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仁洲村
大仁洲村位于大横镇北部,东与建瓯南雅镇接壤,距南平市区30公里,距大横集镇6公里,全村有土地面积6840亩,其中耕地面积820亩,林地面积6000亩,圆地面积20亩,下辖3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237户,1025人。村两委6人,全村党员40人,村民代表34人。村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2011年村财收入2万元,农民纯收入6000元。
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建立健全重要村务决策、执行、监督制度,推行“168”农村工作新机制和“四议两公开”,严格执行村集体账务集中委托管理、村财务一月一公开、村务民主听证、村民代表联系户代表等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聘请镇法律工作者为村里法律顾问,为村民实施法律援助;按照要求开展“五要”工程和党务村务公开,积极落实为民代办制度。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702106 | 353000 | 0599 | 查看 大仁洲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大笏村 |
大笏村 大笏村位于南平市延平区大横镇东部,地处建溪河东岸海拔500米偏远高山地区,东与大横镇上楼村接壤距南平市区35公里,西交界于大横镇大横村,北连接建瓯市南雅镇争康村,南邻大横镇埂埕村,距集镇所在地6公里。土地面积亩,其中耕地面积810亩、林地面积10005亩。下辖2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住户205户,总人口825人。村两委干部6个,党员37名数,村民代表28名。大笏村特色种植水蜜桃约400亩、锥栗约500亩,实现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2011年村财收入27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29元。 按照上级党委的部署,大笏村有条不紊的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认真做好分类定级、整改提高,“四议两公开”、 “五要”工程等工作。该村村民勤劳致富,乡风文明,村容村貌整洁。改革开放以来,大笏村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很大的发展,交通和文化设施得到了改善,小学购置了电脑教学设备,安装了闭路电视,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 |
山源村 |
山源村 大横镇山源村位于延平城区东北部近郊,距离市区18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6500亩,其中林地面积6000亩,耕地面积500亩;辖1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128户,462人,其中党员21人,村两委共有5人。 山源村曾今是革命老区村,村民收入主要以毛竹山为主,山里田地稀少,土地贫瘠,经济较为落后。但近几年山源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经济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山源村大力发展本村的特色产业——毛竹。2011年山源村人均收入为6374元。 近几年,随着山源村村委重视科学发展观,并以此为工作指导,不断健全“168”党建工作机制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落实“五要”、“三资管理”等机制情况,山源村村委时常与百姓开展“拉家常”活动。在山源村村委的带领下村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打造一个全新的山源。 |
高桐村 |
高桐村 高桐村位于大横镇东南部,海拔386米,属半高山村,距市区20公里。土地总面积21824亩,其中耕地面积983亩,林地面积16593亩,辖6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880人,224户。村两委干部5人,党员43名,村民代表24名。年村财收入26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03元。 高桐村是革命老区村,解放前夕,全村有16人参加游击队,其中直接参加战斗2人,参与后勤保障14人,清剿土匪,消灭-残余势力,为闽北地区解放战争作出重大贡献。该村森林资源丰富,山青水秀,风景优美,翠绿的竹山林海已成为城里人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近年来,高桐村两委领导班子凝聚力强,能较好地完成镇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建立了老人活动中心,丰富群众生活,促进乡风文明,社会和谐发展。同时,党支部还积极带领全体党员深入贯彻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实事政治及党的相关知识。 |
上楼村 |
上楼村 上楼村是延平区大横镇高山革命老区村,革命战争时期,曾是0建瓯县委所在地,是闽北第一个红色电台诞生地,是第二批省定重点扶贫村。该村主村海拔690米,全村分8个自然村(上楼、马腰、科甲、九晶、上庄、上元、下元、斑竹岐),辖八个村民小组,分布零散,相距甚远。全村农业人口1374人,共353户,党员50名。该村土地总面积30885亩,其中耕地面积1659亩,林地面积25774亩,生态公益林4000余亩,山林资源丰富,光毛竹林就有15000亩,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11年村民人均收入为6113元。 近几年,该村党支部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修公路、建学校,改善村容村貌,使农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此外,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努力下“168”党建工作机制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村务公开等工作上下功夫,工作上得到群众的认可,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发挥。 |
埂埕村 |
埂埕村 大横镇埂埕村位于205国道沿线,辖4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468户,1986人,党员73人。土地面积27663亩,其中耕地1247亩,林地20857亩。埂埕村是南平市新农村建设(示范)试点村,同时是大横绿色产业区五个中心组团之一。 近年来,该村党支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健全“168”党建工作机制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带领村民用勤劳和汗水、毅力和智慧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埂埕: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村容村貌不断改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此外,该村党支部自开展企地共建以来,成果喜人,分别与永丰纺织、天富生物科技和海丰竹木等3家企业结成共建单位,有力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埂埕村也先后获得南平市文明村镇、延平区综治和平安先进单位、区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动员工作先进单位、区计生协会工作先进单位、镇先进基层党支部和镇抗洪抢险及灾后重建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
