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镇太平村位于闽江西岸、316国道旁,距南平市40公里,与省会福州相距130公里, 水陆交通便利,是镇政府所在地,亦是水口库区太平镇重点移民村。太平村包括太平和下过溪两个自然村,共有1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31户,总人口2006人,全部属于库区移民,太平村党支部委员4名,村委会2名,共有党员数63名(其中预备党员2名)、村民代表36名。
太平村拥有山地面积24620亩,其中耕地面积740亩。拥有林地面积2万亩,木材蓄积量80万立方米。拥有库湾养殖面积近2000亩,网箱3000多个,有花鲢、白鲢、红眼睛、黄腾鱼、大口鲶等鱼种30多种,全年鱼产量在700吨以上,成为该村一大产业特色。太平村有果树面积达1500亩,主栽品种有雪柑、芦柑、密柚、脐橙、夏橙、水密桃、板栗、枇杷、柚奈以及其它优良品种,年产各种水果达100万公斤。同时,太平村生态文明保护良好,景色优美,有省级农民体育公园,独具特色的农民生产码头和休闲凉亭,还有传承了1294年的田公元帅戏神文化,每年都吸引众多善男信女前往参观朝拜。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702108 | 353000 | 0599 | 查看 太平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太平村 |
太平镇太平村位于闽江西岸、316国道旁,距南平市40公里,与省会福州相距130公里, 水陆交通便利,是镇政府所在地,亦是水口库区太平镇重点移民村。太平村包括太平和下过溪两个自然村,共有1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31户,总人口2006人,全部属于库区移民,太平村党支部委员4名,村委会2名,共有党员数63名(其中预备党员2名)、村民代表36名。 太平村拥有山地面积24620亩,其中耕地面积740亩。拥有林地面积2万亩,木材蓄积量80万立方米。拥有库湾养殖面积近2000亩,网箱3000多个,有花鲢、白鲢、红眼睛、黄腾鱼、大口鲶等鱼种30多种,全年鱼产量在700吨以上,成为该村一大产业特色。太平村有果树面积达1500亩,主栽品种有雪柑、芦柑、密柚、脐橙、夏橙、水密桃、板栗、枇杷、柚奈以及其它优良品种,年产各种水果达100万公斤。同时,太平村生态文明保护良好,景色优美,有省级农民体育公园,独具特色的农民生产码头和休闲凉亭,还有传承了1294年的田公元帅戏神文化,每年都吸引众多善男信女前往参观朝拜。 |
杉岭村 |
太平镇杉岭村位于延平区西南部,与三明市尤溪县西滨镇毗邻交界,距太平集镇有23公里,全村有6个自然村,总人口526人。杉岭村海拔500米,土地总面积29000亩,林木资源丰富,其中生态公益林7000亩,毛竹6500亩,境内有海拔1103米大峰山自然景观和千年古寺庙。 |
西山村 |
延平区太平镇西山村,位于316国道137-141公路处,距市区30公里,与杨厝、岳溪、儒罗、西后、太平、刘家等行政村接壤,316国道贯穿境内4公里,到县级火车站、500吨级水运码头仅4公里。下辖西山、长万、车厝后、新村、石步鼻、蛇洋、新平、烂埔山等8个自然村,有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9户、1056人,全村土地面积17695亩,其中耕地面积1345.7亩。有村两委干部6个,党员数44名。年村财收入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54元。 特色:西山村资源丰富,其中矿产:已勘明透辉石、硫、铁、錋铜等矿产资源,透辉石储量约1500万吨,硫、铁、矿储量约500万吨。林业:林业面积12300亩,有林地12040亩,其中杉木10000亩,毛竹500亩,森林覆盖率90.57%,林木蓄积量10万立方米,素有“杉木之村”美誉。村已有个体木材加工厂二家,日产木制品半成品或成品100立方米,香芯制品一家,生产香芯半成品和成品,出口台湾和东南亚各国。一家机砖厂年产100多万块产品。水果:盛产柑桔、雪橙、油奈、李子等多种水果,现有果园500多亩。养殖业:现养殖大户有10户,养殖500头以下达全村户数70%,现有生猪存栏数150万多头。 |
曾厝村 |
延平区太平镇曾厝村位于316国道旁,距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全村共有2个自然村,283户,1185人,总面积14780亩,其中耕地面积1202亩,林地面积13578亩,毛竹山1438亩,工农业产值1280万元,村财收入18万元。主要产业结构以养猪业为主,林业,加工企业为辅,并逐步向种植业发展。 养殖业:养猪规模已达3万头以上,全村养猪饲料加工厂共11家,并成立曾厝村猪业协会。村内另有养鸽户3户、养鸡户1户,可年产鸽子10000羽、鸡5000只。 林产业:通过林改,促进林农营林、护林积极性,林农从林改中得到实惠。目前有60%以上商品材进入成熟期,并于2005年6月作为林改试点村通过省级验收合格。 曾厝村村内交通非常便利,村级水泥路直通316国道。村级道路状况良好,五条通组公路紧紧相连。