境内山水相间,云雾缭绕,鸟语花香,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造就“华山茶”清香馥郁、甘醇爽口的独特韵味。现全村拥有优质铁观音茶园2500多亩,茶叶加工户90多家,是一个远近闻名的产茶、制茶专业村。 |
官畲村 |
官畲村位于华安县新圩镇东部,在毕架尖山麓南部的高山半岭之地,东与华山接壤,西与新圩村交界,距新圩镇10公里,北与华丰镇芹岭村至毕架尖4公里,南与黄枣村交界,村部至华安20公里。 [村落与居民]全村现有四个村民小组,88户452人,0党员15人,村两委6人,全村山地面积2.6万亩,林地2.4万亩,耕地1850亩,海拔470米。 [历史人文]官畲村属华安县管辖,旧称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二十五都官畲村,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至1928年华安建县至今已有85年了,都属华安县管辖,官畲村与外界的联系交流甚少,因此畲族语言一直保持着几百年的时间,无有受同化,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过程。 [建筑景观]官畲村还保留一个开基祖社祠堂,原来的民居是以祖屋为中心,左右边建房屋,祖屋门口一个水池,这个水池中就有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水池的左上角有一块石椅,如果把它整理一下,是供人们游览观光的好地方,同时还保留着民谣民歌和祖先图。解放前整个村庄只有50多间房屋,其中有20几间是盖茅草的,为了防止盗匪的抢劫,把整个村都用篱笆围起来,最多是双重地围起来,连出入的门也做成自动关起来,要进出这个门需要小心,一不小心后脚跟会被卡住。祖屋的两边各有一间二层至三层高楼,土匪来时,居民们都各家的门锁住,然后都逃进高楼,便于防御和抗争,高楼的四方向都留有枪眼,可用火药枪向土匪打去。竹篱笆是官畲村防御土匪抢劫的一个特色。 [物产经济]官畲村主要的特色产业是以农业为主,盛产林竹,果茶。近年来,官畲村围绕“兴茶富农”的发展战略,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从2003年发展至今,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次到优,全村共种植优质铁观音2000多亩,实现人均4亩茶的目标,茶叶加工厂87家,年创产值1000多万元。建立官畲村畲寨茶叶合作社,注册资本110万元,社员102个,农民人均收入12293元。超过全镇和全县的平均水平。 |
新圩村 |
新圩村位于九龙江边,是镇政府所在地,土地总面积22.25平方公里,全村485户1885人,有9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共有村“三委”12名,其中支委5名,村委4名,监委3名;支部共有党员65名。2012年村财收入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480元。村党支部于2011年被市委、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还被确定为市级党风廉政建设示范点和实施“五要”工程示范村。2012年7月,村党支部又分别被授予省级和国家级创先争优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12年4月9日,原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日前在漳州市华安县调研时,充分肯定了新圩镇新圩村“一圩一日”联系服务群众的做法。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