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南平 >> 延平区 >> 炉下镇 >> 瓦口村

瓦口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瓦口村谷歌卫星地图)


瓦口村简介

  ●政区划分
  设4个村民小组。3个自然村小田头、瓦口和堀垱。
  基本情况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753人,其中常住人口670人,流动人口83人。总人口中,男性389人,占51.66%;女性364人,占48.34%;14岁以下97人,占12.88%;15~64岁587人,占77.95%;65岁以上69人,占9.16%。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753人,占100 %。2011年人口出生率20 ‰,人口死亡率5‰,人口自然增长率15‰。
  辖区总面积6.80平方千米。其中陆地6.41平方千米,占94.3%;水域0.39平方千米,占5.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11人。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702112 353000 0599 查看 瓦口村谷歌卫星地图

瓦口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瓦口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下井村

  ●名称来历   因村南北方向各有一口古井而得名。   ●政区沿革   下井村1976前属炉下行政村的自然村,1976后由炉下公社单列出来成立农科站,2005年5月经上级批准成立下井村。   ●政区划分   未设立村民小组。未有自然村。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283人,其中常住人口278人,流动人口 5人。总人口中,男性153人,占54 .1%;女性130人,占45.9%;14岁以下49人,占17.3%;15~64岁209人,占73.9%;65岁以上 25人,占8.8%。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83人,占100 %。2011年人口出生率7.1‰,人口死亡率0‰,人口自然增长率7.1‰。   总面积0.19平方千米。其中陆地0.1899平方千米,占99.95%;水域0.0001平方千米,占0.0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489人。   

斜溪村

  延平区炉下镇斜溪社区村位于闽江南岸,距市区26公里,316国道穿境而过,是南平市快速通道终端,境内有500吨级的航运码头,全村有多家企业初具规模,如森茂精细化工厂、钢化玻璃造船厂、闽江罐头厂,并有三个机砖厂、七艘采沙船。社区辖4个自然村,共513户,2337人,是水口水电站淹没重点库区村之一,目前有耕地面积107亩(库区淹没前为1240亩),林地面积7200亩,2007年村财收入5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6325元。   2007年斜溪社区村被国家民政部列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斜溪社区村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为目标,积极推动工作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先后荣获 “全国绿色小康村”、 “省级园林式村庄”、“园林绿色先进单位”、“省级绿色小康村”;“全省科教兴村试点村”、“市级文明村镇”、“市级自治达标村”、“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光荣称号。   斜溪社区村两委以党的-精神为指导,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大胆探索,始终以经济发展大局为重,逐步完善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努力构建面向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社区服务体系。农村社区面貌焕然一新,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实现了“五通”、“五有”、“五好”的局面;医疗初级保健成效显著,村设有医务室;群众文化、群众体育达到省级先进标准;全村绿化率达91%以上,绿地覆盖率达30%以上,园林绿化达30%以上;建成十几个垃圾池,每天安排4个保洁员集中收集、集中处理;通讯设施大大改善,全村电话普及到各家各户,多数人用上了移动电话。今后,斜溪社区村将逐步把农村社区建设引向深入,努力将斜溪社区村建成村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   

瓦口村

  ●政区划分   设4个村民小组。3个自然村小田头、瓦口和堀垱。   基本情况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753人,其中常住人口670人,流动人口83人。总人口中,男性389人,占51.66%;女性364人,占48.34%;14岁以下97人,占12.88%;15~64岁587人,占77.95%;65岁以上69人,占9.16%。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753人,占100 %。2011年人口出生率20 ‰,人口死亡率5‰,人口自然增长率15‰。   辖区总面积6.80平方千米。其中陆地6.41平方千米,占94.3%;水域0.39平方千米,占5.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11人。   

下岚村

  ●政区划分   5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村下岚主村、樟岚、陈坑和古长坑。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629人,其中常住人口1599人,流动人口30人。总人口中,男性812人,占49.8%;女性817人,占50.2 %;14岁以下342人,占21%;15~64岁1169人,占71.8%;65岁以上118人,占7.2 %。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629人,占100 %。2011年人口出生率11‰,人口死亡率6 ‰,人口自然增长率5‰。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千米,总面积11.67平方千米。其中陆地11.41平方千米,占97.77 %;水域0.26平方千米,占2.2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9人。   

洋洧村

  ●名称来历   因村庄周围樟树到处可见,似如海洋,取名樟洋,后改名为洋洧。   ●地理位置   位于炉下镇东北部,东临太平镇儒罗村,东南临官庄村,南临下井村,西临下岚村,北临瓦口村,东北临斜溪村。村部驻地洋洧,距市区22 千米。   ●政区划分   设3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071人,其中常住人口986人,流动人口86人。总人口中,男性565人,占52.8%;女性506人,占47.2 %;14岁以下193人,占18%;15~64岁789人,占73.7%;65岁以上 89人,占8.3%。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071人,占100 %。2011年人口出生率4.6‰,人口死亡率2.8‰,人口自然增长率1.8 ‰。   总面积5.95平方千米。其中陆地5.83平方千米,占97.98%;水域0.13平方千米,占2.0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80 人。   