陈墩村 |
陈墩村简介 陈墩村系延平区大横镇老区村,位于205国道河对岸,距市区约15公里,集镇10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7600亩,其中山地面积4400余亩,耕地面积600亩。本村现有农业人口796人,190户,辖2个自然村,分为5个村民小组,其中正式党员33名,村民代表29名。境内横南铁路和正在建设的京福高铁穿村而过。2005年通往市、区的东岸公路实现水泥硬化,大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目前,村民多以私营养殖、种植为生,2011年人均收入为7379元。 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陈墩村两委班子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班子成员分工明确,任务责任到人,从组织上保证村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实施推进;同时在工作中注重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以村的发展和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带领群众走共同发展致富的路子。 |
常坑村 |
常坑村 大横镇常坑村位于延平区大横镇西北部,距南平市区8公里、大横集镇18公里,境内205国道、浦南高速穿行而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全村土地总面积7500亩,其中林地面积4400亩,毛竹面积900亩,耕地面积213亩。该村辖3个村民小组,现有农业人口1015人,247户,其中党员60名,村民代表30名。目前南平市大乘乳业有限公司、南平市三红电缆有限公司、南平市驾驶员考试中心及浦南高速北互通坐落于此,促进当地劳动力就业率,2011年村民人均收入8039元。 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常坑村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村干部群众的作用,积极推进全村各项工作全面、有序、扎实开展。常坑村曾被省、市、区授为“闽北星村”称号,2011年被大横镇授予“先进基层党支部”。 |
大横村 |
大横镇大横村位于延平区大横集镇所在地,距南平市区25公里。土地总面积43454亩,林地面积33622亩;全村农业人口2040人,522户,分为九个村民小组,其中正式党员81名(女党员14名),村民代表51名。境内浦南高速、205国道及横南铁路穿行而过,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每年正月十五舞龙舞狮闹元宵,吸引着各方游客慕名而来。大横村集体拥有山林、竹林、厂房等资源,成为村财主要收入;村民多以私营养殖、种植为生,大多数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2011年人均收入7545元。 近年来,大横村党支部紧紧围绕以“兴村富民”为目标,以争创“五个好、先进村”为宗旨,带领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积极推进全村各项工作全面、有序、稳定开展。目前大横村是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心村建设(示范)试点村。 |
葫芦坵村 |
葫芦坵村 大横镇葫芦坵村位于延平城区东北部近郊,距离市区18公里、集镇7公里,205国道、浦南高速以及正在建设的京福高铁通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土地总面积13587.42亩,其中林地面积13350亩,耕地面积237.42亩;辖5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159户,642人,其中党员40人。 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葫芦坵村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抓手,以强素质增活力、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庄、塑造新风貌为重点,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推进全村各项工作全面、有序、扎实开展。先后被授予防抗特大暴雨洪水抢险救灾先进集体、计生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12年还被评选为南平市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绿色村庄”试点村。 |
博爱村 |
博爱村 大横镇博爱村位于205国道边建溪河畔,北与建瓯南雅镇交界,地处延平区北大门,是全国村级红十字会第一个博爱村。全村人口1813人,495户,13个村民小组,52个党员,村土地总面积26507亩,耕地1376亩,林地20536亩。村民主要收入大多以种养为主,主要农业产品为茉莉花、玉米、瓜果、中药材种植和鱼、鸭、大雁养殖等。2011年村财收入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7679元。 近年来,该村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民的生产、生活均发生了较大改变,基础建设得到大力发展,已完成自来水改造、闭路电视联网、村级道路硬化等公益事业;引进发展特色产业,包括腾飞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大雁鹅)、博爱毛竹专业合作社(生产竹筒酒)、兆农集团的中草药基地、300亩的白茶种植基地以及天翔驾校,为农民增收扩宽了渠道。但由于该村上届村两委干部极不和谐、法律廉洁意识淡薄,党支部在未发挥出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群众反映较大,在今年分类定级中确定为差的支部。但经过几个月党支部的努力,通过开展资产清理、开展拉家常及改选支部配强班子等,现该支部已脱帽晋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全村各项工作也有较大进步。 |
延安村 |
延安村 延安村位于建溪河畔,东与建瓯市南雅镇交界,距离集镇所在地3公里。土地面积7209亩,其中耕地面积527亩、林地面积5642亩。下辖1个自然村,2个村民小组,住户122户,总人口503人。村两委干部6个,党员37名数,村民代表25名。该村村民以种养植为主导产业,2011年村财收入7820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11元。 今年来,该村党支部严格按照上级党委政府要求,认真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做好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整改提高、晋位升级等相关工作。同时,落实好“四议两公开”、“168”基层党建工作法、“五要”工程、“三资管理”等工作机制,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有效发挥。 |
