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南平 >> 延平区 >> 来舟镇 >> 城门村

城门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城门村谷歌卫星地图)


城门村简介

  区划环境 1976年由东山大队前洋自然村及浆甲大队上浆甲村合并建立来舟镇综合林场,2001年改今名。地处来舟镇东部,电话区号0599,邮政编码353004,距来舟镇政府4千米。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86人,2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71人,总人口中,男性84人,占45.2%;女性102人,占54.8%。
  经济建设 耕地面积20.5亩,人均0.1亩;林地面积0.3万亩。
  截至2011年末,累计造林0.015万亩,竹林100亩。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702100 353000 0599 查看 城门村谷歌卫星地图

城门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城门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铁路社区

  1988年成立时名来舟铁路居委会,2002年11月改用今名。电话区号0599,邮政编码353004,距来舟镇人民政府2千米。2011年未辖区总人口3550人,常住人口2800人,2个居民小组,流动人口750人,总人口中,男性1950人,占总人数54.9%,女性1600人,占总人数45.07%,14岁以下205人,占总人数5.7%,15~64岁3025人,占总人数85.2%,65岁以上320人,占总人数9.1%,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其它民族有畬族、水族、满族、苗族、布依族。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5千米,土地总面积7.5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73人。   基础设施 铁路鹰厦线、来福线境内交汇,来舟火车站是全国49个编组站之一;国道316线、205线贯穿全境,乡村公路网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目前在职职工和十年前相比减少30%,铁路各单位由原来14个减少成9个,每天(24小时)来舟站办理接发旅客列车60对,货物列车接发编组75列,它们分别向四个方向运行外福线、鹰厦线(来舟至厦门、来舟至邵武)、峰福线,有力保障来舟和周边地区人员和货物运输方便,给企业生产运输带来极大便利。   交通运输已形成由铁路、公路等两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2011年客运总量103030万人次,货运总量43200万吨。鹰厦线图经来舟站相邻站外洋站、王富站和青州站,其中来舟至外洋全长5公里,来舟至青州图经外洋站14公里,来舟至王富8公里,相邻各站均为五等站,来舟站为一等站每天停靠旅客列车有快速列车K197次、K198次、K397次、K398次、K8745次、K8746次、K243次、K244次、K45次、K46次、K67次、K68次、K307次、K308次、K335次、K336次、K391次、K392次、K477次、K478次、K637次、K638次、K803次K804次、K8705次、K8706次、K8739次、K8740次,普通列车有2025次、2026次、2249次、2521次、2522次、2250次、5209次、5210次,临时列车有L201次、L202次、L379次、L380次、L389次L390次、L441次、L442次、L641次、L642次、L872次、L871次、L731次、L732次、L8807次、L8808次、L8809次、L8810次L8811次、L8812次、L8821次、L8822次、L8829次、L8830次,日客运量286人次,年货运吞吐量43200万吨;(因来舟站是福建省最大编组站客运和货运量相对较少,主要以编组列车和中转车为主)   经济建设 来舟铁路现有职工住宅楼、单身宿舍和单身公寓38幢、办公大楼22幢,新建扩建了一个给水所、一个通信站、一个供电所、一个货运站、一个客运站。铁路社区共有2条路和4巷,它们分别是人民路、站前路、团结巷、登月巷、培德巷、育才巷。沿街店面有105间,宾馆3家,KTV4家,超市2个,各类馆店20余家。   社会事业 2011年未的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66人,专任教师9人,小学1所,铁路子弟在校生95人,小学适龄人儿童入学率100%。   

建设社区

  1966年成立时,取组织居民建设来舟镇之义命名。地处来舟镇北面,电话区号0599,邮政编码35004,距来舟政府1千米。前身为来舟手联社,上世纪60年代成立来舟镇建设居委会。建设居委会居民全是外来户,成立之初才200多人口,上世纪90年代把全镇双管单位及企业(包括省试场)职工加入本居委会。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152人,2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851人,流动人口301人。总人口中,男性624人,占54.2%;女性528人,占45.8%;14岁以下87人,占7.6%;15–64岁849人,占73.7%;65岁以上216人,占18.7%。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145人,占99.4%;有畲族1个民族,共7人,占0.6%。   

傍溪村

  因解放战争时期,为逃避-捉壮丁,沿河而上到此,因在富屯溪畔而得名傍溪。地处来舟镇北面,电话区号0599,邮政编码353004,距来舟镇政府3千米。解放前共有10来户,解放后并入王富村,成为其第三生产队。1976年成立傍溪良种场,1980年被南平财委改名为傍溪蔬菜大队。2001年改今名。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230人,2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80人,流动人口50人。总人口中,男性120人,占52.17%;女性110人,占47.83%;14岁以下50人,占21.7%;15~64岁145人,占63.1%;65岁以上35人,占15.2%。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30人,占100%。   基础设施 2011年末有移动电话用户6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00%;宽带接入用户10户。   经济建设 耕地面积206亩,人均0.895亩;林地面积1626亩。   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180亩,产量10吨,主要品种有白菜、包菜、花菜、茄子、辣椒。   畜牧业以养猪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万头,年末存栏6000头;   截至2011年末,累计造林450亩,其中防护林100亩,经济林350亩,竹林40亩。   