官庄村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   晋朝闽王王审知的后代,官庄村始祖是王审知第七代子孙叔与公。因吾姓以官为姓,为了不忘先祖,故取名官庄得名。   ●政区划分   设6个村民小组。自然村为朱山头。   基本情况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121人,其中常住人口1121人,流动人口147人。总人口中,男性600 人,占53.5%;女性521人,占46.5 %;14岁以下191人,占17%;15~64岁810人,占72.3%;65岁以上98人,占8.7 %。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121 人,占100 %。2011年人口出生率7.5 ‰,人口死亡率3.6 ‰,人口自然增长率3.9 ‰。   总面积6.41平方千米。其中陆地6.35平方千米,占99.06%;水域0.064平方千米,占0.9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75 人。   特 色   2011年官庄村被省环保厅授予第六批省级生态文化村;2010年被市、区两级文明村确定为生态文化示范村.   

田头村

  ●政区划分   设4个村民小组。2个自然村,田头和连庄。   基本情况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376人,其中常住人口1166人,流动人口210人。总人口中,男性747人,占54.3%;女性629人,占45.7 %;14岁以下206人,占14.9 %;15~64岁1048人,占76.2 %;65岁以上122人,占8.9%。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376人,占 100 %。2011年人口出生率6.5‰,人口死亡率5. 8 ‰,人口自然增长率0.7 ‰。   总面积9.73平方千米。其中陆地9.55平方千米,占98.2 %;水域0.18平方千米,占1.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41人。   

蛇村村

  ●政区划分   设7个村民小组。3个自然村,大磊口、芹菜洋和岭兜。   基本情况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426 人。总人口中,男性786人,占55.1%;女性640人,占44.9%;14岁以下245人,占17.2%;15~64岁1049 人,占73.6%;65岁以上132人,占9.2%。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占100%。2011年人口出生率3.5‰,人口死亡率2.1‰,人口自然增长率1.4‰。   辖区总面积19.71平方千米。其中陆地19.56平方千米,占99.24%;水域0.15平方千米,占0.7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2.34人。   

龙村村

  ●名称来历   因地形似龙状得名。简称龙村。   ●政区划分   下设5个村民小组。4各自然村自然村为石岩头、上龙村、下龙村和水尾。   政区概况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342人,其中常住人口1342人,流动人口人。总人口中,男性746人,占55.6%;女性596 人,占44.4%;14岁以下217人,占16.1%;15~64岁1001 人,占74.5%;65岁以上124人,占92.4%。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342人,占100%。2011年人口出生率14.16‰,人口死亡率8.2‰,人口自然增长率5.96‰。   辖区总面积11.54平方千米。其中陆地11.42平方千米,占98.96%;水域0.12平方千米,占1.0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16人。   

炉下村

  炉下村原名“杜陵”此地原是一片荒野,仅存一台古代遗留冶铁炉,自始祖七一公自闽清迁徙于此创立家业,繁衍子孙,当时有人发问,家住何处,答曰“炉下”,因而得名。   ●政区划分   设8个村民小组。无自然村。   基本情况    延平区炉下镇炉下村位于316国道边是炉下镇的集镇村,全村现有土地面积:1.2万亩,其中:林地面积:1万亩,耕地面积:1776亩。8个村民小组,610户,2412人。党员:78人(预备党员2人)其中:女党员8人。2012年村财收入46万元,人均纯收入:10792元。   一、社会经济    炉下村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现存栏母猪:4500头,存栏生猪:35000头。畜牧业年产值7386万元。畜牧业带动了企业、服务业、商业等产业的发展。青贮玉米种植面积:400亩,亩产增收500-600元。   二、社会公益事业    2005年建成“炉下村民俱乐部”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村民俱乐部设有:健身器材、电视室、棋牌室、影音播放室、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等。村内还建有两个休闲亭,供村民看电视、玩棋牌等休闲活动。    2008年投资180多万元建设炉下村自来水工程,保证了村民的饮水安全。    在环境卫生方面,2009年购置了20多辆垃圾车,有专人负责清扫街道卫生和清倒垃圾车。    2008至2012年,先后投资了50多万元,铺设巷道5000多米,基本上完成全村的巷道硬化。    2012筹资修建了下坑坪涵洞90几米。   


瓦口村特产大全




瓦口村景点大全