大仁洲村 |
大仁洲村 大仁洲村位于大横镇北部,东与建瓯南雅镇接壤,距南平市区30公里,距大横集镇6公里,全村有土地面积6840亩,其中耕地面积820亩,林地面积6000亩,圆地面积20亩,下辖3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237户,1025人。村两委6人,全村党员40人,村民代表34人。村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2011年村财收入2万元,农民纯收入6000元。 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建立健全重要村务决策、执行、监督制度,推行“168”农村工作新机制和“四议两公开”,严格执行村集体账务集中委托管理、村财务一月一公开、村务民主听证、村民代表联系户代表等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聘请镇法律工作者为村里法律顾问,为村民实施法律援助;按照要求开展“五要”工程和党务村务公开,积极落实为民代办制度。 |
湖尾村 |
湖尾村 湖尾村位于闽江上游建溪河畔,全村人口1086人,其0有56名党员,共有6民村委,有328户,辖4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12300亩,其中耕地面积300亩,林地面积12000亩。 湖尾村背山面水,风景优美,湖星岛沙滩约1.2平方公里。近年来,湖尾村坚持“以工为主”的发展战略,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是大横绿色产业区重点发展区域之一。1997年招商引资落地的亿元企业——福建南平三红电缆有限公司与湖尾村村企共建联建,成效显著。此外,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的湖尾村民俗文化节远近闻名,是该村的一大特色,每年都要吸引众多民众参与,让百姓们在节日中感受民俗的乐趣。 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湖尾村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在湖尾党支部的带领下,领导全村党员干部以强素质增活力、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庄、塑造新风貌为重点,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推进全村各项工作全面、有序、扎实开展,2011年湖尾人均收入达到7210元,同比上升9.2%是2007年人均收入的4.42倍。 |
溪洋村 |
溪洋村 溪洋村位于南平市区北部,是革命老区村。距离集镇9公里。土地面积18000亩,其中耕地面积726亩、林地面积13000亩。下辖6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住户237户,总人口1050人。村两委干部6个,党员41名数,村民代表28名。年村财收入29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30元。 该村竹木业资源丰富,农民经济收入以种植毛竹为主,另有盛源豆制品厂落户该村,为该村解决一部分的劳动力剩余问题。 近年来,该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村两委干部的能动性,在组织建设、社会稳定、计划生育等方面下大苦功,转变了该村老-、老不稳的局面。同时,村两委干部心往一想、劲往一处使,在基层组织建设、公益事业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成效。2011年被大横镇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 |
更古村 |
更古村 更古村是延平区大横镇行政老区村,位于秀丽的建溪河畔。土地面积8520亩,其中耕地面积463.16亩、林地面积5765亩。下辖1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住户110户,总人口371人。村两委干部6个,党员31名数,村民代表20名。年村财收入117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14元。 更古村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花岗岩资源为主。近年来,该村党支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健全“168”党建工作机制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带领村民用勤劳和汗水、毅力和智慧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更古: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村容村貌不断改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茶坑村 |
茶坑村 茶坑村位于建溪东岸,距离市区15公里。土地面积8949亩,其中耕地面积494亩、林地面积8000亩。下辖1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131户,总人口531人。村两委干部5个,党员28名数,村民代表27名。该村以种植油茶和毛竹为主要经济来源。2011年实现村财收入55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07元。 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该村党支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健全“168”党建工作机制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带领村民发展特色农业,不断提高村民的收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
群仙村 |
群仙村简介 群仙村位于南平市延平区大横西北部,全村现有农业人口813人,191户,其中党员38名。该村辖4个自然村,共有耕地面积2400亩,林地面积14600亩,尤以毛竹资源丰富,成为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11年村民人均收入为7416元。 群仙村海拔480米,气候宜人,村里有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五谷岩寺(南平县志记载原名为凉伞山),海拔1050多米,该寺建于明朝年间,解放初期被毁,上世纪八十年代重建古寺,盘山小路古树参天,翠竹林立,是理想的登山、旅游的好去处。 为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该村党支部积极带领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围绕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突出农村经济这个中心,构筑支撑农村发展的新经济;突出农村基础建设重点,创造促进农村变化的新条件;突出农村社会发展关键,形成承载农村文明的新风貌。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