移动电话通讯网络覆盖全村,信息畅通。村内土地平坦,日照充足,通风透光,是粮食生产区。农田水利设施环绕全村,旱涝保收。全村仍以发展粮食生产和家庭副业为主,增加村民家庭收入;继续抓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重视小学素质教育。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村民当家,依法治村,逐步改善全村水、路、电、渠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为建设文明富裕的新曾厝而努力。 我们有带头致富、团结协作的村干部,我们更有勤劳肯干的村民,我们相信我们能为社会各界广大客商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热情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前来观光、投资新业。与我们一道携手把曾厝村建设成为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杨厝村 |
杨厝村简介 一、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 因行政村位于杨厝自然村得名 地理位置 位于镇驻地西南部8千米。 政区沿革 明洪武元年(1368)属杜溪里。湄洋丹。清朝仍属之。由陈氏陈湄洋开基而得名湄洋丹。民国30年属第一区湄洋乡杨曾保。民国35年属太平乡(杨厝),称杨曾保。1949年属第三区太平乡(杨厝)。1950年属第九区杨曾乡。1956年属太平区杨曾乡。1958年属红星(太平)人民公社,称杨曾大队。1961年属杨曾人民公社。1963年合并于太平人民公社。1984年改今名。 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杨厝、陈厝、后洋等3个自然村,下设8个村民小组。 二、基本情况 2013年末,辖区总人口1579人(406户),总人口中男性872人,占55.2%;女性707人,占44.8%;18岁以下336人,占21.3;18~35岁387人,占24.5%;35~60岁625人,占39.6%;60岁以上231人,占14.6%。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有满族1人、壮族2人、土家族1人、瑶族2人、白族1人、傣族3人、畲族3人纳西族1人等8个民族,人口14人,占总人口0.88%;2011年人口出生率11.4‰,人口死亡率2.5‰,人口自然增长率8.9‰。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8千米,海拔251米,山林总面积14122亩,其中林地面积10248亩,耕地面积1066亩。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67.7人。 三、本村率先实行林业体制改革,得到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2001年以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先后多次荣获省、市、区“先进基层党支部”、“林业生产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全村85%的农户饲养生猪为主,50%的养殖户具有规模养殖水平,生猪存栏达10万多头,每年出栏生猪7.2万头,畜牧养殖业收入超千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99。 |
岳溪村 |
延平区太平镇岳溪村位于闽江中上游北岸,距镇驻地西北部5.8千米。延平区东北部40公里处,东邻九潭村,西接葫芦山村,北距赤门乡15公里,距葫芦山火车站仅3公里。 2014年全村总人口数628人,劳动力408人,总户数,183户,有2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全村占地面积107.845亩,其中耕地面积594亩,林地约18176亩。 |
葫芦山村 |
太平镇葫芦山村地处南平市东南,座落在太平镇闽江北岸,距南平市区35公里,距高铁站、高速路15公里,距太平镇政府15公里。外福铁路、闽江水路、北岸公路沿村而过,交通便捷,通讯发达。属福建水口水电站库区搬迁村。全村山地总面积53923亩;有林地37800亩;耕地面积1156亩。全村377户1550人,十个村民小组,分布在四个自然村(葫芦山、金沙、新村、茶洋)。年村财收入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47元。支部班子成员4人,有正式党员56名,2名预备党员,2名入党培养对象。村委会成员3人,村民代表37人。 特色:葫芦山村境内资源丰富,其中矿产:闽江红花岗岩矿、高岭土矿资源较为丰富,全村依靠村里的石材加工行业就业人员近300人。林产:林业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120000多立方米,每年林木出材量1500多立方米;毛竹10000多根。果产:盛产无公害桔柚、脐橙、柑桔、无核柿、板栗等多种水果,现有果园面积1000多亩。水产:水口电站库区形成后,村落库湾面积220亩,为村民生活出路提供了网箱养鱼、栏网养鱼,年产淡水鱼12吨。文物古迹:距离行政村1公里处有多处摩崖石刻和一处伏虎庙、一处宋代窑址。 |
