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南平 >> 延平区 >> 洋后镇 >> 大禄村

大禄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大禄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禄村简介

  一、基本村情
  大禄村在洋后镇驻地东北部5.5千米处。距镇政府所在地约12公里,海拔462米,总面积28184.3亩,其中耕地面积1260亩,森林面积25521.6亩,全村489户,2331人,劳动力1004人,其中外出627人,设11个村民小组,分布在饶厝、溪边、堀垱、西边、桥下、里坑、江楼底7个自然村。有詹、刘、饶、谢、邱、赖等诸多姓氏,其中以詹、刘、饶姓居多。属建瓯语系,汉族。
  二、当地特色
  江楼底安置点位于洋后镇大禄村南面,距大禄村部3公里,距洋后集镇11公里。安置重建户27户,安置区建筑布置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地貌,总体呈现“一心、三组团”的布局结构,“一心”指规划区中心由景观硬地、停车场、公建等形成的公共服务设施核心;“三组团”指由道路分割和台地错落形成的三个台地组团。规划区内建筑依托山势和道路布置,规划设置一个集村部、医疗室、公厕于一体的公建,在场地竖向方面,结合台地而形成的建筑高低错落形式,使楼外视觉景观得以延伸。特色产业:1.毛竹林6572亩,年产值80万元.2.种烟叶70亩,产值20万元.3.到全国各地办旅店业130多家,创收4500万元.
  三、取得的荣誉
  1997年7月被延平区为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702111 353000 0599 查看 大禄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禄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大禄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良坑村

  一、基本村情   良坑村位于洋后镇驻地东5.5公里处,距镇政府所在地约10公里,全村山峦重叠、地势不平,土地总面积29743亩,其中耕地面积650亩,森林面积27169亩,森林覆盖率为91.3%,平均海拔600多米。全村193户,634人,总劳力328人,其中外出务工153人.设7个村民小组。境内矿产资源丰富,近年经地质专家勘测,在银山头发现有硫铁矿等,矿产资源品位较好,具备开采价值。良坑村还有丰富的水资源,有2座小型发电站,地处良坑溪的三井自然景区还享有“小武夷”之美誉,是乡村、假日、休闲、生态旅游的好去处。   二、当地特色   森林是我村最大的优势资源,木竹是我村的支柱产业,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其中生态林8千余亩,毛竹林5千余亩。竹笋年收入110万元.优势的资源给食用菌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茶树菇、香菇等在我村均有栽培。2012种植茶树菇20万袋,年收入10多万元.   2010年“6.18”洪灾发生,良坑村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大量农田被洪水和泥沙冲跑,部分居民房屋倒塌,经济损失惨重。灾情发生后,洋后镇党委立即组织党员干部深入良坑村排查险情,镇、村基层党组织和0员挺身而出,冲锋在前,顽强奋战,全身心地投入抗灾救灾战斗,转移、慰问、安抚受灾群众,积极组织开展生产自救,帮助26户重建户集中重建家园。   三、取得的荣誉   1、2012年良坑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村;   2、2006年区委区政府授予良坑村综合和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3、2006年8月被区委授予深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   4、2001年7月被区委授予1999—2001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   5、2004年3月被区委授予2003年度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   6、2012年12月获省级生态文明村。   

大禄村

  一、基本村情   大禄村在洋后镇驻地东北部5.5千米处。距镇政府所在地约12公里,海拔462米,总面积28184.3亩,其中耕地面积1260亩,森林面积25521.6亩,全村489户,2331人,劳动力1004人,其中外出627人,设11个村民小组,分布在饶厝、溪边、堀垱、西边、桥下、里坑、江楼底7个自然村。有詹、刘、饶、谢、邱、赖等诸多姓氏,其中以詹、刘、饶姓居多。属建瓯语系,汉族。   二、当地特色   江楼底安置点位于洋后镇大禄村南面,距大禄村部3公里,距洋后集镇11公里。安置重建户27户,安置区建筑布置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地貌,总体呈现“一心、三组团”的布局结构,“一心”指规划区中心由景观硬地、停车场、公建等形成的公共服务设施核心;“三组团”指由道路分割和台地错落形成的三个台地组团。规划区内建筑依托山势和道路布置,规划设置一个集村部、医疗室、公厕于一体的公建,在场地竖向方面,结合台地而形成的建筑高低错落形式,使楼外视觉景观得以延伸。特色产业:1.毛竹林6572亩,年产值80万元.2.种烟叶70亩,产值20万元.3.到全国各地办旅店业130多家,创收4500万元.   三、取得的荣誉   1997年7月被延平区为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后坪村