城门村

  区划环境 1976年由东山大队前洋自然村及浆甲大队上浆甲村合并建立来舟镇综合林场,2001年改今名。地处来舟镇东部,电话区号0599,邮政编码353004,距来舟镇政府4千米。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86人,2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71人,总人口中,男性84人,占45.2%;女性102人,占54.8%。   经济建设 耕地面积20.5亩,人均0.1亩;林地面积0.3万亩。   截至2011年末,累计造林0.015万亩,竹林100亩。   

宋坍村

  因宋姓在此奠基,故名。地处来舟镇集镇南面,富屯溪畔,距来舟镇政府1千米。   明清属梅东里。民国35年属台溪镇,称宋坍保。1954年属第六区(王台),称宋坍乡。1958年属王台公社,称宋坍大队。1980年来舟大桥通车后,划归来舟镇管辖。1984年改今名。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294人,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中,男性633人,占48.9%;女性661人,占51.1%;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292人,占99.8%;有畲族1人,占总人口的0.1%,有壮族1人,占总人口的0.1%。   

游地村

  游地村原距来舟集镇12公里,平均海拔在450米以上。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193户、730人,耕地面积830亩,山地面积1.93万亩(其中林地面积1.3万亩)。该村原有游地、前村、山后、红番垄和下际5个自然村。旧村地处偏远高山,只有一条简易的山村公路连接山外,村民们祖祖辈辈守望着几亩山垅田,广种薄收,农活忙后的空余时间都在闲聊消磨时光,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游地村在实施整村搬迁过程中,坚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村从高山搬到集镇建新村后,住上新房,改善了居住条件,游地村人现在已过上了小城镇居民的幸福生活。在游地新村,家家户户宽敞亮堂的居室,屋内装修和陈设与城市富裕家庭完全没有两样。新村建设不仅提升了农民的生活质量,还促进了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使文明乡风蔚然形成。该村投资50多万元筹建文化综合楼,举办各类文体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在“金辉花园”将建设一幢老年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活动提供娱乐场所;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7年全村参加合作医疗的有658人,参合率达90%以上;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和法律进农家、文明新风进家庭等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2006年被国家平安家庭创建领导小组授予“平安家庭”示范村称号。    同时,该村民主管理也初见成效。一是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对“造福工程”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和村民宅基地分配情况实行全面公开,建立村民参与、集体决策、群众监督的机制,调动了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形成了村民自治格局。二是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以党支部为核心,加强党员管理,转变党员干部工作作风。通过开展党员干部问事制,进一步推进重大村务民主听证和户代表制度。群众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和合理性意见及建议,均可通过党员干部问事制这一载体进行有效解决,从而在党群、干群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蛟湖村

  来舟镇蛟湖村地处来舟镇东北向,与镇区相距4公里,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九十年代初,就以开发振兴湾立体农业而闻名,近几年来,又开发了白土工业小区,引进武夷飞燕琼脂有限公司、百创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奶牛饲养场及多家竹制品加工企业落户,为蛟湖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保证。现有3个村民小组,131户、总人口446人。其中:劳动力216人,在外务工和经商39人。全村目前正式党员28人。全村土地总面积5.94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0.49万亩,森林覆盖率70.68%;耕地面积215亩(其中:水田180亩,旱地35亩);山地面积0.93万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916元。  

东山村

  以村庄居东方而名。地处来舟镇东面,电话区号0599,邮政编码353004,距离镇政府6千米。   明清属梅东里。民国30年属第二区宝珠乡高吴保,民国36年属宝茂乡浆夹保。1950~1957年属十一区,称东山乡。1958年属王台公社,称东山大队。1963年划归来舟镇,称东山大队。1984年改今名。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717人,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中,男性356人,占49.7%;女性361人,占50.3%;14岁以下105人,占14.6%;15~64岁528人,占73.6%;65岁以上84人,占11.7%。总人口中,全部为汉族。   经济建设 耕地面积960亩,林地面积17021亩。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畜牧业以生猪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20000头。   

王富村

  因王氏始居于此,故名。地处来舟镇北部,电话区号0599,邮政编码353004,距离镇政府5千米。   明清属梅东里。民国30年属第二区宝珠乡,称王富保,民国35年属宝茂乡,称王富保。1950~1956年属第六区王台镇,称王富村。1958年属王台公社,称王富大队。1972年划归来舟镇,称王富大队。1984年改今名。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472人,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中,男性230人,占48.7%;女性242人,占51.3%。   基础设施 已形成由公路、水路等两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以机动车和机动运输船的交通运输方式为主。   2011年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5.5千米,投递点2个,乡村通邮率100%:服务网点2个,含移动1个,电信1个;固定电话用户6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45%,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00%。耕地580亩,山地5700亩,森林覆盖率70.56%。   王富村基础设施完善,村部综合大楼于2011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总投资110万元,建筑面积760平方米,大楼内设有村民书屋、棋牌室、医务室等场所,可以满足村民的多种需求,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社会事业 2011年度农民人居纯收入达860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462人,参保率98%,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独立卫生间普及率100%,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100岁,其中男性100岁,女性100岁;孕产妇死亡率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0‰、0‰、O‰。   


城门村特产大全




城门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