际洋村 |
南平市延平区太平镇际洋村位于闽江北岸,距镇政府17公里,距南平市区55公里。辖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185户698人,土地面积14854万亩,林地13836亩,耕地面积988亩。际洋村是“清洁家园”行动村。近年来,际洋村以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和林业经济为主导,多元产业经济并进发展中心村经济 一是可持续发展林业生产。通过林业生产,每年新增造林面积200亩,其中速生丰产林80亩。全面完成林改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经营山林地的积极性。继续以传统的封山育林,保护天然林和合理使用用材林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林果树。毛竹通过种植垦复、扩鞭,护笋养竹,增加毛竹的立竹量,进一步加强保护生态公益林、用材林的协调综合利用,促进山林增收;二是开展高产水稻种植试验工作,确保农业水稻种植面积,引导村民发展经济作物生产。三是加强果业无公害基地建设,全村种植无公害果业面积达600亩,提高水果质量、产量。四是劳动力输出创收。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就业技能,建立适应农村需求、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和就业机制,促进和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到城市从事二三产业,通过劳动力转移促增收。 |
九风村 |
九风村简介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延平区太平镇九风村地处福建南平市东南,座落在太平镇闽江北岸,距南平市区55公里,距太平镇政府15公里。外福铁路、闽江水路、北岸公路沿村而过,交通便捷,通讯发达。 【村落与居民】: 全村山地总面积18662亩;有林地15445亩;耕地面积1367亩。全村253户870人,全劳力567人,六个村民小组,分布在3个自然村(上清风、下清风、龙源)。 【组织机构】 行政村设立一个党支部,支部班子成3人,有正式党员43名,1个预备党员,1个入党培养对象。村委会成员3人。 【资源和环境】 山头土矿资源较为丰富。 林产:林业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50000多立方米,每年林木出材量650多立方米;毛竹8000多根。 【名胜古迹】 距离行政村500米处有一处伏虎庙。 【生态保护情况】 生态林:生态林基地面积888亩;建立道路、房前屋后绿化村规民约。土地开发:禁止土地未经审批,乱挖乱建取土、开山炸石、违章搭盖。 水源保护:禁止在水源地圈养家禽家畜和建污染企业 |
九潭村 |
延平区太平镇九潭村地处福建省南平市东南部,座落在延平区太平镇闽江北岸,距南平市区45公里,距太平镇政府5公里,外福铁路,闽江水路,北岸公路沿村而过,属革命老区分布村是福建水口水电站库区搬迁村。村落库湾面积250亩,水城面积1500亩。 全村山地总面积29933亩,有林地22500亩,耕地面积1096亩,全村206户,816人,劳动力460人。分布在九潭、上庭坑、围坑、石榴坑四个自然村,共8个村民小组。 矿产资源地处北岸公路边,土名:葫芦峡山脉,含有铝、锌、铁、铜矿资源。 林业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12万立方米,每年林木出材量2000多立方米,毛竹砍伐5万根。 |
南溪村 |
南溪村委会 位于延平东南部,闽江中上游地区,316国道贯村而过。南与尤溪县接壤,与樟湖、尤溪口、西滨三个乡镇毗邻,距南平47公里,福州110公里,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海拔米,明洪武年(1368)属长安北里,清仍之。民国25年属第三区坂南乡,全村划分三保,即上保、下保、溪尾保(现称尢溪口)。民国30年属太平乡称南溪保。1949年南溪解放,属南平县第三区太平乡称南溪村。1950年属第九区太平乡。1956年属太平区称南溪乡。1958年属红星(太平)人民公社,称红光(南溪)生产大队。1984年恢复村名为南溪村。 南溪村是水口库区太平镇重点移民村,全村总面积22400亩,其中耕地面积294.54亩,山地面积12400亩。全村526户,人口2300人。全村由永裕、裕东、裕西、裕中、剑南5个街区组成。全村有欧、王、杨、李、谢、蔡、周、林、胡、陈、张、郑、严、吴、黄、朱、符、潘、葛、刘、詹、卢、高、许、连、池、廖、游、肖、卞、余、魏、董、孙、叶、熊、蒋、曾、何、康、江、万、陆、庄、范、夏、赖、彭、梁、洪、徐、孔、易、郭、邹、练、卓、钟、罗、甘、包、姚、邓、纪、阙、佘、欧阳等诸多姓氏,其中欧姓占总人口的95%。 