  一、基本情况   洋后镇后坪老区村,距洋后集镇9.5公里。平均海拔680米,辖区总面积1.7万亩,其中用材林地5200亩、毛竹林5300亩、生态保护林3200亩、耕地1265亩、果树600亩。全村236户,1028人,总劳力480人,其中外出务工360人.设7个村民小组,辖7个自然村;分别是后坪主村、谢源、村头、村尾、洋丹仔、村厝、万产坪集中重建点;有林、陈、刘、杨等姓氏,其中林、陈两姓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5%。属福州语系,汉族。   该村有森林面积14200亩,其中毛竹林面积约5300亩。村民大部份从事农业劳动,部分从事第三产业和外出务工。2012年实现农业总产值887万元,粮食产量513吨,蔬菜产量529吨,水果产量537吨,村财收入14万元,人均纯收入8860元。最高山峰太宝山,海拔1166.8米,山上森林茂密、郁郁葱葱,风景秀美,有历史悠久传说神奇的太宝庙,是休闲、避暑、祈福的好去处。山上偶有猴群出没。   二、当地特色   森林、毛竹是后坪村最大的优势资源,是村民的主导产业和经济支柱。其中毛竹林5千余亩。生态林3500余亩,果山600多亩(以桔柚、黑梨、杨梅为主)。辖区内南平市闽鲜食品有限公司,以生产清水灌头笋为主,年生产清水灌头笋6万罐,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40多人。   2010年“6.18”特大洪灾造成全村直接经济损失约350万元,其中:倒塌房屋1座,损坏房屋78间,旧村地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农作物受灾面积310亩,农田损毁86亩;水利设施受损12出360米,主道路路基塌陷掏空3处,大小溜方2.4公里,毛竹山机耕路塌方4.5公里,严重影响村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后坪村支委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组织群众开展灾后自救,重建家园。全村共有125地灾威胁户和1户倒房户申请灾后重建,经认真选址规划确定设立两个集中重建点,2户分散重建,其中万产坪集中重建点规划占地面积40亩,安置灾民104户382人,总投资约2000万元;村尾集中重建点规划占地面积7亩,安置灾民20户80人,总投资约450万元,两个集中重建点都采取统规自建方式重建家园。   三、基层党建工作情况   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两委干部和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后坪村以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为重点,以推动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完善村务公开制度,稳步推进村各项工作。   四、取得的荣誉   2011年被0延平区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王乾村

  一、基本村情   位于洋后镇西方,距离集镇中心1.5公里,土地总面积7773亩,其中耕地面积678亩,山地面积6287亩,其中毛竹林2071亩.总户数253户,总人口1104人,总劳力718人,其中外出务工600人.   二、当地特色   一是资源特色:毛竹、杉木、油茶等;二是产业特色:种植水稻、烟叶,毛竹加工等。大部分收入来自毛竹山。转移剩余劳力外出打工。   三、基层党组织情况   实行民主制度,让群众满意,每季度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严格实行村账托管,招投标委托、将村里有威望、有能力的党员干部组成村务监督小组。重大的事情通过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决定。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按照因地制宜、遵守岗位、带头争创佳绩,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不以权谋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四、取得荣誉   2010年至2012年被0南平市延平区评为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坑门村

  一、基本村情。坑门村位于洋后镇东南方,南古县道边,距离集镇中心7公里。总人口533人。总劳力287人,其中外出务工151人. 土地总面积10193亩,其中耕地506亩,山林地8710亩,其中毛竹林1192亩.油茶林921亩.   二、当地特色。一是主要资源毛竹、烟草、水稻,名优特产油茶;   1、经济发展:    我村主要经济来源以农林业为主,农业主要靠种植烟叶,今年我村种烟叶110亩,林业主要以毛竹为主,近年来我村从500亩毛竹扩大到1500亩。   2、基础设施:    为了便于村民的农林业生产,今年村投资28.3万元,新建5座桥;投资20万元左右,建设680米长农田机耕路水泥路硬化。   