到2005年,全村户户安装了自来水。实现闭路电视城乡联网,可接收40个电视频道;430户村民安装固定电话,500多位村民配有移动电话,家庭摩托车拥有量达300多部,私人拥有轿车30多部。五分之四农户使用液化气作家庭主要燃料。 98 %的农户住上楼房;人均住房面积50平方米。 村建有一座老人活动中心,占地面积15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建有一处室外健身场所,占地面积300平方米。 解放至今共培养博士生3人,硕士生10人,大中专毕业生200多名。村现有完小一所,学校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一座三层教学楼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一座教工宿舍楼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教职员工10人,在校生200多人。 南溪村村民从事第一、二、三产业之比为1:3 :6 。2005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 1995 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 1000 万元,农业总产值70万元,畜牧业总产值100万元,建筑业总产值300万元,运输业总产值500万元。村财收入 30 万元,人均纯收入 3538 元。库区搬迁以后,南溪村以木材加工业、运输流通业、种植养殖业、建筑业、餐饮商业劳动服务业作为发展经济的五大龙头产业,形成了“五龙齐舞”的经济发展格局。 木材加工业:全村拥有永裕木制品厂、久森木材加工业、春茂木业、豪峰木业、锦建高尔夫球钉厂、金溪木业等各类木制品加工企业30多家。2005年新开发有南溪木材加工园区,占地面积200多亩。水、路、电、讯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已形成规模加工经营集群,安置劳动力500多人。年创产值1000多万元。 运输流通业:拥有一支个私水陆运输队伍,运输车60多部,铁壳船20多艘,从业人员150人。年创产值500多万元。 种植养殖业:全村种植雪柑、脐橙、夏橙、血橙、龙眼、橄榄3000多亩,创办了全省第一家“无公害”柑桔生产示范基地。年创产值50多万元。发展规模网箱养殖1000多个,规模养猪5户专业户,年出栏生猪2000多头,养鸡专业户1户,年出栏肉鸡3万多头。安置劳动力300多人。年创产值100多万元。 餐饮服务业:外出打工经商,经营餐饮、旅游业人数达100多户,安置劳动力200多人。年创产值20多万元。 建筑建材业:全村拥有5支机械工程队,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等机械设备一应俱全,固定资产超千万元。年创产值300多万元。 南溪村人民生活殷实、环境卫生整洁、社会治安良好。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为国贡献,为民造福”奖,被福建省水口水电站库区办公室、省人事厅授予“库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被南平市委、市政府,延平区委、区政府授予“文明村”、“小康村”及“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97年以来原省委副书记何少川、习近平、黄小晶,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朱清主任及省百名艺术家采风团等先后到南溪村进行调研。南溪村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各位领导的一致好评。南溪村历史悠久,山明水秀,人杰地灵。商贸发达,交通便利,通讯便捷,电力充足,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环境优越。我们竭诚欢迎各地客商投资兴业,携手共创美好的明天。 |
刘家村 |
延平区太平镇刘家村位于闽江南岸、316国道旁,距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是水中库区太平镇重点移民村。1990年,刘家旧村与蛟坑、村厝自然村合并搬迁至铁画银钩鲤鱼洲新址,沿用刘家村名。总面积2.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74亩。全村425户1644人,设10个村民小组,分布在刘家及埔头自然村。 我村有森林面积2万亩,木材蓄积量12万立方米。1998年,三山钢铁有限公司入驻我村,至此,为我村的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经济增收做出巨大贡献。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