中洋村

  一、基本情况   中洋村距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海拔250米,属平原地带,总面积11056亩,其中森林面积9650亩,其中毛竹林面积约1171亩,茶叶山200亩.果山100亩. (以油奈、桃子为主),耕地面积841亩,全村312户,人口1346人,总劳力571人,其中外出务工351人,设7个村民小组,辖三个自然村,分别是中洋、西坑、大禄口,有吴、林、廖、曾等姓,其中吴姓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0%。   中洋村四面环山,山上森林茂密,郁郁葱葱,风景秀美,京台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二、当地特色   烟叶、花生、小薯是中洋村最大的农业支柱产业,烟叶产量50吨,花生产量42吨,小薯产量200吨.2010年“6·18”特大洪灾造成全村直接经济损失约450万元,其中倒塌房屋3座,损坏房屋80间,农作物受灾面积360亩,农田损毁60亩,水利设施受损30处共500米,主道路路基塌陷掏空3处,严重影响村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中洋村两委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组织群众开展灾后自救,重建家园,全村共有33户地灾威胁户和3户倒房户申请灾后重建,安置灾民6户41人。   三、基层党建工作情况   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两委干部和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中洋村以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为着力点,全力推动村级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进一步完善村级事务各项制度。   加强村两委干部和村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为民服务意识,深入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村组织的规章制度,特别在村财管理方面,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以财务公开为主的财务公开工作。   中洋村树头洋以京台高速公路拆迁户集中安置点建设为目前的主要工作,把改善基础设施和安置点及高速征迁善后工作作为重点要务来抓,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现已投入资金,正紧张有序的进行建设。   

大演村

  一 基本情況   大演村系洋后镇第三大行政村,是南古交接的东大门,雄伟的马头山,横骑在与古田山林分界处。县道来洋线从村中间横穿,东与古田凤都镇接壤,只有l5公里,西距赤门乡38公里,北连市区78公里,南邻巨口乡23公里,距离集镇6公里,土地总面积32533亩,林地面积17707亩,基本农田1248亩,总人口1587人,总劳力790人,其中外出务工660人.   二 当地特色   大演主要以林木为主,以种植油萘,水蜜桃,烟叶等为主导产业,引进竹下角料生产活性炭,预制管厂等,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到闽南打工创业。   三 基层党建工作情况。   一、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严格实行村账委托代理、招投标委托、公有资产监管“三项制度”。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有效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六要”工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三、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完善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努力创建一支诚心诚意为老百姓服务,为村民谋福利的村领导小组。   

南新村

  一、基本村情。南新村是洋后镇集镇所在地,距南平市区62公里,距福州180公里。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村,402户,1669人,总劳力1071人,其中外出务工421人,待转移劳力22人.   二、当地特色。一、村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森林覆盖面广,林业资源丰富,土地总面积6221亩,其中耕地面积962亩。山林地4979亩,主要种植杉木、松树、毛竹等;二、粮食作物主要有稻谷、甘薯、玉米,稻谷面积占粮食作物面积的85%以上。特色产业主要经济作物有种植金薯、烟叶、蔬菜等,年产值大约105万元.   三、基层党建工作情况。一、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有效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六要”工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实行村账委托代理、招投标委托、公有资产监管“三项制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对党员设岗定责,设立生产发展、乡风文明、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文体活动、村务公开等岗位,切实打造了一支想干事、能干事的村级班子队伍。   四、取得荣誉。   2005年3月获延平区委2003年度“创新奖”;   2006年3月被延平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评为“五好关协”;   2007年3月被延平区区妇联评为“先进妇女组织”;   2012年3月被延平区委、区政府、区人民武装部评为“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动员工作先进单位”。   

洋后村

  一、基本村情。洋后村是洋后镇集镇所在地,距南平市区62公里,距省城福州180公里。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村,598户,2558人,总劳力1211人,其中外出务工527人。土地总面积21874亩,其中耕地面积1440亩。山林地18572亩,其中毛竹林3828亩.   二、当地特色。一、村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森林覆盖面广,林业资源丰富,主要种植杉木、松树、毛竹等;二、粮食作物主要有稻谷、甘薯、玉米,稻谷面积占粮食作物面积的85%以上。经济作物主要有种植槟榔芋、烟叶、水果、蔬菜、食用菌等。三、制定村民文明公约,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和增强村民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自觉性。组建了龙灯队等民俗文化音符,组建了村级广场舞队,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   三、取得荣誉。   2004年3月被延平区委评为2003年度宣传思想先进集体;   2005年1月被延平区委评为2004年度村级党员底线跟踪管理先进集体;   2012年6月被延平区委评为2010—2012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   


大禄村特产大全




大禄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